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金属固态相变
第一章 固态相变
第1章金属固态相变概论1.1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1.2金属固态相变的分类1.3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1.4固态相变的形核1.5固态相变时的晶核长大1.6固态相变动力学1.1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21ααα+→一、平衡转变61.同素异构体转变和多晶型转变62.平衡脱溶转变6共析转变6包析转变6调幅分解6有序化转变1.1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二、不平衡转变6伪共析转变6马氏体转变6块状转变6贝氏体转变6不平衡脱溶沉淀(时效)固态相变包括三个基本变化6晶体结构的变化:如同素异构转变、多晶型转变、马氏体相变;6化学成分的变化:调幅分解,只有成分转变而无相结构的变化;6有序程度的变化:如有序化转变,磁性转变、超导转变1.2金属固态相变的分类按热力学分类6平衡转变:缓慢加热或冷却同素异构、共析转变、调幅分解等6不平衡转变:快速加热或冷却伪共析转变、M转变、B转变等按动力学分类(依据原子运动的情况)6扩散型:脱溶沉淀、共析转变、有序化、块状转变、同素异构转变6非扩散型:M转变1.3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基本特点:È固态相变阻力大È原子迁移率低È非均匀形核派生特点:È低温相变时出现亚稳相È新相有特定形状È相界面È位向关系È存在惯习面新相有特定形状析出物的形状由相变中比体积(比容差)应变能和界面能的共同作用。
新相与母相保持弹性联系时,相同体积的晶核比较,新相呈片状的比体积应变能最小,针状次之,球状最大。
若过冷度很大,r*很小,界面能居主要地位,两相间易形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以降低表面能,同时应变能的降低使新相倾向于形成盘状(或薄片状)若过冷度很小时,r*较大,界面能居次要地位,两相间易形成非共格界面以降低应变能,若两相比容差很小,新相倾向于形成球状以降低界面能;若两相比容差较大,则倾向于形成针状以兼顾界面能和应变能相界面界面能居中界面能最小界面能最大位向关系为了减少界面能,新相与母相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关系,它们常以原子密度大而彼此匹配较好的低指数晶面相互平行来保持这种位向关系。
1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
(5) 不平衡脱溶转变(时效)
在等温条件下,由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 二相的过程。
析出相为非平衡亚稳相。 举例:低碳钢和铝、镁等有色合金中会发
生这种转变。
固态相变总结
所发生的变化:结构;成分;有序化程度。 结构变化(一种变化):同素异构转变、多
第1章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
本章主要内容
固态相变的类型及特点 经典形核理论及长大机制 相变动力学 扩散及非扩散型相变
1.0 概论
金属固态相变:固态金属(包括纯金属和合 金)在温度和压力改变时,组织和结构发生 变化的统称。
固态相变理论是施行金属热处理的理论依 据和实践基础。
固态相变的应用
固态相变的分类
(2) 按相变方式分类 有核相变(形核—长大型):形核和长大。始
于程度大而范围小的相起伏,已相变区与未 相变区以相界面相分隔。钢中的相变大多为 形核—长大型相变。 无核相变(连续型):无形核阶段。始于程度 小而范围大的相起伏,由于相起伏的程度小, 故母相中到处可以形核。如增幅分解。
利用其理化性能(功能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 温控材料 薄膜材料
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结构材料) Nhomakorabea属热处理
固态相变的分类
(1) 按相变过程中原子迁移情况 扩散型:依靠原子的长距离扩散;相界面非
共格。如P、A转变,Fe,C都可扩散。 非扩散型:母相原子有规则地、协调一致地
通过切变转移到新相中;相界面共格、原子 间的相邻关系不变;化学成分不变。如M转 变,Fe,C都不扩散。 半扩散型:既有切变,又有扩散。如B转变, Fe切变,C扩散。
特点:(a) 不需要形核,新形成的两个微 区之间无明显的界面和成分的突变,分解 速度快;(b) 通过上坡扩散实现成分变化。
第一章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资料
彼此衔接的,界面上的原子为两者➢共0.0有5<。但<0是.2理5 想--的----完半全共共格格界界面面,只有在孪晶
界,且孪晶界即为孪晶面时才可能➢存>在0.。25
------ 非共格界面
(2)半共格相界 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
全的-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 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完全共格相界
弹性畸变共格相界
半共格相界
非共格相界
2 惯习面和位向关系
• 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形成,该晶面即称 为惯习面。 习马面氏。体在奥氏体的(111)γ上形成, (111)γ既是惯
• 惯习面可能是原子移动最小距离就能形成新相的 面。
• 新相和母相之间的晶面和晶向往往存在一定的位 向关系,以减小两相间的界面能。
1 2
特点 :
