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运动参与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参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的意义和好处2.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3. 运动安全常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的意义和好处,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运动的意义和好处。
2. 讲解法:讲解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运动安全常识。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体育运动,感受运动的乐趣。
4. 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运动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提问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运动的意义。
2. 讲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好处: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如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等。
3. 讲解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讲解如何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如何掌握运动强度,如何进行恢复训练等。
4. 讲解运动安全常识:提醒学生在运动中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如避免运动损伤、正确使用运动器材等。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如跑步、跳绳、篮球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
6. 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心得,互相交流运动经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意义和好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积极性。
3. 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运动安全常识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初中生体育健身教学教案

初中生体育健身教学教案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提高健身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健身知识讲解:健身的重要性、科学健身的方法、运动营养补充等。
2. 健身方法实践:跑步、跳绳、拉伸、力量训练等。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正确性,避免运动损伤。
2. 健身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健身的重要性,如何科学地进行健身,运动营养补充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提高健身意识。
3. 健身方法实践(30分钟)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以下健身活动:a. 跑步: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在400米跑道上进行慢跑,教师观察学生的跑步姿势,及时给予指导。
b. 跳绳: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双人跳绳,教师检查学生的跳绳技巧,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c. 拉伸: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全身拉伸,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拉伸方法。
d. 力量训练: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杠铃卧推、深蹲等力量训练,教师关注学生的训练强度,确保安全。
4. 集体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游戏,如“捕鱼达人”、“接力跑”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5. 结束放松(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帮助学生缓解疲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自觉地进行健身锻炼。
2. 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如速度、力量、柔韧性和耐力等。
3. 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游戏,展现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健身知识、实践健身方法和开展集体游戏,旨在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健身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2章《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教学设计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身体锻炼的基本原则、重要性和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设计互动环节,如学生上黑板完成锻炼计划模板的填写,增加参与感
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展现课程重点,同时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青少年体育锻炼指南》:介绍适合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锻炼方法、锻炼强度及注意事项。
-《运动营养与健康》:阐述运动过程中营养补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营养搭配。
3.行为习惯分析
(1)锻炼习惯:部分学生缺乏自觉锻炼的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
(2)生活习惯:学生作息时间不规律,影响锻炼效果。
(3)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如锻炼方法单一、锻炼计划不合理等。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积极影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兴趣较高,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2)消极影响:学生对科学锻炼方法、锻炼计划的制定等方面知识掌握不足,影响锻炼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程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运动能力、体育品德为主旨,深入挖掘《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章节的核心素养要素。通过课程实施,旨在提升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增强学生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培养他们独立制定锻炼计划、科学选择锻炼方法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其次,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素养,使他们在掌握基本运动技巧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锻炼中,提升运动效果;最后,强化学生的体育品德,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公平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以及在体育锻炼中尊重规则、尊重他人、自我约束的良好品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提高体育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案

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案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全面发展,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案范本,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2. 教育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运动兴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道德品质。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身健康,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基本知识:介绍体育运动的种类、特点、规则等,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教授相应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3. 团队协作项目:通过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 健康教育:讲解健康饮食、作息规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2. 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
3.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模拟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4. 注重德育融入,将德育内容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性、参与度、技能掌握情况等。
2. 结果评价:通过定期测试、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体育锻炼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觉性。
4.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教学案例以篮球课为例,教师首先讲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训练。
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进行分组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技能水平。
小学体育_立定跳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
2、运动技能目标:将跑、跳的基本技能相结合。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下肢力量。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组织:2、师生相互问好。
3、教师宣布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4、安排见习生。
要求:站队做到快、静、齐(二)准备活动1、慢跑:学生由体育委员带领绕操场(水泥地)慢跑。
要求:步伐一致,队形整齐2、在操场中央成体操队形做徒手操。
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压腿运动活动膝关节活动腕、踝关节设计意图:做好准备,预防损伤(三)基本部分1、立定跳远A、学习立定跳远(1)看图解,模仿练习(2)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要求:脚开立的距离一般跟每个人的肩宽差不多。
预摆时两臂前后摆臂,身体适当上下起伏,在跳的一瞬间,前脚掌强烈蹬地,在充分蹬地兵后,身体要立即收腹,在收腹后两腿要充分往前伸,在落地的一暧间,两腿要立即缓冲。
(3)学会练习(4)找学生示范(教师纠正动作)(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看谁跳得动作准确2、游戏:喊数抱团A、师讲解游戏规则B、介绍游戏名称、方法C、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后,组织学生游戏(四)结束部分1、全体学生集队进行适当的本堂课总结2、放松活动3、学生帮助教师送还体育器材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但是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
应抓住这一特点,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完成探疑过程。
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体育日常锻炼教案

