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合集下载

(2015)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5)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LOGO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1、思考 “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2、结论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
LOGO
3、现实思考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各民主党派分别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 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LOGO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1、思考
(1)重工业是重点 (2)发展重工业的方法 “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2、结论
理清关系,长远发展,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 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LOGO
3、现实思考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 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思考
苏联模式
2、结论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要很好的协调,应当在巩 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LOGO
3、现实思考
LOGO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 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 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 都作过贡献。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 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巩固各民族的团 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LOGO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下互动)

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版)

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版)

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误: 2、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 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 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 指标。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会后,全国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 化运动。同时,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 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 运动推向了高潮。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 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直到1960年 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 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 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 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 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 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 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 张。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 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 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 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 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 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 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 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 场历史性悲剧。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 业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国民经济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 农轻重为序。 2、两条腿走路: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 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大型工业和中小
1.《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 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深刻论述了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2015年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5年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956年9月,中共举行第 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 大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 正确方向。八大对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的中 国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 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判断,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 主与法制建设,执政党建 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正确的 思想和方针。
八大的历史贡献: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 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 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 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 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七)关于科学和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两种劳动制度, 两种教育制度“(刘少奇) (八)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周恩 来)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 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 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 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
• 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 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 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揭 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反扩大 化错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 生强烈的震动,也给中国带来了深 远的影响。 •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 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
论十大关系内容
经济问题(1—5条)

2015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5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全会根据这一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并一致选举哥
穆尔卡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与纳吉有关。
纳吉〃伊姆雷于1953年7月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
全会上接替党中央第一书记拉科西任政府总理后,提出 了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提高 工资,放宽农村政策,平反错误案件等施政方针。 在1955年3月中央全会上纳吉被指责“推行右倾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
梨子的味道,你就得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著作选读》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 时多得多。而要想从灾难尤其是错误中学到比平时 “多得多的东西”,就要认真研究错误,研究失败。 ---恩格斯
匈牙利事件
10月26日,纳吉在讲话中将这一事件称作是“民族民主 运动”。28日,应纳吉政府要求,苏军撤出首都。11月1 日,纳吉宣布匈牙利中立,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并向联合国 求援。3日,他改组政府,宣布实行多党制。 11月1日晚,卡达尔等人和纳吉政府决裂,重组劳动 人民党, 改名为社会主义工人党。11月4日,以卡达尔为 首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宣告成立。应工农革命政府的请 求,苏军于当天第二次开进布达佩斯。经过四五天战斗。 武装冲突基本平息。纳吉及其政府要员进入南斯拉夫大使 馆。 匈牙利十月事件造成了巨大损失。有2500多人死亡, 近2万人受伤。经济损失达200多亿福林,相当于匈一年国 民收入的1/4。
走自己的路
“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 1956年,《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5版 毛概教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逻辑结构: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有关思想内容,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类矛盾及其应对的不同方针,了解党的早期领导人强调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认识到党在初期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帮助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处理方式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在标志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代表作《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既肯定了积极因素的存在,为调动积极因素奠定基础,又为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明确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并将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看作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中国建立以后,面对着国内处的一些复杂局面与种种困难、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
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
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
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956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中论述的第 一大关系,便是重工 业、轻工业和农业的 关系。
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 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毛泽东、刘少奇、周 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 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 充的思想。
朱德提出了要注 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 多种经营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 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 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表现为一种突变性或革命性,在不太 长的时间内较迅速地建立了国内的现代工业化体系。
• 矛盾: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不匹配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 失调(重太重,轻太 轻,农无足轻重)
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 (重积累、轻消费)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 补充”的思想
领域
地位
主体
工商业经营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
生产计划 流通领域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补充 个体经营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毛泽东还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 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5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退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第六章 专题七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经验教训
八至十二专 题
<<
目录页
中 国 特 的色第 初社一 步会节 探主 索义 建 设 道 路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退出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八至十二专题专题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专题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
十大关系:
开辟一条和 苏联有所不 同的中国工 业化道路问 题。 初步提出了中 国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的若干 新方针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政治生活和 思想文化生 活调动各种 积极因素的 问题。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 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
的一项崭新课题。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方针 • 毛泽东同志指出: “过去为了结束 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统治,为 了人民民主革命 的胜利,我们就 实行了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社会主义国 家,同样也实行 这个方针”
(1)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 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鞍山钢铁厂
(2)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3) 1956年,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飞集团公司) 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安 装 机 床
(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 长江南北的交通。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建 成 通 车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把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毛泽东探寻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出发点。
毛泽东试图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欧,也不 同于苏联东欧工业化的第三条道路。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 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提出者,也是全世 界“第三条”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奠基者。毛泽东 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不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探寻 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范例,也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强调要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其发端皆在于此。
• 首先较快的发展速度
1.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了 较高的年增长率 2.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的世界排名明显提前 3.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 强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

