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自然界的气象因素对作物和畜禽等农产品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风雹、冻雹、大风、霜冻、飞沙、沙尘暴等。

这些气象灾害往往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

探讨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气象灾害中的干旱、水涝等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水涝则会导致土壤缺氧,使根系受损,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吸收养分。

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显著。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霜冻、风雹等灾害,将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经济效益。

三、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

气象灾害还会对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产生影响。

干旱导致作物长势不佳,品质差,水涝易导致农作物发霉变质,影响品质和食用安全。

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一、精准气象预警。

及时获取气象信息,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二、调整耕作制度。

家庭和农场可以调整播种时间和品种结构,选择耐旱、耐涝、耐寒、耐热的作物种植,以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三、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合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加强农田水利和排水设施建设,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抗旱、抗涝能力,让农作物在气象灾害中有更好的生存条件。

五、推广农业保险。

引导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六、开发气象灾害防治技术。

通过科技手段,开发抗旱、抗涝、抗风、抗寒等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恶劣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气候变化引发了干旱、洪灾、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这些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和农业界都在努力研究和应对,以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首先要关注的是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干旱是导致粮食减产的最主要的气候灾害之一,全球范围内干旱所造成的损失极其巨大。

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降雨不足使干旱地区的土壤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选择适应干旱的作物品种等措施来应对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洪涝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洪灾容易导致农田和农作物的受灾,气候变化导致暴雨和洪水的频发,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需要在洪涝风险区合理规划农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洪能力,以减少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热浪对粮食生产也是一大隐患。

长时间高温容易造成农作物的生长受限,甚至生长停滞,导致产量下降。

面对这一问题,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更耐高温的作物品种,加强遮荫措施,以减轻长时间高温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针对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这些影响,我们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应对。

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抗旱作物品种,开发迎合气候变化的新型农业技术,增加农作物的适应能力。

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的研发,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以应对恶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除了技术手段,政府和社会也需要积极参与,加强灾害管理和资源调配。

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御灾害的能力;并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

教育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农业灾害自救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气候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冀中南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气象灾害对冀中南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生 产 中 占有举 足轻 重 的位 置『 1 - 2 1 。河 北省 是 全 国冬 小 致 小 麦生 产 季节 干旱 、 冻 害、 风雹 等 气 象灾 害频 率 变 麦 主产 省份 之一 。常 年播 种面 积 3 6 0 0万 亩左 右 , 面 化 情 况及 对 小麦 生产 的影 响进行 了研究 ,并 提 出应 积 和 总 产量 约 占全 国 的 1 1 . 5 %, 仅 次 于河 南 、 山东 位 对 气象 灾 害的具 体措施 。
I l 挑龇
2 0 1 3 . 3 粮 食 作 物
气象灾害对冀 中南小麦
生产 的影 响及对 策
王 莉 杨 永 强 陈 丽 郝 丽 贤
( 河北省 邢 台市农 业科 学研 究院 邢 台 0 5 4 0 0 0 )
摘要 : 气候 变化 导致 温度 、 水 资源 、 极 端 气候 事件 、 病 虫 害等 诸 因素发 生 改 变 , 直接 影 响农 业 生产 。
境 发 减 少 , 件翻 。近 2 0年来 , 受 全球 气 候变 暖 的影 响 , 冀 中南 地
作者简介 : 王莉 ( 1 9 8 2 一 ) , 女, 农 业 推广 硕 士 , 农 艺师, 主 要 从事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工作 。E — ma i l : 1 3 4 5 1 3 9 6 9 2 @q q . o o m 通讯作者 : 杨永 强 ( 1 9 8 1 一 ) , 男, 农业 推广 硕 士 , 农 艺师 , 主 要从 事 农 作 物 育 种 工作 。E - ma i l : y a n g x i a o x u e l 2 @1 2 6 . c o n r
居 第 三位 。 是 全 国重要 小麦 商 品粮 生 产基 地 。因此 , 1 小 麦 生 育 期 间气 象灾 害发 生 频 率 和 强度 变

