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 分子动理论学案(新版)教科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哪些日常现象相关?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物体性质有哪些影响?
c.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如何?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动理论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5.互动交流,提升能力: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6.拓展延伸,激发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7.评价反馈,巩固提高: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小论文、课堂问答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6.情感教育: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2知道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重点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难点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
教具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4)如何判断是否扩散: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如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r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4.练习
5.小结:
1、分了动理论的内容: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ຫໍສະໝຸດ 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举例
1.分子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 米=1埃。
2.分子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2021学年)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临西镇九年级物理上册1.1 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分子动理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
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3)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分子运动和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应用意识。
4. 科学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将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能的概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此外,还需要准备教学PPT或教案课件,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准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和进行自我评估。最后,准备教学反馈表或学生评价表,以便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以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分子动理论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知道分子的运动规律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碰撞和分子的扩散。
同时,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设定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的扩散。
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为了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显微镜、分子的模型、分子的视频和一些实验器材。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的扩散。
对于这两个难点,我会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短文,通过写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还会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我将重点和难点设定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的扩散。
这两个概念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但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困难的部分。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一个微观现象,它无法直接被肉眼观察到。
因此,我需要通过模型的演示和实验的观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运动状态。
我会使用分子的模型,向学生展示分子的基本特征和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模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然后,我会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分子的运动。
我会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和分子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更加直观地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子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题目难度分为基础、提高两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练习题包括:
a.解释生活中的分子动理论现象。
b.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c.应用扩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的组成、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扩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理解分子动理论对物质性质和三态变化的影响;掌握扩散现象的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分子动理论如何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b.扩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二)讲授新知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讲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组成、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通过动画、模型等直观手段,让学生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2.分子间作用力: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为例,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如吸引力、排斥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扩散现象:介绍扩散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扩散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扩散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案:1.1《分子动理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生活中的现象,如茶叶袋中的茶叶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微观世界中的分子运动。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 分子的运动规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子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分子运动的特点。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温度变化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7.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的运动规律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答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的运动规律;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一杯热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水中的分子运动情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运动的规律:讲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阐述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进行实例分析;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2)食品放入冰箱后变凉。
答案:(1)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因为阳光下的热量使得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加快,从而蒸发到空气中;(2)食品放入冰箱后变凉,是因为冰箱内的低温使得食品中的分子运动减缓,从而使得温度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子动理论,如:分子运动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发展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_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 分子动理论_教学设计在设计这节《分子动理论》的物理课,我的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从而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掌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难点在于分子运动的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我将重点教授分子运动规律,并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分子的运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实验器材和生活实例资料。
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分子运动的现象。
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分子动理论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之后,我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在活动的我会对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让他们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会寻找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子动理论。
总的来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兴趣,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另一个重点。
我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实际意义,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1节分子动理论2.演示:气体扩散实验。
操作:如图1-1-1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
