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流程及其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 流程及其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普通高中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广东科技出版社)第二章《流程及其设计》一、教学背景:1.课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内容在全书的地位是:《流程及其设计》是粤科版(2019)通用技术教材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内容。

本单元内容总的思路:了解流程理解流程设计流程优化流程。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单元研究的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相对于其他三个单元而言,内容较易理解,其中流程优化的思想为后一单元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通过对流程的理解,培养学生优化生活和工作流程的能力,使学生体验革新的成功感和革新可能带来的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收获,并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本章共分为4 节,课文编写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流程开始,归纳时序的概念,分析流程、时序和环节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若干典型的案例,理解流程的应用,以及如何去描述流程和识读流程图,在这基础上,给出流程设计的案例并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流程设计技术试验活动,使学生明白流程并非自然过程,流程设计的不同,产生的效益不同,流程的设计具有不唯一性,分析不同流程设计导致不同的工作效率,通过案例使学生理解流程优化的思想。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能根据已知条件设计简单流程。

3.学习者分析前一章为本章的基础,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本章将要经历流程设计的实践活动。

如何进行流程设计及优化?是本章中心内容。

4.学习目标(1)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活、生产的意义;理解流程的环节和时序的内在意义,了解流程有多种表达方式;了解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理解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工艺的关系,能概括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2)学会简单描述生活、学习中的流程;掌握简单流程图的绘制和识读;学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能;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改进或设计,并能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案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高二信息技术《高二信息技术《流程与设计》学案

高二信息技术《高二信息技术《流程与设计》学案

高二信息技术《高二信息技术《流程与设计》学案一、课标要求1、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活、生产的意义,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2、能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流程设计,能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3、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4、流程优化的分类,流程优化的条件、内容、意义及目的。

二、知识要点1、认识流程v 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流程都反映了一定的_________,体现出一定的环节。

v 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v 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顺序。

流程的时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形。

v 流程图的表达方式: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见,流程的表达一般采用_________ 来表达。

在编制计算机程序时,经常要用程序流程图来表示算法,流程图中的方框、菱形框表示一定的___________,箭头表示程序流动的。

2、流程的设计:流程设计的步骤:流程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的 ______________ 。

其次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______________,对于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一个流程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反复的修改,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流程的优化: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的效果。

对流程的改进过程,称为流程的______________。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精选5篇)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精选5篇)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精选5篇)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篇1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流程改进的内容与目的(2) 流程优化的步骤。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流程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流程优化的内容及目的。

教学难点流程改进的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讨论。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并对流程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本上,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部分,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对工农生产及企管理中的流程不是很熟悉,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是非常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了解,并感兴趣,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选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复习提问:1.什么是流程?2.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思考并回答为本节教学作好铺垫二.新课教学:(一)流程改进的内容与目的1. 工期优化目的:缩短加工时间。

1. 案例设计:周末做家务:用电饭锅做饭1小时,炒菜15分钟,用洗衣机洗衣45分钟,拖地15分钟,浇花5分钟。

2.讲解①串行工序②并行工序3.马上行动:制作一只台灯的工期如何优化,改进之后可能带来什么问题?思考并设计流程,在草稿纸上画流程图,然后回答优化条件:流程机理进一步研究思考并回答优化条件:增加人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感悟与理解知道流程优化的一种方法练习巩固,为优化的条件作准备2. 工艺优化目的:节约材料案例:工件制造的工艺优化1)切削法2)少切削法3)无切削法学生体会与领悟优化条件:工艺水平提高举例补充说明对切削法、少切削法、无切削发作简单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工艺优化的过程。

高中通用技术: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第一节 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第一节 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教案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某某教育〕[设计理念]本节采用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流程的涵义和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及意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适当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例来分析流程,体会流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兴趣。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是《技术与设计2》中4个专题模块之一《流程与设计》的第一节内容。

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主要内容有: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思;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流程的表达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习《流程与设计》全章的导入与基础,所以本单元第一节认识流程部分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入手,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事例,从时序和环节两个角度,引入和揭示了流程的概念、意义及流程的表述方法-----流程图。

流程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课文从时间入手来解释流程的意义。

流程与生活表达了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的效率的思想;流程与生产表达了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思想。