新形成的微区之间无明显的界 面和成分的突变;
通过上坡扩散,最终使均匀固 溶体变为不均匀固溶体。
无需驱动力,且进行的速度极
快。
二、 非平衡转变
1. 伪共析转变 铁素体和渗碳
体的相对量随奥氏 体的含碳量而变, 故称为伪共析体。
2. 马氏体相变
经无扩散过程形成的、与母相成分相同的一种 组织。
• 具有不同结构的两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相界”。 • 按结构特点,相界面可分为:
➢ 共格相界 ➢ 半共格相界 ➢ 非共格相界
式中a 和b分别表示相界面两侧的 相和相
(1)共格相界
的点阵常数,且a >a 。
所谓"共格"是指界面上的原子➢同时< 位0.0于5 两相晶--格---的- 共结格点界上面,即两相的晶格是
第1章 金属固态相变基础
41
d. 调幅分解 :由一种高温固 溶体,冷至某一温度范围, 分解为两种与原固溶体结 构相同,而成分不同的微 区的转变称为调幅分解 α→ α1 + α2 特点 : (a) 新形成的微区之间无明 显的界面和成分的突变; (b) 通过上坡扩散,最终使 均匀固溶体变为不均匀固 溶体。
42
e. 有序化转变: 固溶体中,各组元的相对位置
部(固溶体)原子的扩散,使铸锭(或铸件)晶
内化学成分均匀,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改 善复相合金中第二相的形状和分布,提高合金塑 性,改善加工性能和最终使用性能。
19
b. 基于回复、再结晶的退火 金属冷变形后组织处于亚稳状态,内能高、
强度硬度增加、组织发生变化,有时还出现织
构。若加热到一定温度,会发生回复、再结晶, 变形织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 除了由冷变形造成的亚稳定状态,使金属材料 获得所需组织、结构和性能。这种热处理还包
31
在实际应用中,无论哪一种具体的热处理工艺过程都 可归诸于上述某种热处理类型,或上述几种热处理类型 的结合。但必须指出,实际应用的热处理工艺多种多样, 而且迄今为止,我国尚无统一的热处理分类标准,在生 产中有些热处理也不一定按上述类别的名称命名。 各种形式的热处理在生产中不总是单独分开的,往往 在一次热处理过程中,同一种金属材料内部就发生了多 种形式热处理的复杂过程,即在金属材料内部进行着多 种固态转变,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必须从具体情 况出发,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16
基本热处理的主要类型
a. 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① 退火 b. 基于回复、再结晶的退火 c. ② 淬火 ③ 时效或回火 基于固态相变退火
17
淬火
退火 温 度 时效/回火
金属固态相变特征讲解
形核可能
• 临届晶胚尺寸:r*=2 σ/ (△gv—ε) 形核功: △ G*=16π σ 3/3 (△gv—ε)2 2.非均匀形核 △ G=V △gv+Aσ +εV —△gd
动力 阻力
3.晶体缺陷对形核的作用: 1)空位
第一章 金属固态相变特征
basic features of metallic solid-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1 固态相变的特点
• 驱动力:新相与母相的自由能差 • 阻力:界面能和应变能 • 基本过程:成核(nucleation) • 长大(growing)
一、相界面(phase interface )
四、应变能
• 1.盘状最小,其次是针状,球形最大。 • 2.主导作用:具体分析。
五、晶体缺陷的影响
• 缺陷的促进作用。
• 思考:晶体中常见的缺陷有哪些?
六、原子的扩散 七、过渡相的形成
§2 固态相变的形核
• 成核主要在母相的晶界、层错、位错等 晶体缺陷处形成。是非均匀形核。 一、均匀形核 1.形核功: △ G=V △gv+Aσ +εV
• 1.弹性应变能:随错配度变化 • 2.错配度:δ= Δa/a
δ<0.05 δ=0.05-0.25 δ >0.25
完全共格 半共格 非共格
一、相界面(phase interface )
金属界面结构示意图---非共格界面
金属界面结构示意图---半共格界面
半共格界面
金属界面结构示意图---共格界面
• 二、新相长大速度:界、新相形成的转变速度与过冷度的关 系
材料热处理原理第一章金属固态相变基础
1#楼203 周二 5-6节 周四 1-2节
热处理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 热处理:将金属或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通 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使金属或合金的 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 技术。
• 金属材料生产和机械制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一。
• 热处理的特点:
– 一般不改变材料或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 – 改变材料或工件的微观组织和结构,或表面的化学成
特点:
(1)存在由于均匀切变引起的宏观形状改变,可在预先制备的抛光试样 表面上出现浮突现象。
(2)相变不需要通过扩散,新相和母相的化学成分相同。 (3)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4)某些材料发生非扩散相变时,相界面移动速度极快,可接近声速。
4. 按相变方式分类
➢ 有核相变:通过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的。
• 其两个生成相的结构和 成分均与母相不同
• 加热时也可发生 α+→转变,称为逆 共析相变
