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与服装审美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
中国儒家的“仁”, “德”,“善”; 道家的无为;释家 的寂灭,都使中国 的服饰增添了以下 特征: 自然性:追求天人 合一,崇尚自然, 一袭长袍,潇洒灵 动,竟有仙家的境 界。 装饰性:皇帝的龙 袍,彰显权威,代 表了无上皇权,是 为天下唯一统治者。 内涵性:与儒释道 的哲学有直接联系, 每件衣服都有很深 的内涵。
旗袍
中国的传统女性 服饰之一,在20 世纪上半叶由民 国时汉族女性参 考满族女性传统 文化基础上设计 的一种时装,是 一种东西方文化 融合具象。在现 代部分西方人的 眼中,旗袍具有 中国的女性服饰 文化象征意义。
旗袍的流变
旗袍是中西方服 装的融合体,体 现了中国的传统 风格,又吸收了 西方追求的人体 线条美,结构美, 使它得到世界人 民的喜爱。
列宁服
列宁装因列宁在 十月革命前后常 穿而得名,样式 为西装开领,双 排扣,各有三个 纽扣,腰中束一 根布带,列宁服 多为蓝色,需系 腰带,戴八角帽 (上场后脱帽行鞠 躬礼)。上世纪三 四十年代在广大 解放区流行。穿 上列宁服看上去 既朴素干练又英 姿飒爽。
嘻哈服装
在西方Hip-Hop是街头 的文化,是一种生活 态度。走在欧美的大 节上,我们总是一群 年轻人头戴棒球帽、 或者包着大头巾,身 穿宽松的服饰,甚或 披一件带有头罩的夹 克,脚踩着球鞋,在 那里舞动、奔跑,或 做着其他动作。这就 是“嘻哈风格”。
两种不同的裁制方式
中国造就了一种“自然的”、“平面化的”服装形态;西 方则创造了一种“人工的”、“立体化的”服装形态。
中国是“一气呵成”的,充分保持布料原貌,结构十分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纯,是“非构筑式的”;西方则根据人的体形把衣服“解
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研究
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婚姻,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在中西方文化中,婚礼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仅体现了各自的传统习俗和审美观念,更象征着新人的身份转变与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的历史渊源、特色元素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以期增进对两种文化背景下婚礼服饰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西方婚礼服饰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服饰风格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接着,通过对比中西方婚礼服饰的材质、色彩、图案等特色元素,揭示其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中西方婚礼服饰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异同点,以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两种文化在婚礼服饰上的交流与融合现象。
通过对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礼传统,还能够为现代婚礼服饰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本文也希望借此机会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和谐发展。
二、中式婚礼服饰文化中式婚礼,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饰文化体现了深厚的民族特色与历史内涵。
在中式婚礼中,新人所穿着的婚服往往承载了家族、亲友与社会的期望与祝福,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展现。
中式婚礼的婚服通常采用传统的汉服或唐装样式,以红色为主色调。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与繁荣,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男子常穿对襟长袍,外罩马褂,头戴瓜皮帽,脚蹬布鞋,展现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风度的气质。
女子则穿着旗袍或凤冠霞帔,展现出婉约与典雅之美。
旗袍紧贴身形,曲线优美,展现出女性的曼妙身姿;而凤冠霞帔则更显华丽,凤冠代表着女性的高贵与尊荣,霞帔上的刺绣则展示了精湛的手工艺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式婚礼的婚服上常常绣有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喜结连理、鸳鸯戏水等,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而且寓意深刻。
龙凤是中华文化中的神兽,代表着力量与智慧,而鸳鸯则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
探讨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服饰文化差异一直存在,从历史渊源,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中式服装装,崇尚装饰,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
西式服注重展示人体之美,讲究穿着效应,善于显露和突出主体,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一、中西方穿衣观念的不同特色:1 中西方对服饰的审美态度差异在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非常崇尚礼数传统与等级制度。
古代中国的服装一向是被看作穿着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加上儒家道家等几千年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影响,中国形成的服饰美学观念表现在服装型上的是意象的结构,这种平面的直线与曲线的裁剪方法使衣服适体又不完全合体,不裸露张扬也不尽力束缚。
在遮体的隐约之中含蓄地显现了流畅婉约,温情流动的人体曲线美.造型意识是节奏化的,在宽衣的帖体与离体之间流露气韵。
当穿在身上时,起伏连绵的衣褶和曲直缠绕的襟裾,营造了飘忽自在的效果。
在造型上使用这种没有明确凹凸的平面裁剪方法。
求得了一个自成纹理、和谐统一的空间造型。
这种平面剪裁的服装造型,更趋向于整体感。
因此,中式服装造型更显视域空间大,更显大气、大方的气韵。
西方有崇尚人体的传统,要求服装穿着者能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人体的线条美丽.西方的穿着观念是服装穿着必须是为人体服务,通过服装穿着能使人体显长掩短,装点得更美。
经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遭受文化禁锢又到文艺复兴,无论服装式样如何翻新,都是按着西方人士穿着观念的支配,都是为了极力地体现人体美。
现今人们都崇尚穿着刚好合体的衣裙,在服装裁制时要求"收省”、"折裥”,做垫肩,系腰带,大坍领或开叉等,以及在裁制妇式服装时要求突出胸部的丰满,腰部的纤细,用裙子的长度来调节下肢,目的是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人的身体。
洛可可时期的用鲸鱼骨支撑起的罩裙也突出了西方追求夸张华丽的造型。
