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的特征.
兽医传染病总结
名词解释: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回复健康者,称为顿挫型感染。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
封锁: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就是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往来,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畜误入疫区而被传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非典型性感染:属于显性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
称此种感染为非典型感染。
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它可能是生物,也可能是无生命的物体。
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疾病的防制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一过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抗感染免疫:指病原微生物不适合机体繁殖或侵入机体后,机体立即动员全身防御系统,将病原排出体外,因而不产生任何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疫病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检疫: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和阻断动物疾病的发生,以及疾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
,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4.垂直传播: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猪病学
猪瘟(Swine fever)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一直是造成养猪业重大损失的疫病之一。
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一)病理剖检变化1、超急性猪瘟病例,常常无明显病理变化,病猪突然死亡。
2、急性、亚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出血。
全身出血:常见于皮肤、会厌软骨、膀胱及胆囊黏膜,心内、外膜,各脏器的浆膜和黏膜。
全身淋巴结(包括颌下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均肿胀、呈现典型的周边出血,色鲜红。
由于淋巴结髓质肿胀,表现出大理石样外观。
脾脏:一般不肿大,脾脏边缘及其尖部可见大小不等、稍突出于脾脏表面,质地坚硬,切面呈三角形或椎形的红色梗死灶。
脾脏被膜下可见散在小出血点。
肾脏:不肿大,呈灰黄色,贫血状,于灰白色肾脏表面布满红色或褐色出血点,外观似麻雀卵,故称“雀斑肾”。
骨骼:由于猪瘟病毒损伤造血组织和影响钙、磷代谢,造成幼猪骨骼发育不良,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肿胀,即“骨骺线增宽”。
因骨髓出血,故有“黑骨髓”之称。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呈现病毒性脑炎的典型病变,剖开颅腔,可见软脑膜呈树枝状充血,混浊,脑内压增高,稍突出于颅腔。
肺脏:猪瘟常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造成典型的出血性大叶性肺炎病变,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心包炎。
肠道:猪瘟又称“烂肠瘟”,常表现为出血性纤维素性肠炎,或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如并发肠道沙门氏杆菌感染时,病变加重,尤其在回肠和盲肠交界处由于淋巴滤泡坏死常常表现为溃疡,此种溃疡病变为轮层状坏死,外观似钮扣,故称为“扣状肿”。
此外,如怀孕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可造成木乃伊胎、死胎和畸形胎。
在死胎猪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为皮下水肿、腹水和胸腔积液。
畸形胎主要表现为头、四肢和脊髓发育不良,脑和肺脏甚至不发育。
胚胎期感染且出生后不久死亡的仔猪表现为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
(二)病理组织学变化淋巴结:淋巴结周边陈旧性出血则有橙色血脂或淋巴结周边新鲜出血,淋巴细胞排空和网状细胞增生。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 1.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或伪牛瘟是又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等小反刍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
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
2.小反刍兽疫有哪些流行病学特点?山羊和绵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且临床变现比绵羊更为严重。
牛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无症状不排毒。
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性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季节多发病。
奉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也可达到10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
3.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有哪些?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4.小反刍兽疫有哪些病理变化?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有时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
5.如何确诊小反刍兽疫?当发现山羊或绵羊出现急性发热、腹泻、口炎等症状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迅速且出现肺尖肺炎病理变化时可判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由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派人采集病羊口鼻棉拭子、淋巴结或血沉棕黄色层送指定实验室(必须在生物安全3级以上实验室进行)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小反刍兽疫。
羊小反刍兽疫症状与治疗方法
