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关于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古代诗歌文学常识1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08-10-27|添加评论骑着猪上船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

诗词格律常识

诗词格律常识
诗词格律常识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元以前的中国 文学史基本是中国诗歌史。即使散文、 小说、戏剧中也有大量的诗词。散文中 的赋、骈文,戏剧中的唱词更多诗歌的 成分。
世界著名诗人的诗作译成中文,没有 几首会被大家熟读背诵,而匈牙利诗人 裴多菲的诗作“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 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却妇孺 皆知,只是因为后者是用中国格律诗的 形式翻译的(平仄尚不全合)。
4、南宋·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
5、金·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106) 6、清·戈载《词林正韵》
平水韵30个平声韵部
上平声: 东、冬、江、支、微、 鱼、虞、齐、佳、灰、 真、文、元、寒、删; 下平声: 先、萧、肴、豪、歌、 麻、阳、庚、青、蒸、 尤、侵、覃、盐、咸
词韵14个平声韵部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 收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押韵的本质就是:
回应、和声、共鸣、回环; 是构成韵文的基本要素; 是区别于散文形式的基本特点。
平仄
平仄的特点: ❖ 平声字——平和 轻柔 悠扬 浮声 ❖ 仄声字——突兀 重负 沉抑 切响
平仄的对立,实质上就是高低调和长 短调的对立。由于平、上、去、入四 声不同的发音特点,当不同声调的音 节在诗句中有规则地交替或重复时, 诗句就有了一种音韵美,会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常考文学常识

常考文学常识

常考文学常识常考文学常识大全常考文学常识【1】一、诗词中的文学常识1. 《咏鹅》作者唐朝骆宾王,和卢照邻、王勃、杨炯合称“初唐四杰”。

2. 《咏柳》作者唐朝贺知章,描摹的是春天美好的景象。

3. 《凉州词》(唐王之涣)一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提及到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入海口是山东东营。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4.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中提及的“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长江流域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其故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

5. 《出塞》(唐王昌龄)一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的“龙城”指的是卫青,“飞将”指的是李广。

统指汉朝抗击匈奴的英雄。

6.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中“芙蓉楼”在现在的江苏镇江。

7.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的“故人”指的是王维,而“君”指的是元二。

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的“一人”指的是王维。

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中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是“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三山”分别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分别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10. 《赠汪伦》(唐李白)中“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是指李白。

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和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

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广陵”指的是现在的江苏扬州,古人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

12.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一、古典诗词1、《诗经》《诗经》又称“经诗”,是中国最早着重表达情感的诗歌摘录集,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西方文学史上像《诗经》这样大量收录、系统排列的诗歌集的祖先,由“三部”共305首组成,选自“十家”不同时期的文化贡献,充分体现了不同文化步调的碰撞,表达了不同文化思维的融合,是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辉煌代表。

2、《诗经》的四大体裁《诗经》的四大体裁有“风”、“雅”、“颂”、“周南”,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学财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翡翠,也是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鉴征,其中“风”概括的是人的感情体验,体会自然界的不同气候、节日、传统和尊敬感;“雅”体现的是时代伦理道德仪式;“颂”表达的是国家君臣之间仪仗礼;而“周南”则描写的是君主与将军民兵之间的关系。

二、歌词1、《大话西游》《大话西游》是中国流行文化伤感经典,由吴宇森及他的团队执导,以武侠小说《西游记》为原型,讲述孙悟空和他的西游之旅的故事。

《大话西游》的主题曲《西游重建之歌》是一首充满伤感的歌曲,歌词表达的是一份对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梦想,一份对生活中无限远大的心魂,让人听了不禁沉浸其中。

2、《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著名流行歌曲,由周杰伦自己创作并演唱,歌曲能引发无数人深情的「伤感心绪」。

歌词把一份当下的怅惘之感融入到它的歌词里,听者不禁深深的沉醉在它的琴声之中,默默觉得不愿时光流逝,但又体会到时间的宽容。

三、小说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一,由著名作家罗贯中编写,并根据相关历史史实,以“故事体”的剧本形式,把当时三国时代的历史以诗情画意的故事呈现出来,它既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容,又为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它不朽的一页。

2、《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社会现实的长篇历史小说,由施耐庵编创而成。

故事围绕宋朝庶民108位英雄的“出水芙蓉”而展开,融入中国文学史上众多民族主义色彩,它即丰富文学史上故事性表现手法,又唤起社会觉醒内容,引领了流行文学发展的方向。

