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2课失街亭课件粤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失街亭 (粤教版必修四)精品PPT教学课件

失街亭 (粤教版必修四)精品PPT教学课件

16
不听王平劝谏,坚持屯 兵山上,违背临行时孔 明的嘱咐。
1、狂妄自大 麻痹轻敌
2、违令拒谏 死守教条
三笑:笑孔明“多心”、笑王
平“真女子也”、笑司马懿
“2彼020/1若2/6 有命,不来围山”(神
17
(二)间接描写
1. 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
2. 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 知幼稚
容与 简课 介文
相 关 内
7
街亭的重要意义
蜀魏以秦岭为界,相互对峙,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是
攻取长安。取长安必过秦岭,过秦岭有三条通道:一是
东路子午谷,但其地险要,不易通过。故诸葛亮未采纳
魏延之计,东路偷袭。二是中路的斜谷,路途较近,蜀
军可由此攻郿城,取长安,但中有栈道近500里,行军
困难。此次北伐,孔明于此道设疑兵佯攻。三是西路由
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生活。前人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它
的语言特点。 2020/12/6
6
第95回梗概:马谡立下军令 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司马 懿指挥大军把马谡围困在一座 土山上,蜀军不战自乱,街亭 失守,魏延、王平等也频频失 利。司马懿兵到西城,诸葛亮 临危不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 马懿。第96回梗概:马谡自缚 请罪,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 挥泪斩马谡,然后上表刘禅, 自贬三级。曹休准备进攻吴国, 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 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 信20任20/12,/6 结果曹休大败。
5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以东
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

粤教版必修4 第12课 失街亭 课件(48张)

粤教版必修4 第12课 失街亭 课件(48张)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小说(2)
◆ 背景呈现 ◆ 元末明初,蒙古贵族对各族人民实行专横残暴的统治,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一个战乱时代,人们渴望 出现一个像刘备那样的君主来统一天下,结束乱世。 罗贯中曾在元末参加过反抗蒙古贵族的农民起义,他尊 崇儒家文化,反对异族统治。于是罗贯中在民间传说,民间 艺人创作的话本、 戏曲的基础上, 加上他自己的才学和经验, 写成了这部影响巨大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简称《三国演 义》 。
第三单元
小说(2)
12 失街亭
第三单元
小说(2)
有关诸葛亮、马谡的歇后语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 借无还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余威犹在 诸葛亮哭马谡——恨己不识人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 样 诸葛亮斩马谡——后悔莫及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 故纵 诸葛亮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 不得已 孔明挥泪斩马谡——明正军纪 诸葛亮舌战群儒——全 凭一张嘴
失事 平洋______________ 惨剧。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小说(2)
4.词义辨误 (1)牙科专家提醒,牙齿缺失不是小问题,有可能引发很多系 统性疾病,患者切不可等闲视之 (√? ×?)。 .... (2)法新社 3 月 1 日报道称, 欧洲和美国因普京决定出兵克里 米亚而被搞得措手不及 (√? ×?),尽管奥巴马警告这样 .... 的行动可能在国际舞台上付出“代价” 。 (3)前段时间我国实行了铁路政企分开, 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铁 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于 1949 年的铁道部已土崩瓦 ... 解 (√? ×?)。 . (4)在艺术领域,具备评判能力和话语权的专业人士,除了艺 术家,还有专门的批评家群体。好的批评家,在专业领域言 . 过其实 (√? ×?)、一锤定音,可以影响受众的选择,代 ... 表行业的审美趣味和专业水准。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课件 第12课《失街亭》共37张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课件 第12课《失街亭》共37张

