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历史校本课程,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1.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动力;-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事件和人物;-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基于小学历史学科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如下内容:2.1 国内历史- 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如古代王朝的更迭、重大历史事件等;-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了解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探索中国历史中的艺术、科技和文化,了解其对世界的影响。
2.2 世界历史- 研究世界历史的基本时间线和重要事件;- 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兴衰、交流和影响;- 研究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发明,了解他们对世界的影响;- 探究世界历史中的科技进步和文化交融,了解其对今天的影响。
2.3 当地历史- 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俗和传统;- 了解当地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探究当地历史与其他地区历史的联系和影响;- 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现实场景,体验当地历史的魅力。
3.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地探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场所,亲身感受历史文化,拓宽视野;-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 评估方法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研究态度、参与度和表现,记录日常表现评价结果;- 作业评价: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分析,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项目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历史知识考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的重要性和编写原则。
校本课程教材是中学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历史研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重要性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具有以下重要性:1. 个性化教学:校本教材能更好地满足本校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背景。
通过根据学生特点编写教材,可以提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
2. 全面性和深度性:校本教材可以全面覆盖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并深入展开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的分析。
这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3. 引导研究能力:校本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批判性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
4. 培养价值观:校本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和影响,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编写原则编写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1. 易读易懂:教材应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惯。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模糊难懂的术语和句子结构。
2. 基于证据:教材内容应基于可靠的历史证据和学术研究。
避免引用不能被证实的内容或个人主观观点。
3. 多样性和包容性:教材应兼顾不同历史观点和文化背景。
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4. 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应按照合理的时间、空间和主题顺序组织,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事件的逻辑框架。
5. 注重互动性:教材应包含各种形式的互动教学元素,如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展示等。
通过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增强研究效果。
总结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深入的内容、培养独立研究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同时,编写教材应遵循易懂、基于证据、多样包容、合理安排和注重互动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中国历史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22课时课程简介(200字内)中国近代史介绍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背景分析(500字内)目的和意义: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参观历史遗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内在联系。
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多种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做出正确的评判。
学情分析:1、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解决相关问题;采用六人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逐步锻炼收集与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历史活动,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3、通过收集老照片、老物件,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历史遗迹等,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
资源分析:1、学校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各种教学设备,教师自制教具、模型以及学校图书馆的期刊与书籍来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2、社会资源:广泛利用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开展实践和探究活动。
3、信息化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课件及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相关视频,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现历史史实。
4、个人和家庭资源:利用家中的材料、图书开展相应活动,并可将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和体验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1、能够归纳中国近代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能归纳、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的历程,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3、能够对中国近代落后原因进行分析,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史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安庆石化一中历史校本课程
安庆石化一中历史校本课程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课程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明素养,学校从2015年开始开发了校本历史课程。
下面分步骤介绍这一历史校本课程的详细情况。
一、设计思路在设计思路上,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主要采用“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依托”的教学理念。
通过采用各种适宜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历史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包括三个部分:中国古代文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
其中,中国古代文明主要涉及了夏商周三个朝代、中华帝国、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世界历史部分则主要解读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三、教学活动安庆石化一中为历史校本课程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重阳行动”,每年重阳节期间学校会组织学生拜访敬老院并为老人提供服务,让学生懂得尊敬老人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名师讲堂”、历史爱好者沙龙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
四、教学成效通过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学生不仅学会了历史知识,还能够思辨历史和与人交流。
有的学生甚至通过这一课程更加热爱历史文化,并成为历史专业的学生。
因此,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历史,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需品。
