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作业
预防医学作业
![预防医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2726e2b2af90242a895e586.png)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发病率患病率爆发二.简答题1.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均数的适用条件是什么?2简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3.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与联系?4.灵敏度和假阴性率、特异度和假阳性率的关系是什么?应用分析题1.研究一种新药对女性血清胆固醇含量是否有影响,按年龄相近的条件配成10对,每对在随机分配到新药组和安慰组。
经治疗一疗程后,测定血清胆固醇的含量,结果见下表,问两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是否有差别?作业二一.名词解释生物蓄积作用环境污染物一次最高容许浓度地球化学性疾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职业病应激二.填空1生态环境由、、和等四个组成部分构成2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包括、、和3饮用水外观应:、、、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和5膳食纤维包括:、、、和6碘缺乏在成人引起,胎儿和新生儿引起、甚至引起。
7食物营养价值的高低受、和的影响。
8葡萄球菌中毒属于型食物中毒,人群带菌具有重要的。
9亚硝酸盐中毒主要原因和过量食用、泡菜,引用井水、饮用隔夜的、误食及食用含有超标的肉制品。
10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和11苯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和进入人体。
选择1下列哪些属于社会环境范畴:A.气温、气湿、气流和气压B.大气、水、土壤、食物C.动物、植物、微生物D.阳光、空气、植被E.人口、就业、家庭、教育2一次污染物是指:A.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C.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D.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改变了其化学结构E.以上都不对3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是:A.物理性污染物B.生物性污染物C.化学性污染物D.病原微生物E.二次污染物4大气垂直递减率的含义A.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增加的度数B.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度数C.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增加的现象D.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现象E.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不变的现象5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工业企业B.生活炉灶C.交通运输D.地面扬尘E.意外事故排放6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A.硫酸盐B.甲烷C.氟利昂D.SO2E.NO27可吸入颗粒物的颗粒直径是指:A.<0.1微米B. <1微米C.<5微米D. >5微米E. <10微米8深绿色叶菜中含量最丰富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EB.维生素AC.维生素B1D.维生素B2E.维生素C9鉴定食物腐败变质的最敏感可靠的指标是:A.感官B.物理C.化学D.微生物E.以上都不是10下列哪些不属于物理因素A.高温B.高湿C.低温D.铅E.振动11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不包括下列哪项?A.神经衰弱综合征B.白细胞减低C.血小板减少D.出血倾向E.有固定压痛点12治疗铅中毒的首选药物是A.二巯基丁二酸钠B.二巯基丁醇C.二巯基丙磺酸钠D.依地酸二钠钙E.青霉铵简答1简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简述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4简述急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5简述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作业三一.名词解释样本抽样调查偏倚筛查灵敏度特异度二.填空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2.两组资料均数相差较大,单位相同时,最好选用描述变异程度的大小。
预防医学B150作业3-3
![预防医学B150作业3-3](https://img.taocdn.com/s3/m/884715a0336c1eb91b375d12.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内容小题得分本题分数对错学生答案1 2.0 D2 2.0 D3 2.0 A4 2.0 A5 2.0 D6 2.0 A7 2.0 A8 2.0 C9 2.0 D10 2.0 C11 2.0 D12 2.0 A13 2.0 C14 2.0 B15 2.0 D16 2.0 D17 2.0 A18 2.0 C19 2.0 B20 2.0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2.0 D22 2.0 C23 2.0 A24 2.0 C25 2.0 C26 2.0 A27 2.0 C28 2.0 D29 2.0 B30 2.0 B31 4.0 A D32 4.0 A B C D33 4.0 A C34 4.0 A B C D35 4.0 A B C D36 4.0 A B C37 4.0 A B C D38 4.0 A C D39 4.0 B C40 4.0 A B C D 总分:100.001. 传染源是指()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 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因素为()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的迁入C)免疫人口的死亡D)预防接种3. 经水传播是发展中国家哪型病毒性肝炎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原因?()A)甲型B)乙型C)丙型D)丁型4.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A)病原体从传染源到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B)病人从家到医院所经过的路程C)病人在医院住院期间所走过的路程D)动物发病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5.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A)是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B)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除病原体的动物C)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除病原体的人D)是指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持续排除病原体的人6. 哪种传播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大多见于儿童()A)经空气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饮水传播D)经血液传播7. 下面哪项属于传染病的传染源管理具体内容()A)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病人B)对接触者进行检疫C)预防接种D)从事饮食人员加强健康教育8.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小,更重要的取决于()A)排除病原体的数量B)携带病原体的时间长短C)携带者的职业、社会活动范围、个人卫生习惯及卫生防疫措施D)携带者的家庭人口数9. 决定隔离期期限长短的重要依据是()A)有无临床症状B)患者的活动范围C)疾病的严重程度D)疾病的传染期10. 传染病的恢复期是指()A)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特异症状和体征之间的一段时间B)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之间的一段时间C)机体遭受的各种损害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段时间D)机体出现临床特异症状和体征的一段时间11. 下面哪项是针对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措施()A)消毒B)改善卫生条件C)病原体携带者应登记和治疗D)预防接种12. 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A)高血压B)高胆固醇血症C)行为生活方式D)遗传因素13. 哪项不属于脑卒中的高危因素()A)高血压B)低密度脂蛋白C)高密度脂蛋白D)糖尿病14.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政策之一是()A)人人不得病B)健康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C)全民免费医疗D)医疗保险15.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目标之一是()A)人人不得病B)人人都得到全民免费医疗C)人人都得到医疗保险D)人人都得到基本药物16.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之一是()A)人人健康长寿B)人人平等和健康C)人人富裕和长寿D)使全体人民达到最高的生活质量17.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性行动之一是()A)与贫困作斗争B)与疾病作斗争C)与环境作斗争D)与行为不端作斗争18.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会基础描述正确的是()A)伦理不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的实践的基础B)性别观不能体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C)公平是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D)公平是21世纪人人得到同样的卫生保健19. 初级卫生保健是()A)是一种低级的卫生保健B)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C)是一种免费的卫生保健D)是一种预付的卫生保健20. 初级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是()A)病人B)健康人群C)亚健康人群D)全体居民21. 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是()A)平等互惠、社区和群众参与、部门间协同行动、成本效果与效率B)社会公正、国家参与、部门间协同行动、成本效果与效率C)社会公正、社区和群众参与、部门间协同行动、低成本D)社会公正、社区和群众参与、部门间协同行动、成本效果与效率22. 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哪一项()A)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病伤、康复服务B)减少死亡、预防疾病、治疗病伤、康复服务C)提供基本的清洁卫生环境D)增进健康、不得疾病、治疗病伤、康复服务23.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之一是()A)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B)以生物-心理-经济医学模式为指导C)以社区重点保健人群为指导D)以健康为指导24.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A)体格检查B)社区卫生C)社区康复D)社区检查25. 