(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 (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
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
(4)“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反映了 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
(5)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
1.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2.长于描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3.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谨严。 4.语言精炼畅达,明白如话。
谨慎,审时度势, 知已知彼的军事 才能。
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三哭”
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
伤心之泪
挥泪——爱惜人才,有情有义
无奈之泪
命名?
流涕——
内心的巨大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 得不处治马谡;
悔恨之泪
大哭不已——
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 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
感情交织在一起。
面而准确。
从古至今,每当民族危亡
之际,一些爱国志士,很容
易怀念起诸葛亮来,都对这
位心怀壮志的封建政治家表
现出敬仰、倾慕之情。不仅
如此,广大人民也极喜爱诸
提示:
葛亮,那些勇于为别人、为
诸葛亮是忠诚 的典型,是智 慧的化身,是
集体利益而牺牲的人,永远 是人们心中的理想楷模。你
用兵的奇才, 对诸葛亮有全面的了解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不徇私情、勇于自责 有情有义、体恤部下
• 近妖之诸葛有了人情
智慧的化身 用人的失误 勇于自责 有情有义
战前
马谡——细微处见真性情
“三笑”?
战后
战中
文中语句
对象、原因、性格特点
一笑孔明多心、魏兵怯弱 ①马谡笑曰:“丞相何 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 狂妄自大 麻痹轻敌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学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失街亭》教学课件 粤教版必修4
ppt课件
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孔明调兵 马谡拒谏 街亭失守 挥泪执法
再叮咛孔明遣将, 立誓言马谡领命。 套兵书屯军山顶, 拒谏言留下隐患。 探虚实司马布阵, 被围困街亭尽失。 明军纪泪斩马谡, 思先帝孔明责己。
线索:街亭的攻与守
ppt课件
马谡
作者写马谡除运用了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段?
ppt课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 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ppt课件
罗贯中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 于元代,死于明初,生平不见史传, 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与人寡合”, “遭时多故”,“不知其终”。他在 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曾写过十 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 《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逐平妖传》等。他写过杂剧,有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ppt课件
《失街亭》可借鉴之处
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 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 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 出了问题要分析原因,勇于自责。 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 认识事物、选用人才都应尽可能的全面而准确。 ……………………………
ppt课件
思孔明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叹马谡枉用兵。 辕门斩首军法严,拭泪犹思先帝明。
ppt课件
人物塑造
多方映衬 对比鲜明
这里既有诸葛亮和马谡的深细与轻狂的对比,也有王 平和马谡的谨慎与骄矜的对比。同时,作者又以司马懿的 惊叹自愧弗如,映衬出诸葛亮超众的预谋;以魏延等人的 驰援,使蜀方不致败得过惨,映衬出诸葛亮运思的绵密。 人物描写,处处注意映衬,时时着力对比,就使人物性格 格外惹眼,分外鲜明。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课件:第3单元 12 失街亭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课件:第3单元 12 失街亭

学生乙:街亭之失,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 , 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诸 葛亮也说“深恨己之不明” ,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的观点: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对比手法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将孔明的知己知彼、 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做对比;王平的正确建议与马谡的刚愎 自用做对比;以马谡的三“笑”与孔明的“三哭”做对比等。通过这些对比的 运用,更鲜明地凸显了人物性格特征。
的心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情况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 感谢,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 ,一点 也不拖泥带水。对此,很多人表示用规则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 安全有效。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许是哈佛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却创造无 限辉煌而享誉全球的原因之一。规则是对所有人的,规则高于一切、大于一切。 即使校长不想开除这个学生都不可能。这是对规则的敬畏 ,也是对规则面前人 人平等的最好诠释。
这满天的小星斗啊,它们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 汇在一起,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耀眼,不如月亮那么清澈,但它们梦幻般的光彩 洒到人间,把整个大地装扮的神采奕奕,给人们以无穷的想象和探索的欲望。 啊,我爱夏夜的星空,因为它是那么的绚丽多彩,那么的美丽动人,那么 的神奇美妙。
[素材· 应用] 1.课内素材 《失街亭》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的描述 ,赞扬了诸葛亮卓越 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以及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评了马谡狂妄 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而诸葛亮因一时感情用事, 任用马谡,不仅断送了马谡的性命,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关口。 【应用角度】 “性格决定命运” 、 “正确选用人才” 、 “空谈与实际” 、 “虚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12失街亭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12失街亭

背景解读
•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 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 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 灵武帝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全 书在描写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其矛盾斗争中,表 现了尊崇刘备、贬抑曹操的强烈倾向。

•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 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 【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 【提示】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层次,才 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线索,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 【答案】(1)线索:街亭的攻守。
• (2)本文的情节安排:
• 节选部分人物众多,矛盾复杂。有蜀魏之间的矛盾; 在蜀汉内部,有诸葛亮和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 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达之间的 矛盾。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的逐渐缓和。
⑬戳杀.穿戮.
lù chu ō
⑮谙 喑. .熟 哑
ā n y īn
暗.地 à n
城垣. yuán
⑭绵 盘亘 桓. .
ɡèn huán
恒.心hénɡ
⑯隳堕..突落
h u ī duò
下坠. zhuì
字形
①撒撤
撤 兵 撒 播
③戳戮
杀 戮 戳 穿
(2)冲要 重要 要道 “冲要”,处于全国的或某一个地区的重要道路的会合点,
因而形势重要。“重要”,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的。
“要道”,重要的道路。
①徐州地处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叉点,是个十分 __冲__要____的地方。
②这是个___重__要___的会议,必须参加。 ③京沪高铁是一条交通__要__道____。

