总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一日活动优化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并且有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自信心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
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很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
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曾听说某一大学生在大学因为不能自理,而让妈妈陪读的生活悲剧,值得我们深思。
儿童心理学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
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成功。
对小班孩子来说。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生活一大转折。
本来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生活,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大人哄着,现在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穿脱衣服、午睡是小班孩子入园首先要碰到的难题。
二、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随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事,“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也屡屡皆事。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2篇)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我们年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总结如下:一、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
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
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
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
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
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二、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较为合适的。
如"系扣"训练:我们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
首先将大树和树叶贴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颜色的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上果实。
诸如此类的训练还有系小动物,系美丽的花等。
幼儿兴起盎然,很快就学会了。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
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
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
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
幼儿园小班一日生活常规总结
幼儿园小班一日生活常规总结晨间活动每天早晨,幼儿园小班的一日生活常规通常从晨间活动开始。
老师会在孩子抵达时欢迎他们,并帮助他们脱去外衣,换上室内鞋。
接着,孩子们会参加晨间活动,包括自由玩耍、唱歌、舞蹈等,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当天的幼儿园生活。
早餐时间随着晨间活动的结束,孩子们将进行早餐时间。
这个时间段不仅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是培养他们自理能力的好机会。
孩子们将学会自己动手洗手、用餐并清理餐具,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分享、团结和礼貌。
课堂学习一旦早餐结束,孩子们将进入课堂学习时间。
这个时段通常是以有趣的游戏、故事、手工等形式展开,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户外活动幼儿园小班的生活中还会有户外活动时间。
孩子们将有机会在户外空间中奔跑、玩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和分享。
午餐与午休午餐时间是孩子们一天中的重要时间段。
孩子们将在老师和保育员的陪同下,安静有序地用餐,并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
午餐后,孩子们将进行午休时间,充分休息以保证下午的活动状态。
下午活动下午活动时间通常安排有绘画、玩具游戏、音乐舞蹈等等。
在这个时间段中,孩子们将得到更多的自由时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老师们将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在玩乐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家长接送时间当下午活动结束时,家长们将陆续到来接孩子回家。
孩子们会和老师、朋友告别,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快乐,结束一天美好的幼儿园小班生活。
在家长接送时间,老师们也将与家长交流孩子当天的表现和情况,以保证更好地配合孩子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的一日生活常规如此,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快乐、学习和成长。
通过这样的日常生活经历,孩子们将建立起良好的习惯和素养,迎接更广阔的未来。
小班自理能力工作总结(5篇)
小班自理能力工作总结第1篇一:整理书包比赛各位小朋友,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再过一个多月,你们将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做个合格的小学生,你们高兴吗?我们去参观过小学,你们说说看:做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有哪些不一样呢?我们应该学会哪些本领?幼儿自主发言。
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我们就要背起自己心爱的小书包了。
今天我们在这里要进行一个比赛:整理书包!1、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今天我们要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每次比赛每班两名幼儿按照学号轮流上场,每个人都要将橡皮和三支铅笔笔尖方向一致地放入铅笔盒,三本本子从大到小顺序并方向一致依次放入书包,比赛中时间用少的获胜。
我们评出优胜奖和鼓励奖若干名。
2、幼儿分10次进行比赛,教师在每次中记录幼儿的成绩。
(优胜者发红苹果,鼓励奖发五角星)3、宣布获奖者名单。
颁奖。
二、念毕业诗,唱毕业歌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整理书包,明天我们都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老师希望我们每天快快长大,懂得更多的道理,学到更多的本领。
让我们一起唱响毕业的旋律,在毕业的歌声中快乐成长。
小班自理能力工作总结第2篇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已经过去了。
在这一年中,我们班以团结协作、安全和谐的良好风气,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班级情况我班幼儿大部分都是刚入园的新生,共35名幼儿,其中有男生11名,女生24名。
在幼儿入园前我们班两位老师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我们对每一个幼儿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调查,使幼儿还没来园,我们就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个了解,为幼儿入园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工作1、本学期,学期初,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是幼儿生长学习的场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易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围绕这一纲要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上学期针对幼儿自己服务意识不强的特点,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己保护能力。
