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记录文本(刘滨谊第三版)
刘滨谊论文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作者:刘滨谊原文出处:网易园林论文摘要: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专业为背景,针对二元论的不足,首次提出三元论的规划设计哲学,从专业范围、价值观念、专业组成、环境感受、规划设计过程、方法技术等方面,论证了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哲学基础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二元论三元论规划设计哲学人类聚居环境学1人类聚居环境与世界观、规划设计哲学在以往的教育中,谈及世界观、哲学,我们会想到“社会”、“文化”、“精神”等字眼儿,也知道“存在决定意识”这一真理,但是却很少想到人类聚居环境与我们的世界观、规划设计哲学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我们有过这种尝试[1]:把那些经过哲学抽象了的、高层次的、精神信仰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世界、与人类聚居环境联系来看,从这些环境现象中得出的结论是:人类聚居环境也影响人类世界观的形成。
例如,我们现代中国人所熟悉的围墙,我们已习惯于处处皆墙的聚居环境,但若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没有围墙的新校园,则会有另一种感觉。
那种处处是围墙的单位、校园、小区、城市对于形成我们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意识观念、活动行为不能说没有作用。
假如有朝一日,所有的围墙都不复存在,我们的观念肯定会有大的转变。
这方面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目前所处、所需规划的聚居环境对于人类的感觉,对于每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作用。
反之,人类聚居环境学、聚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也直接受到了我们的世界观、聚居环境观的左右。
其实,我们制作的规划设计文本说明都与世界观、哲学有关,任何一项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都体现着我们的世界观和规划设计哲学。
2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考察中国古代的聚居环境,很容易将之分成山、水两部分。
由这种二元的环境现象导致了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
即,对于生存环境的看法是非山即水。
山本身亦是如此,非阴面即阳面。
“我们都是山里人”这话意味深长,中国的山水聚居环境,对于我们中国人两分法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不为察觉的重要影响。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人们在这里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设计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纪念信息。
本文主要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及表达方式,并探索适合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表达方式“纪念”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对以往的人和事的回忆,唤起内心的缅怀与感悟。
通过感知历史,强化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认同。
纪念性景观具有纪念性的主体,也就是要纪念的人或事件及它们所象征的精神,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达到回忆与传承的目的。
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具有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且将精神功能放在首位,在这里人们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的精神内涵和景观外在形式完美结合时,景观才具有“可读性”,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的物化形式,蕴含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意义,可以引发大量的联想和追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纪念性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传递纪念信息表达纪念性, 纪念信息通常是通过设计要素表现出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要素包括以下几种。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要素。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饱含人文情感的景观,和场地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尊重原有的场地结构和地域特征,利用场地的开合凹凸等原始自然特征组织场所关系,在原生场地进行纪念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通过地形的起伏和沉降可以围合、分隔空间,控制视线。
根据纪念内容和性质,或藏、或露、或开放、或含蓄,呈现出景观应有的性格特点。
我国古代陵寝历来有“筑陵以象山”,或依山为陵的风尚。
秦汉以来帝王之墓以封土做坟为主,这种泥土仿造自然山丘的帝王陵墓,是一种非常崇尚自然的纪念性形式,期望能象山一样永恒。
唐陵的特点为“依山为陵”,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工修筑的封土高坟, 而开“山陵”之先河。
十八座唐陵中, 仅献陵、庄陵、端陵三陵位于平原,其余均利用天然山丘, 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 踞高临下, 形成“南面而立, 北向为朝” 的形势。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笔记刘滨谊第三版