社区卫生服务是()A)病人为中心、社区为导向B)老年人为中心、社区为导向C)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D)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导向26. 健康促进的概念为()A)包括一切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更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B)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C)包括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两部分D)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7. 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为()A)控烟、控酒、控制高血压、控制性病、控制艾滋病B)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人人参与、初级卫生保健、中西医结合C)制定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务方向D)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依靠科技进步28. 社会动员包括()A)开发领导层、促进个人参与、发动非政府组织、利用专业技术人员B)开发基层人员、促进社区参与、发动非政府组织、利用专业技术人员C)开发领导层、促进家庭参与、发动非政府组织、利用专业技术人员D)开发领导层、促进社区参与、发动非政府组织、利用专业技术人员29. 21世纪健康促进的优先地位之一是()A)提高对疾病的社会责任感B)提高对健康的社会责任感C)提高对治疗的社会责任感D)提高对人群的社会责任感30. 卫生监督的特征有()A)公益性、保护性、普遍性、综合性B)公益性、保护性、技术性、综合性C)事业性、保护性、垄断性、综合性D)公益性、公开性、技术性、专科性31. 下面哪几项是传染病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A)新生儿减少B)易感人口迁入C)免疫人口死亡D)人工免疫32. 下面哪几项是卫生法的发法源包括()A)宪法B)卫生法律C)卫生行政法规D)卫生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33. 下面哪几项不属于21世纪健康促进的优先地位()A)提高对疾病的社会责任感B)增加健康发展的投资C)调整卫生服务方向D)保障健康促进所需的基础设施34.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包括()A)健康人群B)亚健康人群C)高危人群D)儿童、妇女、老年人、疾病康复期人群等35. 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包括()A)促进健康B)预防保健C)合理治疗D)社区康复36. 下面哪几项属于健康促进策略的主要活动领域()A)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C)调整卫生服务方向D)加强医院的行动37. 下面关于“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描述正确的是()A)全方位促进健康B)部门间的协调C)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D)与贫困做斗争38. 下面哪几项对社区卫生服务描述是正确的()A)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B)通过医院的广泛参与才能得以实现C)工作重点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D)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39.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包括()A)以疾病为中心B)以健康为中心C)可持续发展战略D)与贫困做斗争40. 初级卫生保健的意义包括()A)全人类获得最高可能健康水平的关键所在B)对卫生保健工作的根本性变革C)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D)社会公正的体现。
预防医学平时作业
![预防医学平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0530e144431b90d6c85c74a.png)
预防医学平时作业第一次作业
一、概念:
1、预防医学
2、自净作用
3、环境污染
4、土壤污染
5、社会环境
6、营养
7、积极应对
8、生活事件
二、简答
1、预防医学的任务
2、预防医学的特点
3、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4、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
5、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6、空气中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7、碘缺乏病的主要临床表面形式
8、高血压的的饮食治疗
9、合理营养的指导原则
10、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及预防
11、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第二次作业
一、概念:
1、疾病的分布
2、发病率
3、长期变异
4、筛查
5、循证医学
6、人群易感性
7、医源性疾病
二、简答:
1、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疾病的流行强度
3、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4、常用的随机抽样的方法有哪些
5、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6、确定病因与疾病因果关联的标准
7、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8、如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9、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制
10、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三次作业
一、概念
1、初级卫生保健
2、社区
3、高危人群
4、健康教育
5、医院健康促进
6、卫生法规
7、卫生监督
二、简答:
1、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
2、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和意义
3、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4、健康教育的基本特征
5、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意。
北京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平时作业1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平时作业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c3f4e9964bcf84b8d57b7a.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平时作业1答案(单选题)1: 预防医学的目的是( )A: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B: 消除一切致病因素C: 可以治愈的病人,恢复健康D: 照料无法治愈的病人,减少痛苦E: 解除疾苦,减轻疼痛正确答案: A(单选题)2: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全社会的人群B: 对于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C: 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D: 机体对疾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E: 高危人群正确答案: A(单选题)3: 下列不是环境污染物造成的远期作用是( )A: 化学烟雾作用B: 致癌作用光C: 致畸作用D: 致突变作用E: 损伤免疫功能正确答案: A(单选题)4: 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A: 烃类和NOxB: SO2和NOxC: CO和NOxD: 颗粒物和烃类E: SO2和颗粒物正确答案: A(单选题)5: 光化学烟雾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 )A: 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B: 神经系统的损害C: 对胃肠道的腐蚀作用D: 肝肾的损害E: 皮肤的损害正确答案: A(单选题)6: 目前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于( )A: 工业生产污染B: 农业生产污染C: 交通性污染D: 生活性污染E: 自然污染正确答案: A(单选题)7: 多种毒物同时作用于人体,表现出不同于每种毒物分别作用的总和,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 )A: 联合作用B: 单独作用C: 相加作用D: 相乘作用E: 拮抗作用正确答案: A(单选题)8: 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通常出现机率最大的是( )A: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B: 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C: 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D: 患病E: 死亡正确答案: A(单选题)9: 因地质地理原因,是某地区土壤饮水中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导致该地区居民发生一种特殊性疾病,该病称为( )A: 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C: 慢性营养性缺乏病D: 代谢障碍病E: 维生素C缺乏症正确答案: A(单选题)10: 地方性砷中毒表现出的皮肤三联症是指( )A: 一个患者同时有皮肤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皮肤过度角化B: 一个患者有皮肤色素脱失C: 一个患者皮肤色素沉着D: 一个患者的皮肤过度角化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A(单选题)11: 2002年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中的职业病有( )A: 10类115种B: 9类100多种C: 7类100多种D: 6类100种E: 5类99种正确答案: A(单选题)12: 下列哪一项不是职业病的特点( )A: 发病有地区性B: 群体发病C: 能早诊断,治疗预后较好D: 病因明确E: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正确答案: A(单选题)13: 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 )A: 精神(心理)紧张B: 生产性粉尘C: 电离辐射D: 非电离辐射E: 有毒物质正确答案: A(单选题)14: 气体、蒸汽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哪条途径进入人体内( ) A: 呼吸道B: 消化道C: 皮肤D: 汗腺E: 眼睛正确答案: A(单选题)15: 下列细菌污染食品后通常不引起感官性状改变的地为( )A: 沙门菌B: 肉毒梭状芽胞杆菌C: 葡萄球菌D: 副溶血性弧菌E: 变形杆菌正确答案: A(单选题)16: 哪个季节河豚鱼含毒素最多,易发生中毒(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E: 无季节性正确答案: A(单选题)17: “肠源性青紫”本质是( )A: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B: 毒蕈中毒C: 有机磷中毒D: 含氰苷植物中毒E: 鲜黄花菜中毒正确答案: A(单选题)18: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下述哪种食物而引起( )A: 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B: 