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淬透性测定
钢的淬透性测定
1、学会用端淬法测定钢的淬透性; 2、比较碳钢(45)与合金钢(40Cr)的淬透性; 3、了解淬透性曲线的应用。
1
【实验概述】
1、淬透性与淬硬性 钢的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M的能力。 钢的淬硬性——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2、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主要是钢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含量),其次是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等。
8
【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从盒中取出到开始喷水之间的时间应不超过5 s。 2、磨制试样过程中应注意用水冷却,避免发生回火现象。 3、测量的硬度压痕应沿所磨平面的中心线分布。
9
【实验报告撰写】
1、统一使用实验报告纸撰写实验报告,要求写出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
2、实验数据处理
(1)用表格列出两种试样距离顶端各点的硬度(硬度-距离表) (2)根据上表绘制两种试样硬度-距离曲线图(横坐标为距离d、
不同截面的钢淬火时淬硬层深度的变化 (D0为心部为50%M的最大直径)
在相同冷却条件下,Do越大,钢的淬透性越好。
4
(3)端淬法—— GB/T 225-2006 ❖淬透性表示方法:
J HRC- d
J——表示端淬实验法 d——测试点至水冷端的距离(mm) HRC——测试点处的硬度值
例如:
J 42- 5
即表示:距水冷端5mm处 试样硬度值为42HRC
5
淬透性曲线
半M与碳含量
6
【实验设备及材料】
箱式炉 4台
端淬机 1台 台式砂轮机 2台 洛氏硬度计 4台
实验材料 —— 45钢和40Cr标准端淬试样
7
【实验内容及步骤】
4~5人一组,领取一根试样(45或40Cr),进行端淬。
钢的淬透性测定
实验一:钢的淬透性测定实验学时:3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一)掌握钢的淬透性的实验方法,重点末端淬火法。
(二)了解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及晶粒度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一)淬透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零件一般通过淬火得到马氏体,以提高机械性能。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经奥氏体化后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组织的能力。
常用淬透性曲线、淬硬层深度或临界淬透直径来表示。
淬透性与淬硬性不同,它是淬硬层深度的尺度而不是获得的最大的硬度值。
它决定淬火后从表面到心部硬度分布的情况。
一般规定“由钢的表面至内部马氏体占50%(其余的50%为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组织处的距离”为淬硬层深度。
淬硬层越深,就表明该钢的淬透性越好。
如果淬硬层尝试达到心部,则表明该钢全部淬透。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钢的化学成分,其次为奥氏体化温度、晶粒度等等。
钢的淬透性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当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速度越慢,也就是等温转变开始曲线越向右移,钢的淬透性越大,反之就越小,可见影响淬透性的因素与影响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是相同的。
溶入奥氏体的大多数合金元素除Co以外,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曲线右移,降低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钢中含碳量对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为: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临界冷却速度降低,淬透性增加;过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临界冷却速度增高,淬透性下降。
含碳量超过1.2%~1.3%时,淬透性明显降低。
(二)淬透性的测定方法淬透性的测定可以大致分为计算法和实验法两类。
目前使用的方法还是实验法,它主要是通过测定标准试样来评价钢的淬透性。
具体的试验方法有多种,现将其中通常采用的四种方法概述如下。
1、断口检验法根据GB227—63《炭素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法》(低合金工具钢也可参照此标准)的规定,在退火钢棒截面中部截取2~3个试样,方形试样的横截面尺寸为20mm×20mm(±0.2),圆形截面为φ22~33mm,长度为100±5mm,试样中间一侧开一个深度为3~5mm的V形槽,以利于淬火后打断观察断口。
淬透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淬透性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合金元素对钢淬透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作用机理,为钢铁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淬透性是指钢材在淬火过程中,其内部组织转变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淬透性好的钢材,在淬火后心部硬度较高,表面硬度较低,有利于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淬透性主要受钢材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冷却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纯铁板- 钢铁合金材料(C钢、T钢、M钢、B钢)2. 实验仪器:- 淬火炉- 真空炉- 金相显微镜- 硬度计- 金属拉力试验机四、实验步骤1. 钢板准备:- 将纯铁板和钢铁合金材料分别加工成尺寸相同的试样。