现象:抽去玻璃板会发现红棕色的气体逐渐运动到上边的瓶子里,而下边瓶子里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过一段时间,两个瓶子中气体颜色相同,且非常均匀。
分析: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边瓶子里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上边空气中不是靠重力作用;下边瓶子里颜色变浅,说明有空气进入下边瓶子中,也不是靠重力。
由此可以推理出二氧化氮和空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过一段时间,两瓶中所有气体都变成相同的,说明两种气体的分子已经均匀混合,即分子可以在瓶子中自由运动到任何位置,表明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并且不会停止。
小结: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还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观察:液体扩散现象。
4.讨论交流:扩散现象。
结合教材第4页“生活、生产中利用分子运动的事例”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分子运动的认识。
小结: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气体、液体、固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5.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运动的分子具有________能。
(动)(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
(1)提出问题: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呢?(2)猜想:分子间可能存在引力。
(3)实验操作: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
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
实验似乎得到分子间没有引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猜想,应再进一步分析原因。
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边讲边演示),但把铁钉远离磁铁,这时磁铁不能吸起铁钉(演示),这是为什么?(距离偏远)刚才两铅块没有表现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不够近呢?那么我们想办法让两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在下,装有空气的广口瓶在上。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科版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教学目的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间隔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互相作用力的实例.d. 理论联络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展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入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究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和互相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那么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那么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根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那么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局部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间隔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间隔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间隔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渐渐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分子动理论教案:分子动理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分子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体积、质量、运动等。
2. 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引力、斥力、碰撞等。
3. 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包括布朗运动、分子扩散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片、分子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的运动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运动现象。
2. 讲解: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体积、质量、运动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
3. 实验: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片上的分子模型,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5. 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到的分子运动现象、理解到的分子间作用力等。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规律。
2. 活动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间的作用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否理解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否掌握了分子的运动规律?2.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分子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作用原理、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是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石。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分子的运动图像,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分子的运动现象。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版)教科版
一、新课引入
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讲解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 经过多次分割,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的分 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分子到底有多小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头发丝直径的 百万分之一。
一滴水有多少分子呢?10亿人来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年。
思考: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观察与思考 活动1:将墨水滴入水中,观
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活动2: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接触
第二天 第四天 第六天
六天后, 硫酸铜 与清水 之间的 界面模 糊不清
活动3:铅片与金片之间的接触
实验前 铅块 金块
叠放在一起
力表现为 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
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引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n 当r=r0 引力 = 斥力 n 当r>r0 引力 > 斥力 n 当r<r0 引力 < 斥力 n 当r>10r0 无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大 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都在不 分子间存在 停地做无规则 着引力和斥力
的运动
三、归纳小结
铅块 金块
五年后
铅块 金块
彼此扩散 一毫米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 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n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及固体之间。 n气体之间扩散最快,固体之间扩散最慢。
思考:你能否使扩散速度由慢变 快么?分子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 有关?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
2.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掌握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体膨胀、液体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分子概念的讲解:介绍分子的定义、特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运动的讲解:解释分子为何会运动,运动的规律及其与温度关系。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讲解:介绍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5. 气体压强和温度的讲解:解释气体压强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6. 例题讲解: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如气体压强的计算、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动理论1. 分子的概念及其特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2. 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的规律运动速度与温度关系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斥力范德华力4.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压强与分子运动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1)气体膨胀(2)液体沸腾2. 答案:(1)气体膨胀: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学案-精选教育文档
1.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
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扩散现象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学习过程】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极小,通常用10-10 m来量度。
10-10 m又叫埃。
1埃 = 10-10 m。
分子极小的程度:1 cm3水中有3.35×1022个分子,如果我们每分钟数80个分子,要用100亿年才能数完。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实验]墨水的扩散实验。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水的扩散和二氧化氮和空气的扩散。
(1)扩散现象的定义:。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的理解:不仅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有效例证,而且是分子无规则运动一种宏观的表现。
(2)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现象的宏观趋势是有“方向”的;但一个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无规则的。