小学必备古诗文文学常识

小学必备古诗文文学常识

小学必备古诗文文学常识【拓展文学知识】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六义:诗歌形式——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2.《左传》作者:左丘明(春秋末),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4.《史记》司马迁(西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5.前四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6.《汉书》班固(东汉),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汉赋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汉书》《两都赋》7.《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8.《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9.《孙子兵法》:孙武(春秋末),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10.《水经注》:郦道元(北魏),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11.《典论·论文》:曹丕(三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12.《文心雕龙》,刘勰(南朝):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13.《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短篇文言志怪小说集14.《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的开篇之作15.五大奇书:《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6.《窦娥冤》:关汉卿(元代),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元杂剧之一17.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8.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19.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20.《离骚》:屈原(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诗词小科普

诗词小科普

诗词小科普
1. 诗词的含义: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是源于唐、宋时期的传统文学形式。

诗歌以抒发情感、描绘景象、表达思想为主,而词则是一种配乐的诗歌,更注重音韵和节奏。

2. 诗词的分类:诗词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古体诗通常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形式比较自由;近体诗则是指唐代以后严格按照格律要求创作的诗歌,形式较为规范。

词则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等。

3. 诗词的格律:诗词创作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包括平仄、韵脚、对仗等方面。

平仄是指声调的分类,韵脚是指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音韵要求,对仗则是指诗句中相应位置的词语要相对仗。

4. 诗词的意象:诗词中的意象是指通过形象描写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

意象是诗词的灵魂,通过意象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5. 诗词的鉴赏:鉴赏诗词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对诗人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等方面有所了解。

鉴赏时要关注诗词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深入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以上是关于诗词的一些小科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常识一、诗(一)古体诗1.古体诗①四言古诗《诗经》最早;②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③七言诗:成熟于唐代2•乐府诗一一标题加上“歌”、“行”、“引”、“曲”、“吟”、“歌行”(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1. ----------- 绝句①五言绝句;②七言绝句2•律诗一一①五言律诗;②七言律诗;③排律二、词1.最初成为“曲子”、“杂曲子”、“曲子词”,也称作“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盛行二衰。

原本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

2.词的分类①按字数分为:小令(W 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0字)②按风格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刘永、李清照)3.词牌一一也称词调,指写词一句的乐谱,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

三、曲1•散曲一一①小令(短小的曲子);②套数(散套)2.戏剧一一①杂剧;②传奇(已供演出的剧本)▲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唱的歌谣。

▲春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到春秋305篇诗歌,又被成为"诗三百"。

汉代始被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多用赋、比、兴收发,四言为主,重叠反复、现实主义。

▲战国屈原(屈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开创楚辞新体诗,著有《离骚》(自述性质,古代最长抒情诗)。

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合称“风骚”,称为文学的代名词。

▲两汉乐府民歌,又称“乐府诗”、“汉乐府”,是可以配乐的诗,叙事性强。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音乐机关,负责作乐、训练演员、采集民歌。

名篇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R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三国三曹,建安风骨。

曹操(魏武帝),著有《魏武帝集》,代表作《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风”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

《诗经》名篇有:《七月》、《硕鼠》、《关雎》、《氓》等,《诗经》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2·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骚体诗”的创始人,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

《离骚》是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其中名句。

《楚辞》是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是左丘明为《春秋》而作的注解,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为中心,《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4·《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

《史记》含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5·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代表作:《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

6·唐诗的代表:“诗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诗仙”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诗圣”杜甫《登高》《咏怀古迹》,“香山居士”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

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代表作分别是《马嵬》和《阿房宫赋》。

宋词的代表:柳永《雨霖铃》《望海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李清照《声声慢》《醉花阴》,辛弃疾《水龙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放派:北宋苏轼和南宋辛弃疾,婉约派:北宋柳永南宋李清照。

7·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七夕古诗鉴赏知识竞答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检验

七夕古诗鉴赏知识竞答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检验

七夕古诗鉴赏知识竞答中国古典诗词常识检验七夕古诗鉴赏知识竞答 China Ancient Poetry Common Knowledge Test第一题:请问以下哪一句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的句子?A. 天籁众多起飞声B. 路旁红叶下沉痕C.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D. 楼头残月满帘栊正确答案:B. 路旁红叶下沉痕解析:这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的句子。

