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会计法规体系

合集下载

(完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课内学时72,4学分。

二、教材说明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即除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以外,还在各章的相应部分进行教学提示和重难点问题解析,并提出思考题和各种练习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学内容:一、会计目标1.会计目标的内容2.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二、会计的内容和特点1、会计的内容(1)会计的内容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2)会计的具体内容;(3)会计内容的抽象。

2、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三个基本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三、会计的职能和作用1、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2)监督职能2、会计的作用四、会计方法1、会计方法概述会计方法是指实现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会计法规—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会计法规—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构成【重点】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一、我国法律规范的层次按照法律的构成、制定机关和效力不同,我国法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广义的法律指所有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规范;狭义的法律指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5.规章:是由国务院各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二、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的概念---狭义概念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从高到低4个层次。

1.由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制定。

只有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才拥有制定和修改会计法的权限,其他机关无权制定或修改。

2.《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会计的基本法,是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

最早战国《法经》---1913.03北洋政府《会计法条例》---1985.01.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3.12.29修订---1999.10.31修订3.《会计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我国的会计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现行的《会计法》是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共7章52条。

《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是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中权威性最高、法律效力最强,是会计工作的最高准绳和根本依据。

注意考选择题【例题·单选题】根据( )的构成、制定机关和效力不同,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形成,可以分为从高到低四个层次。

A.会计基本法B.会计法规体系C.会计行政法规D.会计规章[答案]B注意: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法律的区别(二)会计行政法规:由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封建法典——战国时期的《法经》,即对会计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北洋政府于1913年3月公布《会计法条例》,同年10月2日重新修订改称《会计法》,这是中国独立进行会计立法的首次尝试;新中国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又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所作出的具体解释和对会计的如何确认与计量、记录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作了具体规定
目前,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唯一的一部会计法律,它是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中层次最高、最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律法规、会计规章制度的依据,也是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其他任何会计法律法规都不得与之相违背。
我国会计法律的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为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律办理会计事务。
1989年1月,在上海金山召开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研究的研讨会上,才统一意见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的提法。
对企业会计准则概念的表达也有多种版本,目前比较权威的概念是:企业会计准则是关于价值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性文件和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基础会计第12章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

基础会计第12章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

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一、内容提要本章是在学习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会计工作的组织和会计电算化的有关内容。

会计工作组织是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的进行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会计档案的保管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把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付诸实施需要创造的条件,以便在实践中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的组织工作。

会计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综合性经济管理活动,科学的组织好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科学的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二)科学的组织好会计工作,有利于加强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协调一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科学的组织好会计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单位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四)科学的组织好会计工作,有利于维护好财经法纪,贯彻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

组织会计工作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一)统一性要求;(二)适应性要求;(三)效益性要求;(四)内部控制及责任制要求。

会计机构是各单位内部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我国会计工作在管理体制上具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特点。

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

各个企业单位原则上要单独设置专职的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实用文档的单位,应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否则应委托有关代理机构进行代理记账。

设置了会计机构,还必须配备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进行会计核算;(二)实行会计监督;(三)编制计划及预算,并认真执行之;(四)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为了保障会计人员更好的履行其职责,赋予了会计人员以下的权限:(一)有权要求本单位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认真执行国家、上级部门批准的计划和预算;(二)有权履行其管理职能,即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定合同、参加有关会议等;(三)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会计法规》幻灯片PPT

《会计法规》幻灯片PPT

=18
5=22.5
9=26.5
三、税收法律 17+5×1.5+ 9+3×1.5+8 10+3×1.5+
9=33.5
=21.5
4=18.5
四、财政法律 4+2×1.5+2 0
0
=9
五、职业道德 2+0+2=4
3+4×1.5+4 2+1×1.5+3
=13
=6.5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法律根底
2021年考试超纲局部:7分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而形成的法 律关系,称为民事法律关系或民商法律关系;
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行政法律关系;
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称为 经济法律关系。
它们也可以称为民法关系、行政法关系、经济法关系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法律根底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 1、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
3、实体法〔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如民法、 刑法〕和程序法〔为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 于程序方面的,如刑事诉讼法〕:按法的内容分;
4、一般法〔一国领域内普遍适用如民法、刑法〕和特别法 〔只在一国特定区域内或只对特定主体如公职人员、军人或 在特定时期内如战争时期有效〕: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 力或对人的效力分;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法律根底
三、法律事实
〔一〕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 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 象。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如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 赔偿关系的发生或合同关系的解除;

