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e85a7f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0.png)
-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探究的热情。
-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课程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能力。
- 对于论述题,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
- 对于实践题,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实验记录是否完整。
- 对于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 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 应用:生活、能源、材料、环保
- 方程式:规则、配平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物质守恒
板书设计应注重清晰展示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95b61608a1284ac9504316.png)
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鲁科版必修1、2精编教学案及强化练习——走进化学科学第1课走进化学科学(建议1课时完成)[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要点精析]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1、基本历程: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 (1)化学研究手段: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4e3b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c.png)
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4. 掌握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5. 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引人注意的实验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化学实验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工业应用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实验报告等。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按时提交的要求。
教案评估: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学习态度。
教案扩展: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更多的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一份针对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的教案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具体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一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鲁科版).doc
![第一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鲁科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2b39915aef8941ea66e05a4.png)
引领我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位。
正因为如此,导致许多同学对这一节不太重视,甚至不去主动学习。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题目的考查中这一节可以涉及许多细节性的内容,出题点较多。
例如未来化学研究的空间、化学发展史上的名人名事,近儿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关内容——需要了解获奖化学家因为什么研究(或贡献)而获奖,这种理论(或知识)在中学化学中体现和应用有哪些等等。
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对这些细节的积累,一方面能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便于在习题或考试中顺利解决一些新情景试题。
例如右侧的题目是一道期末两为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为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激励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2003 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不是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是因为()A. 他们的研究和化学物质水有关B. 他们的研究有利于研制针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C. 他们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原子的层次他们的研究深入到细胞的层次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鲁科版)志导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史表明,在任何方面要想有所突破,都必须注重对于细节的处理。
1808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提出著名的盖•吕萨克定律,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道尔顿的原子论相对照,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然而,道尔顿公开反对这一假说,他认为不同元素的原子大小不会一样,其质景也不一样,因而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不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更何况还有一体积氧气和一体积氮气化合生成两体积的一氧化氮的实验事实。
若按盖•吕萨克的假说,一个氧化氮是由半个氧原子、半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为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论。
然而,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教授阿伏加德罗仔细地考察了盖•吕萨克和道尔顿的气体实验,发现了他们矛盾的焦点。
于是1811 年他写了一篇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的数目比例的确定》的论文,在文中他明确地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单质或化合物在游离状态下能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称作分子,单质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并修正了盖•吕萨克的假说,提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高中化学1.1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1.1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鲁科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faa652ad51f01dc381f12d.png)
走进化学科学1.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基本特征,理解化学科学的含义。
2 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常用的学习方法。
1.理解化学科学的含义,明确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2. 明确高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方法指导】1.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化学科学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这一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2明确并践行高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材2-4页,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2、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代表性的事件是什么?3、近代化学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哪些?.4、我国在现代化学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请举例说明。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6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化学科学的含义是什么?核衰变、裂变、聚变是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吗?2、如何理解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1、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时采用了哪些方法?她的工作对你有何启发?2、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时工作中有哪些步骤?3、通过了解青蒿素的发现、研究与应用过程,你对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了哪些新的认识?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研究的领域有哪些,对我们有何帮助?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牛胰岛素是由外国人首先人工合成B.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分子C.陶瓷、冶金及酿酒等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D.化学家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制造出“第二自然界”E.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F.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2.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5篇
![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c1b44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a.png)
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第一轮化学教案1第二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来(4) 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氧气时应注意:<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2>用瓶口向上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在集气瓶内应接近瓶底。
(5)验满: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如以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KMnO4粉末进入导管)<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5>收: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水中)<6>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防止先熄灭酒精灯,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7>熄:熄灭酒精灯。
(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可表示为A=B+ C,与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8a69f1f376baf1ffc4fad94.png)