羊小反刍兽疫症状与治疗方法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2007年首次传入我国,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 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绵羊次之,野生动物偶有感染;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该病对养殖业危害重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发热前4d,引起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障碍、多唾液,随后出现坏死病灶,口腔黏膜出现小而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随后呈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牙龈等。
在重症病例中,坏死病灶累及牙垫、上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诊断方面应注意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羊痘等鉴别。
针对小反刍兽疫的治疗方案:使用香港龙达的羊瘟清(羊免疫球蛋白)每瓶200体重+刀豆素每支200斤体重配合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最好分点注射),一天一次,打两天。
预防量减半或尊医嘱。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马属动物疫病标准
马属动物疫病包括马鼻疽、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腺疫、马传染性贫血症、马病毒性动脉炎、马肺疫、马副伤寒等。
对于这些疫病,可以参考以下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马鼻疽:马鼻疽是由马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鼻黏膜发炎,出现溃疡和脓性渗出物,鼻黏膜高度肿胀,呼吸困难,有时引起肺炎。
治疗时,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是由披膜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皮下淋巴管呈急性炎性水肿,常在四肢发生深在性非化脓性肿胀。
治疗时,可以使用病毒灵、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马腺疫:马腺疫是由马腺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鼻黏膜高度肿胀,流出大量黏液脓性渗出物,下颌淋巴结高度肿胀,引起呼吸困难、下痢、全身症状等。
治疗时,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抗菌素等进行治疗。
马传染性贫血症:马传染性贫血症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高热、贫血、黄疸、出血、消瘦等。
治疗时,可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马病毒性动脉炎:马病毒性动脉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动脉内膜炎和血栓形成,引起四肢末端坏死和脱落。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马肺疫:马肺疫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特征是咳嗽、流脓性鼻液、呼吸困难等。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菌素等进行治疗。
马副伤寒:马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热、腹痛、下痢等。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菌素等进行治疗。
总之,对于马属动物疫病,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疫苗、严格消毒等。
如果出现疫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以避免疫情扩散和造成更大的损失。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PPT课件
• 三类动物传染病: 三类动物疫病(63 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 种) : 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 附红细 胞体病、Q 热 牛病(5 种) :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 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绵羊和山羊病(6 种) :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 疥癣,绵羊地方性 流产 马病(5 种) :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 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 猪病(4 种) :猪传染性胃肠 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 禽病(4 种) :鸡 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 蚕、蜂病 (7 种) :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 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 犬猫等动物病(7 种) :水貂阿留申病、水 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 白细胞 减少症、利什曼病。 鱼类病(7 种) :鮰类肠败血症、迟缓爱德华 氏菌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链 球菌病 甲壳类病(2 种) :河蟹颤抖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贝类病(6 种) :鲍脓疱病、鲍立克次体病、鲍病毒性死亡病、包纳米虫病、折 光马尔太虫病、奥尔森派 琴虫病 两栖与爬行类病(2 种) :鳖腮腺 炎病、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
• 2.前驱期 • 从最初的临床症状出现到主要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这个
阶段,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这个时期仅可察觉出 一般症状。数小时至1~2天。 • 3.明显(发病)期 • 前驱期之后,出现传染病特征性临床症状的阶段,这个 阶段很多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相继出现。
• 4.转归期(恢复期) • 是传染病的发展到最后的阶段,表现为痊愈(康复或免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几种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与临床表现
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现在是28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三
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一)流行特点 在自然流行中,本病仅见于猪,其他家畜未见发病。不同年龄、性别