流程强调了时间意识的重要性。

2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流程的含义和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意义,体会流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兴趣。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习流程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实践能力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流程的概念对于同学们并不陌生,教学必须从学生能够理解的身边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流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通过学习前面的技术课程,有了一定的技术素养,这就为学习本章内容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在学习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流程的知识,学生凭借经验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流程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层面上来,还不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科学地认识、理解、分析、组织和运用流程。

高中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掌握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能够运用技术流程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1)技术流程的定义和作用;(2)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 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2)方案设计;(3)方案评价与选择;(4)实施与反馈;(5)改进与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2)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步骤;(3)技术流程与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2)如何运用技术流程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实践活动:布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_流程与设计教案_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_流程与设计教案_苏教版必修2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授课内容为《技术与设计2》流程与设计模块中的基础内容,即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本节以时间为核心,案例为依托,从时序、环节两方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对生活中的事例实行分析,引入和揭示流程的概念(流程、时序、环节)、意义以及流程的表达方法——流程图,并且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学习生活与流程和生产与流程的内容。

旨在加深学生对流程的理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二、教学对象分析如果按照书上的内容讲,学生一定不感兴趣,所以,一切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合理的情景,见书上的内容实行了改进,让学生积极的去思维,主动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全部引导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学会阅读和分析绘制简单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产、生活中的案例流程分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观看视频,使学生逐步构建以科学的流程来指导生活学习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对流程意义深入理解,从而理解到在人生的整个流程中应该遵循自身机理和自然的规律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我采用的学法指导是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欣赏教学法等。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案例分析法为主,结合问答法、实验法、发现法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图片:学生制作相框现场和成品、自行车安装修理工具、各个环节、一些书上扫描的图片等。

实物:磨刀器、军用锹、成品相框、电脑零件、机械发电手电筒等。

场地及设备: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笔记本等。

七、教学过程二流程的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主要通过一个电脑组装实验来加深同学们对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步骤地认识;学习要点: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基本理论到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到实际能力的提升。

2.2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2.2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流程设计的活动体验,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并用流程图表达出来。

3.通过流程设计,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并用流程图表达出来。

通过流程设计,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教学过程任务一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1.情境导入情境展示:孙宇妈妈平时在家没有固定摆放的地方,随意乱放,所以她总是不停地找。

孙宇决定送给妈妈一个亲手制作的架,方便妈妈摆放。

体验目的:通过简易架的制作流程设计,分析流程设计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活动准备:材料:三合板、支架的设计图纸。

工具:美工刀、线锯、手电钻、尺子、铅笔、砂纸等。

主要过程:1.同学们分成两部分,甲组同学独立制作,乙组同学以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完成。

2.根据要求,确定环节及时序,并画出流程图。

3.制作与组装任务二设计金属笔筒加工流程1、情境导入流程设计,第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流程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第二,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不同的设备和人员条件可能导致不同的流程设计结果。

第三,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环节。

例如,一个产品的生产流程设计一般由材料准备环节、加工环节、组装环节、产品质量检查环节等组成。

这些环节中分别应该安排哪些工作,是串行工序还是并行工序等。

第五,选择种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

对于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一个流程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反复的修改,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案例分析金属笔筒制作与装配的流程设计如图222所示的金属笔筒可分为三个部分:笔筒1 (高)、笔筒2(低)、铭牌。

其中,笔筒包括筒身与底板:两笔筒可分可合,笔筒之间有一定的连接结构;铭牌制作后还要与笔筒连接。

第二单元 流程及其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二单元 流程及其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及其设计》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核心是认识流程、设计流程和优化流程。

本单元作为《技术与设计2》的第二单元,研究的是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其中流程图的绘制和流程的优化思想为后面学习“系统”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根据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本单元设计了“流程的探析”、“流程的设计”和“流程的优化”三节内容,围绕着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案例和“制作和改进智能感应灯”的情境安排了七个任务。

“流程的探析”一节以“学生现场体验人工洗衣步骤”为情境引入来设计了“感知生活、生产中的流程”、“绘制流程图”和“探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三个任务,让学生画出简单地方框流程图,并通过医院就诊案例来体验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熟知流程图在日常生产从生活中的意义。