腐败变质的食物C: 有毒食物D: 动物性食物E: 植物性食物正确答案: A(单选题)19: 某地统计脑卒中粗死亡率上升,而标化死亡率下降,这是因为( ) A: 该地人口老龄化B: 该地发病率上升C: 该地人口较年轻D: 该地发病率下降E: 该地对脑卒中防治措施不得力正确答案: A(单选题)20: 下列哪项不是男性发病多见的主要原因( )A: 可能与解剖生理特点、内分泌和代谢因素有关B: 接触致病因子的机会较多C: 可能与机体免疫力有关D: 男女职业特点不同E: 男女生活方式、嗜好、行为等不同正确答案: A(单选题)21: 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 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B: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C: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D: 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E: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正确答案: A(单选题)22: 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A: 寻找病因线索B: 因果推断C: 确定病因D: 验证病因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A(单选题)23: 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适宜选用( )A: 抽样调查B: 普查C: 典型病例调查D: 住院病例调查E: 个案调查正确答案: A(单选题)24: 抽样调查时不能以样本大小和抽样设计来适当控制的误差是( )A: 系统误差B: 抽样误差C: 随机误差D: 标准误E: 标准差正确答案: A(单选题)25: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生态学研究是探索病因的( )A: 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B: 一种精细的描述性研究C: 特殊的病例对照研究D: 特殊的队列研究E: 特殊的现场实验正确答案: A(单选题)26: 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 灵敏度B: 特异度C: 约登指数D: 一致性E: 诊断准确性正确答案: A(单选题)27: 为评价一种家用“简便”妊娠试验药盒的效果,其试验结果与医院常规的妊娠诊断试验结果见下表:,该药盒的阳性预测值是( )A: 0.4265B: 0.5088C: 0.4286D: 0.35E: 0.4正确答案: A(单选题)28: 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的衡量指标是( )A: 相对危险度B: 归因危险度C: 病因分值AD: 特异归危险度E: 比值比正确答案: A(单选题)29: 在研究饮酒和心肌梗死发病关系时,考虑到年龄可能是一项混杂因素,为了比较饮酒者和非饮酒者的心肌梗死发病率,可以采用何种方法控制年龄因素的混杂作用( ) A: 计算标准化率B: 多因素分析C: 限制D: 匹配E: 盲法收集正确答案: A(单选题)30: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佳选择是( )A: 新发病例B: 现患病例C: 典型的重病例D: 自觉症状病例E: 死亡病例正确答案: A(单选题)31: 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有关吸烟和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肺气肿与吸烟有关联,对照组中纳入了肺气肿者影响到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估计,所产生的偏倚为( ) A: 选择偏倚B: 排除偏倚C: 混杂偏倚D: 检出偏倚E: 测量偏倚正确答案: A(单选题)32: 在研究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中,怀疑性别和心肌梗死部分可能是混杂因素,因此,只选择男性的墙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这种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为( ) A: 限制B: 匹配C: 随计划抽样D: 多因素分析E: 盲法收集正确答案: A(单选题)33: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条件是( )A: 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相互联系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C: 必须有易感者的存在D: 必须有传染来源E: 病原体有机会侵犯机体正确答案: A(单选题)34: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抑制传染病的流行( )A: 人群易感性降低B: 人群易感性升高C: 人群免疫性降低D: 人群数量增加E: 人群数量减少正确答案: A(单选题)35: 第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A: 控制和消除致病因素B: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C: 防止健康人群发病D: 积极治疗易患急病,防止病残E: 研究新的治疗药物正确答案: B(单选题)36: 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比较多见的是( )A: 急性中毒B: 慢性中毒C: 致畸D: 致癌E: 致突变正确答案: B(单选题)37: 水俣病是由于食入被下列哪种物质污染的水体中生长的鱼贝类所致( ) A: 砷B: 甲基汞C: 有机铅D: 酚E: 有机氯正确答案: B(单选题)38: 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传递关系通过哪种形式体现( )A: 新陈代谢B: 食物链C: 生态平衡D: 生物放大作用E: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正确答案: B(单选题)39: 某种化学物在体内不一定能捡出其存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 )A: 物质蓄积B: 功能蓄积C: 体内蓄积D: 生物浓集E: 生物转化正确答案: B(单选题)40: 研究和制定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又要研究制定最低供应量的物质是( ) A: 非必需元素B: 必需元素无C: 有毒元素D: 机化合物E: 有机化合物正确答案: B(单选题)41: 我国地方性氟中毒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型是( )A: 工业污染型B: 饮水型C: 燃煤型D: 饮食型E: 饮茶型正确答案: B(单选题)42: 慢性苯中毒可引起( )A: 巨幼细胞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溶血性贫血D: 缺铁性贫血E: 低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 B(单选题)43: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 )A: 职业性有关因素B: 职业性有害因素C: 职业性致癌因素D: 有害因素E: 危害因素正确答案: B(单选题)44: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典型的症状为( )A: 腹痛、腹泻B: 剧烈呕吐C: 发热D: 神经系统症状E: 紫绀正确答案: B(单选题)45: 下列哪种食物中毒有特效解毒药( )A: 河豚鱼食物中毒B: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C: 毒蕈食物中毒D: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E: 沙门菌食物中毒正确答案: B(单选题)46: 关于流行病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B: 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C: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为数学流行病学研究D: 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E: 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正确答案: B(单选题)47: 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 解释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E: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正确答案: B(单选题)48: 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A: 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 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C: 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D: 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E: 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正确答案: B(单选题)49: 如发现非乙肝病毒感染者不发生肝癌,则支持乙肝病毒是发生肝癌的影响因素( )A: 求同法B: 求异法C: 共变法D: 同异并用法E: 类推法正确答案: B(单选题)50: 发达国家人均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发生率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支持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定标准中的( )A: 关联的时间顺序B: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C: 关联的可重复性D: 终止效应E: 关联的特异性正确答案: B(单选题)51: 对接触石棉粉尘的职业人群进行了为期20年的随访观察,观察期内89人死于肺癌,若以当地全人口的肺癌死亡率作标准,计算得到预期死亡人数12人,则其标化死亡比是( )A: 12/89B: 89/12C: 89-12/89D: 89-12/12E: 89/12/12正确答案: B(单选题)52: 传染病的城乡分布差异较大,城市多发于农村的传染病是( )A: 肠道传染病B: 呼吸道传染病C: 虫媒传染病D: 动物源性传染病E: 蠕虫病正确答案: B(单选题)53: 通过描述疾病年龄分布探讨病因,最好的方法是( )A: 横断面分析B: 出生队列分析C: 发病率分析D: 死亡率分析E: 队列分析正确答案: B(单选题)54: 甲型肝炎的发病在每年3-5月份有升高的现象,流行病学称该现象为( ) A: 暴发B: 季节性C: 周期性D: 长期变异E: 流行正确答案: B(单选题)55: 某乡7000户约3万人口,欲抽取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
《预防医学》 考试作业
![《预防医学》 考试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4a04e9a227916888486d7f8.png)
1.名词解释(1)计划免疫:是根据人群免疫状况与疫情监测分析,按照规定程序,在特定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疾病疫苗的预防接种(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4)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5)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和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2.简答题(1)简述三级预防策略的主要任务及实施对象。
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2)简述如何指导本地居民进行PM2.5的自我防护。
1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在一天中污染严重的时候呆在室内,通常污染严重时是从黎明直至黄昏这段时间,减少户外锻炼。
2.空调:当使用空调是设置空气内部循环按钮。