景观规划设计复习资料概述园林形态演变:圃:菜园——囿:圈地驯养家畜与打猎——园:浓缩取舍成园——林:培育成林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建筑与城市规划,偏重使用功能、技术规范和解决生存城市规划最关心的是经济状况、人口情况等景观设计:有意识的组织景色、景物,转换成平面与立面;意向在先布局在后,解决人类精神问题;(关心立意,与园林均可视为艺术品;但面向群体,而古代只为少数人享用)现代景观设计所考虑的最基本三问题:⑴意义、文化和精神的问题:转换成图像(形象)⑵使用问题:开放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平等使用⑶环境问题:给人以优雅环境,为动物以栖息场所广场:是古希腊民主精神制度产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中没有广场,只有线性带状的街。
(景观设计出了广场,还有街头绿地、居住区等)城市设计:即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又考虑单体建筑。
景观:协调、控制、组织、布局开敞空间。
现代风景旅游区中景观规划设计人的行为旅游度假区规划:以曲线为主;侧重水体、山体、植被及交通等;城市度假区规划:以方格网为主;景观中人的行为人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必要性活动:为生存而必须的活动,不受环境品质影响选择性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密切;社交性活动:与环境质量有较大关联面向社交活动的景观场所强度:空间场地能容纳人的规模;场地的质地和质量;开敞度(开敞空间适合低强度交往)。
景观行为构成基本元素景观行为格局基本元素需求意向容量(人数)强度组群(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等)文化性质(内向聚焦和外向离散、静态与动态)动静规模(占据空间与花费时间)环境感受(好、中性、恶)欣赏空间格局(活动放在何处)分布.空间:三维空间数据构成。
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场所:三维空间数据构成,但限定不严密,有时没有顶面或地面,通过心理感受限定。
领域:三维空间数据构成,界定更为松散。
基于精神的量度。
五官感受视觉:静止直立,以向前及水平方向为主,范围上下45度角度、左右90度;行走,视线范围减小,前方偏下;需要对底面处理嗅觉:2-3M;听觉:7M,聊天距离;35M,演讲距离。
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_刘滨谊
在景观空间序列中,序列感由人们在运动 中穿过不同的空间而获得,除空间变化外,其 中还经历了时间和人的主观情感变化。空间、 时间和情感构成了景观空间序列的 3 个基本变 化因子(图 1)。本文将从以“空间”研究为主的 序列空间组织出发,结合“空间”与“时间”的序
列时空组织,综合考虑“空间”“时间”与“情感” 的空间意境组织这 3 个方面进行讨论。
和。因此,总感受之所以大于各空间感受之和, 原因在于新的空间感受总会受到已有空间感受 的影响,而产生瞬时感受。因此,瞬时感受是影 响序列总感受大小的关键因素(图 9)。
冯纪忠提出,总感受量、距离、变化幅度、 时间或速度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空间 序列组织的一条线索[3]。以感受时间来代替上 述关系中的距离、时间或速度,本文将影响总 感受的变量简化为变化幅度、感受时间及二者 的联系。下面利用数理关系分析它们对历时 感受和瞬时感受产生的影响。 4.3 历时感受分析
景观空间序列感受是对各个空间感知、比 较、联想,最终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是暂时体验 差异性与整体一致性的统一,在潜意识中可以分 解为以下几个层次(图 3):
首先,进入新空间时,人们了解和选取需要 的信息,对空间形成感知;
其次,经历 2 个以上节点空间后,人们有意 或无意地对各个空间的信息进行比较,产生对下 一节点的期待和预测;
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_刘滨谊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刘滨谊 陈 威提要 针对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提出乡村景观园林的问题,阐述了乡村景观园林的定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而提出了作者关于我国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预期成果。
关键词:乡村 景观园林 城市化文章编号 1000-3363(2000)06-0066-03 中国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1 引言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
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
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
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
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
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湖南文理学院校园新区景观环境详细规划设计[1]解析
项目委托单位:湖南文理学院项目承担单位:上海同济建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项目组成员: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姚雪艳讲师博士生张敏硕士生李文敏副教授王宏远沈霞陈静娴冯文李晓熠徐波目录说明书部分序言一.现状研究1.历史的积淀2.原朴的自然环境二.规划范围三.规划方法四.规划目标五.校园新区总体规划调整六.校园新区的景观总格局1.自然生态的“园心”2.强调整体空间秩序的景观轴3.因地制宜地设置块状开放活动空间4.步移景易的带形休闲空间七.植物景观1.指导思想2.设计原则3.空间绿化景观序列4.物种多样性景观5.绿化植物表八.其他景观要素图版部分一、总平面图二、广场位置图三、入口广场设计图纸系列(3)四、湖滨广场设计图纸系列(9)五、科学广场设计图纸系列(9)六、实验楼广场设计图纸系列(7)七、图书馆广场设计图纸系列(7)八、碉堡广场(2)九、景观单体与小品设计——岸边水榭(2)、膜结构亭、门卫室、采菱船、草坪灯、岸边休息椅、校园主路和入口处花坛、花钵、停车场十、种植设计图纸系列(21)十一、景观照明设计十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布局图十三、分期建设规划湖南文理学院校园新区景观环境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序言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建设和校园规模的扩大,常德师范学院于2003年2月正式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
与之相应,校园新区的环境建设也成为展现和提升校园新气象的重要举措。