2 价值观不同导致穿衣的风格也有较大差异东方文化的根深蒂固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影响了中国人民对衣着的偏好。
中外服饰文化差异
例如,红色在中国象征着 吉祥、繁荣,而在西方则 常常与危险、血腥相联系
4
服饰的面料
服饰的面料
A
中国传统的服 饰面料以丝绸、 棉麻为主,而 西方则更加喜 欢用毛料、化
纤等面料
B
此外,中西 方对面料的 质地也有很 大的差异
C
例如,中国的 丝绸面料质地 轻薄、柔软, 而西方的毛料 则更加厚重、
挺括
5
1
科技的进步也对中外服饰文化 产生了影响
2
例如,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服 饰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可以打印出更为复杂、个性化 的服饰
3
这种技术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应 用,但具体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可能存在差异
4
此外,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也 为中外服饰文化带来了新的元 素,这种设备在中西方都有市 场,但具体的款式和用途可能 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2
3
本文将从服饰的发展历程、服饰的款式、服饰的色彩、服饰的面料 以及服饰的穿着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外服饰文化的差异
1
服饰的发展历程
服饰的发展历程
2
服饰的款式
服饰的款式
中国传统的服饰款式讲究的是宽松舒适,以宽袖、 大褂、长袍等为主,突出的是一种婉约、端庄的 美。而西方的服饰款式则更加注重修身、凸显身
服饰的穿着方式
服饰的穿着方式
中西方在服饰的穿着方式上 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 中国的传统服饰中有很多的 搭配方式,如旗袍配腰带、 汉服配玉佩等,而西方的服 饰则更加注重单品的选择和 搭配。此外,中西方在穿着 的时间和场合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 是正式场合的穿着,而西方 的西装则可以在正式和非正
13
服饰与文化交流
服饰与文化交流
中西方服饰礼仪
四、国外的着装礼仪举例
美国:总体而言,美国人平时的穿着打扮不太讲究。崇尚自然,偏爱 宽松,讲究着装体现个性,是美国人穿着打扮的基本特征。跟美国人 打交道时,应注意对方在穿着打扮上的下列讲究,免得让对方产生不 良印象。 第一、美国人非常注重服装的整洁。 第二、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下帽子和外套。 第三、美国人十分重视着装细节。 第四、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国,女士不能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 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 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 失礼。 第七、、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当众化妆补妆 ,不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内依旧戴着墨镜不摘的人,往往会被美国人视作“见不得 阳光的人”。
1992年,巩俐出席第64 届奥斯卡颁奖 2004年参加嘎纳电影节
2001年上海
APEC峰会
阿玛尼高级定制系列 Armani Prive2009春 季带来浓郁中国风的 设计,黑、白、灰, 黄、紫、红,蕾丝与 流苏,中国画风的印 花与刺绣,华丽的绸 缎面料,借鉴中式建 筑向上飞扬的华丽檐 角„„从形式到细节 ,甚至模特的发型, 无一不透露出中国情 调。
(一)对服饰功能的认识不同
中国强调服饰的伦理功能和符号意义,西方注重服饰的 装饰意义。 班固:“衣者隐也,裳者鄣也,所以隐形自鄣闭也”。 (伦理意义) 《释名· 释衣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 庇寒署也;下曰裳,裳,鄣也,所以自鄣蔽也。” 上衣:实用功能 下裳:伦理功能 在中国,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 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资治通鉴》中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
从服饰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服饰看中西文化差异中文系 11级赖艺群 1101000321东西方服饰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相对独立的社会环境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服饰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一体化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同质化。
服饰潮流也在这一大趋势下日益“趋同”。
西方人对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刮目相看,尤其是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在推出的新作当中不断导入中国服饰文化元素。
要想比较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区别,我们就应先弄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征。
1.中、西方文化的特征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固定而且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发展形成的.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文化都曾在这块热土上相互碰撞、交流和融会贯通,共同形成了以含蓄、包容为特征的中国文化,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统治,构筑起高度发达的文化体系。
与此相对,西方文化是以围绕着地中海的北非的尼罗河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爱琴文明以及南欧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基础,经过来自北方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而形成的。
西欧诸国经过在中世纪的发展和拜占庭文化的滋养,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与远东的中国完全不同的基督教文化圈。
在这个文化圈中生存着众多的种族,存在着性格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一种跃动的、积极进取的性格特色。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前者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域环境中发展繁荣起来的,具有相对单一而鲜明的个性特色,属个体发生性质;后者则跨越亚、非、欧三大洲,在一个广阔的地域环境中,由多种文明相互混合,交替支配和影响,伴随着民族的迁徙、文化的移动而形成的,具有混合性特色,属系统发生性质。