3.口罩:带上绿盾口罩有效防止PM2.5,但是要确保佩戴正确很紧的包裹住脸部。
(3)简述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
1.倡导:倡导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的认同和卫生部门调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2.赋权:使群众获得控制影响自身健康决策和行为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保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资源的平等机会;使社区的集体行动能更大程度地影响、控制与社区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的因素。
3.协调:协调个人、社区、卫生机构、社会经济部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健康促进中的利益和行动,组成强大的联盟与社会支持体系,共同努力实现继康目标。
(4)简述制鞋刷胶车间女职工的职业健康评估内容。
刷胶工序的职业危害因素因企业选择的胶水不同而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不同,最多的能达到31种之多。
预防医学考试作业
![预防医学考试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275f80bfc4ffe473368ab37.png)
《预防医学》一.作业内容1.名词解释(1)计划免疫答: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源的目的。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3)生态系统答: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4)学习障碍答:LD(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欧国家习惯的省略用语。
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过程上的异常,导致儿童在听、说、读、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显示出能力不足的现象。
这些异常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调、阅读障碍和发育性失语症等情形。
但LD一词不包括因视觉、听觉、动作障碍、智能不足或环境、文化、经济等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学习问题。
(5)抽样误差答:抽样误差是指用样本统计值与被推断的总体参数出现的偏差。
2.简答题(1)简述三与预防策略的主要任务及实施对象。
答: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2)简述如何指导本地居民进行PM2.5的自我防护。
答:1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在一天中污染严重的时候呆在室内,通常污染严重时是从黎明直至黄昏这段时间,减少户外锻炼。
2.空调:当使用空调是设置空气内部循环按钮。
3.口罩:带上绿盾口罩有效防止PM2.5,但是要确保佩戴正确很紧的包裹住脸部。
(3)简述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
答:1.倡导倡导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的认同和卫生部门调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预防医学B150作业3-1
![预防医学B150作业3-1](https://img.taocdn.com/s3/m/34b95f2e1711cc7930b71603.png)
题目内容小题得分本题分数对错学生答案1 2.0 D2 2.0 B3 2.0 B4 2.0 A5 2.0 C6 2.0 C7 2.0 C8 2.0 A9 2.0 B10 2.0 C11 2.0 C12 2.0 A13 2.0 C14 2.0 A15 2.0 C16 2.0 C17 2.0 D18 2.0 D19 2.0 C20 2.0 D21 2.0 D22 2.0 D23 2.0 C24 2.0 C25 2.0 D26 2.0 D27 2.0 A28 2.0 D29 2.0 D30 2.0 D31 4.0 A B C32 4.0 B C D33 4.0 A C D34 4.0 A C35 4.0 A B D36 4.0 C D37 4.0 A B C38 4.0 A B C D39 4.0 A C D40 4.0 A C D 总分:100.00题目内容1. 预防医学的对象()A)个体B)病人C)健康人D)个体和群体2. 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更着重于护理与康复C)以环境-人群为研究重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3. 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C)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D)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4.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传染病B)常见病C)慢性病D)急性病5. 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传染病B)常见病C)慢性病D)急性病6.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A)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B)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C)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D)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致癌物7. 次生环境是指()A)天然形成的环境B)某些元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环境C)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D)非生物所形成的环境8. 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是()A)绿色植物、自养菌B)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C)细菌、真菌及放线菌D)人类9. 环境的自净作用是()A)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发生了理化性质的改变B)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环境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C)污染物在环境中,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D)污染物进入环境中,其成分没有发生改变10. 两种化学物同时进入机体产生联合作用时,其中某一种化学物质可使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增强,且其毒性作用超过两者作用之和,这种情况是()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拮抗作用11. 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是()A)UV-AB)UV-BC)UV-CD)UV-D12.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工业企业B)生活炉灶C)交通运输D)地面扬尘13. 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A)生物学作用B)化学作用C)物理作用D)氧化、中和14. 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A)SO2和NO XB)SO2和CO2C)NO2和CO2D)SO2和CO15. 建筑材料中和装饰材料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是()A)甲醛和铅B)甲醇和氡C)甲醛和氡D)甲酸和氡16. 日本发生的痛痛病的原因是长期食用()A)含镉玉米B)含镉面粉C)含镉大米D)含镉食油17.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地方病的是()A)碘缺乏病B)大骨节病C)克山病D)高山病18. 严重缺碘地区的最严重表现形式是()A)甲状腺肿B)斑釉齿C)龋齿D)克汀病19. 维生素A相对较少的食物是()A)肝脏B)鱼卵C)肉类D)全奶20. 下列哪些食物含核黄素最少()A)肝脏B)牛奶C)大豆D)大米21. 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A)夜盲症B)坏血病C)脚气病D)阴囊皮炎22. 哪种营养素不能用蔬菜瓜果作为主要来源()A)维生素B)矿物质C)纤维素D)氨基酸23. 病死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A)葡萄球菌食物中毒B)沙门氏菌食物中毒C)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D)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24. 毒蕈中毒中哪种病型死亡率最高()A)胃肠炎型B)神经精神型C)肝肾损害型D)溶血型25. 哪种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反射性呕吐()A)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B)肉毒毒素食物中毒C)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D)葡萄球菌食物中毒26. 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A)有毒物质B)生产性粉尘C)电离辐射D)精神紧张27. 下面关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病因明确B)职业因素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C)通过控制或改善职业环境,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D)工作有关疾病也可以在一般人群中出现28. 下列哪一项不是典型铅绞痛的特征?()A)多为突然发作B)常在脐周C)腹部平坦柔软D)有固定压痛点29. 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不包括下列哪项?()A)神经衰弱综合征B)白细胞降低C)血小板减少D)有固定压痛点30. 张先生夫妻与父母同住,生育一女在读小学,其弟新婚暂住张宅内。
预防医学作业
![预防医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0fbf10e0508763230121209.png)
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推断?2.均数抽样误差的意义是什么?其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3.正态分布、t分布和z分布有何联系和区别?t(0.05)v的意义是什么?4.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采用单侧或双侧检验的依据是什么?5.在假设检验中,P值的含义是什么?α的意义是什么?P≥α和P≤α的意义分别是什么?6.请分别举出五个定性变量(计数资料)和五个定量变量(计量资料)的例子。