我国会计法的基本准则

我国会计法的基本准则
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会计法》进 行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并于200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会计行政法规与会计规章
会计行政法规,是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某些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会 计行政法规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会计 法》赋予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要有:
1、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组织领导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3、对认真执法、坚持原则,成绩显著的会计人员,给与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 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4、在本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盖章,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5、建立单位内部制约机制,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 有效的防范、控制违法、舞弊等行为发生; 6、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7、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 而无权处理的报告,应及时做出查处决定; 8、如实向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会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示意注 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 9、组织本单位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的监督,如实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 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10、依法任用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并依法保障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继 续教育和培训,促进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管理条例》; 2、制发《关于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的意见》,以明确各级财政部 门加强会计监督的思路; 3、制发《会计监督管理办法》,对财政部门如何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作出具体规 定; 4、制发《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5、制发《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并有效运用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6、结合《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改革思路和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改革 现行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实行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7、研究制定《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适应加 强金融、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需要; 8、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9、继续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包括中期报告、借款费用、存货、租赁、企业合并、 财务报表列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银行基本业务等准则。并将在今后3年内,研 究、制定“分部报告、非持续经营、清算、资产重估、保险合同、折现、职工福利、 金融工具、农业、石油气和天然气、采掘业”等会计准则。 不远的将来,中国分行业会计制度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较 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1.2 会计的基本职能1.3 会计的目标1.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1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2.2 会计等式的建立2.3 会计要素的计量2.4 会计分录与会计科目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3.1 会计科目的分类3.2 会计账户的结构3.3 账户的性质与作用3.4 常用会计科目及其含义第四章:复式记账法4.1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4.2 借贷记账法4.3 会计分录的编制4.4 试算平衡第五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5.1 会计凭证的分类与填制5.2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登记5.3 账务处理程序5.4 错账查找与更正第六章:财务报表6.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6.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6.3 利润表的编制6.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6.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第七章:会计分析7.1 会计分析的意义与方法7.2 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7.3 财务状况分析7.4 经营成果分析7.5 现金流量分析第八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8.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范围8.2 会计政策的选用与变更8.3 会计估计的概念与方法8.4 会计估计的变更和差错更正8.5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信息披露第九章:税务会计9.1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9.2 增值税会计9.3 企业所得税会计9.4 其他税种的会计处理9.5 税务会计的报表与税务申报第十章:会计软件与会计信息化10.1 会计软件的概念与作用10.2 会计软件的种类与功能10.3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0.4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运行10.5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第十一章:审计与会计11.1 审计的概念与目的11.2 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1.3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11.4 会计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11.5 审计报告的分析与运用第十二章:国际会计12.1 国际会计准则概述12.2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12.3 跨国公司的会计处理12.4 外币会计12.5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比较第十三章:管理会计基础13.1 管理会计的概念与作用13.2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13.3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3.4 预算的编制与控制13.5 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第十四章: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14.1 成本控制的概念与方法14.2 标准成本制度14.3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14.4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控制14.5 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第十五章: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15.1 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15.2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5.3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15.4 会计法律责任与保护15.5 会计职业的发展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基础会计学的主要知识点,分为三个部分:会计基础、会计应用和国际会计。

会计制度 文档

会计制度 文档

会计制度一、会计制度(一)会计制度的基本概念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

”(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法》第五十条对“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解释,根据这一解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可以定义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因此,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一个法定概念。