其他选项分别出自杜牧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的作品。

第二题:以下哪一首诗是白居易的《琵琶行》?A. 茫茫黄沙尽,白日依山尽B. 归去特别急,急回特别归C. 领取江山几十神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正确答案:A. 茫茫黄沙尽,白日依山尽解析: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第一句。

其他选项分别出自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的作品。

第三题:以下哪个诗人是唐代的?A. 杜甫B. 苏轼C. 辛弃疾D. 陆游正确答案:A. 杜甫解析: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其他选项分别出自宋代的诗人。

第四题:以下哪一句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句子?A. 床前明月光B. 春眠不觉晓C. 此情可待成追忆D. 举杯邀明月正确答案:A. 床前明月光解析:这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第一句。

其他选项分别出自李白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的作品。

第五题:以下哪个诗人是南宋时期的?A. 陆游B. 杜牧C. 白居易D. 骆宾王正确答案:A. 陆游解析: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也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其他选项分别出自其他时代的诗人。

第六题:以下哪首诗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 床前明月光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D. 茫茫黄沙尽,白日依山尽正确答案: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解析:这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的第一句。

其他选项分别出自杜牧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之为《诗》,又称“诗三百”,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类。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它和《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2.《楚辞》和屈原《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式长短不齐,中间常用“兮”为节。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人们长将“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离骚”。

《离骚》想象丰富,文辞绚丽,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最早典范。

3.《论语》和孔子《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后世尊他为孔圣人,传说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4.孟子和《孟子》《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文学文化常识集锦

文学文化常识集锦

文学文化常识集锦诗、词发展史一、体裁常识1.古典诗歌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2.古体诗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3.近体诗近体诗鼎盛于唐代,包括律诗(含排律)和绝句。

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五律、七律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4.乐府、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新乐府创于初唐。

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5.词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6.题目、词牌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诗词大会的知识点总结

诗词大会的知识点总结

诗词大会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词常识1. 古代诗词的起源与发展: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歌谣,经过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形成了古代诗词的基本体裁和格律。

2. 古代诗词的基本体裁:古代诗词主要包括诗和词两种体裁。

诗分为古体诗和律诗,词主要有宋词和元曲等。

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技巧。

3. 古代诗词的格律:古代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包括句式、字数、声调等方面的规定,对词人的写作要求很高。

4. 古代诗词的流派与代表作家:古代诗词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5. 古代诗词的主题与意境:古代诗词常常以自然、人生、爱情、乡愁等为主题,通过精致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6. 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影响:古代诗词通过诗人的创作和传承,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诗词名句欣赏1. 唐诗宋词名句欣赏:《静夜思》、《登鹳雀楼》、《水调歌头》、《浪淘沙》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常常为人们所熟知和传颂。

2. 古诗词常用典故的解读:古代诗词中常常引用典故和历史人物,对这些典故的解读对于理解古诗词具有重要意义。

3. 名句背后的文化内涵:古代名句背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志怀、思想情感、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三、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与赏析1. 古典诗词的鉴赏要素:包括诗词的格律、语言表达、意境构建等方面的要素,通过具体的文本欣赏与赏析,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优美之处。

2. 古典诗词与古文化的联系:古代诗词与中国古代文化紧密相连,通过诗词的欣赏,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生活情趣。

3. 中国古典诗词与文学修养:通过诗词的欣赏和赏析,对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有所提高,对提升语言表达和感情表达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中国古代诗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 从诗文的题材入手:诗文的题材是对古诗文进行鉴赏的第一步,要深入了解诗文的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局部,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小升初冲刺语文:古诗文及文化常识(含答案教师专用)

小升初冲刺语文:古诗文及文化常识(含答案教师专用)

新部编小升初语文冲刺分类复习——古诗文积累及文化常识(教师专用)知识梳理一、汉乐府民歌汉代的民间音乐很发达,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整理各地的民歌。

这些乐章通称“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代表西汉诗歌的最高成就,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

我们学过的乐府民歌有《敕勒歌》、《江南》(江南可采莲)等等。

二、唐诗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以及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三、宋诗宋诗是在唐诗的特点上发展起来的。

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是议论化、散文化。

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理趣,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象中的人生哲理。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词有词牌,即曲调。

常见的词牌名有“如梦令”、“渔歌子”、“水调歌头”、“念奴娇”、“青玉案”、“沁园春”等。

四、元曲元曲将传统诗歌、民歌和方言俗语融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的发展极为重要。

元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五、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以及相关的其他知识。

巩固练习一.积累与运用:按要求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发奋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2.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写节日的名句:如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写春节的;皮日休的“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是写中秋节的。