7.正态分布有什么基本特征?有那几个参数?8.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中的可信度和区间的宽度各说明什么?提高可信度,区间的宽度会有什么变化?二、计算分析题:1.为了研究黄连中小柴碱含量,随机抽查该地20份黄连测得小柴碱含量(mg/100g),均数为4.35,标准差为0.20,试计算:(1)总体均数的95%和99%可信区间?(2)若样本含量为200份,试计算该总体均数的95%和99%可信区间,与(1)比较得出什么结论?2.随机抽取上海市区男孩体重,得到以下数据请计算和回答:(1)理论上99%的男孩出生体重在什么范围?(2)估计全市男孩出生体重均数在什么范围?(3)假定已知上海市区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总体均数μ=3.30,总体标准差σ=0.40,出生体重数据近似正态分布,请继续回答下边问题:1)在该地新生儿中随机抽样,估计抽到出生体重≤2.5kg的男孩的可能性是多少?2)在该地男性新生儿中随机抽查10人,抽到出生体重均数≤3.2kg的样本的可能性是多少?3.下表为某省城乡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情况,结合表中数据回答:(10分)表1 某省城乡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分布表年龄组城市农村调查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调查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50~ 60~ 70~ 80~ 3542511304178125902922.049.869.271.724131517558491361104020.343.262.869.0合计776 322 41.5 789 335 42.5 (1)若要比较不同来源(城市和乡村)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是否存在差异,四格表如何绘制?选择何种假设检验方法?(2)若要比较不同年龄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是否存在差异,请绘制四格表并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说明:以上两题无须计算。
预防医学第四次作业
![预防医学第四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d667034376baf1ffc4fadb2.png)
6、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心脏功能的影响,调查了某污染区成年男子100人的脉搏,其平均值是74.5次/分,标准差S =6.4次/分。
比较污染区成年男子平均脉搏次数是否与正常人不同(正常人脉搏次数的均数按72次/分)。
7、20只大白鼠配成10对,要求配对时,毛色、窝别、体重、雌雄及健康状况等条件尽量相同。
然后,随机地将两只条件相同的动物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去。
一组用大米及豆饼作饲料为甲组,一组仅用大米(限量)作饲料为乙组,半月后乙组出现营养不良。
以此生成脾虚模型,试求两组大白鼠的血中白蛋白含量是否有差异?
不同饲料鼠血中白蛋白含量(g%)
大白鼠对别甲组乙组
1 2 3 4 5 6 7 8 9 4.08
4.12
4.05
4.15
4.85
5.25
5.06
5.15
5.05
3.82
3.73
3.86
3.87
4.08
4.36
4.28
4.86
4.63
8、对功能性子宫出血,辩证分型为实热、虚热、虚寒三种,观察中医辩证与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学的关系。
测定实热与虚寒两组之皮质醇含量(μg/dl),数据如下表,比较两组均值有无差别。
实热与虚寒病人皮质醇含量比较
实热组X125.524.526.5262523.524.5
虚寒组X212.510.514.51311.510.514.5。
预防医学作业答案
![预防医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06ae1e5f0e7cd184253624.png)
预防医学作业11、试述食物链和物质转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重要性。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移都是通过食物链实现的,没有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就不能连接起来,各种生物就不能生存,人类也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人体健康,然而有了食物链的存在,在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的今天,污染物在不同生物体内的蓄积和浓缩,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可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高于低位级和环境中原有的浓度。
人作为生态系统内的最高级,通过食物链和物质转移的作用增加了污染物危害人体的机会,给人体健康会带来严重影响。
2、试述我国制订和修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
1].对机体不应引起急、慢性中毒:最高容许浓度应低于污染物的急性和慢性毒作用阈,包括潜在的远期效应。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最高容许浓度应低于嗅觉阈及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阈。
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应低于引起生活卫生条件的恶化和对机体发生间接危害(例如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开窗换气、危害植物生长、腐蚀材料)的阈浓度。
4].根据现有知识,选择以上几种阈浓度中的最敏感指标,作为确定基准值的依据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多项指标。
研究出该物质对机体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种阈浓度(动物试验的指标应取用阈下浓度),从中选出最低的数值(亦即最敏感指标的限量),再给予一定的安全系数,即为该物质的基准值。
然后再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和可行性的验证,最后确定该物质在大气中的最高容许值,这就是卫生标准。
在制订标准时要考虑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
卫生标准是卫生监督、监测和评价的依据。
如果某项标准订得过严,要达到标准可能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在国家经济情况不容许的情况下,这个标准就不能执行。
如果标准过严,现有的污染控制工艺技术达不到标准的要求,经过努力改进仍然达不到,这个标准也不能执行。
如果检验方法技术要求很高,大多数单位不能做,这个标准也不能执行。
3、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一)确定诊断1].查明原因根据中毒者发病急,短时间内同时发病,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同一种有毒食物的人等特点,找到引起中毒的食品,并查明引起中毒的具体病原体。
《预防医学》作业
![《预防医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5aaedd9227916888586d731.png)
越努力,越幸运!预祝宝宝们《预防医学》取得好成绩!加油《预防医学》复习题精华版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
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医学模式2.预防医学3.secondary prevention4.整体健康5.健康促进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1.预防医学的对象()A.个体B.病人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生态健康模式是()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D.慢性病E.血吸虫病8.个体的免疫接种()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E.糖尿病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预防性卫生服务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D.社区建设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B.承认其社会属性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B.从医学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D.提示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A.物质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D.卫生服务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预防为主B.中西医并重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E.加强农村工作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五、简答题(共35分)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预防医学专科作业
![预防医学专科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8bf13afc281e53a5902ffa4.png)
《预防医学》自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环境2.碘缺乏病3.食物中毒4.相关系数5.疾病分布6.病因7.人群易感性8.躁声性耳聋9.地方病10.食品添加剂11.疾病监测12.医院内感染13.抽样误差14.生物转化15.急性中毒16.窒息性气体17.高危人群18.慢性中毒19.动态数列20.双盲法21.地方性氟中毒22.环境污染23.中暑24.基础代谢25.统计描述26.相对危险度27.自然疫源性28.生态平衡29.蓄积作用30.永久性阈移31.营养素32.终末消毒33.公害病34.相关系数35.流行36.原生环境37.温室效应二、简答题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职业病诊断的依据有哪几方面?3.简答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预防措施。
4.简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
5.怎样才能做到使样本具有代表性?6.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如何?7.引起心身疾病的社会因素有哪些?8.简述食物中毒的特点。
简述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9.10.如何对医院内感染进行一级预防?11.试述非参数法的优缺点。
12.简述地方病的特点。
13.简述A型行为模式(或“冠心病易患行为模式”)的特征。
14.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15.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
16.何谓筛检?17.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8.我国地甲病的诊断标准。
19.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
20.制定正常值范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1.传染病报告的病种分哪几类?共多少种?甲类传染病有哪些?22.传播机制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23.简答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
24.简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25.简答糖尿病饮食疗法的作用。
26.如何区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27.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28.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9.职业性肿瘤有哪些特点?30.营养治疗性膳食包括哪几类?31.简述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的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第3次作业
