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一篇文章全齐了
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2020年中考题汇编
![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2020年中考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a0a302a941ea76e59fa04c0.png)
第二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2020年中考题汇编1 . ( 2020•绵阳)探究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取半个易拉罐,装∙⅛)冰与2的食盐的混合物(此混合3 3物是很好的制冷剂)I选一只管径较细的试管,盛少许水,把该试管埋入易拉罐的冰与食盐混合物中。
正确操作f观测记录水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min012345678910温度/°C12310000000• 1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r应将温度计插入•A・试管的水中B・冰与食盐的混合物中C・空气中(2 )在4min・5min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 。
A •吸热B •放热C・不吸热不放热(3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认为:水的凝回点与冰的焙点__________ (选填第目同"或〃不相同"L2・(2020•盘锦)在"探究固体垢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齧.(2) 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从而确定该物质是_______ (填"晶姒或“非晶体T(3) 该物质全部焰化后继续加热r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焙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象可知:试管中的物质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沸腾。
(4) 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祭到该物质焙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序号\①烧杯中的水过多②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3・(2020•阜新)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甲-乙•丙(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I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⑤装有海波的试管(2 )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________ 的海波进行实验(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3 )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f温度是 __________ O CO(4 )圉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焙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圉象,图象中的___________ 段(选填“AB”或“BC“)表示海波的焰化过程。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494f982e3f5727a4e96256.png)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20•淄博)面点师傅炸油条时,用天然气将油加热至沸腾,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放入油中炸至金黄。
关于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内能不变,温度升高B.面被拉长未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刚出锅的油条烫手,是由于油条含有的热量多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2.(2020•广西)下列常识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汽油机效率可达到100%B.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C.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D.家用空调电功率约1000W3.(2020•广西)灵山县是“中国荔枝之乡”,为了让远方的好友能吃到新鲜的荔枝。
邮寄时会把冰袋和荔枝一起装入泡沫箱。
加入冰袋是为了()A.利用冰块熔化吸热B.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荔枝的内能C.加快荔枝水分蒸发D.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荔枝的内能4.(2020•鞍山)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5.(2020•盘锦)如图所示,一滴露珠悬附在叶片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露珠是霜熔化形成的B.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风吹叶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露珠掉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6.(2020•阜新)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B.雾凇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D.降雪7.(2020•鄂尔多斯)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
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8.(2020•柳州)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B.蒸发C.沸腾D.升华9.(2020•烟台)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和美食有关,如图所示。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d0cc2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b.png)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a02b8b90c69ec3d5bb75a9.png)
专题03 物态变化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规律总结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2.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根据被测量物选择适宜的温度计(2)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液体应该足够多以浸没玻璃泡)(3)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体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读大,仰视读小)(4)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规律总结2: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如冰变成水,铁块变成铁水等等)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如水变成冰等)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如烧开水、地面水变干了、酒精蒸发)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如“白气”的形成、液化石油气)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如钨丝灯泡中钨丝变细等)6.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86db5d31852458fb770b568a.png)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
![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a2b6a74c1c708a1284a44f5.png)
2020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汇总(全带解释)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解释: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熔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熔化。
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
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解释: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缸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着在水缸外面。
睛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水蒸气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
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用挑水浇地了。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解释:因为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
开始烧水时,接触壶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
当水沸腾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释: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
冬天,当气温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就要下沉,河底水的温度高,密度较小,就要上升,形成对流,使全部河水不断冷却。
当整个河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继续下降,河底水的温度仍保持4℃。
当上层的河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河面开始结冰。
从这以后,由于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需要时间很长,所以才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3《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3《物态变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fe9905a8956bec0975e34a.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态2.晶体和非晶体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突破考点,典例呈现★备考指导★知识梳理★考纲要求: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环境温度.(认识) 2. 温度测量.(操作) 3. 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理解) 4. 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探究)5. 物理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联系.(理解)6.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理解)7. 节约用水.(认识)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04 物态变化-热学(解析版)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04 物态变化-热学(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4ee54a581b6bd97f19eae2.png)
