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生物力学复习

合集下载

康复治疗重点技术考试基础知识运动学

康复治疗重点技术考试基础知识运动学

基本知识三.运动学一.运动生物力学1.运动生物力学定义、人体力学、内力和外力学以及骨骼运动学**A:运动生物力学定义**定义:(Biomechanics)是研究能量和力对生物系统影响旳科学,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互相渗入旳学科B:人体力学定义**①定义:是用力旳观点、措施定量描述、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力学旳医学科学②决定运动治疗有效性:重要是骨骼系统对力旳耐受性及其活动性。

C:内力和外力**①外力:外界作用人体旳力: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流体作用力、摩擦力、器械阻力等;②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互相作用旳力,涉及:肌肉收缩力、组织器官间旳被动阻力、内脏器官旳摩擦力、内脏器官和固定装置间旳阻力、体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旳流体阻力等D:骨骼运动学**2.骨骼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A: 骨骼力学**力矩:①力矩:一种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旳绕某轴转动旳作用就称为力矩②单位为牛顿.米(N.M)③力矩旳大小也称为扭力应力和应变:①应力:(stress)单位面积上旳作用力 N/M²②应变:(strain)物体在内部应力作用下发生旳形变和大小旳相对变化③弹性形变基本形式:(elastic deformation)有长度形变、体积形变和形状形变。

④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应力和应变旳比值刚体: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旳大小与形状不发生变化旳物体称为刚体(ringid body)B:动力学**①动力学状态:一种力作用于物体,会加速物体旳运动,变化物体旳运动速度,此为非平衡状态,也称动力学状态。

②线加速度:力所产生旳加速度是沿直线方向。

③角加速度:由扭力所产生旳绕轴旋转旳加速度。

C:静力学**①静力学平衡:当作用于物体上旳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称为静力学平衡。

静力学平衡可分析作用处在静态系统上所有力旳平衡问题3.脊柱运动节段、脊柱运动学、脊柱小关节和神经根**A:脊柱运动节段**①定义:相邻两椎体及其间旳软组织构成,能显示与整个脊柱相似旳生物力学特性旳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旳叠加可构成脊柱旳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motion segment),又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unit)②分部:前后两部a前部: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b后部: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③前后部承载: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旳椎间盘是重要旳负重部位。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康复医学名词解释: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4、旋转轴: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内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例如: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和伸展沿内外轴即冠状轴旋转,外展和内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行,内旋和外旋沿着垂直轴进行.)5、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6、拮抗肌: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7、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起这一作用的肌肉为固定肌.8、协同肌: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

这就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某些因素,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某些运动,称为协同肌。

9、等张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1、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收缩,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 3.运动学)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 3.运动学)

基础知识三.运动学一。

运动生物力学1、运动生物力学定义、人体力学、内力与外力学以及骨骼运动学**A: 运动生物力学定义**定义:(Biomechanics)就是研究能量与力对生物系统影响得科学,就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得学科B:人体力学定义**①定义:就是用力得观点、方法定量描述、研究人体组织与器官力学得医学科学②决定运动治疗有效性: 主要就是骨骼系统对力得耐受性及其活动性、C:内力与外力**①外力:外界作用人体得力: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流体作用力、摩擦力、器械阻力等;②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得力,包括:肌肉收缩力、组织器官间得被动阻力、内脏器官得摩擦力、内脏器官与固定装置间得阻力、体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得流体阻力等D:骨骼运动学**2、骨骼力学、动力学与静力学A: 骨骼力学**力矩:①力矩:一个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得绕某轴转动得作用就称为力矩②单位为牛顿.米(N、M)③力矩得大小也称为扭力应力与应变:①应力:(stress)单位面积上得作用力N/M²②应变:(strain)物体在内部应力作用下发生得形变与大小得相对变化③弹性形变基本形式:(elastic deformation)有长度形变、体积形变与形状形变、④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应力与应变得比值刚体: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得大小与形状不发生改变得物体称为刚体(ringidbody)B:动力学**①动力学状态: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会加速物体得运动,改变物体得运动速度,此为非平衡状态,也称动力学状态。

②线加速度:力所产生得加速度就是沿直线方向。

③角加速度:由扭力所产生得绕轴旋转得加速度。

C:静力学**①静力学平衡:当作用于物体上得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与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称为静力学平衡。

