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理论与基础知识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8d6d7f2852458fb770b56bb.png)
建筑学知识第一篇建筑学第一章各类建筑得功能组合一、公共建筑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得核心问题就是建筑得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一)公共建筑得功能与空间组成各种性质与类型得公共建筑一般都就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就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就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就是交通联系部分。
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
三大空间以不同得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得设计方案。
使各使用空间建立起密切得有机联系,依赖于交通联系空间把各种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
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人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之为建筑得交通联系空间。
交通联系空间得形式、大小与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与功能关系得需要。
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得高度、宽度与形状,流线直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得作用。
此外交通联系空间应有良好得采光与满足防火得要求。
建筑得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与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二)公共建筑得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就是进行建筑空间组织时必须考虑得问题,特别就是当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更需要将空间按不同得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得密切程度加以区分,并找出它们之间得相互联系,达到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得目得。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得“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得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1)空间得“主”与“次”建筑物各类组合空间,由于其性质得不同必然有主次之分。
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这种主次关系必然地反映在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等方面。
功能分区得主次关系,还应与具体得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得传达室、医院得挂号室等,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瞧却要安排在主要得位置上。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17e2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c.png)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建筑学是关于设计、构造和使用建筑物的学科。
它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原理、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
1. 建筑史建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神庙,再到现代高楼大厦,建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建筑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2.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支撑着整个建筑的重量。
常见的建筑结构包括悬挑结构、桁架结构、拱形结构等。
结构的选择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建筑材料的特性以及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
3.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性能和外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砖块、混凝土、钢铁、玻璃等。
每种材料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4.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是将创意和功能结合起来,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物。
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空间布局、功能需求、美学要求等各个方面。
设计原理包括比例、对称、平衡、空间流动等,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原理可以营造出舒适、美观的建筑环境。
5.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是将设计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
施工技术包括基础工程、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
施工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合理组织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6. 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环境是一种互动关系。
建筑物应该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协调。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能源利用、环保等方面。
7. 建筑与社会建筑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还承载着社会的历史和价值观。
建筑师应该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当代的需求和审美观念,创造出与社会相互融合的建筑作品。
结语建筑学是一个涵盖广泛而复杂的学科,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是简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知识。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对建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
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eeb28702768e9950e738dd.png)
3、墙体(1)墙体的分类:按其在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和外墙。
凡位于房屋四周的墙称为外墙,其中位于房屋两端的墙称为山墙。
凡位于房屋内部的墙称为内墙。
外墙主要起围护作用,内墙主要分隔房间作用。
另外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布置的称为纵墙。
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而不承受外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按其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对墙面进行装修的墙称为混水墙;墙面只做勾缝不进行其它装饰的墙称为清水墙。
根据其构造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
实体墙由普通黏土砖或其它实心砖砌筑而成;空体墙是由实心砖砌成中空的墙体或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复合墙是指由砖与其它材料组合成的墙体。
(2)砖墙的厚度砖墙的厚度符合砖的规格。
砖墙的厚度一般以砖长表示,例如半砖墙、3/4 砖墙、 1 砖墙、2砖墙等。
其相应厚度为:115mm、(称12墙)178mm、(称18墙)240mm、(称24墙)365mm、(称37 墙)490mm、(称50 墙)墙厚应满足砖墙的承载能力。
一般说来,墙体越厚承载能力越大,稳定性越好。
砖墙的厚度应满足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要求。
一般讲,砖墙越厚,保温隔热效果越好。
(3)过梁与圈梁过梁:其作用是承担门窗洞口上部荷载,并把荷载传递到洞口两侧的墙上。
按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过梁:当洞口较宽(大于 1 .5M ),上部荷载较大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深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40 mm。
砖砌过梁:常见的有平拱砖过梁和弧拱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门窗洞口上方的砌体中,配置适量的钢筋,形成能够承受弯矩的加筋砖砌体。
圈梁:为了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的震动荷载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常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
其一般设在外墙、内纵墙和主要内横墙上,并在平面内形成封闭系统。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382862a52ea551810a687c4.png)
建筑学知识第一篇建筑学第一章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一、公共建筑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成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通联系部分。
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