走进化学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学生要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学生初步探究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做好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讲述式教学五、教学过程[电脑展示]欢迎来到仓颉中学学习![引言] 恭喜大家经过中考的选拔,进入高一年级的学习,现在,大家都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希望大家能够不放弃自己,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鲁科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09b8a669eae009581bece2.png)
学习资料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
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2、NaOH等)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
了解Na+、K+的检验方法.钠及其氧化物知识梳理1.钠的主要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ρ=0。
97 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质软,熔点为97。
81 ℃,沸点为882。
9 ℃。
(2)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①与非金属反应错误!②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
实验探究:Na与H2O(含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③与乙醇反应:2Na+2C2H5OH―→2C2H5ONa+H2↑。
④与酸(HCl)反应:2Na+2HCl===2NaCl+H2↑。
⑤与盐(CuSO4)溶液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答案合理即可).⑥与熔融盐TiCl4反应:4Na+TiCl4错误!Ti+4NaCl。
(3)钠的保存与用途①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②制备与用途:[辨易错](1)Na在空气中露置,首先生成Na2O2. ( )(2)Na投入CuCl2溶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3)实验完毕后剩余的金属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 )(4)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也可保存在四氯化碳中。
( )(5)把钠投入NH4Cl溶液中,可以生成两种气体。
()[答案](1)×(2)×(3)√(4)×(5)√2.钠的氧化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式Na2O Na2O2阳、阴离子个数比Na+与O2-之比为2∶1Na+和O错误!之比为2∶1氧的化合价-2 -1颜色白色淡黄色与H2O反应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Na2O+CO2=== 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22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2O2的性质错误!2错误!Na2错误!2错误!错误!①强氧化性的五个表现②遇KMnO4等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2.③遇到CO2、SO3等最高价氧化物时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和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化学11《走进化学学科》同步教学案(鲁科版必修一)
![化学11《走进化学学科》同步教学案(鲁科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9b0962b62e3f5727a4e9623c.png)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课标点击]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开展的根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开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开展的重要作用。
[课标解读]1.通过对化学科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实用价值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通过介绍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开展,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开展的根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开展的趋势。
4.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开展的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职业等问题,引领他们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预习导引]一、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1.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2.为什么说化学又是一门实用的科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开展1.近代化学的形成和开展(1)从________起,人类就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渴望用一些常见的物质炼制出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或把一些廉价的_______炼制成金。
在这些实践的根底上,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了近代化学科学。
(2)1661年,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了_______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科学的_______。
1771年法国化学家_______,建立了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_______,为近代化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发现了_______,并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2.近代化学的开展(1)近代化学有哪些重大成就(2)近代化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有: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217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0.png)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2.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3.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化学基础理论知识(1)周期表通过学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学会根据元素周期律推算元素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图解分析(2)化学键通过学习化学键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分子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展示(3)化学反应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反应机理,让学生成为理解化学反应的专家,能够准确地描述化学反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化学实验操作方法(1)常用试剂通过学习常用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理解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2)化学实验技巧通过学习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实践操作3. 化学问题解决能力(1)化学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讲授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化学问题解决实践通过化学问题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探究研究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学生个人总结汇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学生是否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否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以及拥有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等。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需要继续加强教学评价和反思,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0cdd8d6cc22bcd126ff0c85.png)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11.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化学成就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
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
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
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考纲要求】1.钠的性质及用途。
2. Na2O 和 Na2O2的性质及用途。
3. Na2CO3 、NaHCO3 、NaOH的性质及用途。
4. Na2O2 与 H2O、CO2 的反应原理,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差和质量差在计算中的应用。
碱金属元素【考纲要求】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2.碱金属单质的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3.焰色反应。
碱金属元素基础知识一.金属钠(可保存在中)1、钠的化学性质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跟非金属反应:(O2、Cl2、S)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与H+反应(H2O、酸、盐溶液)①钠与水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现象及解释:浮:熔:游:产生气体,在水面上向各方迅速游动最后消失 .嘶红:②钠与盐酸离子方程式:③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化学方程式:(3)与有机物反应(醇、酚、羧酸)与乙醇化学方程式:二、钠的化合物1、Na2O2:颜色状态电子式: 用途:与H2O 、CO2化学方程式 2、Na2CO3 与NaHCO3Na2CO3 俗名:色态:溶解性:热稳定性:NaHCO3俗名:色态:溶解性:热稳定性:Na2CO3 和NaHCO3分别与酸反应速率:V(Na2CO3)V(NaHCO3)三、钠及化合物之间的关系Na2O2Na Na2O NaO H Na2CO3 NaHCO3(方程式写在背面)四、碱金属元素包括()1、递变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力,失电子能力,元素的金属性,单质的还原性,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性.2、锂与氧气化学方程式:钾与氧气化学方程式:3、焰色反应操作步骤:将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与原来颜色相同,蘸取待测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钠为色,钾为色(需透过),用洗净铂丝.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e0b80d2b336c1eb91b375d30.png)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学业要求1.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能自觉抵制伪科学。
2.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化学变化的内因,能运用化学符号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