综上所述,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打破了传统历史课的局限性,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相信在未来,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将会成为更加深入人心的教育品牌。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低年级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低年级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历史校本课程在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小学历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在低年级,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基本认知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我们的祖先:介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族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历史的关注和尊重。
- 过去的生活:讲解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和娱乐活动,以了解和比较过去与现在的异同。
- 重要的人物: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国家的创建者、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激发学生对英雄和成功人士的敬佩和追求。
- 历史事件: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国家的独立、战争的发生等,让学生对历史的变迁有初步的了解。
- 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和互动游戏等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在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 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历史的重要性,并尊重他人的家庭历史。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了解过去与现在的差异。
- 提高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向往。
-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初步认知和理解。
教学方法在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和讨论: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讨论过去的生活方式和重要人物。
- 故事讲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
-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历史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引导他们了解过去的人物和事件,以及认识家庭历史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讨论和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在低年级建立起对历史的基本认知和思考能力。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人文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文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解我国历史的演变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人文历史,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我国的历史为主线,涵盖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
内容主要包括:1.古代部分:讲述中国古代的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2.近代部分:介绍我国近代的历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3.现代部分:讲述我国现代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历史实验,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主要资源有:1.教材:选用权威的人文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亲身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以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为标题,我们可以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历史校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下面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选择历史校本课程的教材选择是实施的重要一环。
教材应该既包含国家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又能满足学校、地区或学生的特殊需求。
教材的编写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
二、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还可以运用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此外,还可以运用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
三、评估方式历史校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应多样化,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以采用论文写作、展示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应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思考能力。
四、教师培训为了保证历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接受专业的历史知识培训,了解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接受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
通过合理的教材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和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历史校本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的校本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和文化的了解,本校制定了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提供丰富全面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历史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内容和教学方法1. 内容:课程内容将涵盖本地历史、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三个层面,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内容。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教材:编写符合校本课程需求的历史教材。
2. 培训教师: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
4. 实施教学:根据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互动。
5. 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评估方法1.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历史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作业评估:布置历史作业,通过作业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评估: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历史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了解程度显著提高;2. 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培养;3.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4. 学校的历史校本课程实施得到较好的效果和反馈。
结论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有望在新学期内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更高的兴趣与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并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学校历史校本课程的发展。
以上是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合作!*注:该文档仅供参考,实施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兴起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重要人物、事件等知识;
3. 能够理解和分析古希腊和罗马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
2. 罗马的共和政体和征服扩张。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影响;
2. 分析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PPT、教材、图片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兴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0分钟)
1. 介绍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2. 讲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
3. 介绍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4. 讲解罗马的共和政体和征服扩张。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异同点;
2. 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和罗马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短文,包括对其起源、特点和影响的描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内容与目标。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事件,并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未来。