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使各使用空间建立起密切的有机联系,依赖于交通联系空间把各种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
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人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
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
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直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
此外交通联系空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
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进行建筑空间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当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更需要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区分,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的目的。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1)空间的“主”与“次”建筑物各类组合空间,由于其性质的不同必然有主次之分。
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这种主次关系必然地反映在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等方面。
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还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的传达室、医院的挂号室等,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看却要安排在主要的位置上。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39d4c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c.png)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建筑学是关于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和建筑理论方面的学科。
在建筑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并掌握这个领域的重要概念。
建筑学的分类1.按建筑类型划分,建筑学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
2.按建筑功能划分,建筑学主要包括住宅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文化建筑、娱乐建筑等。
3.按建筑形态划分,建筑学主要包括平面式建筑、塔式建筑、穹顶式建筑、拱式建筑等。
建筑的构成部分建筑物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基础部分基础部分是建筑物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把荷载传递到地面。
常见的基础类型有基础板、地基桩、复合基础等。
结构部分结构部分是建筑物的主体构件,它所起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常见的结构材料有钢、木、混凝土等。
立面部分立面部分是建筑物的外观,它使建筑物具有辨识度和美观性。
立面材料包括石材、玻璃、铝板等。
屋面部分屋面部分是建筑物的遮盖部分,它能够保护建筑物内部不受雨水和其他外部环境的侵害。
屋面材料包括瓦、沥青瓦、金属板等。
内部结构内部结构包括内墙、天花板、楼梯、扶手等。
它们起到分隔和装饰的作用。
建筑的设计原则1.实用性原则:建筑物必须能够实现其设计目标,并且方便使用。
2.美学原则:建筑物必须具有艺术价值和美感,要体现出建筑师的创造力和审美观。
3.建筑环境设计原则:建筑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证生态平衡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可持续性设计原则:建筑物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低能耗设计。
建筑的风格建筑的风格主要指建筑物的形式和色彩等特征。
建筑风格分为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两种。
传统建筑风格1.古典主义风格: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多采用直线条和大面积的立方体,追求无与伦比的庄美感和永恒的美。
2.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物以其尖拱形式的拱门和金字塔形顶和基座的形式为标志。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5fda14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a.png)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一、建筑的本质与目的建筑,从最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人工环境。
它不仅仅是一堆材料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社会和技术的表达。
建筑的目的多种多样。
首先,它要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保护人们免受自然环境的侵害,如风雨、寒暑等。
其次,建筑要满足功能需求,比如住宅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设施,以方便日常生活;工厂要有合适的生产流程和空间组织。
再者,建筑还具有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它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念和社会结构,成为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符号。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原则功能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的空间布局、流线组织、设施配置等都应根据其使用功能来确定。
例如,医院的布局要便于患者就诊和医护人员工作,图书馆要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2、形式美原则建筑的形式应该美观、和谐、富有韵律。
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等美学法则在建筑设计中经常被运用,以使建筑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
3、结构合理性原则建筑的结构要安全、稳定、经济。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建造成本。
4、环境适应性原则建筑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
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文化传统等因素,使建筑融入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建筑的构成要素1、空间空间是建筑的核心要素,它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
内部空间的形状、大小、比例和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感受和功能的实现。
外部空间则与建筑的整体形象和城市景观相关。
2、实体实体包括建筑的墙体、屋顶、柱子、梁等构件。
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的采光、通风和保温等性能。
3、材料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现力。
如木材给人温暖、自然的感觉,钢材展现出坚固、现代的形象。
4、色彩色彩可以影响建筑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明亮的色彩可以使建筑显得活泼、开放,而深沉的色彩则可能营造出庄重、神秘的氛围。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d1fc1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6.png)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建筑学是一门涵盖多个领域的学科,从建筑设计到施工管理,从建筑材料到建筑结构,都是建筑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建筑学的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
一、建筑学的定义和范畴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学科。
它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经济等多个方面。
1.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建筑学最核心的内容,它涉及到建筑的形式、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
好的建筑设计应该符合人们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文化、历史等因素。
2.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它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建筑结构的研究主要包括结构力学、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等内容。
3.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构筑建筑物的基础材料,包括砖石、水泥、钢筋、玻璃等各种材料。
研究建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
4.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是将设计图纸变成实际建筑物的过程。
它包括土建施工和装饰装修等环节,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工艺。
5. 建筑经济:建筑经济研究建筑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收益等问题。
