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基本要素:传输、交换、终端)

(1) 传输:传输系统指完成信号传输的介质和设备的总称,其在终端设备与交换设备之间以及交换系统相互之间链接起来形成网络。按传输介质分为有限传输和无线传输系统。(2)交换设备以节点的形式与邻接的传输链路构成各种拓扑结构的通信网,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

(3)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息变换为易于在信道中传送的信号;用于发送和接收用户信息;与网络交换控制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呼叫和接入服务。如: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智能多媒体终端设备等。

简述电信网的组成及作用

1.业务网:用于向公众提供诸如话音、视频、数据、多媒体等业务。

(1)传送网:指在不同地点的各点之间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网络;

(2)交换网:交换设备是核心,由交换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

点的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

2.支撑网

(1)信令网:信令的功能是控制电信网中各种通信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并维护通信网的

正常运行。

(2)数字同步网:保证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与数字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时钟同

步,并使通信网中所有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在同一时钟频率下。

(3)电信管理网:各种不同应用的管理系统按照标准接口互连,在有限点上与电信网接

口及电信网络互通,达到控制和管理目的。

通信网常用拓扑结构有哪些?试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抽样—量化---编码

抽样:每隔一定时间间隔T,抽取语音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抽样后所得到的一条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称为样值序列

量化:对抽样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幅值进行化零取整处理

编码: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需将此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脉冲。

什么是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传输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

基带是由消息转换而来的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不搬移基带信号的频谱而直接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基带传输。从数字通信终端送出的数字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1. 再生中继技术

再生中继的作用是对基带信号进行放大和均衡,对已失真的信号进行判决,再生出与发送信号相同的标准波形。在传输通路的适当地点设置再生中继器,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得到补偿,并消除干扰的影响。再生后的信号与未受干扰的信号一样,继续往前传,从而延长通信距离。

2. 均衡技术

定义:对传输系统中的线性失真进行补偿或者校正的过程称为均衡。

频域均衡:是使整个传输系统(包括均衡器在内)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基本思想是分别校正幅频特性和群时延特性,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

时域均衡:以传输信号的时域脉冲响应为出发点,力求传输系统(包括其本身在内)所形成的接收波形接近于无失真信号波形,目的是消除取样点上的码间干扰(而不要求整个信号波形无失真)。

时域均衡关注取样点的瞬时值,使该点上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对判决的影响达到最小,从而提高取样判决的正确率。

什么是调制?什么是解调?简述调制的作用和分类。

调制是在发送端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传输信道通带内的过程。

解调:在接收端把已调制信号还原成基带信号的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

模拟调制:基带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数字调制: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使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上。——幅度键控、频移键控、绝对相移键控、相对(差分)相移键控。

信道中的差错主要包括哪两类?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哪些?

2. 差错的分类

①随机差错:由随机噪声导致,表现为独立、稀疏和互不相关发生的差错。

②突发差错:相对集中出现,即在短时段内有很多错码出现,而在其间有较长的无错码时间段,例如有脉冲干扰引起的错码。

差错控制方式:

①前向纠错方式

发送端对信息码元进行编码处理,使发送的码组具有纠错能力。接收端收到该码组后,通过译码能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需反向通道,系统实时性好。

②检错重发方式

发送端经过编码后发出能够检错的码组,接收端收到后,若检测出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通

知发送端重发,发送端将前面的信息再重发一次,直至接收端确认收到正确信息为止。需要反向通道,实时性较差。

③反馈校验

接收端将收到的信息码元原封不动地转发回发送端,并与发送的码元相比较,若发现错误,发送端再进行发送。需反向通道,传输效率低,实时性差。

④混合纠错方式

是前向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组合。发送端不但具有纠错能力,对超出纠错范围的错误也具有检测能力。

第三章

简述电话通信网的等级制结构

1. 电话通信过程

基本工作过程:通话人发出的话音通过话机送话器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线路传输至对方,对方话机受话器将电信号还原成话音,受话者能听到。

2. 电话通信网基本构成

(1)用户终端(电话机):送话器:电/声转换;受话器:声/电转换。为通信用户拥有。

(2)交换机:完成语音信息的交换功能。电话通信网的核心。

(3)通信信道:为信息的流通提供合适的通路。

(4)路由器和附属设备。

(1)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是在同一个编号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由若干个端

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线、用户线和话机终端等组成。

(2) 长途电话网:简称长途网。

(3) 用户接入网:是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所实施的系统

试比较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的优缺点

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具有建立连接、数据传送和连接拆除。

Step1:传送数据前先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Step2:虚连接建立后,属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均沿着这一虚连接传送;