苏中地区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苏中地区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常年 1 0 月下旬 至 1 1 月上句 总雨量为
5 0 — 7 0 mm, 多的年份可达 1 0 0 a r m以上 , 雨 日1 0 d 左右 , 往往导
2 . 1 . 2 早春 冻 害 早春冻 害是 指小麦在过 了立春季节进入 返青拔节期 , 因寒潮 到来降温 , 地 表温度 降到0  ̄ C 以下发生 的
冻害叶片全枯 , 三级冻害主茎 或部分大蘖冻死。
2 . 1 . 3 后期 冻 害 小 麦 生 长 进 入 孕 穗 阶段 , 因遭 受 0 ℃ 以上
出生迟 而少 ; 分 蘖期 明显推迟 或不发 生分蘖 而形成 单秆独
苗, 苗体 叶片短小 , 植株瘦矮 , 发育迟缓 , 功能叶多处叶绿素 破坏 , 呈 灰 白色 , 植株 自下而 上 逐渐 发 黄 , 幼穗 分 化 明显
1 . 1 - 3 拔 节抽 穗期湿 害
界期 , 此时的湿 害减 产最显著 。症状 为绿叶数减少 , 叶 片变
短, 上部 3 叶平 均短 1 / 5 ~ 1 / 3 , 株 高矮 1 0 0 mm左右 , 根 部呈水 渍状 , 暗灰无光 , 根毛少 。由于叶和根受损 , 分蘖大量 死亡 ,
在一 5 ℃以下 的天气 , 容易受冻 。此时幼穗 分化刚开始 , 受冻
雹、 风等气 象灾害时有发生 , 对小麦的高产、 稳产 、 优 质威 胁很 大, 认识和掌握 灾害发生规律 , 及早采取 防御对策 , 可
以减 轻 或 避 免 灾 害损 失 。
关键词 : 苏 中地 区; 小麦生产 ; 气象灾害 ; 防御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2 .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3 ) 1 4 — 3 6 — 0 3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对中国粮食生产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 降水不均导致干旱和水灾: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降水分布不均的现象。

一方面,干旱频发,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暴雨和洪水会冲毁农田,破坏农作物。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会造成粮食生产的减产或损失。

2. 温度升高影响农作物生长期:升高的气温会导致农作物生长期缩短。

例如,部分冬季小麦种植区虽然降水充足,但温度升高导致其生长周期缩短,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疫病和害虫数量增加:气候变化加剧了一些疫病和害虫的滋生和扩散。

高温、高湿环境是细菌和寄生虫的理想生存条件,病害易发。

而气候变化还可能改变害虫的迁徙规律,使其更易侵袭农作物。

三、应对策略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抗旱能力的作物品种研发,研究开发耐高温和耐低温的新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精准农业,降低资源浪费和产量损失。

2. 改善灌溉和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抗洪和排涝设施,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水灾损失。

3. 拓宽种植结构和农业布局:优化作物结构,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降低对单一作物的依赖,减少单一险情带来的风险。

推广多种植农业模式,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

4. 强化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气候变化趋势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灾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5. 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提供贷款和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降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6. 打造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恢复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天气现象引发的各种破坏性事件,包括台风、暴雨、干旱、飓风等。

这些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农民和农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势在必行。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象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会摧毁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而干旱则会导致土壤干旱、作物生长受阻,甚至无法收获。

这些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气象灾害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暴雨过多或者干旱缺水都会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问题,比如发霉、变质等,这对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都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气象灾害会造成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恶化。

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干旱导致的水资源枯竭,都会严重地破坏农村的生产条件,导致农民的生产基础持续下降。

气象灾害还会引发灾后生产条件不足,给灾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灾后恢复成本高,许多农户因此负债累累,陷入困境。

针对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只有提前掌握天气变化的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适当的灌溉系统可以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防止农作物因为缺水而死亡。

推广耐灾品种。

选育和推广抗旱、抗洪、抗风等耐灾品种,可以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这些品种具备更好的生存能力,对气象灾害的承受能力更强。

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在遭受灾害时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减轻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这样可以鼓励农民更加积极地投入农业生产,降低灾后恢复的难度。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通过加强预防和防护措施,可以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度过气象灾害带来的难关。

试析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

试析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

试析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农业气象灾害是指自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的现象,主要包括干旱、水灾、冰雹、暴雨、高温、低温等。

这些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对于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干旱是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

