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烛之武退秦师随堂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练习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练习及答案一、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1、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设题意图:本题意在帮助学生熟悉课文。
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些问题,这些句子又是这篇课文中的关键句,熟悉了这些句子,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就容易了。
参考答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一段话是本题的答案。
其中“阙秦以利晋”最为关键。
对烛之武的这段话要作点分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几句是从事理上说的,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因此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无利,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几句也是从事理上说的,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这是以利益引诱秦伯。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几句是从事实上说的,先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又进一步分析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这些都说明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二、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
解释课文中下列单音词,体会这一特点朝亡厌国戍夕危师及辞设题意图:本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的不同特点。
古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
参考答案:朝──早晨亡──灭亡厌──满足国──国家戍──戍守夕──晚上危──危险师──军队及──达到辞──推辞三、阅读下面评论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想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哪位历史人物?A. 秦昭王B. 赵括C. 孙武D. 烛之武2.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使用的策略是什么?A. 武力对抗B. 外交谈判C. 心理战术D. 经济制裁4. 根据故事,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是什么?A. 秦军被彻底击败B. 秦军撤退C. 双方达成和平协议D. 秦军继续进攻5.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的身份是:A. 普通士兵B. 军事将领C. 外交使节D. 谋士二、填空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成功说服了秦军撤退。
2. 在这个故事中,烛之武展现了他的智慧和_________,使得秦军不敢轻易进攻。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_________比武力更为有效。
4. 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_,当时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5.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_________的外交智慧。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内容。
2. 烛之武在故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来达到目的?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有哪些启示?四、论述题1. 论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外交策略的启示。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1.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的进攻,你将如何制定策略?2. 请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于现代领导者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启示。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的个人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现代管理学理论进行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是编年体史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
B.周代有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位,如文中的“郑伯”的“伯”。
C.壮即壮年,古时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人,其后称为“壮”。
D.版本指筑墙的夹板,后也指版筑的工事,设版即修筑防御工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两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并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表明烛之武起初不愿意为郑伯出使秦国劝说秦伯退兵。
C.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拜访秦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利害,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
D.秦、晋围郑是因为其“无礼于晋”,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不仁”“不知”“不武”,可见《左传》重视“礼”。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失其所与,不知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 项“说”通“悦”;B 项“知”通“智”;D 项“共”通“供”。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郑人盟.盟:结盟 B .既东封.郑封:封地 C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 .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解析:B 项“封”,把……当成边地。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夜,名词作状语;B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D 项,亡,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A 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拿。
C 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 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检测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检测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题目。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文二:东周列国志(节选)佚之狐曰:“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
”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
”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
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
”烛武乃受爵而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安能犯颜进说B.①行李之往来②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C.①敢以烦执事②欲烦子说退秦师D.①共其乏困②寡人将与子共国4.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夫晋,何厌之有?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以乱易整,不武易:容易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D.老者衣帛食肉衣: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民之从之也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夜缒而出,见秦伯C.阙秦以利晋樊哙侧其盾以撞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吾其还也3.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其无礼于晋B.臣之所好者道也是寡人之过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晋,何厌之有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何人?A. 一位古代书法家B. 一位古代军事家C. 一位古代政治家D. 一位古代外交家2. 在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成功退秦师的?A. 通过武力B. 通过外交手段C. 通过贿赂D. 通过暗杀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4. 以下哪个成语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有关?A. 画龙点睛B. 以柔克刚C. 望梅止渴D. 破釜沉舟5. 烛之武在故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A. 军事策略B. 心理战术C. 经济制裁D. 政治联姻二、填空题6.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利用了________的智慧,最终使秦军撤退。
7. 故事中,秦军原本计划攻打的是________国。
8. 烛之武通过________的方式,说服了秦军,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________的重要性。
10. 在故事中,烛之武的行动展示了________的外交策略。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
