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与人才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与人才培养论文
1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生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国家积极鼓励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缓解就业压力,解决这一矛盾。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是迎合这一政策,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目标做出贡献。国内部分高校先后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单独学分让学生在专业课外的时间修读与创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有大量创业实训模块,并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敢于冒险探索的精神以及勇于实践的创业能力。作为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来说,学校能加强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昆山,而昆山处于江苏与上海的交界地带,联系着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国内有影响的制造业基地,同时国家在此设立了花桥国际商务城,准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行业。据调研,目前在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综合素质,社交活动能力较强,有很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指挥管理能力。商学院目前有部分学生的家长或亲戚有自己的企业,学生毕业后可能要接管自己的家族企业。大部分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对于这部分学生,如果在大学三年中,学校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中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作为民办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提炼出适合当地经济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当前国家社会经济的重要举措。
2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
“创新”,一般解释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创业”,则解释为“创办实业”。那么,这种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积极投入到社会的创业实践中去,将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与勇于开拓市场的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和捕捉机会,并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尝试,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在江苏省高校的调研中,创业学生人数高于5%的高职院校达到23.44%,高出本科院校(15.25%)8个百分点。当前大学生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流通、物流业(占54.31%)。[3]可以看出这些创业领域基本属于工商管理类的专业,这些创业领域离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日常能接触的到,对于刚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易掌握、好入门。同时选择商科专业的学生基本社交活动能力比较强,思维活跃,遇事反应灵活敏捷,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强,同时有创业激情和冒险精神,如果有意向自主创业相对成功率会高一些。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角度出发,作为商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来讲,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眼界开阔、有合作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能组织领导一个团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在真刀真枪式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尝试和拼搏,在各种想法和灵感的相互碰撞中,捕捉机会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企业家。
3工商管理专业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作为民办高校商科专业,其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为打破原有的重视学生知识学习积累的单一培养模式,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向发展。本文结合昆山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在建设工商管理重点专业群的前提
下,总结一套适合民办高校的“一个中心,两层目标、三级进阶、四大平台”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3.1一个中心一个中心是指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吴晓、覃永晖两位教授在《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了“分子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分子的主核应该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分工更加细致和专业化,高校的学科也在进一步分化,各高校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将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的知识数量的增长,毕业后仍然面临知识不断更新的问题,不能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用一辈子。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加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终生受用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不等于将来一定要创业,创业是否成功也不是衡量创新创业能力的标准。为了增强学生对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更应该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甚至完全可以说,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本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显著的特点。
3.2两层目标第一层目标是学生在创新创业类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实践项目的训练,达到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内涵,创业的艰辛,知道瞬息万变的市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授式教学,采用项目式体验式授课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最终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不管将来有没有创业意向,培养他们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层目标是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案大赛、创业实训等方式,对有创业想法和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指导,为将来的实际创业打好
基础,能顺利创业成功。研究与实践证明,理论学习得越扎实,创造出的成果也越高,而只有理论没实践完全是纸上谈兵,只有在实践中把理论付诸于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完善理论、修正理论。民办高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并不把成功创业作为创业教育的唯一目的。想提升每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接受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使其掌握创新创业知识,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模拟参与“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应用这些知识,把它转变成可以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市场或工作领域的能力,才有可能成为敢想敢干、经得起磨炼的企业家。
3.3三级进阶民办高校商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创新创业知识积累阶段”,“模拟创新创业运作阶段”,“全真创业操作阶段”,这三个阶段层级推进,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第一阶段通过基本的创业类课程(创业管理、创业营销、创业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大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具备整合资源、领导团队等方面的能力。第二阶段打破学科的限制,学生可以跨专业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模拟企业创业实战,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第三阶段依托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周边校企合作单位等平台进行全真创业实践操作,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给予“一对一”的指导,锻炼其在真刀真枪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会,利用其所学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
3.4四大平台要想不断提高商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应该有以下四个平台的支持、
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平台、创新创业类课程基于创业素质培养的教改目标,统一编写了依据创业过程、符合实践操作的校本教材,采取项目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知识、主动锻炼技能。学院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