- 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淬火工艺:- 将试样分别放入淬火炉和真空炉中,按照预定的淬火温度和时间进行淬火。
- 淬火过程中,严格控制冷却速度,确保试样内部组织均匀。
3. 组织观察:- 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淬火后的试样组织,分析不同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
- 记录试样心部和表面的硬度值,分析合金元素对硬度分布的影响。
4. 性能测试:- 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金属拉力试验,测试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相组织观察:- 随着合金元素的增加,试样心部的珠光体组织逐渐减少,马氏体组织逐渐增多。
- C钢和T钢的淬透性较好,心部硬度较高;M钢和B钢的淬透性较差,心部硬度较低。
2. 硬度分布:- 淬火后,C钢和T钢的表面硬度较低,心部硬度较高;M钢和B钢的表面硬度较高,心部硬度较低。
- 合金元素的增加,使试样表面硬度降低,心部硬度升高。
3. 性能测试:- C钢和T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均优于M钢和B钢。
- 合金元素的增加,使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得到提高。
六、结论通过本次淬透性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有显著影响,增加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材的淬透性。
钢的淬透性的测定
端淬试验机测定钢淬透性的方法一、试验要求1.了解测定淬透性的一般方法;2.熟悉并利用端淬试验法测定钢的淬透性;3.建立淬透性的概念及对热处理工艺的作用。
二、试验原理钢的淬透性是表示钢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钢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淬透性与淬硬性是两个概念,淬硬性是钢的表面由于马氏体转变所能得到最大硬度,它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通常把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组织区域的深度作为淬透层深度。
钢的淬透性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又取决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因此,凡是影响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诸因素,都会影响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的大小对钢材热处理的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工件被淬透了,则表里的组织和性能均匀一致,能充分发挥钢的机械性能的潜力,如工件未淬透,则表面的组织和性能存在差异,经回火后的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低。
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在于:在淬火时,中心未淬透部分形成了非马氏体组织,回火后仍保持其片状组织特性;而在表面获得马氏体的部分,经回火后为粒状碳化物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混合组织,综合性能较好。
由上所述,淬透性的大小对钢材的合理选用及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测定钢的淬透性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三、淬透性的测定1.断口法:从淬透层和未淬透层的宏观断口观察,可以较明显的分成两部分,淬透层呈暗黑色。
从硬度分布来看,因为碳钢的半马氏体区的硬度与碳含量有关(合金钢的半马氏体硬度一般比碳钢略高一些)见表1不同含碳量半马氏体区硬度表一含碳量%半马氏体区硬度HRC 含碳量%半马氏体区硬度HRC0.1 0.2 0.3 0.4 0.5 —323539440.60.70.80.91.047515354—在同样尺寸同样冷却条件下,通过硬度测定,可以测出不同钢由表层至至中心的硬度分布情况,比较它们截面上硬度分布曲线,就可以知道它们淬透层的深度及淬透性的好坏,图1为φ50毫米的40Cr钢与40#钢水淬后的截面硬度分布曲线。
钢的淬透性实验
实验七钢的淬透性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应用末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的原理及操作;2.绘制淬透性曲线,掌握它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在实际生产中,零件一般通过淬火得到马氏体,以提高机械性能。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经奥氏体化后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组织的能力,它的大小可用规定条件下淬透层的深度表示。
通常,将淬火件的表面至半马氏体区(50%M体+其余的50%为珠光体类型组织)间的距离称为淬透层深度。
淬透层的深度大小受到钢的淬透性、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工件的体积,工件的表面状态等所影响,所以测定钢的淬透性时,要将淬火介质、工件的尺寸等都规定下来,才能通过淬透层深度以确定钢的淬透性。
三、实验内容末端淬火法(GB225-63)规定试样尺寸,长100mm,直径25mm,并带有“台阶”,直径30mm,台高3mm。
淬火在特定的试验装置上进行如图1,在试验之前应进行调整,使水柱的自由喷出高度为65mm,水的温度为20-30℃,试样放入试验装置时,冷却端与喷嘴距离为12.5 mm。
图1 末端淬透性实验示意图试验时,要将待测的一定钢号的试样,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保温30分钟后由炉中取出,在5秒内迅速放入淬火的试验装置。