《会计法》第八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同时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但必须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制度,也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内容。

(三)会计制度的构成内容(四)会计制度的分类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制度,一般仅指会计核算制度。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

本课程使用的会计制度的概念就是指广义的会计制度。

按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制定的主体,可以将会计制度分为宏观会计制度和微观会计制度。

宏观会计制度,也就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微观会计制度,也就是单位会计制度,仅在各单位适用,由各单位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

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在各单位的具体化。

(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组织等。

)本课程将会计制度设计定位于企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概念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指各企业单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适合于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控制、会计工作组织、会计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PPT课件( 4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PPT课件( 49页)

完善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
1、修改、审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管理条例》; 2、制发《关于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的意见》,以明确各级财政部 门加强会计监督的思路; 3、制发《会计监督管理办法》,对财政部门如何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作出具体规 定; 4、制发《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5、制发《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并有效运用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6、结合《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改革思路和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改革 现行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实行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7、研究制定《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公司会计制度》,适应加 强金融、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需要; 8、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9、继续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包括中期报告、借款费用、存货、租赁、企业合并、 财务报表列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银行基本业务等准则。并将在今后3年内,研 究、制定“分部报告、非持续经营、清算、资产重估、保险合同、折现、职工福利、 金融工具、农业、石油气和天然气、采掘业”等会计准则。 不远的将来,中国分行业会计制度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较 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贯彻执行新《会计法》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2000年7月25日
《会计法》总论
一、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1、会计法律; 2、会计行政法规与会计规章; 3、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4、完善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
二、新《会计法》的主要变动: 1、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2、增加了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3、增加了会计监督方面的内容 4、法律责任方面更加明确和严格
改革方向:借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模式,打破行业、所有制、 组织制度、经营方式界限,建立统一的、综合性的会计制度。国家制定会计 准则并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结合自身情 况,自行制定会计制度,在本企业范围内执行。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

其基本构成如下:(1)会计法律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称,即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期实施。

《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付案例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

现行的《会计法》共有7章52条,主要对会计工作总的原则、会计核算、公司和企业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会计行政法规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制定依据是《会计法》。

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

(3)会计规章它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其职责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文件,如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等,也属于会计规章,但必须报财政部审核批准。

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

如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4)地方性会计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仅限本行政辖区内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内容提要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内容提要

复习内容提要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与会计法1.会计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一项管理活动。

2.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冲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4.《会计法》是为调整包括国家在内的各方面经济活动中的各方利益关系中产生的特定会计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法律规范。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内容目前,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即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会计管理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权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会计核算一、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即1.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2.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奖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一)依法建账。

(二)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三)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什么叫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前提编造不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的会计资料。

什么叫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的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即篡改事实以达到谋私的目的。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考点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地点性会计法规。

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一)定义要点1.制定人?2.制定的什么?3.调整对象?(判定)4.区分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法律。

(二)会计关系(判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治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称为会计关系。

考点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四个层次)(注意简答、多选)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他授权机构制定的,用来规范会计核算实务、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主体和相关会计人员职责,以便及时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会计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

它们构成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纪律和规范。

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差不多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要紧包括四个层次,即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点性会计法规。

其差不多构成如下:(一)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1.制定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范畴: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3.会计法地位: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4.立法目的: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填空)依照《会计法》第一章第一条的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治理和财务治理,提高经济效益,爱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会计行为:是指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行为,以及保证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行为和监督行为。