静力学平衡可分析作用处于静态系统上所有力得平衡问题3。

特殊教育康复学复习资料

特殊教育康复学复习资料

一、康复的概念、层次、领域1、概念: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残疾的影响〔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2、康复的层次第一层次——躯体和感官功能的康复,解决特殊儿童个人生活活动自理问题,解决特殊儿童与人交流等问题.<疾病本身与导致的功能障碍>第二层次——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康复,解决特殊儿童上学和就业的问题.〔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第三层次——精神和心理功能的康复,解决特殊儿童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独立生活学习、学习和工作〕第四层次——社会生活功能的康复,是特殊儿童取得良好生活质量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的康复.〔独立生活学习、学习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3、康复的领域医学康复:通过医疗的方法使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包括药物、手术和物理等一些治疗方法.例如:聋童的电子耳蜗手术呆小症的药物治疗脑瘫的运动疗法是全面康复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实现康复目标的根本保证.社会康复:社会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系的措施促进其康复.1、建立无障碍环境;2、改善经济环境;3、改善法律环境社会康复是实现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目标的最终保证.教育康复:通过教育和训练的手段,提高残疾人的素质和能力.能力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职业技能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学校教育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作业疗法聋童的言语训练孤独症的感觉统合训练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和补偿能力,使受损害的机体功能达到最好的发展水平. 职业康复:协助残疾人妥善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最适合职业,并帮助他们切实适应和充分胜任这一工作,取得独立的经济能力并贡献于社会.职业康复评价的方法、就业心理和就业态度指导、职业的选择和介绍以与如何进行就业后的随访.例如:就业盲人按摩、乐器聋人写作、绘画、IT、农业等是实现全面康复的加速剂,是使残疾人自立于社会的根本途径.二、特殊儿童康复的目的1、促进运动和感知功能的发展.2、训练掌握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改善和发展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和控制能力,为入学创造生理和心理的基本条件.4、培养正确平衡的心理素质5、组织和指导参加社交活动.6、培训家长.三、残疾的分类WHO按照残疾的性质、程度和影响,把残疾分为残损、残疾和残障.1、残损—是心理、身体的或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或缺乏,其影响在组织器官水平.残损不是疾病,是疾病的后果,如失去一个肢体或脏器,手指麻木,对周围人失去信心2、残疾—是在一定的方式下在或在一定X围内进行正常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或缺乏,其影响在个体水平,造成个体活动能力障碍.由残损引起的如:语言书写困难、拾东西困难,行走困难,学习困难、脾气古怪等.3、残障—是对个体的损害,由残损或残疾引起,其限制或妨碍了个体根据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因素不同的正常活动的进行,其影响在社会水平,不但个人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影响到不能参加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患者在享受社会权利和履行社会职责方面,因能力障碍而处于不利地位,如不能工作,不能照顾家庭,不能作母亲与不能行使母亲职责,不能履行社会职责等.四、残疾的康复对策1.对于只有组织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缺损,而尚未影响至社会生活功能者,应积极进行临床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以防止功能障碍的出现或发展.2.对有个体生活能力障碍,但尚未影响至社会生活功能者,应进行各方面的康复治疗、教育和训练,发展其代偿能力,或以器具辅助补偿能力的不足.3.对有严重残疾,以致造成社会生活能力障碍者,除进行康复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层次上调整和改变其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以利于残疾人重返社会.五、康复评定的定义、目的1. 康复评定的定义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是指对伤、病、残者功能障碍的原因、部位、性质、程度和预后进行客观的定性和/或定量的描述与分析,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的全过程.2. 康复评定的目的康复评定主要目的是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并估计其未来的发展和恢复能力,为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因此,康复医学从功能评定开始,又以功能评定结束.六、什么叫日常生活活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七、日常生活活动的测定1. 检查的目的康复训练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改善残疾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此,必须首先了解患者的功能状况,即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测定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并概括残疾者日常生活的各项基本功能状况,即明确他们是怎样进行日常生活的,能做多少日常活动,难于完成的是哪些项目,功能障碍的程度如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测定是功能评估的康复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立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评估康复疗效的依据,是康复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2. 检查内容〔见补充〕与分级Ⅰ级:不能完成,全靠别人代劳.Ⅱ级:自己能做一部分,但要在别人具体帮助下才能完成.Ⅲ级:在别人从旁指导下可以完成.Ⅳ级:能独立完成,但较慢,或需要使用辅助器和支具.Ⅴ级:正常,能独立完成.3. 检查方法直接观察法就是由测定者亲自观察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具体情况,评估其实际活动能力.测定时,由测定者向患者发出动作指令,让患者实际去做.譬如对患者说"请你坐起来〞,"请你洗洗脸〞,"让我看看你是怎样梳头的〞等等,要逐项观察患者进行各项动作的能力,进行评估与记录.对于能直接观察的动作,不要只是采取询问的方式,了解能做什么、能做什么与完成的程度,而是竭力做到客观,避免主观,以防止患者夸大或缩小他们的能力.间接评估是指对于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动作,通过询问的方式进行了解和评估的方法.譬如通过询问了解患者是否能够控制大、小便等.八、康复工程的概念康复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康复和有关工程理论指导下,与各个康复领域的康复工作者,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密切合作,以各种工艺技术为手段,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科学.九、物理治疗的定义物理治疗学〔Physical Therapy〕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十、物理治疗的原理〔判断题〕〔一〕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治疗作用的机制生命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机体内环境和机体外环境不断进行能和信息交换.生命起源和发展,物理因子起重要的作用,如阳光、放射本底,地球磁场〔0.3~0.5GS〕、电场、冷热等都是生命起源的物理基础,故称为生态因子.人工物理因子的性质属于生态学因子,而生物体在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以与随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应答反应中均伴有一定理化现象,如动作电位,磁场强度、热辐射强度、电子传递等,人体自发的与其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物物理现象为理疗作用机理提供依据.各种物理因子作为不同形式的物理能和信息作用于机体时,在其内部进行传递和交换.能是信息的物质基础,信息是能的表现形式.当物理因子的作用强度大于生理阈值,而且其参数与细胞——分子内生物物理变化的参数与细胞内能量合成过程参数相对应时,该物理因子对机体便可起到信息的作用.体内接受物理信息作用的结构是末梢神经感受器、大分子、大分子的聚集体〔蛋白质、糖、酶、生物膜等〕不同的物理因子与各种感受器间选择性地进行作用和产生反应.