![《预防医学》第3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91bb64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f.png)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筛检的目的是 [1 分]2. 对于性传播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诊断应该应用哪种试验方法 [1 分]3. 在某地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显示,该地人群肺癌年死亡率为 0.56%o,吸烟与不吸烟者的肺癌年死亡率分别为 0.96%o 和 0.07%,上述研究的归因危(wei)险度(AR)为 [1 分]4. 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下列哪项是暴露的最切当含义 [1 分]5. 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1 分]6. 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 分]7. 队列研究容易浮现的重要偏倚是 [1 分]8. 用尿糖定性试验检查糖尿病患者和正常成年人各 400 人,结果前者为 300 例阳性, 100 例阴性,后者有50 例阳性, 350 例阴性,尿糖定性试验筛检糖尿病的灵敏度为 [1 分]9. 某地以往调查人群血清 AbsAg 感染率为 10%,现拟作复查,研究者规定容许误差为0.1P,应该抽查多少人 [1 分]10. 在队列研究中,结局的切当概念是指 [1 分]11. 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适宜选用 [1 分]12. 为了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开展普查工作最适合于 [1 分]* 13. 在某地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显示,该地人群肺癌年死亡率为 0.56%o,吸烟与不吸烟者的肺癌年死亡率分别为 0.96%o 和 0.07%,上述研究的人群归因危(wei)险度百分比(PARP)为 [1 分]14. 为研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在 w 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个社区.对 15 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体检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该种研究属于 [1 分]15. 关于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 分]16. 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1 分]17. 相对危(wei)险度(RR) 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1分]18. 现况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 [1 分]19. 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1 分]20.,血糖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 [1 分]21. ,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 [1 分]22. 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1 分]23. 假定某一筛选计划检查 1000 人,而疾病的流行率为 4%,该筛选试验的灵敏度为 90%,特异度为 80%,则筛选出来的阳性人数是 [1 分]24. 为评价一种家用“简便”妊娠试验药盒的效果,其试验结果与医院常规的妊娠诊断试验结果见下表:,该药盒的阳性预测值是 [1 分]25.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1 分]26. 某一特定筛检试验,用于患病率较低的人群时,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1 分]27. 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1 分]28. 在某地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显示,该地人群肺癌年死亡率为 0.56%o,吸烟与不吸烟者的肺]癌年死亡率分别为 0.96%o 和 0.07%,上述研究的归因危(wei)险度百分比(AR%)为 [1 分29.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生态学研究是探索病因的 [1 分]30. Kappa 值表示不同观察者对某一结果的判定或者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情况下对某结果判定的 [1 分]31. ,串联试验的特异度为 [1 分]32. 如果孕妇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出生婴儿神经管畸形的相对危(wei)险度为 3,意味着 [1 分]33. 筛检试验在下列哪种情况是最适宜的 [1 分]34. 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1 分]35. 在队列研究中,对照的设计可以是 [1 分]36. 1945 年找出某厂的 l000 名在表上涂镭的女工,比较这些女工与 1000 名女电话接线员自 1945~1975 年骨瘤发生率,在此期间,涂镭女工有 20 例骨瘤患者,而接线员惟独 4 例,这种研究属于 [1 分]37. 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的衡量指标是 [1 分]38. 在现场调查时,当问及某个敏感问题时.不少被调查对象倾向于夸大或者掩盖真实情况,此时可能引起的偏倚是 [1 分]39. 吸烟者肺癌发病率为 48.33 (1/10 万人年),非吸烟者为 4.49 (1/10 万人年);吸烟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 294.67 (1/10 万人年),非吸烟者为 169.54 (1/10 万人年),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1 分]40. 在进行某病的队列研究时,最初选择的队列组成是 [1 分]41. 关于诊断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1 分]42. 影响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是 [1 分]43. 对 5000 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发现糖尿病病人 161 例,测口服葡萄糖 2h 后的血糖,以血糖大于6.16mmol/L(110mg/dL)为阳性,小于 6.16mmol/L(110mg/dL)为阴性进行筛选,查得真阳性 154 人,真阴性为3971,则符合率为 [1 分]44. 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wei)险度为 2.6,95%的可信区间为 1.7~3.4,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1 分]45. 在 Framingham 研究的最初检查中,人们发现 30-44 岁男女两组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均为 5%,那末该年龄组男女两性具有发生冠心病同等危(wei)险的结论是 [1 分]46. 在研究饮酒和心肌梗死发病关系时,考虑到年龄可能是一项混杂因素,为了比较饮酒者和非饮酒者的心肌梗死发病率,可以采用何种方法控制年龄因素的混杂作用 [1 分]47. 在某地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显示,该地人群肺癌年死亡率为 0.56%o,吸烟与不吸烟者的肺癌年死亡率分别为 0.96%o 和 0.07%,上述研究的相对危(wei)险度(RR)为 [1 分]48. 某地区居民队列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25.0 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危(wei)险性为其他人群的 2.8 倍(有统计学意义);而该地区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BM>25.0 的人群患高血压的 OR 为 1.22 (无统计学意义)。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https://img.taocdn.com/s3/m/84e104d26137ee06eef91807.png)
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C2、C3、B4、A5、B6、B7、B8、E9、C 10、A 11、B 12、D1、ABCD2、ABCDE3、ABCD4、ABCDE二、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的定义:以人群为主要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
三、论述题1、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有:(1)环境与健康:研究环境中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利用环境中有利因素促进健康,消除不利因素,保护健康,如清洁的大气、水、土壤等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受污染的空气如二氧化硫污染可刺激眼和呼吸道,可引起酸雨。
(2)食物和健康: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对机体健康的作用,如何达到平衡膳食满足机体健康的需要,防止营养性的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等。
(3)流行病学研究: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
(4)卫生统计: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手段,研究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时,用统计学的方法才能根据样本的一些统计特征正确推断出总体的情况。
(5)毒理学: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损害机制,可为制定卫生标准和预防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如大气质量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药物的毒性作用等都依据毒理学的研究结果制定。
2、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用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促使护理工作成为范围更广泛的独立专业。
护士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对疾病护理扩大到全身心的整体护理,从临床治疗期扩大到预防、康复、保健。
护士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指导病人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指导他们合理营养,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预防医学答案
![预防医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83116b763231126edb11b5.png)
遵义医学院成教学院专升本《预防医学》作业(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常见的介水传染病中霍乱、副霍乱、伤寒、副伤寒及痢疾等属于疾病。
A、病毒性B、真菌性C、细菌性D、寄生虫性E、非生物性2、室内主要污染物中来源于各种溶剂、粘合剂等化工产品;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损伤,A、致病微生物B、一氧化碳C、有机挥发性化合物D、甲醛E、放射性物质3、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外A、病因明确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C、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E、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4、治疗铅中毒的最常用药物A、二巯基丙醇B、二巯基丙磺酸钠C、依地酸二钠钙D、青霉胺E、美蓝5、慢性汞中毒无下列哪项临床表现A、神经衰弱综合征B、口腔炎C、震颤D、易兴奋症E、腹绞痛6、下列哪种气体不属于刺激性气体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光气D、二氧化碳E、臭氧7、某制革厂设在室内的废水池阀门堵塞,一名工人欲用水泵抽废水疏通,下池后即感胸闷,爬出时突然神志不清,有3名工人进行救助,也先后昏倒。
