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学校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1教材分析:在同学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肯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援助同学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同学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同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第一,形成温度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试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同学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说明,同学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精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同学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运用温度计。
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同学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同学的记录技能,特别是连续观测并记录的技能,通过指导同学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同学发觉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同学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试验结束后,还要求同学通过争论来说明这个现象,这是培育同学科学分析和推理技能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改变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对科学讨论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预备:演示试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试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认识温度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同学站起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冷热与温度》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冷热与温度》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冷热与温度》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点。
本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掌握温度对物体的变化影响的规律。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用温度概念与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基本单位,能够简单说明物体温度的高低、变化;2.熟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操作进行温度的测量;3.掌握温度对物体物理性质变化的规律,能够解释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4.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3.1 教学内容1.温度的概念及基本单位;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温度对物体的物理性质变化影响规律。
3.2 教学过程Step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置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冷热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 温度的概念及基本单位1.讲解温度的概念,引领学生进入本次科学实验课;2.讲解温度的基本单位:摄氏度(C)、华氏度(F)、开氏度(K)。
Step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展示温度计的样本、结构和使用方法;2.通过配合实验教学,如测量室内温度、人体温度等进行实践演练;Step 4. 温度对物体物理性质变化影响规律1.演示手法介绍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和性质变化,如水的寒热状态、物体的体积变化等;2.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加热水瓶中的空气,观察水瓶的变化。
Step 5. 课堂总结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模拟场景操作等方式,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同时,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经验和心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回答和解答,澄清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多角度的评估,如学生实验成果的录像回放和对比分析,成果分析图,反思报告,口头表述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冷热与温度|苏教版(3)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
3、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袋降温过程,发现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二单元 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2、温度计是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等部分构成的。
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3、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4、一杯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并且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下降。
5、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答:⑴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并且要(轻拿轻放)。
⑵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⑶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⑷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液面),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6℃-37℃之间),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也就是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冰点是(0℃)。
2、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4、烧水时,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循环)流动,使全部的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
5、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
⑴对流。
⑵辐射。
⑶传导。
⑷辐射。
3、加热和冷却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4、糖、蜡烛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1《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我分别用了三个小活动:学生讨论、学生演示、学生操作来认识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测量热水温度。
虽然有成功的地方,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一、请学生上台演示水温的测量时,不管学生做的对还是错,不能一上来就让其他学生指出他的错误之处,首先要做的是表扬肯定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心。
二、在“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这个实验中,学生们的小组合作能力欠缺,实验要求或许是老师讲的不到位,在记录数据的时候,有些小组热水的温度不下降反而还上升,而且整个过程没有秩序。
三、上课过程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语有事过于生硬。
成功之处在于: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教师只在一旁起到了引导作用。