它包括建筑项目的预算、造价控制、招投标等方面。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它需要考虑到美学、功能、结构和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1. 美学原则:建筑设计应该追求美感和审美价值,力求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美学原则包括比例、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
2. 功能原则:建筑物的功能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应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好的建筑设计能够提供舒适的空间和便利的布局。
3. 结构原则:建筑设计的结构应该稳定可靠,能够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结构原则包括力学分析、结构形式选择、材料使用等方面。
4. 可持续性原则:建筑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追求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原则包括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碳排放减少等方面。
三、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建筑材料是建筑学的基础,它们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
建筑基础知识讲(完整版)学习
![建筑基础知识讲(完整版)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26415d29bed5b9f3f90f1c81.png)
3.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取决于房屋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它 的单位为小时。耐火极限指的是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掉支 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所延 续的时间。按材料的燃烧性能把材料分为燃烧材料(如木材等)、 难燃烧材料(如木丝板等)和非燃烧材料(如砖、石等)。 多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个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属于 几级,取决于该建筑物的层数、长度和面积 。 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二级 ,高层民用建筑分为两 类,主要依据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建筑面积和建筑物的重要 程度来划分。一类高层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应不低 于二级,裙房应不低于二级,地下室应为一级。
一、概论
建筑的基本定义: 建筑物是人们为从事生产生活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 质技术条件,运用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而创造的社会环 境,如厂房、宿舍、会堂等。 1.建筑物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建筑功能 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形象
中国的建筑设计方针: “实用、坚固、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
2.建筑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
必须了解的专业名词
采光 :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光环境,使建筑 物内部使用空间取得的天然光照度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美观等要求 的技术。 通风 :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空气环境,采用 自然或机械方法,对建筑物内部使用空间进行换气,使空气质量满足卫 生、安全、舒适等要求的技术。 噪声 :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的 外界干扰声。 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距。 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距。 建筑面积:单位为m2。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 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 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 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 结构面积:指墙体、柱子所占的面积。
最新最全建筑师考试建筑学基础知识必背考点速记
![最新最全建筑师考试建筑学基础知识必背考点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1d2553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0.png)
最新最全建筑师考试建筑学基础知识必背考点速记一、建筑学基础概念1.1 建筑学的定义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艺术与建筑科学的学科,旨在探讨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原理、方法和规律。
1.2 建筑物的分类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住宅、商业、工业、教育等。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框架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1.3 五大建筑元素建筑学中的五大建筑元素分别是空间、形式、构造、环境和功能。
建筑设计应在这些元素之间寻求平衡和统一。
二、建筑学理论与风格2.1 古希腊罗马建筑风格古希腊罗马建筑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的运用,具有雄伟庄重的特点。
代表建筑包括巴西里卡和柱廊。
2.2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追求和谐与美感的结合,突出细节的装饰。
代表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等。
2.3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强调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追求简洁、实用和透明感。
代表建筑有勒·柯布西耶的国际风格作品。
三、建筑学的基本原理3.1 空间布局与组织建筑空间布局应考虑功能需求、人流动线和安全等因素,追求空间的流畅性和舒适性。
3.2 结构与静力学建筑结构应满足荷载传递和抵抗外力的要求,静力学原理是设计结构的基础。
3.3 环境与可持续性建筑应注重环境保护、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应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建筑学名词解释4.1 平面图平面图是建筑设计师将建筑物的结构、布局等信息用图形形式展示的工具。
4.2 立面图立面图是建筑物外立面的纵向图示,用于表达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和建筑元素。
4.3 建筑比例建筑比例指建筑物各部分之间以及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准确的建筑比例有助于保持建筑的美感和稳定性。
五、建筑学的发展趋势5.1 现代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注重现代化和智能化,如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和可穿戴技术的应用。
5.2 可持续发展面对资源有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建筑学趋向可持续发展,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材料等。
5.3 人性化设计建筑学趋向于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包括舒适的室内环境和人性化的空间布局。
建筑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建筑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12f6b0d4d8d15abe234e45.png)
24
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设备(※) ◆建筑采暖系统及设备:采暖的方式:集中采暖、局部
采暖、区域供热。 采暖的系统类型:热水采暖系统、蒸汽采暖系统。
▲按建筑结构分为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
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
5
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物分类
▲按建筑结构分为
1、砖木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其中,竖向 承重构件的墙体和柱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采用木材。这 类建筑物的层数一般较低,通常在3层以下。
22Biblioteka 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设备(※)
◆排水系统及设备 :建筑排水系统按其排放的性质一般 可分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雨水排水系统。排水系统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卫生器具、排水管道。。
23
建筑学基础知识 --房地产专业名词(※)
◆容积率: 是指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值。(如: 在1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有20万平方米的建筑总 面积,其容积率为2.0)
2、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购物、办公、学习、医疗、旅行、体 育等使用的非生产性建筑。
3、工业建筑是指供工业生产使用和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建 筑,如:工业厂房、仓库等。
4、农业建筑是指供农业生产使用和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建筑, 如种子库、饲养牲畜用房等。
3