【例题•多选题】《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

A.以立法“规范会计行为”B.通过立法“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C.通过立法“加强经济治理和财务治理、提高经济收益”D.通过立法“爱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答案]ABCD(二)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公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规体系
三、会计行政规章
三、会计行政规章
会计行政规章主要指的是由国务院依据《会计法》 颁布的一些指导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法规性文件, 如《总会计师条例》、《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 下简称《条例》)。
《条例》对企业对外报送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 务会计报告的组成内容、编制要求、对外提供的程 序与要求、法律责任等重大问题,作了明确而细致 的规定,企业必须依照执行。
(二)修订后的《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修订后的《会计法》主要内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了规范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
立法宗旨,并把这个宗旨写入了新《会计法》的第一条。 (2) 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
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标志着我国会计责任主 体法律地位的确立。 (3) 进一步完善了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具体 规定。 (4) 强化了会计监督。 (5) 强化了会计人员管理。 (6) 加大了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7) 增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使会计规则成 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规则之一。
2.依法治理会计工作秩序,规范会计行为的客观需要 虽然从1995 年以来,国务院就提出了要整顿会计
工作秩序,强化会计管理,提出“约法三章”,并制 定和颁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效果并不明显。对此, 必须要修订对问题的惩治力度。
(二)修订后的《会计法》的主要内容
修订后的《会计法》共七章五十二条,与修订 前的六章三十条相比,增加三十条,修改三十 一条,删除或合并八条,只有会计年度一条未 作改动。增加的一章是“公司、企业会计核算 的特别规定”。
1999年10 月31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 议再次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入 了一个重要阶段,已经和正在对会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 用。

会计法标准课件解析

会计法标准课件解析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一)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会计法律制度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会计与会计关系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工作是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关系,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必须与方方面面发生直接与间接的联系,会计如何处理各种经济关系,不仅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利益分配等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国家、其他经济组织、职工个人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会计法律制度,来调整和规范各种会计关系。

(三)会计法1、会计法会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会计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等,即会计法律制度。

狭义的会计法,仅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立法程序颁发的会计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我国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诞生,并于1985年5月1日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工作进入了社会主义法制化的新时期。

会计法律制度

会计法律制度

第二章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首先表现为单位内部的一项管理活动,即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会计在处理各种经济业务关系必须有一些具有约束力的规范,这些规范包括:1.道德的规范;2.单位内部规范;3.行业组织规范;4.国家的规范。

宪法是我国法律规范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规范的最高层次。

我国的会计法律就是指《会计法》。

狭义的会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广义的会计法是指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整个会计法渊源中居于最高法律地位、最高法律效力的各种会计规范的总称。

《会计法》于1985 年1 月21 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自1985 年5 月1 日起施行。

1993 年12 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对《会计法》作了修正,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9 年10 月31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再次对《会计法》作了修订,自2000 年7 月1 日起施行。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会计部门规章,如2001 年2 月20 日以财政部第10 号令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2005 年1 月22 日分别以财政部第26 号、27 号发布的《会计做作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代理记账管理办法》、2022 年2 月15 日以财政部第33 号令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