Step3:通信结束时拆除该虚连接。

特点:传送分组前先建立逻辑连接,分组沿相同路径传送,发送分组顺序与接收分组顺序相同。

(2) 数据报方式

采用无连接工作方式,在呼叫前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而是边传送信息边选路,并且各个分组依据分组头中的目的地址独立地进行选路,每一个分组都当作独立的报文来处理。

特点:不需要建立源到目的之间的连接而直接发送分组,分组沿不同路径传送,发送分组与接收分组顺利不一致。

3. 二者比较

面向连接方式中,通信的所有信息均沿着建立的连接路径传送,能保证信息的有序性,信息传送的时延比无连接方式小,对网络故障敏感,一旦连接出现故障,信息传送将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

无连接方式中选路与传送信息同时进行,没有连接建立过程。属于同一个通信的信息沿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路径无法预知,无法保证信息的有序性。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时延

较大;对网络故障不敏感。

简述帧中继的基本概念

采用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和可变帧长度的快速分组技术,其数据信号在网络上的传输或交换都是在数据链路层上,故称为帧中继。信息传送最小单位为帧,信息与信令传送分离。

帧中继仅完成链路层功能,而将流量控制、纠错等任务留给智能终端完成。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技术特点:

①高效:帧中继仅完成链路层的功能,以简化的方式传送数据,智能化终端设备把数据发送到链路层,并封装在帧结构中,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网络不进行纠错、重发、流量控制,帧不需要确认,在交换机中直接通过。

②经济:采用统计复用(即带宽按需分配)向客户提供共享的网络资源,每条线路和网络端口都可由多个终端按信息流共享,

③可靠:采取PVC管理和拥塞管理,智能化终端和交换机可清楚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不向发送拥塞和已删除的PVC上发送数据,保证了传输质量。

④灵活:协议简单;能为多种业务类型提供公用的网络传送能力,大多路由器厂商支持帧中继协议,用户便于接入。

基本业务:

①永久虚电路:在帧中继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固定的虚电路连接,并在其上提供数据传送业务。

②交换虚电路:在两个帧中继用户之间通过呼叫建立虚电路,网络在已建立的虚电路上提供数据信息传送服务,用户终端通过呼叫清除操作来终止虚电路。

简述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及主要作用

No.7信令是国际标准化的公共信道信令系统。采用分层格式,从功能上可划分为:公用的消息传递部分、适用于不同用户而各自独立的用户部分。

消息传递部分:在相应的两个用户部分之间可靠地传递信令消息。分为: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信令链路功能级、信令网功能级。

用户部分:使用消息传递部分传送能力的功能实体,每个用户部分具有各自特有的功能。

4. No.7信令网组成

①信令点:信令网内提供共路信令消息的节点;

②信令转接点:把一条信令链路接收到的消息,转发到另一条信令链路;

③信令链路:连接各个信令点以传送信令消息的物理链路。

应用:1传送电话网的局间指令2传送电路交换数据网的局间指令。3传送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局间指令。4在各种运行、管理和维护中心传递有关信息5传送移动通信网中与用户移动有关的控制信息。6在业务交换点和业务控制点间传送各种数据信息7支持各种类型的智能业务。

第四章

简述osi网络互连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1)物理层对物理线路进行数字化,便于透明传送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

在相邻节点之间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3) 网络层

在网络“端-端”之间传送分组,网络层需要选择合适的路由,

使分组通过数据链路传到网络另一端。可分为:面向连接和无连

接服务。

(4) 传输层

在网络层提供的“端-端”服务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通信

服务。传输层只存在于用户计算机中,网络交换机中没有传输层。

若网络层服务质量高(如虚电路),传输层协议就较简单,反之,(如数据报),传输层协议就较复杂。

(5) 会话层

管理和协调两个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在会话层中,一个连接称为一个“会话”。会话层的协调和管理包括:单/双工选择、通信任务的分解、同步等。

(6) 表示层

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如用户的许可数据类型和各种类型的编码方式等。各种计算机内部对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不同,需要由表示层加以转换。表示层还有加密、解密、数据压缩等功能。

(7) 应用层

为应用进程提供通信接口,直接为网络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各类网络服务。应用层协议提供完成特定网络服务功能所需的各种应用协议,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什么是CSMA/CD技术?简述其工作原理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CSMA/CD),其讨论网络上多个站点如何共享一个广播型的公共传输媒体问题。即网络上每一站的发送都是随机发生的,不存在用任何控制来确定该轮到哪一站发送,故网上所有站都在时间上对媒体进行争用。

