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
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前言在小学数学中,乘法是重要的操作之一,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我报名参加了学习乘法初步认识的课程,希望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课程内容1. 乘法的概念首先,老师讲解了乘法的概念。
乘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求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
例如,3 * 4,表示将3个4相加的结果,即3个4等于12。
2. 乘法的基本性质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老师也向我们普及乘法的基本性质。
例如乘法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 c,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等等。
这些性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理解乘法,并且也便于乘法的运算。
3.乘法的实际应用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老师也讲解了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购买物品时需要乘法运算来计算价格,当做作业时也需要乘法概念的应用。
4. 乘法的错误解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乘法的错误解法,例如将两个数相加,但其实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正确。
通过认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乘法方法,可以避免犯这些错误。
学习心得通过这次听乘法初步认识课,我学习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并深入了解了乘法的应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乘法,因此熟练掌握乘法概念和运算是很重要的。
此外,通过学习老师教授的乘法基本性质,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本质,形成了更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总结总之,这次乘法初步认识听课经历充实而富有价值。
我感谢老师详细的讲解和课程设计,让我对乘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更多的数学知识。
我期待进一步学习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明天,听了王教员讲的«乘法的初步看法»。
这节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员引导先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进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看法»是乘法局部的起始课,是先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处置效果的基础。
本节课着重使先生亲身阅历乘法发生的进程,和感悟乘法的意义。
为了能到达此目的,王教员在课的末尾抓住了先生喜欢小植物的心思,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起学习兴味。
应用先生感兴味的小植物来停止导入,并提出效果,让先生在效果情境中停止学习,发生学习新知的愿望。
二、发现效果,协作探求,处置效果。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经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先生停止比拟,让先生看法相反加数。
在教员说算式与先生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比如写:7+7+7+7+7+7+7+7+7+7+7+7。
再比如,教员说200个6相加,先生感到很茫然,使先生亲身体验到相反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费事,从而促使他们思索:怎样写简便?再让先生经过小组协作交流,教员依据先生的展现汇报状况,适时地引出乘法。
这样先生可以亲身阅历乘法发生的进程。
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员硬塞给先生的,而是先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出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员机械解说,先生主动接受的进程,而是先生在不时思索,探求和创新中到新发现,取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进程。
三、运用新知,处置生活效果。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经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形图,提出数学效果,让先生在这些效果中自主选择,并用明天学习的乘法知识处置效果。
再出现一些稳固练习,让先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道开放题。
放手让先生思索,讨论,交流,促使先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育先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索效果的习气,表达处置效果战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第【1】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 为例, 6 个 3,10 个 3, 20 个 3 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
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 6×3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 从哪里来? 3 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
怎么读呢?师领读6 乘 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
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文档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暑假里,通过远程研修学习,认真观摩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从中感觉受益匪浅,《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水平,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展开教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以下6个方面:1、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图文并茂,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十分显著。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围绕探究进行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和引领者、合作者的新理念。
3、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对学生给予充分的激励性评价,语言精练简洁,十分到位。
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4、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点拨,并给予好评和激励,使课堂气氛活跃,乐中求学,并且同学间相互评判,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得以彰显,这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好好学习的。
5、这节课,老师本着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
依据学生的特点,安排练习,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展开了对乘法的理解,体会了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形式,从而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6、及时的练习和巩固效果更佳。
学生的理解在练习中及时应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小组合作,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以后我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到的经验大胆尝试,多向名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一名更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最新)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1】这次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领导来听课。
感受很多,首先自我感觉这次的课上的不好。
尤其课堂的调控能力很差,本来一直以来自认为这是我的强项,可是由于把着重点放错了导致两头都不好。
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努力把握学生知识的真实起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世界。
在学生用加法计算而不觉得麻烦时,老师可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计算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老师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汇报,学生自己在汇报过程中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主动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不足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5篇第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2017年甘肃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庆城小学数学一组在2017年甘肃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中,我作为庆城小学数学一组的一员,荣幸地参加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课例研究。
在研课、磨课、观课等的过程中,对这节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尤其对如何让研究主题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概念新、内容多,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游乐场活动的素材和用小棒摆各种图形的活动来引入乘法,应该说教材的资源十分丰富。
但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却发现把这些素材在一节课中一股脑儿呈现,表面十分热闹,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这次,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设计了直观例题使学生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应乘法算式。
接着讲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乘号的认识。
最后设计了开放式算式,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估计只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能说出来,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习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在课前,我们反复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经过多次试教后,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入,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算式和图、算式和算式之间的比较,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结合几次试教和观课课,浅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乘法的意义,使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
