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是现代工程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能够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对象电气工程研究生招生对象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及具有相应学历的自考研究生。
三、培养要求1. 理论功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相关理论基础。
2. 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展实验、调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 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研究生一般需完成一定的基础课程学习和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巩固专业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
2. 实验实习:研究生需要参与实验实习,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掌握实践技能。
3. 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并学会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
4. 科研创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培养计划1. 培养周期:电气工程研究生一般为3年全日制学习。
2. 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程学习,第三学年为毕业设计或论文研究阶段。
3. 学科方向:可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学科方向和导师指导。
六、培养评估1. 学业表现:定期进行学业评价,对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 毕业要求:研究生毕业需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满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
七、培养保障1. 师资力量:培养方案要求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实验设施:学校要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八、培养成果1. 毕业生就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0808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 -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
0808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2016年6月20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1本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电气工程学科是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伊始即成立的学科之一。
该学科目前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安徽省重点学科,设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拥有国家外专局“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新能源利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工业节能工程实验室、合肥光伏光热研究院、安徽省飞机雷电防护重点实验室、工业自动化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变频电机及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电磁环境防护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2011计划“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配套完善、设施先进。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新能源发电及其电力电子技术;(2)电力系统分析、控制、可靠性与安全防御;(3)电机系统设计及控制;(4)电气测量处理与系统智能控制;(5)复杂电路系统测试与故障诊断;(6)电工新技术与新型电池;(7)高压与雷电防护技术;(8)节能与环保汽车电气控制技术。
2 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学分要求本学科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气科学、控制科学、电子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相关方法技术和研究范式,能系统地把握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研究前沿动态、提出研究问题、有效应用工具和手段、解决电气工程实践问题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电气人才。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如下知识结构:(1)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系统分析与系统建模方法、系统仿真方法与技术、工程设计等方法技术独立地进行科研工作,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加深对该学科方向的理解。
(2)掌握文献调研、资料查询、系统仿真和建模以及研究报告撰写技能,掌握工程设计与分析和学术交流等能力。
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摘要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培养方案报送单位:厦门理工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电气工程,085207)厦门理工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电气工程领域)一、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掌握高压电器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器智能化技术、等专业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及工程管理方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具备工程技术研发、组织和技术管理能力,能解决电力企业和电力电器制造企业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能胜任本领域的以下工作之一:电力电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设计、开发;电力电器新成果产品化、产业化转化过程中技术问题研究;电力电器新技术、新产品在本企业推广应用及组织实施;电力电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组织与实施;电力电器企业生产现场复杂技术问题的处理与解决;电力电器企业复杂试验技术方案的编制、组织与实施;电力电器企业精细化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实施;电力电器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的完善改进。
二、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与专业硕士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按照以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1)电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为电力企业和电力电器制造企业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工程师,培养技术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核心能力。
2)“双重身份”:无论对于应届生源,还是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源,学校和企业均实行“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把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解决学生就业紧密结合,把学生兴趣志愿和企业研究课题紧密结合,把专业技术知识传授和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校企双方共同面试决定录取人选,校、企、学生三方相互选择,三方共同签定联合培养协议和设定硕士阶段培养计划。
企业按在职培训员工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提供企业指导导师,提供研究课题、经费等支持,使学生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将硕士阶段与企业入职后的试用期和培训阶段重叠,缩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融入企业的过程。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培养学硕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培养学硕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方面的设计、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较好的相关专业领域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
本专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基本知识要求: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基本能力要求: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解决相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电气工程学科点是教育部批准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并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以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技术和高电压技术为核心技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目标,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电气工程学科从2009年9月起试行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别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一级学科点:电气工程博士点二级学科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相关一级学科: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工程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具有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3、应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该门外国语听、说、读、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执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不超过2.5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度。
四、培养方式1、鼓励指导教师与企业单位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企业单位成为研究生的培养实习基地。
2、鼓励学生走出去,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3、课程学习可以集中完成,也可以分散在二年内完成,这由导师和学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自由确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有效期五年。
课程设置见附表。
1、总学分≥28学分,其中必修课≥19学分。
在自选课中,至少选修一门数学课。
自选课程在导师指导下从一级学科的课程内选择。
2、学术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听取10次以上学术报告;每次听取学术报告后,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
学术报告记载表由导师签字,待全部完成后,将小结和记载表交到院研究生办公室记载成绩。
3、凡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优秀,或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达到学校规定免修标准的可申请“公共英语”课程免修。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部分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概况电气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电(磁)能的产生、转换、传递与利用以及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电磁场、电网络和电磁测量等为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工程性和派生能力强的学科,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国防等多个领域。
电工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唯一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点,1977年设立“电工电能新技术”和“电机”两个招生专业,并于1978年首次招收研究生,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