平衡相变
④调幅分解
• 某些合金在高温下具有均匀单相固溶体,但冷却到 某一温度范围时可分解成为与原固溶体结构相同但 成分不同的两个微区,这种转变称为调幅分解。
特点:转变初期不存在明显的相界面和成分突变; 通过上坡扩散实现成分变化; 一个自发分解过程; 不经历形核阶段; 分解速度快
3. 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
扩散型相变
相变时原子迁移特征
非扩散型相变
3. 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
(1)扩散型相变
相变时,相界面的移动是通过原子近程或远程扩散而进行的相变。
如:脱溶型相变、共析型相变(珠光体型转变)、调幅分解和有序化 转变等。
特点:
(1)有原子扩散运动,相变速率受原子扩散速度所控制; (2)新相和母相的成分往往不同; (3)只有因新相和母相比容不同而引起的体积变化,没有宏观形状
第一章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2(固态相变1)
1.晶界形核
母相的晶界,特别是大角晶界具有较 高的能量。A.在晶界处生核可以释放 生该处晶界的晶界能 ,生核容易。B. 晶界处的结构较“松”,形核时产生 的弹性应变易被松弛;C.晶界处易于 原子扩散和晶界处的溶质原子偏析等, 均有利于扩散相变的形核。
2.位错线上生核
• 新相在母相的位错线上生核,使生核处的 位错线消失,这段位错线的能量被释放出 来作为相变的驱动力,促进生核。若新相 形核后位错不消失,则会位于界面上构成 半共格界面的位错部分,降低形成相界面 所需的能量(共格应变能),也会促进形 核。溶质原子易于偏聚在刃型位错上形成 柯垂尔气团,在扩展位错的层错区偏聚形 成玲木气团,给新相形核提供了成分起伏 的有利条件。
• 二级相变:在发生相变时两相的化学 位相等,两相化学位的一阶偏微分也 相等,但二阶偏微分不相等的相变。 • 所以,二级相变时熵不变、比体积不 变,没有相变潜热和体积变化发生, 有比热容、压缩系数和膨胀系数的变 化。 • 磁性转变和有序无序转变等是属于二 级相变。
2.扩散相变和非扩散相变
扩散相变:是在相变的过程中有原子的扩散运 动,相变前后有成分改变的相变。如过饱和固 溶体的分解转变、钢的共析转变等。
7、过渡相(中间亚稳相)的形成
• 在有些情况下,固态相变不能直接形成 自由能最低的稳定相,而是先形成一系 列自由能较低的过渡相 ( 又称中间亚稳 相),然后在条件允许时才形成自由能最 低的稳定相。 母相 较不稳定过渡相 较稳定过 渡相 稳定相 • 固态相变根据具体条件分阶段进行的规 律,称为相变阶段规则。 • 例如淬火和回火过程。
第一章__金属固态相变基础
一、相变分类
3. 按原子迁移情况分类 (1)扩散型相变 温度足够高、原子活动能力足够强、时间足够长 情况下发生的相变。 特点: 相变过程有原子扩散,相变速率受原子扩散速度控制;
新、旧相成分不同; 新、旧相比容不同引起体积变化,但宏观形状不变。 如:同素异构转变、脱溶转变、共析转变、调幅分解、 有序化转变、珠光体转变等
化学势一级偏微商相等
化学势二级偏微商不等
因此:无相变潜热和体积变化,而比热、压缩系数、膨胀系 数是变化的。如材料有序化转变、磁性转变、超导转变等。
一、相变分类
2.按平衡状态图分类
(1)平衡相变
同素异构转变和多形性转变 纯金属 固溶体
纯金属在温度和压力改变时,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 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在固溶体中发生的同素异构转变称为多形性转变。
冷却时:γ→α+Fe3C 共析相变 加热时:α+Fe3C→γ 逆共析型相变
调幅分解
某些合金在高温下具有均匀单相固溶体,但 冷却到某一温度范围时可分解成为与原固溶体结 构相同但成分不同的两个微区,如α→α1+α2,这 种转变称为调幅分解。
调幅分解的特点
在转变初期形成的两个微区之间并无明 显界面和成分突变,但是通过上坡扩散,最 终使原来的均匀固溶体变成不均匀固溶体。
1.1 金属固态相变概述
一、相变分类
1.按热力学分类 (1)一级相变 对新、旧相α和β,有: μα=μβ Sα≠ Sβ Vα≠Vβ 说明一级相变有相变潜热和体积变化。 材料凝固、熔化、升华、同素异构转变均为一级相变。 固态相变大部分为一级相变。
1.1 金属固态相变概述
热处理考试重点 (陆兴版)
第一章金属固态相变基础一、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1、按相变过程中原子的运动特点分类1)扩散型相变:相变依靠原子或离子的扩散来进行,如温度足够高,可以改变相的成分。
如钢中的加热相变、珠光体相变等。
2) 非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不发生扩散,低温下发生,原子或离子仅作有规则的迁移以使点阵发生改组,相对移动距离不超过原子间距。
如马氏体相变2、按平衡状态分类1)平衡相变:在缓慢加热或冷却时所发生的能获得符合平衡相图的平衡组织的相变。
2)非平衡相变:若加热或冷却速度很快,上述平衡相变将被抑制,固态材料可能发生某些平衡相图上不能反映的转变并获得被称为不平衡或亚稳态的组织。
3、按热力学分类1)一级相变:相变时新旧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不等的相变。
2)二级相变:相变时新旧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且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也相等,但化学势的二级偏微商不等的相变。
二、金属固态相变的基本特征固态相变与固-液相变的异同点:(P4 P6)同:金属固态相变与液态金属结晶(液-固相变)一样,其相变驱动力也来自新相与母相的自由能差,也通过形核与长大两个过程完成。