干旱导致土壤中水分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在干旱条件下,农作物的叶片失水严重,造成叶片的蔫缩和卷曲;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株高矮小;甚至出现黄叶、干枯等现象。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的稳定。

水灾也是极具破坏力的气象灾害之一。

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山洪、绿洲等都会对农作物造成重大危害。

积水和浸水会导致植株窒息、根系腐烂,同时也容易引发真菌等病害,造成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水灾还会导致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冰雹、高温、低温等气象灾害也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冰雹会导致农作物叶片受损、茎秆折断、果实损伤,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高温会导致农作物受热伤,叶片萎缩、果实畸形、甚至整株死亡;低温则会导致植株受冻,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

这些气象灾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给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研发抗旱、抗涝、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并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

也需要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保险服务,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保障粮食的生产和稳定供应。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
光 合 速 率 灌浆 速率 较高温 较低温
小麦灌浆理论曲线: 较低温灌浆期长,高峰 较低但长,最终粒重高 (曲线积分面积)。

受精
成熟



理想丰产年型: 伏雨充沛底墒好。播前有适量降水,出苗到三 叶温度略低抑制分蘖节上抬和徒长。冬前略偏 高,抗寒锻炼充分有利壮苗。冬季平稳稍偏暖, 适量雨雪有利保苗。早春回暖早返青提前,后 春气温偏低有利延长穗分化,拔节至孕穗有足 量降雨。灌浆期光照足温差大气温略偏低有利 增重。蜡熟气温度偏高温差大多晴无雨有利茎 秆养分充分转移和收获。 积分回归证实理论分析。西北欧与青藏具有较 理想条件,其次黄淮麦区。
生育期各旬平均气温每偏高1℃对北京市 小麦单产影响(kg/亩℃)的积分回归曲线
月旬
10
11
12
1
2
3
4
5
6
播种
冬前分蘖 停止生长
冬季休眠 返青 起身 拔节 抽穗 灌浆 成熟
三、小麦生产的主要 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
小麦气象灾害的分类: 水分异常:湿害、雨害、干旱(秋、冬、春) 温度异常:冻害、霜冻、冷害、雪害、热害 (干热风、雨后枯熟) 光照异常:阴害 气流异常:大风 其它:冰雹、沙尘暴 危害程度依次:干旱、冻害、霜冻、湿害、 倒伏、热害、烂场雨

小麦种植界限和生态区划 冬麦、春麦、冬春麦混作,气候区划12区。 冬小麦越冬区划 :稳定休眠区 ( 黄河以北 ) 、 不稳定休眠区 (黄淮 )、无休眠区 (长江中下游 缓慢生长、西南活跃生长) 冬小麦北界:无稳定积雪地区多年平均极端 最低-20℃,或积雪期>5个月。 春小麦北界:少于1700~1800℃•d不能成熟 无明显南界,实际取决于湿热程度经济效益 按照水分管理:华北西北大部灌溉麦区,长 江中下游雨养,其它地区旱作为主。

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1. 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 暴雨洪涝:导致土地积水浸泡,致使小麦生长需要的氧气不足,影响小麦正
常呼吸,根部受损等。

- 高温干旱:导致小麦失水、蒸腾强烈、呼吸不畅,直接影响其正常生长,特别是
影响小麦的开花和结实。

- 冰雹风灾:会破坏小麦的葉片和茎秆,影响其光合作用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2. 防御措施
- 暴雨洪涝:改进土地排水,建立排涝系统,修筑拦河堤坝,培育小麦耐淹性
品种等。

- 高温干旱:加强小麦水分管理,适时浇水,减少灌溉面积,保持适度湿润。

同时,利用覆盖物遮荫,降低小麦的范围及温度等。

- 冰雹风灾:建设防护林带,种植高低错落的防风林,加强小麦体质强度,同时及
时采取应急措施,如覆盖或避风等。

3. 小麦产业防灾减灾的意义
- 增加小麦的生产稳定性,提高延续性,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推动粮食安全
及农村可持续发展。

- 增强小麦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经济损失,节约国家财政投入,同时提高农业
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 建立小麦产业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培育小麦防灾减灾专业队伍,提高农
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推动科技与农业的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