课程内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1. 旧石器时代和人类的起源2. 古代文明的兴衰和辉煌3. 中世纪的宗教和政治改革4. 近代历史的变革和国家建设5. 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国际关系课程不仅仅涉及国内历史,还包括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以便让学生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异同。
研究目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如下:1. 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和理解历史文献的能力。
4. 培养对不同文化和世界观的尊重和包容性。
5. 培养对国家和国际事务的理解和关注。
通过达到上述目标,学生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1. 日常作业和课堂表现。
2.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项目。
3. 平时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
4. 研究报告和口头展示。
通过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
结语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是一门富有挑战和价值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思考的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思考能力,让他们成为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谢谢阅读本文档,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 新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一、方案背景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特制定本校本课程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修养。
2. 原则:简洁性、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
三、课程设置1.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 必修课: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共计500课时。
- 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设置多元化的选修模块,如:文化史、经济史、政治史、艺术史等。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中国古代史:重点研究从远古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的历史事件、人物与文化。
2.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研究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发展与经济建设。
3. 世界现代史:重点研究从欧洲文艺复兴到二战结束的国际关系、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4. 选修课内容和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师资力量灵活确定。
五、教学方法与资源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课本、多媒体教具、实物文物、学术期刊等。
六、评价方式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项目研究、课堂表现、作业等。
2. 评价要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七、实施与改进1. 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师培训、教材选用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
2. 持续改进,根据实践情况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和优化。
以上即为本校本课程方案的概要内容,希望能为高中历史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我校特制定本校本课程方案。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从夏、商、周到明清,重点讲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重点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
3. 世界史: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重点讲述世界各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地方史:介绍我校所在地的地方历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五、课程实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3.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参与活动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历史教材,并结合校本课程内容进行补充。
2. 多媒体资源:收集整理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丰富课程内容。
3. 校外资源:联系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八、课程特色1. 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注重地方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历史。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及特点2. 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3. 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5.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近代史的了解和认识。
二、主体教学(30分钟)1. 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教师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觉醒。
2. 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教师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经过及其失败原因,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师阐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5.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教师讲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胜利的自豪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介绍新中国成立的经过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课堂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近代史的发展趋势和启示。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小论文,内容可包括对某一重要事件的看法、感受等。
2. 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近代史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观点分享。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大全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大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历史材料,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历史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确保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授课内容: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让学生对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重要事件和影响,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复杂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5. 总结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历史知识。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对历史的热爱和认识。
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五篇
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五篇第一篇: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
本学期我们历史组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特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
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学生认知水平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课程目标:1、掌握中华谋略中的“三十六计”的名称,了解“三十六计”的含义及应用的典型事例。
2、在理解中华谋略中的“三十六计”成功事例智慧的基础上,能运用“三十六计”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体会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培养健全的人格。
四、遵循原则:1、现实性原则: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我们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学生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各方面因素的承受能力。
