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超长地下室无缝施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技术
摘要:在混凝土中掺加SY-G高效膨胀抗裂剂配制混凝土收缩补偿,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膨胀加强带,解决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收缩等问题,以实现无缝施工和结构自放水。

关键词:超长地下室无缝施工膨胀加强带自防水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层,总高度13. 000米。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地下室基础尺寸长度方向最大为146m,宽度方向最大为56m。

地下室底板厚为400mm,承台厚度为1400mm,地下室底板及侧壁的混凝土采用C35,抗渗等级为0.8MPa。

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侧墙均采用膨胀抗裂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无缝施工及加强自防水。

2 工程特点、施工难度
在本工程中,侧墙与地下室底板的混凝土,均属于超长钢筋结构,对于施工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并且一次性混凝土浇筑的工程量非常大。

需符合耐久性、刚度、强度、整体性等要求,还必须达到结构自防水、控制裂缝的要求。

根据相关设计规范,针对收缩变形问题,钢筋伸缩缝现浇的混凝土,控制好其间距,最大在25m左右。

设置后浇带,保持45d~60d的混凝土强度。

由于后浇带的支模、清理、留置等工序较为复杂,施工成本过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若处理不好,极易留下渗漏隐患。

3 后浇带施工和使用膨胀加强带连续施工两种方法对比分析
3.1 设置后浇带的弊端
3.1.1 影响工程质量。

关于地下室的后浇带,必须留置六周以上,据工程需要,可能需留置至受施工结束。

然而由于留置时间过长,无法避免各种垃圾杂物会掉进后浇带里,钢筋也出现锈蚀。

3.1.2 影响施工进度,耽误工期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至少保持43天以上的后浇带留置,待混凝土结构完成收缩后,方可进行混凝土回填。

3.1.3 后浇带在整个结构中贯穿,其经常会发生断板、断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利用模板支撑和处理的工序较为繁琐。

3.1.4 若后浇带不进行回填,就无法停止地下室的降水,致使降水费用大量增加。

3.1.5 混凝土先浇与后浇的时间间隔较长,甚至达到数月之久。

因此,新老混凝土在进行结合时,会比较薄弱,若处理不当则对结构的安全性、整体性造成严重影响。

3.1.6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在后浇带填充之前,地下室往往处于渗漏状态,严重影响施工和质量。

3.2 无缝设计优点
3.2.1 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整体性,提升整个工程质量。

3.2.2 大大缩短了工期,加快了施工进度。

3.2.3 简化施工工艺,减少后浇带处理给施工带来的麻烦和给工程带来的隐患。

3.2.4 节省降水费用、人员工资和施工管理费用;取消后浇带两侧应设的橡胶止水带,节省了这部分的材料费。

3.2.5 提高模板周转、降低设备占用租赁费。

3.2.6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4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施工的工艺
这种收缩补偿工艺,主要是利用混凝土进行收缩补偿,通过膨胀剂及掺量变化,对膨胀量进行调整,根据不同部位收缩的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整体补偿。

即将混凝土结构划分为若干块,根据膨胀挤的不同性能,进行混凝土填充。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即可
间歇施工,也可连续施工,以保证施工的方便、灵活,保证工程结构的整体性。

5 施工流程、操作要点
施工中,为施工方便、节省工期,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施工:采用膨胀加强带,且为连续式。

即连续浇筑混凝土,待加强带位置膨胀时,可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更换,两侧不留施工缝,且为软接茬(如下图所示)。

控制好加强带的宽度,一般设置为2m,分设密孔铁丝网于带两侧,且采用短筋进行加固。

尽量避免不同配合比砼流入加强带内,加强带之间适当增加水平构造钢筋10%~15%。

在施工过程中,先采用小膨胀的混凝土进行带外浇筑,保持C35的砼强度等级。

待在加强带浇筑时,更换为大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掺入12%SY-G),砼强度等级为C40。

待浇筑完成后,再更换为小膨胀混凝土进行另侧底板浇筑,保持C35的砼强度等级。

一直进行玄幻,连续浇筑的超长结构可达150m左右。

图1 连续式膨胀加强带示意图
6 施工质量的控制
6.1 材料的控制
6.1.1 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用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

6.1.2粉煤灰选用二级以上粉煤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标准要求。

并应尽可能降低其含碳量。

6.1.3 粗骨料采用泵送混凝土,为适应混凝土泵送工艺,先用粒径5-31.5mm碎石,其技术指标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吸水率不大于1.5%。

6.1.4 细骨料选用中砂,所有技术指标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要求。

6.1.5 膨胀剂选用的SY-G膨胀抗裂剂,其技术指标应符合JC476-2001《混凝土膨胀剂》标准要求。

6.1.6 外加剂减水剂。

其技术指标应符合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标准要求,并应尽可能延长其缓凝时间(初凝10小时左右)。

6.2 配合比的控制
6.2.1 入泵坍落度:160±20mm;
6.2.2 混凝土凝结时间:初凝11h左右,终凝14h左右;
6.2.3 用水量:应小于180kg/m3,控制好混凝土水胶比,一般小于0.50;
6.2.4 控制好粉煤灰掺量,一般小于20%胶凝材料总量;
6.3 施工质量的控制
6.3.1 浇捣之前,必须进行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安全、质量交底。

6.3.2 进行施工时,根据相关交底及规程,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

浇捣必须专人养护和管理,确保浇捣质量。

6.3.3构造(温度)钢筋的设计对膨胀混凝土有效膨胀能的利用和分散收缩应力集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对温度应力进行补偿,在进行加强带配筋时,应双层双向,且与加强带保持垂直。