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猪易感性有一定差异。母猪和仔猪较 易感,发病时症状较为严重。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多种偶蹄动物共患 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现在是1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三
一、口蹄疫
(一)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侵害多种动物,偶蹄兽易感。家畜
以牛易感,其次是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毒随分泌物和排泄
物排出。 口蹄疫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传染。 本病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一般冬、春季
现在是25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三
六、猪肺疫
(二)急性型临床表现: ------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除败血症状外,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 ------痉挛性干咳,有鼻漏和脓性结膜炎; ------初便秘,后腹泻; ------呼吸困难,常呈犬坐,胸部触诊有痛感,听诊 有啰音和摩擦音。多因窒息死亡; ------病程4-6天,耐过者转为慢性。
现在是21页\一共有52页\编辑于星期三
五、猪丹毒
(二)慢性型临床表现: ------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 ------以关节炎(多见于腕、跗关节),或心内膜炎, 或两者并发为主要症状; ------少数病猪呈皮肤坏死症状,多发生于背、耳、肩、 蹄、尾等处肤; ------慢性型常发生于老疫区。
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与预防
羊 小 反 刍 兽 疫 的 症 状 与 预 防
孙 洁 ( 河北 省邢 台市动 物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0 5 4 0 0 0 )
小反刍兽疫是 由副粘病毒科麻 疹病毒属小反刍 兽疫病毒引起 的 , 以发热 、 口炎 、 腹泻 、 肺炎为特征 的 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 山羊和绵羊易感 , 山羊发病率和 病死率均较高 。我 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
小 反 刍 兽疫 首 次 出现 在某 个 国家 或 地 区 时 ,需 进 行 快速鉴定 , 一 旦 确 诊 应 立 即采 取 严 格 的封 锁 、 扑杀 、 隔 离 检 疫 等应 急 措 施 。对 动 物 的尸体 进 行 无 害化 处
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感 染途径 以呼吸道 为 主。本病 一年 四季均可发生 , 但多雨和干燥 、 寒冷 季 节 多发 。本 病潜 伏 期一 般 为 4 - 6天 , 有 的也 可达 到
子在 p H值为 5 . 8 — 9 . 5 之间稳定 , 当p H值在 4 . 0以下
或 l 1 . 0以上时很 快 失 活 。 病 毒 对 乙C 1 2 小时可将其灭活。用非离子水 去污剂可使病毒所有的纤突脱落 , 2 %氢氧化钠 2 4 小 时 可将 其灭 活 。
1 0天 。
3 临 床 症 状
山羊临床症状 比较典型 , 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 。 病羊突然发热 , 第2 3 天体温达 4 0 ~ 4 2  ̄ C, 发热持续 三天 左 右 。病 羊死 亡 多集 中在发 热后 期 , 病 初有 水样
理 ,彻底清洁污染区域并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 毒处 理 。
4 病理变化
口腔和鼻腔 黏膜糜烂 、 坏死 , 支气管肺炎 , 肺 尖 肺炎 , 有时可见坏死性或 出血性肠炎 , 盲肠 、 结肠 近 端和直肠 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 ,呈斑 马状条 纹。有时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 巴结水肿 , 脾脏 肿大并可 出现坏死病 变。组织学上可见肺部组织 出 现 多核 巨细 胞 以及 细 胞 内嗜酸性 包含 体 。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一、动物疫病的特征①是由病原体引起的.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④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从另一角度说:1.病原体的特异性:每一种动物疫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的,如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性即疫病可以由发病动物个体传染给其他易感动物,并出现相同的症状。
流行性即同一种疫病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动物群体中蔓延扩散,使许多动物相继患病的特性。
3.具有免疫力(免疫性):动物患病后,机体针对病原体动员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抵抗感染的免疫反应,最后耐过或康复,并在以后一定时期内不再感染这种疫病的特性,称为具有免疫力或免疫特性。
各种疫病的疫苗就是根据动物的这种反应而制成并用于防疫的,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
4•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潜伏期即以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的时期。
各种动物传染病的潜伏期是确定解除传染病封锁令的重要依据。
5.寄生虫病多呈慢性经过,且地方性强。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①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以及适宜的侵入部位②易感动物③外界环境三、动物疫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我部对原《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进行了修订,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发布的农业部第96号公告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附件: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二C)O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总共157种一类动物疫病(17种)二类动物疫病(77种)三类动物疫病(63种)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二类动物疫病(77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绵羊和山羊病(2种)猪病(12种)马病(5种)禽病(18种)兔病(4种)鱼类病(11种)甲壳类病(6种)三类动物疫病(63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种):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执八、、牛病(5种):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绵羊和山羊病(6种)马病(5种)猪病(4种)禽病(4种)蚕、蜂病(7种)犬猫等动物病(7种)鱼类病(7种)甲壳类病(2种)贝类病(6种)两栖与爬行类病(2种)四、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1、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1)病原体: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