“流程的设计”一节选择“感应灯的设计与制作”,由单人制作变成小组合作,由此制作流程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情境设计了两个任务“分析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和“设计感应灯加工流程”;“流程的优化”一节以“改进前面两节课设计的感应灯”为情境引入设计了“物流配送路线方案选择”和“木质模具设计与制作”等三个任务来讲解“分析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和“进行简单的流程优化”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流程与设计》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什么是流程,如何设计流程,同时流程的设计具有不唯一性,已经设计的流程还可以进行改进、优化。

2.本单元重点知识和相互联系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

第一部分《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告诉学生流程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第二部分《流程的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要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特点考虑其基本因素,遵循流程的内在规律。

第三部分《流程的优化》有两类,一是流程设计过程中的优化,一是已有流程的改进。

3.学科核心素养工程思维:能运用流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技术设计活动,尝试解决技术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 流程的优化 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流程的优化 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流程的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并对流程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理解的根本上,让学生进展综合理论的部分,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理论的部分。

通过“人们到银行或者者储蓄所存取款〞、生活垃圾高温无害综合化处理工艺等等案例,让学生考虑流程优化需要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流程与材料、设备、工艺有着亲密的关系,在优化流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工农消费及企管理中的流程不是很熟悉,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进展设计和优化是非常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理解,并感兴趣,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进展设计和优化的选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亲密相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三、教学目的通过“人们到银行或者者储蓄所存取款〞、“用数控机床进展机械加工〞、洗衣流程的优化和制作纸制提兜的流程试验等等案例,让学生得出流程优化需要的条件。

能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简单事项进展流程的设计和优化。

经历流程设计和优化的一般过程。

学会流程设计和优化的一般方法。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交流的快乐。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感受交流的快乐,培养不满足现状、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交流态度。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简单事项进展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的才能。

五、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培养良好的交流态度。

六、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

七、教学准备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本课时搜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构造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构造,拓展学生对构造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八、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老师:什么是流程的优化?学生:在流程的设计和施行过程中,要对流程进展不断的改进,以期获得最正确的效果,对流程的改进过程。

高中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技术流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学会使用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技术流程设计与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技术流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流程图的绘制、流程分析与优化。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技术流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技术流程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绘制流程图和分析流程,实际操作并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实例,分析技术流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绘制流程图和分析流程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3. 绘制工具:如流程图软件或手工绘制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六、教学内容:1. 技术流程的优化:流程优化的概念、方法和原则。

2. 常用流程优化技巧:简化流程、并行处理、分解任务等。

3. 流程优化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优化技术流程的效果和意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案例,引发学生对技术流程优化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讲解流程优化的概念、方法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流程优化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常用流程优化技巧对技术流程进行优化。

4. 讨论:分组讨论优化案例,分析优化技术流程的效果和意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高中通用技术 流程的设计1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 流程的设计1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流程的设计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流程的设计章节: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流程案例,能分析出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 了解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对重难点的理解。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理解流程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率。

(2)提高学生依据科学合理的流程处理问题的意识。

(3)增强学生对技术世界的热爱,增进良好的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流程设计的步骤。

三、教学难点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以下三个内容: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2.流程设计的步骤,3.流程设计举例。

众所周知“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都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基于人类对自然、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因此本节教材首先从人事从生活和生产中流程设计的基本目标以及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出发,在讲述流程设计应遵循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以小铁锤的两种加工流程为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流程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步骤。

教学重点应放在流程设计的思想方法和设计的一般方法上。

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设计目标是技术活动的中心关注点,同样也是流程设计的关注点,告诉学生流程设计时在注重环节和时序的同时要时刻关注目标的达成;第二设计目标的确定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教材从理论上说流程设计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分析基本因素;明确主要事项(步骤);确定时序,划分环节;画出流程图;判断优化。

但重点应放在前三项,这是流程设计的基础。

2.2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2.2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流程设计教学目标:学会流程设计教学重点:流程设计的目标及考虑的因素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流程教学方法:讲授法、例举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过程:导语:以生活中一些常用流程为例引入课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流程不自然存在的,而是靠人们研究和设计出来,流程设计对于指导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效地组织生产起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流程设计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应以科学、严谨态度,充分考虑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和相关因素,遵循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进行设计。

设计一个流程首先应明确流程实现的具体目标。

【PPT】看视频回答问题,观看各种流程设计,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流程设计的目标。

一、流程设计的目标1、工作流程设计目标对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流程设计,主要应考虑分如何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目标。

2、工艺流程设计目标对于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主要应从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节省资源、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明确设计的目标。