专项二热学重难点04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1.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的物态变化后的物态吸、放热情况生活实例举例生活应用举例熔化固液吸热冰化成水、蜡化成蜡水冶炼金属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浇铸浇铸工艺品汽化液气吸热水蒸发、水沸腾晾晒粮食、衣服;分离混合液体液化气液放热露、雾、“白气”天然气液化升华固气吸热“干冰”升华用“干冰”人工降雨凝华气固放热霜、雪、雾凇冰冻衣服变干2.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使用时不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量程35-42℃,分度值0.1℃;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体回到感温泡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4.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蒸发吸热致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气体流动速度。
5.“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熔化过程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晶体质量少或者加热功率太大。
6.“探究水的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气泡大小的变化规律: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
使水较快沸腾的常见方法: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减少水的质量、加盖、加大加热的火力。
7.图像液体沸腾图像【解题思路】本主题常见考题:1.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
解法:记住物态变化的定义,根据定义分析(见1表)。
2.物态变化的应用。
主要利用吸、放热。
复习时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实例,特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3.图像分析与实验。
注意理解记忆知识点5、6、7点。
【真题再现】1.(2019山东枣庄)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 .冰化成水B .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霜的形成【答案】D【简析】河里的冰化成水,冰(固态)变成水(液态),熔化现象;露、雾是水蒸气(气态)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液态),属于液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遇冷变为小冰晶(固态),属于凝华现象,D正确。
中考物理总复习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总复习 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0b8df9add88d0d233d46a67.png)
( )
固态(
)( )
液态(
)(
)
气态
三、熔化和凝固
5.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
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熔点 , 晶体熔液凝固时的 6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_______
温度叫做__________ 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四、汽化和液化 蒸发 和_______ 沸腾 。沸腾:液体沸腾的 7 . 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 ______
3.(2013,日照)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4.(2014,临沂)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B.选:根据被测量温度选用
合适的温度计;C.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 ____________ 分度值 ;D.放:玻璃泡与被测物 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E.读:等示数稳定后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不 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液柱的__________ 上表面 相平;F.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_ 数值 和 _______ 单位 组成。
凝华要____ 放 热。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
1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 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
1.(2013,安徽)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他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ac22a4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7b.png)
C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冷露无声湿桂花”,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解析】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
重难突破强化
类型一 物态变化辨析及其过程中吸、放热的判断(重点、易错点)
例1(2018·交大附中三模)为保护河流和湖泊的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 “河长”负责制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 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
重难突破强化
【思路突破】 A.霜是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水蒸气→霜,气态→固态, 是凝华,与题意不符; B.冰凌是冬天下雪后,房顶的积雪融化,顺着屋檐滴下而冻结成的垂挂的锥状冰柱, 水→冰,液态→固态,是凝固,与题意不符; C.山间的云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并弥漫在空中,从而形成雾,水蒸气→小 水珠,气态→液态,是液化,符合题意; D.冰雪遇暖消融,固态→液态,是熔化,与题意不符。 【答案】C
【满分攻略】
1.六种物态变化
重难突破强化
2.所考查题型如果是填空题,切记字不能错。如“熔化”写成“溶化”是错的; “汽化”写成“气化”是错的。 3.“白气”不是气,是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态。
重难突破强化
变式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
所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教材图片解读】
陕西考点解读
考点分析:升华现象 满分必练:如图所示,在试管的底部放入少量碘,用橡皮塞将试管口塞紧,将试管 底端放入热水中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底部的碘逐渐减少,橡皮塞及其附近试管壁 上出现了固态的碘,且逐渐增多。说明碘受热后变成了碘蒸气,碘蒸气冷却后又变 成了固态的碘。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355b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4.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0ca2fa9dd88d0d233d46a5b.png)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物理来源于生活,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高中物理以及大学物理而言,与生活的联系显得更为紧密,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物理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可闻、可见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生活现象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是我们学好物理的不二法宝。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考物理常考的“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常见生活案例!1.把一碗水放在大锅内水中,碗底与锅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的水(不会沸腾)!物理解释:此生活案例考查的知识点是“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本案例中的碗里面的水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是由于内外水温一致,碗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
2.水沸腾前后的上升的气泡是变大还是变小?物理解释:水沸腾前,下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下层的水“汽化”形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上方低温水“液化”形成水,从而变小(注意,虽然不同深度的水压强不同,但是此因素对气泡的影响比水温更小,因此忽略不计)!水沸腾后,上下层水温相同,此时温度对气泡的影响忽略不计,对气泡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压强,下层液体压强大,使气泡体积很小,上升后水压变低,气泡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水压,从而膨胀变大!3.生活中常见的“白气、白烟(非燃烧形成)、白雾、热气、冷气”本质都是相同的:液化!(比如:戴眼镜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室内,镜片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寒冷天气室内玻璃上的水雾;傍晚沙漠中甲壳虫身上的水珠;雪糕下方流动的冷气;开水上方蒸腾的白雾;冬夏开空调的汽车窗内外的水雾等等)物理解释:以上所有的烟、气、雾,都是可以看见的,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请永远记住“水蒸气是看不见的”!4.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炎热夏天狗伸出舌头降温;寒冷冬季人们洗脸后往脸上抹油脂类护肤品护肤;炎热夏天往地上泼水降温;往手上或者温度计上涂抹酒精降温等案例本质都是相同的:蒸发!物理解释:以上内容都可以用六个字解答“蒸发吸热致冷”。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04ff578482fb4daa58d4b75.png)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凝华知识点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3d62b7b7360b4c2f3f6474.png)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0 河南)“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 D.升华【答案】C2.(2020 内蒙古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答案】C3.(2020 北京)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升华【答案】B4.(2020 湖北黄冈)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 吉林雾淞B. 草上露珠C. 浓雾消散D. 冰雪融化【答案】B5.(2020 湖南常德)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答案】B6.(2020 四川成都)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答案】A7.(2020 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C8.(2020 江苏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8.(2020 辽宁本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86cf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d.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物态变化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嘿,咱们就聊聊这事儿吧。
