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12中药学 活血药(课堂PPT)
三、比较:丹参与川芎
丹参
味苦性凉,又能凉血—清血
中之热—又能安神
活血调经
川芎
辛温香窜,又能行气—散血中
寒滞—又能祛风止痛
红花
• 为菊科植物红花的 • 筒状花冠。
桃仁
•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 • 山桃的成熟种子。
桃仁、红花
一、共性: 活血化淤——广泛用于多种淤血证。 二、区别应用: 桃仁 活血调经 兼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延胡索 姜黄 郁金
一、共性:味辛行散——活血,行气,止 痛——广泛用于血淤气滞诸痛——随证配 伍。
二、个性:
延胡索——止痛作用优良——“行血中气 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 痛。”
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丹参、桂枝;
热证胃痛——川楝子;
寒证胃痛——高良姜;
气滞胃痛——香附、木香; 瘀血胃痛——丹参、五灵脂; 中虚胃痛——党参、白术; 肝郁气滞之胸胁痛——柴胡、郁金; 肝郁化火之胸胁痛——川楝子、栀子; 寒疝腹痛——小茴香、吴茱萸; 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淤滞
妇慎用或忌用。
川芎
•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 • 的根茎。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 芎 (芎 穷)
一、特点:
●辛温香窜,活血又行血,为“血中气 药”。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 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 又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前 人有“头痛离川芎”之说。
二、应用: 1、治血瘀气滞的痛证 ● 月经不调、团经、痛经、产后腹痛 ● 胸痹心痛 ● 跌打损伤 ● 疮疡痈肿 ● 近代以川芎及川芎为主的复方治疗冠 心病、心绞痛等。
桃仁
1、淤血阻滞诸证 本品善泄血滞,祛瘀力强,又称破血药,
为治疗多种淤血阻滞病证的常用药; 2、肺痈,肠痈; 3、肠燥便秘; 4、咳嗽气喘——配伍杏仁,如双仁丸。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
活血化瘀药——丹参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 大类,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隐丹参酮、丹参酮 Ⅰ、丹参酮ⅡA等,其中大部分为邻醌型的丹参酮类,小部分 为邻羟基对醌型的罗列酮类,除此之外还含有甾醇、糖和黄 酮等。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性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 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B、C、D、E、F、G以及紫 草酸和迷迭香酸等。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丹参酸乙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 采用体外四氯化碳熏蒸直接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 护作用。可能与该成分直接保护细胞膜,影响花生四烯酸级联 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关。丹参还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 通过激活胶原酶促进形成的胶原蛋白降解。明显降低慢性肝 炎、肝硬化患者及中毒性肝损伤动物的血清载脂蛋白(LPO)、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促进肝细胞再生。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3 丹参改善微循环 丹参增加脑微循环的血液管流 量主要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扩张微动脉、增加 微循环的血流量,来调节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 素E2(PG1E2)的平衡,抑制内皮素的产生,增加血浆 NO浓度。
活血化瘀药——丹参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4 丹参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 丹参可改善红 细胞磷脂成分和脂质过氧化的异常,具有调节 磷脂代谢的作用。
药
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
的
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概
方面: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行障
念
碍、血流动力学异常。
活
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张外周血管,
血
化
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活血化瘀药】泊岸记与你一起,见证青春!!概念:以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血瘀证的中药称为活血化瘀药。
分类:活血止痛药:如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等活血调经药: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等活血疗伤药:如苏木、骨碎补等破血消癓药:如莪术、水蛭、斑蝥等分类:1、活血止痛药2、活血调经药3、活血疗伤药4、破血消癓药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1、扩张血管、增加器官的血流量2、改善血流动力学3、抗血栓作用(1) 抑制血小板聚集(2)可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3)有些活血化瘀药还可以增加纤溶酶活性4、改善微循环(1)改善微血流(2)微血管形态改善(3)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活血化瘀药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1、观察对器官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方法:心脏冠状动脉、脑、肾、肝和后肢血流测定,心肌和脑缺血实验方法,药物对离体血管的作用2、观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方法: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性等多项指标3、观察对微循环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血瘀证”的模型,观察微血管的扩张和收缩程度,对毛细血管管交点计数、微血管流速、微血管通透性等指标的测定4、观察抗血栓作用(1)体外(2)体内可采用实验性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法、脑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法、实验性肺栓塞和药物引起的血栓法进行药物抗血栓作用的研究代表药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临床常生用或酒炙后用化学成分:水溶性:丹参素、丹酚酸为主脂溶性:丹参酮和丹参新酮等作用:活血袪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