1986年获得“电工新技术”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高压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获得“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与自动化”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中国科学院明确了研究生院“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使得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电工研究所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研究领域从最初的电力科学技术和电加工拓展为如今的能源与电力新技术、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及其前沿交叉技术的研究,历经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与电气科学领域起到骨干引领作用,在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自动化、大型电机、高电压技术、电工测量仪器、电弧风洞技术、大型电感储能技术、电火箭技术、微特电机、特种电源、电加工与离子束加工、数控机床、超导磁体系统、磁流体发电等方面取得了科研成果500余项,其中100余项已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先后获得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级奖励100余项。
近年来为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学科前沿,不断加强新能源、智能电网及电力节能方面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布局,不断加强电气科学与材料、信息、生物和纳米科技等方面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利用、智能电网、电机与电力电子及电气驱动、应用超导技术及电气科学前沿交叉等领域的核心与骨干研究机构,在国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在大型电机蒸发冷却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并网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微型电网及储能、电动汽车及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与控制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电磁推进技术、超导电力技术、超导磁体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电子束曝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实用化的技术成果,在太阳能电池、超导材料、生物电磁学、微纳米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多方面重要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果。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引言电气工程是一门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学科,涉及电力系统、电路、电机、自动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领域的需求逐渐增加,培养电气工程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份电气工程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
一、培养目标1. 学科知识培养:电气工程专业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础与专业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力系统与电力装置、电气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2. 实践能力培养:电气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培养实际操作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思维培养:电气工程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机与拖动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电气知识和基本电路分析能力。
2. 专业课程: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3. 选修课程:电气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包括:电力系统规划与管理、电气工程设计基础、电能质量与节能、电气设备维修与运行管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
4. 实践环节: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课程,学习电气工程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实习,了解电气工程实际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的实施;通过毕业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三、实践教学1.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7授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电机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及应用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基本要求为: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3.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综合能力;4. 掌握电气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5. 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6. 在本专业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符合本学科报考资格条件规定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学制全日制方式学习,学制3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时间的硕士研究生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要求执行。
四、培养学科领域(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信息化及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电子装置及应用、电力传动及自动控制系统、新型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三)电机与控制本方向主要在电机运行控制、高品质电气驱动与数字化伺服控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控制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五、培养方式(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以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应用开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开发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工程学科基础,了解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
2.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
3.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国外学术文献和著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项目。
4.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业和自主创新意识,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5.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核心课程1. 高电压工程2. 电源系统工程3. 智能电网技术4. 光电子技术5. 雷电防护技术6. 电力电子技术7. 新能源技术8. 信号与系统9. 多媒体通信技术10. 通信网络技术四、学习计划1. 第一学年:进行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等基本课程,同时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2. 第二学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同时开始进行科研项目的实习和实践。
3. 第三学年: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学术论文比赛或学术会议。
五、实践环节1.科研项目实习: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科研实践经验,了解科研方法和技能。
2.科研实验:进行实验室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
3.毕业实习:选择电气工程相关的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毕业实习,进行实践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六、毕业要求1.修满学分要求,通过考核和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要求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业务素质要求面向电气工程实际,采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分析、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外国语要求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根据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领域,结合培养目标定位与本校优势特色,制定了面向电网企业、新能源企业、智能用电企业培养输配电与供用电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包括配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与扰动抑制、电网广域量测及广域控制、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户用风光电源及微电网技术,配电网规划与需求侧管理方法。
2.电机控制与智能电器主要研究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电机的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及智能控制;智能电器的信号检测与控制、智能电器的可靠性与电磁兼容、智能电器的应用。
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特种电源技术、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变换与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磁兼容技术、电能变换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
4. 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包括生物电磁学、无损检测技术、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电力网络故障智能监测与诊断方法及技术等。
5. 电力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包括电力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拓扑)、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电力信息系统的标准、电力信息系统的建模技术、电力实时信息的采集技术、电力非实时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及平台。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085207)专业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085207)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电气工程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掌握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解决本领域涉及的技术与发展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电气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1.学科简介电气工程学科于2000年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包括: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省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省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机与电器学科始建于1952年,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曾连续多次被评为原机械工业部及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学科具有良好的科研平台,拥有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驱动与系统集成教育部研发中心、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电机及其控制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超/特高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2.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电介质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聚合物绝缘理论及相关测试技术(3)电气绝缘及高电压应用新技术(4)大型电机物理场、故障诊断及机网协调理论(5)新型电机与特种电机(6)电机设计理论及现代CAD技术(7)电力电子及驱动控制技术(8)汽车电子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9)电能质量控制技术(10)智能电网及新能源发电技术(11)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12)功能器件及新能源材料三、学制及培养方式1.学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5年。