治疗时应预防A、脑水肿B、肺水肿C、心肌损害D、肾脏损害E、迟发脑病8、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
A、为满足机体从事轻体力劳动所需要的量B、为满足机体需要,每日必需由膳食摄取以满足机体需要的量C、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量D、为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E、以上均是9、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食物蛋白质的真消化率B、食物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C、食物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量D、食物蛋白质所含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E、以上均不是10、下列含锌最丰富的食物是。
A、海贝类B、海带C、牛乳及乳制品D、木耳E、谷物类11、某患儿,“方颅”、“枕秃”“串珠胸”,夜间经常啼哭,最可能的原因是。
A、铁缺乏B、受惊吓C、钙缺乏D、锌缺乏E、硒缺乏12、下列不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为。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fe4a5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d.png)
预防医学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与生殖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CC、维生素ED、烟酸E、维生素D正确答案:C2、抗HBc(-)抗HBe(-)抗HBs(+)HBsAg(-),表明A、接种过疫苗或既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B、乙型肝炎急性期C、慢性迁延性肝炎D、慢性活动性肝炎E、急性肝炎初期正确答案:A3、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是A、H2B、CO2C、O2D、Cl2E、HCl正确答案:D4、为检测病毒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的结合,适合选用的显微镜A、电子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荧光显微镜D、倒置显微镜E、普通光学显微镜正确答案:C5、[☆]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核酸分离与纯化,分离DNA片段最佳范同为A、100bp~10kbB、200bp~50kbC、300bp~60kbD、400bp~70kbE、500bp~80kb正确答案:B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荚膜B、鞭毛C、菌毛D、纤毛E、轴丝正确答案:B7、《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的物理指标包括A、气温、气湿、气流、新风量B、气温、气湿、气压、气流C、气温、气压、气流、热辐射D、气温、气流、气压、新风量E、气温、气流、气压、热辐射正确答案:A8、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A、棕色或棕黄色B、黑色C、黄褐色D、蓝色E、绿色或黄绿色正确答案:C9、患慢性寄生虫感染,显著升高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IgDE、IgE正确答案:E10、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A、TI抗原B、半抗原C、TD抗原D、既不是TI抗原又不是TD抗原E、超抗原正确答案:C11、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A、维生素EB、维生素K1C、维生素CD、维生素AE、维生素D正确答案:C12、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A、2mgB、50mgC、3.5μgD、150μgE、15mg正确答案:E13、[☆]在分离鉴定炭疽芽孢杆菌时,除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之外,其培养的条件应为A、置于普通生化培养箱、培养温度37℃B、置于普通生化培养箱、培养温度30℃C、置于CO2培养箱,培养温度37℃D、置于CO2培养箱,培养温度42℃E、普通培养箱37℃加湿培养正确答案:C14、装有乙炔气钢瓶的颜色为A、天蓝色B、黑色C、灰色D、深绿色E、白色正确答案:E15、酱油中的鲜味主要来自A、蛋白质B、糖C、有机碱D、游离氨基酸E、酯正确答案:D16、流感嗜血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该菌侵入婴幼儿体内可引起多种疾病。
预防医学B150作业3-1
![预防医学B150作业3-1](https://img.taocdn.com/s3/m/138c49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e.png)
B150作业3-1单选题1、病死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2 分)2、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不包括下列哪项?()(2 分)3、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是()(2 分)4、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是()(2 分)5、预防医学的对象()(2 分)6、次生环境是指()(2 分)7、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2 分)8、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2 分)9、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2 分)10、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2 分)11、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2 分)12、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2 分)13、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2 分)14、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地方病的是()(2 分)15、哪种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反射性呕吐()(2 分)16、环境的自净作用是()(2 分)17、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2 分)18、日本发生的痛痛病的原因是长期食用()(2 分)19、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是()(2 分)20、张先生夫妻与父母同住,生育一女在读小学,其弟新婚暂住张宅内。
该家庭类型属于()(2 分)21、下列哪些食物含核黄素最少()(2 分)22、下面关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2 分)23、毒蕈中毒中哪种病型死亡率最高()(2 分)24、两种化学物同时进入机体产生联合作用时,其中某一种化学物质可使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增强,且其毒性作用超过两者作用之和,这种情况是()(2 分)25、维生素A相对较少的食物是()(2 分)26、哪种营养素不能用蔬菜瓜果作为主要来源()(2 分)27、严重缺碘地区的最严重表现形式是()(2 分)28、下列哪一项不是典型铅绞痛的特征?()(2 分)29、建筑材料中和装饰材料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是()(2 分)30、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2 分)多选题31、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常用指标包括()(4 分)32、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包括()(4 分)33、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主要有()(4 分)34、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包括()(4 分)35、污染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表在()(4 分)36、煤烟型烟雾事件发生的气象条件为()(4 分)37、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远期作用包括()(4 分)38、关于预防医学的特点,正确的有()(4 分)39、关于维生素B1,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4 分)40、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有哪三项()(4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如与大气污染有关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含汞废水引起的水俣病、由含镉废水引起的痛痛病等。
2、自净作用一般指受污染的物体经本身的作用达到净化或无害化的现象。
3、三致:致突变、致畸和致癌,应用在药品管理法中,环境保护及饲料添加中经常用到。
4、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石英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常见的且危害较为严重的职业病。
目前是职业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之一,也是12种尘肺中较重的一种。
5、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6、推荐摄入量(RNI):是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组成部分。
RNI的含义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推荐摄入水平。
7、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它是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有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8、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合理饮食可以达到显著减肥的目的。
9、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是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要而制定的。
平衡膳食宝塔以直观的形式告诉居民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
11、BMI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12、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13、变异:指的是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遗传基因发生改变的现象。
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
14、误差:一个量的观测值或计算值与其真实值之差;特指统计误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5、非参数检验:单样本非参数检验是对单个总体的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其中包括卡方检验、二项分布检验、K-S检验以及变量值随机性检验等方法。