《2024年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社交能力以及未来的独立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处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策略,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当前,许多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如不会自己穿脱衣物、不会独立进餐、不会如厕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其自信心、独立性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提升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为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提供实践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某幼儿园小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实践,探讨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行动策略。
研究过程中,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
四、行动策略1.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鼓励家长让孩子尝试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2. 创设自主环境:在教室中设置自助区域,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操作。
3. 游戏化教学:将生活自理技能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示范与模仿:教师通过示范和同伴间的相互模仿,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自理方法和技巧。
5. 表扬与鼓励:及时表扬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性。
五、实施过程1. 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逐步开展行动研究。
首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自理情况,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其次,在教室中设置自助区域,提供适合小班幼儿的材料和工具。
再次,将生活自理技能融入游戏中,如通过“穿衣服比赛”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穿脱衣物的技巧。
小班段自理能力教研小结(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观念逐渐转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
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我园开展了小班段自理能力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实践、讨论、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明确培养目标。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关注幼儿在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三、活动内容1. 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教师们共同探讨了自理能力培养对幼儿身心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2)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包办、溺爱等,导致幼儿自理能力较差。
2.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1)生活自理:培养幼儿独立穿衣、吃饭、洗手、整理床铺等基本生活技能。
(2)情绪管理: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3)人际交往:培养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的良好互动,提高沟通能力。
(4)安全意识: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们分享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成功案例,如如何引导幼儿学会穿衣、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等。
(2)针对案例,教师们进行了深入讨论,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4. 个性化教育策略(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2)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培养目标。
2. 教师们掌握了多种适合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3. 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如独立穿衣、吃饭、洗手等。
小班自理能力教研收获(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其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开展了小班自理能力教研活动。
以下是我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一、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自理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生活自理、学习自理、心理自理等方面。
具备良好自理能力的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独立解决问题。
二、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他们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
以下是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特点:1. 生活自理:幼儿在穿衣、洗脸、洗手、吃饭等方面需要成人的指导,但已经能够模仿成人的动作,尝试独立完成。
2. 学习自理:幼儿在绘画、剪纸、粘贴等活动中,能够模仿教师的动作,但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较弱。
3. 心理自理:幼儿在面对挫折、困难时,需要成人的安慰和鼓励,逐渐学会自己调整情绪。
三、掌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1. 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有序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自理。
2. 引导幼儿模仿:通过示范、讲解、鼓励幼儿模仿成人的动作,让他们在模仿中学习自理。
3. 培养幼儿独立性: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任务,如穿衣、洗手等,让他们在独立中增强自理能力。
4. 适时表扬和鼓励:在幼儿取得进步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 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活动:1. 生活自理技能比赛: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洗脸、洗手等技能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模拟生活场景:创设模拟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餐厅就餐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自理。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我园开展了以“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3. 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培养环节。
4. 促进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形成良好的自理习惯。
三、活动内容(一)理论学习阶段1. 教师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探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践探索阶段1.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专门的“生活自理角”,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自理。