这时,试样的淬火端被喷水冷却15分钟,冷却速度约为100℃/秒,而离开淬火端冷却速度逐渐降低,到另一端时约为3~4℃/秒。
试样冷却后,取出,在试样两侧各磨去0.2~0.5mm,得到互相平行的沿纵向的两个狭长的平行平面。
在其中的一个平面上,从淬火端开始,每隔1.5mm 测一次硬度(HRC ),并做出淬透性曲线(HRC-X 关系曲线)。
再由半马氏体硬度曲线,根据钢的含碳量确定半马氏体硬度,并据此在淬透性曲线上找出半马氏体区至水冷却端的距离d ,即是末端淬火法确定的该钢淬透性,(图2)表示为J d HRC ,如J 1044即该钢半马氏体硬度为HRC44,半马氏体区距水冷端距离为10mm ,此即该钢的淬透性。
图2 端淬曲线四、实验设备及材料1. 设备:箱式电阻炉、末端淬火设备、洛氏硬度试验机、砂轮机、铁钳子、游标卡尺;2. 材料:40Gr 钢试样。
钢的淬透性测试
1
一、实验目的
• 掌握端淬试验方法 • 比较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影响。
可编辑ppt
2
二、设备和材料
• 加热炉、热电偶炉温指示仪表 • 端淬机 • 硬度计 • 砂轮机 • 实验材料 40# 40Cr
可编辑ppt
3
3-5
28-
30
13
100
Φ25
12.5
Φ12. 自由水柱高度
• 2.将试样迅速的自炉内取出放在端淬机上,喷水冷却,试样面上不得溅上水。从 炉内取出到喷水时间不超过5秒,冷却10分钟后投入水中。
• 3.将试样相隔180℃位置上磨出两平行面,磨削深度为0.2—0.5mm,磨面不准有 发蓝现象。
• 4在磨面中心线上由末端起每隔1.5mm打洛氏硬度。
• 5以硬度(HRC)为纵坐标,以距淬火末端距离为横坐标绘制淬透性曲线。
点,可以同不同直径的钢件在不同介质中的冷却情况对应比较,因此可以方便的 利用端淬曲线与有关的表格,求出各种钢在不同淬火介质中的临界直径,同时可 推测不同直径钢件在不同介质中淬火后沿横截面组织硬度分布。
• 以4人为一组,其中每两人做一个试样
• 1.将试样按工艺规定加热保温时间30分,端部要保护防止脱碳。
• 6利用端淬曲线确定钢材临界直径,首先根据端淬线上硬度变化最显著处,求出 水冷端半马氏体距离,利用图3根据冷却状态找出相应的淬火直径
• 7绘制Φ100mm截面上硬度分析(υ形硬度曲线)利用图3对一定直径工作截面不 同位置所对应距水冷端距离在端淬曲线上找出相应硬度值,将硬度值与工作截面 不同位置绘在一起即表示截面硬度分布的U形曲线,并确定淬透深度。
可编辑ppt
5
HRC
60
50
结构钢的淬透性曲线测定
结构钢的淬透性曲线测定(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末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曲线。
2、学会确定钢的“临界淬透直径”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概述: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所能得到的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淬硬层是指有钢的表面至半马氏体区的深度。
它决定了钢淬火后,从表面到心部硬度的分布情况。
它是钢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性能,它已成为机械设计时合理的选择钢材和生产上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的主要依据之一。
半马氏体区的深度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图5—1为不同含碳量的碳钢的半马氏体的硬度。
由图可知半马氏体区的深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有规律性的提高。
按国家标准规定淬透性的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1)、碳素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法(GB227—63);按断口状态评定淬透性的一种方法2)、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法(GB225—63)。
适用于碳素及一般合金结构钢。
本实验为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
图5—1 图5—2 图5—3(1)、碳素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法(GB227—63);按断口状态评定淬透性的一种方法,(2)、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法(GB225—63)。
适用于碳素及一般合金结构钢。
本实验为结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
2、末端淬透性实验法:末端淬透性试验通常用于测定碳素结构钢及一般合金结构钢的淬透性供实验用的试样,在标准中已作了规定,其尺寸与加工精度如图5—2所示:试样放在控温准确的电炉中加热,淬火加热温度应与该钢种标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淬火温度为准,保温时间为30分钟。
加热试样自炉内取出至水淬开始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淬火时试样应放在特殊支架上冷却,如图5—3所示。
试样支架必须保证在淬火过程水柱垂直向上喷射在试样末中心部位,试样顶端至喷水口距离为12.5毫米,喷水口直径为12.5毫米,在淬火过程中注意不能让水溅到试样侧面。
为了保证冷却条件一致,必须事先调整好水柱的自由高度65±10毫米,支架上有水应事先擦干,淬火过程中水压要稳定,水淬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
第六章第六节钢的淬透性_工程材料
§6-6 钢的淬透性
定义: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叫做钢的淬透性。
即同等条件下,得到M层深度(淬透层)的能力。
一、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钢的成分决定了C曲线的位置,C曲线越右,淬透层越深。
二、淬透性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
1、淬透性的测定
将标准试样加热奥氏体化后, 迅速放入末端淬火试验机的冷却孔中, 喷水(水温20-30℃)冷却。