4. 其他建议
- 常态化检验小麦土地、气象状况,学会利用灾后时间进行小麦底肥施用、沟边沟七整理、田间中耕等管理措施,更快的使小麦得以康复。

- 引导农民加入小麦产业合作组织,分享防灾减灾技术和技能、共享物资等,成为稳定的互助共赢关系体系,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 建立和完善小麦防灾减灾的法律制度和机制,为农业灾害预警、监测、防范和应急救援提供法规支持和制度保障。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影响,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气象灾害多种多样,主要有干旱、洪涝、冻害、风雹等,它们对农业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1. 干旱: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缺乏降水,土壤水分亏缺,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干旱会导致土壤干燥,土壤水分亏缺,影响作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在干旱条件下,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导致生长周期延长,产量减少。

2. 洪涝:洪涝是因暴雨或融雪引发的河水泛滥,导致田地积水。

积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会淹没作物,导致植株窒息和腐烂。

洪涝还会造成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对土壤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 冻害:冻害是指低温天气对农作物造成的伤害。

低温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特别是在春季冷空气南下或夏季暴雨袭击后,冻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4. 风雹:风雹是指大风和冰雹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

大风会导致植物折断或者倒伏,冰雹会损坏植物叶片和果实,对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不仅仅是直接的破坏影响,还包括了间接的负面影响。

气象灾害会导致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

如何有效地防范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防范气象灾害的措施1. 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象监测是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及时了解气象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农业部门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2. 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是有效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历史气象数据,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密度,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3. 推广抗灾品种:农业部门可以积极推广抗旱、抗洪、抗冻、抗风雹等灾害的农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的灾害事件,包括风灾、雨灾、冰灾、干旱、高温、低温等。

由于农业生产高度依赖气候和气象因素,因此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较大。

本文将从温度、降水和风灾三方面入手,探讨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1.温度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作物失水过多、光合作用减缓,使得种子发芽率下降,幼苗生长迟缓、老化,严重时会导致热害死亡。

在低温下,作物的生长受阻,相应的进行时期变长,那么秋收年末的进度就会被延迟,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表现也不一样,因此高温和低温灾害对农业子系统也是存在差异的,在即将进入的冬季,预防低温的灾害方案也是务必要做的。

2.降水降水是农业生产中最基础的水源,由于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未得到充足的降水,农作物的生长就会收到影响。

当气温变得很高时,土壤里的水分蒸发得很快,如果连续遭受缺水,农作物的生产量和质量都会大幅度下降。

此外,降水不正常也会使作物产生生长上的紊乱,由于水分的不连贯受阻,将引起病菌、霉菌和昆虫大规模滋生,加重农民的防治负担,使农业产业受到更大的损失。

3.风灾风灾指的是由强风引起的对各种事物的残酷侵害(比如对建筑、交通、农业等产业)。

当农场遭遇强风时,其疾风将不断地吹走连根带叶子的植物,甚至造成广义生产能力的损失,主要的问题是其破坏性是局部的,即只破坏一部分地方,其他农场在如此环境下则会变得非常危险。

当然,在农场中应该预先对风灾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减少风灾对农场的影响,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1.适应性种植在农场中,建议农民适应环境条件来种植作物。

对于在台风季节中种植的农场,应该选栽能够抵抗风灾的作物。

例如,玉米、豆类和根茎类植物之类的植物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这将减少作物遭受灾难的几率。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条件突变或异常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干旱、冰雹、霜冻、台风、龙卷风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极大,损失不仅限于作物产量减少,还影响农业生产力的恢复和农民的生计。

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小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暴雨洪水是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

暴雨会导致土壤流失和水浸泡作物,破坏农田的水土结构,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歉收。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修建排水系统,包括建设排水沟和固定水沟,并定期清理;合理规划田地布局,避免长期在低洼地种植作物;加强土壤保护,采取覆盖措施,如植被覆盖、秸秆覆盖等,以减少土壤侵蚀。

第二,干旱是另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会导致土壤缺水,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并且可能引发干旱性病虫害。

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前制定灌溉计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并采用节水技术,如滴灌、雨水收集等;选用抗旱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分流失。