异:a、固态相变时,母相和新相均为固相,故其界面与固/液界面不同b、固态相变的阻力由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构成,与液态金属的结晶相比,固态相变的阻力由于增加了弹性应变能这一项而变大。
c、与液态金属不同,固态金属中存在各种晶体缺陷,如:位错、空位、晶界或亚晶界。
界面和界面能界面能: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加单位界面体系内能的增量。
(非共格晶面>半共格晶面>共格晶面)弹性应变能:非共格晶面<半共格晶面<共格晶面共格界面:是指界面两侧的两个相的原子能一一对应,相互保持匹配。
半共格界面:指由于界面两侧的院子间距不同,故在界面上只有部分院子能够依靠弹性畸变保持匹配,在不能匹配的位置将形成刃型位错。
非共格界面:指由于两相的原子间距差别太大,在界面上两侧原子不能保持匹配。
三、固态相变中的形核绝大多数金属固态相变是通过形核和长大过程完成的核胚:行核过程中往往先在母相中某些微小区域内形成新相的结构和成份晶核:当核胚尺寸超过一定值时,并能稳定存在并自发长大,成为新相的晶核晶核的行核功:均匀行核自由能变化有极大值存在,此时的核胚半径成为临界晶核半径,对应的自由能称为晶核的行核功位错通过什么方式促进形核1)微错周围的点阵畸变能可以降低核坯的总应变能而减小ε项,从而减小形核功ΔG*。
金属的固态相变第一章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十点 四十五分。
第一章金属固态相变基础-2013
c=a
应变能最小 应变能居中 应变能最大
3. 弹性应变能
相变阻力:弹性应变能、界面能 界面类型对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的影响是不同的
共格界面: 可以降低界面能,但使弹性应变能增大。 非共格界面:
盘(片)状新相的弹性应变能最低,但界面能较高; 球状新相的弹性应变能却最大,但界面能最低。
界面能:界面处原子排列混乱 而使系统升高的能量
弹性应变能: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因 变形而储存能量称为变形能或应变能。
错配度
共格界面上的弹性应变取 决于错配度
若以aα 和aβ 分别表示两相沿平行于界 面的晶向上的原子间距,在此方向上的两相原 子间距之差以Δ a=|aβ -aα |表示,则错配度δ 为:
非平衡相变
④非平衡脱溶沉淀
• 若b成分的合金自T1温度快冷 时,相在冷却过程中来不及 析出,则冷到室温时便得到 过饱和的α固溶体。
• 若在室温或低于固溶度曲线 MN的某一温度下溶质原子尚 具有一定的扩散能力,则在 上述温度等温时,过饱和α固 溶体仍可能发生分解,逐渐 析出新相。但在析出的初期 阶段,新相的成分和结构均 与平衡脱溶沉淀相有所不同, 这一过程称为非平衡脱溶沉 淀(或时效)。
平衡相变
③共析相变
• 合金在冷却时由一个固 相分解为两个不同固相 的转变称为共析相变 (或珠光体型转变)
• 其两个生成相的结构和 成分均与母相不同
• 加热时也可发生 α+→转变,称为逆 共析相变
平衡相变
④调幅分解
• 某些合金在高温下具有均匀单相固溶体,但冷却到 某一温度范围时可分解成为与原固溶体结构相同但 成分不同的两个微区,这种转变称为调幅分解。
新相晶核可以在母相中均匀形核,或在母相中某些有利部 位优先形成(非均匀形核)。大部分的固态相变均属于有 核相变。
金属固态相变
第一章金属固态相变的基本规律1.固态相变:指在金属陶瓷等固态材料中,当温度或压力改变时,内部组织或结构发生变化,即由一种相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相状态。
2.平衡转变:在极为缓慢的加热或者冷却条件下形成符合状态图的平衡组织的相得转变。
3.非平衡转变:在非平衡加热或冷却的条件喜爱,平衡转变受到抑制,将发生平衡图上不能反映的转变类型,获得不平衡组织或平稳状态的组织。
4.纯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纯金属在温度压力改变时,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
5.多形性转变:固溶体的同素异构转变。
6.共析转变:冷却时,固溶体同时析出分解为两个不同成分和结构的相的固态相变。
7.包析转变:冷却时,由俩个固相合并转变为一个固相的固态相变过程。
8.钢种的马氏体相变:将A以较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低温区,替代原子难以扩散,则A以无扩散方式发生转变,即在Ms点以下进行的马氏体转变,即称为马氏体转变。
9.平衡脱溶:在高温相中固溶了一定量合金元素,当温度降低时,溶解度下降,在缓慢冷却的条件下,过饱和固溶体将析出新相的过程。
10.非平衡脱溶:合金固溶体在高温下溶入了较多的合金元素,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固溶体中来不及析出新相,一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过程。
11.按原子迁移特征分为:(1)扩散型相变:原子的迁移造成原有原子的邻居关系的破坏。
①界面控制扩散型相变②体扩散控制扩散型相变;(2)原子的迁移没有破坏原有原子的邻居关系,原子位移不超过原子间距。
12.按热力学分:(1)一级相变:在相变温度下,两相得自由焓及化学位均相等,但是化学位一级偏导数不等;(2)二级相变:相变时,化学位的一级偏导数相等,但是二级偏导数不等。
13.相变的驱动力和阻力:相变过程驱动力阻力热力学条件相结晶成固相△G相变=G固-G液新相表面能△G表驱动力>阻力固态相变△G相变=G新-G旧△G界面+△G畸变14.界面能△G界面:由结构界面能和化学界面能组成:(1)δSt结构界面能:由于界面处的原子键合被切断或被削弱,引起了势能的升高而形成的界面能:(2)δCh化学界面能:由于原子的结合键与两相内部原子键合的差别而导致的界面能量的升高。
热处理各章习题