高中语文粤教版(广东专用)必修四课件:12失街亭 (共24张PPT)

高中语文粤教版(广东专用)必修四课件:12失街亭 (共24张PPT)

马 谡 到 底 是 怎 样 一 个 人 ?
自 骄 自 死 傲 守 教 目 条 中 无 人
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一笑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二笑
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汝莫乱道! …… 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 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三部分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
诸葛亮的言行
• 得知司马懿出关,斩杀孟达,诸葛亮有何反应? 对形势如何判断? • 大惊:“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 路。” • 相应的对策: • 1.马谡据守街亭,王平相助。 • 2.高翔屯兵街亭东北。 • 3.魏延屯扎街亭之右。 • 4.赵云、邓芝布疑兵。
• • • • • • • •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
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 人。他可能是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钱培、东原 等不同说法)。曾经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 诚的幕僚。他写过词曲,杂剧,以小说的创作成就 最大。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 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 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 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 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小说描写了三国时 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生活。前人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 它的语言特点。
失街亭
二、基础知识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词
(1)倍道而行(2)措手不及(3)等闲之 辈(4)若有差失(5)画四至八道地形图(6) 当阳平关冲要道路(7)汲水之道(8)自隳 志气(9)彼若有命(10)见事不谐

高中语文 3.12 失街亭 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3.12 失街亭 课件 粤教版必修4
精选课件
2.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 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点评:这是文中所写的马谡的第二笑。王平对马谡违背孔明嘱咐、妄自尊 大的做法提出规劝后,马谡不但拒绝了王平的劝谏,而且加以嘲讽:“汝真 女子之见!”笑王平的劝谏是“女子之见”,轻蔑之意,无以复加。当王平 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马谡搬出兵法,言“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拒绝有实战经验的将军王平的建议是其自负无知的表现,马谡不考虑 “断水”守“孤山”状态,仅以“凭高视下”是无法造成“势如劈竹”的 。“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又一次突显出他的狂妄自大。马谡的 “大笑”,再一次形象地表现了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性格,也表现了他 闭目塞听,只会纸上谈兵。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点亮你的慧眼
精选课件
1.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点评:这句话充分显露了马谡轻率冒失、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马谡用 “自幼”“熟读”“颇知”这几个词突出自己对兵书、兵法的掌握程度, 强调自己的能力,又用“岂一街亭不能守耶”这个反问句强调自己能守住 街亭,狂妄自大之态尽显。把自己熟读兵书当成了炫耀的资本,一个活生生 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似乎当年的赵括又进入了我们的视 野。
12 失街亭
精选课件
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故事,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 桑。街亭失守,谁之过?让无数后人品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引无数英雄 哀痛。学习《失街亭》,要赏析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 人物形象。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帮助你知人论世
精选课件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著 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 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 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 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 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失街亭》课件1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失街亭》课件1
明悟:有君子就有小人,这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对付 小人一味躲避恐怕不是上策,曹彬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握之 中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办法。
精选教育课件
6
自主预习
1.注字音
(1)祁______山 司马懿______ 马谡______
偏裨______ 张郃______
______城
城垣______ 汲______水 掎______角 隳______
答案:①猝不及防 ②措手不及
精选教育课件
13
文本资料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其生平 不见史传,据某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耿介,东奔西走, “不知其所终”。他有政治抱负,是一个“有志图王者”, 曾当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客。后明太祖朱元璋 统一中国,他退隐山林,开始编写历史小说,现存署名罗 贯中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 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他还写过杂剧和乐 府隐语等。
垓______心 辎______重 钦______敬 熟谙______
鲧______
辕______门
精选教育课件
7
(1)qí/ yì/ sù/ pí/ hé/ yuán/ jí/ jǐ/ huī/ ɡāi/ zī/ qīn/ ān/ gǔn/ yuán
(2)lěi/ lèi/ léi/ ɡān/ ɡàn
12 失街亭
精选教育课件
1
精选教育课件
2
晨早诵读
选择飞瀑