2、基础性原则:校本课程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也就是为每个学生打好今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更加要求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特征。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共5篇)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共5篇)第一篇: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历史校本课程设计:《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系列课程一、选题背景1、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更是记载了辛亥革命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在那段转型期埋下的伏笔。
对中国现代史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人物研究对于历史研究和学生历史理解的作用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
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轨迹。
故而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
同时,以人物为课程的主角,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时代背景:民国热、知识分子研究热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民国史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潮。
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通俗类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
本课程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社会上流传的通俗读物进行一定的甄别,引导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思考。
4、与高中历史课相衔接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现代史是缺失的,在1912到1937年间的历史中只有抗日战争出现在了课本里。
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是很不够的。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
二、课程目标1、记住并能说出若干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影响;2、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能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人物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3、对中国现代史历程中国家转型的整个过程形成较为宏观的理解,能够对当下中国发展应如何应对西学与东学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4、感悟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
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可以引导我们思考现在和未来。
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优秀的校本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门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意义。
这门优秀的校本课程名为《历史与人类文明》。
它的特点在于将历史与人类文明紧密结合,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这门课程不仅注重历史的事实和数据,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这门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课程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阅读历史小说和参观历史遗址等方式,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其次,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这门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观点的辨析和历史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最后,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明的兴衰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这门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比较不同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帮助学生超越狭隘的民族观念,增强他们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历史与人类文明》通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优秀历史校本课程
优秀历史校本课程优秀历史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设置的与历史相关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
这种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介绍优秀历史校本课程。
一、教学目标优秀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优秀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的概念、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的分类等;2.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事迹等;3.历史文化: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传承等;4.历史思维和方法:包括历史思维方式、历史研究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优秀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展示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四、评价方式优秀历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全面客观,能够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
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评价:通过历史知识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2.作业评价:通过布置历史作业,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3.实践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和小组合作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
历史教案校本课程
历史教案校本课程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历史教案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历史教案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特定情况和学生需求,定制化开发的历史教学课程。
重要性
历史教案校本课程具有以下重要性:
1. 满足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定制化的教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研究积极性。
2. 提升教学质量:教案根据学校的特定条件和资源,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 个性化教学:自主设计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实施方法
以下是实施历史教案校本课程的几个方法:
1. 教师合作交流: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经验和教案,相互交流借鉴,提高课程的质量。
2. 资源整合利用:学校可以整合利用历史教学资源,如历史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为校本课程提供支持和丰富的教学材料。
3. 多元化评估方式:校本课程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
个人报告、小组讨论、展示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展示自己的研
究成果。
结论
通过实施历史教案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
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应鼓励教师合作交流,
整合利用资源,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好的
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始兴古城及建设古城的建设及建筑业:始兴县城太平镇,古称陈坊。
从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定为县治至2011年已有683年的历史。
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筑土城墙,开东、南、西、北四门。
民国时期,最宽的环城路、建国路只有6米宽。
且多为土质或卵石路面,房屋为砖木结构平房,楼房少许。
第2课始兴的历史建置始兴名字的由来及建置:据城南玲珑岩螺壳胶结堆积出土的石器及动物骨化石等遗迹考证,原始时代已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
夏商周时,地属南交。
《禹贡》为扬州地域的南境。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为百粤(越)地。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南海郡。
汉初,南海郡尉赵陀割据岭南,属南越。
西汉五年(前202年),设豫章郡置南埜(野)县。
本境属南埜县地。
当时南埜地域,辖今江西的南康、大庾、崇义、上犹、信丰和广东始兴、南雄及仁化部分地区。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南庐”为南野。
刘协兴平元年(194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
南野县属庐陵郡。
赤壁战后(208年),三国鼎分,本境属吴。
吴孙权嘉禾五年(236年),庐陵郡分设南部都郡,本境属南部都尉。