初中体育日常锻炼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热身活动:慢跑、关节活动2. 主体活动:篮球基本技巧训练3. 结束放松:拉伸、深呼吸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集合整队,点名报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 慢跑两圈,配合关节活动,让学生充分热身。
二、主体部分(25分钟)1. 教师讲解篮球基本技巧的重要性,示范动作要领。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技巧。
4.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再次示范并讲解。
三、结束部分(5分钟)1. 学生进行拉伸运动,放松肌肉。
2. 深呼吸,调整呼吸节奏。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实施,发现部分学生在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在热身和结束部分,要注重学生的身心放松,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教案设计思路:本教案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为目标,以篮球基本技巧训练为主,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初中体育教案如何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锻炼效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一种最有效的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
每个人都知道锻炼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精力更加充沛,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有任何锻炼习惯。
这与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训练有关。
本文就是要为大家介绍初中体育教案-如何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锻炼效果。
1.确定目标训练前的第一步应该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让自己更加专注于锻炼。
目标可以是减肥、增肌、塑身等,只要明确目标,就能更加有效的锻炼身体。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和年龄,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2.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可以更加高效的锻炼身体。
初中生应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训练方式,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运动,比如跑步、游泳、自行车、瑜伽等等。
选择不同的运动可以更加全面地锻炼身体,以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同时要注意运动时的姿势和动作,以避免运动伤害。
3.合理饮食说到锻炼,就不得不提到饮食。
合理的饮食可以提高锻炼的效果。
初中生需要多吃一些蛋白质,以帮助身体增加肌肉的力量。
同时,要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取,要少吃油腻、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4.控制训练时间初中生每天的课程很紧张,锻炼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时间不充裕,可以选择短时间高强度的锻炼。
比如说,设定一个10-15分钟的锻炼计划,每天利用间隙时间来锻炼身体。
5.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计划可以帮助你更加专注于锻炼,让你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锻炼前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锻炼的时间、锻炼的部位、锻炼的方式等等。
在计划中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并不要过于贪心,以免向身体施加过大的压力。
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制定详细的计划,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和年龄设定训练目标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强壮,越来越有活力。
新课标体育教学案例(3篇)

新课标体育教学案例(3篇)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为了让学生爱上运动,可以为体育课程设计一场体育主题的教学班会。
那么,应该如何策划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勤劳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的新课标体育教学案例(较新3篇),仅供借鉴。
体育教学案例模板篇一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教学任务: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3、了解自己的体能教学内容: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
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榜样,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习,在练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初中生体育健身知识教案

初中生体育健身知识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初中生体育健身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教学内容:1. 初中生体育健身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初中生体育健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4. 体育健身的安全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体育健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吗?二、基本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初中生体育健身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教师讲解初中生体育健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教师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4. 教师讲解体育健身的安全常识。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2.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体育健身的安全常识。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体育健身知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体育健身中是否存在不当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 学生对体育健身安全常识的了解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初中体能活动教案