会计规范性文件,如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38 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国务院财政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管理会计工作。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第四版)第十二章会计职业道德机制与法治协调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第四版)第十二章会计职业道德机制与法治协调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
五、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建设内容
• (六)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节操 • 会计职业道德节操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行为上应体现大公无私和高度
自觉的原则性。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直接与钱、物打交道,工作中所接 触的人和事也与其经济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节 操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尤为重要。会计职业道德节操包含以下方面: • 第一,在局部与整体利益关系上坚持原则。 • 第二,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上公私分明。 • 第三,拒绝拉拢腐蚀。
得到的道德上的褒奖和赞许。它既反映了社会对会计人员行为的道德 价值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周围人的尊敬程度。 • 会计职业道德荣誉成为推动会计人员履行职业义务的高尚情感和巨大 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激发会计人员关心自己的名声、集体的威望和整 个行业的信誉,鼓舞会计人员奋发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
第会计职业道德他律机制
一、会计职业道德他律的内涵
• 会计职业道德他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它的内涵:第一,会 计职业道德他律是外在于会计人员主体的规范系统,尚未形成会计 人员主体自觉,对会计人员主体来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律令, 因而具有外在制约性。它是维护会计职业活动正常进行所必需的社 会规则,以及会计职业准则对不同会计执业人员的统一要求。第二, 会计职业道德他律是一种外在于会计人员主体的评价系统,它以社 会舆论为导向,通过公众舆论的褒贬抑扬实现行为的社会调控。对 会计人员主体自身来说,他律作为一种外在于会计人员主体的评价 系统往往实现着某种道德之外的目的,因而会计职业道德他律作为 对个人主观任意的一种制约,是对维系社会秩序而对个体自律程度 不足的一种补充。
三、自律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 1)会计职业活动首先是人的创造性劳动,始终离不开会计工作者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要有效组织人力资源挖掘个体的潜能,使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地从 事会计工作。没有敬业、乐业、勤业的自律自觉精神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会计法律制度(十二)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会计法律制度(十二)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2)4月20日,公司从事收入、支出、费用账目登记工作的吴某休产假,公司决定由出纳员李某临时顶替其工作,并按规定办理了交接手续。
(3)甲公司将出售废料的收入不纳入企业统一的会计核算,而另设账簿进行核算,以解决行政管理部门的福利。
(4)甲公司以虚假的经济事项编造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并据此编制了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律制度(十二)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
1.
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
正确 错误
分值: 3
答案:正确
[解析]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这是一项强制性的规定,没有办理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离职。如果不作出这种规定,调动或者离职人员迟迟不办交接手续,就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14.
用假学历、假证书等手段骗得部分考试科目免试条件,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警告。
正确 错误
分值: 5
答案:错误
[解析] 用假学历、假证书等手段得以免试考试科目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
15.
3.
会计人员交接后,接替人员应另立新账,不得使用原来的账簿。
正确 错误
分值: 3
答案:错误
[解析] 会计人员交接后,接替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
4.
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应当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
A B C D
分值: 2
答案: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会计核算规范
二、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按层次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是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会计 信息质量的标准,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 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 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 具体会计准则是就各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的 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作出的规定,为各 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提供规范。会计准则的产生 与完善是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
第十二章
学习要求
了解会计法规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会计法规
的构成;了解《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企业财 务会计报告条例》等组成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熟悉《会计
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
会计核算规范;了解《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二章 会计法规体系
二、会计法规的特征与作用 (一)会计法规的特征 公认性 倾向性 层次性 相对统一性 相对稳定性
第一节
会计法规体系概述
(二)会计法规的作用 1、约束了会计运行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次的实际 操作,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保证了会计信 息的质量; 2、检查、揭示并且约束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 当行为; 3、保证了会计人员履行会计职责,有利于促进会 计主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 进宏观经济的顺利进行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会计法规体系概述 会计法律规范 会计核算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
第十二章
会计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规的含义 会计法规是会计规范在法律或制度上的体现, 是指导和约束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准则、 制度和政策的总称,它是对会计行为的约束
标准。
第一节
会计法规体系概述
第一节 会计法规体系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会计法规体系概述 会计法律规范 会计核算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一、我国会计法律规范的总体情况 我国的会计法律规范是一种以《会计法》为中心、 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相对完整的法律规 范体系,这一体系由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规章三个层次构成。 1.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由国家政权以法律形式调整会计关系 的行为规范。我国会计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如《会计法》、《注 册会计师法》以及《公司法》第八章关于公司财 务、会计的规定等。
第三节
会计核算规范