如何在保持校园原有的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将艺术、高雅的人文景观与生态、清新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塑造出清新、宜人的现代化高校环境,是湖南文理学院校区环境详细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湖南文理学院的新区用地规模为64.8公顷,区位良好,北近常德火车站并与城头山相接,东滨柳叶湖及洞庭湖,南面有宽阔的沅江穿城而过,加之新校区内及紧邻新校区的天然优质湖泊——白马湖的存在,更使校园处于优美的山水环境之中,是常德市区一处有益于教学及生活的适宜地域。
为了合理利用场地原有的优良环境,并加以科学引导和有序建设,亟需对校园新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加以整合,建立生态、高质、富有特色的校园新区景观空间发展框架,使生态、绿色、自然与现代、科技、人文相结合,创造建筑与自然共生、协调谦和的新时代校园形象。
10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下1
Design the form of the bridges
风景园林艺术与其他艺,它是被技术制约着的。我们可 以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看作是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由画家、 舞蹈家、摄影师等等艺术家来想象和发挥。
模块一: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1.1-2、1.2-2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持久性:百年、千年规划
阶段3:连点、连带组成绿道网络
美国国家级绿道与绿地概念性规划---美国风景园林界21世纪的主要工作
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州进行了不同尺度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和实施。 此图为美国国家级绿道与绿地概念性规划,若得以实施,将保护超过220,000公里的绿道和5亿英亩的 绿地,并同时为美国公众提供更多的游憩可能。(来源: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教授 J.G.Fabos)
To derive the bank form from the form of natural river
Photo by Binyi Liu 2009
艺术语言中的艺术规律: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运 用一定的艺术规律和法则,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下图色彩 对比)
空间形态的艺术化: 铺装设计 不同材料的肌理、光影变化 对称与不对称空间
Concept:Accord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Water collection – Planting and forestation – Develop new human settlement
公元2010年
Ji Yang Lake Master Plan
刘滨谊摄 2010.7于甘肃庆阳环县
7.“工程”的语言
模块一: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1.1-2、1.2-2
080728-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03-LH
080728-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03-LH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作者:胡洁、吴宜夏、吕璐珊、刘辉摘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休闲乐土。
关键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人文绿色科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重要景观背景,是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因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位图北京中轴线示意图2002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提交的方案荣获一等奖。
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A02号方案为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 景观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
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
2005年10月27日,北京市委常委原则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方案。
1.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中心区代表着现代城市,而森林公园则代表着自然式空间格局,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赋予了北京古城中轴线新的延伸,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城市规划专业101、102《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城市公园设计任务书一、作业目的1、了解并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尺寸,并分析人的具体行为规律和具体环境要求特点。
2、通过讲课和阅读学习,了解并掌握室外空间的一般性概念,包括室外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构成手法、空间的类型特点以及多个空间的组合方式,影响具体空间质量效果的制约要素,如:具体空间的比例,空间的尺度,空间的边界及轮廓,空间的朝向,空间中的道路交通组织以及时间动态因素等;建立有关滞留空间、流动空间以及空间的限定、空间的组合和交通流线的知识概念,进而学习景观空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
3、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和具体分析,加强调研能力,进一步认识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尊重环境、利用环境,以人为本,积极改造”的原则,使之真正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4、通过设计更深入地认识景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注意分析用地的方位、气候特点、周边道路情况、交通条件、周边景观环境、建筑环境等等。