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物理能即被人体吸收并发生能量的转换,同时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局部和/或全身性的生理反应,从而引起治疗作用.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而产生效应.神经机制和体液机制是有机联系的,是通过反馈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的.对于物理因子的作用,神经系统的反应起主导作用,体液因子的变化既是引起反应的物质基础,又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反应性质的因素.十一、物理治疗的规律〔判断〕1 Grotthus-Drapper规律作用于人体的电磁波或辐射线,只有被吸收才能对人体发生作用,如果100%穿透人体而不被人体所吸收,则不可能发生作用.2 Bunsen-Roscoe规律单位时间吸收能量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的乘积,决定了一定的反应量,能量减少时,为达到相同的反应,可以延长作用的时间来弥补;反之亦然.只要能量与作用时间的乘积不变,其反应的大小也不变.3 Arndt-Schulze规律刺激强度和反应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弱刺激可激起生命活动,中等刺激促进之,强刺激抑制之.超大剂量则产生破坏、致死作用.并伴有量变到质变转化、发展过程.十二、运动治疗的定义、目的定义:广义的运动疗法<therapeutic exercise>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目的:1、运动时抑制不必要的肌肉收缩,使之充分弛缓.2、降低肌X力,扩大关节活动度.3、增强肌力和耐力.4、保持适当的肢位和体位,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进行运动功能重塑.5、保持各肌群相互间的协调性.6、力求获得基本动作,从卧位、立位到步行的顺序.7、通过运动刺激改善心脏、肺、肝脏等功能.十三、肌力的分级肌力Lovett 分级0% 0级功能性电刺激运动——诱发主动肌肉收缩,避免肌肉萎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挛缩和10% 1级粘连,促进运动神经功能恢复.25% 2级助力运动,辅助运动,促使肌力达到3级,产生功能性关节主动活动50% 3级主动运动促使肌力达到IV级.75% 4级抗阻运动,等速运动促使肌力和肌肉耐力恢复正常.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100% 5级十四、神经发育法的定义采取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和方法刺激感觉、运动神经,通过调整神经通路的兴奋性,促进运动神经元兴奋,使软弱无力肌收缩,或抑制脊髓反射亢进引起的肌痉挛,获得可以控制的、协调的肌肉活动,达到神经运动功能重组.十五、哪些方法属于神经发育法BoBath方法、V ojta疗法、上田法、常用的有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再学习技术.十六、作业治疗的定义定义: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十七、感统训练的定义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十八、人体最重要的几种感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与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与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与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十九、游戏疗法的定义和对儿童的意义定义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自我解除困扰的一种治疗方法.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游戏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的,以满足他把握、控制和确定外部现实的要求.游戏对儿童的意义:1.游戏促进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2.游戏促进了儿童社会化进程3.游戏促进了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二十、脑瘫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一〕物理和运动治疗1.基本原则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主要针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应遵循:A由头向尾、由近位端向远位端等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B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C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D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E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个运动向多个运动的协调运动;F康复训练前肌X力的缓解2.康复训练的要点A头部的控制最重要.仰卧位头部保持正中位,颈部牢固挺起;俯卧位抬头和转动;坐位保持头直立位,进行前后左右头的直立反应训练;拉起时头的直立挺胸抬头训练B支撑抬起训练和头训练同时进行,以使身体能够抬起、翻身和回旋.肘支撑、手支撑、坐位支撑C翻身训练翻身的前提是抬头D坐位训练坐位是向立位发育过程的中间姿势.E膝手立位和高爬位的训练训练时要注意姿势调节的能力,重心逐渐下移而躯干抬高的能力,关心周围事物的能力.从腹爬位开始训练逐渐到膝手立位和高爬.F站立和立位训练膝立位时如果能够对骨盆和髋关节的控制达到一定程度,可进行立位训练.由他人扶站开始,至自己扶站、站立时两手交替拿物、立位平衡的建立、单腿站立,必要时可用辅助器具.G步行训练前提是单腿站立步行的进步和实用性训练3.目标痉挛型脑瘫的治疗目标:降低肌X力,抑制屈曲模式和肢体的内收内旋,促进伸展模式和外展外旋,促进对称性姿势,抑制挛缩和畸形.手足徐动型的治疗目标:控制头部保持中间为,控制肢体的活动向着中线方向,抑制伸展模式和非对称模式,抑制不随意运动和姿势的易变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4.疗法bobath疗法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分析,认为脑瘫儿根本问题是由于缺乏对反射性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中枢性抑制〕而导致的异常.因此,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常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V ojta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来诱导产生全身的、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动机能,因此也称其为诱导疗法.物理因子其他易化技术〔二〕作业疗法保持正常姿势促进上肢功能的发育促进感觉、知觉运动功能的发育促进日常生活动作促进情绪的稳定和社会适应性〔三〕言语障碍的矫治80%存在发生机制: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器官功能障碍,交流意愿障碍与其他障碍.特点:语言发育迟缓和或构音障碍〔四〕其他治疗1.药物治疗2.传统医学康复疗法3.手术治疗4.辅助器具与矫形器5.乘马疗法6.感统训练7.文娱体育治疗〔五〕引导式教育功能障碍者通过学习可以获得适当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本人努力外,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其他人的引导、诱发与教育,促进功能障碍的改善,创建有效功能替代原有的功能障碍.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正常.不是单纯的物理治疗,而是通过一定手段,诱导和实现预先所设定的目标,引导出功能障碍者学习各种机能动作的一种局面.目的产生——要求通过传入神经进入大脑——意识化——大脑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达到执行命令的器官——产生效应,达到目的.引导员:患儿所需要的各种训练和教育都由此人在同一环境中给予.引导式教育学院四年学习,课程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神经生理、病理学等,幼儿护理、教育概论、幼儿心理学、康复学、音乐知识、游戏方法、动作原理,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引导式教育的作用第一引导式教育让脑瘫儿童,在训练学习之初就明确的知道自己的训练目的和训练目标.第二引导式教育可以让脑瘫儿童在学习某种知识,技能以与在同伴进行游戏的同时,达到训练运动功能的目的,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兴趣.第三引导式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性格,纠正了幼儿不良的行为和情感问题,使得幼儿感到虽然自己有残疾,但也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成为一个各方面"健全〞的人.第四引导式教育让脑瘫儿童在家庭化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学习和训练,使他们情绪愉快,没有更多的压力感第五引导式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通过普通的一日活动,无时无刻的接受训练和学习,最终学会如何照料自己.〔六〕护理和管理二十一、引导式教育的定义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正常.不是单纯的物理治疗,而是通过一定手段,诱导和实现预先所设定的目标,引导出功能障碍者学习各种机能动作的一种局面.。