基本原理:欲发送信息的工作站,首先监听媒体,以确定是否有其他的站正在发送,若媒体空闲,该工作站可发送。在同一时刻,会发生两个或多个工作站都想传输信息的情况,会引起冲突,双方传输的数据将被破坏,导致网络无法正常工作,故当工作站发送信息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无确认,则假定为发生冲突并重传,故需要争用。

解决方法:CSMA/CD采用监听算法和冲突检测。为减少同时抢占信道,监听算法使得监听站都后退一段时间再监听,以避免冲突。该方法不能完全避免冲突,但可通过优化把冲突概率

冲突检测的原理:在发送期间同时接收,并把接收的数据与站中存储的数据比较,若结果相同,表示无冲突,可继续;若结果不同,说明有冲突,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个简短的干扰信号令所有站都停止发送,等待一段随机长的时间重新监听,再尝试发送。

试指出tcp、ip 与osi、rm体系结构的对应关系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连协议)

(1) 网络接口层

对应于OSI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部分功能,负责接收从IP层交来的IP数据报,并通过底层网络将其转发出去。或从底层物理网络上接收数据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网际层。

(2) 网际层

负责相邻节点之间分组数据报的传送,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服务。

IP协议规定了统一的IP数据报格式,以消除各通信子网的差异,故采用不同物理技术的网络也可在网际层上达到统一。

网际层把传输层送来的消息封装成IP数据报,并使用路由算法来选择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还是先交给中间路由器,然后交给下层(网络接口层)去发送;同样,该层对接收到的IP数据报进行类似的处理,包括:正确性检验、使用路由算法来决定对IP数据报是直接传送还是交给本机的上层处理。

(3) 传输层

实现可靠的端到端的字节流的传输服务,以增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质量。传输层提供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4) 应用层

是面向用户的协议层,其协议有: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将网络中主机名映射成IP网络地址的域名服务(DNS)协议、用于网络新闻的传输协议(NNTP)、从因特网上读取页面信息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等。

通信网复习资料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主要教学内容 1.通信就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通信系统定义:以电信号(或光信号)作为传递和交换信息手段的通信方式所构成的系 统; 3.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4.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 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5.交换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语音,图像,数据等)控制信息(信令信息路由信息)和网 络管理信息三类。 6.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每 一次通信都需要软硬件设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他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则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7.如何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答:在垂直结构上,根据功能将通信 网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送网。应用层表示各种信息应用与服务种类;业务网层面表示支持各种信息服务的业务提供手段与装备,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通信业务的网络;传送网层面表示支持业务网的传送手段和基础设施,包括骨干传送网和接入网。此外还有支撑网用以支持全部三个层面的工作,提供保证通信网有效正常运行的各种控制和管理能力,传统的通信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在水平结构上:可分为用户驻地网(CPN)、接入网(AN)、和核心网(CN)或者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用户驻地网指用户终端到用户网络接口之间所包含的机线设备,是属于用户自己的网络。核心网包含了交换网和传输网的功能,或者说包含了长途网和中继网的功能,在实际网络中,一般分为省际干线、省内干线、和局间中继网。接入网位于核心网和用户驻地网之间,包含了连接两者的所有设施设备与线路。 8.现代通信网有哪些分类方法? (1)按通信业务类型分: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广播电视网 (2)按通信的传输媒介分:载波通信网、光纤通信网、无线电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 (3)按通信传输处理信号方式分: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 (4)按通信服务对象分: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 (5)按通信服务的区域划分:本地通信网、长途通信网和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6)按通信的活动方式分: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 9.(7)按网络拓朴分:星型、网状、环型、树型、总线型、复合型基本组网结构: a)网状网: 优点:1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2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 缺点:1各节占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 2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N-1)/2; b)星形网: 优点: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2)线路利用率高; 缺点:1)可靠性低2)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

《通信网》作业答案

思考题一 1(ok)构成现代通信网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的功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其发展是和这些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信网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包括了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完成网络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上述的网络在传输信息的类型、方式、所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网络结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种功能: (1)信息传送 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有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传输系统来完成。 (2)信息处理 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信令机制 它是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如NO.7信令、TCP/IP协议等。 (4)网络管理 它负责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是整个网络中最具有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

2(ok)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各自方式和特点?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ITU定义为:“根据请求,从一套入口和出口中,建立起一条为传输信息而从指定入口到指定出口的连接”。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间的实时交换,所谓实时,是指任意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应立即在两用户之间建立通信电路的连接,这时通信网内的相关设备和线路都被这一对用户占用着,不能再为其他用户服务,这种在一次呼叫中由通信网根据用户要求在指定的呼叫路由上固定分配设备的交换方式,称之为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话音或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且无抖动,“透明”传输。无需存储、分析和处理、传输效率比较高;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数据块,即分组。 分组交换是一种综合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的第三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是以更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方式来说,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