王安雄
我不仿效石板上款款行走的清泉,尽管她是那样的清纯、 晶亮;
我不羡慕平川上波澜壮阔的大江,尽管他是如此博大、 深沉;
给我十次百次的机会,我只选择飞瀑终年与大山为伍的 粗犷,选择飞瀑日夜高歌在险峰悬崖上的豪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却。第三部分主要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这三部分 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
名师锦囊
文章线索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 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并且在解读文章 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 分类:(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情为线索;(3)以
物品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
◎名家视角 中国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马谡之所以败者,因 熟记兵法之成语于胸中,不过曰“置之死地而后生” 耳,不过曰“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耳。孰知坐论
则是,起行则非;读书虽多,致用则误,岂不重可
叹哉!故善用人者不以言,善用兵者不在书。
◎上下求索 课文写战争过程有怎样的特点?
[探究思路]
研读课文战争过程→概括战争特点→具体分析阐 述
郿城”,于是派兵据守中路。
三是西路由阳平关绕到街亭的一条大道,离长安较远, 主力不宜由此进兵。但孔明由中路取郿城,司马懿就 可能由西路南攻,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 并使蜀方已得的三郡不能安守。司马懿正是这样做的。 可见街亭的地位确实重要。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蜀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驻守街亭的?为什么要守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提示:(1)蜀方欲挥师北伐,直取长安。魏方派司马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提示:本文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第一部分写马谡立 状守街亭和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当道 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山上。第二部分写司马
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诸葛亮布置
弦,引人入胜,表现了《三国演义》高超的战争
描写艺术。
学习了本文,你认为街亭失守是谁之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 1.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
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
葛亮对马谡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 致周密,如果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 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2.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
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己承认 “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的主 要原因。
_____
提示:这段文字通过对马谡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马谡轻 率狂妄、自高自大的性格特点。通过对孔明的语言描写, 表现了孔明的处事谨慎;如此重大的任务,让马件事上,诸葛孔明的态度是什么? 有哪些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延救援;魏延一路冲杀,眼看就要夺回街亭,却受三
面夹击之危;在千钧一发之际,王平引兵来援;魏、王、 高会合后计议夜袭劫营,又遭埋伏,奔回列柳,却见城 已被占。魏方设计,蜀方中计,时升时落,似大海潮涌, 忽起忽伏,如叠嶂层峦,令人忽喜,让人陡惊。
真是一波三折,一宕再宕,如平沙千里,陡似峭 崖扑面,于尺幅之中,尽龙腾虎跃之势,扣人心
张郃领兵,出关伐蜀,欲取汉中。诸葛亮料定司马懿
“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在这种情况下蜀方驻 守街亭。(2)因为蜀方固守街亭是北伐的保证,魏方死 夺街亭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一步。
2.街亭事关蜀方北伐的全局,那么蜀方为什么单单派
马谡担此重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提示:一方面,马谡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另一方面,
_____
提示:孔明首先强调了守住街亭的重要性,接着充分 肯定了马谡“深通谋略”,然后指出守街亭极难, “恐汝不能敌之”,提醒马谡要小心谨慎。孔明虽说 从了马谡,但仍不放心,再三叮嘱“下寨必当要道之 处”,“凡事商议停当而行”,还派出了王平相助, 高翔、魏延、赵云、邓芝相互照应。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 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以感情为线索。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
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
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 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 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 难点。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线索,才能疏理文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12课
失街亭
精研课文 锻炼思维
1.背景链接 当时魏蜀以秦岭为界,互相对峙。蜀要伐魏,必过秦岭 而取长安;魏要伐蜀,也必过秦岭而取汉中。通过秦岭 有三条要道:一是东路的子午谷,十分险要,双方都有
兵把守,不易通过,所以孔明未走东路。二是中路的斜
谷,蜀军可由此攻郿城,下长安,路程较近。孔明此次 出祁山北伐,主力正是由此进军。司马懿根据孔明“平 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不肯弄险”的特点,料到孔 明不会“从子午谷径取长安”,而“必出兵斜谷,来取
马谡以全家性命作保,领此重任;再者,马谡自幼熟
读兵书,有一定的战略理论。
3.“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 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
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
马懿、张郃,便是曹叡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 斩全家。’”从这段对话中可看出两人各自什么性格特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曲折有致,跌宕生姿。魏兵围山,马谡兵败;王 平欲增援,却有张郃打援;马谡逃遁,眼看危急,又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