在试样测面沿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测量一个硬度值, 即可测得试样沿长度方向上的硬度变化, 所得曲线称为淬透性曲线。
2、淬透性曲线的应用
在实际生产中,规定淬透层深度即是从试样表面至半马氏体区的 距离。
在同样淬火条件下, 淬透层深度越大,则钢的淬透性越好。
利用半马氏体硬度曲线和淬透性曲线,找出钢的半马氏体区所 对应的距水冷端距离。
该距离越大,淬透性越好。
图中可知 40Cr 钢的淬透性比45钢要好。
3、淬透性的表示方法
①用淬透性曲线表示
钢的淬透性值用 d HRC J 表示。
其中:J 表示末端淬火的淬透性; d 表示距水冷端的距离;
HRC 为该处的硬度。
例如, 淬透性值5
42J ,即表示距水冷端5mm 试样硬度为42HRC 。
②用临界淬透直径D 0表示
奥氏体化的钢在一定介质中淬透的最大直径。
钢的淬透性测定
实验钢的淬透性测定一:定义:钢的淬透性——指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钢的淬透性是指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的特性。
应该注意,钢的淬透性与可硬性两个概念的区别。
淬透性系指淬火时获得马氏体难易程度。
它主要和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有关,或者说与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有关,可硬性指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硬度,因此它主要和钢中含碳量有关。
二:淬透性影响因素1:钢的化学成分:a):当加热温度低于Acm点时,含C量低于1%以下,随含碳量增加,临界冷却速度下降,淬透性提高,含C量高于1%时,则相反,当加热温度高于Ac3或Acm时,则随含碳量增加,临界冷却速度下降。
b):合金元素除Ti,Zr,和Co外所有元素提高淬透性。
2: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淬透性提高。
3:奥氏体化温度:提高奥氏体化温度,不仅使奥氏体晶粒粗大,促使碳化物及其它非金属夹杂物流入,并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提高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从而提高淬透性。
4:第二相及其分布:奥氏体中未溶的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存在以及其大小和分布,影响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淬透性。
三: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临界直径法,另一种是端淬法。
1.临界直径法一组由被测钢制成的不同直径的圆形棒按规定淬火条件(加热温度,冷却介质)进行淬火,然后在中间部位垂直于轴线截断,经磨光,制成粗晶试样后,沿着直径方向瞄定自表面至心部的硬度分布曲线。
发现随着试样直径增加,心的出现暗色易腐蚀区,表面为亮圈,且随着直径的继续增大,暗区愈来愈大,亮圈愈来凶小。
若与硬度分布曲线对应地观察,则该二区的分界线正好是硬度变化最大部位;若观察金相组织,则正好是50%马氏体和非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区,愈向外靠近表面,马氏体愈多,向里则马氏体急剧减少。
分界线上的硬度代表马氏体区的硬度,格罗斯曼(Gmssmann)将此硬度称为临界硬度或半马氏体硬度。
亮区就是淬硬层,暗区就是未淬硬层,把未出现暗区的最大试样直径称为淬火临界直径,则其含义为该种钢在该种淬火介质中能够完全淬透的最大直径。
淬透性测定方法(精)
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淬透性的测定方法主讲教师:雷伟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淬透性的测定方法一、末端淬火法简称端淬试验,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淬透性评定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方法简便、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碳素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合金工具钢等的淬透性。
端淬试验所用试样为φ 25×100 mm 的圆柱形试样,将试样加热奥氏体化后放到端淬试验台上对其下端喷水冷却(图1a )。
喷水柱自由高度为65 mm ,喷水管口距试样末端为12.5 mm ,水温为10-30︒C 。
待试样全部冷透后,将试样沿轴线方向在相对180︒的两边各磨去0.2~0.5 mm 的深度,获得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然后从距水冷端1.5 mm 处沿轴线测定洛氏硬度值,当硬度下降缓慢时可以每隔3 mm 测一次硬度。
将测定结果绘成硬度分布曲线,即钢的淬透性曲线(图1b )。
钢的淬透性以J d HRC 来表示,d 为至水冷端的距离,HRC 为在该处测定的硬度值。
如J 640,表示距水冷端6 mm 处试样的硬度值为40 HRC 。
由于钢中成分波动,所以每一种钢的淬透性曲线上都有一个波动范围,称为淬透性带。
钢的顶端淬火淬透性曲线并不能直接表示出可以淬透的工件直径,还需借助其他图表进行换算。
二、临界直径法如果试样中心硬度高于(等于)半马氏体区硬度,就可以认为试样被淬透。
则用上述U 曲线法评定时,总可以找到在一定的淬火介质中冷却时能够淬透(达到半马氏体区硬度)的临界直径。
小于此直径时全部可以淬透,而大于此直径时就不能淬透。
这个临界直径用D 0表示。
相同淬火介质图1 端淬试验与淬透性曲线a)试样与装置 b)淬透性曲线中的D 0值,就可以表示不同钢种的淬透性。
显然,钢种及淬火介质不同,D 0也不同。
为了排除冷却条件的影响,根据传热方程的解,建立了理想临界直径D 0的概念。
假设淬火介质的淬冷烈度H 为无穷大,即试样淬入冷却介质时其表面温度可立即冷却到淬火介质的温度,此时所能淬透(形成50%马氏体)的最大直径称为理想临界直径D i 。
钢的淬透性的测定
钢的淬透性的测定端淬试验机测定钢淬透性的方法一、试验要求1.了解测定淬透性的一般方法;2.熟悉并利用端淬试验法测定钢的淬透性;3.建立淬透性的概念及对热处理工艺的作用。