(一)基本会计准则 1992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1993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 《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 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及财务 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等,共十章六十六条。《企业会计准 则——基本准则》(1992年)在我国会计改革中发挥了积 极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为适应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会计行 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财政部于2005年6月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开 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推则》于 2006年2月15日通过财政部第33号令的形式公布,并自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节
会计核算规范
1、存货 2、长期股权投资 3、投资性房地产 4、固定资产 5、生物资产 6、无形资产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资产减值 9、职工薪酬 10、企业年金基金 11、股份支付 12、债务重组 13、或有事项 14、收入 15、建造合同 16、政府补助 17、借款费用 18、所得税 19、外币折算 20、企业合并 21、租赁 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3、金融资产转移 24、套期保值 25、原保险合同 26、再保险合同 27、石油天然气开采 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 30、财务报表列报 31、现金流量表 32、中期财务报告 33、合并财务报表 34、每股收益 35、分部报告 36、关联方披露 37、金融工具列报 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国家档案局 于1984年5月1日联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了修订 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 施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由三十一条与两个 附表构成,对会计档案的立卷、保管、调阅和销 毁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
第一节
会计法规体系概述
二、会计法规体系的构成 (一)按内容分
会计法规可以分为会计工作组织机构规范、会计人员素质规 范、会计信息生成与质量规范以及为会计监督和控制提供标 准的规范等四类
(二)按形成的来源分 会计规范可以分为在会计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会计惯 例与人们通过一定形式制定的会计法规两类。 (三)按工作依据分 会计法规可以分为会计法律规范、会计核算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四类。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二)《总会计师条例》 《总会计师条例》由国务院于1990年12月31日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总会计师条例》由“总则”、 “总会计师的职责”、“总会计师的权限”、“任 免与奖惩”与“附则”五章构成,计二十三条。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四、会计规章 会计规章对会计的具体工作与会计核算提供直接的规范。 主要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两 项全国性的会计规章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在财政部于1984年4月发布 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基础上修订,并于1996年6月17 日重新发布的一项重要会计规章,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 有关内容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由“总则”、“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与“附则”六章构 成,计一百零一条。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三、会计行政法规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由国务院于2000年6月 21日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财务 会计报告条例》由“总则”、“财务会计报告的 构成”、“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财务会计 报告的对外提供”、“法律责任”与“附则”六 章构成,计四十六条。
1
2 3 4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账户和复式记账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账 会 会 户 计 计 分 凭 账 类 证 簿
5
6 7 8 9 10 11 12
账 务 处 理 程 序 财 财 产 务 清 报 查 告
会计工作组织 会计法规体系
第三节 会计核算规范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 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
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等十一章, 共五十条组成。具体内容请参阅《企业 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三节
会计核算规范
(二)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的应用准则,是根 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制定的有关会计核算业务处理 的具体规范。每项具体准则包括准则正文和指南 两部分。其中,指南是对准则正文所作的阐释, 和正文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2006年2月15日,与基本准则一道,财政部公 布了38条新增或修订后的具体会计准则,将于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 其他企业执行。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二、会计法律
在我国,最主要的会计法律是《会计法》与《注册会计师法》。 (一)《会计法》 * 《会计法》是我国一切会计工作均要遵守的最重要的根本大法,即会 计法规的母法,在会计法律规范体系构成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会 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以及会计规章等会计法律规范起着统驭的作用。 *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建国以 后的第一部《会计法》,于1985年5月1日起施行。第六人大常委会第 五次会议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需要,对 《会计法》进行了修订,于1993年12月29日公布并施行。第九届人大 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再次对《会计 法》进行了修订,于1999年10月31日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会计法》由“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 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法律责任” 与“附则”七章构成,计五十二条。
第三节 会计核算规范
三、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处理会计实务的 具体办法和规定。它是在《会计法》基本会计准 则的指导下制定的。会计制度包括两大类:企业 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
第三节
会0年之前的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分行业的企业会计 制度、分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始 于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主要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分经 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包括1998年发布的《股份有限 公司会计制度》及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等。现在这 些会计制度已不再适用。我国于2000年进行了新一轮的会 计改革,分别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制 度》、2001年11月27日正式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004年4月27日正式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 我国的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初步建成。下面分别简述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2.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根据会计法律制定的,是对会计法律 的具体化或对某个方面的补充,一般称为条例,具体可分 为全国性会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会计行政法规两类。 全国性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由国务 院有关部门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会计规范性文件, 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等。 地方性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有权立法的地方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国家法律与法规的规定, 根据法律和法规授权以及地方管理的需要制定与发布,仅 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的有关会计方 面的规范性文件,如《河北省会计条例》(1995年12月26 日河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并发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