二、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有差异例如:工作流程,以上课为例,为达到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考虑的因素有环境(安静的教室)、温度(适宜的温度)、PPT的设计(内容丰富、清晰)、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同学自身状态以及配合状况可能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农业生产的流程设计考虑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环境方面的因素,种植相关的农作物。

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

举例介绍三、流程设计的步骤流程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流程所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其次,要分析现有的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不同的设备和人员条件可能导致不同的流程设计结果。

第三,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分析各事项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高中通用技术-第二章《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第二章《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学习目标⒈知道什么是流程,理解流程的含义,抓住流程的两大特征——环节和时序。

⒉学习阅读简单流程图,能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能画出简单流程图,能指出环节和时序在安排上的优缺点。

⒊知道流程中的环节有显性和非显性之分,理解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掌握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⒋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⒌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学习内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顺序是收割、脱粒、分离、清洗、集粮,这是不可颠倒的。

从这个简单事例出发,我们可以想到,完成任何一件事总有一定的顺序,并且顺序的安排往往还有讲究。

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

科学合理的流程就是高效率、就是高质量。

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安排生活和生产,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生产将变得更有效率。

科学合理的流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是人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设计、不断改进的结果。

一、了解流程⒈实例简介⑴马铃薯的播种流程:第一步,切种;第二步,布种;第三步,掩种。

少一步行不行?⑵冲印照片的工作流程:①冲片:感光胶片底片;②印像:底片照片。

⒉流程的含义⑴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如:上面的切种、布种、掩种环节,冲片和印片环节等。

⑵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

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如:先切种再布种后掩种。

⑶流程:具有以上两大特征(关键点)的过程,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进流程,称为流程。

二、流程分析㈠典型案例分析⒈生活与流程——洗衣机工作流程分析⑴洗衣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洗衣机是利用电能驱动,依靠机械作用洗涤衣物的器具。

波轮式洗衣机的洗涤原理:抽吸作用和渗排作用;翻滚和冲刷作用;波轮的换向与暂停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一节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1

高中信息技术 第二章第一节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1

程序的顺序结构一、基本说明1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学时数: 40分钟(机房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巩固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特别是算法设计一环;初步掌握输入输出语句及赋值语句的应用;初次独立完成一个或两个简单程序设计的全过程。

2、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简单,但是却是学好其它结构的基础,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们掌握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使用,而且通过对流程图的观察,得出顺序结构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算法在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且在高一下学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与现行教材的VB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而这课程又偏向理论,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4、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尽快地学会使用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个只要让学生做几个小练习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们做一个求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程序设计,重点在于学生把流程图画出来,然后用所学的语句做一个完整的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检查结果是否有误。

考虑到学生输入程序速度不同,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度不同,布置两个不同的作业,基础作业就是求圆的面积和周长,扩展作业就是两变量的值互换。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重点偏向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而且本校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动手能力上,都不令人满意,这是现实,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想方设法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比如说,学生输入程序慢,我采用的三个任务的实际输入语句都不超过七条,而且每条输入的内容也是比较少的。

从上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完成了任务1和任务2,少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3,从一点上讲,教学是很成功的。

2.2流程的设计 教案-高二苏教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2.2流程的设计 教案-高二苏教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二单元流程及其设计2.2流程的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和“设计金属笔筒加工流程”两个任务。

孙宇更换了制作笔筒的材料,并且由单人制作变成小组合作,由此制作流程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材料、人员的改变会使流程发生变化,在设计流程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引出第一个任务“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教材指出,设计流程首先应明确要实现的目标。

一方面因为在流程设计中往往会因为只注重时序和环节,而忽略了目标,应根据目标去统筹安排、调整,改革环节、时序;另一方面,流程设计的目标可能不止一个,这就需要进行权衡,选出最主要的目标,并综合考虑其他目标,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统筹权衡规划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结合流程设计的活动体验,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并用流程图表达出来。

3.通过流程设计,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流程设计的一般过程,能根据已知条件设计简单流程。

2.教学难点:分析流程设计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对环节和时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四、教学过程走进情境:观看视频“流程是优质实践的提炼”。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流程呢?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靠人们研究和设计出来的,流程是优质实践的提炼。

(一)任务一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1.流程设计的目标设计一个流程首先要明确流程实现的具体目标,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管理、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等。