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自主学习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 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火种的获取和□01保存、□02烧制陶瓷、□03冶炼金属、酿造□04酒类和炼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年代 科学家 重大发现或成就 作用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 提出了□05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06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提出了□07氧化学说 使□08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提出了□09原子论 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10坚实的基础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提出了□11分子学说 系统地解决了在□12物质组成和原子量(现称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13元素周期律把□14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发现□15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造新分子的□16合成化学,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2)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的□17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01原子、□02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03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特征化学的特征就是□04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1.化学家们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01分子和□02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03机器等。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学案23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走进化学科学》学案23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14f5d80284ac850ad0242ac.png)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课标要求】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知道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预习学案】1、化学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和的自然科学。
2、化学的特征是分子和分子,他是一门具有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性的科学。
3、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使用开始的。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了烧制、冶炼、酿造和炼丹术。
古代化学是化学,是各种化学工艺知识的积累。
4、近代化学科学发展的里程碑:①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②1771年,法国化学家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革命性进展。
③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5、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在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都是化学的突出成就。
6、20世纪中叶,化学科学和科学共同揭示了生命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规律。
1965年,我国化学家人工合成的是世界第一次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7、展望未来,化学家们可以在层面上操纵等。
化学科学将在、方面大显身手。
化学将继续推动的发展,使的生产成为可能。
化学将为提供有力保障。
【课堂探究】例1化学整整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A、舍勒发现氧气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D、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推广例2下列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例3(双选)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有硅原子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
高中化学走近科学教案
![高中化学走近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7e03b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f.png)
高中化学走近科学教案
教案内容:
第一节课: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内容:
1. 化学的起源和定义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有趣的动画视频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2. 讲解化学的起源和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的发展历程,并向全班汇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化学元素或化合物,自行研究其历史和应用,并在下节课分享。
第二节课: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构成,培养学生对元素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内容:
1. 化学元素的分类
2. 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2. 讲解化学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构成,引导学生认识元素的特性和分类规律。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应用。
4. 总结: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思考化学元素和周期表对生活和工业的意义。
课堂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撰写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以上为化学走近科学教案的范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钠及其化合物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29c246a70c22590103029d22.png)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钠及其化合物考纲点击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3.了解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4.了解金属钠及钠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化学发展史及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和应用的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科学,它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661年英国化学家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的概念,标志着____________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建立燃烧现象的________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_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还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4.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________物质的外观→________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来验证所预测的性质→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即时训练1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C.化学既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还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D.现代化学还将在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二、钠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软——硬度很______,质______(易切开、轻压变形)亮——______色、具有金属光泽,______体轻——密度:0.97 g·cm-3(介于水和煤油之间)低——熔点:97.81 ℃、沸点:882.9℃导——______和______的良导体特别提示:实验室使用金属钠做实验,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剩余的钠块快速放回原试剂瓶。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范文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a53ca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c.png)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范文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培养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时间:45分钟
教学步骤:
1. 开场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分子等,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
3. 化学实验(20分钟)
教师向学生演示一项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度实验或酸碱中和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
导进行实验操作,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学习化学的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板书设计:
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分子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
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师生互动环节:
1.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化学实验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评估方法: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课堂互动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实
验技能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7a8d735c77da26925c5b0ff.png)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目标与素养: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科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科学态度)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化学以及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1)研究层次:原子和分子。
(2)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3)学科性质: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化学科学的实用性①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
②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能使人类解决许多疾病。