2. 中、西方服饰文化特性在上述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服饰文化,必然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⑴不同的衣料文化脱离饮血茹毛的原始社会后,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衣料文化。
(完整版)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 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 的肩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 撑、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 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中西古代 服装差异
五、装饰 从装饰特点看,中式服装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
著
瓦伦蒂诺(valentino)
富丽华贵、美艳灼人是瓦伦蒂诺品牌的特色,瓦伦蒂诺喜欢用最纯
名
的颜色,鲜艳的红色可以说是他的标准色,精瓦伦蒂做工十分考究
,从整体到对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得尽善尽美。
服
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
装
Calvin Klein是美国第一大设计师品牌;旗下的相关产品更是层出不
欧洲中世纪贵族服饰
中式服装的美学特点,反映了中华民 族的审美心态和文化征貌。中国人受 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影响,重视情理 结合,以理节情,追求闲适、平淡、 中庸,追求超出形体的精神意蕴。
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察
严谨治身
礼义廉耻
民族、民权、民生
西装是从国外传入的一种 服装品种,在国外是男子 的正统服装 。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自古以来,王宫贵族以及富商 们都是当时最贵重的服饰物品的拥有者,而处于社 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以及奴隶,则往往衣不蔽体,食 不果腹,或只有最低限度的衣物。
因此,无论是中国服装史,还是西方服装史,几乎 都是以宫廷贵族服饰的变化为主线构成的,并非史 学家轻视下层百姓,而是因为下层百姓的服饰文化 能在历史上留下文字记载、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的 实属凤毛麟角。
3、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 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艺 术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装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关于中西方服饰的异同
水晶烫片服饰
三、结论
民族图案应用于现代服装中,严格意义上说不是 普通商品,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一把标尺, 具有相当 的价值,图案应用于服装使中国服饰文 化享誉中外,自古至今都颇受人们青睐和推崇, 同时服饰图案寓意的深 刻内涵,已深入人心,成 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装饰,即使普通大众也喜爱 有加。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设计 师们结合中 国传统文化,敏锐地捕捉时代气息,洞察时代的 步伐,是传统的审美经验和新时代的审美信息融 会 贯通,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服饰图案, 图案设计应用于服装设计也成为了慰藉人们精神 的文化产品之 一。
在民 间,正色也是人们衣着配色所喜爱和 追求的颜色。 而在西方,在罗马时代最流 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白色代表纯洁、 正直,紫色象征 高贵。中世纪时奇特式教 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装饰得辉煌灿烂,引导 人们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 服饰上充满宗 教气氛的色彩被人们向往。欧洲文艺复兴 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 的 色彩受到人们的欢迎。法国人特别喜欢丁 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 洁的白 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 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 贵的色彩。
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 在帛纱轻柔的服装 上,真是花团锦簇,争 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 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 太 平万岁字当中”。唐代的服饰、服饰图 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缠枝纹 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 示了传统纹 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关于中西方服饰的异 同
说起东方服饰文化,人们一定会想起雍荣 华贵的唐装,含蓄隽永的旗袍,而对于西 方服饰文化 我们却知之甚少,能想到的除 了近代的西装,便是中世纪欧洲隆重华丽 的贵族服饰。其实中西 服饰文化差异并不 如此简单,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渗透着一 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服饰 经数千 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 体系。
中国与东西方服装美学的差异
中国与东西方服装美学的差异作者:刘文涓李正来源:《设计》2015年第09期摘要:中国的传统服装祟尚儒家和道家文化,讲究精神高于肉体。
把服装审美当作传播宗教思想,塑造人格,维护皇权的象征;西方的服装审美讲究人是第一位,讲究人的曲线,注重个人的感受,看重自由。
现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文化相互之间的融合发展。
中国的服饰审美也受到了很多影响,但是大体上讲究“中庸”的儒家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地种植于中国的服装审美之中。
当今中国的服装设计应该在不断的发展中寻求一种属于中国特色的服装发展之路,在充分学习别人优秀的文化和发展经验中,谋求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儒家思想服装审美发展之路中图分类号:TS9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58-02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服装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它的审美功能不断增强。