同时掌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绿化设计、外部空间与建筑形体关系等景观和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
努力寻求基于对立地条件的分析而获得构思、特色的机会。
二、项目概况(一)规划地点及范围场地位于江南某市区的东南部,该地区为典型的江南水乡。
规划用地北为南河路,南靠乐园路,西临狮山路,东为学前路。
用地呈东西长向矩形,长约370米,宽约206米,总用地面积约7.67公顷。
(二)用地现状及周边情况场地现状较为平坦,多为菜地(包括一些塑料大棚式温室),南端局部为老居民楼拆迁地。
地下水为较高,地质条件良好。
中部有一大水塘,塘北岸边有15棵大水杉树;用地内水体与界外水体相通,水位常年无明显变化。
历史上未发生过大的地震。
该地区平均气温16℃,全年平均降水量1200mm,有两个降水高峰,即5~6月的梅雨与9月的台风雨;全年有两个方向相反的盛行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刘滨谊
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刘滨谊摘要/以城市滨水区发展为目标,提出由地域景观环境形态决定的四类滨水城市和城市滨水区。
提出城市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与景观化的概念。
并以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为实例,阐述了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使用相结合等以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滨水景观景观化Abstract/Regarding development of urban waterfront as the purpose,this paper advances four kinds of waterfronts cities and urban waterfronts, which are defined by the form of region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brings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urban attraction, vitality, capacity and landscaping. Taking the Jiyang Lake Ecological Park Area of Zhangjiagang as example, it makes an account of landscaping thought for urban waterfront for urban waterfront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giving priority to landscape environment ecology, high density of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function with public use.KEY WORDS/urban waterfront, water front landscape, landscaping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上海,200092)滨水地带是万物生命环境的源头;滨水环境孕育了从原始到现代的人类文明;滨水景观是诸多类型景观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
宜昌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第一篇:宜昌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宜昌市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一)城市概况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景观特色,根据新一轮宜昌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形成沿江分布、垂江拓展的发展格局。
(二)项目概况当前,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突出园林城市和共生城市理念,优美的山水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共同培养产业同步发展,使城市各项功能达到一个综合平衡,构建“山环水绕多组团,天然图画新宜昌”的未来城市风貌;为适应我市建设特大型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中心城市的目标,促进生态保护势在必行。
二、规划范围规划设计范围: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2840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5~2030年。
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版)及实施细则;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其它相关规划、法规、文件。
五、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要求本次规划应突出实用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贯彻落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结合城市功能对城市土地和公共开放空间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其内容和深度应达到以下要求:生态景观规划:以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为依据,确定自然山水的保护范围;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景观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游憩功能的良好景观格局。
刘滨谊
◆ 13.鼓浪屿发展概念国际咨询(中美合作)(1.8km)(2002)
◆ 14.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45.74km) (2002)
◆ 15.池州市白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37km)(2002-03)
10