③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出的芯片和光导纤维引领我们进入信息时代。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这样描述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化学只能认识原子和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制造分子,不能制造原子。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化学科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3.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1)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2)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方面:人类能更好地处理能源和资源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材料科学方面: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物质世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
( )(2)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化学科学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 要点精析]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 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 1、基本历程: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 (1)化学研究手段: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答案:使用火;波义耳;元素;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原子;门捷列夫;牛胰岛素3、21世纪的发展趋势:(1)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2)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作出贡献。
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问题,化学将作出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而其物理性质须有大量的微粒聚集成宏观的物质后才能体现出来。
2. 物质的变化:例2:判断下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⑨石油分馏⑩煤的干馏解析: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冰融化成水、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蔗糖投入水中是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去了;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是电流通过电阻使电能转化成热能,断开电源,电阻丝依然是电阻丝;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是活性炭将红色物质吸附在其孔道中;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mnn m Y X -+以上这些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钢铁生锈生成了Fe 2O 3·nH 2O ;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生成了CaCO 3;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是生成了乙酸乙酯;煤的干馏生成了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苯、粗氨水。
答案:物理变化①②⑤⑥⑦⑨;化学变化③④⑧⑩。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 2和H 2O ,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O 元素B .发热发光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C .金属热胀冷缩是金属原子体积随温度热胀冷缩的结果D .两溶液相混合,混合液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两溶液的质量、体积之和 解析:物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中氧元素可能来自于原可燃物和氧气,也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电阻丝通电发热发光,但是物理变化;金属热胀冷缩是金属原子间距离发生改变的结果;两溶液相混合,其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简单加和。
答案:A 四、化学用语 1. 元素符号:每一种元素都有一国际上统一的符号,它既代表一种元素,又可以代表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O 既代表氧元素,又代表一个氧原子。
2.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它代表某种物质,表示该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若有分子存在,还可代表一个分子,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什么原子。
如H 2O 代表水,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代表一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不同类别物质,根据其组成特点,化学式的书写有如下规律: ①金属单质由金属原子构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就是其元素符号;②非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气态的一般为双原子分子,呈液态的溴和呈固态的碘单质的分子也是双原子分子;其他非金属固态单质由于结构复杂,我们就直接用元素符号代表其化学式;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③化合物一般可根据下列规律书写:X 为+n 价的原子或原子团,Y 为-m 价的原子或原子团。
一般将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放在左边,负价的放在右边,但ⅢA 、ⅣA 、ⅤA 族的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把负价的非金属元素符号放在左边,正价的氢元素符号放在右边。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绝大多数情况下m 和n 要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示例如下:常见元素化合价:常见原子团:NH4+、NO3- 、SO42-、CO32-、HCO3-、PO43-、HPO42-、H2PO4-、ClO3-、MnO4-、MnO42-3. 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反映原子、离子核外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的符号。
如钠原子,钠离子。
4.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遵重客观事实,即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要尊重客观事实;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反应方程式,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对应相等。
此外,要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规律,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体现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分别是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各物质的比例关系。
例如:2H2 + O2点燃2H2O从质量角度: 4g 32g 36g 从分子数角度: 2分子 1分子 2分子从物质的量角度: 2mol 1mol 2mol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 44.8L 22.4L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 2体积 1体积例4: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1)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4X+5O2=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X的化学式为。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气管上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NH3;2CO+2NO 催化剂2CO2+N2强化训练]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类开始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A.使用火B.制陶瓷C.酿酒D.炼丹2.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①酿酒②炼丹③造纸④制陶瓷⑤制青铜器⑥冶铁⑦制火药。
其中属于举世闻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⑦3.19世纪,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A.阿伏加德罗 B.道尔顿 C.拉瓦锡 D.普利斯特里4.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于1993年年底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得到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中国,这两个字的“笔画”宽度约2 nm。
据此可估计,硅原子的实际直径大小约为()A. 10—6 m B. 10—8 m C. 10—9 m D. 10—7 m5.为了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迹,就要分析月球岩石中是否包藏有碳氢化合物。
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岩石样品,对收集到的气体加以分析,结果只发现有一些气体状态的碳氘化合物。
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岩石中含碳氘化合物B.岩石中不含碳氘化合物C.岩石中含碳氢化合物 D.岩石中不含碳氢化合物6.借助于化学方法,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为更小的微粒。
下列实验事实最能体现上述论点的是()A.食盐固体溶于水消失B.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打开冒白雾C.干冰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消失 D.红色氧化汞粉末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7.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元素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海水晒盐C.用汽油作溶剂清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D.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化学变化B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 .都是放热反应D .都是化合反应 10.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种类B .元素种类C .原子数目D .各物质质量总和 11.某含氧酸分子式为H x RO y/2,则R 的化合价为( )A .xB .x-yC .y-xD .(x-y)/2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游离态的是( )A .OB .ArC .ND .I13.已知元素R 的化合价是+5价,下列R 元素的化合物分子式错误的是( )A .R 2O 5B .HRO 3C .Mg(RO 3)2D .KRO 2 14.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 .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 .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5.氟氯烃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据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有三个中国的面积!科学家们呼吁人类要保护臭氧层。
大气层中,臭氧的作用是( )A.吸收CO 2 B.补充O 2 C.吸收红外线 D.吸收紫外线16.合成纳米材料氮化镓曾被作为“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