二、试验原理钢的淬透性是表示钢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钢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淬透性与淬硬性是两个概念,淬硬性是钢的表面由于马氏体转变所能得到最大硬度,它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通常把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组织区域的深度作为淬透层深度。
钢的淬透性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又取决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因此,凡是影响过冷奥氏体稳定性的诸因素,都会影响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的大小对钢材热处理的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工件被淬透了,则表里的组织和性能均匀一致,能充分发挥钢的机械性能的潜力,如工件未淬透,则表面的组织和性能存在差异,经回火后的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低。
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在于:在淬火时,中心未淬透部分形成了非马氏体组织,回火后仍保持其片状组织特性;而在表面获得马氏体的部分,经回火后为粒状碳化物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混合组织,综合性能较好。
由上所述,淬透性的大小对钢材的合理选用及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测定钢的淬透性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三、淬透性的测定1.断口法:从淬透层和未淬透层的宏观断口观察,可以较明显的分成两部分,淬透层呈暗黑色。
从硬度分布来看,因为碳钢的半马氏体区的硬度与碳含量有关(合金钢的半马氏体硬度一般比碳钢略高一些)见表1不同含碳量半马氏体区硬度表一含碳量, 半马氏体区硬度HRC 含碳量, 半马氏体区硬度HRC0.1 — 0.6 470.2 32 0.7 510.3 35 0.8 530.4 39 0.9 540.5 44 1.0 —在同样尺寸同样冷却条件下,通过硬度测定,可以测出不同钢由表层至至中心的硬度分布情况,比较它们截面上硬度分布曲线,就可以知道它们淬透层的深度及淬透性的好坏,图1为φ50毫米的40Cr钢与40,钢水淬后的截面硬度分布曲线。
钢的淬透性测定
五 、基本概念
1. 钢的淬透性 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
体组织深度的能力。一般规定从表面到50% 非马氏体深度的距离作为淬硬层深度。
2. 钢的淬硬性 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成马氏体后所达
到的最高硬度。
3. 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两个概念的区别。
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属性。 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M中的含碳量。
心部 表面
A1
温度 冷速V
V临
K
V心
MS
V表 V临
时间
工件截面上不同冷却速度
非马氏体区
马氏体区
淬硬区与未淬硬区示意图
工件淬硬层与冷却速度的关系
淬透性差
淬透性好
硬度HRC
0 直径
0 直径
两种钢的淬透性
(注:料直径相同,在相同淬火介质中淬火)
KU 临界淬火直径——圆棒试样在某介质中淬火时所能得到的最大淬透直径(即心部被淬成半马氏体的最大直径),用Do表示。
2. 处试样硬度值为30 ~ 35HRC 规定试样尺寸为20×20×100mm,也可采用Φ22~23×100mm试样。 一、淬透性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2.
在相同冷却条件下,Do越大,钢的淬透性越好。
侧面上刻一个3~5mm的刻槽。
淬火温度为760℃、800℃及840℃。加热保
温15~20分后,淬入10—30℃水中,淬火后用手
锤将其折断。
断口上“脆断区”的深度“h”即为其淬透
层。
100
20
50
二、淬透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切削刀具,必须淬透。
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成马氏体后所达
将试样圆柱表面相对180°的两边在砂轮机上各磨去0. 钢件淬硬层深度随其截面尺寸↑ 而 ↓。
钢的淬透性曲线的测定
钢的淬透性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建立淬透性的概念,熟悉测定结构钢淬透性的方法。
2.了解淬透性及淬透性曲线在热处理工艺上的一些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 设备:箱式电阻加热炉;端淬装置。
2. 材料:45钢和40Cr钢制成的标准端淬试样若干个。
三、实验原理所谓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它是钢材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
淬透性的大小是用淬透层深度来表示的。
从理论上讲,淬透性应以全部马氏体(或含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的深度来定。
但实际土,要用测硬度的办法来确定这一深度很困难。
因为当马氏体组织中含有少量非马氏体组织时,在硬度值上并无明显变化。
只有当钢中含有50%马氏体组织时,硬度才会发生明显变化,且在宏观腐蚀时,此区域又是白亮层与未硬化区的分界,容易确认。
因此,在实践中人为地把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组织的深度作为淬透层深度。
半马氏体组织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
图1-3表明了含碳量与半马氏体组织硬度的关系。
钢的淬透性的大小对其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对合理选材及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都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很多,如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及钢的原始组织等。