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写出了子期与伯牙的心灵相通;“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词吟诵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文学常识1、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2、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格律3、古典诗词的体裁和题材4、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和意境二、文学理论1、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2、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3、文学作品的文体与风格4、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三、文学史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3、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影响4、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四、文学名著1、中国古代文学名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世界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和意义4、名著的价值和影响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启示五、文学批评1、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2、文学批评的基本观点和方法3、文学批评的典型流派和代表人物4、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影响六、文学素养1、文学知识的基本功底2、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3、文学修养的培养方法4、文学素养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七、文学实践1、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2、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3、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4、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诗歌的韵律韵是指汉语中同音或押韵的词。

诗歌中,用字的押韵是一个重要的韵律现象,它分为平水韵和仄仄韵。

平水韵是指高平声与上声押在一起,其他的也是平水韵。

仄仄韵是指仄声与去声、入声押在一起,其他的也是平水韵。

平水韵:a、i、o、e仄仄韵:ü、ai、ei另外,平水韵下面的a、i、o,上面的ü和仄仄韵里的ü都是平声,其他的是仄声。

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古代诗歌的创作规律十分严格,无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是其他的体裁,他们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而这些规定一般是针对诗歌中的字数、音韵、句法等等。

例如,平水韵的押韵要求,每句诗中的押韵字都需要在诗中用的次数是一样多的,甚至这些押韵字的音节都能通过诗句的排列来进行规定。

古典诗词的体裁和题材古代诗歌的体裁是指诗歌的种类,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等。

而这些种类通常是与诗歌的题材有着紧密的联系。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常识整理,背诗更容易!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常识整理,背诗更容易!

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化常识整理,背诗更容易!今天于老师给大家整理的是:中国古诗词文体常识,了解这些,背诗更容易哦~”01中国古诗词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一)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三)词1.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4.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

如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歌常
一、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
①四言古诗《诗经》最早;②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③七言诗: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标题加上“歌”、“行”、“引”、“曲”、“吟”、“歌行” (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1.绝句①五言绝句;②七言绝句
2•律诗一一①五言律诗;②七言律诗;③排律
二、词
1.最初成为“曲子”、“杂曲子” 、“曲子词” ,也称作“诗余” 、“长短句” 、“倚声” “填词”,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盛行二衰。

原本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

2.词的分类
①按字数分为:小令(W 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0字)
②按风格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刘永、李清照)
3.词牌——也称词调,指写词一句的乐谱,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

三、曲
1•散曲一一①小令(短小的曲子);②套数(散套)
2.戏剧一一①杂剧;②传奇(已供演出的剧本)
▲上古时代
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唱的歌谣。

▲春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到春秋305 篇诗歌,又被成为“诗三百”。

汉代始被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多用赋、比、兴收发,四言为主,重叠反复、现实主义。

▲战国
屈原(屈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开创楚辞新体诗,着有《离骚》(自述性质,古代最长抒情诗)。

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合称“风骚”,称为文学的代名词。

▲两汉
乐府民歌,又称“乐府诗”、“汉乐府”,是可以配乐的诗,叙事性强。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音乐机关,负责作乐、训练演员、采集民歌。

名篇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三国
三曹,建安风骨。

曹操(魏武帝),着有《魏武帝集》,代表作《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

曹丕(魏文帝),其《燕歌行》是中国最早的七言诗。

曹植(曹子建/陈王/陈思王),着有《曹子建集》,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作《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

▲晋代
陶渊明(陶潜/陶元亮/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性情孤傲,辞官归隐,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讴歌田园风光,对比仕途黑暗虚伪。

代表作《桃花源记》、《归来去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南北朝
谢灵运[南朝] ,开创山水诗派。

乐府诗[北朝] ,《木兰辞》、《敕勒歌》、《折杨柳歌辞》。

▲初唐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杰: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着《王子安集》,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陈子昂,唐诗革新运动先驱,《登幽州台歌》被誉为“怀古诗绝唱”,哀而不伤。

▲盛唐
王维(王摩诘/王右丞),“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诗人兼画家,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 代表之一,与王维合称“王孟”,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

王昌龄(王少伯/王龙标),“边塞诗”代表之一,被誉为“七绝圣手”,擅长边塞诗、宫怨诗,代表作《出塞》、《从军行》。

高适(高达夫/高常侍),“边塞诗”代表之一,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

岑参(岑嘉州),“边塞诗”代表之一,与高适合称“ 高岑”。

李白(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杜拾遗/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 。