二、在讲解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配有相应的练习,加强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三、整个课堂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规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试验计划—实验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解释交流《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2冷和热是学生最为熟知的内容,每天从喝水中就能感受冷和热,太热的水会使我们感觉很烫,所以我们会和温水。
夏天和冬天,很容易分明冷和热。
至于温度,我们只是用身体的某个器官、感官去感受冬天和夏天的温度,要想具体测量今天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去测量。
书中设计的实验:冷、热、温三杯水,学生用手指先感受冷水与温水,最后去试一试热水的温度,学生初步感知温度,要想准确的知道谁的温度,需要借助温度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使用温度计时只忙于介绍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没有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设计实验、实践,而是把实验的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真正的的进入实验中去,而是成了书本和课堂的工具。
四年级科学上册《冷热与温度》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冷热与温度》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共同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二、形成温度概念学生试着对观察的体验做出自己的解释。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学生有使用温度计的经验,但缺乏科学性。
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造成误差的原因,并判断哪些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这个环节是今年新增添的。
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冷热和温度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冷热和温度的概念介绍。
2. 探究冷热和温度的实验活动。
3. 生活中的冷热和温度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冷热和温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实验探究冷热和温度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冷热和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冷热和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部分】1. 教师讲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练习部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部分】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冷热和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实验材料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2. 新课:教师讲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4.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教师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3.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冷热与温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各种物体。
2. 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热水袋等,引导学生关注冷热与温度。
(2)提问:你们对冷热与温度有什么认识?2. 探究冷热与温度的概念(1)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冷热程度。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3.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2)学生分组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4. 测量物体温度(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 冷热与温度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如冬天保暖、夏天降温等。
五、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对冷热与温度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现象,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温度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农业种植、医疗保健等。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以及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科学上册《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科学冷热温度是这个单位的初学阶段,是学生在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在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的基础上,标准化水温的测定,引导学生探索热水冷却器的规律。
在本课中,我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造认知冲突,刺激欲望探索:引入课堂的一部分,首先学生做实验,将食指的两根手指插入冷水和热水中,所以教师的数量为5,并立即把它们同时放入温水中,然后等待5秒钟,说出两根手指的感觉。
这种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种手指的感觉非常不同,学生对这种现象有强烈的矛盾感,学生的好奇心被动员起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形成温度的概念时,让学生亲自触摸,意识到感觉单独确定温度是不可靠的。
当我测量温度计的温度,我要求学生测量手,并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
当探索热水冷却定律我让学生团体分工,亲自测量,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得到法律,无处不在的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的主要立场充分体现。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一下,科学探索的第一步,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测,热水冷静规则,还让他们想象这杯水在温度变化后继续,如果冷水会是什么样的变化在法律上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课堂延伸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的知识精神。
四,本节缺乏教学:在本课中,我教学生使用温度计播放视频播放的方式,但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观点,主人并不理想。
后面这个内容的教学需要重新强调。
另外,实验班同学对实验材料很感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亲手实践的能力,实验速度慢,不能再指定完成任务的时间。
课堂意想不到的事件不能在未来适当地处理,教学工作需要改进教室的控制。
语言不够准确,顺利,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纠正。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 冷热与温度 苏教版

纯净水 的沸点 温度规 定为 100度
读作:零摄氏度 写作:0℃
零下
越往上数字越大, 温度越高
零上
越往下数字越大, 温度越低
怎样正确看温度计?
偏大 正确
偏小
读作 零下5摄氏度 记作 -5℃
读作 零下8摄氏度 记作 -8℃
读作 44摄氏度 记作 44 ℃
读作 20摄氏度 记作 20 ℃
读作 0摄氏度 记作 0 ℃
刻度
标记 温度计的构造: 数字
液柱 玻璃泡
温度的单位
读作:摄氏度; 摄氏温度(C): 写作: ℃
摄氏温度的由来: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 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念摄 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 来表示
0度和100度之 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 分叫1摄氏度,
写作1 ℃。
把纯净水 的冰点的 温度规定 为0度
冷热和温度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杯水, 你能说出这两杯水的区别 吗?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也就是它 们的冷热程度不同。
物体的
热
程度叫温度
冷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这种方法不准确!
温度计
酒 精 温 度 计
水 银 温 度 计 :
体温Βιβλιοθήκη 计观察要求:1、温度计上有些什么?