和凉血消痈等功效,临床常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恶性肿瘤、脑缺血性疾病等药理作用:一、在心血管系统作用1、抗心脑缺血:丹参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2、扩张血管: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都具有促进血管舒张3、改善微循环:丹参素可使微循环血流显著加快,微动脉扩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血液流态得到改善二、对血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方面三、抗组织的纤维化丹参能提高胶原酶的活性,降低大鼠肝纤维化的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尿中羟脯氨酸的排泄量,阻断肝脏羟脯氨酸、I型和IV型胶原mRNA的表达四、抗肿瘤作用丹参抗肿瘤活性物质主要是丹参酮类化合物中药丹参的药理作用涉及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氧化等多方面,而且往往是通过多个靶点来实现某一个药理作用,这也正是中药的作用特点延胡索延胡索是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又称元胡、玄胡索作用: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气血瘀滞引起的痛证延胡索中含有近20种生物碱,分为叔胺碱类和季胺碱类,以延胡索乙素、甲素、丑素和去氢延胡索甲素的生物活性较强,镇痛作用以乙素的左旋体为最强现代药理研究:延胡索具有镇痛、镇静、扩张冠脉血管、抗心肌缺血和脑缺血、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理作用一、镇痛作用延胡索中总碱的镇痛作用效价约为吗啡的40%,总碱中以甲素、乙素、丑素为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尤以乙素最强,其左旋体,也就是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同时具有镇静、安定和催眠作用。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PPt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临床试验设计
设计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以评价中药活血化瘀药对 各种瘀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综合疗效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如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影像学 检查等,全面评估中药活血化瘀药的临床疗效。
05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毒副作 用与注意事项
毒副作用
01
02
03
04
消化系统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 。
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抗肿瘤增殖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转移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转移 ,降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风险。
04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现代研 究进展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药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通过现代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 相色谱法等,对中药活血化瘀药中的有效成 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化学结构。
结合现代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活 血化瘀新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药 活血化瘀药的国际化发展,提升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THANK YOU
感谢观看
VS
益母草还可以用于治疗肾炎水肿、静 脉炎等疾病,能够利尿消肿,促进血 液循环。
03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 用机制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抗凝血作用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 环,预防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
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 善微循环障碍,缓解组织缺血、 缺氧状态。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 瘀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中药学课件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2024/10/20
中药学
33
桃仁
2024/10/20
【药用】 蔷薇科小 乔木桃或 山桃的成 熟种仁。
中药学
34
桃仁
【性味与归经】 苦、甘,平。 有小毒。 归心、肝、大肠经。
2024/10/20
中药学
35
桃仁
功效 活血祛瘀
2024/10/20
中药学
53
鸡血藤
苦、甘,温。归肝、 肾经。
行血补血——月经 不调,痛经,闭经 等血瘀血虚证。
舒筋活络——风湿 痹痛及中风之肢体 麻木或瘫痪等。
2024/10/20
中药学
54
穿山甲
【药用】鲮鲤科脊椎动物动物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 的鳞甲。
中药学
47
泽兰
功效
活血调经
化湿醒脾
主治
血滞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尽,瘀 滞腹痛。 湿浊中阻证。
利水消肿 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
2024/10/20
中药学
48
牛膝
2024/10/20
【药用】 苋科草本 植物川牛 膝或牛膝 的根。
中药学
49
牛膝
【性味与归经】 苦、酸,平。 归肝、肾经。
2024/10/20
润肠通便
主治
① 瘀血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癥瘕及跌打损伤等。 ② 肺痈、肠痈。
肠燥便秘。
止咳平喘 咳嗽气喘。
2024/10/20
中药学
36
桃仁
【处方用名】 桃仁、桃仁泥、老桃仁、单桃仁 桃仁霜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桃仁霜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应用] 1. 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 壮筋续骨丸。 2. 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积 等。鳖甲煎丸。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1.5g, 以黄酒送服为佳。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证。桃红四物汤。 2.产后瘀痛、恶露不行、少腹冷通, 生化汤 3.胁肋胀痛,胸痹心痛。柴胡疏肝散。 4.跌扑损伤,疮疡肿痛,川芎能通达 气血,活血止痛。