12. 烛之武在故事中展现了哪些个人品质?1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外交有何启示?14. 烛之武是如何利用智慧和策略,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战争?15.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哪些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方法?四、论述题16. 论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古代外交策略的影响。
17.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智慧与勇气的关系。
18.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今天是否仍有现实意义?请结合现代国际关系进行论述。
1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哪些领导力的要素?20.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如何理解“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五、案例分析题21.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的威胁,你将如何制定策略以保护你的国家?22. 如果烛之武没有成功退秦师,你认为可能会发生哪些后果?请结合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缒而出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范增数目项王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郑既知亡矣 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6.下列语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是寡人之过也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佚之狐言于郑伯D.晋军函陵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秦伯说,与郑人盟。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敢以烦执事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郑伯)许君焦、瑕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偏远B.晋军函陵:军队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何厌之有:厌恶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与郑人盟:结盟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二、名篇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烛之武退秦师的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商朝C. 春秋时期D. 汉朝2. 烛之武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使者?A. 秦国B. 齐国C. 楚国D. 晋国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军撤退的?A. 通过武力B. 通过贿赂C. 通过智慧和言辞D. 通过求情4.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秦军撤退后,晋国的军队采取了什么行动?A. 追击秦军B. 继续进攻C. 撤退D. 保持原地不动5. 以下哪项不是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A. 烛之武B. 晋文公C. 秦穆公D. 孔子二、填空题6.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______年,当时晋国与秦国发生了冲突。
7. 烛之武是晋国的使者,他通过______的方式,成功说服秦军撤退。
8. 秦军撤退后,晋国的军队选择了______,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
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______的重要性,即通过智慧和言辞解决问题。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通过智慧和言辞说服秦军撤退的。
四、论述题1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分析。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
烛之武,晋国之使者也。
晋国与秦国交战,晋国处于劣势。
烛之武奉命前往秦营,以言辞说服秦军撤退。
烛之武对秦军将领说:“晋国与秦国,本是兄弟之邦,今因误会而交战,实为不智。
若秦军撤退,晋国愿与秦国重修旧好。
”秦军将领听后,觉得烛之武之言有理,遂下令撤军。
12. 根据段落内容,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军将领的?13. 烛之武提到了“兄弟之邦”,这在文中有何含义?14. 秦军将领为何会接受烛之武的建议?六、案例分析题15.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将领,你将如何运用智慧和言辞来达成和平的目的?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给出你的策略。
七、写作题16. 以“智慧与和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阐述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的智慧如何促进了和平的实现。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基础知识落实(一)作者作品《左传》相传为(时期)鲁国史官所作,因为、、、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秦军汜.()南2、佚.()之狐3、夜缒.()而出4、许君焦、瑕.()5、若不阙.()秦6、杞.()子、逢.()孙(三)解释句中的词1、夜,缒而出缒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3、是寡人之过也是过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5、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设版6、又欲肆其西封肆封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惟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9、因人之力而敝之因10、失其所与与(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 ___2、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 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__4、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 _____5、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五)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古义: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今义: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今义:妻子的尊称)(六)指出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且贰于楚也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夜缒而出7、与郑人盟8、共其乏困9、越国以鄙远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阙秦以利晋12、邻之厚,君之薄也(七)一词多义1、鄙(1)蜀之鄙有二僧(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随堂训练(教师)人教大纲第一册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随堂训练(教师)人教大纲第一册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随堂训练(教师)人教大纲第一册A。
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B。
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
①若不阙.(qué)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解析:缒:zhuì答案:A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
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给)其乏困D。
夫晋,何厌.(厌烦)之有解析:厌:满足答案:D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
同舟共济 C。
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解析:A救,救济,B渡河,C〔对事情〕有益,D帮助。
答案:B4.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 )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①③B.②④ C。
③⑤D。
②⑤解析:①③④意思为“认为〞,②⑤是两个词,相当于“把……当作〞。
答案:D5.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以其无礼于.晋B. 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是扶苏以.数谏故C。
许.之 D。
吾其.还也高可二黍许.吾视其.辙乱解析:A对/在,B因为,C答应/表示接近某个数,D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代词,他〔他们〕的。
答案:B6。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越国以鄙.远()鄙②食肉者鄙.( )③蜀之鄙.有二僧 ( )①郑既知亡.矣 ( )亡②广故数言欲亡.()③亡.羊补牢 ( )答案:鄙:①以……为边邑,②庸俗浅陋,③边远的地方。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句中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D.今急而求子急:着急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之壮也是寡人之过也B.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C.国危矣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故忠臣尽忠于公3.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释义有误的一组是()A.汜南(fán)缒(zhuì)鄙(当作边邑)B.佚之狐(yì)不知(知道)共(gōng,供给)其乏困C.瑕(xiá)何厌(满足)之有逢孙(páng)D.阙(quē,损害)行李(外交使者)失其所与(结交)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可能是鲁国的史官。