大家都知道,物态变化主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状态就像是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时而严肃,时而调皮。
你看,固态的冰块就是个老实人,坚硬得像块石头,站得稳稳当当,完全不怕摇晃。
冰块在水中融化,瞬间变成了水,嘿,真是让人惊讶啊,水可就活泼多了,四处流淌,像个调皮的小孩,哪里都去得了。
再往下说,水蒸气可真神奇,水一热,立马就变成气态,瞬间从一个乖乖女变成了飞扬的少女。
想象一下,水在锅里沸腾,冒出的水蒸气就像是小精灵在跳舞,轻盈又自由。
谁能想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水蒸气,其实在空气中无处不在,像个隐形人,既给我们带来湿气,又悄悄滋润着大地。
就像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总是让人觉得很温暖。
要说物态变化,那就离不开温度。
温度就像是个调皮的老师,控制着物质的行为。
天气一冷,冰块乖乖待在冷库里,天气一热,冰块就乐得融化,成了水。
温度高的时候,分子活动可就像开了车,疯狂得不行,碰撞得咣咣响,搞得气态的水蒸气满天飞,形成了朦胧的雾气。
天气一变,水蒸气遇冷又冷凝成水珠,滴滴答答,像是在唱歌。
说到冷凝,真是一场美妙的表演。
那些小水珠,慢慢从空气中聚集,仿佛在开派对,最后聚成一滴滴清水,挂在窗户上,真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想象一下,早晨的阳光洒在这些水珠上,闪闪发光,简直像是点缀了无数颗小星星,真是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再来谈谈升华和凝华,这两个小家伙简直就是物态变化的明星。
升华就像是那种勇敢的冒险者,直接从固态跳到气态,省略了液态的那一层。
比如说,干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放在常温下,立马就变成气体,真是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凝华则正好相反,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就像在空中施了魔法,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毯子。
物态变化不仅仅是物理现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天气热的时候喝冰水,水从冰块变成了液态,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冬天里,看到窗外的雪花飘落,心里那份温暖与快乐,仿佛回到了童年,重温无忧无虑的日子。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d832dc4a7302768f993905.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总结知识要点一: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1.明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放热:2.物态变化的判断“三步曲”:(2020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B .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C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D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答案】A【解析】A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 符合题意;B 、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B 不符合题意;C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 不符合题意;D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020 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理解六种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明确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 确定属于哪种物态变化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解析】①冰袋降温,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1.从物理现象和情境中。
找出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
2.知道“水蒸气”和“白气”的区别:水蒸气是气态,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3.明确自然现象:雾、露、霜、雹、雾凇的状态。
知识要点二: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理解应用首先明确图像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和图像上每段的意义:状态及温度特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252e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7.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举例:冰熔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特点: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举例: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凝固成固态等。
-特点: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3.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举例: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等。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举例: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水加热到100℃时沸腾。
-特点: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4.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等。
-特点: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5.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举例: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举例:霜的形成、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
-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解析:一、物态变化的实质物态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如,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的运动加剧;在凝固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的运动减弱。
二、物态变化与生活的联系1.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铸造金属、制作冰淇淋等。
2.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可以用来降温,如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储存和运输的。
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2cda1d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8.png)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1.(2020四川成都)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 )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2.(2020吉林)冬捕时,刚打捞上来的鱼,体表的水会迅速结冰。
冰的形成属于( )A. 汽化B. 液化C. 凝固D. 凝华3.(2020重庆A卷)下列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 “凝气而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 “滴水可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D. “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4.(2020天津)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C.液化吸热D.凝固放热5.(2020四川自贡)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雾的形成B. 霜的形成C. 水结成冰D. 露的形成6.(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
下列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判断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B. 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C. 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D. 冬天,美丽“雾凇”,凝华吸热7.(2020山东青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B. 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 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做热运动D. 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的内能比病人的小8.(2020陕西)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 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D.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9.(2020辽宁沈阳)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10.(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太阳岛公园里出现的自然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 露--液化B. 冰锥--凝华C. 霜--凝固D. 雾--升华11.(2020海南)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12.(2020河北)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一篇文章全齐了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