(3)理解扩散现象:a.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b.并不局限于处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糖放入水中);c.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就大量的分子而言,可能朝某一方向进行,但对于某个分子而言,它的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d.只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观察](1)做两段熔丝间分子作用力的实验,观察两段熔丝是否会被拉开;(2)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筒口。
推压注射器的活塞,看能否将水压缩。
[归纳]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__________,并不是有引力时没有斥力,有斥力时没有引力。
只是有时引力起主要作用,有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这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当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分子间的距离称为平衡距离。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大于10倍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力忽略)当大于平均距离时斥力减少的更快,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学案(新版)教科版
分子动理论【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通过对扩散现象的探索、讨论,并借助生活经验,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通过演示和观察分子力模型及对物质三态分子模型的类比,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学习过程】环节一:挖掘、激活学生知识储备,形成学习提纲1物体、物质、分子、原子、电子你知道它们间的关系吗?2关于分子你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环节二:研究完成“分子动理论:一、分子在运动”1、猜想:肉眼看不到的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出你依据的现象。
(1)气体(2)液体(3)固体2、追问:你觉得你同学观点全面吗?你有什么疑惑或者还想补充什么吗?3、教师补充:刚才你们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什么?这种研究方法哪儿还用到过?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想象:分子都在不停要做无规则运动,如果分子不受力,它们将会做什么运动?2、生活中的物体(气体、液体、固体)形状是什么样的?试分析他们的分子受力情况。
3、讲解:其实分子间同时存在着两种力—--引力和斥力。
弹簧模型思考: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时候感觉到引力存在了?什么时候感觉到斥力存在了?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变化?4、水有三态,试比较它在三种状态下:(1)分子间的距离(2)分子间的作用力5、拓展:(1)为何固体和液体会保持一定体积?(2)为什么破镜难圆?环节三梳理知识质疑拓展1、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哪些疑惑?【巩固练习】一、基础题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将盐放入水中,能使水变咸,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3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4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A.分子间没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提升题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2.关于动理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B.物体内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3、一根纱线容易拉断,―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2021年秋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导学案
分子动理论学点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观察以下图片。
考虑:问题1:物质是由大量的__分子__组成的。
问题2: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10-10__m。
学点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1)如图1-1-2所示,在下面的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大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广口瓶中充满了密度较小的透明无色的空气,撤去玻璃板后,注意观察上、下两个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化。
考虑:问题1:下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浅__,说明:__上方广口瓶中的空气分子进入了下方的广口瓶中__。
问题2:上方广口瓶中气体的颜色变__深__,说明:__下方广口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进入了上方的广口瓶中__。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__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__。
(2)如图1-1-3所示,在硫酸铜溶液中注入水静置,隔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图1-1-3考虑:问题1: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__模糊__,说明了__水和硫酸铜的分子彼此进入了对方__。
问题2:水颜色变__深__,说明了__硫酸铜分子进入了上方的水中__。
问题3:硫酸铜溶液颜色变__浅__,说明了__水分子运动到了下方的硫酸铜溶液中__。
结论:液体分子在__不停地运动__ 。
(3)把磨得很光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考虑:问题1:由此实验可得到结论:固体分子__在不停地运动__。
问题2:综合以上实验可得: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__。
问题3: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无规那么运动__ 。
由于__分子__ 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__进入对方__的现象,叫做扩散。
学点 3 分子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力(1)观察如图1-1-5所示的实验。
考虑:问题1:压缩空气和水时感觉费力,说明:__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__。
问题2:压缩水比压缩空气更为困难,说明:__分子间间隔越小斥力越大,分子间间隔越大斥力越小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 分子动理论学案(新版)教科版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4.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重点难点扩散现象的理解和说明
预习引导:
尝试学习(看书P2—P5完成)
1.物体是由大量_________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
2.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并举例说明___________。
3.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导学: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阅读本节第一、二自然段可知,物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的直径是以 m来量度的,所以分子体积非常,数目非常。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是因为从鲜花中散发出的
具有香味的物质分子。
补充实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右图所示),密
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能运动到上面盛空气的瓶子内,使其它变
成色,而下面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填“深”或“浅”),最后两
瓶的颜色变得。
分析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
像这样,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P3第三自然段,结合图1-1-7,讨论,交流。
液体,固体分子间都会发生现象,但要慢得多,表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及时练习1]
1.走到泸州国窖广场就能闻到酒香味,这是因为。
2.将一滴红黑水滴入清水中,一会儿后,整杯水都会变,这一现象叫,说明液体分子在作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呢?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①做图1-1-8实验,两段熔丝是否会分开?_____,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______力。
②做图1-1-9实验,看看能否将水压缩?______,说明了分子之间有______力。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分子间既有力又有力,当分子间相距为某一距离r时,引力=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变小时,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力,当
分子间距离非常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及时练习2]
1.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力。
2.一块橡皮,可以压缩,也可以拉长,很有弹性。
请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看书P5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物质所处的三种状态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情况?
4.通过以上学习归纳总结: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训练:
1.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
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醋的气味.这是因为()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引力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右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下列事实不能
..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 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6.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7.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
既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
8.刘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1-11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
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
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
刘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填序号)。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是:
当堂检测: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36132 8D24 贤28541 6F7D 潽[*20589 506D 偭40512 9E40 鹀30412 76CC 盌29965 750D 甍25947 655B 敛>28095 6DBF 涿28710 7026 瀦W
20227 4F03 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