资料分析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方法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 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 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 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 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 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 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 三、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 1思辨分析 (1)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

通信网基础期末试卷

通信网基础期末试卷B 一、写出下列缩写的英文全称并解释(5×3=15分) 1.PDH 2.GPRS 3.ADSL 4.WLAN 5.N-ISD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通信网是在追求尽可能高的通信系统使用效率的前提下,研究通信系统 的。 2.通信网终端设备除了具有信息-信号转换与适配功能外,还应具有 的功能。 3.现代通信网业务终端的趋势包 括:。 4.在OSI七层模型中,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 5.信令系统在通信网中可分为两大类,随路信令系统和共路信令系统,若信令和所要传 输的信息不是采用同一条通信线路,则称为信令系统。 6.通信网中的图是指一些节点与边的集合,节点的度数是 指。 7.计算机通信网不适合采用电路交换的原因 是。 8.通信网结构设计实际上是网络拓扑优化设计问题,求无约束条件的最小主树的算法通 常 有P算法算法。 9.电路交换网的优化主要考虑的指标是,而分组交换网的优化其衡量指 标是 。 10.在数据分组交换网中,为了保证信息分组在网络中正常流通,同时能提高效率减小延 时,最主要的网络控制内容是与。 11.G|M|5排队系统中,G的含义,M的含 义是。 12.在网络层以上实现局域网互联的设备是。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构成通信网的四大要素是什么?一个电话通信网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什么是排队系统?排队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什么是异步转移模式?什么是异步? 4.简述通信网信令的三个主要功能。 5.提高通信网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述各种方法的思想。 四、图论分析题(每题7分,共28分) 1.求下图Ga和Gb的并,交,差,环和。 2.写出下图的基本割集。 3.写出下图的关联矩阵。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资料分析基础知识与解题技巧 一、基期、本期: 本期是指:我们把材料中给出的当年量,叫做本期(用符号A表示);公式: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1+增长率)基期是指:我们把上一年或者上一个阶段的量叫做前期(用符号B表示); 公式: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 注意:和谁比较,谁就做基期。虽然这一对名词不会出现在所给材料和问题里,但理解这两个概念是解决好资料分析问题的关键。 例一:2013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 解析:其中8593亿美元就是本期量,8593-590=8003就是前期量。二、增长(减少)量、增长(减少)率: 增长量是指:本期与前期的差值就是增长量; 公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 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 增长率是指:增长量与前期量的比值(用符号r表示)。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 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 注意:1、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这三个都是相对速度的说

法,都是增长量与前期量的比值,即: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 2、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例二:2013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同比增长6.7%。 辉煌人生解析:其中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是增长量,同比增长6.7%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 同比: 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意:以11月为例,跟去年11月相比叫同比,跟上个月10月相比叫环比 四、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期本质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

电信网组成

电信网由核心网、接入网(AN)和用户驻地网(CPN)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核心网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用户分布特点及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特点决定了接入网技术的选择。为了进一步认识接入网,下面首先对接入网的两端,即核心网和用户进行分析: 核心网的业务接口特点 核心业务网目前主要分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大类。语音网通常指公共电话网(PSTN),是一种典型的电路型网络。接入网接入PSTN时多数采用V5.2接口,也有部分采用V5.1、Z、U等接口。 传统的数据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三种,可以看到这三种数据网是通信网发展过中的过渡性网络。DDN是电路型网络,而PSPDN和FR是分组型网络。接入网在接入这些网络时,一般采用E1、V.24、V.35、2B1Q“U”接口,其余类型的接口使用较少。现有的综合类的接入网大多都有上述接口,运营企业在选择接口时应主要考虑各业务网接口的资源利用率和业务的灵活接入。 IP网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机通信网,因其具有IP over everthing和开放网络特点,并与中国电信对通信网的垄断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许多生产厂家和其它运营公司都看好IP市场的前景,目前已有运营公司在构筑自己的纯IP骨干网。 接入网在接入INTERNE/IP网时,当前还以拨号上网方式接入为主。INTERNET/IP在综合接入网侧的业务分流,许多生产厂商的接入网设备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目前有关机构正在提出V5.2接口技术规范的扩展功能附件,该附件允许Internet业务在LE控制下,直接从接入网处选路至网络接入服务器或IP电话网关,从而支持IP业务的分流。应注意到这种IP业务分流可能对一些接入网局端设备的业务交叉能力提出考验。 综上所述,目前核心网中仍以电话业务和PSTN上的增值业务为主,传统的数据网在ATM与IP技术尚不成熟的今天,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认识到传统的数据网是电信网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网络。新兴的INTERNET业务将对传统的通信网格局发起冲击,ATM和IP形势还不明朗,因此运营企业应密切关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出台。 用户的特点 显著的特点即: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用户的空间位置是随机的,也就是用户接入是随机的。第二,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类型是随机的,也就是业务接入是随机的。核心网是提供业务的网络,用户是业务的使用者,接入网所起的作用是将核心网各类业务接口适配和综合,然后OVER在不同的物理介质上传送分配给用户。 接入网的结构分层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基本要素:传输、交换、终端) (1) 传输:传输系统指完成信号传输的介质和设备的总称,其在终端设备与交换设备之间以及交换系统相互之间链接起来形成网络。按传输介质分为有限传输和无线传输系统。(2)交换设备以节点的形式与邻接的传输链路构成各种拓扑结构的通信网,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 (3)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息变换为易于在信道中传送的信号;用于发送和接收用户信息;与网络交换控制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呼叫和接入服务。如: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智能多媒体终端设备等。 简述电信网的组成及作用 1.业务网:用于向公众提供诸如话音、视频、数据、多媒体等业务。 (1)传送网:指在不同地点的各点之间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网络; (2)交换网:交换设备是核心,由交换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 点的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 2.支撑网 (1)信令网:信令的功能是控制电信网中各种通信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并维护通信网的 正常运行。 (2)数字同步网:保证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与数字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时钟同 步,并使通信网中所有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在同一时钟频率下。 (3)电信管理网:各种不同应用的管理系统按照标准接口互连,在有限点上与电信网接 口及电信网络互通,达到控制和管理目的。 通信网常用拓扑结构有哪些?试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抽样—量化---编码 抽样:每隔一定时间间隔T,抽取语音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抽样后所得到的一条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称为样值序列