5.多种头痛:上行头目,祛风止痛 风寒——川芎茶调散 风热——芎芷石膏汤 风湿——羌活胜湿汤 血瘀——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血虚——加味四物汤 6.目赤肿痛 本品秉升散之性,能上 行头目。治小儿头痛、目赤等。 7.风湿痹痛。
火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肾虚滑精,脾
虚溏泄者亦不宜用。
[要点] 活血通经,性善下行,引 火热、气血、诸药下行; 补肝肾,利尿通淋。
[鉴别用药] 牛膝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两者均能 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补肝肾,强 筋骨、利尿通淋。 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通利关节。 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土牛膝:为怀牛膝野生品种或者柳叶牛膝 及粗毛牛膝的根,性味功效与牛膝相似, 而长于清热利咽,活血通淋。
自然铜
[性味归经] 辛,平。归肝经。 [功效]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应用]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肿疼 痛。 如自然铜散。 本品还可用于瘿瘤,疮疡、烫伤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多入丸散,醋淬 研末服每次0.3g。 [使用注意] 血虚无瘀者应慎用。不宜久服,凡 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应慎用。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
活⾎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脉,祛除⾎瘀的药物,临床⽤于治疗⾎瘀证。
按药物作⽤特点不同,可分为养⾎活⾎药,如丹参、当归、⾚芍等;活⾎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痛药,如乳⾹、没药、延胡索等;破⾎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瘀的实质进⾏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较⼀致的认识是:⾎瘀证是⼀个与⾎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液流变学异常。
⾎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般均有⾎液“浓、粘、凝、聚”的倾向。
浓,指⾎液的浓度增⾼,表现为⾎球压积增加,⾎浆蛋⽩、⾎脂等浓度增⾼等。
粘,指⾎液粘稠,表现为全⾎和⾎浆⽐粘度增加。
凝,指⾎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浆纤维蛋⽩原增加,凝⾎速度加快。
聚,指⾎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板在⾎浆中电泳缓慢,⾎⼩板对各种因素(如⼆磷酸腺苷等)诱导的凝集性增⾼,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
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故⾎瘀患者⾎液运⾏不畅,易致⾎栓形成、⾎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管⾎液循环。
祖国医学早有“久病⼊络为⾎瘀”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瘀患者⼀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流缓慢和瘀滞,甚⾄⾎管内凝⾎,微⾎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管周围渗⾎和出⾎;微⾎管缩窄或闭塞等。
⾎流动⼒学异常,⾎瘀患者⼤多出现⾎流动⼒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管狭窄或闭塞,⾎流量降低,如冠⼼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瘀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性中风的⾎瘀患者脑循环障碍;慢性肝炎的⾎瘀患者肝循环障碍。
有些⾎瘀患者还表现⼼功能异常,如冠⼼病、红斑狼疮、视膜中央动静脉栓塞等的⾎瘀患者都有⼼脏功能下降,⼼搏出量减少等异常。
除上述三种基本的病理⽣理变化外,⾎瘀证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纤维组织代谢障碍等可能也有⼀定关系。
活⾎化瘀药的药理可归纳如下: (1)改善⾎流动⼒学:活⾎化瘀药⼀般都有扩张外周⾎管,增加器官⾎流量的作⽤。
2019主管中药师-专业知识讲义-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凡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的药物——活血化瘀药主要药理作用1.改善血流动力学一般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股动脉—破血散结药(穿山甲、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冠状动脉—养血活血类药(川芎、丹参、延胡索、红花、当归、赤芍)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1)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鸡血藤、当归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的药物能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
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益母草、红花、红花黄素)3.改善微循环(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常用药物丹参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成分:脂溶性(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水溶性(原儿茶醛及丹参素)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和扩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促进侧支循环。
另,可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使瘀滞的微循环改善,血流加速,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冠心病注射,微循环明显改善。
对缺血性脑病仍有一定治疗作用。
2.对血液系统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丹参酮ⅡA和丹参素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增加cAMP含量,减少TXA2的合成与释放,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
3.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4.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能使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坏死区清除较快。
减轻骨折局部瘀血,缩短愈合时间,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5.保肝丹参可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防治急、慢性肝损伤。