牛瘟
1920年,牛瘟在南美的巴西爆发, 但幸运的是没有传到美国,而是辗
转传到了澳大利亚。幸好澳大利亚 当局及时采取措施,宰杀了3000多 头牲畜,才将其扑灭。在亚洲,印
度和东南亚历来是牛瘟的温床。不
过因为这些国家的牛主要用于耕地,
所以疫情和造成的危害都不算严重。
与印度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本来没 有牛瘟,但到了1980年代,随着印 度维和部队开进斯里兰卡,牛瘟又 在斯里兰卡蔓延开来。截止至1999 年,饱经战乱的斯里兰卡是牛瘟在 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主要窝点。
如果不能一步实现全国“无牛瘟”,可向OIE申请 其某地区“无牛瘟”,其标准为:
1)所推荐的无疫区应边界清晰;
2)无疫区有监测带,与国内其他地区和毗邻感染国 家实物或地理屏障,隔开,以及有效阻止感染传 入的动物卫生措施;
3)经检测该地区至少3年无牛瘟临床病例;
4)至少3年未对任何易感动物使用牛瘟疫苗,也未 对牛、水牛或耗牛使用抗牛瘟异源疫苗;
牛瘟的免疫人们起初用发病动物口鼻分泌物进
行,但免疫的同时也造成疾病的传播。1897年 Robert Koch对以上方法作了改进,用发病动物的 胆汁成功地对南非2百万头牛进行了免疫。由于 不同地区,动物对不同疫苗的易感性差异显著,因 而,针对不同地方的疫苗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细胞培养疫苗: RBOK强毒株的Muguga修饰株,在 细胞培养液中繁殖,现在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 在各种细胞中培养,所以,对于所有品种和种类的 动物都是安全的。这株疫苗毒不感染牛,而且一般 很稳定,免疫简单有效,临床免疫期至少11年,甚 至可能终生免疫。
而造铁水牛,建牛于王厢以祭之,图以免牛疫之
害(1937年在成都少城公园发现的铁水牛上铸 字)。可见历史上牛瘟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小反刍兽疫知识简介
PPR全球分布情况
科 特 迪 瓦
尼 日 利 亚
苏丹
PPR全球分布情况
印度
沙特阿 埃塞尔 拉伯 比亚
PPR全球分布情况
巴 基 斯 坦
马里
PPR全球分布情况
土耳其
PPR全球分布情况
刚果
PPR全球分布情况
阿富汗
PPR全球分布情况
肯尼亚
一、概况
坦桑尼亚
PPR全球分布情况
PPR全球分布情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柯 坪县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 内蒙古巴彦淖市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 辽宁省锦州市
/
951 1063 116 24
70
111 431 32 11
2014.3.25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
……
360
234
小反刍兽疫历史疫点分布图
二、病原学
二、病原学
1.分类
PPRV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成员。与牛瘟 病毒(RPV)、犬瘟热病毒(CDV)、 海豹瘟病毒(PDV)同为一个属。
四、临床症状
2.急性型(最常见)
潜伏期3-4天,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5d,患病 动物精神沉郁、感觉迟钝、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 被毛逆立。 口、鼻、眼分泌物严重增加,并由浆液性转为黏液脓性。
口腔粘膜多处出现溃疡、坏死、糜烂;支气管肺炎,出现咳嗽现象。
分别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其中F和H是主要的
免疫蛋白 。
二、病原学
4. 血清型
PPRV只有1个血清型,但 从核酸水平上可分为有4 个群,其中Ⅰ、Ⅱ、Ⅲ 基因群主要分布于非洲,
猪疫病基础知识(一)
• 亚急性和慢性猪瘟,病变主要见于肺和大 肠。前者肺的切面呈暗红色,质地致密, 间质出血水肿,肺表面局部有红色网状; 后者肺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间质增宽, 呈大理石样变。大肠病变主要见于结肠和 盲肠,粘膜上有扣状肿。
2.5 猪瘟病理图片
脾出血性梗死,脾脏边缘呈紫黑色、边界清楚的隆起斑块
【慢性型猪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呈紫色
•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 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 科,动脉炎病毒属。 • 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 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 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 。
•
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但在 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 活15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 以下和pH7.0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 4℃18h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2.2 流行特点 •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 、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 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 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 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 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 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
•
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 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 、木乃伊胎等。
猪疫病检疫技术
流光朔雪 xx市xx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一、检疫对象
• 猪病检疫对象主要包括以下病种: •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 、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 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 、丝虫病、猪囊尾蚴病以及旋毛虫病。