具体的不同工作,也会有相应的具体不同目标的区别:(1)工作和生活方面考虑的目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高质量(2)生产活动考虑的目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质量、安全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省资源。

2.观看“简易手机架的制作流程设计”视频,讨论:(1)从流程角度分析,独立制作工时长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2)从流程角度分析,为什么合作制作有时反而会比独立制作慢?3.工序作业工序作业:(1)串行工序(同时进行),特点: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道工序。

高二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表格式)

高二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表格式)

高二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表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流程与设计的实践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与设计实践方法。

教学难点•创新思维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内容序号教学内容课时1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12流程图绘制方法与实践23设计思维方法与应用24创新思维培养15实践项目实施26实践项目汇报1教学安排•第1课时:介绍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第2-3课时:讲解流程图绘制方法与实践;•第4-5课时:讲解设计思维方法与应用;•第6课时:讲解创新思维培养;•第7-8课时:进行实践项目实施;•第9课时:进行实践项目汇报。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演示;•课堂讨论;•实践项目。

五、教具和材料•电脑;•项目需求文档;•UML建模工具。

六、教学评估对于此课程的学习效果,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统计学生的实践项目完成情况;•统计学生的实践项目汇报情况;•统计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统计学生的课程评分情况。

七、教学参考•Osterwalder, A., & Pigneur, Y.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 Sons.•Liedtka, J. (2015). Perspective: Linking design thinking with innovation outcomes throughcognitive bias reduction. 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32(6), 925-938.•Cooper, R. G. (2014). Product leadership: creating and launching superior new products. Basic Books.八、教学反思•创新思维培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机会;•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更多的训练和指导;•在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表格式)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表格式)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课设计(表格式)教课内容第二单元流程规范与设计第三节流程规范的优化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1)流程规范改进的内容与目标(2)流程规范优化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解析流程规范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3.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培育解析问习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流程规范优化的内容及目标。

教课难点流程规范改进的目标。

教课方法讲解、任务驱动、议论。

教材解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规范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规范,并对流程规范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必定的认识的基本上,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局部,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局部。

学情解析学生对工农生产及企管理中的流程规范不是很相熟,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规范进行设计和优化是特别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认识,并感兴趣,因此这节课让学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选习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亲近有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习题。

教课准备课件、教具等教课过程教课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复习提问:1.什么是流程规范?2.流程规范设计应试虑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思虑并回复为本节教课作好铺垫二.新课教课:(一)流程规范改进的内容与目标1. 工期优化目标:缩短加工时间。

1. 事例设计:周末做家务:用电饭锅做饭 1 小时,炒菜 15 分钟,用洗衣机洗衣45 分钟,拖地 15 分钟,浇花 5 分钟。

2.讲解①串行工序②并行工序3.立刻行动:制作一只台灯的工期怎样优化,改进以后可能带来什么问习题?思虑并设计流程规范,在底稿纸上画流程规范图,而后回复优化条件:流程规范机理进一步研究思虑并回复优化条件:增添人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做实验中学心得与理解知道流程规范优化的一种方法练习牢固,为优化的条件作准备2.工艺优化目标:节俭资料事例:工件制造的工艺优化1)切削法2)少切削法3)无切削法学生领悟与意会优化条件:工艺水平提升举例增补说明对切削法、少切削法、无切削发生简单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工艺优化的过程。

教案:第2单元《流程》

教案:第2单元《流程》

《流程及其设计》教学设计黄土木难点并行与串行的判断安装流程的时序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发现式、讨论式、疑问式、暗示教学法、思维开放教学法、系统思考等教学方法。

学法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整合学习、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主要为整合学习)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教学案例,编印学案,准备实验用具。

2.资源准备:教学课件,相关教学案例、用品用具。

教学组织与环境教学环境:普通教室上课教学组织:位置不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践导入第一课时:自行车轮子的拆装。

指导用方框形式写出工作过程(即流程)2人上台拆装1人在黑板上写上他们的工作“过程”情景教学,实践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后记,实验室中的轮子的轮胎老化,学生无法操作,教师只能拿实物进行观察讲解了)学习新知1 (时序与环节)(一)流程的含义1、流程(process)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

时序(time series)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环节(phase)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活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