16、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
17、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手段,自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病人或有缺陷者。
18、传染病的消灭:简单的讲就是通过针对某种传染病开展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如儿童基础免疫中,通过五种疫苗的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的七种传染病,使之在人间绝迹。
19、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20、垂直传播:主要是指胚胎内的婴孩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而感染上与母亲相同的疾病。
21、人畜共患病:一种传统的提法,是指人类与人类饲养的畜禽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如狂犬病、血吸虫病等。
二、简答题1、何为三级预防答: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哮喘、溃疡病等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亦称康复治疗,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
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
2、评价环境毒物毒性有哪些常用指标答:LC0是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指一组受试试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LC50是半数致死量或浓度,指引起一组受试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LC50数值越小,表示外源化学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C50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LC100是绝对致死量或浓度,指引起一组受试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MLC是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是指一组受试试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3、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有那些?答:一、满足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膳食中应含有人体需要的热能和一切营养素。
各种营养素相互比例要适当。
二、正确选配食物和科学烹调加工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构成。
三、应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进食环境膳食制度中以定时定量为最重要。
4、平衡膳食宝塔有何应用答:1.确定食物需要“宝塔”中食物适宜摄人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成年人,每个成年人应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等因素做出判定。
2.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宝塔”包含每一类食物中都有许多品种,同一类中的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大体近似,可以相互替换,这样不仅可以均衡膳食,还可以使饮食丰富多彩。
但是,同类互换必须是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肉换肉。
3.合理分配三餐食量一般三餐食量的分配以早、中、晚餐分别为30%、40%、30%为宜。
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如牧区可适当提高奶类食品的摄人量,沿海地区可适当提高水产品的摄人量,山区可利用硬果等资源。
5.养成习惯,长期坚持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结果。
6、河豚鱼、毒蕈、砷化物、亚硝酸盐等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中毒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答:一、河豚鱼中毒1、中毒机制: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兴奋传导,使神经中枢麻痹;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使随意肌进行性麻痹,并直接阻断骨骼肌纤维;使感觉神经传导阻滞;使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下降;对呼吸中枢有特殊抑制作用;可刺激胃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
2、.临床表现河豚鱼中毒的特点是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0.5~3小时。
首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然后出现一系列麻痹症状,如手指、舌尖、口唇、肢端及全身麻木,眼睑下垂、手足共济失调,全身麻痹瘫痪,最后出现紫绀、血压下降、昏迷,多死于呼吸麻痹。
3.防制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不准河豚鱼上市,防止误食中毒。
(2)对中毒患者及早催吐、洗胃和导泻,促使毒物排出,并及时对症治疗。
二、毒蕈中毒1.毒素及中毒特征:毒蕈毒素成分复杂,几种毒蕈可同时含一种毒素,一种毒草也可分别含几种毒素。
根据毒素作用的器官及中毒症状可分为四种类型。
如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
2.防治措施(1)加强宣传,使群众了解毒蕈的危害,不随便采食野生蕈,不吃不认识的野蕈,以防误食中毒。
(2)对中毒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以尽快排出毒素,并积极对症治疗。
三、亚硝酸盐中毒1 临床表现:亚硝酸盐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急性中毒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组织缺氧是主要中毒症状。
如口唇、指甲、面颊和全身皮肤青紫,胸闷、心悸、气急等。
并可伴随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
2、.防治措施(1)早期洗胃,灌肠,导泻,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2)及时应用解毒剂,美蓝与维生素C合用。
(3)对症治疗。
(4)不食用如腐烂变质青菜、腌制时间过久或变质腌菜等。
含亚硝酸盐的食物。
10、什么叫地方病?典型地方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1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研究设计类型如何分类答:按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分类,一般分为四种方法,即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
三、论述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地球的表层,由空气、水和岩石(包括土壤)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在这三个圈的交汇处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圈。
这四个圈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人类(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2、试述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答:一、满足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膳食中应含有人体需要的热能和一切营养素。
各种营养素相互比例要适当。
二、正确选配食物和科学烹调加工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构成。
三、应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进食环境膳食制度中以定时定量为最重要。
4、平衡膳食宝塔有何应用3、试述营养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答:调查目的是为了居民膳食摄取情况及其与营养供给量之间的对比情况;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态,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一步营养监测和研究营养政策提供基础情况;作某些综合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如某些地方病、营养相关疾病与营养的关系,研究某些生理常数、营养水平判定指标,复核营养推荐供给量等。
主要内容包括:1.膳食调查2.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3.营养不足或缺乏的检查4.人体测量资料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个体进行营养状况的综合判定和对人群营养条件、问题、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分析膳食调查的方法:称重法、查账法、24小时回顾法、化学分析法4、试述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及供给来源答:人体的热能来源于每天所吃的食物,但食物中不是所有营养素都能产生热能的,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会产生热能。
供给热能的营养素在腆食中所占的比例,可因共特点、在机体中的作用、饮食习惯和各地食品的种类而不同一般情况下,人们膳食中大约总热量的60~70%来自碳水化物,16~25%来白脂肪,10~14%来自蛋白质。
[1]5、试述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答: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是构成鱼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是保持人体物质的正常代谢和保证各种组织和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7、试述糖尿病饮食控制原则1、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2、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3、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
4、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6、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
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7、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
8、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
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10、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8、食物中毒的特征、分类和流行病学特点答:1.由于没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染过程,所以导致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