冰雹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气象灾害,它会造成作物叶片和果实的破坏,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为了保护作物免受冰雹的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修建农业大棚或覆盖网,遮挡冰雹;种植抗冰雹的品种,在作物充分成熟前避免遭受冰雹侵袭;设置防护网或搭建灵活的农田遮蔽设施,避免冰雹对农作物的直接破坏。

第四,霜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霜冻会破坏作物的细胞组织,导致植物枯死或生育能力减弱。

为了避免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了解气象预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喷洒冻雾剂、灌溉以提高土壤温度等;合理选择农作物种植时间和品种,避免在冷区不适宜的季节种植敏感作物。

台风和龙卷风是较为罕见但破坏性极大的气象灾害,会给农业带来严重影响。

台风和龙卷风会猛烈吹袭农田,摧毁作物和农业设施。

为了减少这些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建筑物和农业设施的抗风设计,确保其稳固;合理规划农田布局,避免在易受台风和龙卷风袭击的地区种植;及时预警和撤离,确保农民的生命安全。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变化:气候变暖导致了气温升高,早春和晚秋的气温波动也增加,这些变化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高温会导致小麦的生长期缩短,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干旱:随着气候变化,干旱频率和强度增加,降水分布不均匀,一些地区的小麦种植面临着缺水的问题。

干旱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3.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冰雹、冻雨等,这些极端天气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损害。

4.病虫害:气候变化会改变病虫害的分布和生态环境,一些新的病虫害可能会出现,给小麦生产带来新的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和缓解这些影响:1.节水灌溉:采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等,有效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减轻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2.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气候变化的情况,调整小麦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3.保护水源和改善土壤:加强水源保护,保持土壤湿度和水质,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4.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小麦的营养水平和抗逆性,增加产量和品质。

5.引入抗逆品种:通过合理的品种引进和培育工作,引入抗逆品种,提高小麦对干旱和高温的抵抗能力。

6.疾病防治: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时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小麦的损害。

7.建立气候变化适应机制:建立小麦生产的气候变化适应机制,包括制定气候变化适应规划,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升小麦生产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造成了诸多影响,但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缓解和适应这些影响,保障小麦生产稳定并提高产量和品质。

建议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挑战。

气象灾害对农田生产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农田生产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农田生产的影响当自然界的力量开始在人类的领域内施展时,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气象灾害便是其中之一。

气象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对农田生产也毫不留情。

本文将探讨气象灾害对农田生产的怎样的影响,并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暴雨给农田生产带来了泥石流、洪水等灾害。

暴雨不仅会冲刷掉农田中的肥沃土壤,还会淹没农作物,使之无法正常生长。

泥石流带来的砂石会埋没田地,导致无法耕种。

洪水则会淹没农作物和农田,直接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甚至不能再进行种植。

对于这种情况,农民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修建防洪堤坝、改良灌溉系统等,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其次,干旱天气给农田生产带来巨大的困难。

在干旱的情况下,农业用水严重不足,农作物缺乏水分供给,很难生长和发育。

同时,干旱天气还会导致土壤干燥,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应对干旱天气的影响,农民可以采取节水措施,如科学灌溉、合理排水等,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再次,台风和龙卷风会给农田生产带来迅猛的破坏。

台风和龙卷风带来的强风会将农作物连根拔起,使作物面临绝境。

同时,狂风还可能导致农田设施的损坏,如温室、大棚等,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农民可以采取加固农田设施、选择防风抗台风品种等措施,降低风灾带来的损失。

此外,冰雹还会对农田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

冰雹会将果实击落,造成损失。

尤其是果树等长势较高的作物更易受到冰雹的侵袭,对果农来说是一个灾难。

为了缓解冰雹对农田的影响,农民可以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搭建遮阳棚、农网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冰雹的对作物的影响。

总之,气象灾害对农田生产的影响不容小觑。

从洪涝、干旱到台风、冰雹,每一种天气现象都可能使得农田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气象灾害,农民在日常生产中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并灵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修建水利设施、改善防护设施、科学种植等,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农田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一定程度的危害或威胁,如风灾、雨雪灾、干旱、冻害等。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巨大,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农产品减产,还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预防和应对十分重要。

其中,风灾是农业气象灾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风灾对农田、农作物和农业设施的破坏往往是灾害中最严重的,尤其在风口和风蚀地区更为明显。