◆ 16.甘肃省漳县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50km)(2002) ◆ 17.千岛湖旅游码头规划设计(40ha)(2002-03)(已按规划建成) ◆ 18.浙江海盐南北湖风景区滨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km)(2003-04) ◆ 19.安徽汤池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76km/1.5km)(20022004) ◆ 20.新疆福海县红山嘴高山温泉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设计(13km) (2004-2006)
◆ 34.福建长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20km)(2011-2012) ◆ 35.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战略发展规划与景区详细规划设 计(32 km)(2011-2012) ◆ 36.陕西宝鸡市“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28 km) (2011-2012)
13
◆ 1.刘滨谊
1.1 基本信息 1.2 所任职务
◆
2.成就
2.1 提出理论 2.2 相关著作与项目 2.3 获得奖项
◆
3.设计作品
2
基本信息
◆ 刘滨谊 ◆ 1957年生/男/汉族 ◆ 1989年获景观规划设计学博士(中国第一位风景园林/景观 学专业博士)师从中国著名建筑师冯纪忠教授。 ◆ 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 198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 1986年至1987年留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 (Virginia Tech) ◆ 1993-1994年在美国完成景观环境规划博士后研究。
《环境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了解相应的空间设计课题背景介绍和分析;理解相关专题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熟悉课题相关室内空间类型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
2.能够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独立进行课题创作设计;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设计技术手段进行课题设计制作;能够在给定时间内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提交相关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等。
3.具有基本的查阅国内外相关设计与理论文献的能力;能够将设计知识与企业或社会需求结合创作实践;能够在相关赛事中或展览展示取得好的成绩与评价,得到提升锻炼。
4.了解景观设计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与展望,同时对相关联的景观生态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专题设计中的相关概念,了解诸主题设计中的设计思维及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培养和训练学生空间环境设计的整体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能对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把握到位,并具有很好的分析能力;掌握景观设计规律,并形成个性化的创作意识;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经典案例、典型景观设计的设计技巧,掌握基本的景观设计技能。
6.培养学生积极的视觉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进行比较、判断、移植、选择、重构、综合、交叉;具备良好的设计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设计原理与空间构成的角度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7.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积极探索创作的兴趣和态度。
1.建议教材1.《室内设计原理与专题设计实践》,陈小青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第1版;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3.《环境艺术综合设计》,陈华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版;4.《景观设计学一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美]约翰・0•西蒙兹;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5.《室内设计常用资料集》,陈小青著,化工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1版;2.主要参考书1.《室内设计资料集》,上海大师室内设计研究所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2.《室内设计师设计手册》,(美)基亚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2版;3.《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英]西蒙・贝尔,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4.《新生态建筑+循环景观》,薛彦波,仇宁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注:《环境设计综合实训》是针对某一室内类型空间进行的设计训练课程,其它具体教材、参考资料、比赛信息等资料应与具体专题设计课程开课项目、内容相对应,由各开课教师负责随课程开出。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
y第一部分:1现代景观规划设计1.1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演化过程:圃—囿—园园林分软质景观(自然的)、硬质景观(人为的)两类,当然也有例外如山1.2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建筑与城市也强调精神文化,但他们最基本得还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偏重于技术偏重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