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物分类
▲按建筑物层数或总高度的分类
12
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物构造(※)
◆墙体的类型: A按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 B按在建筑物中的方向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 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其中的外横墙通常称为山 墙。 C按受力的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凡直接承受梁、楼板、屋顶等传 下来的荷载的墙成为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成为非承重墙。 D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块墙、小型砌块墙、钢筋混凝土墙。 E按构造方式分为实体墙、空心墙和复合墙。实体墙是用粘土砖和其他实 心砌块砌筑而成的墙; 空心墙是墙体内部中有空腔的墙,这些空腔可以通过砌筑方式形成,也 可以用本身带孔的材料组合而成,如空心砌块等;复合墙是指用两种以 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墙,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 F按墙体的厚度:120单砖墙(115)、180度半(178)、240二砖墙 (240)、370墙(365)、490墙、620墙(615)
44个建筑专业基础知识
![44个建筑专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f0dd5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b.png)
44个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建筑专业是一个需要广泛知识储备的领域,了解基础知识对于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44个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1.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建筑中的基础学科,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
它是建筑设计的基础。
2.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混凝土等。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非常重要。
3.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将建筑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的过程,包括平面布局、立面设计等。
4.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是研究土地开发、水利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等的学科,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建筑历史:建筑历史研究了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对于了解建筑风格和演变非常有帮助。
6. 建筑法规:建筑法规包括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施工规范等,确保建筑安全和合法性。
7. 建筑经济学:建筑经济学研究了建筑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效益,是建筑管理的重要内容。
8.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低能耗、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实践。
9.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是根据设计图纸将建筑物从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包括土建施工和装修施工。
10. 建筑维护:建筑维护是指对建筑物进行保养和修缮,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持良好状态。
11. 建筑项目管理:建筑项目管理是对建筑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12. 基础工程: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包括地基处理、基础桩等。
13. 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是对建筑工程进行测量和定位的过程,确保建筑物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14. 建筑造价:建筑造价是指建筑项目的成本,包括材料费、施工费、管理费等。
15.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包括各种建筑施工操作和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6. 建筑设备:建筑设备包括建筑工地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
17. 建筑防火:建筑防火是指保护建筑物免受火灾侵害的安全措施和设备。
18. 建筑通风:建筑通风是指保持建筑物内空气流通和新鲜的措施和系统。
建筑学基础
![建筑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de7c9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c.png)
建筑学基础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的设计、构造和使用的学科。
它涵盖了建筑的艺术、技术、历史、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学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设计原理:研究建筑的形式、功能、结构和美学特征等,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2. 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的结构体系、材料和施工工艺等,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 建筑历史:研究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建筑发展历史,了解不同建筑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和影响。
4. 建筑理论:研究建筑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包括建筑美学、建筑哲学、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等方面的理论。
5. 建筑技术:研究建筑的技术要求和工程实施,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建筑机电设备的配置和运行等。
除了以上基础知识外,还需掌握绘图技巧、建筑计算、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技能。
另外,还需要关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与建筑学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
学习建筑学基础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著作、参观建筑作品和历史遗迹、参加建筑设计竞赛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
44个建筑专业基础知识
![44个建筑专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54062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2.png)
44个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建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无论是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还是建筑材料的研究,都需要对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44个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您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一、建筑设计基础知识1. 建筑平面布局:指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的布局。
2. 建筑立面设计:指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与构造。
3. 建筑风格分类:如古典风格、现代风格等。
4. 建筑立面材料:如砖混结构、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5. 建筑附属设施:如门窗、阳台、楼梯等。
二、建筑结构基础知识1. 力学基础:如受力分析、结构力学等。
2. 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拱结构等。
3. 结构材料: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4. 结构构件:如梁、柱、板等。
5. 结构施工工艺:如预制构件、模板施工等。
三、建筑电气基础知识1. 建筑电气系统:如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等。
2. 电气设备安装:如开关插座安装、照明设备安装等。
3. 电气线路布置:如线路走向、回路布置等。
4. 配电箱与电表安装:如用电安全及电能计量等。
5. 智能化控制系统:如自动控制、远程监控等。
四、建筑给排水基础知识1. 给水系统:如供水管道、水质处理等。
2. 排水系统:如排水设备、污水处理等。
3. 防水施工工艺:如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等。
4. 给水排水设备安装:如水龙头安装、下水道安装等。
5. 给排水管道布局:如上下水管道走向、布置等。
五、建筑材料基础知识1. 混凝土材料:如水泥、砂、石等。
2. 钢材:如钢筋、钢板等。
3. 砖瓦材料:如红砖、石材等。
4. 木材及木制品:如木方、集成材等。
5. 玻璃材料:如平板玻璃、中空玻璃等。
六、建筑施工基础知识1. 建筑施工工艺:如地基处理、墙体施工等。
2. 建筑机械设备:如吊车、混凝土搅拌站等。
3.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如施工验收、质量检测等。
4. 建筑施工安全:如施工现场安全、职业卫生等。
5. 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如施工进度控制、施工人员管理等。
建筑基础三十六个基础知识点!