2. 一日生活环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盥洗、穿衣、整理玩具等,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3.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标和计划,形成教育合力。
(三)总结反思阶段1. 教师分享经验:组织教师分享在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评估改进:对自理能力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2. 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了明显进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任务。
3. 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更加认可,家园共育的效果显著。
五、活动反思1. 教师方面:教师在活动中需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
2. 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更加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自理。
幼儿园小班一日活动工作总结7篇
幼儿园小班一日活动工作总结7篇幼儿园小班一日活动工作总结(精选篇1)一个学期转眼过去了,身边仿佛还是孩子们刚刚入园的热闹声,一学期的集体、游戏生活。
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不错。
为了更好地做好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学方面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安排好每周计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好每节活动。
在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前的教具准备要充分、内容要丰富、生动、新颖,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教态上具有儿童化,形象生动,和幼儿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常规教育方面先从自我做起,对领导、同事、家长都要面带微笑主动问好。
给幼儿带个好头,并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培养幼儿成为一名尊老爱幼、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能友好与他人相处。
从生活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要正确引导幼儿课堂上的坐姿、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不许随便下位、回答问题时要举手、并学会尊重他人,安静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养成不随便打乱别人的讲话。
每天保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带领幼儿认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在每周计划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现状情况,合理设计好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和运动量知道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加强幼儿便后洗手的习惯,并能主动的在餐前、餐后洗手,餐后能主动漱口、擦嘴巴,能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折叠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
三、业务学习方面我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
四、家园沟通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
我充份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
通过家园联系表、面谈等形式来了解幼儿在家与在园的各种表现。
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表现,及时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总结自理能力是指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动作和行为,例如穿脱衣、吃饭、上厕所、自己洗手等。
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他们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首先,提供适当的启发和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示范等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各种自理活动中来。
例如,我们可以教给幼儿如何正确地穿脱衣物,然后让他们逐步自己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幼儿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理解并逐渐掌握。
其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和温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饭前和饭后,我们可以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整理餐具和清洁桌面,通过亲自参与其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幼儿有机会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
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衣物,并帮助他们逐渐学会穿脱衣物。
在幼儿上厕所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逐渐掌握上厕所的技巧,并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及时给予正面的认可和鼓励。
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及时给予正面的认可和鼓励。
当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一项自理任务时,我们要及时赞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受到肯定的。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总的来说,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提供适当的启发和指导,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及时给予正面的认可和鼓励。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浅谈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论文浅谈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在入厕、盥洗、进餐、喝水等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对本班52位幼儿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进餐:大多数幼儿不能做到独立进餐。
掉饭粒,剩饭,挑食的现象很普遍。
在全班52位小朋友中,只有部分小朋友在家偶尔练习过使用筷子,洗手,洗脸等;一部分幼儿经过家长配合教育掌握了该项要求,多数幼儿则不然,洗手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者就是只会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面冲一下。
入厕: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很少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入厕训练,大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入厕。
穿衣服等:大多数幼儿穿不系鞋带的鞋子,但很难分清左右。
个别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和袜子,根本没有穿的意识。
吃水果会自己去皮:85%的幼儿会。
整理物品:半数以上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
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仅有2位幼儿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大人的提醒。
