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注意下列读音
lún 1、论( )语 2、不亦说( yuè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yùn ) 4、三省( xǐng )吾身 5、传( chuán )不习乎 6、不逾( yú )矩 7、学而不思则罔( wăng ) 8、思而不学则殆( dài ) 9、贤哉( zāi ) 10、一箪( dān )食 在陋巷( xiàng ) 人不堪( kān )其忧 11、曲肱( gōng )而枕之 dǔ )志 12、博学而笃(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记得牢 固,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情况加以思 考,仁就在其中了。”
指梅、兰、竹、菊,春兰,夏竹,秋菊,冬梅;
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雪压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板书设计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
政治主张:宣传“仁”的学说,认为 子曰:“温 故/
而知 新, 可 以/ 为师矣(y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子曰:“学/ ”
勿施于人”;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 愠(yùn),不亦/君子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传不习乎?
学习
子曰:“吾十有( yòu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同“又”,用于 动词前表修饰
立身
整数和零数之间
不译
指能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迷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
疑惑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同的意见
章十解/而:从孔心子所说欲:,我不十逾五(岁yú开)始矩立(志jǔ学)习。,”三十岁能 有所成顺就从,意四愿十岁遇事越就过不迷惑法,度五十岁懂得了什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
几个人 走路 一定
选择
善者/而
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跟从、学习 不好的方面,缺点
优点
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 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 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论语》主要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课文哪些章节或句子讲学习态度、哪些章节或句子讲学习方法、
哪些章节或句子讲修身做人?
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政治主张: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二章)原文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疏通文意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疏通文意
指十五岁。“有”同“又”,立身,
迷惑,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疏通文意
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 得其乐。
疏通文意
代词,它。这里 指学问和事业
爱好,喜欢
7、子曰:“知之 者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的人
比得上
勤奋自勉、 谦虚进取、 机敏好学、 加强修养
质疑探究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 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 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孔子把“知之”“好之”“乐之”分为三个层次,以“乐之”为心 理状态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 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 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或者为了 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精选全文
乐:
以… …为乐趣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饭疏食,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曲肱:肱,音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于:对,对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独立思考
有所发现
获取新的知识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
↘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词:罔、殆
学习
辨正统一
停殆
迷惘
思考
课文探究
第四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三人行,必有我师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呀。”
川:
河。
逝:
流逝。
斯:
这,指河水。
舍:
舍弃。
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分析文义
同“又”
子曰:“吾十有五
顺承
做学问
顺承
∕ 而志于学,三十∕而
顺承 自然规律
独立做事
顺承
迷惑
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
顺承 顺承
超过
规范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 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的 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能听得 进各种意见。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越 过法度规矩。”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子曰:“知
之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某种学问的人, 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把研究学 问作为快乐的人。”
分析文义
子曰:“饭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疏食∕饮水,曲肱 ∕
不正当手段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1、学: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 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 学习。 2、思: 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 第二个指空想。 3、而: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
相当于“却”、“可是”。
重点词语
品质高尚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重点实词喻:明白,通晓,此处指“使……明白”。
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文:文饰。
例:质胜文则野史:虚浮不实。
例:文胜质则史弘毅:弘大刚强而有毅力。
例:士不可以不弘毅篑:土筐。
例: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可以:表示有某种用途,可以用来。
例: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目:表现。
例:颜渊曰:“请问其目”重点虚词而:①连词,表顺接,从而,就。
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连词,表并列。
例:敏于事而慎于言其:副词,加强揣测语气,大概,也许。
例:其恕乎特殊句式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固定句式,“如……何”。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反问句式。
)精炼翻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2020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素材《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空想而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
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论语》十二章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子路问礼,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先进而后受礼,君子之行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慎其独也,小人放其言也。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子曰:‘君子不欲赏聪明有以弗果,不欲叹仁有以弗言。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在天下,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至孝掩其仪,不淫肆其言。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
”近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和孔老夫子等伟大思想家,让他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论语》,这本书功能卓越,令人叹为观止,深受人们的欢迎,今天它仍传播着老子和孔老夫子等思想家的精神。
十二章中,传播着君子礼义之道,倡导人们明德达能,提倡见贤思齐,和而不同,持守信誉,仁德自然而然,只要用心去分析,就能发现孔老夫子所说的“君子慎其独也”“言必信,行必果”的深刻内涵。
《论语》的十二章有许多引人深思的精彩内容,它以朴实的文字,深刻地把君子的礼义之道传达给人们。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求我们像君子一样,任何情况下都要有和蔼、宽容的态度,让人心情愉悦。
“先进而后受礼,君子之行也”,以礼让为先、尊重他人,正是君子之道,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更是需要培养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任何问题,要把握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水平上团结协作,在团结中保持个人的特点,是具有挑战性的,也是未尝不可能的。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论语》的十二章虽然有着古往今来的思想古迹,但其中所蕴含的箴言却能够释放出极具现代意义的深刻内涵,对现今社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上有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论,人们常常喜欢围绕一件事物出现分歧,毫无共识。
但是,如果我们将“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注入协商中,就会为解决争论提供根本的方向,避免争论太激烈,和平理性解决,也是我们应该倡导的精神。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借鉴!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
《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1.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5.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
12《论语》十二章(最新修订版)
zēng
每天
我
自我检查、反省
wèi 自己