,景观则要上一个层次它要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
意向在先整个布局片面在后,这是景观设计的一个基本原理。
1.3面向大众群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古代景观园林服务较少的人,园林精品只为少数人所享受,面向群众正是现代景观的最大特点。
现代景观规划需要考虑的最基本得三个问题:1意义问题,文化问题,精神问题,转化为图面即形象,这是狭义的景观。
2使用问题,开放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3绿化、创造环境,一方面给人以优雅的环境,一方面给其他动物一个栖息的场所。
广场、街头绿地,现代景观还有很大一块内容——居住区环境设计。
例:(福建省福州市鼓山苑小区)规划意图一是让每户人家都能看到自然的山,组织视觉轴线;二是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组织通风廊道和绿化带。
自然环境生态度的同时与“风水”相结合。
1.4作为城市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除了居住区环境、城市广场、公园绿地之外,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城市设计。
1.5作为城市规划分之的现代景观规划景观规划要素强调大环境、大生态,项目中具体考虑水系、水质、土壤、地质、大气、绿化、游憩空间等。
1.6面向风景旅游区保护开发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考虑环境、生态、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及水面、山体、植被、交通的考虑。
另外还有旅游的Feasibility study,在项目立项之前需要现代手段如遥感、GIS1.7面向资源保护的现代化景观规划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另一大领域,已经超脱于规划,不是具体的景观规划,而是把景观当做一种资源,就像对待森林、煤炭等自然、矿藏资源一样,如何加以保护、开发。
2景观中的人类行为人类的户外行为规律以及需求是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依据。
S010第十讲 水景生态湿地景观规划设计(2)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程
第十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2)
刘滨谊骆天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景观学系
水景生态/湿地景观规划设计
水景类型规划设计手法
水生态系统构成与特征
水景生态规划设计要点
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Research on Westing of West Lake, Hangzhou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ourism, Tongji Univers ity
2001.3.5
在基本不影响区域内现有单位和居民点用地的前提下,从金沙港三角地带、茅家埠周围、乌龟潭地区和赤山埠地区重点突破,采用调整农业用地结构的方法,将现有农田改造成湖面,借助山水地势构筑山复水转、层层叠叠、富含野趣的自然景观,并开发适宜的旅游景点,以增加风景区环境容量和吸纳剩余劳动力为旅游业服务。
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
建成效果
1.湿地景观
•自然岸线
• 植物岛
• 跌水
谢谢。
设计说明正文
项目概况荆州市城东公园规划设计学生:李银平,理工学部指导老师:肖国增,园艺园林学院1 项目概况1.1场地概况荆州城东公园位于荆州城东门城内左拐100米处,面积31888平方米,东面和南面是城墙的内环道,西面和北面是居住区。
目前已被拆迁,处于废墟状态,上面被周围的居民种上了蔬菜,由于城墙内环道比较安静,在闲暇时间,会有一些人散步,跑步。
但是内环与外环相比,少了很多绿化,所以外环人居多。
1.2景观功能城东公园位于荆州古城内,一个公园应该具有为游人和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基本功能,但是由于它所处荆州古城,所以它就担负起了更多的功能特性。
在这个基础上,要创造出具有当地荆楚文化特殊的公园。
由于荆州古城正在发展观光旅游业,所以我的设计就融入了一定以吸引顾客,盈利为目的的设计,来为荆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2 设计原则2.1生态性设计现在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的、绿色的空间可以给人们一种舒适的感觉,生态性在十八大中也被正式纳入未来的发展句话中,所以生态性是我在本次设计中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2.2景观的地域文化性人类生活的景观环境与景观环境中的人类,因地域的“文化性”而彼此互为影响并同存同在、同生同灭。
人类的生存需要空间,人与空间的彼此联系就是环境。
抛开人类生存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文化性的相同是人类群体生存的基本前提,不同群体的人因为共同的人士,彼此聚集、相互关联而获得生存的条件。
由于人的文化性的影响,不同的地狱内才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形态。
2.3体验化体验,是一个互动的概念,包含文化、观光、休闲、娱乐、游乐等各种体验,是游客追求的理想境界。
公园的体验化是指将主题文化内在的知识性、娱乐性、文化性转化成一个过程,从而使游客和当地居民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化的价值、内涵产生认知和共鸣。
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关键是要通过游憩方式及体验模式的打造,让游客深入其境,感受文化,通过互动自主的选择,获取知识与教益。
这是主题公园未来发展中最有价值的方面。
笔记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刘滨谊景观历史:1.ASLA成立于1899年,美国景观规划创始人,奠基人:奥姆斯特德,作品《纽约中央公园》,《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等2.小奥姆斯特德1901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世界第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学专业。
景观中及相关学科的比较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的区别:现代景观设计(1)范围更广:不限于城市,包括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园,公园等多方面的景观规划,着重于大众游赏行为策划和景观构造;(2)考虑要素:强调意象为先,布局平面在后,更偏向艺术作品。