防治肝硬化。
现代应用1.冠心病2.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3.脑缺血4.肺心病不良反应注射可引起过敏反应,还可见头晕、月经过多等现象,停药后即可消失。
中药学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一)活血止痛药1、延胡索、乳香、没药延胡-乳香-没药延胡—活行痛乳香—肿生肌没药没气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之痛,为常用止痛药乳香—活血行气,消肿生肌性温,煎服宜炒去油用没药—活血,消肿生肌性平2、川芎、姜黄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血中之气药”、“头痛不离川芎”为妇科及治疗头痛要药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柴胡、香附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治风湿痹痛,肩膀痛破血行气,孕妇慎用3、莪术、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性平,长于破血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性温,偏于行气注:莪术、三棱属于破血消癥药,其功效与川芎、姜黄相近,放在此处方便对比记忆4、郁金、五灵脂郁金血气心胆(床上铺的浴巾有血腥气,换一个新床单)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为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石菖蒲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狂等+白矾畏丁香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煎服,3~10g,宜包煎,不与人参同用5、夏天无、枫香脂夏天无活了,星期同去访厨师夏天无—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除湿风箱活,同学都升级枫香脂—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二)活血调经药1、红花、丹参红花胡同鲸鱼洞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
小剂量活血通经,大剂量破血催产单身-没有结婚没—活跳井有—鱼直动结-姐-俩笑拥婚—厨房安身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为祛瘀生新、凉血清心之品,妇科常用调经药反藜芦2、桃仁、苦杏仁、紫苏子逃人活,常咳喘苦杏不活苏子醒(杏),将妻叹桃仁—活血祛瘀,润肠,止咳平喘淤血证+红花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注:苦杏仁、紫苏子属止咳平喘要,跟桃仁一起记便于对比联想3、益母草、泽兰、月季花一亩草活,挑井水四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治淤血经产之要药泽兰姨母没死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月季活,挑经书,众借读月季花—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性甘温通利,芳香疏散,微苦泻降西红花性寒,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中药学图表-活血化瘀药
十二.活血化瘀血药活血止痛药1.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A.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常用治血瘀证、血瘀气滞诸证。
B.头痛,风湿痹痛“上行头目”治头痛要药“头痛不离川芎”之说C.“旁通络脉”,祛风活血,止痛力佳,可治风湿痹证,肢体疼痛麻木者。
2.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A.肝气郁结、瘀血停滞的胸、胁、腹痛及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B.湿温病湿浊蒙闭心窍证。
凉血清心.行气开郁,治癫痫痰闭、癫痫痰火蒙心、癫狂者。
C.肝郁化热的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证。
3.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气血瘀滞诸痛证。
辛散温通“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其止痛作用优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用(煎服5~10g研末服1.5~3g醋制可使有效成分溶解度提高而加强止痛效果)4.乳香(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经闭、胃脘疼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痈疽肿痛、肠痈;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本品味苦,人煎剂汤液混浊,胃弱者多服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过大,胃弱者尤应慎用。
无瘀滞者及孕妇不宜用。
如与没药同用,两者用量皆须相应减少)10.姜黄破气行血,通经止痛。
气滞血瘀的胸胁疼痛,经闭腹痛;风湿痹痛15.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3~10g包煎或人丸散用外治雄贡(伍灵脂2份,雄黄1份)黄研细末,用麻油或菜子油调活血调经药1.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A.血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瘀滞疼痛、瘕瘕积聚,以及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痛等。
B.疮疡痈肿。
本品凉血、活血,有清瘀热消痈肿之功C.凉血安神,可治热人心营或杂病血不养心,心火偏旺的心悸、失眠证等。
2.红花活血祛瘀,通经A.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瘕瘕积聚,跌打损伤瘀痛,以及关节疼痛。
本品专人血分,活血化瘀之功甚佳,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瘀血病症,常与桃仁相须为用。
B.斑疹色暗,热郁血淤者。
该作用以番红花为优,因其兼有凉血解毒之功。
3.益母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物
性味、归经及功效: 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2020/5/5
.
活血化瘀药——丹参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
大类,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隐丹参酮、丹参酮 Ⅰ、丹参酮ⅡA等,其中大部分为邻醌型的丹参酮类,小部分 为邻羟基对醌型的罗列酮类,除此之外还含有甾醇、糖和黄 酮等。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性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 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A、B、C、D、E、F、G以及紫
和血药:当归、丹参、丹皮、生地、赤芍、鸡血 藤等;
活血药: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 郁金、三七等;
化瘀药:穿山甲、大黄、姜黄、益母草、泽兰、 苏木、牛膝、元胡、乳香、没药、王不 留行等;
破血药:水蛭、虻虫、莪术、血竭、桃仁、干漆、 三棱、土必虫等。
2020/5/5
.