康复评定基础康复生物力学与生理学基础

康复评定基础康复生物力学与生理学基础
康复生物力学与生理学基础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2019/5/18
内容
生物力学:
应用力学的原理分析人体运动规律
运动生理学:
研究运动中人体主要系统和脏器功能生 理效应规律
2019/5/18
运动力学基础
力学: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与物 体发生位移间关系的物理学分支
内力 外力
运动力学基础
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上肢以精细活动为主,灵活性好而稳定性相 对较差
下肢支撑体重,要求稳定性好而灵活性较差
2019/5/18
运动力学基础
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影响因素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大小
两个关节面一样大小稳定性好 两个关节面相差大灵活性好
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关节韧带的强弱与数量 关节周围的肌肉强弱
2019/5/18
2019/5/18
运动力学基础
关节的力学 单轴关节:
滑车关节(指间、膝关节) 圆柱关节(尺桡关节)
双轴关节:
椭圆关节(腕、掌指关节) 鞍状关节(踝关节)
三轴关节:
球窝关节(肩、髋) 平面关节(肩锁关节)
2019/5/18
2019/5/18
2019/5/18
2019/5/18
纤维组织的力学特性
粘弹性
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 蠕变creep:维持恒定的载荷下,纤维组织缓慢持
续延长 应力松弛stress relaxation:维持长度不变,纤
维组织内因牵伸而提高的张力逐渐下降;
弹性延伸:在去除应力后纤维组织回缩。 塑性延伸:在去除应力后纤维组织持久性延长。
2019/5/18

康复生物力学

康复生物力学

1 康复生物力学:康复生物力学是根据人体运动器官的结构、机能和生物体材料的力学性质,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揭示人体肢体产生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操作机理,并探究治疗康复措施的一门学科,它是生物力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2 骨的压电效应:长骨被弯曲时能产生电压,在凸侧即产生张应力侧产生下电位,在凹侧即压力侧为负电位。

压电效应的产生机制有两种:压电性机制,半导体机制。

3 刚度与强度:强度是指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组成的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4 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学上的破坏和在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其表现为骨折、脱位、软组织的拉伤、扭伤或撕裂伤。

5 步态周期:一个步态周期就是一个复步,包括两个单步,每一个单步又包括两个阶段:支撑阶段和摆动阶段。

6 许可应力与预应力:人体的骨骼,肌肉等生物材料或制作假肢材料工作时通用允许的最大应力为许可应力。

构件组成时,在构架中已经产生的应力为预应力。

8骨的功能适应性:骨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具体表现为:外力作用于骨上,骨骼会出现相应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

9 扣锁机制:单足站立时,膝关节自屈而伸的最后10度,股骨在胫骨上内旋,使关节扣紧以维持关节的稳定。

10 界面润滑:润滑软骨面主要机制之一,界面润滑模式包含一层吸附在两相向关节面上的润滑剂分子。

这些附着在关节面上的分子形成一个界面层,互相摩擦产生对抗剪力的阻力比关节面直接摩擦产生的阻力小。

11 压渗润滑:负荷大运动快的关节,其润滑机制在于自身压迫的流体静力现象。

12 转动分量与稳固分量:将作用在一个平面内的肌肉力分解为这样两个垂直分量:一个沿着骨轴线作用的分量,起稳固关节的作用,是稳固分量;一个是垂直同轴线的分量,是转动分量。

13 股胫外侧角:股骨解剖轴与胫骨纵轴所形成的夹角,大约为174度。

14 Q角:髌骨中点到髂前上棘的连线与髌骨中点到胫骨结节连线相交成向外张开的角,称为Q角,正常小于15度。

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

康复治疗学生物力学重点

摩擦力在康复治疗中有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动作稳定程度、可采用增加静摩擦力的方法。

例如.● 拐杖前的操皮垫,增加摩擦系数从而达到增加摩擦力的效果;● 矫形器内侧面增加纹路以增加摩擦力,使患侧更加吻合.防止损伤;● 斜板站立中注意斜板角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摩擦力的变化,应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达到牵拉小腿三头肌的效果。

● 动摩擦力中,在二级肌力患者的肌力练习中.患者将患肢放于近似光滑的平面上.调整其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或角度,以改变动摩擦力.从而达到增加肌力的目的。

肌肉力(Muscular force ):肌肉主动收缩时产生的力。

⏹ 肌肉由大量的纤维组成,当肌肉兴奋时,能够收缩产生张力,并在腱的附着点产生对骨的拉力,从而使物体产生运动或保留一定姿势。

● 肌肉的稳定分量和转动分量:1)稳定分量:沿着骨的轴线作用,指向或背离关节转动轴心,这个分量起着稳定关节的作用,称为稳定分量2)转动分量:垂直于骨轴线,使骨产生转动的分量。

⏹ 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包括:移动效应和转动效应。

● 力偶的概念: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

记作(F , )。

⏹ 力偶臂: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

⏹ 力偶作用面:力偶的两个力作用线决定的平面。

⏹ 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的作用平面。

⏹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只有转动效应而无移动效应。

⏹ 力偶矩:组成力偶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来度量。

力偶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与矩心O 的位置无关。

● 力系: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或力偶)。

(一)力线平移定理1、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F 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意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力偶矩等于力F 对平移点之矩。

⏹ 平面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力系的主向量R 和力系对任意点的主矩 都等于零。