6.3.4 在底板混凝土初终凝前,对其表明进行原浆多次收面,利用机械、木抹刀进行搓压,以使早期的收缩裂纹闭合,再行养护。

6.3.5 养护必须及时。

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必须实行专人专护。

在具体施工中,根据不同建筑部位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养护方法。

某工程超长地下室无缝施工
胡志承 福建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转下页
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我国道桥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其检测上,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的要求,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了道路桥梁检测中的重要方法。

本文通过对一些常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进一步了解探究无损检测。

关键词:道路;桥梁;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技术,也就是非破坏性检测,是在保证待测物质的状态、化学性质等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对待测物进行有关的内容、性质或成分等物理、化学情报进行检查的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无损检测技术以其快速、直观及可以显示道桥内部状态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在道路桥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对路面设计的改善以及道桥无损检测技术探究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提高道路桥梁的建设、管理及养护水平。

下面让我们对无损检测的几项技术进行一定的了解。

1 频谱分析技术
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分析不同介质中表面波传播频率的特性。

通过在路面结构表面一力锤下的方法,在表面产生瞬时垂直冲击力,能够获得沿地表一定深度、以振源为中心的、具有各种频率分布的、向不同方向传播的一组瑞雷面波;对力锤重量或锤头型式进行调整改变,能够获得与之对应频率成分的瑞雷面波信号,在不同位置设置传感器,能够对波传播的频率进行检测。

2 图像技术
主要包括激光全息图像摄影技术和红外成像技术。

激光全息技术是分析全息摄影所得到的图像,将力学量计算出来的方法,在实际检测中,高精度、直观和观测全场情况等是该技术的优点。

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就是对不同材料介质的导热性能进行利用,高精度的热敏传感器能够检测结构物内部的温度场分布状况和热传导规律,同时将检测数据并将检测数据进行图像化,使结构物内部状况明显呈现。

3 光纤传感检测技术
光纤对一些特定的物理量具有敏感性,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对外界物理量进行转换,使之成为能够直接测量的光信号,完成检测工作。

在桥梁检测中使用光纤传感检测技术,能够使监测桥梁钢索索力的工作得以实现;还可以实现光纤智能桥梁,实现测量、监测预应力连续混凝土梁内部的应变特性和应力。

4 探地雷达(GPR)检测技术
探地雷达利用电磁回声的方法,使用10MHz~1000MHz或更高的高频电磁脉冲波,通过发射天线使之以宽频、短脉冲的形式送入地下。

通过一个发射器或者接收器的使用,使其以特定的速度在结构表面穿过,传播脉冲能量得吗,与此同时使用接收器接对探测到的材料表面和结构特征的反射信号进行接收。

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可以对空洞或剥离程度进行有效的绘制,且具有速度快、测定精确、覆盖范围广等优点。

而且由于其没有放射性X 射线的危害,能够保证探地雷达检测方法的使用安全,对不能有损伤的内部结构或是很多通道条件苛刻的结构非常适用。

但是在一些条件下,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的使用会有所限制,比如这种检测技术不能够穿过金属检测空洞,不能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温度条件在0℃以下时不能使用等等,所以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4.1 可以用于探测低分辨率下的深度;
4.2 可以使用高分辨率在浅穿透下检测;
4.3对于“隐藏”特征的检测比较适用,比如拱肩墙。

5 激光检测技术
激光检测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激光高亮度以及较好的方向性、相干性和衍射性的特点,利用光电流随着激光光强的增强而增强这一原理来完成道路桥梁检测。

6 射线探伤检测技术
通过在混凝土构件后放置底片,利用X 射线或伽玛射线的发射,使其生成空洞的图片。

射线探伤检测技术能够对断裂钢筋的位置和空洞程度进行确定。

对桥梁交通开放的情况比较适用,同时能够在线快速从图书馆获取图像。

而且射线探伤检测技术不需要过多的操作人员,少量的人员即可完成操作。

然而射线探伤技术探射要保证强有力,这才能够穿透厚截面,或保证实时图像的获得,这就使检测成本增加了,而且要对结构健康和安全预防措施更加的严格;射线探伤检测技术能够获取的图片比较清楚,可是截面如果太厚,或者与管道或钢筋交错布置时,使用图片说明就不怎么合适了。

实践表明,150毫米的铱,400毫米的钴这是伽玛射线最大程度能够穿透的值;而X 射线源可以达到1500毫米的穿透力。

7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一些道路桥梁使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通过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分析了解,更好的做好道路桥梁检测公测,使道路桥梁安全使用。

参考资料
[1]张勇,国春萍.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2]姜振关.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道桥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1,(06).
[3]唐立琴.浅析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 2010,(08).
析道路桥梁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赵丽蓉 孙全国 沈阳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6.4 施工质量的检查
6.4.1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需做好质量检查工作,确保施工质量。

6.4.2 混凝土施工检查工艺,主要是对底板、顶板、浇筑混凝土、预留加强带等养护覆盖、二次抹面,是否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

6.4.3 按GB50208-200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检查原材料称量;按规定留抗渗试块。

6.4.4 根据混凝土初终凝时间,确定是否符合连续作业的要求。

6.4.5 在进行覆盖养护的过程中,针对混凝土表面的披露,必须严格密实覆盖。

6.4.6 在浇筑混凝土的检查时,申请撤除养护物、拆除模板等。

7.结语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整体性是工程的重要保证,而外防水的寿命非常短,一般不会超过十年,导致了结构寿命、外防水寿命不一致的缺陷。

若外防水失效之后,混凝土结构能否具有放水功能,是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王铁梦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接上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