2. 学习乘法口诀,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乘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乘法的意义。
2. 准备乘法口诀表,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准备相关的游戏材料,用于课堂游戏。
4. 准备分组合作的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目的地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乘法的意义,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直观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棒、图形等代表不同的数,进行乘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应用。
4. 课堂游戏:设计一个有趣的乘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目。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乘法的意义,并与家人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如何。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编者语: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1】一、案例研究背景及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一)案例研究背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由始到终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反映了《标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维”;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另外,对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有效达成”,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乘法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一节内容,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中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
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二)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1、课堂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分析;3、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统计;4、课堂检测目标分析。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及反思余家头小学杨俊教案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案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案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案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
(出示图片)2、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
3、师生共同提问题并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有意识的把相同加数得算式写在一起【设计意图】在“玩”的谈话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
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初步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定义。
师:根据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算式。
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这边几道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一个一个算式的说如:3+3=6种加数都是3……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算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习惯和简单归纳的能力。
也是认识乘法的必要过程。
2、教师说加法算式,学生写,有意识地说一个长一点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出学习乘法的需要。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身为教师应该提前为教学内容编写一份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认真的习惯,怎么写好一篇完整的教案?以下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主题相关内容,是编辑特意整理的,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4篇
【精选】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俞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切身感受相同加数这种特殊的加法算式来引出乘法,既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将这个新出现的计算形式合理的融入到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
在具体操作上,让学生从不同的加法算式中挑出那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分类环节)作到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形象的数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利用算全班小朋友的手指数目,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算式——乘法算式。
由一般的加法算式中提炼特殊的加法算式,既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再把这样的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步骤清晰,层次分明,已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接下去的核心内容基本都是为这个“改写”服务的。
包括认识乘法的基本读写方法,巩固“改写”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刚刚认识的这个乘法的时候,一般很容易将其意义与加法混淆,比如课堂上就出现了4×4=8的回答。
这是对乘法意义的不理解。
巩固和练习是可以熟练“改写”,但是对于一些对意义还有存疑惑的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在加强和巩固。
俞老师在课堂上的运用了各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了乘法的意义以及与加法的区别,只是在具体练习上有所欠缺。
数学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很一般化的,能够普及的方法。
既然是方法,就能够通用。
乘法的.出现就直接囊括了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将这个思想贯彻到学生知识体系中就是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
俞老师尽量多的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加法算式改写到乘法算式,其实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掘。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借助相同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体会乘法产生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便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4、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
3、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算式的积。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会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数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2、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有:A.魔术师变了3次花,每次变2朵。
B.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4条鱼。
C.有4盏聚光灯,每盏聚光灯有6个灯泡。
(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a.一共有多少朵花?b.一共有多少条鱼?c.一共有多少盏灯笼?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列出算式吗?生:2+2+2=6(朵)同桌合作,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生: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4条鱼。
4+4+4+4=16(条)生:每串有3盏灯笼,有5串3+3+3+3+3=15(盏)3、师总结,顺势引导: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课题),下面看一看有几个。
生:2+2+2=6(朵),加数是2, 3个2相加4+4+4+4=16(条),加数是4,4个4相加3+3+3+3+3=15(盏),加数是3,5个3相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课本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
(1)一共有多少个桃?数——请同学们一盘一盘地数,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桃?圈——请同学们把每个盘子里的3个桃圈起来。
(课件同步演示。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盘子里的桃有什么特点?师:你会列式了吗?预设:每个盘子里有3个桃,一共有5个3相加,3+3+3+3+3=15 (2)一共有多少个杯子?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个托盘里的杯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每个托盘里有6个杯子。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杯子,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吗?预设:4个6相加,6+6+6+6=24。
(3)跳舞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预设:7个2。
师:跳舞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预设:2+2+2+2+2+2+2=142.激发需求。
师:谁能说说在写上面算式时的感受。
预设:太麻烦了。
师: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3.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2+2+2+2+2+2+2=147个2求7个2相加的和,可以写成2×7=14或7×2=14。
“×”是乘号。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几个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这节课,赵老师本着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游乐场的场景,从购票到入园到游戏项目:欢乐杯、香蕉船、三人自行车等现实背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现实存在的问题中,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相同加数相加的独特性,体会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展现了对乘法的理解,体会了语言表达的简洁和数学形式的简洁。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计算,让学生体会算理。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34;。在摆图形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