321=+++= F F F R 0321=+++= m m m m o Fdm ±=0,0==∑∑yxFF=∑iOm手杖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复习资料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复习资料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复习资料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复习资料运动康复生物力学是运动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体运动时的力学特征以及运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领域。

一、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1.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的学科,它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部分。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特征,而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特征。

2. 生物力学: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和力学特征的学科,它结合了力学和生物学的知识,研究生物体在运动中的力学特征以及运动对生物体的影响。

3. 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通过运动和锻炼来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的过程,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损伤的康复治疗中。

二、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重要原理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应用1.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运动康复生物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人体行走时的力学特征,可以帮助康复医生评估患者的步态异常,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2. 运动损伤预防: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可以帮助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通过研究运动时的力学特征,可以识别潜在的损伤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运动性能提升: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还可以应用于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性能。

通过分析运动时的力学特征,可以发现运动员的潜在问题,并通过训练和调整来提升其运动能力。

四、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设备和测量工具来获取运动时的力学数据,从而分析和研究运动的力学特征。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第二章:人体平衡讲义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第二章:人体平衡讲义

第二章人体平衡一、力学基础理论●运动学特征:物体的运动在空间与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特征(运动轨迹、路程、角度、位移、动作的先后次序与持续时间等)●以经典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时把人体及器械看作是质点、刚体或刚体系统处理概念:质点:具有一定质量忽略其大小、形状的几何点刚体: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1.相关参数空间特征参数:位置矢量(空间矢量)、轨迹、路程与位移速率、速度、即时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时间特征参数:运动何时开始和结束、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的时间结构(节律)等2.运动形式根据运动轨迹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根据运动时各点是否平行分:平动、转动、复合运动3.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离不开物体;力的作用效应有内效应与外效应;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学平衡二力平衡: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当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若其中任何两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其余一力的作用线亦必交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力系(多力情况):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分类力系的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一般简化结果为一个主矢FR’和一个主矩M ’。

当物体平衡时,主矢和主矩必须同时为零。

5.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6.约束和约束反力自由体:可以在空间作任意运动的物体。

非自由体:由于受到周围物体的限制(或阻碍)而不能作任意运动的物体。

约束:事先对物体的运动所加的限制条件。

约束反力:约束作用于非自由体的力。

(简称:约束力或反力)主动力:除约束力外,非自由体上所受到的所有促使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的力。

二、人体或人体局部受力分析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即确定研究对象;然后考查和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进行受力分析。

运动康复力学考试题库

运动康复力学考试题库

运动康复力学考试题库运动康复力学考试题库涵盖了运动康复中力学原理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力学原理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试题目:1. 简答题:- 简述运动康复中力学原理的重要性。

- 解释什么是生物力学,并举例说明其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2. 选择题:- 在运动康复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力学因素?A. 肌肉力量B. 关节活动度C. 心理状态D. 运动控制3. 计算题:- 假设一个患者需要进行膝关节屈曲运动,已知膝关节屈曲时肌肉产生的力为300N,膝关节的力臂为0.2m,求肌肉需要克服的阻力。

4. 案例分析题:- 患者因车祸导致腿部骨折,经过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请分析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力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方案。

5. 论述题:- 论述在运动康复中如何利用力学原理来提高患者的运动效率。

6. 判断题:- 运动康复中,增加肌肉力量可以提高运动效率。

(对/错)- 所有运动康复训练都应遵循力学原理。

(对/错)7. 应用题:- 描述在运动康复中如何使用杠杆原理来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

8. 实验设计题:- 设计一个实验来评估不同康复训练方法对改善患者步态的力学效果。

9. 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一个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过程中,力学因素如何影响其恢复进程。

10. 实践操作题:- 描述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使用力学原理来帮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

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能够展示对运动康复力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并能够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康复训练中。

考试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康复医学概论骨关节肌肉生物力学

康复医学概论骨关节肌肉生物力学

人的躯体运动遵循杠杆原理,各种复杂动作都可 分解为一系列的杠杆运动。
杠杆包括支点、力点和阻力点。 支点到力点的垂直距离为力臂 支点到阻力点的垂直距离为阻力臂。 根据杠杆上三个点的不同位置关系,可将杠杆分
成三类:
➢ 第1类杠杆(平衡杠杆)
➢ 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
➢ 如头颅与脊柱的连结,支点位于寰枕关节的额状 轴上,力点(如斜方肌、肩胛提肌、头夹肌等的作 用点)在支点的后方,阻力点(头的重心)位于支点 的前方。
如果引入比强度(极限(最高)强度除以 比重)和比刚度(弹性模量除以比重)的 概念,则可以见到骨的比强度接近于工程 上常用的低碳钢,而骨的比刚度可达到低 碳钢的三分之一。
2.骨对简单(单纯)外力作用的反应
(1)拉伸:自骨的表 面向外施加相等而反向 的载荷,在骨内部产生 拉应力和拉应变。 (2)压缩:加于骨表 面的向内而反向的载荷, 在骨内部产生压应力和 压应变。
(5)扭转:载荷加于骨上使其沿轴线方向产生扭曲。
在人体运动中,受到纯粹的上述某一种载 荷的情况很少见,大量出现的是复合载荷, 即同时受到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载荷作 用
骨的强度大小排列顺序是: 压缩、拉伸、弯曲、剪切
骨的变形以弯曲和扭转为主
体育活动中骨骼的受力形式及其强度
3.机械应力对骨结构的影响
✓ 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受的压(重)力和肌肉牵拉 的张力相适应,沿压力和张力方向排列 。
骨密质:质地致密,由紧密且规则排列的骨板构 成。因各层骨板中纤维的排列方向不同,且相邻 两层的纤维呈交叉状,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压力和 抗扭转能力。
✓ 骨密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干、扁骨的内、外层 以及其他形状骨的表面。
骨、关节、肌肉的生物 力学基础
Part1 生物力学概述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 3.运动学).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 3.运动学).

