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docx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讲义全课件
答案 深;固;难;差
名师解惑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越容易进行, 则其金属性越强。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其金 属性越强。 (3)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 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者的金属性强于后者。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注:Fe的阳离子仅指Fe2+)。
3.Ⅷ族包括周期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其余15个 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因此周期表18个纵行共16个族。
4.周期表中族的排列方式 1~7纵行:ⅠA→ⅡA→ⅢB→…→ⅦB 8、9、10纵行:Ⅷ 11~18纵行:ⅠB→ⅡB→ⅢA→…→ⅦA→0 5.过渡元素包括所有的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且都是 金属元素。
自学导引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元素
元素
核电
名称
符号 荷数
锂
Li
3
碱
金
钠
Na
11
属
钾
K
19
元
素
铷
Rb
37
原子结构 示意图
最外层 电子数
1
1
1
1
电子
原子
层数 半径/nm
2
0.152
3
0.186
4
0.227
5
0.248
铯
Cs
55
1
6
0.265
相同点: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 不同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 径递增。 2.化学性质 (1)钾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及其与钠的比较 ①钾的保存及取用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4章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共17张PPT)
3.综合利用
b、煤的气化:
高温
C(s)+H2O(g)
CO(g)+H2(g) (水煤气)
c、煤的液化 直接液化: 煤 + H2
液体燃料
间接液化:
煤 气化
液化
CO + 2H2 催化剂 CH3OH(甲醇)
二、天然气
1.成分: CH4
2.综合利用
①化石燃料:
点燃
CH4+2O2
CO2+2H2O
②化工原料: CH4 高温 C+2H2
3.综合利用 a、煤的干馏: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
出炉煤气
冷却
焦炉气(H2、CH4、C2H4、CO) 粗氨水(氨、铵盐)
煤 强热
粗苯 (苯、甲苯、二甲苯) 分馏 苯、甲苯、二甲苯
煤焦油
酚类、萘
沥青
焦炭(C)
【思考与交流】 1. 煤为什么要进行干馏?
可以得到洁净的燃料和许多化工原料。
2. 为什么煤的干馏要隔绝空气? 煤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O2易发生化学反应。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
目的:提高轻质油的产量, 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原理:
C16H34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8H18 +
C8H16 裂化汽油
十六烷
辛烷 辛烯
(也可能有其它断裂方式)
③裂解:高温下长链烃断裂为气态短链烃
目的: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乙烯、丙烯、丁二烯)
催化剂
原理: C8H18 加热、加压 C4H10+C4H8
高温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2NH3
CO + 2H2 催化剂CH3OH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依照横行:电子层数同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加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同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加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 1、 2、 3 周期〕周期: 7 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4、 5、6、 7 周期〕主族 7 个:Ⅰ A- ⅦA族: 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 IB- Ⅶ B过渡元素第Ⅷ族 1 个〔 3 个纵行〕零族〔 1 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同样,都为 1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失态〕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点燃Li 2O2Na点燃Na2O2 + O2+ O22 Na+2HO =2NaOH + H ↑2K+2HO =2KOH + H2↑2222R+2H2O = 2ROH+H2↑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响越来越简单②与水反响越来越强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以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 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因此从 Li 到 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同样,都为 7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从F 2 到I 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2〕密度逐渐增大; 〔B r 2 失态〕〔3〕单质的熔、沸点高升3、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响:X2 +H 2= 2HXF 2 Cl 2 Br 2 I 2卤素单质与 H 2 的强烈程度:依次增强 ;生成的氢化物的牢固性:依次增强〔HF 最牢固〕〔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响- -2NaBr +Cl 2 =2NaCl + Br 2氧化性:22; 复原性: Cl _____BrCl ________Br2NaI +Cl 2 = 2NaCl + I 2氧化性: Cl 2_______I 2;- -复原性: Cl _____I--2NaI +Br 2 = 2NaBr + I 222;复原性: Br ______I氧化性: Br _______I结论:F 2F - Cl 2 Cl - Br 2Br -I 2I -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 2 氧化性最强〕 ,对于阴离子的复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 -复原性最强〕结论: 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以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资料
2Al2O3 (熔融) === 4Al + 3O2 ↑
冰晶石
电解
2NaCl (熔融) === 2Na + Cl2 ↑
3、热还原法(适合大部分金属)
高温
CuO+H2 === Cu + H2O
高温
Fe2O3+3CO === 2Fe + 3CO2 ↑
高温
Fe2O3+2Al === 2Fe + Al2O3
生物资源: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 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 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品种繁多,
我国就有20278种,其中入药的有700种。
能源: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包括潮汐能 资源、波浪能资源、海流能资源、温差和盐差能资 源、海上水能资源,它们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 没有污染。
(一)金属冶炼的原理是什么? Mn++ne-→M
(二)金属的冶炼的步骤: 矿石的富集、冶炼、精炼
(三)冶炼金属的方法
1、热分解法 (适合一些不活泼金属)
加热
2HgO === 2Hg + O2 ↑
加热
2Ag2O === 4Ag + O2 ↑
2、电解法 (适合一些非常活泼金属)
电解
MgCl2 (熔融) === Mg + Cl2 ↑
