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合集下载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完整版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解答心理学考研第一章1.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差异量数(圣才出品)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差异量数(圣才出品)

6.已知一组数据 6,5,7,4,6,8 的标准差是 1.29,把这组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
3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然后再乘以 2,那么得到的新数据组的标准差是( )。 A.1.29 B.6.29 C.2.58 D.12.58 【答案】C 【解析】标准差有三个特性:①每一个观测值都加同一个常数 c 之后,得到的标准差等
2.研究者决定通过每一个分数除以 10 来对原始分数进行转换。原始分数分布的平均 数为 40,标准差为 15。那么转换以后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将会是( )。
A.4,1.5 B.0.4,0.15 C.40,1.5 D.0.4,1.5 【答案】A
1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 1.92
5.某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标准分为 2.58,这说明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 比是( ),如果是-2.58,则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是( )。
A.99%,99% B.99%,1% C.95%,99% D.95%,95% 【答案】A 【解析】Z=2.58,查正态分布表可得 p=0.99,即该生的数学测验标准分为 2.58 时, 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为 99%;同理,当该生的数学测验标准分为-2.58 时,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也为 99%。

【解析】平均数的特点是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 c 所得的平均数为原 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 c,因此转换后的平均数为 4;标准差的特点是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 个相同的常数 c,则所得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因此转换后的标准差为 1.5。
3.已知平均数 M=4.0,S=1.2,当 X=6.4 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为( )。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统计图表(略)第三章集中量数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5、总平均数为91.726、平均联想速度为5.2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第四章差异量数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第五章相关关系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8、两个正面,两个反面的概率p=6/16=0.375;四个正面的概率p=1/16=0.0625;三个反面的概率p=4/16=0.25;四个正面或三个反面的概率p=0.3125;连续掷两次无一正面的概率p=0.18759、二项分布的平均数是5,标准差是210、(1)Z≥1.5,P=0.5-0.43=0.07(2)Z≤1.5,P=0.5-0.43=0.07(3)-1.5≤Z≤1.5,p=0.43+0.43=0.86(4)p=0.78,Z=0.77,Y=0.30(5)p=0.23,Z=0.61,Y=0.33(6)1.85≤Z≤2.10,p=0.482—0.467=0.01511、(1)P=0.35,Z=1.04(2)P=0.05,Z=0.13(3)P=0.15,Z=-0.39(4)P=0.077,Z=-0.19(5)P=0.406,Z=-1.3212、(1)P=0.36,Z=-1.08(2)P=0.12,Z=0.31(3)P=0.125,Z=-0.32(4)P=0.082,Z=-0.21(5)P=0.229,Z=0.6113、各等级人数为23,136,341,341,136,2314、T分数为:73.3、68.5、64.8、60.8、57、53.3、48.5、46.4、38.2、29.515、三次6点向上的概率为0.054,三次以上6点向上的概率为0.06316、回答对33道题才能说是真会不是猜测17、答对5至10到题的概率是0.002,无法确定答对题数的平均数18、说对了5个才能说看清了而不是猜对的19、答对5题的概率是0.015;至少答对8题的概率为0.1220、至少10人被录取的概率为0.1821、(1)t0.05=2.060,t0.01=2.784(2)t0.05=2.021,t0.01=2.704(3)t0.05=2.048,t0.01=2.76322、(1)χ20.05=43.8,χ20.0,1=50.9(2)χ20.05=7.43,χ20.0,1=10.923、(1)F0.05=2.31,F0.01=3.03(2)F0.05=6.18,F0.01=12.5324、Z值为3,大于Z的概率是0.0013525、大于该平均数以上的概率为0.0826、χ2以上的概率为0.1;χ2以下的概率为0.927、χ2是20.16,小于该χ2值以下概率是0.8628、χ2值是12.32,大于这个χ2值的概率是0.2129、χ2值是15.92,大于这个χ2值的概率是0.0730、两方差之比比小于F0.05第七章参数估计5、该科测验的真实分数在78.55—83.45之间,估计正确的概率为95%,错误概率为5%。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参数估计(圣才出品)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参数估计(圣才出品)