C.《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论述外交辞令,叙事条理清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左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公羊传》《谷梁传》都是对《左传》的解读。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文中佚之狐的话,既可看出他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又可以看出他对秦、晋、楚三国形势的深入了解。
C.作为小国使臣,烛之武在说辞中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具有很强说服力。
D.文章展现了烛之武在国家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这正是左丘明希望褒扬的精神。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氾南军:驻扎B.既东封郑封:边邑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7.下列各组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B.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8.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同步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四)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C A项,“知”通“智”;B项,“说”通“悦”;D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C 易:替代。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D A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焉..之往来,共其乏困 B.子亦有不利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B B项,古今同义,不好。
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C A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附答案)一. 基础知识: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B.夫晋,何厌之有?(讨厌)C.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 许之(答应)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4. 选出对下列多义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1)若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③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2)说①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说教)③ 秦伯说,与郑人盟(高兴)(3)辞①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② 停数日,辞去(告别)③ 不辞劳苦(推托)(4)鄙①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②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偏僻)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5)微①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②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③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6)之① 辍耕之垄上(到,往) ② 子犯请击之(他们,此指秦军)③ 是寡人之过也(的) 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亦去之7. 下面两组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 )(1)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A.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4题。
烛之武退秦师随堂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随堂练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与郑人盟()5.既东封郑()6.越国以鄙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烛之武退秦师一、1.“共”通“供”;2.“知”通“智”;3.“已”同“矣”;4.“说”通“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随堂练习
班级姓名
一、语言文字积累:
1、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氾.南(fàn)失其所与.(yù)亡郑以陪.邻(péi)舍.郑以为东道主(shè)B.佚.之狐(yì)夜缒.而出(zhuì)许君焦、瑕.(xiá)秦伯说.(yuè)
C.杞.子(qǐ)朝济
..(zhāo jì)共.其乏困(gōng)何厌.之有(yàn)D.逢.孙(páng)以鄙.远(bǐ)阙.秦(quē)肆.其西封(sì)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这里引申为帮助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放弃(围郑)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
... D.行李
..之往来
..东道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于晋 B.若舍郑以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C.朝济而夕设版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夫晋,何厌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非常讲究礼仪,与人交谈时往往会使用谦敬称谓。
例如“子”“君”“寡人”“公”
都是一种表明说话者礼仪的敬称。
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春秋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
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
说服秦国放弃攻郑,并且解除与晋国盟约的史实。
二、知能提升训练:
手敕太子文刘邦(汉)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
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
群臣咸称汝友四皓注,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
汝可勤学习。
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注释〗商山四皓,简称“四皓”,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四人,因避秦乱世而隐居商山,采芝充饥,四人年皆八十多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当.秦禁学当:应该 B.时方省.书省:明白
C.追思昔所行,多不是.是:这样 D.以如意母子相累.累:牵累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非为.不惜天下人B.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
今定汝为.嗣而.为汝来
C.倍年于.汝者D.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
并语于.汝诸弟以.如意母子相累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谓读书无益
..立
.. D.其馀诸儿皆自足
.. B.但子不中立
..耳 C.早有立意
4、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在遗训中,刘邦毫不掩饰地深悔往年自喜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
能以上对下,尊对卑,父对子毫无掩饰地反省自己,大胆认错,实在明智而可贵。
B.刘邦于敕书中以重笔举出尧舜禅让天下之史例,是批评太子尚不够贤能,表明自己随时准备把王位传给他人。
C.书中刘邦告诫太子要任人唯贤,要勤于读书习字,凡奏疏报告要自己动笔,不要让手下人捉刀代书。
D.刘邦于重病缠身之际对太子谆谆教诲,对儿子寄予包容、肯定、赞许和厚望,言辞恳切,话语间流淌着舐犊深情,读来令人动容。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⑵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三、名句默写: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君知其难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一、语言文字积累:
1、A
2、B
3、A
4、A
5、B
6、C
7、C
二、知能提升训练:
1、B
2、B 3 A 4 B
(1)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却为了你而来,由此
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
(2)我平生没有学书,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
因此文词写得不大工整,还算能够表
达自己的意思。
译文:
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
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
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
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
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古代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因为不珍视天下,而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
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谪传长子,我早就有意确立你为我的继承人。
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却为了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
现在我决定你为我的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学书,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
因此文词写得不大工整,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在看你作的书,还不如我。
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这几位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
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