问题:哪几个时序不能颠倒的?环节的表达式能否增减?学生阅读相关课本内容,联系实践,体验三个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学习,借助于情景中的实践,技术课堂的学习,重在“有东西”的呈现与实践,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情境。

从实践中悟真知。

新知学习再理解与加深同时学习轮子中的其它结构:轴承、转轴、辐条的概念展示:滚动轴承与滚针轴承的不同,功能基本相同2、自行车补胎活动可能的流程3、介绍宣纸的制作流程斩竹漂塘----煮煌足火-----汤料入帘----透火焙干----复帘压纸提出:中华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学习,保住民族之根之魂的意义观察轴承体会中华文化与技术的融合轴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加深复习。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实例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学习兴趣。

技术的文化意义,必然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且可融入绿色环保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流程的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流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1)工作、生活: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等,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分析,学生易于接受。

2)生产活动: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安全生产等等。

由于生产活动案例技术术语较生疏,尽可能取浅显的案例分析。

3)流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学生可由案例分析进行总结。

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通过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的学习,了解了流程的涵义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撑握了流程的一般表达方式。

2、学生具有对生活、生产中的常见流程虽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流程的表达及分析方面还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能画出一般流程设计的框图。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和生产案例分析,学会从身边例子把握一般流程设计的方法及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流程进行设计的需要,加强学生具备科学合理流程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及设计的表达2难点:流程设计的灵活运用五、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案例、资料、图片展示和交流探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流程设计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撑握流程设计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六、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电脑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具有各具目的的若干环节,且各环节按一定时序进行的过程,叫做流程。

科学合理地组织流程(环节和时序),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保证。

技术活动中的流程思想和方法,也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有序,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办事效率。

设问:科学合理的流程是如何获得的(视频:弓的制作)(6分钟)——流程不是自然成就的,而是人们经过设计,并经过实践检验而形成的。

这其中不乏血和生命的代价。

如,(诺贝尔与炸药)炸药的生产流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流程设计的相关知识。

流程的设计,就是如何科学地确定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时序。

(PPT示)(二)授新课:(板书):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一、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板书)a、目标和要求:(板书)b、基本要素: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环境六要素(1)流程设计的目标(PPT示)①工作和生活中流程设计的目标:如何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

(快餐店的配送)(PPT示)②生产活动中流程设计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PPT示)思考:P50 1、 2 学生回答1、工作操作方便……2、美观、大方、经济、具有时代感。

(2)、分析基本要素(PPT示)以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为例: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有差异。

例如,农业生产的流程设计还应考虑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因素。

总而言之,流程设计要依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客观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设计时序和环节,以达到设计的目标。

(板书)流程设计要依据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客观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设计时序和环节,以达到设计的目标。

案例分析:(PPT示)案例1、叶脉书签的制作(如图)分析应有环节:选叶、清理叶肉、工艺处理过塑。

案例2、做饭、菜米、青菜、胡萝卜、鲜肉、鲜鱼材料分析及做饭环节、时序安排,师生共同分析后PPT演示案例3、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某乡,现要在乡里新建一个小化肥厂,在流程设计上应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回答1: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精良设备和技术人员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生产等。

案例4、要把北方的大豆移栽到南方,在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哪些相关因素?回答2:将北方大豆移栽到南方,从种植流程上需要考虑适合种植的季节、气温、湿度、土壤、病虫害等因素,还有,要注意是否会引起生态不平衡。

教师补充由于动植物引进而引起的生态不平衡的例子。

(见后面小资料部分)( PPT演示)生活和生产中流程的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流程的若干环节是显性的,也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较容易描述,如案例“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中的流程,案例:邮寄包裹的流程,。

( PPT演示)(学生描述邮寄包裹的流程设计,教师板演框图。

)学生练习一:请设计出一个去新会人民医院看病的流程图,为第一次去看病的同学提供方便。

( PPT 演示)下列是古时造纸情景,请观察后试画出古时造纸的流程图然而,另一种流程的设计是隐性的,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漫长的探究才能得出的,例如,上一节课的案例“轴承的连续式淬火的工艺流程”、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案例等。

“案例分析: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并思考:问题1.这个案例包括了哪些环节,它们的时序如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500℃和300atm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产生氨气,再通过氨分离气不断地把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同时未转化的反应气体再进入合成塔循环加工,这就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的产生是一个对其内在属性和规律探索的过程。