二、猪疫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
重大动物疫病评估报告
重大动物疫病评估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近期发生的一起重大动物疫病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提供决策者和相关机构制定有效应对措施的参考。
1. 疫病背景近期,我国某省发生了一起重大动物疫病,该疫病主要影响某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导致大量动物死亡和业主经济损失。
病原体初步鉴定为一种高致病性病毒,目前疫情呈现快速蔓延的趋势,形势较为严峻。
2. 疫情分析2.1 病原特征经初步鉴定,该重大动物疫病病原体属于高致病性病毒。
其传播力强,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及引介物传播等途径感染动物,对禽畜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组织造成严重损害。
2.2 疫情传播特点疫情的传播速度较快,感染范围不断扩大,病毒在短时间内已经感染了大部分养殖场。
由于该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导致疫情蔓延速度迅猛。
此外,在现有养殖场内,病死动物的处理不规范,也加剧了病毒的传播。
2.3 受影响区域的社会影响该重大动物疫病已对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量家禽和牲畜死亡导致业主面临巨大经济损失,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企业也面临停产、裁员等问题。
此外,该疫病还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 应对措施建议3.1 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建议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实施联防联控。
鼓励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与兽医诊断实验室的联系和合作,确保对病原的快速检测和确认,以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3.2 切实加强防控措施加强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严格管理人员和车辆进出养殖区域,减少人员流动,避免扩大疫情范围。
落实动物禁止流通政策,禁止传播动物和饲料的运输,减少引起病原传播的途径。
加强人员防护措施,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和个人卫生,减少病原体的携带和传播。
3.3 加强宣传和科普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畜禽养殖从业人员和农牧民的疫情防控意识,普及动物疫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技巧,提高认识。
动物疫病的分布特征.
动物疫病的分布特征对动物疫病进行预防、控制和扑灭,首先必须明确其流行特征及其在动物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况,又称三间分布,也就是将有关调查或日常记录的资料按照动物群、地区、时间等不同特征分组,计算其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即可发现该疫病的流行规律。
一、疫病的群体分布疫病的群体分布通常包括年龄分布、种和品种分布、性别分布等。
1.年龄分布一般来说,大多数疫病在不同年龄组动物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是有很大差别的。
了解动物疫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是分析发病的原因以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年龄分布的动态变化,结合血清学监测推测动物群免疫力变化的趋势,确定疫苗免疫接种的重点对象,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同时为研究原因未明疾病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提供线索或作为病因已知疫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分析疫病年龄分布的方法主要是将发病动物群进行年龄分组,分别统计不同组动物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以分析该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哪种年龄组动物易患病。
2.种和品种分布不同种和品种动物对不同病原体的易感性有一定差异,如猪瘟病毒只感染猪而不感染牛、羊;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对不同动物的易感性有差异;不同品种鸡对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易感性有一定差异,如伊沙、罗曼、海塞克斯等国外品种对马立克氏病毒易感性较高,而国内某些地方品种鸡蛋易感性较低。
3.性别分布某些疫病可以在不同性别的动物群中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如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在雌性动物中比雄性动物高。
而造成这种性别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性别动物在生理、解剖构造和内分泌方面存在着差异。
二、疫病的时间分布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频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初期可表现为散发性、流行性或大流行性等形式,但最终逐渐终止流行。
描述疫病的时间分布和变化,有助于判断疫病疫情的发展动态和原因不明疾病病因的探讨。
疫病时间分布的表现可以分为四种形式。
1.短期波动指由于受到易感动物、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某动物群体在短时间内动物发病数量突然增多,迅速超过平时的发病率,经过一定时间后又终止流行的现象。
动物疫病的特征(共8张PPT)
入侵宿主时,尾蚴脱变为童虫
三、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
3.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分泌毒素。
成对的成虫可移行到肠系膜静脉,成虫产卵沉积于肝脏和肠壁。
32..对 传机 染体 方危 式害 和卵形 类孵式 型多 多化样样出:毛机蚴械性损伤、夺取营养、分泌毒素。
由寄生虫引起的疫病称动物寄生虫病。
二、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2.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 3.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4.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反应
5.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6.带菌(毒)现象
蓝 耳 病
破伤风
三、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
1.寄生方式多种多样 2.生活史复杂: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 需转换多个寄主。
