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2、孟子 (1)时间:战国 (2)思想: 仁政
民贵君轻 (民本) 性本善(伦理) (3)地位:亚圣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 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 剥夺他们。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 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概说:
? 主流思想是什么? ?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第1课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关键词:孔子、儒家学派、百家争鸣
2013年学测: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公西华: “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在一个礼仪中, 能够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辅助着主持人做一点我 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至于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 些事我可不敢说。”
子路: “老师,我的理想是这样的,给我一个大大 的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外来侵略的忧患和粮食不足 的危机,但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就能把这个国 家治理得富强起来。使老百姓不仅丰衣足食,而且 人人有信念懂 礼仪。”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 (1)时间:春秋末期
(2)思想: 仁(核心)
礼(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教育(办私学、有教无类) (3)地位:创始人、至圣
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
把妻儿托朋友后远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 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 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
的官员不能管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 ?”宣王回答:“撤他的职!”孟子又问 :“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 怎么办?”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
斗艳的局面。
2、原因(社会大变革) (1)经济:铁器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崩溃。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 (3)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民间私学兴起 (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仁、礼 清静无为 法治 兼爱、非攻
4、主要观点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 仁者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 信、敏、惠。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冉有: 我的理想是,给我一个小国我去治理,我 也只用三年,可以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但要那人 民都有信念懂 礼仪恐怕要由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 做了。
公西华:“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在一个 礼仪中, 能够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辅助着主持人做一点我 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至于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 些事我可不敢说。”
思考:孟子、荀子和孔子思想的异同
奠定 基础
本质 仍位 于统 治者 立场
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蔚然大宗
二、百家争鸣 1、概念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 “争鸣” 是指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
题,展开争论。(诘难批驳;吸收融合) ?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争芳
而民自朴。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克己复礼为仁。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3.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5、“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 ?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
? 2) “百家争鸣”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 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西游子记科》圣中太墨上子韩老君非形象 孟子
老 子 荀子
子路: “老师,我的理想是这样的,给我一个大大 的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外来侵略的忧患和粮食不足 的危机,但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就能把这个国 家治理得富强起来。使老百姓不仅丰衣足食,而且 人人有信念懂礼仪。”
冉有: 我的理想是,给我一个小国我去治理,我 也只用三年,可以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但要那人 民都有信念懂礼仪恐怕要由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 做了。
相传孔子经过泰山时,有一个妇人在墓 前哭泣。孔子叫子路去了解情况,子路问 妇人: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妇人回答: 我的舅舅、丈夫、儿子先后被老虎所吃了 。孔子问:“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去住 呢?”曰:“无苛政。”夫子曰:“苛政 猛于虎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论语?为政》
3、荀子 (1)时间:战国 (2)思想: 仁义、王道
舟水论(民本) 性本恶(伦理) 制天命而用之 (早期唯物)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可是荀子所说的礼,重在分定界限, 对人制裁。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 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 人,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促成了秦朝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伤年世逍何之习
不纪人遥彼子习 逢逝暗九苍于谷
时迈蔽州天归风
,,,,,,,
寄一不无不远以
——兰 身 知 所 得 送 阴
《 幽 兰
作 操 。
将 老 。
贤 者 。
定 处 。
其 所 。
于 野 。
以 雨 。


《幽兰操》 ,是精擅琴艺的孔圣人自感生未逢时的绝世
作品。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曾作同名作品,以唱和孔子。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3.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
利。 4.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5.(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
死者,不可胜数。 6.七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Leabharlann Baidu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