鲍姆嘉通总结出相对完整的美学理论并将美学确立为单独的一门学科,服装审美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服装是人类文化和审美文化最早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物质文明。
它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文化等视角的外部感性显示形式,与此同时,也是人们心中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等外化审美形态表现的一种。
中国和西方美学的概念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许多差异存在于中西服饰的审美观念上。
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1)中国传统美学的渊源服装美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一定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也在无形中引导出一种美学的发展方向,既要满足服装的基本功能,又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
中国服装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时期,商代人们已经开始用养蚕取丝的技术来制作衣服,商代的上衣下裳是我国最早的服装形式。
古人对天地的崇拜也影响了古人服装的美学思想,上玄下黄的服装就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的崇拜。
上衣代表天,太阳未出的时候,天是玄色的,所以上衣的颜色是玄色;下裳代表地,土地是黄色的,所以下裳的颜色用黄色来表现。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中西方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中西服饰文化方面,可以从服装的历史渊源、服饰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服饰的设计和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可以从服装的历史渊源着手。
中国的服饰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周代、汉代。
汉服作为传统的中国服饰,曾经流行了几千年之久,其特点是宽袖、大襟、长衫、长裙等。
而西方的服饰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受到了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的服饰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西装、裙装、裤装等。
其次,中西服饰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服饰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上。
中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不同,因此服装在两种文化中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服饰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保护身体、展示个性和表达社会地位。
古代的朝服和官服就是为了显示权贵的身份和地位而设计的。
然而,在西方社会,服装更多地强调个人的审美选择和时尚的追求。
服装不仅仅是保护身体的工具,更是用来展现个人品味、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最后,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还反映在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上。
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中西方的服饰设计和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服饰设计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对称美,追求端庄、典雅和内敛的风格。
色彩上以红色和金色为主,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而西方的服饰设计则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更强调个人的审美追求和表达。
色彩上更为多样,可以使用各种鲜艳和对比强烈的颜色,以突出个人的时尚品味。
总结起来,中西服饰文化在服装的历史渊源、功能和象征意义、设计和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它们对服饰的不同认知和追求,导致了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
对于人们来说,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的服饰差异很重要,这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服装审美
色彩:以红色、黄色、蓝色等 为主,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装饰:以刺绣、印花、珠绣 等为主,注重细节和工艺
西方服装设计风格
注重线条和轮廓: 强调服装的线条 感和轮廓感,追 求简洁、流畅的 设计风格。
色彩搭配:注重 色彩搭配,强调 色彩的对比和协 调,追求视觉冲 击力。
面料选择:注重 面料的选择,强 调面料的质感和 触感,追求舒适、 自然的穿着体验。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平等、民主 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谐、尊老爱幼、家庭观念 西方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 东方信仰:佛教、道教、儒家等
社会习俗的差异
家庭观念:西方注 重个人独立,东方 注重家庭和谐
社交礼仪:西方 注重平等,东方 注重尊卑
饮食文化:西方注 重营养均衡,东方 注重色香味俱全
中西方服装材料与工艺的 交流与影响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服装 材料与工艺的交流
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西方服 装材料的创新与工艺的发展
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对西方服 装材料与工艺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服装工业:中西方服装材 料与工艺的融合与创新
市装中
第 六
场品西 章
牌方
与服
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与市 场地位
谢
观
看
汇 报 人 :
装饰元素:注重 装饰元素的运用, 强调装饰元素的 创意和个性,追 求独特的设计风 格。
中西方服装设计风格的交 融与创新
融合中西方元素:将中西方服装设计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创新设计手法:运用中西方不同的设计手法,如中国传统的刺绣、西方的立体剪裁等,进行 创新设计
结合现代审美: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中西方服装设计风格进行创新,创造出符合现代 审美的设计作品
中西方服装审美意识的差异
1 前言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历史,服装也不例外。