玩过的玩具能收好。
通过以上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3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
那么原因何在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归结于家庭。
在对待幼儿劳动这个问题上,家长往往持三种态度:第一,过度的爱护。
许多应孩子去做的事,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
第三,怕麻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幼儿三岁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建立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
其次,放开手脚,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总结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总结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习惯养成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
幼儿园小班儿童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针对小班儿童的生活习惯养成活动也越来越多。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小班儿童的自理能力和协作精神,还可以帮助小班儿童掌握生活中的各种技能,同时也是小班儿童的一种游戏方式,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的成长充满乐趣。
一、生活习惯养成活动内容1.独立穿衣小班儿童要学会如何穿衣,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激发小班儿童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乐趣。
游戏规则可以是: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比赛谁先穿好制定好的穿衣服饰,谁耗时最短获胜。
2.日常卫生习惯日常卫生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可以从如何洗手、刷牙、梳头等方面开始进行教育。
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比如洗手比赛,谁洗得最干净谁赢。
3.饮食习惯饮食习惯的养成可以从食品安全、吃饭礼仪、合理膳食等方面入手。
可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小班儿童应该吃哪些食品,怎样保证健康饮食。
同时,也可以模拟餐桌礼仪,让小班儿童学会如何用餐。
4.睡眠习惯睡眠习惯对小班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较大。
可以从规律作息、科学精神、房间环境等方面进行教育,教育小班儿童如何良好地保持睡眠习惯。
二、生活习惯养成活动实施方式1.多进行游戏幼儿喜欢游戏,利用游戏让小班儿童学习生活习惯,能够增强小班儿童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各种方式,让小班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生活习惯。
2.多重复强化小班儿童的记忆力有限,要想生活习惯养成真正有效,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强化,才能够真正形成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提醒小班儿童,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3.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幼儿园小班儿童的智力和动手能力有限,在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设置过于复杂、过于抽象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小班儿童不理解,也不容易接受。
为此教学内容需要生动有趣,容易被小班儿童理解和接受。
三、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效益1.培养自理能力在开展生活习惯养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逐步揭示小班儿童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监督能力和自我执行能力。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当前背景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被反复提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也提到幼儿应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
幼儿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应该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所以从小班开始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小班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育刚开始,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敏感。
从家庭环境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在家里有家人精心的照料不需要他们去做任何事情,离开家的孩子没有了依靠,所以来到幼儿园后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孩子们连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该如何适应全新的环境呢?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的健康成长、认知能力、个性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它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学习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技能。
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幼儿妥善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好的适应幼儿园,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下面就从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分析幼儿缺乏自理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很不利,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孩子不在少数,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隔代抚养,过度溺爱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工作也比较忙,孩子大多由长辈照料。
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好,对孩子的要求更是一应俱全。
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从而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一些误区。
长辈们认为孩子还小,孩子自己动手怕伤着,吃饭慢了怕凉着,自己走路怕摔着,不忍心让孩子干这干那,事事包办代替。
场景一:户外活动后,孩子们玩的满头大汗,老师让孩子们把外套脱掉,只有一个小朋友没脱掉外套,老师问:“你怎么没脱掉外套,你头上都是汗水?”小杰低头小声地说:“我不会脱”询问缘由后,了解因为父母忙,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摘要: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而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中展开的。
所以在幼儿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習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等活动中发生着、进行着。
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在一日生活中养成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一日生活培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具备的最根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很差。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使他形成了依赖心理。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