城市设计(1)范围:从城市体出发,具体某一城市某一地段某一街道,某个中心或场所进行综合设计,最大可能的便利,舒适,美观是设计的城市形体环境设计的精髓,着重于形体方面的构思。
以功能为考虑的第一要素;在空间布局组织上:主要由贯穿整个城市的开敞空间的景观来控制。
3谈谈“LANDSCAPE”、“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理解?Landscape—风景、景色、景观、地景。
Landscape Architecture——1858年由美国建筑师奥姆斯特丹提出,有很多译法与理解,分别为“景观建筑学”、“造园”(日本、台湾)、“风景园林”、“景园”等。
译为“景观规划设计“较妥切,因其已超于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范畴,随现代的生活发展而变化,适应旧时代要求而设立的专业,1901年予哈佛大学由奥姆斯特丹创系,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重点是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另Landscape Gardening——景观园艺《中国园林》—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同时也可以理解为Landscape Planning+Landscape Design4.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传统风景园林的区别?(杨锐先生论文)现代风景园林学的4个特征:(1)服务对象民众化(2)价值趣向生态化(3)空间布局网络化(4)研究方法科学化A.服务对象:传统的主要是社会上层;革命性转变:扩展到中产阶级&劳工阶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规划设计复习资料概述园林形态演变:圃:菜园——囿:圈地驯养家畜与打猎——园:浓缩取舍成园——林:培育成林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建筑与城市规划,偏重使用功能、技术规范和解决生存城市规划最关心的是经济状况、人口情况等景观设计:有意识的组织景色、景物,转换成平面与立面;意向在先布局在后,解决人类精神问题;(关心立意,与园林均可视为艺术品;但面向群体,而古代只为少数人享用)现代景观设计所考虑的最基本三问题:⑴意义、文化和精神的问题:转换成图像(形象)⑵使用问题:开放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平等使用⑶环境问题:给人以优雅环境,为动物以栖息场所广场:是古希腊民主精神制度产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中没有广场,只有线性带状的街。
(景观设计出了广场,还有街头绿地、居住区等)城市设计:即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又考虑单体建筑。
景观:协调、控制、组织、布局开敞空间。
现代风景旅游区中景观规划设计人的行为旅游度假区规划:以曲线为主;侧重水体、山体、植被及交通等;城市度假区规划:以方格网为主;景观中人的行为人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必要性活动:为生存而必须的活动,不受环境品质影响选择性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密切;社交性活动:与环境质量有较大关联面向社交活动的景观场所强度:空间场地能容纳人的规模;场地的质地和质量;开敞度(开敞空间适合低强度交往)。
景观行为构成基本元素景观行为格局基本元素意向需求强度容量(人数)文化组群(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等)空间:三维空间数据构成。
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场所:三维空间数据构成,但限定不严密,有时没有顶面或地面,通过心理感受限定。
领域:三维空间数据构成,界定更为松散。
基于精神的量度。
五官感受视觉:静止直立,以向前及水平方向为主,范围上下45度角度、左右90度;行走,视线范围减小,前方偏下;需要对底面处理嗅觉:2-3米;听觉:7米,聊天距离;35米,演讲距离。
视觉、听觉、嗅觉等综合因素:20-25米亲切,可以自由交流,空间尺度;大于110米,场所感尺度,适合做广场;390米,深远距离感,领域尺度。
心理文化距离:0-0.45米,亲昵距离;0.45-1.3米私交或个人距离;3-3.75米;社会距离(适于一般性谈话性);3.75-8米公共距离;大于30米隔绝距离景观行为构成与建筑空间构成异同景观规划设计:从空间到场所再到领域,从明确实体到有形界定再到非实体无形化转换,空间趋于淡化;核心不是空间构成,而是行为策划。
与景观空间同等重要的因素:停留时间公共空间中的私密空间:开放空间需要私密空间,私密空间需要个人距离。
广场规划设计广场规划设计三要素或内容形象,对应景观功能,对应使用环境:对于生态绿化广场:能够聚集、公有的、谁都可以进入的空地;有一定规模,即110米以上。
规划设计取向:开放度、环境因子因地理不同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交通组织规划设计的定性定位定容:范围与规模;现状与定位(区位、风格、水准);容量,设计密度广场设计满足多功能需求:交通的组织,停车、道路与人流组织,特别是出入口的交通组织与形象的结合;照明分布及照明设施的形态;公厕等公建布局;广场的文化表现力、文化选题。
(以盐城街坊广场为例);表现风格(当地的材料选取,广东茂名城市广场为例)景观创造:视觉走廊、景观轴与建筑的关系;强调中心,要求主次(徐家汇广场)景观出发点:大众群体休闲活动需求和现实可行条件。
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带状空间场所包括:街道、滨水带、道路、视觉走廊、生态走廊带状空间规划设计方法要点(与城规同,包括现状分析、目标、原则、构思、空间形态布局和结构分析、景观分析:范围(空间、景观、视线):景观形态、空间分布、视域等范围现状条件分析:景观文化类,包括传统、历史、现状景观、地理环境资料;功能类,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建筑布局;生态环境类,包括绿化、气候、水质等。
定位定性:发展潜力与目标、经济效益与城市容量规划原则:传统、现代与未来结合;社会、经济、生态相结合;以人为本构思:带状空间功能、沿线地块开发、景观控制(开发度、环境等)、空间布局(穿越与滞留空间的安排、硬质与软质界面的安排)、发展方向、开发滨水带规划设计自然界中吸引人的聚居环境:海滨、河川谷地、平原、岛屿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分层:环境治理(河岸)、沼泽生态处理;湿地系统。
城市发展中的湖滨建设:维持陆地、水面、城市生物链的连续,不被公路堤坝等人工构筑物隔断,通过架空留出生物走廊(自然生态型如芝加哥滨水绿带;防洪技术型如悉尼剧院;城市空间型;旅游公园型如杭州西湖)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要点物质构成要素:蓝色,偏水天;绿色,偏动植物;可变色,砼或土(棕色)。