基础知识三. 运动学一. 运动生物力学1. 运动生物力学定义、人体力学、内力和外力学以及骨骼运动学**A :运动生物力学定义**定义:(Biomechanics )是研究能量和力对生物系统影响的科学, 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B :人体力学定义**①定义:是用力的观点、方法定量描述、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力学的医学科学②决定运动治疗有效性:主要是骨骼系统对力的耐受性及其活动性。

C :内力和外力**①外力:外界作用人体的力: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流体作用力、摩擦力、器械阻力等;②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力,包括:肌肉收缩力、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内脏器官的摩擦力、内脏器官和固定装置间的阻力、体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流体阻力等D :骨骼运动学**2. 骨骼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A: 骨骼力学**力矩:①力矩:一个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的绕某轴转动的作用就称为力矩②单位为牛顿. 米(N.M )③力矩的大小也称为扭力应力和应变:①应力:(stress )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N/M ²②应变:(strain物体在内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大小的相对变化③弹性形变基本形式:(elastic deformation)有长度形变、体积形变和形状形变。

④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应力和应变的比值刚体: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大小与形状不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刚体(ringid body)B :动力学**①动力学状态:一个力作用于物体, 会加速物体的运动, 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此为非平衡状态,也称动力学状态。

②线加速度:力所产生的加速度是沿直线方向。

③角加速度:由扭力所产生的绕轴旋转的加速度。

C:静力学**①静力学平衡: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 称为静力学平衡。

静力学平衡可分析作用处于静态系统上所有力的平衡问题3. 脊柱运动节段、脊柱运动学、脊柱小关节和神经根**A :脊柱运动节段**①定义: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与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motion segment ),又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unit )②分部:前后两部a 前部: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b 后部: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③前后部承载: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康复生物力学学研究生物力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学科

康复生物力学学研究生物力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学科

康复生物力学学研究生物力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学科康复生物力学学——研究生物力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学科导言:康复生物力学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力学在康复治疗中应用的学科,通过对人体运动、组织损伤和康复过程的力学分析,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康复生物力学学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1.1 生物力学的概念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内产生的力学效应和其动力学特性的科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1.2 应力和应变通过对组织和器官的受力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力后产生的应力和应变。

应力是物体内部受到的力除以其受力面积,而应变则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程度。

1.3 生物力学模型为了研究生物体内的力学行为,研究人员常常会建立生物力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是简单的物体,也可以是复杂的组织和器官。

通过对这些模型进行分析和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运动和受力的规律。

第二部分:生物力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2.1 运动分析康复治疗中的运动分析是康复生物力学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运动分析,可以评估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的运动姿势、力量和协调能力。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十分关键。

2.2 假肢设计与优化对于失去肢体功能的患者来说,假肢是重要的辅助工具。

康复生物力学学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假肢的结构,使其与残缺的身体部分相匹配,并提供合适的支撑和运动能力。

2.3 步态分析与康复康复生物力学学中的步态分析是评估患者行走过程中的动作、力量和协调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步态分析的研究,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康复干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和功能。

2.4 骨折治疗与康复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形式,康复生物力学学可以通过对骨折部位应力和应变的分析,评估治疗和康复方案的有效性。

同时,生物力学模型也可以帮助医生优化骨折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和康复计划。

康复治疗师考证必背知识点(七)

康复治疗师考证必背知识点(七)

康复治疗师考证必背知识点(七)
康复治疗师考证必背知识点(七):基础知识(运动学)
7-1运动生物力学的几个概念
•生物力学:是研究能量和力对生物系统影响的学科
•力矩(M):是作用于物体或人体的合力(F)与支点到力作用线距离(d)的乘积,即M=F×d。

力矩的大小成为扭力。

如下图分析:手握球做屈肘动作产生的力矩。

•应力: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可以这样来理解,给一物体施加一个拉力作用力,该物体内部的单位面积上也会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应力。

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发生的形变称为应变。

•刚体: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大小与形状不发生变化的物体成为刚体。

•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静力学平衡):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例题: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 A.剪力 B.应力 C.变形力 D.应变力 E.扭力(KEY:B)
7-2作用于人体的内力和外力
7-3骨受到的载荷(即作用力)的形式
其中剪切力常引起长骨骨干和骺端骨折,压缩力常引起椎骨骨折。

例题: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原因是
A.拉伸载荷 B.压缩载荷C.剪切载荷 D.拉伸与压缩联合作用 E.扭转与压缩联合作用
7-4 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平衡杠杆:如斜方肌等维持头部稳定
省力杠杆:如小腿三头肌使人提踵速度杠杆:如肱二头肌屈肘做功
7-5 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康复医学中运动学和生物力学问题