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许多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
但不会正确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自理常规总结小班
自理常规总结小班1. 引言自理常规是小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培养幼儿自立、自理能力的基础。
在幼儿园中,自理常规包括睡眠、饮食、卫生和整理等方面的要求。
在本文中,将对小班幼儿自理常规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总结,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2. 自理常规的内容2.1 睡眠睡眠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和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小班中,教师需要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的睡眠环境和正确的睡姿等。
2.2 饮食饮食是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小班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用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教授正确的进食方法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饮食自理能力。
2.3 卫生卫生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掩口、擦鼻涕使用纸巾等。
此外,教师还应教授幼儿正确刷牙、洗脸、洗手等生活技能。
2.4 整理整理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参与教室的清扫、收拾玩具等活动,引导幼儿养成整理自己物品和环境的习惯,并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3. 自理常规的重要性3.1 培养自立自理能力幼儿时期是培养自立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自理常规的培养,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常规要求幼儿主动参与,自觉学习,锻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常规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合理饮食、勤洗手等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3.3 培养社交能力自理常规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老师和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团队合作。
4. 教学策略4.1 清晰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自理常规的教学时,应给予清晰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幼儿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小班幼儿一日常规活动总结
小班幼儿一日常规活动总结早上活动早上8点,小班幼儿开始到校,家长和孩子们都会互相道别。
老师会带领孩子们进行晨间活动,包括晨间操、自我介绍和日常安全常识教育。
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们迅速适应在幼儿园的环境,并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自由活动时间在上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玩具或活动进行。
这有助于他们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能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早餐时间约10点,是小班幼儿的早餐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老师会带领孩子们一起洗手、用餐,并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孩子们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食物,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游戏与活动时间上午的活动时间会穿插一些游戏和团体活动。
例如,老师可能组织一场小队比赛或是举办一场小型庆祝活动。
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午休时间在中午时分,小班幼儿需要进行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
孩子们会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这有助于他们保持精力充沛,以继续进行下午的学习和活动。
下午学习时间下午是孩子们进行学习和课堂活动的时间。
老师会教授一些基础的语言、数学和科学知识,以及开展一些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清理整理时间在一天的结束前,小班幼儿需要进行清理整理时间。
孩子们会一起协作将玩具和教具归位,清理干净自己所在的区域。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整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放学时间下午5点,小班幼儿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和活动,老师会在家长接孩子的时候与家长简单交流一天的情况。
孩子们与家长互相问候,告别,期待明天的欢乐学习时光。
以上是小班幼儿一天的常规活动总结,每个环节都充满乐趣和教育意义,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并快乐成长。
一日生活常规教研小班(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班是幼儿教育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生活常规教研小班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小班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性1.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是幼儿开始学习独立生活的阶段,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幼儿可以学会穿衣、吃饭、整理床铺等基本生活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小班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有助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幼儿需要学会与同伴相处、遵守规则、按时作息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减少焦虑和不适。
3.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生活常规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三、小班一日生活常规的具体内容1. 早晨入园(1)教师引导幼儿有序排队,保持安静。
(2)幼儿自我检查书包,确保携带好所需物品。
(3)教师进行晨检,关注幼儿健康状况。
2. 上午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晨间活动,如晨间锻炼、自由游戏等。
(2)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3)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午餐时间(1)教师引导幼儿有序排队,保持安静。
(2)幼儿自主取餐,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3)教师监督幼儿进餐,关注幼儿饮食卫生。
4. 午休时间(1)教师引导幼儿有序排队,保持安静。
(2)幼儿自主选择床位,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3)教师巡视幼儿休息情况,确保幼儿休息质量。
5. 下午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体育游戏、舞蹈等。
(2)开展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
(3)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绘画等艺术活动。