19世纪初,经过化学家上万次的试验,最终才得出在500℃高温下和300atm的条件下能合成出氨,但转化率仅有2%~8%的试验结论,后来又经过不断的试验才形成现在工业生产上使用的较为成熟的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问题1解答:合成氨生产流程包括了以下的环节和时序——(1)先进行原料气(N2、H2)的制取-----制取环节;(2)气(N2、H2)的净化,除杂质-----净化环节;(3)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状态)------压缩环节(4)氨合成----合成环节;(5)最后进行氨的分离,得到浓氨并将未完全反应的N2、 H2送回合成塔,再循环加工利用----分离环节。

问题2.如何将氨合成的流程图画出来问题2解答:如果用框图表达流程,合成氨的流程设计可以如下图:(三)用流程图给出流程设计的步骤请同学从上面的例子总结出流程设计的步骤(三)小结(PPT演示以下内容)§一、小结:§1、认识流程设计的含义。

§2、了解流程设计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

§3、流程不是自然过程,是要根据目标和环境的要求进行设计的。

§4、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

§5、流程的设计并不是唯一的,所以要对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产生的效益。

板书:一、流程的设计二、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1、目标和要求:2、基本要素: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环境六要素三、流程的设计分析四、设计步骤:(1)、定目标,明任务(2)、分析因素(3)、明事项(4)、定时序,分环节(5)、画流程图(四)作业(PPT展示)设计稻谷加工工艺流程(五)后记附:小资料:1. 某些由于动植物引进而引起生态不平衡的例子。

①“昔日农家宝今朝成公害”——水葫芦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巴西,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杂草,根系像羽毛,十分发达。

它本是六十年代前后作为家畜饲料引进我国的,但随着替代饲料的出现,这种含水量高达95%的青饲料再也引不起家畜的“食欲”,加之发现其普遍含有寄生虫,于是水葫芦作为青饲料退出了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野生。

虽然水葫芦能吸附潜藏在水中的磷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少量分布还可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一旦过量生长,成片的水葫芦就像条被子覆盖在水面,遮挡住阳光对水体的照射,影响水生物质的正常生态环境;在生长区内形成优势物种,排除异己,从而剥夺其他水生物种的“生存权”;此外,大量的水葫芦漂浮在水面上,不但影响城市河道景观,而且还会阻塞航道,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与停靠。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原产亚马逊河,共有20余个不同品种。

其中具有代表性也是目前在国内各市场俏销的品种被称为红腹食人鱼,它们体型小巧,一般为25公分左右,色彩美丽,拥有墨绿色的鱼背,浅绿色的鱼体,火红色的腹部,性格却极为残暴。

食人鱼长着锐利的牙齿,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用其锋利的尖齿,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疯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为止食人鱼一旦流入自然环境,其“嗜杀成性”的本性会对本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亚马逊河流域的气候与我国南方许多地方的气候相似,加之食人鱼对环境的要求比较粗放、而且繁殖速度快。

一旦在某一流域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它们就会大量地“屠杀”水中其他的鱼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④“清道夫”鱼“清道夫”鱼原产拉丁美洲,属鲇鱼科,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琵琶鼠鱼。

这种鱼常以别的鱼的粪便和藻类为食,由此得名。

最初人们是在养热带鱼时,将这种外来鱼作为“水中清洁工”一同引进的,由于不值钱,常被一些养鱼人随意丢弃。

近来这种鱼在我国一些流域泛滥成灾,繁殖能力极强的清道夫,在成长过程中吃掉其他鱼类的卵,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已开始影响河流的生态平衡。

目前尚无有效手段控制清道夫继续蔓延。

紙坊通常在近山之地,以便於取材及燃料,又宜近水,水可用來浸漬、搗舂及洗滌原料古代造紙程序上的浸漬、洗滌、抄撈、壓榨、焙乾,也仍是今日的基本程序。

近代造紙機的設計及運用,都是依據古時造紙的原理及實雖然任何植物都有纖維,但直正適合造紙的植物,必須纖維素豐富、供應不乏容易處理,且價格低廉。

特別重要的植物是含有較多長纖維素,而少浸漬時必須去除的雜質。

符合這種條件的植物包括大麻黃麻等,例如桑楮等樹皮,竹蘆稈等禾本科植物以及棉花。

其中大麻和棉花可能是其中的上選,可供給大量的纖維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