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合集下载

《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凭箜篌引》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是诗人李贺所作。

全诗如下: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原文: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对照翻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

《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

《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诗鬼之名绝非虚得。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首句。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出自唐·李贺《李凭箜篌引》,诗人 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 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 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 凤凰鸣叫;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 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 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 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 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 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 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 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 811 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 813 年(元和八年), 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 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 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 的《琵琶行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9]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 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 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一、本篇原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文章翻译:在深秋时节,采用吴地的丝线与蜀地的桐木精心制作的箜篌被高高张设起来。

空寂的山谷里,云层仿佛被箜篌的乐音吸引,凝结不动,失去了流动的态势。

传说中的江娥(湘妃)因悲伤而在竹林中啼哭,素女也为之哀愁不已,这一切皆因乐师李凭在中国弹奏起了那神奇的箜篌。

乐声犹如昆山宝玉破碎时发出的清脆鸣响,又如凤凰振翅高鸣;它又如清晨芙蓉花瓣上的露珠悄然滑落,带出哀婉之感,又似香兰盛开时那欢快的微笑。

这悠扬的旋律传至京城十二座城门,甚至融化了人们心中的冷漠之情,连天宫中二十三根箜篌丝的震动也惊动了天帝。

乐声似乎引领人们回到了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裂的神话时代,那石破天惊的瞬间似乎与秋雨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在梦境中,这音乐还引领人们进入神圣的山峦,教化了山中的女神,使得老鱼跃出波浪起舞,瘦弱的蛟龙也随乐声翩翩起舞。

月夜中,吴刚(吴质)无法入眠,倚靠在桂花树旁,任由露珠从枝头斜斜飞落,打湿了寒冷中静伏的兔子。

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李凭的箜篌演奏所打动,沉浸在那神奇而动人心魄的音乐氛围之中。

三、文章解析:这首诗为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通过对乐师李凭弹奏箜篌情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神奇魅力及其引发的强烈情感共鸣与超凡想象,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以下是对此诗的深入解析:1. 乐器与演奏者:“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诗篇开头即点明了乐器的独特性——用吴地丝线与蜀地桐木制成的箜篌,既表明其材质珍贵,又暗示其音色优美。

选择在高秋之际弹奏,更增添了乐曲的庄重与神秘感。

空山云凝的景象,暗示乐音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足以令自然为之驻足。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欢迎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1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鉴赏: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

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及翻译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及翻译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及翻译《李凭箜篌引》全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翻译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凭箜篌引注释

李凭箜篌引注释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名篇,全诗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1. 吴丝蜀桐:吴地的丝绸和蜀地的桐木,都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张高秋:在深秋时节弹奏。

2. 空山凝云颓不流:空旷的山谷中,凝聚着浓厚的云雾,仿佛停滞不前。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声音悠扬、缠绵悱恻。

3. 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指的是传说中的江妃,素女指的是古代的女乐师。

她们因为思念而哭泣,与箜篌的音乐相互呼应。

4.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是中国著名的箜篌演奏家,他的箜篌技艺高超,被誉为“天下第一”。

5. 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出产的美玉被摔碎,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凤凰在鸣叫。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声音清脆悦耳。

6. 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花含泪滴落,散发出清香;兰花则开怀大笑。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既有悲伤的情感,又有欢快的节奏。

7. 十二门前融冷光:箜篌的音乐传遍了十二座城门,融合了冷冽的光芒。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8. 二十三丝动紫皇:箜篌有二十三根弦,每根弦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仿佛触动了天上的紫皇(指皇帝)。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优美动听。

9. 女娲炼石补天处: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用五彩石补天。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

10. 石破天惊逗秋雨:箜篌的音乐如此美妙,以至于石头都被感动得破裂开来,天空也为之震动,引发了秋雨。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1. 梦入神山教神妪:箜篌的音乐如此美妙,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仙境,那里的神妪都为之倾倒。

12. 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在水中跳跃,瘦蛟在空中起舞,都在欣赏箜篌的音乐。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13. 吴质不眠倚桂树:吴质是一个英俊少年,他因为沉浸在箜篌的音乐中而无法入睡,只能倚靠在桂树上欣赏。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及注释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翻译与赏析昊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赏析—】《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

下面是安徽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大学中文系原写作教研室主任朱世英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赏析二】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李凭箜篌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前言】《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 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 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 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 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 前了。
。 ⑾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 引。 ⑿坤山:一作“神山”。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 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 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 惊动了仙界。 ⒀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 跃。” ⒁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 谪令伐树。” ⒂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翻译: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 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 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 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 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 811 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 813 年(元和八年), 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赏析: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 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 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 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 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 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是怎样的呢?李贺是唐代名噪一时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唐诗上作出了一番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水芙蓉在低声地抽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

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温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

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

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

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

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动心之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是怎样的呢?李贺是唐代名噪一时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唐诗上作出了一番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水芙蓉在低声地抽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

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温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

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

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

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

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动心之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亲,还记得那时读过的《李凭箜篌引》吗?如果你没有印象的话就随⼩编⼀起来看⼀看吧!下⾯是由⼩编精⼼为⼤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更多优秀的⽂章尽在店铺,欢迎⼤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 作者介绍: (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吉,汉族,家居福昌昌⾕,后世称李昌⾕,是唐宗室郑⺩李亮后裔。