空间资源: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 三个部分。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 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 领域。我国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管辖的海 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
二、海水淡化
海水中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的淡化和直 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淡 水或从海水中把盐分离出去,都可以达到淡化海 水的目的。
(教案)化学必修二 第4章 第2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2.了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重点)3.了解节约能源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4.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并体会绿色化学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材整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组成(2)煤的综合利用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组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综合应用①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②作为一种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3.石油的综合利用(1)组成: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综合利用4.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加聚反应:在适当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不饱和化合物发生自身加成反应,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3)实例:制取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催化剂n CH2===CH2――――――→CH2—CH2 。
加热、加压(4)四个概念【特别提醒】化学“六气”的主要成分题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解析】石油裂化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如汽油),石油裂解主要得到乙烯,A错误;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B、D错误。
【答案】 C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石油的裂化④铝热反应⑤由乙烯制备聚乙稀⑥将氧气转化为臭氧⑦乙烯催熟果实⑧将苯加入溴水中⑨海水蒸馏制取淡水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⑦C.①⑧⑨D.①②⑥⑨【解析】蒸馏和分馏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将苯加入溴水中不发生化学反应,而是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①⑧⑨均属于物理变化,其余各项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复习课件
1.海水中含有的各种元素的特点:
种类多,总储量大,富集程度低。因此,从海 水中提取物质需要解决物质的富集的问题。
2.从海水中提取物质的方法 ⑴.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工艺流程
从海水中制 取盐的方法主要 有:盐田法、电 渗析法和冷冻法。
思考:(1)盐田法 制得的粗盐中含
较多的氯化镁和氯化钙及泥沙,请设 计实验室除去NaCl中混有的泥沙、 Ca2+、Mg2+离子的方法(需要仪器及 实验步骤)
1、回收金属的意义: (1)节约矿物资源;(2)节约能源; (3)减少环境污染
以铝为例,生产一吨原铝至少要消耗四吨铝土 矿资源。当前全球原铝的年产量约2500万吨,年 消耗铝土矿超过一亿吨,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地 球上的铝土矿资源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枯 竭。如果人类消费的铝能够回收利用,只要回收 利用量达到产量的二分之一,每年就将减少铝土 矿消耗量约5000万吨,这对保护全球铝土矿资源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次,利用废杂原料生产 一吨合金铝锭与用铝土矿原料生产一吨原铝锭相 比,可以节省95%以上的能源消耗。
先将样品溶解,加稍过量的氢氧化钙, 再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在滤 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盐酸,蒸发结晶即可。
⑵.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工艺流程
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 镁从海水中提取。主要步骤如下(见课本P84):
(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 选用Na,O要H 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 的量应 过量,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 方法 取上层清液,滴入NaOH溶液,不产生沉淀。
课堂练习
• 4、我国古代的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变成了黑色的铁”。
新
疆
陨
铁
南
极
洲
济南陨铁
陨 铁
一、 金属的冶炼 1. 金属冶炼的实质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化合
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
子。即: Mn+ + ne-
M
想一想人:们要日使常金应属用矿的金物属转材化料为,多金为属合 单发金炼生质或出什,来纯金,金么属属这反元就,应素是这?人就的们需化常要合说把价金的属金如从属何矿的变石冶化中炼,提。
催化剂
nCH2=CH
[ CH2-CH ] n PVC塑料
Cl nCH2=CH-CH3 催化剂
Cl
[ CH2-CH ] n
nCH2=CH
催化剂
CH3
[ CH2- CH ] n
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nCH2=CH2 催化剂
(单体)
[ CH2— CH (链节) 2 ]n
(n 为聚合度)
缩合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干馏 煤
焦炉气 H2 CH4 C2H4 CO H2S 等
粗氨水 NH3.H2O NH4+ 煤焦油 分馏
苯 甲苯 二甲苯 酚 萘等
焦炭 C
沥青
分馏是物理变化, 干馏是化学变化。如煤中不含有煤焦油,干馏后才得到。
2.煤的气化: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
水资源
人类最早发现和应用的金属
资料卡片
铜是人类第一种大量使用的金属,结
束了漫长的“石器时代”。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
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储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3. 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储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
二、能力目标通过书写乙烯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德育目标了解煤、天然气、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使用煤、天然气、石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加聚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启发、阅读、分组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等。
教学用具实物、模型、图表、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要的化工原料,如乙烯和苯就是从石油和煤中提取出来的。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二、新课教学第一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1 .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主要含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Q N S等元素。