康复医学中运动学和生物力学问题

胶原组织的生物力学
骨骼系统周围含有胶原组织的有韧带(包 括关节囊)、肌腱和皮肤。这些结构是被 动运动的,不产生主动运动。胶原组织主 要由三种类型的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弹 性纤维和网状纤维。胶原纤维主要为组织 提供强度和刚度,弹性纤维在组织受载时 提供延展性,而网状纤维提供容积。
胶原组织的力学特性
一个醣蛋白聚合体的简图
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性质
渗透性
它表示液体流过多孔物质的固体基质时的摩擦阻力。 渗透性越低,承载时液体流动阻力越大。与普通海绵 的渗透性相比,健康软骨的渗透性是很小的。随着压 力和变形的增加,健康关节软骨的渗透性大大降低。 因此,关节软骨具有一个机械反馈调节机制,阻止组 织间液完全流出。
内力
各种内力总是相互适应,以维持最佳活动, 同时也不断和外力相抗衡以适应人体生活 的需要。例如为克服重力对血液流动的影 响,有时需要肌肉收缩来帮助血流循环。
骨组织的生物力学
骨骼系统的作用是保护内脏器官并为肌肉 提供坚强的动力联系和附着点,以利于肌 肉收缩和身体运动。骨具有实现该目的所 需的力学性能。除此之外,骨具有自我修 复的能力,并能根据力学的需要改变其性 能和外形 。
器械的其他阻力
肢体推动运动器械进行锻炼时,除要克服器械重力外, 还需要克服器械的惯性力、摩擦力或弹力所产生的阻 力,其大小与肢体推力相等,方向相反。
外力
各种外力经常被用来作为运动训练的负荷, 这种负荷要求肢体运动的方向和力量与之 相适应,从而选择投入工作的肌群及其收 缩强度,这是肌力训练的方法学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肌肉的收缩形式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是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 速度运动。运动时肌张力大致恒定,故称等张收缩。因引起 明显的关节运动,故也称动力收缩(dynamic contraction)。 由于近期研究证明,所谓“等张收缩”时肌张力并不恒定, 因此建议根据等张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改变不同,分为:

康复力学习题答案

康复力学习题答案

康复力学习题答案康复力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康复生物力学:康复生物力学是根据人体运动器官的结构、机能和生物体材料的力学性质,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揭示人体肢体产生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损伤机理,并探究治疗康复措施的一门学科,它是生物力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2. 骨的压电效应:长骨被弯曲时能产生电压,在凸侧产生张应力侧产生正电位,在凹侧即压力侧为负电位。

压电效应的产生机制有两种:压电性机制、半导体机制。

3. 刚度与强度:强度是指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组成的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4. 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学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其表现为:骨折、脱位、软组织的拉伤、扭伤或撕裂。

5. 步态周期:一个步态周期就是一个复步,包括两个单步,每一个单步又包括两个阶段:支撑阶段(足根着地、站立中期、足趾离地)、摆动阶段(摆动前期、摆动后期)。

6. 许可应力与预应力:人体的骨骼、肌肉等生物材料或制作假肢材料工作时能允许的最大应力为许可应力。

构件组成时,在构架中已经产生的应力为预应力。

8. 骨的功能适应性:骨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具体表现为:外力作用于骨上,骨骼会出现相应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

9. 扣锁机制:单足站立时,膝关节自屈而伸的最后10度,股骨在胫骨上内旋,使关节扣紧以维持关节的稳定。

10. 界面润滑:润滑软骨面主要机制之一,界面润滑模式包含一层吸附在两相向关节面上的润滑剂分子。

这些附着在关节面上的分子形成一个界面层,互相摩擦产生对抗剪力的阻力比关节面直接摩擦产生的阻力小。

11. 渗透润滑:12.转动分量与稳固分量:将作用在一个平面内的肌肉力分解为这样两个垂直分量:一个沿着骨轴线作用,另一个垂直骨轴线,是转动分量;沿着骨轴线作用的力起稳固关节的作用,是稳固分量。

13.股胫外侧角:股骨解剖轴与胫骨纵轴所形成的夹角,大约为174度。

14.Q角:髌骨中点到髂前上棘的连线与髌骨中点到胫骨结节连线相交成向外张开的角,称为Q角,正常小于15°。

人体运动学康复专业总结复习材料

人体运动学康复专业总结复习材料

优选文档人体运动学1、生物力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

2、骨强度:是指骨在承受载荷时所拥有的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以致不发生破坏。

骨刚度:指骨在外力作用下所拥有的抵抗形变的能力。

骨坚固性:指骨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骨所受载荷的形式:①拉伸载荷:是指在骨的两端碰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轴线的力的作用。

能够导致骨骼内部产生拉应力和应变,使骨伸长并同时变细。

②压缩载荷:是施加于骨组织表面的两个沿轴线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对的载荷。

该载荷在骨组织内部产生压应力和应变,骨组织可能因压缩载荷作用而产生短缩形变。

③波折载荷:是使骨沿其轴线发生波折形变的载荷。

其中性轴两旁一侧产生拉应力和拉应变,另一侧产生压应力和压应变,在中性轴上则没有应力和应变。

④剪切载荷:表现为在骨的表面碰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相距很近的力的作用。

在骨的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和应变。

⑤扭转载荷:加在骨上并使其沿轴线发生扭转的载荷。

产生剪切应力。

⑥复合载荷:人体在云动时,由于骨的几何结构不规则,同时又碰到多种不定的载荷,经常使骨处于两种或多种载荷的状态即为复合载荷。

3、骨的主要成分:骨组织是由骨细胞系、骨胶原基质和无机盐形成的坚硬的结缔组织。

除骨细胞系外,骨的成分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骨的有机质:主若是骨胶原纤维(90%)和骨非胶原蛋白、骨特异性黏蛋白(10%)。