量化:对抽样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幅值进行化零取整处理 编码: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需将此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脉冲。 什么是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传输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 基带是由消息转换而来的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不搬移基带信号的频谱而直接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基带传输。从数字通信终端送出的数字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1. 再生中继技术 再生中继的作用是对基带信号进行放大和均衡,对已失真的信号进行判决,再生出与发送信号相同的标准波形。在传输通路的适当地点设置再生中继器,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得到补偿,并消除干扰的影响。再生后的信号与未受干扰的信号一样,继续往前传,从而延长通信距离。 2. 均衡技术 定义:对传输系统中的线性失真进行补偿或者校正的过程称为均衡。 频域均衡:是使整个传输系统(包括均衡器在内)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基本思想是分别校正幅频特性和群时延特性,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 时域均衡:以传输信号的时域脉冲响应为出发点,力求传输系统(包括其本身在内)所形成的接收波形接近于无失真信号波形,目的是消除取样点上的码间干扰(而不要求整个信号波形无失真)。 时域均衡关注取样点的瞬时值,使该点上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对判决的影响达到最小,从而提高取样判决的正确率。 什么是调制?什么是解调?简述调制的作用和分类。 调制是在发送端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传输信道通带内的过程。 解调:在接收端把已调制信号还原成基带信号的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 模拟调制:基带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数字调制: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使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上。——幅度键控、频移键控、绝对相移键控、相对(差分)相移键控。 信道中的差错主要包括哪两类?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哪些? 2. 差错的分类 ①随机差错:由随机噪声导致,表现为独立、稀疏和互不相关发生的差错。 ②突发差错:相对集中出现,即在短时段内有很多错码出现,而在其间有较长的无错码时间段,例如有脉冲干扰引起的错码。 差错控制方式: ①前向纠错方式 发送端对信息码元进行编码处理,使发送的码组具有纠错能力。接收端收到该码组后,通过译码能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需反向通道,系统实时性好。 ②检错重发方式 发送端经过编码后发出能够检错的码组,接收端收到后,若检测出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通

通信系统的组成

第一章概论 通信系统的组成 可以把通信系统概括为一个统一的模型。这一模型包括有: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个部分。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也就是说,通信网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完成规定的功能。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为了使全网协调合理地工作,还要有各种规定,如信令方案、各种协议、网路结构、路由方案、编号方案、资费制度与质量标准等,这些均属于软件。终端设备:是用户与通信网之间的接口设备。 传输链路:是信息的传输通道,是连接网路节点的媒介。 交换设备:是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它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总线形、环形、树形和线形通信网的质量要求 对通信网一般提出三个要求: ●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 ●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 ●网路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对电话通信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的要求 接续质量:电话通信网的接续质量是指用户通话被接续的速度和难易程度,通常用接续损失(呼损)和接续时延来度量。 传输质量:用户接收到的话音信号的清楚逼真程度,可以用响度、清晰度和逼真度来衡量。 稳定质量:通信网的可靠性,其指标主要有:失效率(设备或系统投入工作后,单位时间发生故障的概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发生故障时进行修复的平均时长)等等。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除了有传递各种用户信息的业务网之外,还需要有若干支撑网,以使网络更好地运行。 业务网 业务网也就是用户信息网,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 业务网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用户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三个部分。 支撑网