对于服装的发展来说,首先,是具有继承性的。
虽然远古服装以兽皮、动物韧带为服装材料,与现代服装相比,更是面目全非。
但是在每一个服装发展的时期,总是有或多或少的上一期元素得到继承。
不同地区的风貌千差万别,服装的原始风格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多姿多彩,决定了数千年的继承与发展的起点不同。
服装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不同地区、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服装。
西方国家的服装风格就是由于继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与我国相比变得不同,这里所讲的“西方服饰文化”是指建立在地中海文明的基础之上,从欧洲中世纪发展而来形成的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服饰文化。
所涉及的“中国服装文化”是指以黄河文明为基础形成的中国传统华夏服装文化。
在服饰方面,如今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被西方服饰文化“一统天下”,这种服饰文化结合着西方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生活风格方式以及与其相伴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一同进入世界其他地域的人们的生活之中。
它不仅仅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同时还以“国际化”或以“与国际接轨”的名义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主动、广泛的传播。
现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环境安宁,国家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速度迅速。
向西方服装文化借鉴的现象更加突出。
这种从西方服装文化中借鉴引进而来的“国际”服饰成为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9]。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股重新重视本民族服装文化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人们不仅自强不息,更加自信;同时,西方人也在重新看待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特别是当今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在新推出的作品中不断加入中国服饰文化元素,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发展自己来促进文化的加速融合。
对比中西方服装文化的发展,能够让人们深度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服饰的差异和发展演变,使人们可以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且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中西方服装文化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差异
中西⽅服饰审美⽂化的差异 因为形成的地理、历史、⽂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服饰审美⽂化在服装功能意识、着装观念、着装⽅式、变迁过程等⽅⾯存在明显的差异。
下⾯是店铺给⼤家搜集整理的中西⽅服饰审美⽂化的差异⽂章内容。
中西⽅服饰审美⽂化的差异 中国服饰审美⽂化是指以黄河⽂明为基础,在⼀个相对固定⽽且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形成,随着⽂明的进步和朝代的更替⽽⾼度发展的服饰⽂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西⽅服饰⽂化是指以地中海⽂明为基础,跨越亚、⾮、欧三⼤洲,受多种⽂明相互混合的影响,伴随着民族的迁徙、⽂化的移动⽽形成的欧洲____⽂化圈中的服饰⽂化,表现出复杂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服饰功能意识的差异 对于服装的功能,中西⽅在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开始中国⼈就给服饰打上了“阶级等差,尊卑有序”的烙印,直接成为统治阶级“严内外,辨亲属”的⼯具。
从帝王后妃,达官贵⼈,以⾄黎民百姓,⾐冠服饰都有严格的区别,⽬的在于顺应“礼仪”的“差序分别”。
中国⼈不仅仅把穿⾐局限于保暖和装饰的功能,更加关注的是“治国安天下”的社会伦理功能。
从夏、商到周朝,随着服饰礼仪的制度的完善,这种观念⼏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统治者反复修订服饰制度,以此来规范各阶层⼈的⾏为,来“治国安邦”。
所以,中国服装⽂化具有强烈的政治⾊彩。
西⽅服装的等级观念并不严格,除了极其特殊的仪式活动之外,等级差别主要通过⾯料的⾼档与做⼯的精细来表现。
许多贵妇⼈收买宫廷⾥的服装⼯匠,了解王后在将要出席的社交场合穿什么样的⾐服,也如此打扮借以炫耀⾃⼰的地位和⾝份,王后并不介意。
这种宽容就使款式、图案、⾊彩等服装审美因素没有强烈的权⼒专属⾊彩。
古罗马⼈也曾⼗分重视⾐服对于⾝份的表⽰,封建时代也曾推出各种服饰禁令,但很少像中国⼈那样把服装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他们更多注重的是服装的财富价值和审美功能。
⼆、着装观念的差异 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对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的重视,中国⼈穿⾐始终保持着⼀种东⽅式的矜持,对肌肤严密地包藏和掩蔽,中国服饰⽂化在⼀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包”的⽂化,既不能“现露”体形,更不能随便“裸露”肌肤。
中西方服饰审美的异同
中西⽅服饰审美的异同 基于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化和⽣活环境,中华民族与西洋服饰的审美取向也形成了迥乎不同的风貌。
中西服饰审美取向直接导致了各⾃服饰外在形式美的不同和内在神韵的不同追求。
下⾯是店铺给⼤家搜集整理的中西⽅服饰审美的异同⽂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家! 中西⽅服饰审美的异同 华夏⽂明使⼈们对⾃然美的欣赏上升到⼀个极致,形成了“宽⾐”的服饰⽂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突出。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的《洛神赋图》正是反映了这⼀时期的⼥装形制特点:“洛神”梳着⾼⾼的云髻,被风⽽起的⾐带,给了⽔波上的洛神⼀股飘飘欲仙的来⾃天界之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反映出当时的⾐裙飘逸层叠、繁复华丽的“宽⾐”特质。
⽽宽⾐⽂化也就此秉承下来,影响了五代后世的服饰审美。
⽽反观西洋⽂化则是⼀种“真美合⼀”的⽂化。
信奉⼈本主义的⽂化核⼼,倡导⼈性解放,⿎励创造⼈的理想。
西⽅⽂化渊源于爱琴海边的古希腊⽂化,地中海沿岸的古代⽂化辉煌灿烂,成为欧洲⽂明的发源地。
古希腊社会诞⽣之始就表现出了对客观⾃然的认识的兴趣,服装造型也以体现⼈体美为⽬的,以布料的披挂和缠绕为形式,通过⾐褶的的起伏变化来展⽰⼈体的美丽姿态。
特别到了中世纪以后,西⽅服饰⼀直在强调“以⼈为本”的⽴体裁剪和造型⽅式,追求三维⽴体的形式美感。