谋划,商量办 法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心,尽心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同“又”
顺承 独立做事情
3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迷惑、疑惑
规矩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越过、超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 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 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 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 超越出规矩。”
跟从、学习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 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 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河、河流
这,指河水 往、离去
舍弃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 流去,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 指明时间的宝贵。
学习方法:1、2、4、5、7、9章
个人修养: 1、3、6、8、9、11、12章
10章 是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小结: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论语》十二章
读准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按时
学习 表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
也是 同“悦”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准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分析文义
同“又” 表顺承
表顺承 独立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表顺承 迷惑 表顺承 自然规律 表顺承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表顺承
超过 规范
读准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 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 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 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文言词语总结
请搜集整理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
• 不亦乐乎 • 温故知新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 • 逝者如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乐之者。‛
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 和事业。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 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中也有乐 趣啊。干违背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 的云一样。‛
F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 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 论。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书。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 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 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 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 子的人生教科书。
1、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2、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 志同道合的人
学习态度
:第六、七、九、十章
学习方法
:第一、 四、五、十二章
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章
比一比:
看谁背的快 ~~~
分类整理
1、作家作品: 孔子—— 《论语》—— 四书: 五经: 2、名言警句: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3、成语(8个): 4、通假字(1个):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 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 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记得牢固,恳切地提出疑问再 联系当前情况加以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里中的道路,这里指颜回的住处 忍受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 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 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指梅、兰、竹、菊,春兰,夏竹,秋菊,冬梅;
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雪压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经历磨难,
培养意志, 成就大事。
梅花香自苦寒来
待到雪化时。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 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 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 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 不逾越法度规矩。‛
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
这里指几个人。
行:走。 师: 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译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 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 处就要改正。”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反映
疏通文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 按时 愉快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 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却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志同道合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 了解 吗 ?”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注:一种高雅的乐 舞),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 说,孔子听到了绝美的韶乐后,激动得‚三月不知肉味‛, 大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本来,‚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是 一句夸张的话。后由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 也。‛本是用来形容音乐好听,但后来逐渐用于其它。今亦 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就
有害而 无所得
迷惑而无所得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 (邪说的)危险。(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 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或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孔 子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 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 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yuè。
知识归纳
二、一词多义 1、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1、学: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 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 学习。 2、思: 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 第二个指空想。 3、而: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
相当于“却”、“可是”。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3、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
温故而知新(知道)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三、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表示顺接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孔文 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 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 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 的呢?‛) 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 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 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注意下列读音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传(chuán)不习乎 6、不逾(yú)矩 7、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10、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11、曲肱(gōng)而枕之 12、博学而笃(dǔ)志
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 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逾矩:超过规矩。逾,超过,越过。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 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规矩,规范。
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 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 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 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 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 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 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 学派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