三色有机结合,广场偏重可变色。
可变色设计所需材料:水利水文、防洪技术处理问题;城规资料;旅游活动资料面状景观规划设计—商业区、公园、自然场所城市生态分层:绿地系统;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单位绿地。
商业区:强调人与商品交流,主要活动为购物公园:强调人与自然交流,主要活动为游憩娱乐、交流、防灾公园发展四阶段:公元前9世纪到前5世纪,古希腊将荷马时期的书果园改造成装饰性庭园;古希腊人修建体育馆,周围建装饰性园庭,成为公园雏形;是文艺复兴时期私家花园向公众开放,逐步演变成公园;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园林改造运动,结合城市设计,地形起伏,景观层次立体化(如拉维特公园)。
最大特点是公共性。
花园起源:私家园地现代公园典范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为城市保留人与自然交融的地块,体会乡村的风貌;自然式的布局商业区景观规划设计:交通:外部的车辆交汇停放、内部的人流与空间安排。
容量:安排高密度的建筑,留足户外空间;处理好经济效益、项商业目、环境质量的关系。
视觉:各类型视线与景观的安排。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三要素生态环境规划因素:朝向与风向,建风道与生态走廊;光与影的分区,建筑与植被的影响;用地,高效建地面景观;周边环境背景,借景、引水等户外活动:动静结合,娱乐与休憩搭配;开放与私密,开放空间与个体场地并重;开敞与半开敞空间并重;立体化空间处理;设施的布局,大型设施集中建制,并建缓冲带。
设计手法:借景、绿满全景、以曲代直、与众不同。
居住区规划建设目标:创造宁静环境与特色(即可识别性,有归属感)创造优美环境:以生态学为指导,以软质景观为主,建筑与环境绿化空间布局协调:公用景观(集中绿地)、防护景观道(车道、设施、停车场、临街部位等)、形象景观(交叉点、条带状绿地等季相变化)、休闲游憩景观绿地、生态景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三阶段:总体环境布局:开发强度(容积率)、建设强度(交通地型朝向)、周围景观硬质景观规划设计:地型、外立面软质景观设计:绿化、水体、鸟鱼等居住区规划设计四大问题:1、目标:以住户景观需求为出发,创建安全(家园感—庇护)、安静(花园感—生活环境)、安心(归属感—追求生活本源),“瞭望——庇护”理论。
2、评价标准及指标:安全、实用、美观(诗情画意、文化艺术)景观规划三元论对小区的评价:环境空间形态形象——视觉景观,绿视率、空间美学等环境绿化生态:绿地率、绿化率、生物多样性等行为活动:公共场地(硬地率:15-30%)3、方案把握:规划设计初期,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同时介入,围绕三元素开展视觉形态方面:从内向外的住户视觉方向上的景观效果;多做视觉、环境廊道环境绿化:林荫、风向、日照、地形、立体绿化等行为活动:各种类型活动场地、场地的立体化、合理布局4、景观艺术性:特色个性,回归生活、艺术提升高科技与新理论新技术应用三阶段:基础数据收集,依靠遥感技术;分析评价,GIS技术支持,补充精度;模拟预测,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模型窥镜。
城市规划:关注城市发展、经济运行、人口布局等景观规划:强调自然、弱化人的改造能力。
区域规划离不开环境与生态:环境即水、气、噪声等;生态则是动植物、人等生命。
生态是基石。
航空遥感:飞机,立体成像(双镜拍摄同一物,视差形成立体景象)航天遥感:卫星,补色原理(物体反射波长,数据转换)、动态监测景观美感数量化三个层次模型:物理空间模型(物质生活的生理世界)、心里空间、意境空间(灵魂世界)空旷:开敞、宏伟等,产生高瞻远瞩感觉。
处于顶部奥秘:引人深思、追古思远。
在谷地。
以可持续性为导向:对环境破坏降到最低,对环境生态起强化作用,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资源从静态走向动态:以区域生态分析为基础的景观规划设计:⑴生态科学的时空导向与区域尺度:长期性大尺度因子决定短期;每一个生态要素之间都有关。
景观生态分析内容:即对景观过程的还原。
结构:不同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的空间关系功能:不同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的相互作用动态:斑块镶嵌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整体性分析评价体系: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时间过程的研究及前两者基础上建立演化规律⑵景观空间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修正分析法因子叠加法(麦克哈格)结合现实资料,以矩阵分析为基础的方法。
查出长期存在、基本稳定、能影响其他各种因子状态的主导生态因子区域生态因子的识别:气候、水体、居住、工业、动植物、土壤等区域生态因子的关系分析:居住区、工业、水体等主导因子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确定矩阵尺度;各主导因子的评价。
基准模型与修正模型的确立:通过矩阵分析,利用因子叠加法,形成基准模型,通过正态因子修正得到修正模型最终模型与生态分析结论:生态特征,斑块、基质、廊道等空间格局;生态高地低谷识别;态高地低谷与河道、交通的关系⑶景观过程分析:主导因子的斑块变换⑷区域景观生态战略:点线面一体化格局控制:点构筑,建集中聚居点,阻止聚居点扩张,加大生态渗透;线构筑,河流保护带廊道;面构筑,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构筑和链接生态高地。
制定分级保护区:湿地斑块、河流廊道、大型生态园、农田基质、改造区、开发区旅游规划方法人类生存方式:定居与聚集旅游起源:迷失与择居。
旅游胜地吸引人的本质:环境在空间上的异化;生理感觉、历史文化在时间上的异化;时空精神强化或异化;心灵感受。
新引力大小:时空的异化(原动力为变化)、强化(原动力为改造)、精神(原动力为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心灵的力度。
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提升、精神文明的促进、闲暇活动的加强。
旅游的作用:消费、修身养性、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旅游基础理论:闲暇游憩学,核心内容研究如何满足人类闲暇时间的活动旅游资源:可以被利用的风景、有评价标准,并且标准动态变化;品味与游客喜好程度相关;充满生命力的人类活动。
对于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护整理开发,避免有中变无,对于缺少自然人文景观,发挥人造旅游资源,力争无中生有。
风景资源:以环境实体和历史遗存为载体。
旅游规划原则:旅游对象不是常住居民,而是外来客。
旅游规划,已外来游客的意志为转移和外来游客价值判断为准旅游规划特点: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