![建筑基础三十六个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31aa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f.png)
建筑基础三十六个基础知识点!建筑基础知识点是指建筑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学习和理解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以下是建筑基础的三十六个知识点:1.建筑学基础概念:建筑学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内容。
2.建筑设计原则:功能、美学、经济、结构和环境的平衡。
3.建筑构造:墙体、屋顶和地基等建筑结构的构造方式和设计原则。
4.建筑材料:木材、石材、钢材、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5.建筑构件:窗户、门、楼梯等建筑构件的类型和设计方法。
6.建筑灯光设计: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设计建筑照明。
7.建筑声学:如何控制建筑内部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8.建筑通风:如何利用自然或机械手段调节建筑内的空气流动。
9.建筑安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10.建筑保温:如何利用绝缘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11.建筑节能:如何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减少建筑能耗。
12.建筑经济学: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评估。
13.建筑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样式和发展演变。
14.建筑法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15.建筑工程管理:建筑项目的规划、组织和控制。
16.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
17.建筑测量:建筑测量和绘图技术。
18.建筑图纸:建筑设计和施工图纸的类型和制作方法。
19.建筑信息模型(BIM):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和管理。
20.建筑设计软件:常用的建筑设计软件和计算工具。
21.建筑项目管理:如何组织和管理建筑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
22.建筑施工合同:建筑合同的类型、内容和管理。
23.建筑装饰:不同建筑风格和装饰材料的使用。
24.建筑维护和保养:建筑设备和设施的保养和维修。
25.建筑空间规划:如何合理利用和组织建筑内的空间。
26.建筑室内设计:建筑内部装饰和配置的设计原则。
27.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部形象和立面设计的原则。
28.建筑景观设计:建筑周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建筑学理论与基础知识
![建筑学理论与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b34b8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f.png)
建筑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建筑物旳分类一、建筑物旳用途分类及特点1. 民用建筑: 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多种文化福利活动旳房屋。
按其用途不同, 有如下两类:(1)居住建筑: 供人们生活起居用旳建筑物, 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旳建筑和多种福利设施旳建筑物, 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 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旳多种建筑物、构筑物旳总称。
一般将这些生产用旳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
涉及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二、按建筑构造旳材料分类1. 砖木构造: 此类房屋旳重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
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 水平承重构件旳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
这种构造形式旳房屋层数较少, 多用于单层房屋。
2. 砖混构造: 建筑物旳墙、柱用砖砌筑, 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成为砖—钢筋混凝土构造。
这种构造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如下)旳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 是目前广泛采用旳一种构造形式。
3、钢筋混凝土构造: 建筑物旳梁、柱、楼板、基础所有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梁、楼板、柱、基础构成一种承重旳框架, 因此也称框架构造。
墙只起围护作用, 用砖砌筑。
此构造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构造:建筑物旳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 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
此构造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构造承重方式分类1.承重墙构造它旳传力途径是:屋盖旳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当, 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 楼层旳重量由构成楼盖旳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
因此, 屋盖、楼层旳荷载均由承重墙承当;墙下有基础, 基础下为地基, 所有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构造重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构成, 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构造中一般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灌溉混凝土, 使其形成整体)连接, 从而构成了一种整体刚架(或称框架)。
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构造。
建筑学大一基础知识点大全
![建筑学大一基础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075b7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6.png)
建筑学大一基础知识点大全建筑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业学科,它涉及建筑设计、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建筑学大一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以帮助您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建筑学。
一、建筑设计基础1. 规划设计概述:了解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和设计表达等。
2. 空间组织与布局:掌握建筑内外空间的组织原则,包括建筑功能布局、立面设计、空间分隔等。
3. 建筑风格与表达:了解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包括古典风格、现代主义风格等。
4. 建筑立面设计:熟悉建筑立面设计的要点,包括比例尺度、景观整合、材料运用等。
5. 建筑室内设计:了解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空间布局、色彩运用、家具配置等。
二、建筑结构基础1. 结构力学: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包括受力分析、刚度计算、变形分析等。
