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理论学习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引领新转型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年来增长速度已趋缓,经济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发展速度,进入庞大经济体量下新常态经济发展时代,这也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发展方式更科学、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开放度更高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探索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问题,要抛弃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发展新思维,尤其抓住新常态提供的有利环境条件和发展机遇。在国家推进“四个全面”的进程中,分析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国有企业在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认识、理解、顺应、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必须清醒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厘清经济新常态趋势特征的内在逻辑。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进入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表现,是后发优势、技术进步模式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符合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将经济发展划分为经济起飞阶段、高速增长阶段、中高速增长和中低速增长四个阶段。在经济发展的上述四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要素数量扩张,后两个阶段则更多依赖经济质量提升。高速增
长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的转换标志着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换。目前,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之后,开始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追赶型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技术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引进先进设备技术的成本提高,难度加大;生产要素约束条件发生变化,原有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要素供应日益紧张、价格出现显著上涨、外延式扩张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二、“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常态”意味着发展的机遇与新的增长,也意味着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与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有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也要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重大机遇。
首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矛盾困难增多,“三期”叠加问题交织。从宏观上看,既有增长动力转化的挑战,还面临经济速度由高速转入中高速的挑战。特别是转向新常态,意味着粗放式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原有动力加速弱化,新的动力加快形成。从微观上看,过去一些隐性矛盾正在暴露出来,环境趋紧、资源短缺、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成本加大、负担较重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等,国有企业在新常态面临诸多挑战。
其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
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挑战,同时也给国有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是发展低碳化。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也出台在即,将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绿色经济发展将带动数以几万亿元计的“治大气”、“治水”、“治土”的投资,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第二是产业高端化。产业结构的水平要从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对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今后,我国应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紧孕育,为中国工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和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分别达到8%和15%。
第三是经济服务化。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巨大发展空间。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
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这一比例继续上升到48.2%。我国服务业占比将大幅上升,要关注养老、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物流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等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带来丰富发展机遇。
第四是信息网络化。信息化是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突破发展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新常态下的一个新引擎。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第五是区域协同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区域发展打破条块化发展的模式,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区域战略,与以往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板块发展相结合,全部纳入了中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三大战略的推进与四大板块的结合发展,无疑将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突破之前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为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带来全新的带状机遇。
第六是经营国际化。中国国际化战略转型加快,与主要经济体国家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构想的提出,种种有利的国际营商环境促进了企业“走
出去”。2013年度中国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外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6604.8亿美元,较上年排名前进两位,位居全球第11位。
三、以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引领转型升级
新常态“新”在哪?新常态的“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速度、新结构、新动力之间关系紧密,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后是经济增长动力在发生转换,增长动力的性质决定了增长速度和结构转型的质量。突出创新驱动,正是因为新常态需要新动力,而新动力又会带来新速度和新结构。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所有类型企业中的“龙头”,处于引领者的地位。“转型升级”能否整体推进、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的表率和榜样作用,是动力和活力所在。中国发展进入重大转折和深度调整期,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中华民族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百年梦想至关重要。
首先,要以深化改革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改革也是一种创新,改革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市场化为手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转型,创新监管模式,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企业应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经济布局,进一步提高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