贵大电气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具有为国家繁荣和人民的富裕,为祖国四化建设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坚持真理,勇于创新。
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
2. 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方法相关知识,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和和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熟悉现代化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管理或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专门技术工作。
二、学习年限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
学习年限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专业实践半年,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为一年半。
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肄业或结业处理。
三、培养方式1. 实行导师负责和研究生工作指导小组、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应在思想品德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关心和教育硕士生,引导他们走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硕士生要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尊敬师长,教学相长。
2. 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实践和论文并重的原则,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身的主动性,更多的采用启发方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硕士生既要系统的学习理论,也要深入生产实际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政治课教学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
政治课教育应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是应用电子学、电磁学、控制论、通信技术等科学原理,研究电力及其应用的一门工程学科。
电气工程的培养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基础课程:学生应该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课程,以建立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的基础。
2. 电路与电子学:学习电路原理、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基础知识,了解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
3. 电机与电力系统:学习电机原理、电力传输、变压器、输配电网络等知识,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4. 自动化与控制: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控制器设计、数据采集、机器视觉等知识,了解自动化生产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5. 通信与信号处理:学习通信系统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等知识,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6. 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开设实验课程、工程设计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电气工程的培养方案,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从事电力系统设计、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 1 -。
电气工程学硕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的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 掌握宽泛和较深的电气工程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2. 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创新精神,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3.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4. 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理论和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时间学制为3年,最长学制为5年。
三、学制课程1. 课程学习(1)基础课程:电路理论、电磁场与波动、信号与系统等。
(2)专业课程:电气工程概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控制、电力系统保护、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平衡与市场等。
(3)选修课程:先进的电气工程技术、电力系统优化、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经济等。
2. 科研训练(1)开题报告:在第一学年秋季进行,确定研究方向并提出研究课题。
(2)中期考核:在第二学年进行,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3)学位论文答辩:在第三学年进行,完成学位论文并答辩。
四、导师制度1. 每位硕士研究生配备一名主要导师和一名副导师。
2. 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科研训练和学业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学术和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需与导师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定期汇报科研进展,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五、学位论文1.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创新性。
2.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毕业。
六、学位授予1.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完成学业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硕士学位。
2. 成绩合格但未完成学业规定的全部课程,学生将获得结业证书。
七、学习环境1. 学校提供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电气工程 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培养方案培养电气工程人才,需要从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和安排。
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一下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电气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因此基础课程非常重要。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等。
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电机与电器、电气控制、电力系统、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电气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3.实践教学电气工程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桥梁。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获取相关领域的实际操作经验,提高自身技能。
二、教育体制电气工程的教育体制应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和技术水平,结合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电气工程人才。
1.师资队伍建设电气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应该增加电气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提高电气工程教师的整体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引进国外优质师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电气工程教师。
2.学生培养模式培养电气工程人才,应该着重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推进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共同培养的机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地方。
通过实验室教学和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学生实习学生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实践、了解企业运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江苏大学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8一、培养目标与要求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全国有关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培养电能生产、传输直至使用的全过程中,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方面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1、应较好地掌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应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管理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如下工作之一:①新技术的研究开发;②新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③新技术、新产品在本企业推广应用中创新性识别、应用效益预测及组织实施的科学决策;④推动工程设计的进步、企业新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等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
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电气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3、电机与电器4、工业自动化5、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6、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7、电工理论与新技术8、电能经济与管理9、电气工程中的信息技术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具体受课地点及学习方式由校、企双方协商确定。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校内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指导,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作为副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的设置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注意拓宽专业面,注意研究知识的更新,用新技术武装研究生。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于2009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有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199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6年、2008年被评为冶金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设有“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科已经形成了5个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