2. 结构形式与构件:了解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应用,包括框架结构、拱券结构、壳体结构等。
3.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熟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施工工艺。
4. 地基工程:了解地基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地基加固等。
5. 结构设计案例:学习一些典型的结构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方法。
三、建筑材料基础1. 建筑材料分类与性能:了解常见的建筑材料分类和性能,包括石材、木材、钢材、玻璃等。
2. 建筑材料选用:了解建筑材料选用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要求、环境要求等。
3. 建筑材料加工与施工:熟悉建筑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包括砌筑、混凝土浇筑等。
4. 建筑材料耐久性:了解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寿命评估方法,包括防水、防腐、隔热等。
5. 建筑材料创新: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包括节能材料、环保材料等。
四、建筑历史与文化1. 建筑史概述:了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代表性建筑,包括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等。
2. 建筑风格演变:熟悉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和特点,包括古希腊建筑、哥特式建筑等。
建筑师基础知识
![建筑师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57e85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8.png)
建筑师基础知识建筑师是指负责设计、规划和监督建筑项目的专业人员。
作为建筑界的重要角色,建筑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建筑师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要求和要点。
一、建筑学原理建筑学原理是建筑师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包括建筑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建筑师需要熟悉空间布局、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此外,建筑师还应了解建筑风格、历史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概念,以提高设计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二、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指对建筑项目进行整体布局和环境配置的过程。
建筑师在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交通配套、环境保护等因素。
此外,建筑师还需了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以确保自己的设计方案与整体发展相协调。
三、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建筑师的核心工作之一,它涵盖了设计概念的构思、平面布局的设计、建筑外观的塑造等方面。
建筑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以确保设计方案与建筑功能相匹配、与环境相协调。
此外,建筑师还应了解建筑设计软件的使用,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四、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是建筑师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它包括施工图纸的编制、施工过程的控制、质量安全的把控等方面。
建筑师需要熟悉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工艺,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确保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可控。
五、建筑审美建筑审美是建筑师必备的素养之一,它涉及到建筑美学、色彩搭配、材料质感等方面。
建筑师需要关注人们对建筑的感知和体验,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和艺术表达,营造出具有美感和舒适性的建筑空间。
六、法律法规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建筑师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安全、环保、拆迁补偿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以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建筑师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职业,需要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文所介绍的建筑师基础知识仅仅是一个简要的概述,读者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
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e0786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6.png)
建筑学基础知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建筑学涉及到建筑设计、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建筑学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对建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环境的特点以及美学的要求。
1.1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指在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建筑风格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古典主义建筑追求对称和秩序,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功能和简约,后现代主义建筑则倾向于突破传统的限制。
1.2 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平面布局是指建筑物在地面上所占的空间布置。
合理的平面布局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并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进行平面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流线、通风采光等因素。
1.3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是指建筑物外立面的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外观美观,还要考虑到与环境的融合以及使用者的需求。
通过不同的材料和造型设计,可以给建筑物注入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二、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研究建筑物结构受力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它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1 建筑物的受力形式建筑物受力形式通常可分为压力、张力、剪切、弯曲和扭转等。
不同的受力形式产生的应力和变形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针对不同受力形式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2.2 结构稳定性结构稳定性是指建筑结构在受到作用力后,仍能保持稳定的能力。