中西⽅服饰所囊括的范畴可谓⼤矣,根据事物本⾝的性质进⾏科学的分类和对⽐,遵循同类相较的原则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我们先以中国服饰的杰出代表―“旗袍”,与西⽅服饰的典型代表―“撑箍裙”相对⽐,在这个⽐较⼩的范围内,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和认知中西⽅服饰的审美取向之异同。
15-18世纪的欧洲撑箍裙是欧洲现代⼥装的前⾝,也是西⽅中世纪以来最为经典的代表服式。
这种在腰部断开,接缝的连⾝⼥裙,亦称“罗布”,以它那繁华绮丽、精美绝伦的外在美感,给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中国旗袍来与之⽐较和对照,以中西⽅两种经典服装相对⽐和碰撞,会更有效地帮我们认识到两者所代表的服饰审美取向的异同。
中西方外貌服饰跨文化案例
中西方外貌服饰跨文化案例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传播者作为中华文化的“活标本”,其服饰、化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常常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中华文化审美观念的理解。
有些传播者装扮欠妥、解释说明不当,或对受众外表的评价不当,常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对中国审美的质疑和误解。
在介绍中华服饰文化时,有些传播者只能对某些服饰种类进行浅层次的介绍,无法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无法在中外比较的基础上令受众了解彼此的审美异同,传播效果欠佳。
传播者必须注意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进行编码沟通,有效地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传播出去。
一、中外文化对外表行为评价上的差异“Appearance” (翻译为“外表行为"或'客体语")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型、服装、化妆、饰品等多种要素。
人们通过服装、化妆、饰物等东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外界传播很多信息,本文重点探讨服装和化妆。
笔者曾受邀为某出版社翻译一本配以多幅“国粹”服装插图的国内一位美学大师的作品,其目的是通过服装设计向海外读者传播中国传统美学。
该美学大师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字清丽脱俗、含蓄典雅,处处体现出生命安顿、返归内心、体验万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适意的中国人独有的生命观和美学观,然而所配插图上的模特妆容及其“国粹”服装,却与文字的精神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模特化妆或过于凌厉,或病态、妖艳,表情张扬、眼神空洞,服装或怪或露、或奇或艳,完全体现不出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而是迎合时尚、取悦西方受众的媚俗产物,其动机或许是满足西方受众对所谓柔弱、病态东方美的猎奇心理。
服装和化妆可表露出一种文化的审美观念,以及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信仰观念和职业特征等。
除了上述案例中专门通过服装向海外受众传播中国传统美学的书籍、活动之外,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传播者还常常需要在生活中或课堂上面对来自异质文化背景的人对自己外表的评价,或者是对对方的外表进行评价,但是由中外文化审美观念差异引起的误会时有发生。
中国与东西方服装美学的差异
中国与东西方服装美学的差异作者:刘文涓李正来源:《设计》2015年第09期摘要:中国的传统服装祟尚儒家和道家文化,讲究精神高于肉体。
把服装审美当作传播宗教思想,塑造人格,维护皇权的象征;西方的服装审美讲究人是第一位,讲究人的曲线,注重个人的感受,看重自由。
现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文化相互之间的融合发展。
中国的服饰审美也受到了很多影响,但是大体上讲究“中庸”的儒家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地种植于中国的服装审美之中。
当今中国的服装设计应该在不断的发展中寻求一种属于中国特色的服装发展之路,在充分学习别人优秀的文化和发展经验中,谋求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儒家思想服装审美发展之路中图分类号:TS9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58-02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服装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它的审美功能不断增强。
鲍姆嘉通总结出相对完整的美学理论并将美学确立为单独的一门学科,服装审美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服装是人类文化和审美文化最早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物质文明。
它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文化等视角的外部感性显示形式,与此同时,也是人们心中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等外化审美形态表现的一种。
中国和西方美学的概念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许多差异存在于中西服饰的审美观念上。
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1)中国传统美学的渊源服装美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一定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也在无形中引导出一种美学的发展方向,既要满足服装的基本功能,又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
中国服装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时期,商代人们已经开始用养蚕取丝的技术来制作衣服,商代的上衣下裳是我国最早的服装形式。
古人对天地的崇拜也影响了古人服装的美学思想,上玄下黄的服装就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的崇拜。
上衣代表天,太阳未出的时候,天是玄色的,所以上衣的颜色是玄色;下裳代表地,土地是黄色的,所以下裳的颜色用黄色来表现。
中西文化服装差异
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服饰文化融合趋势也空前加强。
中国服装也在不断地与世界接轨,传统服饰设计中渐渐融入了西方时尚元素,同时中国元素也正在影响着国际时装界的发展。
东西方人虽然形体不同,观念不同,但在服装上追求真善美的意境是一致的愿望。
今天的服装造型设计上所要表现的时代气韵就是让民族精神融于世界精神,让古代精神融于未来精神,使东西方不同的哲学与美学观念背景下所表现的不同的神气与韵味形成互补和强化,达到神智与思想上的共通,从而洋溢出新的精神和理念,传递出时代气息的内在气韵。
纵观中西方服装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服装与西方传统服装不论在造型、结构上,还是在局部特征、装饰、色彩、图案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服装是平面型的服装,崇尚装饰,自然宽松。