2、仔细观察,比一比哪个小 组发现多。
•
1.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了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
2.别让过去的悲催,或者未来的忧虑,毁掉自己当下的快乐。
•
3.人生的目标不应是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
•
4.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着我们。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温度的基础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温度的定义,认识摄氏度和华氏度。
1.2 教学内容:解释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区别和转换方法。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含义,学习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第二章:感觉冷热2.1 学习目标:学习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冷热,了解人体的舒适温度范围。
2.2 教学内容:讨论人体对冷热的感知,介绍舒适温度范围的概念。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温度的物体,通过讨论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对冷热的感知。
第三章:冷热与物体的变化3.1 学习目标:观察和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如融化、凝固和沸腾。
3.2 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融化、凝固和沸腾现象,解释冷热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冰块的融化、水的凝固和水的沸腾,引导学生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第四章:热量的传递4.1 学习目标:学习热量的传递方式,了解传导、对流和辐射。
4.2 教学内容:解释热量的传递方式,介绍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概念和例子。
4.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热量的传递,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传递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温度计的使用5.1 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读取和记录温度。
5.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六章: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温度6.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如室内、室外、极地等。
6.2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环境下的温度特点,分析温度差异的原因。
6.3 教学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温度与季节7.1 学习目标:了解季节变化对温度的影响,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特点。
7.2 教学内容:解释季节变化的原因,分析季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课件

8
0度和100度之 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 分叫1摄氏度, 写作1 ℃。
把纯净水 的冰点的 温度规定 为0度
纯净水 的沸点 温度规 定为 100度
9
越往上数字越大, 温度越高
零上
结构: 原理: 单位: 正确的认读温度计
14
未来的小科学们
15
温度
物体的
程度叫温度
热
冷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3
温度计
常 用 温 度 计
实
验 用 温 度
体 温 计
计
5
温度计
观察求:
1、温度计上有些什么? 2、仔细观察,比一比哪个 小组发现多。
6
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
标记
数字
液柱 玻璃泡
7
温度的单位
摄氏温度(C): 读作:摄氏度; 写作: ℃
读作:零摄氏度 写作:0℃
零下
越往下数字越大,
温度越低
10
哪位小朋友的读数方法比较正确呢?
11
偏大 正确
偏小
12
读作 零下5摄氏度 记作 -5℃
读作 零下8摄氏度 记作 -8℃
读作 44摄氏度 记作 44 ℃
读作 20摄氏度 记作 20 ℃
读作 0摄氏度 记作 0 ℃
13
你学到了什么?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1冷热与温度 苏教版 (共14张PPT)

• 学生出现疑问,不好操作,不好测。
•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玩意儿,它可以测这 些物体的温度,想不想见识一下。
• 3、师介绍红外线测温仪(板书:红外线测温仪)
• 师:手枪都会玩吗?下面老师想给同学们玩一玩,测一测 身边物体的温度,好不好?
• (特别提醒:有一样东西绝对不能测,那就是人的眼 睛。)
• (生答) • 师:你会用温度计测一测水的温度吗? • 追问:我们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要注意
些什么呢?
• (生说一说) • 请1-2位同学到讲台演示。
• 悬疑过渡,引出红外线测温仪。
• 1、师拿一根温度计给班级随机的一名学生,请他用温度 计测一测桌子的温度,再请一位学生测一测桌子的温度, 还可以测一测杯子的温度等。
•
测2分钟时的温度并记录;
•
测4分钟时的温度并记录;
•
测6分钟时的温度并记录;
•
测8分钟时的温度并记录;
•
测10分钟时的温度并记录;
• 12、生汇报记录结果。
•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白板上转化为折线统计图,
• 根据折现统计图的趋势概括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 下降规律。
• (板书:先快后慢)
• 四、课堂小结。
《冷热与温度》的教学反思
• 在预测一杯热水降温的规律时,需要学生讨论,猜 测可能是哪种情况(已有选项),并要求说出理由。 由于学生小说不出理由,这一环节并没有让学生汇 报说出理由,只是给学生的预测做了统计。
小学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冷热与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热量高低的量。
2. 能够根据温度判断物体的冷热。
3.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的测量单位。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及材料:水、冰块、温度计2. 多媒体课件:包括温度计的结构示意图、原理讲解等内容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老师出示一个冷开水和一个热开水,请学生用手触摸冷开水和热开水,询问学生冷开水和热开水有什么不同?2.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呢?Step 2 温度的概念1. 老师出示温度计的图片,简要介绍温度计的结构。
2. 老师解释温度是表示物体热量高低的量,是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
3. 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冷热程度是相对的,而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量化温度。
Step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老师出示温度计的实物,向学生解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观察温度计刻度并回答相应的温度。
3. 老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学生跟随老师的操作,独立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Step 4 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的测量单位1. 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示,理解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
3. 老师解释温度的常用测量单位是摄氏度(℃),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符合温度刻度的不同温度。
4. 学生尝试将不同物体的温度进行排序并写出相应的温度。
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 老师发放一些有关温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书写答案。
2.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老师适时进行纠正和解释。
五、拓展延伸活动1. 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和实例,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温度计的制作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学展览馆,进一步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及应用。