小班自理能力力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自理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我园开展了小班自理能力主题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认识,明确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研内容1. 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2.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3. 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途径四、教研过程1. 理论学习:教师们通过查阅资料、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学案例,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技巧。
3. 经验交流:教师们分享自己在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 实践探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5. 效果评估: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调整教育策略。
五、教研成果1. 教师对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认识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
2. 形成了一套适合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包括生活自理、学习自理、情绪自理等方面。
3. 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途径得到拓展,家长参与度提高。
4. 幼儿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
六、总结与展望本次小班自理能力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教研活动,不断完善自理能力培养策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助力。
第2篇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张婷(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蝶湖湾幼儿园江苏昆山215300)摘要: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不是被动的保护者,而应该成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日益得到重视。
小班幼儿刚刚走出家庭的怀抱,受家庭教育、幼儿自身以及幼儿园教育观念等的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不利。
走出生活舒适区,引导幼儿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具体地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通过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一日活动,巩固小班幼儿的自理技能;通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通过帮助指导幼儿获得成功,强化幼儿的自理技能;通过有效的家园合作,巩固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成果。
关键词:主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8-0372-02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班幼儿从家庭的环境向幼儿园的环境转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不能迅速适应,这就需要加强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并不是被动的教育者,而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过度依赖父母或者长辈,不利于今后的成长。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一方面为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提供思考,另一方面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小班幼儿刚刚步入幼儿园的生活,从家庭生活转向集体生活,有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例如吃饭、穿脱衣服、扫地等。
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受不了风吹雨打。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一日活动优化总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一日活动的优化九月是孩子们开学的日子,我们小班迎来了一张张既好奇又兴奋的小脸蛋,说实在,昨天在家里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今天已需要独立地走向集体生活。
在稳定幼儿情绪的同时,我们的一日活动也开始逐步有序地开展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现象。
现象一入园前由于家庭成员的包办代替,生活技能根本不会。
洗手间里出现了这么一幕,××小朋友站在洗手台前发呆,一问才知道他不知道该怎样打开水龙头。
中午午餐时间,×××小朋友一手抓饭、一手抓菜,桌上、地上、衣服上全都是饭菜。
老师告诉他要用勺子时,他尝试着去拿勺子舀饭菜,进过一番努力,饭菜一直都没有舀进勺子,反而从盆子的边缘都漏到了桌子上。
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勺子,重新开始自己的“手抓饭”。
现象二依赖性强,自我服务的意识差,会做但不愿意做。
同样是中午午餐时间,刚吃了没几口,×××小朋友就带着哭腔喊:“老师,我吃不下!”但老师喂他吃饭,他却能很快地把满满一碗饭都吃完。
午睡前,大部分孩子都很努力地自己脱着衣裤和鞋子,可是××小朋友还是“稳坐泰山”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脱?”他说:“我不会。
”老师就帮着他完成了。
在这样重复了几次之后,我们想着经常这样也不是办法。
于是我们开始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他自己完成,比如奖励小红花、好吃的东西等等。
没想到的是××小朋友不仅能很熟练地脱衣裤和鞋子,而且还能把衣裤折得整整齐齐的,就连起床后也能自己穿衣裤,这真的让我们非常讶异。
天气逐渐转冷,我们为了不让孩子吃冷的饭菜,就开始喂几个吃得特别慢的孩子。
而此时就出现了以下一幕:三四个孩子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犹如机器人一样,这个喂一口饭、那个喂一口饭。
有时老师忙不过来,没能及时往孩子口中喂饭,这个孩子就张着嘴巴等我往他嘴里喂饭,而他的饭碗就在他的身边。
现象三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后就放弃。
午睡前,孩子们都将自己脱下的裤子折叠好放在了规定的地方。
××小朋友也很认真的折叠着自己的裤子,但是他在脱得时候把一个裤腿翻了过来,在尝试几次后,他还没能把裤子折叠的很好,于是他就把裤子揉成了一团一放,然后就去睡觉了。
午睡起床,×××小朋友很认真的在穿鞋子,他已经把脚都穿进了鞋子,接着就是要用雌雄配把鞋面两边连接并粘上就可以了。
但是这雌雄配怎么也塞不进另一边的洞洞里,在尝试了几次后,×××小朋友就开始掉眼泪了,边哭边说:“我穿不上。
”现象四同样是包办代替的原因造成了孩子们不良的习惯。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的拖鞋东一只、西一只,人却已经和小朋友们玩成了一片,不知道要把拖鞋放到鞋架上;也不知道喝开水、吃点心,非要等到老师叫他去做这些事情。
喝开水时,×××小朋友接完开水后就拿着水杯和小朋友们玩开了,结果水打湿了衣服,洒了一地。
上完厕所,×××小朋友提上裤子就往外跑,“洗手。
”在老师的提醒下,×××小朋友又重新回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把手在水龙头下冲了一下又跑了,水龙头也没关。
……这样的镜头在班中经常能够看到,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活动前后的穿脱衣服时间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正常的集体活动没有时间保证。
问题二:由于拖拉、懒散等不良的习惯,造成生活活动环节中较长时间的等待,造成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不紧凑。
问题三: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独立进餐以及活动前后、午睡前后的自行穿脱衣物都是保证幼儿健康身体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充足活动时间的保证。
在学习初我们发放了《新生入园调查表》,就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进行了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1.家长对幼儿不同的教育抚养态度,分四个方面即放手教孩子、有时教孩子、时间紧包办、孩子小代替。