有“诗⻤”之称。

原⽂: wú sī shǔ tóng zhāng gāo qiū ,kōng shān níng yún tuí bú liú 。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jiāng é tí zhú sù nǚ chóu ,lǐ píng zhōng guó dàn kōng hóu 。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kūn shān yù suì fèng huáng jiào ,fú róng qì lù xiāng lán xiào 。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shí èr mén qián róng lěng guāng ,èr shí sān sī dòng zǐ huáng 。

⼗⼆⻔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nǚ wā liàn shí bǔ tiān chù ,shí pò tiān jīng dòu qiū yǔ。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作品原文:李凭箜篌引[唐]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一作"空白")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一作"湘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一作"坤山")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作品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山:一作“空白”。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翻译及赏析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翻译及赏析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翻译及赏析原文: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翻译: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因郗士美讨叛无功,告 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 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解题
李凭
李凭,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 人们的激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侧面烘托: 作者通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 描绘来表现李凭 弹奏箜篌的高超 技艺。
品读诗歌
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举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昆山/玉碎/凤凰/ ,芙蓉/泣露/香兰/ 。 • 十二/门前/融/冷 ,二十/三丝/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 ,石破/天惊/逗/秋 。 • 梦入/神山/教/神 ,老鱼/跳波/瘦蛟/ 。 • 吴质/不眠/倚/桂 ,露脚/斜飞/湿/寒 。
籍陇西郡。著有《昌谷集》。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 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 今,被誉为“诗鬼”。李贺是继屈原、李白 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 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1、宗室王孙+家道衰落+骑驴觅句
• 李贺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
诗歌手法小结
(1)主要运用(正)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 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夸张、拟人、比喻、通感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 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合作探究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呢? ----请大声读出,并试着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课堂练习
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家在东北》
合作探究
这场演奏会除了采用侧面描写来展现演奏 者的高超技艺,还有其他技巧吗?
结合诗中的诗句来探究。
品读诗歌 昆山玉碎凤凰叫
清脆激越
芙蓉泣露香兰笑
时而幽咽时而欢快
(比喻、拟人、夸张、通感)正面描写
“昆山句”以声写声,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 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 “芙蓉句”以形写声,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 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娥女悲愁 浮云凝滞
皇帝感动 气象万千 女娲入迷 石破天惊 神妪折服 鱼龙起舞 吴刚不眠 玉兔忘归
想象奇特 意象丰富 大胆夸张
布置作业
1.熟练诵读并背诵本诗; 2.课下练笔: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手法,对你喜欢的一段音乐 进行描写,不少于200字。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李贺的生平,有感情地诵读 诗歌,领悟诗歌的魅力;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 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如何借助相关手法来表达自我情感。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人, 祖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听颖师琴》”, 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 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琵琶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伯牙绝琴》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2岁左右,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父荫得官,任 奉礼郎,从九品。牢落长安3年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 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3、职位卑微,忧郁病笃,英年而逝
因职位卑微,功名无成,李贺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 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24岁左右,先告病回昌谷休养了 一段时日。又不甘沉沦,举足南游,希望到南方一展才华。 25岁左右,他辞去奉礼郎之职,在潞州朋友张彻举荐下, 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做了三年幕僚。
合作探究
1、时间: 高秋 2、地点: 中国 3、乐器:箜篌(吴丝蜀桐) 4、演奏者: 李凭 5、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听众”?
合作探究
江娥
素女 紫皇 女娲 神妪 老鱼瘦蛟 吴质 玉兔
泪洒斑竹
善于鼓瑟,满脸愁容 天神紫皇,被音乐打动 忘记职守,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善弹箜篌,虚心请教 行动迟缓,翩翩起舞 忘记砍树,陶醉其中 露水斜飞,忘记躲避
“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 写了琴声的魅力。
课堂小结
李 正面 凭 箜 篌 引 侧面
玉碎 凤凰叫 清脆和缓
芙蓉泣 香兰笑 惨淡清丽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
海 经 ·中 山 经 》 载 , 丰 山 有 九 钟 , 霜 降 而 鸣 。
( 1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箜篌
箜篌:古代西域传来的一种弦乐器,体制不一,有大箜篌、 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数种。饰有凤首的箜篌酷似一只顾盼 生姿的大凤凰。

诗体的一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 自由,与歌、行一样,是乐府诗。
箜篌
吟咏诗韵
这是一首乐府歌行体,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韵脚 很密,有时是“二二一二”的节拍,有时是“二二二一” 的节拍。全诗的节奏、押韵情况如下:
大唐宗室的远支,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家道
中落,隐沦昌谷。
•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年纪稍长, 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
刻苦。母亲郑氏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 耳!”。
2、诗名远播,科举无路,门荫入仕
十八岁左右,写《雁门太守行》拜谒韩愈,诗名远播。 年未弱冠,即遭父丧。服丧期满,参加河南府试,一举 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妒才者放出流言, 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 管韩愈极力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 院,回到昌谷。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 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河北南宫中学 贺
1 课前导入
活动:
请同学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 文学作品中,其中不乏有描写音乐或者 乐器的。
这些,你还记得吗?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唐 杜甫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