西洋服装是立体型的服装,讲究穿着效应,善于显示优美的人体体态,以服装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
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视了服饰伦理,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
譬如《礼记·王制》说:“作淫声异服。
奇球奇器以疑众,杀!”(易·系辞》认为:…始容诲淫”。
《左传》称“贪色为淫”。
《系辞》是秦、汗间的儒生所作,其后,赵飞燕、梁冀及其妻子等在服饰上的追求奇异和生活的淫乱,更说明了“冶容诲淫”。
然而,尽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没有或者很少突出对人体美的直接赞赏,但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里不乏对人体美的描写。
从《诗经》,骚赋到明清的小说和传奇,其中都有这类描写,譬如“肌如白雪,腰如束素”。
“肤如凝脂”、“虎背熊腰”,而且更多的是人与服饰共同构成的美的形象;“著绣荚裙,事事四五通,足上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中西方服装有何区别
中西方服装有何区别中西方服装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设计风格、款式、用料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首先,中西方服装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
中式服装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平衡,强调的是自然的流畅线条和简洁的剪裁。
中式服装的设计注重的是立体感和曲线美,强调的是服装与人体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服装则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修饰和塑造,强调的是线条的流畅和轮廓的鲜明。
西式服装的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追求的是个体的表达和独特的品味。
其次,中西方服装的款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式服装注重的是传统的样式和纹饰,如旗袍、唐装、汉服等。
这些款式多以直线和曲线结合的方式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
而西方服装则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变化性,款式繁多,如连衣裙、西装、牛仔裤等。
西方服装的款式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追求的是多样化的选择和流行的潮流。
第三,中西方服装的用料也存在差异。
中式服装常使用的面料主要是丝绸、棉布和麻布等,注重的是柔软、透气和舒适的感觉。
中式服装的面料往往有着质地细腻、光泽度高的特点,给人一种华丽、典雅的感觉。
而西方服装则更加注重面料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常使用的面料有棉、麻、丝、羊毛、人造纤维等。
西方服装的面料更加注重质感和舒适度,注重面料的质地、纹理和适应不同季节的需要。
最后,中西方服装的设计和穿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式服装的设计和穿着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龙凤纹饰、褶皱、结扣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而西方服装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个性的追求,追求的是时尚、自由和个人独立性。
西方服装的设计和穿着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体现了个体权利和个性表达的重要性。
总之,中西方服装在设计风格、款式、用料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式服装注重整体的和谐和平衡,设计风格简洁流畅,用料讲究柔软舒适;而西方服装注重个体的表达和个性的追求,设计风格多样化,用料注重质感和舒适度。
中式服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而西方服装则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人独立性。
中西方两性服饰的审美文化比较
跨文化交流:中西方服饰的审美文化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增进了不 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中西方两性服饰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影响
服装产业:中西方两性服饰的审美文化对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促进了服装产业的繁荣。
中西方两性服饰 的审美文化概述
中西方女性服饰 的审美文化比较
中西方两性服饰 的审美文化对现 代社会的影响
中西方男性服饰 的审美文化比较
中西方两性服饰 的审美文化交流 与融合
中西方服饰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东方服饰文化:起源于中国, 注重礼仪和含蓄美
西方服饰文化的发展:文艺 复兴时期,服饰开始注重个
性和自由
消费市场:中西方两性服饰的审美文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使得消费者更 加注重服饰的个性化和时尚性,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品牌价值:中西方两性服饰的审美文化对品牌的影响,使得品牌更加注重 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国际贸易:中西方两性服饰的审美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使得中西方服 饰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受到欢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融合特点:中西方服饰文化相互融合,如中式旗袍的西式剪裁和西式礼服的中式图案运用
融合意义:中西方服饰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促进了中 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西方两性服饰的未来展望和发展
融合趋势:中西方 服饰元素相互融合, 形成新的时尚潮流
创新设计:设计师 将中西方服饰元素 进行创新设计,创 造出独特的服饰风 格
中西方男性服饰的色彩和图案比较
色彩:西方男性服饰色彩以黑白灰为主,简洁大方;中国男性服饰色彩丰富,注重色彩搭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服装审美
宋科新,王秀芝,邓英民(德州学院服装系,山东德州253015)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服饰文化内涵的进一步了解,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时装设计
文化是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表现在人的生活的各个层面。