六、教学评价Step 1:1. 学生能准确描述冷开水和热开水的不同。
《冷热与温度》说课稿

《冷热与温度》说课稿一、说教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教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学习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从结构上看,这一单元探究的都是生活中的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
《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是后两课及整个单元的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2、能解释热水变凉的原因.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3、能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数据。
2、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二、说学情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三、说教学方法1、讲授法:合适的内容、适当的时机,选择直接向学生讲授知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发明史等,即可直接讲授,此时,探究则显得毫无意义。
2、探究法:学生的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科学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3、实验法:实验重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解释的科学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冷热与温度》微案例

微案例《冷热与温度》微案例联明学校:左宝铸《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在这一课中的教学知识点有三个:一是通过亲身体会知道冷热,并引出温度的概念。
二是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三是热水降温的规律。
其中热水降温的规律既是这节课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降温的规律,我是这样设计这部分教学的:1、师:同学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
那么它的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呢?2、学生猜测: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下降。
3、师: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说测量)4、学生活动①、每组发放实验器材:烧杯、热水、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②、学生自己分工,开始实验操作,并完成热水降温记录表。
5、学生汇报降温记录表,师用投影出示学生测量完成的记录表。
6、学生观察降温记录表,归纳总结降温规律。
问:大家从热水降温记录表中能发现什么规律?(热水降温的规律是:先快后慢)7、师:老师也测量了一下,并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出示课件,学生观察),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想想为什么热水降温是先快后慢呢?(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的温度相差变小时,热量散发就减慢了。
)9、拓展延伸师: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继续缓慢下降)会降到多少呢?(与周围温度一致为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小学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是《冷和热》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且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在课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做实验,两个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取出并且马上把他们同时放入温水中再等5秒钟,说出两个手指的感受。
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此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心理,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形成温度概念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认识到仅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在学习温度计测定水温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在探究热水降温规律时我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亲自测量、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热水变凉的规律,还让他们想象这杯水继续放置后的温度变化,和如果给凉水加热会是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培养了学生的求知精神。
四、本节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生温度计使用方法时采取了播放视频的方式,但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来看,掌握并不理想。
后面的教学中这块内容还需再强调一下。
另外,实验课中学生对实验材料很感兴趣,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加之动手能力差,实验速度慢,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不能很好恰当地处理,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提高对课堂的控制能力。
四年级科学上册《1. 冷热与温度》教案 苏教版

《1. 冷热与温度》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共同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
形成温度概念。
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二、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温度均匀下降。
第二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三、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5
读出下列各温度计的值
20
20
10
10
0
0
甲
20
20
10
10
0
0
乙
甲图是 13 ℃ 乙;图是 19 ℃ ;
编辑课件
6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 中,降温速度是( )。
猜猜 一 A:均匀下降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编辑课件
7
注意事项: ①:在测量时小组里面要注意分工合作。 ②:在测量时温度计始终浸没在水中。 ③:每隔二分钟测量一次温度并及时记 录在表中。 ④:在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热水 烫伤。.
编辑课件
8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 我 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的 逐渐下降 结 先快后慢
论
编辑课件
9
水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 律?
编辑课件
10
解释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 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 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 当热水与周围环境的温 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 度就减慢了。
编辑课件
11
测我 的 猜
两个小时 后,这杯水的 温度将变成:
编辑课件
12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编辑课件
1
温 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编辑课件
2
科学知识
温度计可以准确 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编辑课件
3
刻度
液柱
编辑课件
液泡
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段的 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 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 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的 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