通信网基本概念与主体结构(第二版)答案Ch1

Solutions to Chapter 1 1a. Describe the step-by-step procedure that is involved from the time you deposit a letter in a mailbox to the time the letter is delivered to its destination. What role do names, addresses and mail codes (such as ZIP codes or postal codes) play? How might the letter be routed to its destination? To what extent can the process be automated? Solution: The steps involved in mailing a letter are: 1. The letter is deposited in mailbox. 2. The letter is picked up by postal employee and placed in sack. 3. The letter is taken to a sorting station, where it is sorted according to destina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mail code and grouped with other letters with the same destination mail code. (If there is no mail code, then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largest geographical unit, for example, country (if specified), otherwise state (if specified), otherwise city (if specified).) 4. The letter is shipped to the post office that handles the mail for the specific mail code (or country or city). 5. The letter is then sorted by street address. 6. The letter is picked up at the post office by the postal worker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to the specified address. 7. The letter is deliver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and street. The name is not really used, unless the street address is missing or incorrect. The name is at the destination to determine who the letter belongs to. (Unless of course the letter is being sent to a small town, where most inhabitants are known to the postal worker.) The mail delivery process can be automated by using optical recognition on the mail code. The letter can then be sorted and routed to the destination postal station, and even to the destination neighborhood,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geographical detail built into the mail code. 1b. Repeat part (a) for an e-mail message. At this point, you may have to conjecture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what goes on inside the computer network. Solution: The steps involved in e-mailing a message are: 1. The message is sent electronically by clicking 'Send'. (In Chapter 2 we see that the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MTP) is used to do this.) 2. The mail provider of the sender sends a request to a name server for the network address of the mail provider of the recipient. The mail provider is determined by the information following the @ symbol. 3. If the mail provider finds the network address of the recipient's mail provider, then it sends the message to that address.

通信网的组成

通信网的组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通信网的组成 一、通信网的概念 通信网是在分处异地的用户之间传递信息的系统。属于电磁系统的也称电信网。它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许多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以完成规定的功能。通信网的功能就是要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程度沟通网中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之间的信息。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设备间的传输设备称为中继线路(简称中继线),用户终端设备至交换设备的传输设备称为用户路线(简称用户线)。 二、通信网的分类 按照信源的内容可以分为:电话网、数据网、电视节目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其中,数据网又包括电报网、电传网、计算机网等; 按通信网络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按通信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信道可以分为:有线(包括光纤)网、短波网、微波网、卫星网等。 三、电信网的组成 电信网由核心网、接入网(AN)和用户驻地网(CPN)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核心网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用户分布特点及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特点决定了接入网技术的选择。为了进一步认识接入网,下面首先对接入网的两端,即核心网和用户进行分析: 核心网的业务接口特点: ①核心业务网目前主要分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大类。语音网通常指公共电话网(PSTN),是一种典型的电路型网络。接入网接入PSTN时多数采用V5.2接口,也有部分采用V5.1、Z、U等接口。 ②传统的数据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三种,可以看到这三种数据网是通信网发展过中的过渡性网络。DDN是电路型网络,而PSPDN和FR是分组型网络。接入网在接入这些网络时,一般采用E1、V.24、V.35、2B1Q“U”接口,其余类型的接口使用较少。现有的综合类的接入网大多都有上述接口,运营

资料分析精选100题 (1)