第7章参数估计一、单项选择题1.()表明了从样本得到的结果相比于真正总体的变异量。

A.信度B.效度C.置信区间D.取样误差【答案】D【解析】A项,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B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C项,置信区间,也称置信间距,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

D项,取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局指标的绝对离差。

抽样误差不是由调查失误所引起的,而是随机抽样所特有的误差。

2.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和样本的大小()。

A.没有一定关系B.成反比C.没有关系D.成正比【答案】D【解析】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计算公式为:x SE Nσ=式中σ为总体标准差,N 为样本的大小。

在一定范围内,样本量越大,样本的标准误差越小,则该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因此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与样本的大小成正比。

3.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

A.正态分布和F 分布B.F 分布和t 分布C.正态分布和t 分布D.正态分布和χ2分布【答案】B【解析】t 分布是一种左右对称、峰态比较高狭,分布形状会随样本容量n-1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族分布:①当样本容量趋于∞时,t 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为1;②当n-1>30以上时,t 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方差大于1,随n-1的增大而方差渐趋于1;③当n-1<30时,t 分布与正态分布相差较大,随n-1减少,离散程度(方差)越大,分布图的中间变低但尾部变高。

χ2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随每次所抽取的随机变量X 的个数(n 的大小)不同,其分布曲线的形状不同,n 或n-1越小,分布越偏斜。

df 很大时,接近正态分布,当df→∞时,χ2分布即为正态分布。

F 分布形态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分母的自由度不同而不同,随df 1与df 2的增加而渐趋正态分布。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差异量数)【圣才出品】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差异量数)【圣才出品】

第4章差异量数一、单项选择题1.测得某班学生的物理成绩(平均分78分)和英语成绩(平均分70分),若比较两者的离中趋势,应计算()。

A.方差B.标准差C.四分差D.差异系数【答案】D【解析】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使用的观测工具不同,所测的特质不同,此时不能用绝对差异量来比较不同样本的离散程度,而应使用相对差异量数。

最常用的相对差异量就是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来表示,是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

2.研究者决定通过每一个分数除以10来对原始分数进行转换。

原始分数分布的平均数为40,标准差为15。

那么转换以后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将会是()。

A.4,1.5B.0.4,0.15C.40,1.5D.0.4,1.5【答案】A 【解析】平均数的特点是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c 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 ,因此转换后的平均数为4;标准差的特点是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c ,则所得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因此转换后的标准差为1.5。

3.已知平均数M =4.0,S =1.2,当X =6.4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为( )。

A .2.4B .2.0C .5.2D .1.3【答案】B【解析】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 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其计算公式为X X Z s-=把数据代入: 6.4 4.021.2X X Z s --===4.求数据16,18,20,22,17的平均差( )。

A .18.6B .1.92C .2.41D .5【答案】B【解析】平均数 161820221718.65i X X N++++===∑平均差 ..1618.61818.62018.62218.61718.651.92i X XA D n-=-+-+-+-+-==∑5.某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标准分为2.58,这说明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是( ),如果是-2.58,则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是( )。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第一章1 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 f 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 A 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 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方差分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方差分析)

5.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中,总平方和可以被分解为( )。 A.被试间平方和 B.被试内平方和区组平方和 C.误差项平方和 D.区组平方和 【答案】ACD
6.事后检验常用的方法有( )。 A.F 检验 B.N—K 法 C.HSD 法 D.t 检验
8 / 38
圣才电子书

【答案】BC
8.方差分析中,F(2,24)=0.90。F 检验的结果( )。 A.不显著 B.显著 C.查表才能确定 D.此结果是不可能的 【答案】A
9.如果用方差分析检验一个双组设计的平均数差异,将会得到一个与( )同样的 结果。
3 / 38
圣才电子书

A.F 检验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9 章 第 9 章 方差分析
一、单选题 1.假设 80 个被试被分配到 5 个不同的实验条件组,那么要考虑各组被试在某症状测 量上的差异,F 比率的 df 各为( )。 A.5,79 B.5,78 C.4,79 D.4,75 【答案】D
15.某研究选取容量均为 5 的三个独立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其总自由度为( )。 A.15 B.12
5 / 38
圣才电子书