活
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
血
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
化
瘀
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
药
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
的
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概
方面: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行障
念
碍、血流动力学异常。
活
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张外周血管,
血
化
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瘀
药
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
的
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
病的症状,局限心肌梗塞范围,使实验动物存活时间 延长。丹参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心功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力,使血液重新分布, 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缩小心肌 梗塞范围。
中药学活血化瘀药 ppt课件
中药学--活血化瘀药
5
川芎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川芎 药 材 根茎
中药学--活血化瘀药
6
处方用名 川芎、芎穷、酒川芎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应用 川芎活血又行气,血瘀气滞头痛痹
1活血行气——血瘀气滞诸痛 为“血中气药” 肝郁气滞,胁肋疼痛(柴胡疏肝散)
2清心解郁——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湿温病,湿浊蒙闭心窍(菖蒲郁金汤) 痰火蒙心之癫、痫、狂(白金丸)
3利胆退黄——肝胆湿热 湿热黄疸(配茵陈蒿汤) 湿热结石(排石有三金: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
4凉血止血——血热出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末服,血止痛——瘀血阻滞诸痛,为治疗瘀血疼痛之要药
常与蒲黄相伍为用
心胸痹痛(失笑散) 内
脘腹疼痛(手拈散) 伤——骨折肿痛 妇——痛经、经闭、产后瘀滞 2化瘀止血——出血而兼瘀滞之崩漏,月经过多 3解毒消肿止痛——蛇、蝎及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包煎;入丸散;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不可与人参同用(十九畏)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多汗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中药学--活血化瘀药
8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川芎
周仲瑛经验:周教授临证时非常注重气机的升降出入,通过升降相伍, 使气机趋于正常,常以桔梗合枳壳治疗肺失宣肃之咳喘;大黄合川芎 治疗头痛、眩晕。曾治一患者,顽固性高血压20余年,眩晕经年不愈, 严重时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昏重胀、耳如蝉鸣、肢体麻木、大便 偏干,1-2日1行,苔薄黄腻,脉细数。前医以平肝潜阳无效,辨证属 风火夹痰上扰,治以息风化痰。处方:天麻、法半夏、茯苓、川芎、 苦丁茶各10g,生大黄(后下)5g,泽泻15g。服7剂眩晕即除。
医学课件中药学第12节活血化瘀药
3.活血化斑 ---热郁血瘀斑疹色暗 活血祛瘀而化斑: +紫草、大青叶、牛蒡子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
番红花(藏红花、西红花)
鸢尾科 番红花 花柱头 活血化瘀通经作用与红花相似,且力量较强,又兼凉血解毒之功---温热 病热入血分发斑。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不宜与藜芦配伍(十八反)。
红 花
【功效应用】 1.活血通经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活血化瘀作用较强,尤长于通经、止痛: 单用/+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品。
2.祛瘀止痛
(1)癥瘕积聚:+活血消癥药
(2)心腹瘀痛:+活血止痛药
近年有单用本品治冠心病心绞痛者,对 缓解心绞痛及改善心电图有一定疗效。 (3)跌打损伤:+活血疗伤药
第十二节 活血化瘀药
掌握:川 芎 丹 参 红 花
川 芎
【功效应用】
1.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血中气药”)
---气滞血瘀诸痛证
(1)妇科调经要药
(2)肝郁气滞,胁肋疼痛 (3)胸痹心痛:现代用来治冠心病心绞痛。 (4)跌打损伤
2.祛风止痛
---头痛(要药)、风湿痹痛
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均可使用。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达四肢”
(3)现代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三七、冰片等)
2.凉血消痈---疮疡痈肿
+清热解毒药
3.安神
(1)热病烦躁神昏引起失眠 :清营汤 (2)杂病血不养心之心神不安:天王补心丹
【用法用量】
执业药师中药学功效表格:活血化瘀药
破血逐瘀消癥
癥瘕积聚,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虻虫
苦微寒,有毒,肝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1.癥瘕痞块,血瘀经闭。2。跌打损伤,血瘀肿痛
*斑蝥
辛寒,有大毒,肝肾胃
破血逐瘀消癥,攻毒蚀疮散结
1.经闭,癥瘕,2.痈疽,顽廯,瘰疬,狂犬咬伤,3.酒浸液搽斑秃,能促进毛发生长
穿山甲
咸,微寒,肝胃
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刘寄奴
辛、苦,温,心肝脾
破血,通经,止痛,止血,消食化积
1、用于跌打损伤2、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
莪术
辛、苦,温,肝脾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1、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癥瘕积聚2、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三棱
苦、辛,平,肝脾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1、用于血瘀气滞经闭腹痛,癥瘕积聚2、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水蛭
骨碎补
苦,温,肝肾
活血续筋,补骨强骨
1、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2、用于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鸣耳聋,牙痛及久泻等证
血竭
甘、咸,平,心肝
活血化瘀止痛,止血敛疮生肌
1、用于跌打损伤,瘀滞心腹刺痛等证2、用于外伤出血及疮疡不敛等
儿茶
苦、涩,凉,心肺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