孙休永安六年癸未(263年)春,孙吴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战略后方,析南野县南乡地置始兴县。
“始兴”一名始此。
孙皓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以桂阳南部置始兴郡,统曲江、桂阳、始兴、含洭,贞阳、中宿和阳山七县。
始兴县属始兴郡。
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改始兴郡为广兴郡。
齐高帝建元初年(479年),复名始兴郡,南齐设置斜阶县,后改为令阶,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四月,再改名为正阶县。
梁大同二年(536年),正阶并入始兴县。
梁元帝承圣中元年至四年(552-555年),分始兴地置安远县。
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改安远县为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郡废,改安远郡置大庾县,隶广州总管府。
(按:《隋书》是年省诸郡,于始兴郡置广州总官府,统县十六,始兴在焉。
)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番州,不久改名东衡州。
唐贞观元年(627年),改为韶州,隶岭南道,始兴县属韶州。
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析始兴县北界的化南、横山两乡置贞昌县(今南雄县)。
宋宣和二年(1120年),赐名保昌。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韶州为始兴郡。
乾元年(758年)。
复为韶州。
南汉乾和四年(946年),置雄州。
“雄州”一名始此。
始兴县属雄州。
宋朝开宝四年(971年),以河北路有个雄州,故加“南”字以区别。
“南雄”一名始此。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该南雄州为路,隶广东省道宣尉使司都元帅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为府,隶岭南道,隶承宣布政使司。
请嘉庆十二年(1807年)。
改南雄府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始兴县属之。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地方政权为省县两级建制,始兴县隶广东省。
民国3年,省县之间设道,始兴属岭南道。
民国9年,属北江善后公署、北江绥靖公署。
民国25年,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为省直辖。
1949年9月25日,始兴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1月27日,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北行政公署。
1956年3月,属韶关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10日,始兴与南雄合并为南雄县。
1960年10月15日,始兴、南雄分县回复始兴县建制,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韶关市合并,以市辖县,始兴县属韶关市。
第3课始兴人口的发展人口概况据《始兴县志》民国十五年本记载:宋淳熙时(1174年-1189年),境内已有人口1366户共2887人。
元朝(年代不详)因疲于兵戈和困于赋役,户口凋耗,全县仅得883户。
延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县内人口上升到9545人。
至明末万历二十年,降至4083人。
清初至康熙五十年,实行“凡增人丁,永不加赋”的人口政策,致使人口大增,至嘉庆九年(1804年),全县人口增至97004人。
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人口总数已突破十万大关,达122796人。
进入民国30年(1841年)人口复降至94389人。
1949年,全县人口总数为96202人。
宋淳熙(1174年)至1949年七百多年中,境内人口不断发生变化,或消或长,形成锯齿形发展状态。
这一时期,人口发展的特点是: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自然增长率低。
据《始兴县民国30年保甲移动统计报告表》记载:1941年,全年共出生2924人,死亡4365人,出生率为30%。
死亡率为45.47%。
自然增长率为负14.58%。
另一特点是:迁入率高,迁出率低。
民国31年(1942年),迁入县内共有3449人,迁出402人,搬迁净增3047人,迁入占总搬迁人数89.35%。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人口自然增长呈波浪式发展。
1950年至1957年,人口发展较快,属生育高峰期。
1954年,出生2454人,出生率为23.8%;死亡1070人,死亡率为10.4%。
与1941年相比,死亡率下降35.07%。
至1957年末,全县总人口数位118524人,比1949年增加22322人,平均每年纯增2690人。
第4课始兴金融与财政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设当铺及金铺。
清乾隆年间至民国13年(1736年-1924年),始兴境内有当铺20间,其中县城有庸德当、翕合当、大兴押、宏兴、同源押5间。
这些当铺,多兴衰于清代,只有“同源押”倒闭于民国13年3月的军阀混战中。
当铺承当金银首饰、玉石器具和各类衣物等。
一般衣物只当五成左右,月息2-3分。
当期有1个月、半年、1年半、3年。
至期不赎,物品归当主拍卖。
广东省银行始兴办事处建于民国28年(1939年)10月12日,是县内第一家官办银行。
民国34年1月,日军侵占县城,办事处迁往江西龙南、寻乌等地二停业,后因商业萧条,存贷款甚少,遂于民国36年12月24日撤销。
1950年5月25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始兴县支行,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县内第一家国有银行,行址设在水云楼43号。
第5课粤北粮仓从粤北粮仓了解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和气候状况始兴四周高山环抱,森林茂密,春夏和秋季南北气流在境内回旋角逐,因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
耕地又多处在河流或溪谷冲积地带,土壤理化特性较好。
县境中间是盆地小平原,有耕地9万多市亩,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因此,始兴是岭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农业区域,素有“粤北粮仓”之称。
县内土壤条件较好,海拔高90-1428米之间,有盆地、丘陵、低山、高山等不同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多种多样。
始兴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有明显湿热和冷季,既有气温较高、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又有中亚热带大陆气候,适宜农业生产。
第6课始兴土特产及畜牧水产讲述始兴山多林密,盛产龙活虎许多特产……1.杉木。
始兴县山多林密,盛产杉木,素有“粤北杉乡”之称,所产杉木有糠杉和油杉两种,以油杉量最多、质最优,具有坚韧、通直、油心大,材质好、花纹美、易加工、不易腐烂和变形的特点,适于建造房屋,架设桥梁和各式家具。
2.毛竹。
据1984年森林资源调查,全县毛竹面积有13.4万亩。
毛竹又称苗竹。
始兴苗竹具有粗大、笔直、节疏、厚实、纤维性能强的优点。
产区分布在北山、罗坝、都亨、澄江、花山等地,以北山苗竹最佳,素有“南山木,北山竹”之称。
3.松香。
始兴生产的松香,色泽好,质量佳,畅销海内外,是县内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1955年,由华侨投资兴办始兴松香厂,以后不断扩建,逐年发展,设备技术日趋完善,年产量一般为2000多吨,最高年产量是1972年,生产松香2240吨,松节油478吨。
所产松香,特级松香占绝大部分,软化点、不皂物含量、机械化杂质含量等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每年可创外汇80多万美元。
4.香菇。
香菇为县内历史传统特产。
始兴县是闻名遐迩产“北菇”的基地。
县产香菇,有花菇、冬菇、香信(春菇)之分,以花菇质量最优,具有柄短、肉厚、嫩肥、鲜滑、纹显、清香等特点,多为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
注意产区分布在司前、隘子、深渡水、花山、罗坝、澄江、都亨、北山、刘张家山等地。
5.黄烟。
清道光年间编修的《始兴县志》称:“始兴当时生产的叶子烟即以驰名”。
可见,县内栽培黄烟已有100多年历史。
迄今,黄烟仍是主要特产。
马市、陆源一带,遍布大量红沙土壤,适宜黄烟生产。
另外,还有柑桔、沙梨、土纸、茶叶、蜂蜜、草席、木耳、西瓜、马蹄、冬笋、雪里蕻、山苍子和茶油等特产。
思考:1.始兴优越的地理环境,盛产那些特产?你最喜欢的特产有哪些?2.作为始兴人,你爱她哪些方面?第7课始兴的水利电力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南北朝时,始兴人被称为始兴溪子。
始兴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大小河流220条,主要有浈江、墨江、澄江河,以及墨江的支流清化河、罗坝河、沈所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10毫米,径流总量为17.74亿立方米。
由于河流密布县境内,且多数河流落差大,全县谁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1.81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8.3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超3.3亿万小时。
在旧社会,因时代限制,只能用落后方法引水灌溉农田,根本无法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造福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始兴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和水电发展。
到1989年,国家先后拨款5945万元,发放水利贷款8250万元,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共修山塘、水库540宗,塘库总控制集雨面积235.9平方公里,总库容量达到5066万立方米,基本控制了水旱灾患,为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有利条件。
同事,小水电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自1958年到1989年末,全县先后建成小水电站27座,总装机容量17745千瓦,年均发电量6384.62千瓦小时。
连同电网发展,截止1989年底,县内100%乡镇和98%的村庄用上了电。
始兴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有钨、锡、铅、锌、黄金等,非金属矿有石英、萤石、石灰石、禄柱石、钾长石、瓷土等;燃料矿,主要有煤炭。
据始兴全县仅民窿矿区资料统计,钨矿总储量13700吨,其中罗坝矿区3400吨,澄江矿区1800吨,刘张家山矿区1200吨,深渡水矿区800吨,司前矿区5100吨,椒子斜矿区1400吨。
产地共57处,以黑钨为主,主要分布在罗坝南山坑、石壁坑、高埂坑、上岗、文政坑、芦竹坪、杉木地、张仙圹、小铁寨、渔子湖、猪石斗窝、高桥、桐子窝、四季坪、观音脑、梅子窝、澄江悬圹、高西坑、长圳、碗厂下、铁寨、黄石头、松树梗辣达水、茶窝、野牛坑、大牛牯坑、称勾窝、錐头洞、师姑山、鹅公陂、刘张家山上营、河渡、画眉岭、柑子园、张家山、上嵩、深渡水五板桥、丝鱼坑、梧桐窝、东西窝、上官坑、黄草山、穿风坳、滩洞、圆洞、石人嶂、司前河口山、江草山、黄竹沟子坑、隘子椒子斜、金竹坑、都亨石灰坑、仙人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