大庆油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钢管厂 包头钢铁公司
武汉长江大桥 宝 成 铁 路
上海港
武汉钢铁公司
鹰厦铁路
1964 年 中 国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爆 炸 成 功
1967 年 中 国 第 一 颗 氢 弹 试 爆 成 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 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 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 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 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三)素质目标 • 通过对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 导集体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 得理论成果的学习,形成一定的理论思维素 质和思想上、政治上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 对诸如毛泽东“革命有功,建设有过,文革 有罪”之类言论,能够初步做到从理性的高 度去具体分析。切实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周 恩 来
提出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 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
陈 云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邓 小 平 朱 德
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 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等观点。
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 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等。
• • • • • • • • • •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比如:(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提 出,应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在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实行轻工业和重工业同时并举。 提出将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在农村大力发展工业, 使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全)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涵盖多个方面。首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核心思想,通过《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关键,包括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此外,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也是重要成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针,和“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还有其他理论成果,如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将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提出“两步走”的发展策略;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强调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也都有深入的探讨和实践。这些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宝贵财富。

毛概2015第四章

毛概2015第四章

3、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不依靠苏联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独立自主
——不排斥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建立独立完整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独立,保障政治独立
4、关于经济建设方面 ——1954年6月在陈云编制“一五计划”时最先提出国 民经济发展要讲求综合平衡的问题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讲话中,明确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作为《2000年专栏》的开篇,我将从 中国写起。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拥有多 种风情、喧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国家。21 世纪未来的很大一部分将在这里编制。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 德斯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
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与路线、
方针、政策不相适应,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需知:
我们现在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 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 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情。当 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 提出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大 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 下去,但是他们都为后来的探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

2015版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5版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形成的基本方针是: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 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 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毛泽东关于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关系的思想(落 实方针的关键)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积极因素是处主导的、统治地位,这是可靠保证; 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防止积极因素向消 极因素逆转。
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年内, 中国的很多做法包括“一五” 计划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 划”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30集《苏联模式
【形成过程及其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的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知识补充:
1956年下半年,我国不少地方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罢工、 罢课和请愿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共中 央的震惊和关注。在半年内,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大 约一万多工人罢工,一万多学生罢课。从1956年10月 起,广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山西、河北、辽 宁等省,还发生了部分农民要求退社的情况。根据薄一 波同志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半年时 间内,全国发生数十起罢工、请愿事件,每起人数一般 有十多人至数十人,多者有一二百人,甚至近千人,共 约一万多人;有几十个城市发生大、中学校学生罢课、 请愿事件,也共有一万多人;在农村也连续发生了闹社 的风潮,如浙江省的农村发生请愿、殴打、哄闹等事件 一千一百多起,广东农村先后退社有十一二万户,等等。
【探索思考】:毛泽东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 为主导”方针的确立,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试图 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欧,也不同于苏联东欧工业化 的第三条道路。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 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 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 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 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 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 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 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中央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 时并举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孙谦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把发展理解为经济增长。

这种片面理解给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境,出现了诸如没有增加就业机会的“无工作的增长”、民众无法参与公共事务的“无声的增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无情的增长”、没有文化基础的“无根的增长”,环境日益恶化的“无未来的增长”,概括起来就是“有增长而无发展”。

这样的发展道理是不能持续地硬起来的。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发展能否成为硬道理,取决于能否解决好这么几个问题,即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居于什么地位,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避免“有增长无发展”,如何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等。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

一、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摆正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然而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任务很多,重要任务也不少,发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发展的道理到底有多硬呢?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政策,历代中央领导人的论述,都一再强调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邓小平提发展才是硬道理时,也首先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的。