C.2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14
【答案】B
16.当一个实验( )时,我们才能得到交互作用。 A.因变量多于 1 个 B.自变量多于 1 个 C.因变量多于 1 个的水平 D.自变量多于 2 个的水平 【答案】B
17.某研究选取容量均为 5 的三个独立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其总自由度为( )。 A.15 B.12 C.2 D.14 【答案】B
18.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适用于( )。 A.三个及其以上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B.方差齐性检验 C.三个及其以上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Adalcpa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Adalcpa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第一章1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非参数检验)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非参数检验)

第11章非参数检验一、单选题1.秩和检验法首先由()提出。

A.弗里德曼B.维尔克松C.惠特尼D.克—瓦氏【答案】B2.秩和检验与参数检验中的()相对应。

A.两独立样本平均数之差t检验B.相关样本的t检验C.独立样本的t检验D.配对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答案】C3.符号检验法与参数检验中的()相对应。

A.两独立样本平均数之差t检验B.相关样本的t检验C.独立样本的t检验D.配对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答案】D4.在秩和检验中,当两个样本容量都大于10时,秩和分布为()。

A.T分布B.接近t分布C.接近正态分布D.接近F分布【答案】C5.参数检验中两独立样本的平均数之差的t检验,对应着非参数检验中的()。

A.秩和检验法B.中数检验法C.符号检验法D.符号等级检验法【答案】B6.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B.自由分布的C.大量的D.等级形式的【答案】A二、多选题1.非参数检验包括()A.秩和检验法B.中数检验法C.符号检验法D.等级方差分析【答案】ABCD2.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有()A.秩和检验法B.中数检验法C.符号检验法D.等级方差分析【答案】AB3.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有()A.秩和检验法B.中数检验法C.符号检验法D.等级方差分析【答案】CD三、概念题1.非参数检验(华东师大2002研,西北师大2002研,苏州大学2002研)答:非参数检验指对总体分布形式所知甚少,需要对未知分布函数的形式及其他特征进行假设检验。

常见的非参数检验有符号检验、秩和检验、中数检验等。

其优点:(1)不需要对被检验的总体作出关于正态性或其他特定分布的假定;(2)容易理解、容易操作、应用范围广。

缺点是功效较低,因为它常会丢失数据中的信息。

经常属于大样本检验。

2.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答:参数检验是统计假设检验的一种。

与“非参数检验”相对。

适用于总体分布形式已知。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集中量数)【圣才出品】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集中量数)【圣才出品】

第3章 集中量数一、单项选择题1.假设60名学生的总平均数为75分,其中40名女生的平均数为79分,则剩下的20名男生的平均数为( )。

A .67B .71C .75D .77【答案】A【解析】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

计算公式:iX X N =∑756079406720X ⨯-⨯==2.如果从一个正态分布中,将上端的少数极端值去掉,下列统计量不会受到影响的是( )。

A .平均数B .中数C .众数D.标准差【答案】C【解析】A项,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 项,中数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因此,数据减少会影响中数。

C项,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少数极端值对其没有影响。

D 项,在求解标准差时,要应用平均数,因此标准差也会被极端值影响。

3.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50B.75C.25D.50~51【答案】A【解析】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位置量数,中数处于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因此其百分等级为50。

4.6,8,10,12,26,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

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平均差【答案】B【解析】A项,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这组数据存在极端值。

B项,若出现两极端的数目,又不能确定这些极端数目是否由错误观测造成,因而不能随意舍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中数作为该被试的代表值,这样做,并不影响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C项,这一组数据中不存在重复数据,因此不能用众数。

D项,平均差是差异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离中趋势。

5.六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为12,8,9,10,13,15其中数为()。

A.12B.11C.10D.9【答案】B【解析】针对未分组且个数为偶数的数据,中数为居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数,即第N/2与第(N/2+1)位置的两个数据相加除以2。

将这组数据排列:8,9,10,12,13,15,中间位置的两个数为10和12,因此中数为11。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假设检验)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假设检验)