初中体能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4.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1. 活动场地:学校操场或体育教室。
2. 活动器材:跳绳、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慢跑、拉伸等,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度,避免受伤。
2.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每组学生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器材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传球、接球、射门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个人技能展示(5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一种运动项目,展示自己的技能,如跳绳、投篮、踢球等。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集体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游戏,如“捉迷藏”、“接力跑”等。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教师担任裁判,维护比赛秩序。
5. 放松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帮助学生缓解疲劳。
四、活动总结1.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
2. 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注意事项1. 活动前,教师要检查活动场地和器材,确保安全。
2.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好放松运动,以减轻疲劳。
通过以上体能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走、跑、跳教学设计

《走、跑、跳》教学设计执教教师:刘凛二年级(1)班人数:40人一、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为指针,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避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让学生热爱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亨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本课针对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教师利用导引、情境创设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动脑动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方式,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运动技能,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意志品质和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教材、学情分析走、跑、跳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这节课是在已经学会走、跑、跳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教学重点是走的放松、自然、协调,跑步时手臂的摆动方法及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走、跑、跳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2、学会走、跑、跳中手臂正确的摆动及跳跃时轻巧落地的方法,养成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练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走、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
据观察了解,二年级的小朋友十分喜欢童话故事,为了能使本课的内容更加丰富精彩,更加吸引学生,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从旅游观光“美丽的杜鹃花”开始引入故事“小精灵救同伴”。
以旅游过程中发生的突然事件引导“小精灵学本领”达到练习目的,让学生带着学中玩、玩中练、练中乐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
同时让学生知道我们家乡的杜鹃花是世界闻名的天然大花园,不仅占地面积广阔而且品种齐全,是国家5A级旅游胜地自然环境保护区,谁都不能任意破坏,否则必受到法律的制裁,伺机渗透森林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
体育锻炼主题班会教学(精选7篇)

体育锻炼主题班会教学(精选7篇)体育锻炼主题班会教学(精选篇1)学习目标:1、掌握中长跑的途中跑技术2、提高中长跑能力、发展心肺功能3、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4、在发展耐力基础上,感受成功的乐趣学习内容:中长跑的途中跑技术游戏:打龙尾场地:田径场地一块1、中长跑的途中跑技术2、800m-1000m由慢跑到中速跑1、听哨声集合,认真听老师布置本次课内容及要求2、学生自由组合成4-6学习小组,跑800m-1000m,体会跑的动作实际效果3、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关节4、各个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5、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每组选派代表,陈述在途中跑的感觉1、鸣哨集合,宣布本次课内容:中长跑的途中跑技术2、分组,让学生由慢跑到中速跑800m-1000m,体会中长跑的途中跑动作技术3、活动关节4、让学生提出:采用什么动作方法跑,才能跑的轻松、自然、省力5、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为发展体力(略)身心放松相互评价(略)分析:该计划中虽然提出了“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的目标,但是在手段与目标的结合方面则存在一定的不足,案例研讨比如,在计划中虽然设计了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并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方式,但是这些讨论是以怎样的问题情境为平台展开,以及试图解决或发现哪些具体问题却没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而这一教学设计上的缺陷势必导致“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在该教学过程中显然难以得到保证。
如果进一步对照下面这个单元教学计划,就会通过对照英国的单元教学计划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他们那里,探究学习是借助具体的目标(比如能感受到运动时的身体感觉)、相关的活动(比如让儿童互相观察他们的舞蹈动作并进行讨论。
让他们解释出舞蹈为什么会给他们那样的感觉。
让他们观察和描述出运动的不同特性。
描述出他们看到的身体动作.以及使用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让儿童讨论如何在运动中更有表现力)以及预期的结果(比如运用简单的舞蹈词语来描述动作;谈论舞蹈,把运动和情绪、思想和感觉联系起来)这些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体现出来的。
德育实践作业体育锻炼教案