用于外伤瘀肿,出血,湿疮等
甘微苦,温,肝
活血消肿止痛,祛风
1.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2.风湿痹痛,肢体偏废,卧床不起,3.痈毒疔疮,饿掌风,灰指甲。
土鳖虫
咸,寒;有小毒,肝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1、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肿疼痛2、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
自然铜
辛,平,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1)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3.改善微循环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丹参要点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和扩血管: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b.增加冠脉流量;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2.对血液系统作用(1)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丹参及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参素均能a.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b.增加cAMP含量,减少TXA2的合成与释放;c.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血栓形成:丹参:有抗血液凝固作用——延长出、凝血时间。
丹参:有激活纤溶酶原作用——促进纤维蛋白转化为裂解产物——产生纤溶作用——促进血栓溶解。
3.抗动脉粥样硬化丹参素: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形成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丹参:能使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心肌坏死区清除较快。
减轻——骨折局部瘀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5.保肝丹参:对急、慢性肝损伤——防治抑制——肝内纤维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川芎要点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要点药理作用1.扩张血管(1)川芎及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明显地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状况。
(2)川芎嗪: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脑的血液循环。
(3)川芎嗪:对肢体血管——扩张。
2.抗血栓形成川芎及其有效成分川芎嗪、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
可使血栓长度缩短,重量减轻,表现出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
3.解痉(1)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可拮抗——肾上腺素或氯化钾引起的主动脉收缩;(2)阿魏酸:对α受体有阻滞作用——可抑制主动脉收缩;(3)藁本内酯:可明显解除——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引起的气管平滑肌痉挛;(4)阿魏酸和川芎嗪: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协同解痉作用。
要点现代应用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2.头痛。
3.冠心病。
4.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
要点不良反应1.川芎可以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胸闷气急。
2.大剂量引起剧烈头痛。
益母草要点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要点药理作用1.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1)益母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
(2)对线粒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改善血液流变学(1)降低血液黏度:益母草注射液及其主要成分益母草碱和水苏碱:降低——血液黏度(2)抗血小板聚集:益母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3)抗血栓形成:益母草:可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重量—减轻。
3.改善微循环益母草:改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对肾上腺素造成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有促进微动脉血流恢复的作用。
4.兴奋子宫(1)益母草煎剂、水浸膏、醇浸膏及益母草碱:对子宫平滑肌——明显兴奋作用。
(2)对各种动物不同状态(已孕及未孕)的子宫模型(离体、在体及瘘管)——兴奋(3)兴奋子宫的成分:益母草碱,可使子宫不规则自发性收缩——变成有规律的收缩——且使收缩幅度增大。
要点现代应用1.冠心病。
2.产后调理。
3.急性肾炎。
要点不良反应益母草毒性很低,但可兴奋子宫,易致流产。
故孕妇忌用或慎用。
延胡索要点功效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要点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痛:A.延胡索的多种制剂均有镇痛作用,乙素的作用最强延胡索乙素镇痛特点:a.强度虽较吗啡弱,但无成瘾性;b.又无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
B.左旋体颅痛定(左旋四氢巴马汀)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通过抑制网状结构的激活系统及脑内多巴胺系统的功能而发挥镇痛作用。
特点:a.其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受体无关,为非麻醉性镇痛药;b.不抑制脑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c.不直接影响前列腺素的释放,也不属消炎解热镇痛药。
(2)镇静、催眠:颅痛定:对抗咖啡因、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能明显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增强环己巴比妥的催眠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抗心律失常:成分:延胡索总生物碱及延胡索乙素机制:与拮抗Ca2+有关。
(2)抗心肌缺血:延胡索及去氢延胡索甲素:可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对垂体后叶素或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3.抗溃疡延胡索具有一定的抗实验性溃疡作用。