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材料和截面尺寸,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3 构件的设计与选择建筑结构中的构件包括梁、柱、墙等,它们承担着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和支撑作用。
在构件的设计与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受力形式、材料性能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
三、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砖石、玻璃、木材等。
3.1 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
建筑学基础
![建筑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bc63d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1.png)
建筑学基础建筑学基础引言:建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建造物以及建筑环境的学科。
在建筑学中,人们将不同的艺术、科学和技术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形式的建筑作品。
本文将介绍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的定义、分类、设计原则以及建筑师的角色等。
一、建筑的定义建筑是指由人类创造的用于居住、工作、休闲或储存的建造物。
建筑物应具有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性、美观性和宜居性等特点。
它们可以是住宅、商业建筑、教育建筑、宗教建筑、文化建筑等。
二、建筑的分类建筑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按照结构可以分为钢结构建筑、混凝土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等;按照风格可以分为古典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等。
三、建筑的设计原则建筑的设计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功能性:建筑的设计应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提供舒适、实用的空间和设施。
2.可持续性:设计应考虑建筑材料和能源的节约与环境保护。
3.美观性:建筑应该具有艺术性,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4.结构稳定性:建筑应设计为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力量。
5.经济性:建筑的设计应考虑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
四、建筑师的角色建筑师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角色。
他们负责建筑的设计、规划和监理工作。
建筑师需要具备艺术、科学和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具备良好的交流和管理能力。
五、建筑相关的学科与建筑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结构力学、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等。
这些学科为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结论: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原则和理论,以满足人们对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的需要。
建筑学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建设和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建筑物的分类一、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及特点1、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
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
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
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二、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类1、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
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
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层数较少,多用于单层房屋。
2、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墙、柱用砖砌筑,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成为砖—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结构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梁、柱、楼板、基础全部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梁、楼板、柱、基础组成一个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称框架结构。
墙只起围护作用,用砖砌筑。
此结构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结构:建筑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
此结构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1、承重墙结构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
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
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
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
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剪力墙结构体系、桶式结构体系。
四、建筑高度分类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1、低层:2层及2层以下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5、超高层:24层以上第二节房屋构造概述一、建筑材料知识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
1、水泥(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2)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表示水泥硬化后的抗压能力。
常用水泥编号例如:325、425、525、625等。
(3)常用水泥的技术特性凝结时效性: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与终凝。
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终凝为水泥浆开始拌合时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
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成为体积安定性不良,不能使用。
水热化性:水泥的水化反应为放热反应。
随着水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称为水热化。
其水热化释放热量的大小和放热速度的快慢主要与水泥标号、矿物组成和细度有关。
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颗粒越细,早期强度越高。
但颗粒越细,其制作成本越高,并容易受潮失效。