德育实践作业体育锻炼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
2.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四、教学内容。
1.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团结合作的体育项目。
3.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观看有关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讲解。
介绍体育锻炼的好处,包括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活动设计。
设计团结合作的体育项目,如接力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4.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的品质。
5.总结。
总结体育锻炼的好处,鼓励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体育锻炼教案的实施,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了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同时也培养了积极进取的品质。
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体育技能不够熟练,团结合作意识不够强烈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教学反馈。
通过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体育锻炼教案的实施,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了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同时也培养了积极进取的品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体育锻炼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毅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新高中体育与健康全一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一章自觉参与科学锻炼第一节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
(2)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知道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3)提高学生对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并设置了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以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
二、教学重点教与学重点: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素。
三、教学难点教与学难点: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怎样实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四、教学内容(一)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定义。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
(二)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具备的要素。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逐步趋于稳定,对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这些构成了高中学生能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基础。
我们首先介绍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含义,并着重介绍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在心理、学习体验等方面给学生带来的益处,然后提供一个自我评价表,让学生了解自觉参与有哪些要素。
我们从评价表列出了七项自觉参与的要素:1、具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2、遵守课堂常规,自觉、积极地上好体育与健康课;3、有意识的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订锻炼计划;4、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并与同学一起锻炼;5、主动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6、积极参加课外、校外、节假日的体育活动;7、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与他人合作。
这七项要素涵盖了知识、动机、信念、态度、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地描述了自觉参与的重要表现。
这七项要素放在教科书中,并不是要学生去记忆,去背诵,而是要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行为与这七项内容相对照,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不断进步。
为了进一步说明有规律参与运动的益处,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参与的意识,教科书又提供了一个案例。
五年级《耐久跑400米跑》教案、教学设计

5.家长反馈:
-家长需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定期与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家长可向教师提供学生在家庭训练中的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训练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利用信息技术,如运动手环、数据分析等,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监控和指导。
5.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和心理素质。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
-定期组织比赛和展示活动,检验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写一篇观后感,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和感悟,不少于300字。
3.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一份针对400米跑的训练方法,包括热身活动、技术练习、体能训练和放松活动等。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训练效果。
4.创新实践: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训练方法,如音乐伴奏下的跑步、模拟比赛场景的练习等,以激发运动兴趣和提高训练效果。
2.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提出期望和要求。
4.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所学技能,提高运动水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400米跑技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五年级《耐久跑400米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400米跑的基本概念、规则和要求,知道其在田径比赛中的重要性。
七年级《跑的练习与游戏》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教师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学生对跑步锻炼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懈怠情绪。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跑步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邀请个别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观察并学习。
(4)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如:“如何正确起跑?”“跑步过程中如何调整呼吸?”
(2)终结性评价:通过定期的跑步测试,评估学生在跑步技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进步。
(3)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
4.教学拓展:
(1)结合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跑步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2)开展家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跑步锻炼,增进亲子关系。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调整练习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锻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跑步技术?你们在练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
(3)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
(3)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跑步锻炼的更多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3年第一课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教学设计刘峰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高中体育与健康)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随着体育锻炼经验的增长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也逐步趋于稳定。
班级学生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比较多,课堂上练习积极,气氛活跃三、教学内容分析:运动参与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个方面”目标之一。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并通过自我评价表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然后设置探究园地来帮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2)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知道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五、教学难点: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怎样实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已在小学和初中九年的体育与健康课中,学习了一些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文化知识,掌握了一些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有的同学还对一些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爱好,并在校内外或者更高水平的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可以说,一些同学已经爱上了体育锻炼。
那么,到了高中还能不能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呢?如何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这个课题。
(板书)——“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二)研讨课的内容1.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地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
只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你才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被动的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体验体育对健康成长的多元价值。
(1)教师提出问题:那位同学认为自己做到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为什么?具体有哪些表现?请你根据下列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具备的要点,进行自我评价,看一看自己在哪几个方面具备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
运动健身教育教案