4、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虞老师的评价语言非常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后教学中我要多借鉴一下该师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课堂教学的优点:1.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课注意适时组织教学,及时巡视,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2.课堂上能够实施动手操作,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师也适时进行黑板上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有序地边操作、边学习,并且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3.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重点,突出相同加数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当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教师比较注重板书的设计,能够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进程进行板书,板书出示条理清楚,有序。
5.能够主动发现课堂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调整,在突出将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时,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改写,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
教学建议:1.建议教材的主题图可以不放在本节课教学,主题图的意义有引领全篇单元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选择是否考虑沿用,基于本节课是乘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教师又采用了学生操作的方式,可以将主题图在以后的学习内容中用到。
2.建议教学乘法的读法时,教师介绍乘法的两种读法时,可以边读边板书,加强学生区别两种读法的映像。
3.建议学生最后练习的操作环节,放置新授课的时候使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行操作,边操作,边列加法算式,边改写乘法算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体现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操作的情况不同,又有灵活性和多元性,为后续的不同的相同加数相加改成乘法算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具体教学片断可以设计如下:①学生动手操作,搭建自己喜欢的图形。
a.翻开书45页,图中的小朋友用小棒摆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说说看,都摆了一些什么图形?b.你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C.汇报一下,你摆了什么图形?照这个样子,你再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观察记录
牛峻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我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细心地对本节课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发现认为:
学生由上课开始的平静,经过微课视频地恰当插入及演示文稿的补充,能迅速地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带着微笑参与每一环节,学习积极性较高。
学生能够自主构建新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根据视频所展示的方法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到下观察点子图和从左到右观察点子图。
在自主思考,自主动手方面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完成学习任务,产生的认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的很多。
学生在“看,思,做,议,练”等多个环节也是做到及时紧凑有效。
课下询问学生:老师在课上应用演示文稿,微视频的应用及多媒体的辅助有何感想?100%的学生愿意每一节都要使用——爱看,好看,生动,明白。
这在课堂上更能使学生快乐地体验到信息技术手段能大大催活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积积极高效作用。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今天赏析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好的启示。
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用心引导,促进学生参与求知的有效性。
纵观这节课,我认为在课堂上有以下四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读懂教材、合理的使用教材老师上课语言生动精练,课堂组织很好,教学上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创设了游乐园这个学生长见并喜欢的的情景,并把游乐园这一情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给学生探究问题形成新知识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
在后面课堂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表现很积极很踊跃。
二、整堂课师生关系非常和谐、民主、平等。
《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课上老师面带微笑,眼神充满着期待鼓舞,语言亲切富有感化力。
如:一开课就学生最喜欢的问题进行谈话:“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活动项目?你最喜欢哪一种?你发现数学信息了吗?”这些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大家都乐意和老师交流,课堂气氛轻松快乐,一开课老师就很顺利的打开学生的心扉。
亲和还表现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孩子平等交谈。
学生拥有话语权、能够在探索乘法的意义的时候表达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课中学生都认真倾听教师的引导,同伴的意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有着非常顺畅的表达。
所以,课堂中师生关系非常的融洽,课堂气氛也十分和谐。
三、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列法,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教学中符老师分三个层次来完成,第一层次是师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第二层次学生同桌同学互相讨论,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第三层次,学生自己看加法算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
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
•••••••••••••••••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听课,听课能很好地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这些收获写成一篇听课报告,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星期三听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堂课,是学习乘法的基础,也是帮助孩子们的思维由加法向乘法拓展的一个转折点。
因此谢琦把教学目标侧重于乘法是如何产生的、乘法的意义以及怎样的加法才可以变成乘法上来。
围绕着以上的思路,谢琦老师是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第一,在引入部分,要求孩子们快速记录加法算式,并算一算。
通过前三个算式作铺垫,在第四个算式时我特意只报了一个加数,让孩子们去猜,另一个加数会是几?为什么?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相同加数,并且通过老师想报100个7相加,促使孩子们去思考,如何使这类题变得简洁,这就让乘法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同时还介绍了乘法的一些相关知识。
这些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容易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第二,本课的重点,也就是如何让有相同加数的加法变成乘法。
这里我引入了三幅图,分别是两间小房子、四棵树、三堆圆。
希望孩子们从图中能直观的意识到乘法是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这里我通过圈个数,写相同加数,让孩子们感受到几个几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来表示,还可以用更简洁的乘法来表示。
无论是加法还是乘法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从根本上消除了某些孩子对学习乘法的畏惧之心。
第三,练习的安排,也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落实。
“熊猫图”、“秋千图”都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相同加数求和的问题。
让孩子们先通过写加法算式、再说出由几个几相加,最后写出乘法算式,这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可以及时巩固孩子们刚形成的学习成果。
接下去的一组练习是判断是否所有的加法都可以变成乘法。
这一过程其实是一个逆向纠错的过程,它及时打破了一些孩子知识上的.负迁移。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林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
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
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
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
课的伊始,周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
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
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观察记录
牛峻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我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细心地对本节课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发现认为:
学生由上课开始的平静,经过微课视频地恰当插入及演示文稿的补充,能迅速地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带着微笑参与每一环节,学习积极性较高。
学生能够自主构建新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根据视频所展示的方法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到下观察点子图和从左到右观察点子图。
在自主思考,自主动手方面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完成学习任务,产生的认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的很多。
学生在“看,思,做,议,练”等多个环节也是做到及时紧凑有效。
课下询问学生:老师在课上应用演示文稿,微视频的应用及多媒体的辅助有何感想?100%的学生愿意每一节都要使用——爱看,好看,生动,明白。
这在课堂上更能使学生快乐地体验到信息技术手段能大大催活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积积极高效作用。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