应当指出,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大硬度值,与钢的含碳量有关,含磷量高,淬硬性相应就好。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内容:45钢末端淬透性实验。
试样按GB225-63中规定了试样的形状和尺寸(见图3-1)。
图3-1 端淬试验原理图二)步骤:1. 将试样按热处理工艺规范进行加热并保温后,迅速从炉中取出,放在顶端淬火器上(见图2-1)。
同时打开喷水阀门进行喷水,喷水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水温应保持在10—30℃,自由水柱高度以65mm 为准2. 淬火后将试样圆柱表面相对称的两侧各磨去0.4mm 的深度,以得到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
磨制过程中要进行冷却,以免试样产生回火而影响硬度的测量。
astm(a255-02)钢的淬透性试验方法
钢淬透性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A255-02)1.范围1.1本规范包括钢淬透性试验方法的描述。
这两种试验方法包括端淬或Jominy试验或根据化学成分计算钢的淬透性。
1.2 由已知钢种选择决定淬透性的方法由供货方和客户共同决定。
材料检测报告应注明所用的淬透性试验方法。
1.3这些试验方法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具有以下化学成分范围的钢:元素范围,%碳0.10-0.70锰0.50-1.65硅0.15-0.60铬最大1.35镍最大1.50钼最大0.551.4淬透性是测量钢在奥氏体转变点淬火深度的一种方法,见表1。
它是一种定量的描述方法,测量试样具有标准尺寸和形状,用标准淬火方法进行淬火得到淬火的深度或宽度。
在端淬试验中,淬火深度是从淬火端部到某硬度值的距离。
表1 正火和奥氏体转变温度A钢种要求的最大碳含量(%)正火温度(℃)奥氏体温度(℃)1000,1300,1500 ≤0.25 925 9253100,4000,4100 0.26-0.36 900 8704300,4400,45004600,4700,50005100,6100B,81008600,8700,88009400,9700,9800≥0.37 870 8452300,2500,3300 ≤0.25 925 8454800,93000.26-0.36 900 815≥0.37 870 8009200 ≥0.5 900 870A 在此表格中温度变化在±6℃以内是允许的。
B 对于6100钢来说正火和奥氏体化温度要比此表中高30℃。
1.5淬透性值的单位应以英寸-磅为标准单位,国标单位仅供参考。
1.6本规范没有安全方面的条款,如果有,应根据应用条件而定。
本规范的使用者应制定安全和健康条例并保证其适用性。
2.参考文献2.1ASTM标准E018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和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标准E112 平均晶粒尺寸的检验方法端淬或JOMINY试验3.说明3.1本试验包括用端淬或Jominy试验方法来测定钢淬透性的试验程序。
山东大学金属专业实验报告-实验二、五、七、八
成绩:批阅日期:专业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山东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室2023实验二钢的淬透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淬透性的一般方法;熟悉并利用末端淬火法测定钢的淬透性;2、研究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建立淬透性的概念及对热处理工艺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热处理炉、端淬试验机、砂轮机、洛氏硬度计、端淬试样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据记录样品加热到870℃,保温时间40min(以1~1.5min/mm)至水冷端距离(mm)45钢硬度值40Cr2、绘制45钢和40Cr钢的端淬性曲线。
3、根据45钢和40Cr钢的端淬性曲线,找到半M硬度实验值,通过查表完成以下表格。
试样名称半M硬度HRC半M区至水冷端距离mm理想临界直径mm真实临界直径(水)mm临界冷却速度℃/s45钢40Cr4、根据45钢和40Cr钢的端淬性曲线,讨论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
实验五铸铁与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分析一、实验目的认识各种铸铁的显微组织,熟悉常用有色金属及合金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金相显微镜、抛光机、各类铸铁、有色金属试样等。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简要说明铸铁的组织特点,并讨论各类铸铁在组织上(基体组成,石墨形态)有什么不同?组织对性能有什么影响?2、Al-Si合金为什么要进行变质处理?变质处理与未变质处理的Al-Si合金组织与性能有什么差异?3、比较黄铜(单相、两相黄铜)及锡青铜的显微组织特征?4、观察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其组织特点。
(电子版报告)实验七极化曲线的测定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金属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了解极化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3、了解电化学工作站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电化学工作站,计算机,三电极系统,待测试样,电解池,电解液,游标卡尺,砂纸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极化曲线测试条件:电压范围:,扫描速度:。
采用origin软件绘制样品的开路电压和极化曲线,经拟合得到极化曲线的相关参数记录在表7.1中,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钢的淬透性测定实验学时:3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一)掌握钢的淬透性的实验方法,重点末端淬火法。