运动健身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锻炼。
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们也开始关注如何将健身教育系统化、科学化、个性化,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运动教育服务。
对此,我们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运动健身教育教案,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系统、有效的健身锻炼指导。
下面,我将针对运动健身教育教案的构建、实施和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运动健身教育教案的构建1. 教学目标设计要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比如,针对小学生,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增强身体基本素质,培养良好运动习惯;面向中学生,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加强身体素质的共性和个性培养,提升运动技能水平。
2. 教学计划编写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有不同的运动教育计划。
在计划编写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活动安排。
根据课时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锻炼强度。
(2)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训练,注重运动技能的技术训练,同时也要注重身体素质训练。
(3)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兴趣等不同因素,设置不同的运动内容,使学生既能够愉悦地锻炼身体,又能收获到有效的锻炼效果。
二、运动健身教育教案的实施1. 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和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指导、示范、激发、启发、引导、评价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锻炼、积极思考、充分沟通。
2. 运动项目选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兴趣、身体素质等因素,选取适合学生的不同运动项目。
教师应该注重不同运动项目的相互结合,以达到全面、均衡的身体锻炼效果。
3. 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教师可以利用锻炼课堂来渗透运动知识,传授运动技能和运动健身基本常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等。
三、运动健身教育教案的评估1.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要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良好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表述出“自觉”与“体育锻炼”的概念
2运动技能:学生掌握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含义、意义
3情感目标: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建立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一.什么是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1. 体育锻炼:对目的有清楚明确认识后,运用体育手段为达到这种目的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2. 自觉: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与体育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3.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概念
学生思考:自觉+体育锻炼=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等式是否成立。
举例证明:等式不成立。
得出需要正确的观点来调配。
即得出概念:人们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清楚而明确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推动,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
二.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七要素
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健康成长的意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哪些好处?
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如何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高中体育与健康)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随着体育锻炼经验的增长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也逐步趋于稳定。
班级学生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比较多,课堂上练习积极,气氛活跃。
三、教学内容分析:运动参与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个方面”目标之一。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并通过自我评价表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然后设置探究园地来帮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
(2)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知道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五、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怎样实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已在小学和初中九年的体育与健康课中,学习了一些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文化知识,掌握了一些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有的同学还对一些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爱好,
并在校内外或者更高水平的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可以说,一些同学已经爱上了体育锻炼。
那么,到了高中还能不能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呢?如何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这个课题。
(板书)——“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二)研讨课的内容
1.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地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
只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你才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被动的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体验体育对健康成长的多元价值。
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做到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为什么?具体有哪些表现?请你根据下列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具备的要点,进行自我评价,看一看自己在哪几个方面具备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
引出“知识点一”。
(板书)——“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素”
2.七项要素:①具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②遵守课堂常规,自觉、积极地上好体育与健康课;③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④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并与同学一起锻炼;⑤主动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⑥积极参加课外、校外、节假日的体育活动;⑦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与他人合作。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在篮球运动学习的过程中,张凡与王飞参与的自觉性和结果为什么不同?结合你的经历,分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对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益处”。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案例分析”,认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发言,回答问题。
引出“知识点二”。
(板书)——“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及好处。
3.“意义”:在你亲身经历过的体育游戏、比赛中所体验到的自主、自立、自尊、自信,竞争与合作、探究与创新、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同伴之间的亲密交流以及组织能力的提高等等,将对你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4.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互动游戏:①、双手背后交叉互勾。
②、反口令动作“指鼻子,摸耳朵”。
现场问卷调查。
3、对照答案,计算得分。
4、参考标准,作出评价。
5.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自我评价和案例分析,你对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该具备的一些理念和行为表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真正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做到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呢?
6.完成作业(5)锻炼计划的制定
7.小结,回顾本次课的知识点:概念七要素意义
8.安全知识小提示购买食品要查看保质期
9.下课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