卧龙光线资料分析 一、增长率问题 资料分析最基本的,最离不开的就是增长率问题,这类问题有考察计算能力,有考察计算技巧,也会设置陷阱让你去踩,其实考察的都是基本功。也许你觉得这种题型并不难,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简单题是给你节约时间去做复杂问题的,一分钟一题的资料分析,很多人时间不够用,就是因为没能从送分的题目中攒出时间。 增长率问题在真题中往往就通过下面四种方法来考察,一份真题中至少出现其中的两题,希望你们能踏踏实实地把这几个技巧牢记。 1、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统计都在用实际增速来统计,实际增速又称之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增速”,而名义增速则是用两年的绝对数值计算得出。比如在13和14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1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增速为7.4%,而1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其中7.4%就是实际增速,用636463除以568845计算出来的11.9%的增速就是名义增速。将这两者关联的是价格指数,公式表示为: 名义发展速度/实际发展速度=价格指数 写通俗了就是:(名义增速-1)/(实际增速-1)=价格增速-1 2、当月增速与累计增速 近年来的资料分析题考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累计增速。如果已知某年1-5月的产值累计量为x,增速为a,1-4月的累计量为y,增速为b,我们可以得到: 今年5月产值为x-y 去年5月产值为x/(1+a) –y/(1+b) 5月产值的增速为(x-y)/( x/(1+a) –y/(1+b))-1 前三者都是需要计算的,而目前考的最多的知识点常常是比较,若5月产值的增速为c,则a一定介于b和c之间。 3、年均增长率(量)的问题 《中国统计年鉴》(2013)内所列的平均增长速度,除固定资产投资用“累计法”计算外,其余均用“水平法”计算。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建国四十三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以1949年为基期计算的,则写为1950-1992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余类推。 所以这类题目考的就是概念,比如问你2005-2009年的年均增长量,其实05年的增长量要用05-04年增长量来算,因此这个年均增长量应该是09-04年的增长量除以(9-4),切记带一个“增”字一定要用到上一年数据,带年份跨度的增长率计算同样也是这样。而这类题型通常以增长率不变,算下期数据的方式来考察考生。 题目中如果给出了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如保持年均增长率不变,十二五期末(2015年)的值就是2010年数据的平方除以2005年。 适用情形:这里的2010年正好是2005年和2015年的中间年份。 4、增长量计算技巧 很多资料分析第一题会给出当年数据及增长率,让你算增量。 如果我们把增长率写成1 a 的形式,增量=今年的值× 1 a+1 。

通信网概念

第一章通信网组网结构:星,网状,环,树,总线,复合型。衡量通信网质量的三个目标: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Osi七层模型:应用表示会话传输网络链路物理。 第二章本地网又称市话网,设置有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分别为汇接局tm,端局c5。长途网包括1234级交换中心,分别用c1234表示,国际局是对外的出入口,通过国际电路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局连通。电话长途网正有四级向两级过度。C1和C2间直达电路的增多,C2的转接功能随之减弱,C3形成扩大的本地网,C4失去原有作用几乎消失。C1和C2之间的长途交换中心合并成DC1,构成长途网的高平面网,即省际平面,C3被称为DC2,构成长途网的地平面网,即省内平面。然后主簿向无级网和动态网过渡。话路子系统由交换网络、信令设备、中继器、接口电路。控制子系统功能:对呼叫进行处理,对整个交换机的运行进行管理、监测维护。硬件由存储器、处理机、输入输出设备。处理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的运行,管理,监测,维护都由他来完成,存储器负责存储交换机工作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打印机,显示器及远端接口等。控制系统是整个交换机的核心,集中控制,分散控制两种方式。多台处理器之间的分工方式有功能分担方式,负荷分担方式和容量分担方式。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服务功能:呼叫转移,呼出限制,呼叫等待,自动振铃回叫,缩位拨号,热线服务,三方通话,免打扰,闹钟叫醒。PCM:R0=8*8000b/s=64kb/s R1=N*64kb/s 时隙交换:在交换网络的一侧,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内的8比特话音信号,通过交换网络的交换,转移到交换网络的另一侧的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的位置。通过这种时隙交换来的实现话音电路的交换时分交换原理,顺序存入,控制读或控制存入,顺序读出话务理论源—请求服务的用户,服务器—被请求对象。话务量A T=nh av(h)话务流量A1=A T=Nnh av/T=N λ1h av=λh av空间接线器由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构成。第一级t型接线器采用顺序存入、控制读出,第三级t型采用控制存入、顺序读出。帧同步就是从接受的数据流中搜索并识别这一同步码字,并以该时隙作为一帧的排头,使接收端的帧结构和发送端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两个交换机能够同步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数字信息的正确接收和交换。复帧同步是使接收端的复帧结构和排列与发送端一致。信令就是用户信息以外的各种控制命令。信令按工作区域可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传送通道分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信令按功能分为线路路由管理信令。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是通过话路传达的。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相连的专用通道,信令的传送是与话路分开且无关的信令传送方式端到端、逐段转发、混合。信令控制方式非互控,半互控,全互控。信令消息中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填充信令单元,SIO指明MSU的类型。七号信令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信令链组成。智能网部件独立于现有的固定电话网络,是一个附加的网络结构。信令体系结构第四级用户部分,第一级数据链路,第二级链路控制,第三级网功能层信令单元结构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和填充信令单元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数据点SDP,智能外设IP,业务生成环境SEC和业务管理系统SMS被叫集中计费业务(800)将含有该业务特服号码的呼叫,经智能网送到数据库里检索取得真正的被叫号码,然后建立呼叫连续,并允许呼叫的费用集中记录在预先登记的被叫号码上好处:免费快速易用,无需等待话务员接线,只记同一个号码即可任何地方使用,较高的可靠性;增加销售机会,减少花费,提高效率。滑码:如果每个交换系统接收到的数字比特流与其内部时钟位置的偏移和错位,造成帧同步的丢失,这就会产生帧失步主从同步方式是指在通信网内某一个主交换局设置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钟源,并以其作为主基准时钟的频率。连接方式可采用星型树形结构,我国主要采用主从同步 第三章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第二阶段40年代到60年代初第三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四阶段70年代中期到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双工,组成:移动台基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