为了防范风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搭建风网或风围栏:利用稻草或塑料薄膜等材料,将农田分割成小块,并搭建风网或风围栏,减少风力对农田的侵袭,减轻风灾的程度。

2.深翻土壤:通过深翻土壤,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农田的抗风能力。

3.种植抗风作物:在风蚀地区,选择适应性强、抗风能力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如大豆、花生等。

雨雪灾也是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暴雨和大雪往往会给农民的生产活动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农田冲刷、庄稼被水浸泡等现象。

为了防范雨雪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排水工作:合理规划农田排水系统,修建排水沟,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避免农田积水。

2.做好土壤保护工作:种植抗旱、抗病虫害的作物,保持农田的水土流失最小化。

3.防止水浸深根作物:适时选择不易被水浸淹的农作物进行种植,避免因为雨水过多而导致农作物倒伏、减产。

干旱是农业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严重,给农机场、农业企业和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范干旱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采取节水措施:合理规划农田,合理安排农田灌溉,减少农田水分的蒸发。

2.选用抗旱作物:选择抗旱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提高抗干旱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3.提前掌握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做好农田灌溉计划,确保作物获得足够的水分。

冻灾是农业气象灾害中对生产影响较大的一种。

冷空气的侵入往往导致农作物的冻害,造成农作物减产和歉收。

为了防范冻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施行保温措施:采取覆盖农膜或者土地覆盖物等方式,降低土壤温度的降低速度,保持农作物的温暖。

浅谈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应对措施

浅谈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应对措施

浅谈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应对措施针对冬小麦出现频率较高的农业气象灾害包含干旱、暴雨、霜冻、大风、冰雹等各种类型,这些农业气象灾害几乎每年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各地应根据当地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农业生产需求,联合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推动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本文针对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危害,简要介绍一些防治措施,力争将这些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冬小麦;气象灾害;应对措施一、霜冻霜冻主要指在初秋春末季节,因为冷空气的入侵,气温急剧下降,当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以下时,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

1.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概念和类型。

越冬冻害是指冬小麦越冬期间长时期的0℃以下较强低温所造成的伤害,它发生在越冬休眠期和早春萌动期。

我国冬小麦冻害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初冬温度骤变型。

在小麦刚进入越冬期时,日平均气温骤然下降10℃左右,最低气温在-10℃以下,这时未经抗寒锻炼的麦苗在冷空气突然袭击下受到伤害。

②冬季长寒型。

隆冬季节持续低温,并有多次强寒潮过境,引起急剧降温。

我国黄淮平原最低气温可降至-14〜-16℃,华北和黄土高原北部可降到-22〜 -26 ℃,甚至更低。

降源幅度大,时间长,并伴有大风,如遇到秋冬土壤干旱的年份,常发生大面积死苗。

③冻融型冻害。

在冬季或冬末春初,如果天气回暖,麦苗提前萌动生长,而后天气复又转冷,这样冻融交替,骤暖骤寒,则引起小麦死苗。

早春发生的冻融型冻害往往比隆冬季节威胁要大。

2.冬小麦越冬冻害防御措施:合理布局。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冬小麦种植北界,我国大多数研究者以年绝对最低气温-22〜-24 ℃,一月平均气温-8〜10℃为冬麦种植北界。

另外,对于冬春麦混作区应根据冻害、干热风等灾害发生频率,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确定合理的冬春麦种植比例。

并且各地都应当根据本地越冬气候条件,选用适宜的抗冻品种。

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可以采用冬灌〈浇冻水〉、镇压、沟播、覆盖等措施改善麦田越冬期生态条件,以保护小麦安全越冬。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生育期长,容易遭受各种自热灾害的危害。

小麦生产中最终获得的产量,是不同时期积累的各种积极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不同,因此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

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麦;气象灾害;应对措施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指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与水、风、温度有关的各种灾害。

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倒春寒、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干热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 越冬期至起身期麦田干旱1.1 冬春干旱对小麦的危害干旱是土壤缺水导致小麦植株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

冬季干旱主要指的是小麦播种出苗后,天气干旱或气温低,主要影响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叶龄指数,使越冬最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最终造成小麦苗势弱、抗冻性降低、成穗数降低。