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
标准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时,国家标准规定的稠度。
2、钢筋(1)建筑钢筋的种类:钢筋是钢锭经热轧而成,故又称热轧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
按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
按钢种可分为: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
按强度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
其中Ⅰ级钢筋为低碳钢钢筋,Ⅱ、Ⅲ、Ⅳ级为低合金钢钢筋。
(2)建筑用钢筋的应用Ⅰ级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其强度较低,塑性及焊接性能较好。
广泛应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较小部位。
变形钢筋中Ⅱ级、Ⅲ级钢筋的强度、塑性、焊接性能等综合使用指标较好,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量最大的钢筋品种,也可经冷拉后做预应力筋使用。
冷加工钢筋冷拉钢筋:冷拉钢筋的屈服程度会提高,而塑性降低。
冷拉Ⅰ级钢筋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中的受力部位,冷拉Ⅱ级、Ⅲ级、Ⅳ级钢筋均可作为预应力筋使用。
冷拔低碳钢筋:其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是小型构件的主要预应力钢材。
3、木材(1)木材的种类: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两类。
其中针叶树的树干长直高大,纹理通直,材质较软,加工容易,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材。
阔叶树材质较坚硬,称之为硬材,主要用于装修工程。
(2)建筑木材的性能与用途红松:材质较软,纹理顺直,不易翘曲、开裂,树脂多,耐腐朽,易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门窗、屋架、檩条、模板等。
鱼鳞云杉:又名白松。
材质轻、纹理直、结构细、易干燥、加工,主要用于制作门窗、模板、地板等。
马尾松:材质中硬,纹理直斜不匀,结构中至粗,不耐腐,松脂气味浓,在水中很耐久,主要用于制作模板、门窗、橼条、木柱等。
落叶松:材质坚硬而脆,树脂多,耐腐性强,干燥慢,干燥中易开裂。
主要用于檩条、地板、木桩等。
杉木:纹理直而均,结构中等或粗,易干燥、耐久性强。
主要用于制作屋架、檩条、门窗、脚手杆等。
柏木:材质致密,纹理直或斜,结构细,干燥易开裂,坚韧耐久。
主要用于制作模板及细木装饰等。
洋松:分细皮和粗皮两种。
细皮的结构精细,不易变形,容易加工,适于较高要求的装修;粗皮的结构较松,但质料坚固,变形与收缩量较小,适用于要求不高的装修。
(3)木材的类别为了合理用材,木材按加工与用途不同分为原木、杉原条、板方材等。
原木是指伐倒后经修枝,并截成一定长度的木材。
分直接使用原木和加工用原木。
杉原条是指只经修枝剥皮,没有加工成材的杉木,长度5M以上,梢直径60mm以上。
板方材是指按一定尺寸加工成的板材和方材。
板材是指断面宽为厚的三倍及三倍以上者;方材是指断面宽度小于厚度的三倍者。
4、普通混凝土(1)普通混凝土概念:其主要是由水泥、普通碎石、砂和水配置而成的混凝土。
其中石子和砂子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
石子为粗骨料,砂为细骨料。
水泥加水后形成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满骨料间的空隙,作为骨料之间的润滑材料,使混凝土混合物具有适于施工的和易性,水泥水化硬化后将骨料胶结在一起形成坚固整体。
(2)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中是否适于操作,是否具有能使所浇注的构件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
混凝土的强度: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的主要强度指标,它比混凝土的其它强度高得多,工程中主要是利用其抗压强度,也是进行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能抵抗各种自然环境的侵蚀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耐久性。
对混凝土除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安全承受荷载外,还应具有耐久性,如抗渗、抗冻、耐磨、耐风化等。
5、黏土砖黏土砖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搅拌成可塑性,用机械挤压成型的。
挤压成型的土块称为砖坯,经风干后送入窑内,在900—1000℃的高温下煅烧即成砖。
(1)黏土砖的种类:标准砖:标准砖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砖,它广泛使用于砖承重的墙体中,也用于非承重的填充墙。
黏土砖的尺寸为:240mm×115 mm×53 mm。
每块砖干燥时约重2.5Kg,吸水后约为3 Kg。
空心砖和多孔砖:空心砖的规格为190 mm×190 mm×90 mm,每立方米约重1100 Kg。
多孔砖的规格为240 mm×115 mm×90 mm,每立方米约重1400 Kg。
(2)黏土砖的强度:黏土砖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可以承受较大的外力。
反映砖承重外力的能力叫做强度;而反映强度大小称为强度等级。
一个建筑物选用哪一个强度等级的砖,应由设计单位通过计算确定。
(3)黏土砖的吸水率:黏土砖都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吸附一定量的水分,吸水的多少可以用吸水率来表示。
吸水率一般允许在8%—10%的范围内。
(4)黏土砖的抗冻性:是指砖抵抗冻害的能力。
抗冻性由实验作出。
(5)黏土砖的外观质量:普通黏土砖的外形应该平整、方正。
外观无明显弯曲、缺楞、掉角、裂缝等缺陷,敲击时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色泽均匀一致。
二、房屋构造组成部分:1、房屋构成部分:地基与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门窗、楼梯、屋顶等组成。
(1)地基和基础:地基:系建筑物下面的土层。
它承受基础传来的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作用于建筑物上的人与设备的重量及风雪荷载等。
基础:位于墙柱下部,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它传给地基。
(2)墙和柱:承重墙和柱是建筑物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此外,外墙还能抵御风、霜、雨、雪对建筑物的侵袭,使室内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即起围护作用;内墙还把建筑物内部分割成若干空间,起分割作用。
(3)楼板和地面:楼板是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
同时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
楼板对墙身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底层房间的地面贴近地基土,承受作用在它上面的竖向荷载,并将它们连同自重直接传给地基。
(4)楼梯:是指楼层间垂直交通通道。
(5)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覆盖构造层,它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
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各种荷载并连同屋顶结构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又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门和窗:门:是提供人们进出房屋或房间以及搬运家具、设备等的建筑配件。
有的门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其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
一般来说,基础、墙和柱、楼板、地面、屋顶等是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门、窗、楼梯等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件。
2、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