韩愈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中晚唐韩愈(退之/韩吏部/韩文公/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合称“韩柳” ,与孟郊合称“韩孟” 。

孟郊(孟东野),苦吟诗人代表,擅长五言,多苦寒之音,与贾岛合称“郊寒岛瘦” ,代
表作《秋怀》、《贫女词》、《游子吟》。

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
三大诗人” ,与元稹合称“元白” ,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主张“文章合时而着,诗歌合事而作”。

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

刘禹锡(梦得/刘宾
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
词》。

李贺(长吉),“诗鬼” ,代表作《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柳宗元(子厚/柳河东/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代表作《捕蛇者说》、《三戒》(含《黔之驴》)、《永州八记》(含《小石潭记》)、《渔翁》、《江雪》。

杜牧(牧之/杜樊川),擅长七律七绝,散文化作赋,代表作《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

李商隐(义山/玉溪生/樊南生),代表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

▲五代
李煜(重光/李后主),南唐国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与其父李璟合刻《南唐二主词》,代表作《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

▲北宋
范仲淹(希文/范文正),豪放派,代表作《岳阳楼记》、《渔家傲》、《苏幕遮》。

柳永(三变/
耆卿/柳七/柳屯田),婉约派代表,大量创作慢词(长调),扩充词的体制容量,代表作《雨霖铃》、
《八声甘州》,结成《乐章集》。

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含《伶官传序》),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成《欧阳文公集》,其《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王安石(介甫/半山/临川/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列宁评价“中国二十一世纪改革家”。

代表作《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

苏洵(明允/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代表作《嘉右集》(含《六国论》)。

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最伟大文人,开创豪放词派,旷达豪迈,能“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与韩愈合称“韩潮苏海” ,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四大家” 。

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

苏辙(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栾城集》
▲南宋李清照(易安居士),跨南北宋,宋代婉约派成就最高。

代表作《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结为《漱玉词》。

陆游(务观/放翁),绍兴人,爱国志士,中年从军,宦海沉浮,85岁去世,留下9000
多首诗,诗多爱国忧民,有杀敌报国,收复北方、统一祖国的信念。

辛弃疾(幼安/稼轩),与北宋苏轼合称“苏辛” ,豪放派代表,代表作《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结成《稼轩长短句》。

文天祥(履善/文山),民族英雄,状元宰相,宋末起兵抗元,被俘逼降,作《过零丁洋》。

姜夔(尧章/白石道人),代表作《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

▲元代元诗初期,从南宋过来的刘辰翁、赵孟頫等崇唐而诗风清丽婉约,从金过来的元好问、刘因等学习苏轼而诗风古朴豪放。

元诗中期,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俱斯,号称“元代四大家”。

这时出现了一批能运用汉文写作的少数民族诗人,着名的如贯云石、萨都剌等。

元诗末期,出现了许多直接揭露社会黑暗和阶级矛盾的作品,代表诗人如朱德润、王冕等。

▲明代明诗初期,诗坛代表诗人为宋濂、刘基、高启,他们由元人明,诗文兼擅,对扭转元末纤弱萎靡的诗风起了良好作用。

明诗至明成祖永乐到明孝宗弘治时期,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弘治、正德年间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等为代表的弘正体,他们提倡学习秦汉古文和汉魏盛唐诗歌,反对台阁诗。

嘉靖、隆庆年间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等为代表的嘉靖体,吹嘘拟古诗风,认为诗自唐玄宗天宝后都不值一看。

万历年间,出现了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体,主张"独
抒性灵,不拘格套" ,推许唐代的白居易和宋代苏轼。

同时出现了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体,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但诗作又流于晦涩纤巧。

▲清代清诗初期,诗坛出现两类诗人,一类原为明臣后仕清,如钱谦益和吴伟业;另一类甘为遗民,不肯仕清,如顾炎武、吴嘉纪等。

康熙年间,王士滇以倡导"神韵说"而被尊为清代第一诗人,他的诗以七绝最有特色,表现了一种清新蕴藉的风致。

之后,从康熙末年到乾隆、嘉庆年间,又产生了许多诗歌流派,有代表性的诗人如倡导"格调说"的沈德潜,倡导"性灵说"的袁枚,与袁枚合称"江右三大家"的蒋士铨、赵翼,及诗风质朴泼辣的郑燮。

论诗力主"肌理说"的翁方纲,诗作感伤动人的黄景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