服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察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况,服饰应是首先要看的部分。
如何正确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服饰美,如何解读设计师的服装设计语言,这需要很好地理解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把握服饰文化的精髓.
1东西方文化比较
1.1饮食习惯的比较
1.1.1餐具
表1中西方餐具的比较
比较内容工具特点文化内涵
中国筷子(两根)代表一阴一阳,缺一不可,简单而又复杂。
老人、儿童都能熟练应用
含蓄的,抽象的,中国文化最基本的阴阳理论
西方叉:五个齿,手的形状刀:匕首去掉尖
外界具象事物的再现直接的、具象的
1.1.2菜
中国菜:煎、炒、烹、炸、涮,讲究色香味俱佳,“食不厌精”。
如“南北大菜、满汉全席”。
讲究刀法、火候。
是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西洋菜:拌沙拉———各种果菜凉拌;鸡尾酒———各种饮料、酒调制而成;三明治———两片面包、十几片牛肉与菜叶,一种杂糅文化,也体现出西方人易于接受新事物。
1.1.3做菜方法
中国菜凭感觉的成分多,多用“适量、少许”,是灵性的体现,“百家菜”,百家味。
西洋菜以钟表计时,以烧杯量,甚至于用天平称,体现西方人注重实际,科学地对待事物。
1.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方:四合院、高院墙,大门紧闭,院内门窗对称,这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一种秩序感。
中国园林讲究“水比曲,园比隔”,避免一览无余,这与国人做事的谦虚有关。
西方:白色、浅色洋房,房前花园绿地,矮栅栏做墙,园门多处。
体现一种开放的思维,易接受新鲜事物。
1.3国画与油画的比较
1.3.1时空的意识不同
国画的时空意识是灵性的空间;油画的时空意识是立体的、无尽的空间。
“西方人在二度空间中再造出三维空间,而中国人拿起笔就是空间,如国画《清明上河图》采用多个散点透视法。
而油画则是在二维平面空间内塑造三维立体,注重用多种色彩来表现自然中的事物美,或以大胆的色彩或形象给观者以感官刺激。
1.3.2光学规律不同
国画中的昼夜变化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光学规律,国画中表现黑夜有一特定意义的物象,(如画中人手提一盏灯笼)对光影变化不予深究;又如只画一钩弯月在树梢,国画“中得心源多些”。
油画表现黑夜要把画面画成黑色或阴影部分画得黑些,因而油画“外师造化多些”。
1.3.3国画中讲究留白,讲究写意
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这样美妙的诗句用国画来表现只是在空白的纸上,斜伸出来一只红杏,如把墙头画出来,那就大煞风景了。
又如《寒江独钓图》中,一叶扁舟浮在水
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孤舟上垂钓。
画面的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几乎全是空白。
这些留白表现的是空,是虚的,而实际上却并非空白,而是虚中有实。
这个实就是使冬天的江面上更显得空旷缥缈,寒意萧条,从而更加衬出渔翁凝神专注于垂钓的气氛,也给欣赏者提供一片广阔自由的遐想天地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
1.4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话(歌)剧
二者的时空观念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在道具运用上:京剧中没有门、车、马等,而关门开门、坐车骑马等都能逼真地表现出来。
如京剧中的饮酒,只有酒盅以袖掩面,一饮而尽,实际上并无酒水。
西洋话剧道具则尽量逼真,有真的门、车、船等道具。
喝酒时真有酒水。
又如京剧中,“策马扬鞭八百里”实际演员只是那马鞭在原地转几圈。
而话剧中可能主人翁就要等几分钟再上场。
又如京剧《三叉口》中武松与时迁深夜对打,虽然舞台上灯火通明,但观众却分明感到两个人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进行着一场精彩的交斗,这些象征性的独特表现形式在西方话剧或歌剧中无论如何是不可想象的,无法表现的。
由此可见西方人重现实(具体),东方人重想象(抽象)。
1.5中国的古诗词与西方的诗
中国的古诗词讲究意象美、对仗美、韵律美。
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用“肥”、“瘦”来比喻颜色,真是妙绝,寥寥数字,词人爱花惜花之情跃然纸上。
象这类既具意象美,又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诗句在中国古诗词中俯拾皆是。
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用无晴(情)、有晴(情)这样的谐音来一语双关地表现恋爱中少女缠绵悱恻的心情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又如:“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上滩来。
”你看,月牙如眉,挂在柳梢,月华是冰凉的; 溪水清澈如镜,越中美丽的山色倒映其中,一连下了三天的春雨,兰溪的水漫上了岸,等到夜深人静时会有多少鱼儿跳上浅滩啊!诗人描写兰溪初春月夜的景色,全诗没有一个美字,但每个词都给人以此景如画的美的享受。
而西方的诗歌更讲究通过直接的词汇及语境来表达感情。
、
在服装设计中,同样也应注意,要用不同意象来给观者以美的享受。
欣赏时装有些是不能非要说出它象什么,是什么,而要从其整体出发,品出其中的味道。
有时一个系列的时装就是一首无言的诗,其意韵需要有高层次的审美才能体会到。
1.6中、西方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中国宗教主要有佛、儒、道三家。
佛教信奉“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佛教中的佛祖慈眉善目,神态宁静平和。
儒家讲“中庸之道”,“人之初,性本善”;道家信奉“顺其自然,顺应天道”、“天人合一”等等,给人以心态的宁静、平和之感,反映在中国文化艺术上偏激之作不多,平衡感较强。
西方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基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表情扭曲,表现出一种痛苦感和撕裂感。
基督教信奉“人生来有罪”,每每进行忏悔。
表现在艺术上多有偏激、失衡的作品产生。
2服装设计受中、西方文化影响举例
①伊夫·圣洛郎的作品之一受冷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油画启发设计的连衣裙。
②从中国民间美术中得来的灵感设计的“红黑服装”,红黑皆为纯色,胸前图案民俗性强(中国木版年画儿)对比强烈,风格浓郁。
③刘洋设计的草编系列装,受中国古建筑影响,有翘,裙摆上翘,但颜色采用自然的草的淡黄色,意趣盎然,式样又较前卫。
中西结合,既具有东方神韵,又兼西方美感。
④受京剧影响设计的脸谱系列服装。
⑤受中国剪纸的影响,设计师梁明玉设计的剪纸风格的裙装。
⑥受中国山水画影响,吴海燕设计的手绘系列装。
⑦受古希腊壁画中女运动员“跨衣”的影响,奎恩特女士推出的“迷你裙”风靡全球,深受人们的喜爱。
3结语
总之,服装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时不要生搬硬套,而应不断从中西方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底蕴,努力吸收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服装审美能力,才能设计出既具民族风格,又有时代感的现代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