1.2 应对措施一是冬灌或早春灌溉的好处。

在适当时期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既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又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同时可以消灭越冬害虫。

总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二是掌握时机,及时冬灌或早春灌溉。

冬灌要适时,灌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

冬灌过晚,温度过低,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易死。

因此,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过晚;夜冻昼消,冬灌正好”。

但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

同时结合冬灌施肥,对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

早春灌溉也是如此。

2 起身期至拔节期遭遇倒春寒2.1 倒春寒带来的危害倒春寒,又称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温度降低,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雨雪冰冻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雨雪冰冻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雨雪冰冻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对策雨雪冰冻是一种极端的气候现象,对于小麦种植来说,它们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雨雪冰冻对小麦的影响以及防御对策。

1. 导致冻害雨雪冰冻可能会导致小麦受到冻害,其中主要表现为小麦的苗期受灾、花球着床、拔节期收获期受灾,这些都可能导致小麦的产量降低。

2. 造成倒伏雨雪冰冻会使小麦茎部的组织受到伤害,使其变得松软,因此非常容易造成倒伏。

如果造成倒伏,那么小麦的秸秆就会被压倒,影响收割和机械插秧等操作。

3. 影响小麦品质如果小麦在雨雪冰冻的环境中生长,可能会影响小麦的品质,使其变得粗壮、颜色暗淡、气味刺鼻。

这些都会导致小麦不易贮存、适口性差、不适宜食用。

二、防御对策1. 做好夏季灌溉工作为了避免雨雪冰冻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做好夏季灌溉工作,让小麦生长得更加健康。

在灌溉时,我们需要注意保持适度的湿度和水分,避免小麦受到缺水和盐碱渍等危害。

2. 加强土壤管理强化土壤管理,是预防雨雪冰冻对小麦的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在全年规划中注重耕地的保护和改良,包括措施如施肥、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3. 选择适宜的品种为了避免雨雪冰冻对小麦的影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选择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品种,使小麦更强壮、更有抵抗力。

4. 加强预警和防御措施在发生雨雪冰冻的情况下,及时加强预警和防御措施,可以减少小麦受到的损失。

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监测体系、提前做好应急措施等。

总结:雨雪冰冻对小麦种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采取上述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保稳定的小麦生产。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风灾、霜冻、冻害和暴雨洪涝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的供应。

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一、干旱干旱是指地区降水量长期偏少或短期降水量极少的天气现象。

干旱对农业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会导致农作物干旱、土地沙漠化和粮食减产。

为了防御干旱灾害,农民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2. 加强土壤保护,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绿化措施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

3. 选择适应性强的抗旱作物品种,以减少干旱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4. 发展旱地农业,通过适应干旱环境的种植方式和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二、风灾风灾是指风力较大造成的自然灾害,风灾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破坏性影响,包括热风、飓风、龙卷风和沙尘暴等。

为了防御风灾,农民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风灾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 加强农田防风工作,如种植风帘林、筑起风雪墙、修筑风沙坝等,减小风灾对农作物的破坏。

3. 加强建设农田防护林,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农田,加强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提高耕地的抗风能力。

4. 发展风能利用,将风灾转化为资源,推广风力发电和风能灌溉技术,提高农户的灾后恢复能力。

三、霜冻和冻害霜冻和冻害是指低温天气对作物的危害,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的冻害和减产。

为了防御霜冻和冻害,农民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 采取适时防冻措施,如喷洒抗冻剂、覆盖农膜和用火烟等方式,减少霜冻和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3. 选择适应性强的抗寒作物品种,通过育种和引种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4. 发展冬季保温栽培技术,如地下保温、高架保温和温室栽培等,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7-08-24T11:18:26.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4期作者:杨林菲
[导读] 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

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生育期长,容易遭受各种自热灾害的危害。

小麦生产中最终获得的产量,是不同时期积累的各种积极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不同,因此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

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麦;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指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与水、风、温度有关的各种灾害。

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倒春寒、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干热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 越冬期至起身期麦田干旱
1.1 冬春干旱对小麦的危害
干旱是土壤缺水导致小麦植株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

冬季干旱主要指的是小麦播种出苗后,天气干旱或气温低,主要影响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叶龄指数,使越冬最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最终造成小麦苗势弱、抗冻性降低、成穗数降低。