他提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关键是坚持以经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江泽民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就会出问题,发展的“第一要务”战略地位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地位就会受到质疑甚至否定。

比如,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不协调,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尽管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还是有学者建议放弃以经建设为中心,改之为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课件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课件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 思想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理论成果
本专题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重要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意
义和经验教训
•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确立。不过当时建立的社会主义制 度是苏联模式的,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这种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完善,它存 在很多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已 经意识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所 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了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
政治上:“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经济上: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原则。应 从全体人民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 益。毛泽东把这个原则称作“牵动大局的问题”, 是一个“战略方针”。 科学文化: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民族关系: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 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 党派关系: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8
标语:我们要面包
十月风暴
哥穆尔卡(1905—1982年) 1956年10月担任波兰统一 工人党第一书记后,重新 提出“波兰道路”,着手 改革政治经济体制。
9
1956年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 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 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 民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 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 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 记格罗辞职 ,游行者推倒了 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 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版)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5版)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 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 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 (9)是非关系 •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 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 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 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 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 够有更大的进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走自己的路:
•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 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 照抄苏联”。
• “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 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 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 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 久之计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 局会议上《论十大关系》的 发表。
1949.12.21
毛泽东出席斯大林70寿辰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借鉴苏联模式的积极效果和意义: • 建国初期的特殊国情之下,对稳定新生国家政权和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关系:
开辟一条和 苏联有所不 同的中国工 业化道路问 题。 初步提出了中 国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的若干 新方针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政治生活和 思想文化生 活调动各种 积极因素的 问题。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 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 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 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 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 端进一步凸现。 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 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 处于弱势地位。
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
1956年6月28日,波 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 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 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 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 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 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 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 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 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 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 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 方告平息。
两 类 不 同 性 质 矛 盾
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对抗性矛盾
分清是非
分清敌我
人民同反抗社会主 所谓专政方法,就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 ——批评—— 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 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 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 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 盾,实行统筹兼顾、适 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 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社会集团的矛盾。 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 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 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分子依法治罪, 剥夺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 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 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 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 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 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 为新人 。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 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 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 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 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 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 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还包括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 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 人之间的矛盾。
走俄国人的路
走自己的路 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 更加自觉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
走俄国人的路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 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
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第一,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 背景三:苏共二十大 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工业 生产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 品单调,质量较差。 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 第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应不足, 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 第三,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 报告,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 西太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 这个报告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
斯大林像被推倒
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波匈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逐步形成了这一思想的理论
体系。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执政党 认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下一步的中心任 务就是搞经济建设,尽快实现工业化。为此,就需
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
问题。
3/16/2017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
人 生 概 述
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
重大问题。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了这些
问题,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 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
的一项崭新课题。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
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
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
列宁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矛 盾还会存在的观点。 但对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运动规律没有 系统阐述。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践中,长期不 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
盾,在实践中造成了
严重后果。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要调动全社会,特别是知识界的积极因素。
波匈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2、毛泽东从波匈事件发生的原因中,感受到新 一代苏共领导人虽然一方面又在批判斯大林的错 误,另一方面又在继续重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
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与之斗争的信念,坚定了他独
立自主地走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社 会 形 态 生 产 方 式
推 动 社 会 形 态 的 更 替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 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对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也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存在的问题,并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
严重的思想混乱。 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 匈牙利事件。
揭了盖子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捅了娄子
“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 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之外, 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 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 可以说,“以苏为鉴”,根据 中国情况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 道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的基 本思想。
老百姓抱着导弹却吃不饱饭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 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 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 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 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走自己的路
“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后,毛泽东以中国 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
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
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 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 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
பைடு நூலகம்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 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 矛盾。” 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 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 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退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第六章 专题七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经验教训
八至十二专 题
<<
目录页
中 国 特 的色第 初社一 步会节 探主 索义 建 设 道 路
以苏为鉴,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特征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政党 高度控制国家,国 家高度控制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 关系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 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 制原则被破坏, 形成个人专断。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
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
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
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 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
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
强国。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 1956年,《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
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
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 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 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 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 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 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会主义建设服务。 ——《毛泽东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