(二)了解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温度及晶粒度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一)淬透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零件一般通过淬火得到马氏体,以提高机械性能。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经奥氏体化后在一定冷却条件下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组织的能力。
常用淬透性曲线、淬硬层深度或临界淬透直径来表示。
淬透性与淬硬性不同,它是淬硬层深度的尺度而不是获得的最大的硬度值。
它决定淬火后从表面到心部硬度分布的情况。
一般规定“由钢的表面至内部马氏体占50%(其余的50%为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组织处的距离”为淬硬层深度。
淬硬层越深,就表明该钢的淬透性越好。
如果淬硬层尝试达到心部,则表明该钢全部淬透。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钢的化学成分,其次为奥氏体化温度、晶粒度等等。
钢的淬透性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当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速度越慢,也就是等温转变开始曲线越向右移,钢的淬透性越大,反之就越小,可见影响淬透性的因素与影响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是相同的。
溶入奥氏体的大多数合金元素除Co以外,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曲线右移,降低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钢中含碳量对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为: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临界冷却速度降低,淬透性增加;过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临界冷却速度增高,淬透性下降。
含碳量超过1.2%~1.3%时,淬透性明显降低。
(二)淬透性的测定方法淬透性的测定可以大致分为计算法和实验法两类。
目前使用的方法还是实验法,它主要是通过测定标准试样来评价钢的淬透性。
具体的试验方法有多种,现将其中通常采用的四种方法概述如下。
1、断口检验法根据GB227—63《炭素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法》(低合金工具钢也可参照此标准)的规定,在退火钢棒截面中部截取2~3个试样,方形试样的横截面尺寸为20mm×20mm(±0.2),圆形截面为φ22~33mm,长度为100±5mm,试样中间一侧开一个深度为3~5mm的V形槽,以利于淬火后打断观察断口。
试样分别在760℃、800℃、840℃温度下加热15~20min,然后淬入10~30℃的水中。
通过观察断口上淬硬表层(脆断区)深度,对照相应的评级标准图来评定淬透性等级(GB227—63规定分成0~5级)。
2、U曲线法用长度为直径的4~6倍一组直径不同的试样,经奥氏体化后在一定的淬火介质(如水、盐水、油等)中冷却,然后沿试样中纵向剖开,磨平后自试样表面向内每隔1~2min距离测定一处硬度值,并将所测结果画成硬度分别曲线(图15-1)。
淬透性的大小可用淬硬层深度h或D H/D来表示,D为试样直径,D H为未淬硬区域直径。
用这种方法测量出来的数值依试样尺寸、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应用较少,但此法比较直观。
图15-1 截面上的U形硬度3、临界直径法所谓“临界淬透直径”是指钢在一定介质中淬火时,中心能获得半马氏体组织的最大直径。
用U曲线法做实验时,总可以找到在一定的淬火介质中冷却时心部恰好能够淬透(截面中心的硬度为半马氏体硬度,即组织恰好对应含50%马氏体组织)的临界直径,用D0表示。
但D0与淬火介质有关。
为了排除冷却条件的影响,假定淬火介质的冷却强度值H为无穷大,试样淬火时其表面温度立即冷却到淬火介质的温度,此时所能淬透的最大直径称为理想临界直径(D i),显然D i仅取决于钢的成分,因此可用它作为判别不同钢种淬透性的依据。
理想临界直径可以通过试验得出的半马氏体区厚度d在特定的曲线图中查出。
依此还可以进一步求出该钢种在各种介质中的临界直径等。
图15-2 末端淬透性实验示意图4、末端淬火法目前测定钢的淬透性最常用的方法是末端淬火(又称顶端淬火法,简称端淬法)。
它简便而经济,又能较完整地提供钢的淬火硬化特性,克服了上述方法的缺点。
广泛适用于优质炭素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及合金工具钢等的淬透性测量。
我国GB235—63规定的试样形状尺寸及试验原理如图15-2所示。
试验时将试样按规定的奥氏体化条件加热后(注意防止氧化脱碳)迅速取出放入试验装置。
因试样的末端被喷水冷却,故水冷端冷得最快,越向上冷得越慢,头部的冷速相当于空冷,因此沿试样长度方向将荼得各种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
冷却完毕后沿试样纵向两侧各磨去0.4mm,并自水冷端1.5mm 处开始测定硬度,绘出硬度与至水冷端距离的关系曲线,即所谓端淬曲线(图15-3)。
图15-3 端淬曲线试样和冷却条件是规定的,所以试样各占的冷却速度也是固定的,这样端淬法就排除了试样的具体形状和冷却条件的影响,归结为冷却速度与淬火后硬度之间的关系。
如果再对各点进行金相组织观察,那么借助于端淬曲线就可知道冷却速度,金相组织和硬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GB225—63规定,钢材的淬透性用J(HRC/d)表示,其中J表示端淬试验,d 为距水冷端距离,HRC为在该处测定的硬度值。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由实验指导教师现场组织和实施上述试验内容。
五、实验条件(一)设备:箱式电阻炉;洛氏硬度计,端淬实验机。
(二)试样:T10、45、40Cr端淬试样一套;六、实验步骤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逐个将试样置于箱式电阻炉进行加热,待加热保温完成后,将端淬试样置于端淬实验机进行端淬,然后测定硬度,计算钢的淬透性。
七、思考题1、试述钢的淬透性的测定方法及意义;2、钢的成分不同对淬透性有哪些影响?八、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及所要求的内容完成。