热处理各章习题————————————————————————————————作者: ————————————————————————————————日期:ﻩ第一章金属固态相变概论1、名词解释固态相变平衡转变惯习面取向关系2、填空题1) 理论是施行金属热处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2)固态金属发生的平衡转变主要有。
3)固态金属发生的非平衡转变主要有。
4)金属固态相变的类型很多,但就相变的实质来说,其变化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①;②;③。
5)相变时,(举一种)只有结构上变化; 只有成分上的变化;只有有序化程度的变化;(举一种)兼有结构和成分的变化。
6)根据界面上两相原子在晶体学上匹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等三类。
7)一般说来,当新相与母相间为界面时,两相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若两相间无一定的取向关系,则其界面必定为界面。
3、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驱动力?第二章钢的加热转变1、名词解释奥氏体相变临界点(Ac1,Ac3,Accm,Ar1,Ar3,Arcm) 晶粒度起始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实际晶粒度2、填空题1)、奥氏体的形成遵循相变的一般规律,即包括和两个基本过程。
2)、晶粒长大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因为3)、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是。
4)、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主要有。
5).大多数热处理工艺都需要将钢件加热到以上。
6).奥氏体是碳溶于所形成的固溶体。
8).奥氏体晶粒度有三种: 晶粒度、晶粒度、晶粒度。
9).在相同加热条件下,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则奥氏体化的速度。
3、选择题(1) 奥氏体是碳溶解在__________中的间隙固溶体.(a)γ-Fe (b)α-Fe(c)Fe (d)立方晶系(2)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为奥氏体的自由能______珠光体的自由能.(a)小于 (b)等于(c)大于(d)小于等于(3) 奥氏体核的长大是依靠____的扩散,奥氏体(A)两侧界面向铁素体(F)及渗碳体(C)推移来进行的.(a)铁原子(b)碳原子 (c)铁碳原子(d)溶质原子(4) 渗碳体转变结束后, 奥氏体中碳浓度不均匀, 要继续保温通过碳扩散可以使奥氏体____.(a)长大(b)转变(c)均匀化 (d) 溶解(5) 奥氏体的长大速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a)减小(b) 不变(c) 增大 (d) 无规律(6) 连续加热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与加热速度有关.加热速度逾大, 转变温度____,转变温度范围越小, 奥氏体___.(a)愈低, 愈均匀(b)愈高,愈不均匀(c)愈低,愈不均匀 (d)愈高, 愈均匀(7) 加热转变终了时所得A晶粒度为_____.(a)实际晶粒度 (b)本质晶粒度 (c)加热晶粒度 (d).起始晶粒度(8)奥氏体晶粒半径逾小, 长大驱动力___(a)愈大 (b)不变 (c)逾小 (d)无规律4、奥氏体晶核优先在什么地方形成?为什么?5、以共析钢(P组织)为例,说明加热转变中奥氏体的形成机理,并画出A等温形成动力学图。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 总复习
a.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条件:成分起伏、能量起伏、结构起伏 形核位置:球化体:与晶界相连的/Fe3 C 界面上 片状 P:在珠光体团的界面或/Fe3C 片层界面上 b.奥氏体的长大: 片状 P:垂直于片层和平行于片层的两个方向长大 球化体: 1)奥氏体包围渗碳体; 2) /α向α一侧推移, /Fe3C 向 Fe3 C 一侧推移 c.残留碳化物的溶解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 1.多形性转变:纯金属在温度和压力改变时,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 体结构的过程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在固溶体中发生的同素异构转变称为多形性 转变 2.调幅分解:某些合金在高温下具有均匀单相固溶体,但冷却到某一温度范围 时可分解成为与原固溶体结构相同但成分不同的两个微区,这种转变称为调幅 分解。 3.共格界面:若两相晶体结构相同、点阵常数相等,或者两相晶体结构和点阵 常数虽有差异,但存在一组特定的晶体学平面可使两相原子之间产生完全匹 配。此时,界面上原子所占位置恰好是两相点阵的共有位置,界面上原子为两 相共有,这种界面称为共格界面。 4.共析钢 C 曲线鼻子产生的原因: a.新相和母相的自由能差ΔG b.原子的扩散系数 D ΔG 和 D 的增大都使 A 的稳定性下降,转变加快,但是这两个因素随过冷度的 变化恰好相反,相互矛盾形成鼻子。 5.过共析钢与共析钢的连续转变温度曲线无奥氏体 6.临界淬火速度(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在连续冷却时,使过冷奥氏体不发生分 解,完全转变为马氏体(包括残余奥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称为临界淬火速度 第二章 1.奥氏体: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以共析钢为例分析奥氏体形成机制:
/α向α迁移速度〉 /Fe3C 向 Fe3 C 迁移速度→α完全转变为后仍有一部份 Fe3C 未溶解,随保温时间延长,残留碳化物溶解 d.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3.解释为什么在铁素体消失的瞬间仍然存在一部分渗碳体? 在奥氏体晶体长大的过程中,由于 /Fe3C 相界面处的碳浓度差远远大于/α相 界面处的浓度差,所以只需要溶解一小部分渗碳体就可以使其相界面处的奥氏 体达到饱和,而必须溶解大量的铁素体才能使其相界面处奥氏体的碳浓度趋于 平衡。所以,长大中的奥氏体溶解铁素体的速度适中大于溶解渗碳体的速度, 故在共析钢中总是铁素体先消失而有剩余渗碳体残留下来。 4.晶粒度 起始晶粒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接触的 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的实际奥氏体晶粒大小 本质晶粒度:只是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与实际晶粒 不太相同 5.本质细晶粒钢加热后的实际晶粒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小? 错误。原因:本质晶粒度只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与 实际晶粒度不尽相同。奥氏体晶粒的实际大小取决于加热条件。通常在一般的 加热速度下,加热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最后得到的奥氏体实际晶粒就愈 粗大。 6.阐述控制形成奥氏体晶粒大小的的措施 (1)在保证奥氏体形成完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加热温度,减少保温时间 (2)在保证奥氏体形成均匀的前提下,快速加热并短时保温 (3)增大钢中的碳含量(选择合适的钢的组织) (4)可向钢中适量加入形成难溶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将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的 长大 第三章 1.为什么随着过冷度的增大,片状 P 的片层间距不断减小? (1)由于过冷度增大导致碳原子的扩散能力下降,不宜进行较大距离的的迁 移,扩散距离减小,只能形成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 (2)片层间距的减小会使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积增大,界面能增大,但是 这部分增大的能量由增大过冷度所得到的的化学自由能差提供。 2.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横向交替形核+纵向长大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
§1-5 晶核的长大
一、长大过程 传质过程:满足成分条件 界面过程:满足结构条件(协同型长大、 非协同型长大) 二、界面长大的控制因素 成分不变协同型长大-长大速度快 成分不变非协同型长大-取决于界面过 程 成分改变协同型长大-取决于传质过程 成分改变非协同型长大-取决于两者
图1-1 可发生脱溶转变的合金
(3)共析转变 ) 合金冷却时, 合金冷却时,由一个固相同时析出两个不同 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析转变 钢中的珠光体相变 (4)调幅分解 ) 由一种高温固溶体,冷至某一温度范围, 由一种高温固溶体,冷至某一温度范围,分解 为两种与原固溶体结构相同, 为两种与原固溶体结构相同,而成分不同的微区 的转变称为调幅分解 α→ α1 + α2
(3)晶界 ) 大角晶界具有较高的界面能, 大角晶界具有较高的界面能,在晶界上形核可利 用晶界能量,使形核功降低。 用晶界能量,使形核功降低。 有三种位置: 有三种位置:a) 晶界面 b) 棱边 c)隅角 隅角
图1-6 晶界形核时三种位置
影响优先形核位置的因素
从能量障碍分析 界隅<界棱<界面 从过冷度∆T影响分析 ∆T↑→ ∆Gv ↑ → ∆G*↓ ∆T↑→ ∆Gv ↑ → ∆G*↓ 所有位置均无障 碍,从贡献的角度看,界面>界棱>界 隅(晶界多) ∆T ↓ → ∆Gv ↓ → ∆G* ↑ 先界隅、次界 棱,后界面
特点 : (a) 新形成的微区之间无明显的界面和成分 的突变; 的突变; (b) 通过上坡扩散,最终使均匀固溶体变为 通过上坡扩散, 不均匀固溶体。 不均匀固溶体。 (5) 有序化转变 固溶体中, 固溶体中,各组元的相对位置从无序过渡到 有序的过程,称为有序化转变。 有序的过程,称为有序化转变。 Cu-Zn、Au-Cu等合金中均可发生这种转变 、 等合金中均可发生这种转变
2.金属固态相变
奥 氏 体
转变开始线
变开始线以左的 区域为过冷奥氏
A
A→P
转变终了线
P B
体区。
转变终了线以
A→B
右及Mf以下为转
变产物区。
MS
两线之间及Ms
Mf
A→M
与Mf之间为转变 区。
M 时间
C 曲线的分析
⑴ 转变开始线与纵坐标之间的距离为孕育期。
孕育期越小,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越小.
正火 油淬
连续冷却转 变曲线 完全退火
冷却速度.
水淬
等温转 变曲线
Vk’ 为TTT曲线的
200
临界冷却速度.
Vk’ 1.5 Vk 。
100
Vk’Vk
M+A’ M+T+A’ S P
共析钢的CCT图
时间/s
2)过共析钢CCT曲线也无贝氏体转变区, 但比共析
钢CCT曲线多一条A→Fe3C转变开始线。由于Fe3C的 析出, 奥氏体中含碳量下降, 因而Ms 线右端升高.