资料分析一些重要的统计学概念

资料分析一些重要的统计学概念 1、“番”与“倍”N番= 2n 倍(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500×2^3=20000亿元。 2、“百分数”与“百分点” 当两个百分数比较时,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的,称为百分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但不能说下降3.6% 3、成数相当于十分之几 4、倍数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则人均收入为300×4.6 =1380元。 5、百分数 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 6、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 增长率相关速算方法总结 1、两年混合增长率: 00年销售额为100,01年增长了5%,02年增长了10%,则02年比00年增长了多少? 如果第二年(月、季、期)与第三年(月、季、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年(月、季、期)相对于第一年(月、季、期)的增长率为: r1+r2+r1×r2 2、增长率化除为乘: 如果第二年(月、季、期)的值为A1增长率为r,则第一年(月、季、期)的值A0:A0=A/(1+r)≈A1×(1-r) A=A0*(1+R) 假设A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2.45%的水平上,要想GDP明年达到200亿美元的水平,则今年至少需要达到约多少亿美元?() A.184 B.191 C.195 D.197 200/1+2.45%≈200×(1-2.45%)=200-4.9=195.1 所以:02年比00年增长= 5%+10%+5%*10%=0.155 8、基期和现期 和2006年相比较,2007年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 2006年的量在比较中用来做基准量,2006年是基期,2007年则为现期,即现在时期。需要明确的是基期和现期的量做对比后得到的“变化率”属于“现期”,“和2006年相比较,2007年的某量增长了50%”,这里的“增长了50%”是属于2007 年的,而不是属于2006年的。 9、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 n年数据的年均增长率:【(本期/前n年)^(1/(n-1) )-1】×100% 1、本期/前N年:本年年末/前N年年末,其中,前N年年末是指不包括本年的倒数第N年年末,比如,计算2005年底4年资产增长率,计算期间应该是2005、2004、2003、2002四年,但前4

北邮通信网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1.1 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答:通信系统的基 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 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 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 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1.3 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 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 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 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 个节 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 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 输链路数H=N-1。 》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中常出现的概念以及考点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中常出现的概念以及考点 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各位考生最应该拿分的一个版块,难度稍微小了一些,知识点 虽然多,但是并没有特别难的知识点存在,都是我们能够吸收和理解的。今天 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在 当中经常考察的考点,希望大家能够把我们的知识点学会,提高考试的正确率。 资料分析中几乎所有的数据均是以量和率两种形式体现的,量指有一定计量单位的绝对数,率指两个相关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一般为百分数。 例题:2011年某省广电产业实际创收收入达192.98亿元,同比增长32.33%。 例题中192.98亿元即为量,32.33%即为率,这个很容易判断,不过有很多题目的问法或 者通过看选项是否有单位,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量还是率的问题了,这一 点很容易也很关键,希望大家要熟练掌握。 基期:统计中把作为参照标准的时期,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叫做基期值。 现期:相对于基期而言的,是与基期相比较的后一时期。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叫现期值。 换句话说,现期值指统计期的值,基期值指我们需要进行比较的时期的值。 例题:2011年末某省有线电视用户达1970.12万户,比上年末净增84.24万户。 此题中2011年为现期,现期值为1970.12万户,2010年为基期。并且给出增长量84.24 万户。 同比:以最大的时间概念为标准向过去循环一个周期。 环比:以最小的时间概念为标准向过去循环一个周期。 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同比一般指与上年同一时期相比的情况,环比指与相邻的同一个统计 周期相比的情况。 例题:2016年某量同比的话是与2015年该量的值做比较,不做环比比较。2016年5月 某量的同比的话是与2015年5月的该量的值做对比,月份不变,年份向前推一年,环比 是与2016年4月份该量的值做比较,年份不变,月份向前推一个月。 百分点表示百分数作比较的单位,读作百分点。即百分数做差之后,用百分点来表示。在 实际考察过程中,往往会在选项中同时设置了百分数和百分点的答案,那么同学们要注意 区分,题干所要求的是一个相对量,还是百分数之间做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