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学“主题探究式学习”开题报告8775.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的缘起

(一)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当前,各国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因

此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和加强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1995 年5月6日颁布

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2010 年3 月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

战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多形式、多渠道地为

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无论从当今社会的需要看,还是面向未来的竞争挑战,学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提高

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仍然停留在知识本位、教材本位的基础上,

很少有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之

壮举。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着科学素养较差,技术

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弊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

育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主题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就是要通过科技实践活动的形式,将科技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能

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这不仅对于充分发掘学生聪明才智,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

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

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

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

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2009 年,我校组织实施了 3 个项目的科技探究性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和

方法类似于主题探究式研究,即让孩子们自主选择途径、开展实践活动,

在合作交流和讨论分析中主动获取知识,取得了超出想象的教学效果。全

国各地也有不少学校开展了类似的科技探究活动,效果也很好。但这种学

习方式不仅缺乏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论支持,而且更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

所以如何开设、如何实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进行“小

学科学‘主题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就是要有效解决这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

(四)、这是创建办学特色的需要

今年暑假,石岐区党工委、办事处就石岐区的教育发展开展了“教育大

讨论”,明确提出了“特色办学,均衡发展”这一办学理念。杨仙逸小学的创办就是为了纪念杨仙逸将军“志在冲天”的精神的,学校已经成功打造了“飞的校园文化”、“飞的学习精神,”应该充分挖掘校本科学教育资源,弘扬杨仙逸将军“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精神,提出明确的办学目标----创建科技创新型学校,把科技创新打造成学校的又一特色和品牌。因此,本课题的研究,

就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政府和人民对学校教育的需求。

二、已有研究述评及课题研究意义

(一)、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外: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学

生“小课题探究(研究)”的教学模式。美国的教育相来比较注重实践探究(动手操作)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例如,美国的劳伦斯中学,从1985 年开始,一直开设一门“自主研究”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或合作进行

某一个小课题的研究。学生必须自己突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

撰写报告。日本从1998 年开始提出在全日本小学新设“综合性学习时间”(每

周2 课时),旨在通过学生对小课题的探究,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自主学

习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印度正在竭力将科学技术引人中小学正

规课程,希望通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

而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素养。美国2061 计划提出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就强调“适用于提高所有国民的科学素质,不论这些国民的社会环境和

生平抱负如何”。

2、国内:20 世纪90 年代末期,沿海地区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前沿

的部分省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借鉴国外发达国

家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了一些“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等综合实践活动。这些课程和研究虽然名称各异,结构、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价值取向有

共同之处。即通过特定活动载体(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

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等。

(二)已有研究的启示与借鉴

综合上述调查,我们认为尽管国内外都有类似于“主题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但是都是就某一个问题或知识进行的单列探究,并没有把这种学习方

式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常规教学方式加以系统研究和分析。因此“小学科学

‘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是有一定依据的,可行的,亟待解决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1、“主题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以类似科学课题研究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实现了解

某一方面的知识,解释某一项现象或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

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着眼于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给学生终

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

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

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实质是

主体对客观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而这个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参与实践活动

与情景互动的过程。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

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

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

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

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

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

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

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