2 .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储、煤的液化、和气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储煤干储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
煤干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储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茶、酚类等。
煤的干储实验装置如图:煤干储的主要产品和用途产局主要虞分用途1焦炉”■气.甲辘*乙一・化确气倬琳化工晚料焦炉燃气物河水氟,豌玷*______第,甲札二甲次蚱莉・杂科.庭篇.收药.今或忖料*蕃.甲革.二印其煤焦游曲奘”蒂染料.愿杼.农用.尚育筑路恃普.制罐索电因出旋*出量.合成飙近大,电石.燃料煤的汽化和液化就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煤的燃烧效率等也得到提高(2)煤的气化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国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C (s)+H 2O(g) C0(g)+H2(g)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所需热量一般都由同时进行的碳的燃烧反应来提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共56张PPT)
②特点:属于物理变化,产物是单一组分的纯净物。
(3)分馏:
①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②特点:属于物理变化,产物是沸点相近的各组分组成的混合物。
2.化学“两裂”的比较:
名称 定 义 目 的
在一定条件下,把相对分子质量 裂化 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 质量小、沸点低的烃 在高温下,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 裂解 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 液态烃,属于深度裂化
点燃
③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
2H2SO3+O2====2H2SO4。
(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 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①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N2+O22NO; ==== ②一氧化氮不稳定,在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O2====2NO2; ③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 3NO2+H2O==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 (1)核心:利用_________ 的污染。
100% 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 (2)最高目标:原子利用率是_____, 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思考辨析】 1.判断正误: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是新型清洁能源。 () ×
石油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加工及利用:
空气 分解 焦炉气 煤焦油 可燃性气体
C(s)+H2O(g)CO(g)+H2(g)
高温
燃料
合成氨
沸点
链状
3.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塑料 、_________ 合成橡胶 、 (1)三大合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是指_____ 合成纤维 其生产原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 _________, (2)合成高分子的反应①——加聚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
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形成________,加快了反应,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____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____极。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______。
3.设计原电池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________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例如,利用Cu +2AgNO3===Cu(NO3)2+2Ag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u):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正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4.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制作了多种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燃料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至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至电脑、电话、电子手表、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干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电池组成:____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带有__________作正极;电解质是______糊。
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充电电池充电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
充电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是铅蓄电池,______是Pb,______是PbO2,电解质是________。
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负极是________,正极是__________,电解质是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一、环境污染及其保护1.环境问题的含义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____________,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3.三废(1)废气: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_。
(2)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的污染。
(3)废渣:对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重要目的。
二、绿色化学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经济的含义原子经济要求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__________,这时原子利用率达到______。
知识点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氢气D.醇类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B.燃烧含铅汽油引起的C.是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D.是在气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3.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其中正确的是()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C.纸包装比塑料包装更易制作D.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4.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5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控制()①氮氧化物的排放②酸雨的形成③臭氧层空洞扩大④温室效应⑤白色污染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⑤知识点二绿色化学的概念5.“绿色化学”是日渐被人们所熟悉的概念,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是()①食品呈绿颜色②无化学添加剂③香甜可口④无污染⑤有营养价值⑥有利于消化A.①③⑤⑥B.①③④⑤C.②④⑤D.全部6.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