第一章金属固态相变
概述:固态相变---金属性能的多样性:例: ---应用范围广。“变”---就可利用之, “不变”-此材料难堪大用。---各种强化手 段:位错、第二相、固溶、细晶加之金属 的性能均衡---金属材料广泛应用。 本章简介固态相变的特点、类型、过程; 主要介绍钢的热处理原理
第1节 固态相变的特点
第3节 固态相变的形核与长大
不讲。基本概念略提。
第4节 钢的固态转变 (钢的热处理原理)
1、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
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面弹性应变能降低。在这种界面上两相原子变为部分地保持匹
配,故称为半(或部分)共格界面。
(b)伸缩型半共格
来不及析出,待冷到室温时
便得到一过饱和固溶体a´。
如在室温或低于MN线的温度
下,溶质原于尚具有一定扩
散能力,则在上述温度停留
α
期间过饱和固溶体便会自发地发生分解,从中逐渐析出
γ
新相。 ——不平衡脱熔沉淀或时效
综上所述,尽管金属固态相变的类型很多,但就相变过程 的实质来说,其变化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三)共析转变 合金在冷却时由一个固相同时分解为两个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称为共析转变。如钢中的共析转变 γ → a + Fe3C
(四)调幅(增幅)转变 某些合金在高温下为均匀的单一固溶体,待冷却至某一温度范围 时,将分解成为两种与原固溶体的结构相同,而成分明显不同的 微区的转变称为调幅(或增幅)分解。反应式:γ → a + β
(一)共格界面 当界面上的原子所占位置恰好是两相点阵的共有位置 时,两相在界面上的原子可以一对一地相互匹配,这种 界面叫做共格界面。
(二)半共格界共格面晶面上弹性应变能的大小取决于相邻
两相界面上原子间距的相对差值δ,该相对
界面上弹性应变能的大小取决差于值即两为相错界配面度。上b原ram子fi间tt通距过的试相验得对出差,
值,即错配度
δ
= aβ − aα aβ
在非均质形核时,δ<6%的形核最有效,
。显然δ,=6δ-12愈%大的形,核弹中性等应有变效,能δ便≥愈12大%。的形
核无效。而且取向的三组晶向之间的夹角
当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难以不继应该续为维钝持角完。全共格,这样就会在
界而上产生一些刃型位措,以补偿原子间距差别过大的影响,使
金属热处理
主讲 从善海
材冶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系
教材:钢的热处理原理(原理与工艺)胡光立等编著
参考书: 《金属热处理原理》:戚正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
版,1987年 6月《钢铁热处理原理及应用》,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79年1月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夏立方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 社,1996年2月 《热处理工艺学》:安运铮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988年6月
纯铁:熔点1538 → 1394℃ → 912℃ → 室温
体心立方 δ-Fe
面心立方 γ-Fe
体心立方 α-Fe
1538
温 1394 度 ℃
912
C L→δ-Fe
A δ-Fe → γ-Fe
N
γ-Fe → a-Fe G
L bbc:δ-Fe ffc: γ-Fe
bbc: a-Fe
冷却曲线
Q 相图
纯铁冷却曲线与相图
①结构,②成分,②有序化程度。 有些转变只具有某一种变化,而有些转变则同时兼有两 种或三种变化。例如,同素异构转变、马氏体转变、块状 转变等只有结构上的变化;调幅分解只有成分上的变化; 有序化转变只有有序化程度的变化,而共析转变、贝氏体 转变、脱溶沉淀等则兼有结构和成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 转变可以获得不同的转变产物(即不同的组织和结构), 因此,同一种金属或合金通过不同的热处理,便可获得不 同的性能。
如何改进现有材料? 如何挖掘其潜力?如
何试制新材料等?
如何解决出 现的问题?
何谓金属固 态相变?
固态金属(包括纯金属及合金)在温度 和压力改变时,组织和结构会发生变 化,这种变化统称为金属固态相变。
金属中固态相变的类型很多,有的金属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 几种不同类型的转变。掌握金属固态相变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就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相变过程,以获得预期的组织,从而使其 具有预期的性能。对于金属材料常用的措施就是特定加热和冷 却,也就是热处理。
二、热处理发展概况
人们在开始使用金属材料起,就开始采用热处理,其发展过 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民间技艺阶段
西汉时代就出现了经淬火处理的钢制宝剑。战国时期即出 现了淬火处理,古书中有“炼钢赤刀,用之切玉如泥也”,可 见当时热处理技术发展的水平。在明朝以后热处理技术就逐 渐落后于西方。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有聪明才智,掌握了很多 热处理技术,但是把热处理发展成一门科学还是近百年的事。 在这方面,西方和俄国的学者走在了前面,新中国成立以 后,我国的科学家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调幅(增幅)转变是固溶体转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无 核转变,即转变是不存在形核阶段,而是按扩散偏聚机制转 变,由一种固溶体分解为两种结构相同而成分不同的固溶体
调幅转变特点
在转变初期,新形成的两个微区之 间并无明显的界面和成分的突变, 但通过上坡扩散,最终使一均匀固 溶体变为一个不均匀固溶体。
何谓上坡 扩散?