实验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与样品分析实验学时:5实验类型:演示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一)了解扫描电镜的结构;(二)通过实际分析,明确扫描电镜的用途。
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一)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与工作原理简介扫描电镜的主要构造分五部分: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系统,信号接收、放大与显示系统,试样微动及更换系统,真空系统。
图20-1是扫描电镜主机构造示意图。
实验时将根据实际设备具体介绍。
图20-1 扫描电镜主机构造示意图(a)(b)(二)样品观察与分析1、二次电子像二次电子像常用来做断口及高倍组织观察。
图是沿晶和穿晶断口形态。
待观察断口要保持新鲜,不可用手或棉纱擦拭断口。
如果要长期保存,可在断口表面贴一层AC纸。
在观察时将试样放在丙酮中使AC纸充分溶解掉。
图20-2是结晶组织的二次电子像。
2、背散射电子像和吸收电子像扫描电镜接收背散射电子像的方法是将背散射电子检测器送入镜筒中,将信号选择开关转到R·E位置接通背散射电子像的前置放大器。
图实是他Al2Cu相的背散射电子像。
在背散射电子像中,A12Cu相的平均原子序数高于基体Al,所以A12Cu相有明显的亮度和浮凸效果。
由于背散射电子像信号弱,所以在观察时要加大束流,采用慢速扫描。
当断开样品台接地线,接通吸收电子附件,将信号选择开关转到A·E位置时,将进行吸收电子像观察。
图20-3是A12Cu相的吸收电子像。
其衬度与背散射电子像相反。
图20-3 4Cr5MoVSi钢结晶组织及A12Cu相背散射电子像3、选择典型的金属塑性断口、脆性断口、疲劳断口等,在扫描电镜上摄取二次电子像(分8组,每组6人),每组同学所得到的断口形貌像不同。
4、金相表面观察 图20-4为经抛光腐蚀之后金相样品的二次电子像,可以看出其分辨率及立体感均远好于光学金相照片。
光学金相上显示不清的细节在这里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如珠光体中的Fe 3C 与铁素体的层片状形态及回火组织中析出的细小碳化物等。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由教师讲解扫描电子显微镜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应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测定方法。
四、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及所要求的内容完成。
(a )(b )图20-4 金相表面的二次电子像 (a )珠光体组织(b )析出碳化物实验三:金属拉伸、压缩屈服性能的测定实验学时:4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一)掌握金属材料拉伸、压缩屈服性能的测定方法和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二)比较相同金属材料拉伸、压缩状态下屈服性能的差异。
(三)了解表面摩擦对金属材料屈服性能的影响,以及多次加载、卸载对抗力、硬化的影响。
(四)学会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二、实验内容(一)熟悉材力机的操作规程。
(二)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三)压缩屈服性能的测定。
(四)拉伸屈服性能的测定。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金属材料拉伸、压缩试验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即对一定形状的试样施加轴向上的力,拉伸或压缩,便可测出表征金属材料的物理屈服性能指标:屈服点σs、上屈服点σsU、下屈服点σsL;规定微量塑性伸长应力指标: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规定总伸长应力σt、规定残余伸长应力σr;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σb;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δ、屈服点伸长应力δs、最大力下的总伸长δgt、最大力下的非比例伸长率δg、断面收缩率φ,从而得到自开始加载到试样破坏的全过种的应力—应变曲线。
这条曲线的形状表征着材料的力学行为。
不同的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各不相同(见图22-1、图22-2),甚至有很大差异。
图22-1 不同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a)铸铁 b)低碳钢 c)橡胶四、实验条件(一)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二)压力传感器。
(三)毫伏表(四)电源。
(五)刻点机。
(六)引伸计。
(七)测试材料:圆钢、铅棒、铜棒。
(八)使用工具:钢锯、游标卡尺、钢板尺、万用表。
五、实验步骤(一)用万用表检查压力传感器的性能。
(二)将压力传感器、毫伏表、电源连接好后,装到万能材力试验机上。
(三)打开材力试验机总开关。
(四)根据压力传感器的额定负荷,选择测量范围,在摆杆上挂上或取下相应的摆砣,并调整缓冲手柄,对准标线。
(五)开动油泵,调整指针对准度盘零点。
(六)在描绘器的转筒上,卷压好记录纸,选择好放大倍数。
(七)将推杆上的描绘笔放下,进入描绘准备状态。
(八)缓慢开启送油阀,给传感器加额定容量的110%负荷三次,以减小滞后影响。
(九)正式标定开始:将传感器加额定容量分成若干梯度,按此容量梯度分级逐级加载和卸载,记录此加、卸载的数据,重复二次。
并记录于表22-1中。
(十)压缩屈服性能的测定:取已锯好的测试材料,两端磨平,用卡尺测量试件的原始直径D0和高度H0。
表22-1 加、卸载荷数据记录(11)标定后的压力传感器不动,将试件放置在传感器的中央,依照上面操作程序进行。
(12)当压下量Δh=1时,测量压缩后试件的高度、压力P,填入表22-2中。
(13)观察压缩变形形象,绘制应力σ-应变ε曲线。
(14)拉伸屈服性能的测定:用卡尺测量试件的横截面尺寸S 0,标出试样标距长度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