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7.中国奥委会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后,北京某校一同学响应号召,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奥运献一份力。
他提出以下环保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⑥开发燃气汽车,减少燃油汽车的数量。
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⑤⑥C.②③D.①②④⑤⑥8.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 .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C .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 .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练基础落实1.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伤害,但目前臭氧层正受到破坏。
下列几种因素中,可能破坏臭氧层的是( )①制冷剂氟利昂的泄漏 ②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气体 ③可燃物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 ④硫酸厂排放的尾气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④2.湖泊发生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水体出现富营养化,使某些藻类迅速繁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下列选项中能够使水富营养化的物质是( )A .含氯的化合物B .含氮、磷的化合物C .含硫的化合物D .含碳的有机物3.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 .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4.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
“绿色化学”要求 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
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 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A .Mg ――→HNO 3Mg(NO 3)2B .Mg ――→Cl 2MgCl 2――→NaOH 溶液Mg(OH)2――→稀硝酸Mg(NO 3)2C .Mg ――→O 2MgO ――→稀硝酸Mg(NO 3)2D .Mg ――→浓硫酸MgSO 4――→Ba (NO 3)2溶液Mg(NO 3)25.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
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 .食醋B .面粉C .海带D .菜油6.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 )A .温室效应B .光化学烟雾C .臭氧空洞D .酸雨题号1 2 3 4 5 6 答案练方法技巧——加成反应原理应用技巧7.卤代烃里的卤原子易与活泼金属阳离子结合,发生下列反应:R —X +NaCN ――→乙醇R —CN +NaXR —X +2Na +X —R ′――→乙醇溶液R —R ′+2NaX根据下列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回答:(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B―→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2H3Cl―→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综合拓展8.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陆地最高处仅海拔4.5米,由于海平面日渐升高,据估计这些岛屿将在50年内被海水淹没。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
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
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A.减压、升温B.增压、升温C.减压、降温D.增压、降温(3)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
①如将CO2和H2以1∶4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
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
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CO2+4H2―→________+2H2O。
②若将CO2与H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以1∶3的比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该化工原料可能是()A.甲烷B.乙烯C.乙醇D.苯9.稀薄燃烧是指汽油在较大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条件下的燃烧。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稀薄燃烧时,常用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NO x转化为N2。
不同空/燃比时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一项)。
排放到大气中的NO x会导致酸雨、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填一项)。
(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NO、NH3―→催化反应器―→检测―→尾气处理混合气体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
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一催化剂能同时催化NH3等还原性气体与NO x的反应,将该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还原含等物质的量NO x的两种气体:①纯NO气体,②汽车尾气。
消耗NH3的物质的量较多的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B.②C.都有可能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基础落实一、1.生态环境破坏3.(1)化石燃料燃烧废气携带的颗粒物(2)土壤水源(3)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回收利用二、1.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最终产物100%对点训练1.B[由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推知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碳氢化合物。
] 2.D 3.D4.B[减少了原煤的燃烧,就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5.C 6.D7.D[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悬浮物、废渣会产生污染,开发研制新能源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常用含汞电池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应开发绿色无污染的电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性质稳定,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应减少使用;手帕可以重复使用,节约资源,而餐巾纸是一次性的,造成很大的浪费;分类回收垃圾可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汽油燃烧产生废气,会对大气产生污染。
]8.D[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氢能和太阳能,限制塑料的使用和发展绿色化学,都符合低碳经济。
]课后作业1.C 2.B3.D[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①化学物质与生活的关系,②绿色化学的概念,③化肥、农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