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调查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性视角下海绵城市建设探索研究

——以乳山市为例

乳山市委党校丛众华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就好比要把城市建设成一块能吸水的海绵,下雨的时候能吸水,用水的时候又能挤出水。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雨水资源管理和城市化建设的热点,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等相关规范标准的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威海与其它各城市间差异性明显,复杂的城市水问题催生了多样化的海绵城市建设需求,适应性研究成为当前威海海绵城市建设的焦点,也是建设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分支力,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应性研究,不仅可以给威海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同时为及早确立为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市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威海政府工作报告把“借助16 个试点城市多样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技术和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和引进,加快建设海绵城市”作为2017年政府工作重点。为此,乳山党校课题组以乳山市为例,适应性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探讨。

一、适应性视角下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使民众感受到更大幸福感与获得感。海绵城市以恢复生态滞、净、用能力为指导思想,搞好城市

- 1 -

的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不断改进民生。乳山一直以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城市发展、民生优先、生态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宜居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海绵城市建设高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让百姓看着更舒心、住着更顺心。

二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与智慧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众多城市发展模式有机结合的一项综合系统治理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目标、多途径特征,在制定实施方案和各类项目的分配时,必须落实这六字箴言,不能将这六字截然分开,即便某个小项目甚至项目中的一个小系统,也不能只关注该具体设施的作用,而忽视了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怎么去的大问题,忌条块分割、各司其政、重复投资建设,避免城市治理体制碎片化等问题,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自然生态、文明发达的可持续城市。

三是符合“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更易被老百姓接受。威海“优于水也忧于水”,建设海绵城市,为破解长期面临雨季内涝、干旱缺水、水质恶化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目标出发,坚持“生态效应优先于经济利益,民生诉求优先于景观效果”,推进威海整体治理,符合百姓的意愿,老百姓易接受。

- 2 -

四是满足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导向(如图)。乳山境内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05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49亿立方米。地表水工程总拦蓄量为2.24亿立方米,兴利水拦蓄量1.2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人均量的1/7。饮用水均需水量 1.61亿立方米/年,2014年频繁发生的干旱,年缺水3052万立方米,缺水率为21.8%,2015年至今极度特枯年,缺水6570万立方米,缺水率达40.7%,缺口较大,无法满足饮用水需求,生产用水更为紧缺。乳山土壤又呈微酸性反应,仅有不足20%的土壤保水性能较好。水体水质经检测部门检测:乳山河为Ⅳ类水质,黄垒河为V 类水质。总之,乳山现在已经面临多种水问题,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严重流失、水质严重污染,再加上地下水的过度开发,海水入侵、湿地退化、河道断流等水生态问题,突显的复杂问题导向需求的多样化。

基于问题导向的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分析图

- 3 -

二、适应性视角下乳山建设海绵城市的条件

(一)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乳山滨河临海,山水相依、河海相连,自然生态优越,风景十分秀丽。近年来,通过大规模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工增雨作业,年平均降水量为747.7毫米,全市共修建水库、塘坝工程728座,总库容达2.273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达1.1275亿立方米。坚持把生态宜居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前期规划中已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先后进行巨额投资,采取生态补水、控制污染排放、适度限制生产生活活动等综合措施,对河流、湿地等自然排水空间实施了保护修复,先后启动实施了沿海护林带、乳山河防护林工程建设等项目30余万亩,仅近3年就完成生态绿化10.7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39.2%,绿化覆盖面积达122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79%,人均公园绿化面积16.24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长年保持在99.8%以上,水质较好,含有大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饮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延缓过早衰老,这些都为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前期积累实践经验。近年来,乳山在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道路绿化工程、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乳山市区至银滩(三期第二段)DN1000主输水管道工程等项目都成功地采用PPP模式,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专业性和市场性作用,努力走出一条财政资金有偿使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新路子。先后启动

- 4 -

了总投资达13亿多元的生态修复整治工程,投资3.6亿元对潮汐湖进行了生态修复,投资5亿元开展了海岸带综合整治,规划了塔岛湾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全力打造“中国最美海岸线”;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政府提供的专题片“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首次将威海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作为生态修复的突出典型,用中、英、法、西班牙四种语言,展现在庄严的国际舞台上。还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最适合人类居住等10多项国家级示范,这些都与海绵城市建设密切相关,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乳山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海绵城市建设难于形成合力。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一个闭合的系统,涉及的行业包括建筑、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园林绿化等一个综合的项目。单靠某个部门实施或“各管一段”极容易使工作碎片化与条块化。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亟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政府是责任主体,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海绵城市”的控制目标,统筹协调职能部门相互融合,特别是专业部门间已有的标准要相互协调,将各个项目整合在一个平台,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在全社会普及“海绵城市”理念,全民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