第8章假设检验一、单选题1.理论预期实验处理能提高某种实验的成绩。

一位研究者对某一研究样本进行了该种实验处理,结果未发现处理显著的改变实验结果,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本次实验中发生了I类错误B.本次实验中发生了II类错误C.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严格设定统计决策的标准,以减少I类错误发生的机会D.需要改进实验设计,提高统计效力,以减少II类错误发生的机会【答案】D2.以下关于假设检验的命题,哪一个是正确的?()A.如果H0在α=0.05的单侧检验中被接受,那么H0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一定会被接受B.如果t的观测值大于t的临界值,一定可以拒绝H0C.如果H0在α=0.05的水平上被拒绝,那么H0在α=0.01的水平上一定会被拒绝D.在某一次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甲用α=0.05的标准,实验者乙用α=0.01的标准。

实验者甲犯II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大于实验者乙。

【答案】A3.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

A.原假设为真而被接受B.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C.原假设为假而被接受D.原假设为假而被拒绝【答案】C4.实际工作中,两均数作差别的统计检验时要求数据近似正态分布,以及()。

A.两样本均数相差不太大B.两组例数不能相差太多C.两样本方差相近D.两组数据标准误相近【答案】C5.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A.越高B.越低C.越明显D.越不明显【答案】B6.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关系是()。

A.α=βB.α+β=1C.α+β=1/2D.α+β不一定等于1【答案】D7.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不包括()。

A.问题的提法不同B.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C.结论不同D.否定域不同【答案】C8.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A.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B.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C.适当加大样本容量D.完全随机取样【答案】C9.统计学中称()为统计检验力。

A.αB.βC.1-αD.1-β【答案】D10.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多变量统计分析简介(圣才出品)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多变量统计分析简介(圣才出品)

第13章多变量统计分析简介一、单项选择题1.除已知的K个自变量之外,回归分析模型中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为()。

A.非随机因素B.准随机因素C.伪随机因素D.随机因素【答案】D【解析】在回归模型中,随机干扰项代表了未知的影响因素、残缺数据、众多细小影响因素和观测误差等,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通过回归系数确定的。

2.进行变量筛选简化回归方程的方法,称为()。

A.方差分析法B.回归统计法C.回归检验法D.逐步回归法【答案】D【解析】逐步多重回归法是依据预测变量解释力的大小,逐步检查每一个预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它不像同时回归分析法那样,同时用所有预测变量来进行预测。

根据预测变量的选取顺序,逐步回归分析法又分为向前法、向后法和逐步法三种。

3.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验()。

A.综合虚无假设B.部分虚无假设C.组间虚无假设D.组内虚无假设【答案】A【解析】方差分析主要处理多于两个以上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检验问题。

这时需要检验的虚无假设就是“任何一对平均数”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为此,设定虚无假设为,样本所归属的所有总体的平均数都相等,一般把这一假设称为“综合的虚无假设”。

组间的虚无假设相应的就称为“部分虚无假设”。

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验综合虚无假设。

如果综合虚无假设被拒绝,紧接着要确定哪两个组之间的平均数之间存在差异,此时要运用事后检验的方法来确定。

4.在一个二因素组间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一位研究者报告A因素的主效应是F(1,54)=0.94,B因素的主效应是F(2,108)=3.14,从中可以得出()。

A.因素B的主效应比因素A的主效应大B.此研究是2×3的因素设计C.研究中有114个被试D.这个报告一定有错误【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一个二因素组间设计,各项F检验的分母自由度都是相同的。

而此处的两个F检验,分母自由度分别是54和108,因此有误。

5.你做了一个3×4的组间方差分析,结果两个主效应显著,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1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就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就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就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就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就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与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就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与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统计学正就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方法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相关关系(圣才出品)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章节题库-相关关系(圣才出品)

第5章相关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现有8名面试官对25名求职者的面试过程做等级评定,为了解这8位面试官的评价一致性程度,最适宜的统计方法是求()。

A.Spearman相关系数B.积差相关系数C.肯德尔和谐系数D.点二列相关系数【答案】C【解析】肯德尔和谐系数,又称肯德尔W系数,是表示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两列以上的等级变量。

肯德尔和谐系数常用符号W表示。

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原始数据资料的获得一般采用等级评定法,即让K个被试(或称评价者)对N件事物或N种作品进行等级评定,每个评价者都能对N件事物(或作品)的好坏、优劣、喜好、大小、高低等排出一个等级顺序。