1.2 应对措施
一是冬灌或早春灌溉的好处。

在适当时期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既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又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同时可以消灭越冬害虫。

总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二是掌握时机,及时冬灌或早春灌溉。

冬灌要适时,灌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

冬灌过晚,温度过低,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易死。

因此,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过晚;夜冻昼消,冬灌正好”。

但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

同时结合冬灌施肥,对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

早春灌溉也是如此。

2 起身期至拔节期遭遇倒春寒
2.1 倒春寒带来的危害
倒春寒,又称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温度降低,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因为此时已到3月,气候已逐渐转暖,故也称为早春冻害。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后正处于拔节初期,抗寒力降低,已完全失去抵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对处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幼穗,很容易受冻;对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不受影响。

因此,小麦的主茎穗和大分蘖穗受冻较重,早播麦田冻害重。

受冻后的幼穗发育为麦穗后,会有缺位、缺粒现象,造成穗粒数减少。

倒春寒发生的几率较高,几乎每2年发生1次,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发生的频率更高,因此更要防范其发生危害。

2.2 应对措施
一是培育壮苗,它是防止早春冻害的重要措施。

因地制宜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适期播种、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等方法能够培育壮苗。

二是对旺长麦田采取早春镇压。

三是灌水预防。

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能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

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可以调节麦田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有很好的效果。

四是补肥与浇水减轻危害。

受害的麦田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

氮素和水分的协同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从而减轻冻害的损失。

3 扬花期持续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
3.1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条件和危害
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 d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保持在15 ℃以上,赤霉病将会大流行。

赤霉病是小麦的癌症,不仅大幅度降低粒重,减产幅度达5%~50%,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引起品质下降。

赤霉病危害大,应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3.2 应对措施
(1)品种选择。

赤霉病虽然与气候有关,但是发生的严重程度却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更能抵抗病菌的侵染,感病几率低1倍以上。

因此,要选择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

(2)适时早播。

注意适时早播,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25日,从而使小麦扬花期提前,使小麦在病害大流行前已经进入灌浆期,避开感病时期。

(3)加强田间管理。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4)药物防治。

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间隔5~7 d进行第2次用药。

防治方法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125 g/h㎡+40%三唑酮悬浮剂1500 g/h㎡对水750~1125 kg常量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4 灌浆期遭遇干热风
4.1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末期发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主要降低小麦灌浆速度和缩短灌浆时间,对籽粒的饱满度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小麦产量。

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

4.2 应对措施
一是选用抗干热风良种。

选用灌浆速度快,早熟、抗旱,耐高温的品种。

二是科学管理,培育壮苗。

三是浇好灌浆水。

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水,这样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干热风的危害;四是叶面喷肥。

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进行叶面
喷洒,一方面可防止干热风,另一方面也可提供营养,促进灌浆。

5 成熟期持续降雨导致穗发芽
5.1 小麦穗发芽的危害
小麦穗发芽是指收获前遇到阴雨天气时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是河南南部麦区常见的气象灾害。

由于发芽后的呼吸作用不利于籽粒内干物质分解,极大降低籽粒的重量和品质,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5.2 应对措施
小麦穗发芽主要是天气与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麦收获前遭遇连阴雨天气是诱发穗芽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内因则是小麦本身的生殖休眠特性。

因此,应选用抗穗发芽品种。

同时要对成熟麦田及时收获,降低穗发芽的机率。

6结论和讨论
针对小麦生育期间常遇的不利气候条件,要立足于科学防御,强化防灾减灾意识,落实防灾措施,确保小麦稳产丰产。

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定量评估技术研究。

充分利用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系统,加强天气监测能力。

开发应用农业气象灾害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专家诊断系统,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水平,及时发布相应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为预防工作争取时间。

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或避免潜在的气象灾害。

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大以打井配套、桥涵建设、沟渠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已老化和不配套水利工程设施,更新陈旧灌溉设备。

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清田,黄华. 防好小麦冻害利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2010(3):69.
[2] 石风泉,王金辉.小麦防冻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3):24.
[3] 吕国辉,尹绍忠,胡殿亚,等.豫北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8).
[4]郭世界,张亚丽,李彤霄等.河南主要气象灾害及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