要点现代应用1.各种疼痛。
2.镇静、催眠。
3.心律失常。
4.缺血性心脏病。
5.溃疡病。
要点不良反应1.临床应用颅痛定偶有嗜睡、眩晕、乏力等症状。
2.大剂量使用可抑制呼吸。
水蛭要点功效破血,逐瘀,通经。
要点药理作用1.抗血栓A.水蛭煎煮提取物: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减轻—大鼠静脉血栓的湿重和干重,延长—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减轻—大鼠血小板血栓的湿重。
B.有效成分:水蛭素(对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较低浓度——抑制静脉血栓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浓度——抑制动脉血栓。
C.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促进纤溶(1)抗血小板聚集:a.水蛭及水蛭唾液: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也能抑制胶原、ADP、肾上腺素或花生四烯酸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
(2)抗凝:水蛭素与凝血酶紧密结合——阻止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反应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反应——达到抗凝血的目的。
(3)促纤溶:水蛭醇提取物:具有活化纤溶系统作用。
机制: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抑制结合在纤维蛋白或血小板表面的凝血酶有关。
2.改善血液流变学水蛭提取物:可显著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黏度。
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水蛭能抑制高脂膳食家兔血脂的上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高脂血症小白鼠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延缓高脂血症与内皮损伤共同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轻粥样斑块引起的动脉炎管腔狭窄。
要点现代应用1.脑血管疾病。
2.高脂血症。
3.冠心病心绞痛。
4.肾病。
要点不良反应1.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大量服用水蛭可使毛细血管过度扩张、出血,最后致肺、肾、心脏瘀血,最终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
2.水蛭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致畸和堕胎作用。
桃仁要点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要点药理作用1.扩张血管桃仁: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组织血流量。
2.抗血栓桃仁:提高——血小板中cAMP水平,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液凝固,抗——血栓形成作用强于当归、红花、赤芍、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药。
3.抗肝纤维化桃仁可增加肝脏血流量,提高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肝组织中胶原酶的活性,抑制胶原等基质成分的合成代谢,促进其分解代谢,降低肝组织胶原的含量,使肝脏增生的结缔组织降解,肝组织结构趋于正常。
4.抗炎(1)桃仁煎剂、桃仁蛋白(PR-A和PR-B):对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趾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煎剂和PR-A:对大鼠肉芽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桃仁及其所含蛋白:对急、慢性炎症都有对抗作用。
5.润肠缓泻桃仁脂肪油:可提高肠内容物与肠黏膜间的润滑性——干粪易于排出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能分解产生脂肪酸:对肠壁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增加——解除排便困难。
6.镇咳桃仁中苦杏仁苷水解后能生成氢氰酸和苯甲酸: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止咳要点现代应用1.妇科病。
2.外伤疼痛。
3.眼底病。
4.肝硬化。
5.便秘。
要点不良反应1.临床用量一般无不良反应。
2.由于本品含有苦杏仁苷,过量可抑制呼吸;3.因有兴奋子宫作用,孕妇慎用。
红花要点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要点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红花对心脏有轻度兴奋作用,可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2)对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结扎冠脉形成的心肌梗死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2.抗血栓(1)红花及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性血栓的形成。
(2)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明显解聚(3)抗血栓作用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作用3.兴奋子宫红花对多种动物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小剂量——使张力提高或使之发生节律性收缩大剂量——使收缩力加强甚至痉挛对已孕子宫的作用尤其明显。
4.降血脂红花油:降低高脂血症动物(家兔、小鼠)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
5.镇痛红花黄色素:明显镇痛对热及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抑制作用。
要点现代应用1.冠心病。
2.脑栓塞。
要点不良反应1.红花煎剂有明显的毒性,可导致流产,升高胚胎死亡率和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
2.并见明显致突变作用。
莪术要点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要点药理作用1.抗肿瘤莪术制剂及多种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莪术抗癌作用机制:(1)直接抑制或破坏癌细胞。
(2)增强或改变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反应。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莪术:扩张外周血管——股动脉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拮抗——肾上腺素造成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减轻——微动脉收缩的程度——促进微动脉血流的恢复——改善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