2.以下几个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值,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0.8B.0.1C.-0.9D.-0.5【答案】C【解析】相关系数取值的大小表示相关的强弱程度。

如果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1.00与0之间,则表示不同程度的相关。

绝对值接近1.00端,一般为相关程度密切;接近0值端,一般为关系不够密切。

3.A、B两变量线性相关,变量A为符合正态分布的等距变量,变量B也符合正态分布且被人为划分为两个类别,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

A.积差相关系数B.点二列相关C.二列相关D.肯德尔和谐系数【答案】C【解析】二列相关适用的资料是两列数据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为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

例如,在一个测验中,测验成绩常常会划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人的健康状态分为健康与不健康两类,平时的学习成绩依一定标准将其划分为好、差两类等。

4.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呈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积差相关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C.二列相关D.点二列相关【答案】B【解析】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于只有两列变量,而且是属于等级变量性质的具有线性关系的资料,主要用于解决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的相关问题。

对于属于等距或等比性质的连续变量数据,若按其取值大小,赋予等级顺序,转换为顺序变量数据,亦可计算等级相关,此时不必考虑分数分布是否是正态。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统计图表)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章节题库】(统计图表)

第2章统计图表一、单选题1.统计图中的y轴一般代表()。

A.因变量B.自变量C.数据D.被试变量【答案】A2.上限与下限之差为()。

A.极限B.组距C.组数D.全距【答案】B3.直方图一般适用于自变量的是()。

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等比变量【答案】C4.小李认为实验获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偏斜,他想通过一种迅速有效的方式描述这种偏斜。

下列各种统计图中能描述这种偏斜的是()。

A.直条图B.直方图C.圆形图D.线形图【答案】C5.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各组数据的()。

A.上限B.中点C.下限D.平均值【答案】B6.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是()。

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答案】B7.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相关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答案】A8.为了解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数目是多少,需要制作()。

A.次数分布表B.次数分布图C.累积次数分布表D.累积次数百分数的分布表【答案】C9.在一个统计图中y轴适用于表示()。

A.实验条件,即被试所在的组别B.每个组中被试的人数C.被试解决所有问题所花费的时间D.被试解决第三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答案】D10.在一个统计图中X轴适用于表示()。

A.实验条件,即被试所在的组别B.每个组中被试的人数C.被试解决所有问题所花费的时间D.被试解决第三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答案】A11.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间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圆形图B.直方图C.散点图D.线形图【答案】A12.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及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分析图是()。

A.散点图B.圆形图C.条形图D.线形图【答案】D二、多选题:1.次数分布可分为()。

A.简单次数分布B.分组次数分布C.相对次数分布D.累积次数分布【答案】ABCD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统计图表(略)第三章集中量数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5、总平均数为91.726、平均联想速度为5.2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第四章差异量数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第五章相关关系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8、两个正面,两个反面的概率p=6/16=0.375;四个正面的概率p=1/16=0.0625;三个反面的概率p=4/16=0.25;四个正面或三个反面的概率p=0.3125;连续掷两次无一正面的概率p=0.18759、二项分布的平均数是5,标准差是210、(1)Z≥1.5,P=0.5-0.43=0.07(2)Z≤1.5,P=0.5-0.43=0.07(3)-1.5≤Z≤1.5,p=0.43+0.43=0.86(4)p=0.78,Z=0.77,Y=0.30(5)p=0.23,Z=0.61,Y=0.33(6)1.85≤Z≤2.10,p=0.482—0.467=0.01511、(1)P=0.35,Z=1.04(2)P=0.05,Z=0.13(3)P=0.15,Z=-0.39(4)P=0.077,Z=-0.19(5)P=0.406,Z=-1.3212、(1)P=0.36,Z=-1.08(2)P=0.12,Z=0.31(3)P=0.125,Z=-0.32(4)P=0.082,Z=-0.21(5)P=0.229,Z=0.6113、各等级人数为23,136,341,341,136,2314、T分数为:73.3、68.5、64.8、60.8、57、53.3、48.5、46.4、38.2、29.515、三次6点向上的概率为0.054,三次以上6点向上的概率为0.06316、回答对33道题才能说是真会不是猜测17、答对5至10到题的概率是0.002,无法确定答对题数的平均数18、说对了5个才能说看清了而不是猜对的19、答对5题的概率是0.015;至少答对8题的概率为0.1220、至少10人被录取的概率为0.1821、(1)t0.05=2.060,t0.01=2.784(2)t0.05=2.021,t0.01=2.704(3)t0.05=2.048,t0.01=2.76322、(1)χ20.05=43.8,χ20.0,1=50.9(2)χ20.05=7.43,χ20.0,1=10.923、(1)F0.05=2.31,F0.01=3.03(2)F0.05=6.18,F0.01=12.5324、Z值为3,大于Z的概率是0.0013525、大于该平均数以上的概率为0.0826、χ2以上的概率为0.1;χ2以下的概率为0.927、χ2是20.16,小于该χ2值以下概率是0.8628、χ2值是12.32,大于这个χ2值的概率是0.2129、χ2值是15.92,大于这个χ2值的概率是0.0730、两方差之比比小于F0.05第七章参数估计5、该科测验的真实分数在78.55—83.45之间,估计正确的概率为95%,错误概率为5%。