华枝睾吸虫病终末宿主
华枝睾吸虫病中间宿主
华枝睾吸虫病补充宿主
在钉螺体内发育为 胞蚴和尾蚴
尾蚴从钉螺体内 逸出,进入水内
成对的成虫可移行到肠系膜静脉,成虫产卵沉积于肝脏和肠壁。
入侵宿主时,尾蚴脱变为童虫
通过皮肤等感
在钉螺体内发育为胞蚴和尾蚴
染宿主
3.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5.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三、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
在钉螺体内发育毛为蚴胞侵蚴入和尾钉蚴螺体内
动物疫病是指由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动物疾病,其病因通常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成对的成虫可移行到肠系膜静脉,成虫产卵沉积于肝脏和肠壁。 4.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反应 入侵宿主时,尾蚴脱变为童虫 在钉螺体内发育为胞蚴和尾蚴 2.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 由寄生虫引起的疫病称动物寄生虫病。 5.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由寄生虫引起的疫病称动物寄生虫病。 在钉螺体内发育为胞蚴和尾蚴 2.生活史复杂: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需转换多个寄主。 由寄生虫引起的疫病称动物寄生虫病。 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疫病称动物传染病。 由寄生虫引起的疫病称动物寄生虫病。 入侵宿主时,尾蚴脱变为童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的特征
不同疫病临床上的表现不同,同一种疫病在不同种类动物体的表现也多种多样,甚至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致病作用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但传染病、寄生虫病均有各自共同的特征。
一、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1.由特定病原体引起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
如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等。
2.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动物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则在临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此过程称为显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症状,而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动物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此种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的动物称为带菌(带毒)者。
3.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从发生传染病的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康动物体内,能引起具有同样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从发病动物传染给健康动物的现象,是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条件适宜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一地区易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传播,形成流行。
4.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在感染的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变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这种反应可以用血清学的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来。
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或终生不再感染同种传染病。
5.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不同而异,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其特征性的综合症
状和一定的潜伏期以及病程经过(前驱期、明显期、恢复期)。
6.带菌(毒)现象
动物痊愈后,临诊症状消失而体内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完全清除,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向外界排菌(毒),继续传播疫病。
该类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二、动物寄生虫病的特征
1.寄生方式多种多样
一个生物生活在另一个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另一种生物体内汲取营养,并对其造成毒害,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而被寄生虫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
寄生虫按营寄生生活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暂时性寄生虫和固定性寄生虫。
按寄生部位,可分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
2.生活史复杂
有些寄生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需转换多个寄主。
寄生虫成虫期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寄生虫能在其体内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并进行有性繁殖;寄生虫幼虫期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有的幼虫期所需的第二个中间宿主称补充宿主;寄生虫寄生于某些宿主体内,可以保持生命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这种宿主称贮藏宿主。
3.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寄生虫病对畜禽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虫体对宿主的损伤多种多样。
(1)机械性损伤虫体通过吸盘、棘沟及移行,可直接造成组织损伤;虫体压迫器官组织或阻塞于有管器官,可引起器官萎缩或梗塞等。
(2)夺取营养造成宿主营养不良、消瘦、维生素缺乏等。
(3)分泌毒素如吸血的寄生虫分泌溶血物质和乙酰胆碱类物质,使宿主血液凝固缓慢。
锥虫毒素可引起动物发热,血管损伤,红细胞溶解。
有的分泌宿主消化酶的拮抗酶,影响消化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