占70%~80%; (2)机床工业中占60%~70%, (3)轴承、工具、模具、刀具达100%, (4)含预备热处理,则所有金属零件都需要进行
热处理。
●金属材料从服役条件出发要考虑的问题
选择什么样 的材料?
如何对材料 进行处理?
在使用和处理 过程中会出现
什么问题?
热处理原理有 着密切的关系
最终可能得到 什么样的性 能?
绪论
一、热处理及其作用
1.热处理 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
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方式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加工工艺,其工艺
曲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图所示。
℃
Ac3
完全奥氏体化
部分奥氏体化
Ac1 加热
保温
珠光体
等温
贝氏体
室温:钢
马氏体 时间
原理
2.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概念
研究热处理过程钢 中组织转变规律与 性能之间关系的理 论基础
在某些条件下,原子的扩散方向由 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迁移,这种扩 散称为上坡扩散。
●上坡扩散的结果是使均匀的固溶体分解为浓度 不同的两相混合物
� 实际金属中,上坡扩散现象是很普遍的,例如: 第二相的析出、晶界溶质偏聚、过饱和固溶体中 溶质的偏聚、溶质原子运动过程,均属上坡扩散。
在这些情况下,原子只有进行上坡扩散才能 使体系自由能降低。另外,当晶体处于应力场、 温度场及电、磁场等外界条件作用下,若这些外 加能量场分布不均匀,则往往驱动原子进行上坡 扩散。
2、技术科学阶段(实验科学)— 金相学
大约从1665年1895年,主要表现为实验技术的发展阶段。 1665年:显示了Ag—Pt组织、钢质刀片的组织; 1772年:首次用显微镜检查了钢的断口; 1808年:首次显示了陨铁的组织,后称魏氏组织; 1831年:应用显微镜研究了钢的组织和大马士革剑; 1864年:发现了索氏体; 1868年:发现了钢的临界点,建立了Fe—C相图; 1871年:英国学者T. A. Blytb 著“金相学作为独立的科学”在伦敦出版; 1895年:发现了马氏体;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化学位梯度大都与浓度梯度 方向一致,故扩散向低浓度方向进行时,较为合乎 一般情理,使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但这掩盖了化 学位梯度的作用。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化学位梯度与浓度梯度方向 相反,则化学位梯度的本质作用便显示出来,使原 子发生上坡扩散。因此,扩散方程中的浓度梯度应 采用化学位梯度才更符合本质情况。
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从奥氏体状态快 速冷却到Ar1温度以下,先共析相来不 及析出,奥氏体直接转变为铁素体和 渗碳体(F+Fe3C),这种转变称为伪 共析转变 。
这种由非共析成分所获得的共析组织称为伪共析组织
(二)马氏体转变 冷却速度达到一定数时,奥氏体来不及进行伪 共析转变而被过冷到更低温度,由于在低温下 铁和碳原子都难于扩散,这时奥氏体便以一种 持殊的机理,即无需借助于原子扩散的方式将r 点阵改组为a点阵,这种相变称为马氏体转变, 其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
● 消除或改善钢材经铸造、锻造、焊接等热加工 工艺造成的各种缺陷,可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降 低内应力,使组织和性能更加均匀。
● 通过预备热处理,获得良好的机加工切削性能,也 可以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4. 热处理的运用范围
热处理在机械制造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 (1)汽车、拖拉机工业中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零件
(二)平衡脱熔沉淀
●平衡脱熔沉淀 设A-B二元合金,当成分为K的 合金被加热到t1温度时,β相将 全部溶入a相中而成为单一的固 溶体。若自t1温度缓慢冷却至固 溶度曲线MN以下温度时,β相 又将逐渐析出,这一过程称为 平衡脱熔沉淀。
特点:新相的成分与结构始 终与母相不同;随着新相的 折出,母相的成分和体积分 数将不断变化,但母相不会 消失。钢在冷却时,二次渗 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即属 这种转变。
有关块状转变同学们有 兴趣可查阅相关资料
(四)贝氏体转变 当奥氏体过冷至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之间 的温度范围时,由于Fe原子巳难于扩散,而C 碳原子尚具有一定扩散能力,故出现一种不同 于马氏体转变的独特的不平衡转变,称为贝氏 体转变。——属于过渡型相变。
(五)不平衡脱落沉淀
合金K自t1温度快冷,则β相
(五)有序化转变 固溶体中,各组元质子的相对位置从无序到
有序(指长程有序)的转变过程称为有序化转 变。在Cu-Zn、Cu-Al、Fe-Ni等多种合金系中 都可发生这种转变。
二、不平衡转变
(一)伪共析转变
当奥氏体以较快冷速过冷到GS和ES的延 长线以下温度时(如图1-2中虚线),奥 氏体中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
何谓下坡 扩散?
扩散定律表明,扩散原子通常是由高浓 度向低浓度方向迁移的,这种扩散可称 为下坡扩散。下坡扩散主要是因浓度梯 度的作用而致。
●下坡扩散的结果是形成浓度均匀的单相固溶体
扩散的实质:
扩散的实质是原子从高化学位区域向低化学位 区域迁移而使系统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
注意:扩散的真正驱动力并非来自浓度梯度 决定原子扩散的驱动力主要是化学位梯度,而 非浓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