心理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心理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心理统计学张厚粲答案心理统计学张厚粲答案【篇一: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txt>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

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

整理。

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4. 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

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

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

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

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

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

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

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c.为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和评价打下基础。

3.先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答: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要用何种统计方法去分析,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

只有做到对数据分析正确,才能对统计方法做出正确地选用。

选用统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首先,要分析一下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即所或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2)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

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3)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答:(1)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属于随机变量。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科学研究中因观测人员、观测工具、观测条件的变化而具有随机变化的现象。

在心理和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也具有一定随机性质。

观测数据的这种特点,称为变异性。

即便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观测同一事物,只要是进行多次,那么获得的数据就不会完全相同。

随着测量工具的完善和精确,数据的这种随机性变化就更明显。

例如,人们对同一年级或同一年龄儿童甚至对同一个人进行同一学科的学业测试,或对同一个心理特点进行评量、观察多次,得到的数据绝不会全然相同,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造成数据变异的原因,出自观测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控制的因素,称随机因素。

随机因素使测量产生的误差称作随机误差。

由于这种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得在相同条件下观测的结果常常不止一个,并且事前无法确定,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称这类现象为随机现象。

在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各类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内在的种种心理现象,不仅由客观上一些偶然因素会引起测量误差,由实验者和被试主观上一些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也会造成测量误差,这些偶然因素十分复杂,因而造成的随机误差就更大,也就是使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具有更明显的变异性。

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答:根据其各自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

大圆表示研究对象的全体,也
就是总体;大圆中的小圆表示其中一个样本,大圆中所有的点代表的是样本。

6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答:(1)参数是描述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样本的特征值称作统计量。

(2)区别:1参数是从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代表总体特征,一个常数。

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得到的量数,它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是一个变量,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

2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样本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

(3)联系:1参数通常是通过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到,
8、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什么?
(1)17.0千克(2)89.85厘米(3)199.2秒(4)17人(5)25本(6)93.5分
答:上面的数据中测量数据有:(1)17.0千克(2)89.85厘米(3)199.2秒(6)93.5分计数数据有:(4)17人(5)25本。

(2)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这些数据是借助一定的重量、长度、时间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数据,分别代表事物的重量、长度、时间或者分数。

9符号代表的意义(课本20页)
分别代表(1)总体平均数,期望值(2)样本平均数(3)总体之间的相关系数(4)样本间的相关系数(5)总体标准差(6)样本标准差(7)总体间的回归系数(8)有限个体数目的总体【张书中的表示,课本19页】(9)样本容量,样本大小
第二章答案
9.7.8—12.2 10. 2.73—11.98 11. 0.094—3.74 P=0.01 14?—2.098 P=0.05 13.
0.386—0.695 14. 0.32—0.95
第八章,8. t=3.6 p<0.005 9. t=2.59 p<0.01 10. t=1.93 p>0.05
11. Z=0.75 p>0.1
第九章,6. F=1.38 P>0.05 7. F=73.88 P<0.01 8. F=11.81 P<0.01
第十二章,4. Y=22.1+0.59X F=10.68 0.95区间20.45—70.95
第十四章,4. 380 5. 526 6.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