2.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类进行调查,归纳为会做、基本会、基本不会、不会四个层次。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1.孩子多数是由祖辈带领,孩子还小,长大了会做的,通常爷爷奶奶的想法都是如此。
爷爷奶奶的溺爱是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少之甚少,对于孩子的喜好、行为习惯、性格特点都不清楚。
2.年轻的家长们注重更多的是对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养,对于孩子独立性、坚持性等能力方面的培养却忽视了。
3.还有一部分家长有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意识,但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耐性,不会等待孩子慢慢发展,再加上工作时间紧,所以这部分家长属于“三分钟热度”的类型。
鉴于此,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刻不容缓。
(一)利用正面的形象,循循善诱,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1.结合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比如主题《小不点儿》中,“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学会了新本领”、“我会绕毛线”等活动,通过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手偶表演以及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情景表演,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如手偶表演《小兔吃饭》,让幼儿了解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懂得饭前饭后洗手、漱口、擦嘴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再如情景表演《到鸭妈妈家做客》,通过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直观地了解进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形象地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学习各项生活自理1.以游戏的形式。
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娃娃穿衣服》、《喂小动物吃饭》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
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再比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
考虑到幼儿在练习这些生活技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又没有激励的因素,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
于是我们把这种竞赛性的游戏改成阶段性的比赛。
比如第一阶段——折裤子比赛(不需要翻面;先将裤子翻面再折叠);第二阶段——折套头衫;第三阶段——折叠开衫,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是分两次进行。
2.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
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
另一方面儿歌内容有直接指导学习的作用。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穿脱衣服确实难度比较大。
如果平铺直述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
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
我们运用了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
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再比如洗手时我们编了顺口溜:打开水龙头淋湿手,擦上洗手液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就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手。
3.用自身的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由于幼儿年龄小,教师在提出每一项要求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做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
就比如洗手,我们先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五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湿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冲洗干净——擦干。
幼儿通过实际观看,就比较容易掌握。
(三)深化、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
这就需要老师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
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
如在操作区投放“苹果树”、“毛毛虫”、“小鱼”等,让幼儿练习扣纽扣;投放“大嘴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练习使用小勺和筷子的方法;投放拉链,让幼儿练习拉拉链等等。
2.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在促进合作、情感发展时,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幼儿在脱衣服时很容易把衣服翻到反面,这对于刚开始学习折叠衣服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们在教孩子把衣服翻到正面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相互帮忙脱衣服,这样一来孩子们脱下的衣服很少再有反面的了。
比如在脱套头衫的时候,我们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孩子们说:“我们来拔萝卜喽!”拉住同伴的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一个长萝卜拔出来喽;再拉住另一只袖口,拔呀拔、拔呀拔,又一个长萝卜拔出来喽;最后自己拔呀拔、拔呀拔,拔出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大萝卜,孩子们非常愿意相互帮忙,这不仅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再比如穿外套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说:“拿住好朋友衣服的两扇门,放在好朋友背后,和好朋友抱一抱。
”也就是和同伴面对面站好,拿住同伴外套的两边对襟放在同伴背后,这样同伴就可以把两只手伸进袖子了,衣服也就穿好了。
3.有效利用图示,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
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但是我们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幼儿身后不断地提醒他们,于是我们就用到了图示,这种将方法、规则隐藏在图画中,张贴在醒目的地方,用以帮助幼儿巩固生活技能。
比如我们以连环画的形式提醒幼儿饭后正确漱口;又如用水杯接水喝的时候应该排队,我们就在地板上贴了排队的标志,用来提醒幼儿按照这条线排队。
有了这些图示,孩子们会相互监督。
4.树立榜样,及时奖励,提高幼儿主动自我服务的兴趣。
根据幼儿好表扬的心理特点,我们隔一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聊聊最近谁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谁折的衣服裤子越来越整齐了等等,并且评出“小能手”和“进步者”,奖励小红花或者是小贴纸和好东西,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些得奖者学习。
因为是大家一起评出来的(可不要小看孩子们,他们年龄虽小,但眼睛却是雪亮的),同时又有物质的奖励,孩子们对这些荣誉还是很在乎的。
这对于激发孩子们主动自我服务的欲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5.明确规则,巩固强化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规则,如饭前洗手、拿到饭后拿小勺、睡前脱衣裤并折叠整齐放在规定的地方、换下的鞋子应该放在哪等等,这些规则的提出,对于生活自理技能的强化练习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