“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冶金系统供配电网络和大功率电力负荷的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测试评估治理和节能降耗潜能挖掘等问题开展研究,在电弧炉的柔性供电方法及控制系统研究、中高压无功功率补偿理论与装置研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高效节能功率变换技术”方向围绕节能环保型开关电源等功率变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控制方法上开展研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方向围绕着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运动控制系统及关联技术应用研究”方向针对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中,机器人、大功率传动控制装置复杂、空间位置分散的特点,开展先进控制算法和网络环境下最优控制系统研究;“电工理论新技术”方向围绕脉冲功率技术、新型器件材料及结构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采用新材料器件和技术手段来提高输出脉冲重复频率和功率密度、缩小系统体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几年,学科年均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先后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军口)等国家级纵向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纵向课题。
此外,在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指引下,本学科积极大力开展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合作,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以此为纽带,在相关企业中成立了一批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如宝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易事特电源有限公司等。
培养的研究生或者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或者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或者进一步在高校深造。
二、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电气工程领域以及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或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等;3、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全日制,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可提前或延期毕业,最长不超过5年。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选修合适的课程,并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确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制的须由导师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签署意见报学校学位办备案。
在校学习与作学位论文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5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
四、学术型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
掌握本学科更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向的专门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应用相关工具进行实际问题分析;掌握实验系统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完成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
2、学术素养。
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探索机械工程发展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3、学术道德。
遵守国家、学校等部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从社会公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严禁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4、获取知识能力。
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够从工程实践、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新问题和研究课题。
5、科学研究能力。
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悉本领域技术和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对机电产品、装备或制造工艺进行创新设计能力;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
6、实践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开展专门技术工作的研发;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设计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和开展科学实验;能够自行设计并搭建实验装置;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实施工程项目的能力。
7、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能够准确、精炼地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
8、其他能力。
具有较高的人文和道德素养。
具有一定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见第九部分。
五、研究与培养方向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电机与电器4、工业电气自动化5、高电压与绝缘技术6、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7、电工理论与新技术8、电气工程中的信息与控制技术六、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为34学分。
课程应最低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达到16学分,非学位选修课程最低达到14学分。
另外的必修环节4学分:实践训练环节1学分,创新学术讲座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1、课程设置备注:1、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或通过托福考试要求(写作18、口语18、听力14、阅读19,总分77以上)或者通过雅思要求(6.5以上)的不用学《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要选学《学术交流英语》、《科技文献读与写》或《高级英语口语》3学分英语课程。
未过六级学生选修《学术交流英语》、《科技文献读与写》或《高级英语口语》为非学位任选课学分。
2、实践环节每名研究生均需参加总计不少于6~8周的教学实践活动,或根据专业特点安排的专业实习。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实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硕士点所在系领导核批合格后计算学分。
提交报告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答辩前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保管,记1学分。
3、学术活动每名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各类学术活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2次公开学术报告,合计1学分。
公开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是院学科点及以上做的学术报告或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所做的报告。
在学习期间除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外,应该向导师提交有针对性的书面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4份,并在适当场合作口头汇报,其中1份要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上公开做报告。
报告结束后,由组织单位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经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根据报告质量写出评语,合格后计算学分。
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认真完成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结束后,填写参加学术会议登记表,并提交会议交流报告后计算学分。
在申请答辩前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保管,记1学分。
七、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认真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预审)、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1、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
从本学科出发,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课题,通过研究能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做出贡献;课题要具有先进性,能在撰写论文中提出新见解。
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结果。
课题尽量结合教研室或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由导师提出一些课题供研究生选择决定,以有利于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在经费和物资条件方面有保证。
同时,选题也要切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提倡在一定范围内由研究生自己提出课题,征求导师同意后定题。
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论文选题作答辩,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院网页网上培养表格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在开题报告中公告。
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通过系统地查阅文献资料(阅读量一般在四十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提交文献综述报告),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调查实际情况和进行探索性研究工作,于第三学期前四周通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应在2个月内补作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则终止学籍。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结果,重点阐明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说明已有实验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进度安排与完成日期等。
一般应为0.5-1.0万字,书面选题报告按学校硕士《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样表》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撰写。
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通过有关专家(3-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或博士)的充分评议,使论文工作计划有一个切实可靠的基础。
有关教研室、实验室应积极为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提供物质条件。
每个研究生应认真填写科研专题调查及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有关专家审查签字后报学院批准后执行,不得任意更改。
2、中期考核与分流要求研究生必须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表》并按要求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四方面填写相关内容。
须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思想政治与道德(包括政治思想、遵纪守法和道德品质;考核研究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和学校各项法规制度;考核研究生学习态度和学风表现;考核研究生尊师爱友、团结协作等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研究生“数学、英语、逻辑、计算机、写作、社会知识”等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考核研究生所学的课程的考试(或考核)成绩)、科学研究(考核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考核研究生在论文选题及开题、参加学术活动和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自学能力、综述能力、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成绩按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不合格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