骨的无机质:主若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柠檬酸钙。

4、骨的重建周期(一般需 3 个月)第一期:休止期,又称静止期,既无骨吸取也无骨形成。

第二期:激活期,破骨细胞的前驱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并附着在骨表面上。

第三期:吸取期,破骨前细胞与裸露表面接触、交融、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取。

第四期:变换期或逆转期,吸取期结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部位。

第五期:形成期,成骨细胞在陷窝的表面上接踵出现并分化、增殖,形成类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添加标题
我国人体重心大概为身高56%男,55% 女 粘弹性材料在恒定外力作用下,开始 有一迅速的较大的应变,随后有一缓 慢的逐渐增加的应变过程。 在工程材料中截面积的变化量一般比 较小,可忽略;但是对生物组织来讲, 其截面积的变化是不可以忽略。
这里添加标题
约束反力
外界约束在约束处对物体的反作用力,一般是不可知的。
骨的生物力学
骨的功能适应性:骨的形态结构 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功能的改 变会影响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的变化。
骨的功能适应性包括黏弹性、 各向异性、壳形(管)结构、 均匀强度分布 人体骨骼的力学特点的是
骨的生物力学
骨骼是各向异性材料,载荷方向 不同其力学性质也不同。局部解 剖位置不同其力学性质也存在差 异。
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
4
小标题
这里输入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
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
这里添加标题
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 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
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 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
骨的生物力学
1 夹板固定的六种力
布带约束力,夹板
固定的弹性力,纸 压垫的效应力,肌
骨愈合的力学影响因 素
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直接,简接
骨折端的啮合力,
必要牵引力
关节生物力学
小伙伴们
关节生物力学
计算题 在上臂垂直下垂、前臂屈曲90度 的情况下,计算肱二头肌的肌力。 已知:肌力力臂dM=0.05m,重 力力臂dG=0.15m,前臂及手重 量G=15N。
,
这里添加标题
卡通可爱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卡通可爱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骨的结构控制因素的是:遗 传、激素活性 、载荷 成年人体骨组织中大约1520%是水份
骨的生物力学
骨承受冲击能力的大小与骨的结 构有密切关系,头颅骨耐冲击比 长骨大约40% 左右。
固定失效:一般是指在骨折 未愈合前固定器械就失去应 有的固定效应,从而可能导 致骨折出现再位移、迟缓愈 合或不愈合等、
骨的生物力学
这里添加标题
小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 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
2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
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
小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
1
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
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
小标题
3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 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
参考系
指人体是否运动时,所选定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或物体 群。
动量 mv
骨的生物力学
1 骨的结构控制因素
的是遗传、激素活 性、载荷
2 弹性固定基本准
则:稳定固定 、 非功能替代、断 端生理应力
强度:指构件抵抗破 坏的能力的是 刚度:构件抵抗弹性 形变的能力
骨的生物力学
1 张力带原则:将固
定器械偏心放置于 弯曲骨骼的凸侧, 可通过机械的限制 作用将骨折端所受 力转变为压力以达 到固定。
计算题 身体前倾时,计算小腿肌肉力。 已知:体重为600N,每足上承受 300N(忽略脚的重量), dG=0.02m,dM=0.03m。
关节生物力学
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 关节腔
生理应力:指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 提高愈合质量的断面应力。
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是一种各向异性非均匀,粘弹性,充满液 体的可渗透物质。
康复生物力学
快结束了小伙伴们
激素、维生素D、 细胞生长因子及 钙剂等可以调节 骨塑性或骨重建, 但不能替代力学 因素对骨组织的
作用
正常步态具有稳 定性、周期性、 节律性、方向性、 协调性及个体差
异性。
步态分析:运用生物力学的概念 和处理方法,以及已经掌握的人体 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的 功能状态进行分析的过程。 步态的影响因素:髋部的旋转、髋部侧面下降、支 撑面的膝关节屈曲、踝关节的滚动。 如果将人体看做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 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肌肉张力、韧带 张力、组织粘滞里、关节约束力。
脊柱临床不稳定
脊柱临床不稳定是指在生理载荷下,失去保持脊椎骨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损坏和刺激脊髓神经根,并 且发生由于结构变化而引起不允许的变形和疼痛。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 (1).压缩特性(2).张力特性(3).弯曲特性 (4).扭转特性(5).剪切特性(6).松弛和蠕变特性 (7).滞后特性(8).疲劳耐受(9).椎间盘内压 (10)自动封闭现象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康复生物力学
总复习(借用的模板)
邓云锋
重点
keynote
1.力学基础知识 2.骨的生物力学 3.关节生物力学 4.软组织生物力学 5.康复生物力学
力、静力学、动力学
力学基础
第一章 我国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主要有:生物流变学、心 血管生物力学与血流动力学、骨关节和口腔生物 力学。 第二章 1.粘弹性材料在恒定外力作用下,开始有一迅速 的较大的应变,随后有一缓慢的逐渐增加的应变 过程。 力矩的定义:力与力质心得距离叫做力对质心得 力矩或者叫转矩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骨折愈合大致经过三个时期:急 性炎症期、修复期和改建期。
根据对骨骼综合受力情况的分析, 凡是骨骼中应力大的区域,其强 度也较高。
骨的各向异性是指负荷材料 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对其 成分和结构的依赖性。
骨的生物力学
人体骨骼的力学特点的是 骨骼是各向异性材料,载荷方向 不同其力学性质也不同。局部解 剖位置不同其力学性质也存在差 异。 成熟密质骨压缩强度最高,拉伸 强度次之,剪切强度最差。顺着 纤维方向的剪切强度低于横着纤 维方向的剪切强度。松质骨的强 度远远低于密质骨的强度。 应力集中会使骨骼的强度降低
拜拜小可爱
邓云锋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应力遮挡:由于固定材 料的力学分流对骨骼造 成强度降低及愈合延迟 等生物学影响等效应
骨的生物力学
应力骨折:机体长久承受一 持续应力刺激,机体出现疲 劳,肌肉不能及时吸收,使 骨骼某处长久承受一持续应 力,使该处发生骨折。
骨的生物力学
1 应力松弛:粘弹性材料在总应变不变
的条件下,由于试样内部的粘性应变 (或粘塑性应变)分量随时间不断增长, 使回弹应变分量随时间逐渐降低,从 而导致变形恢复力(回弹应力)随时 间逐渐降低的现象。
一般来说软骨在 自重下能维持本 身的几何形状。
决定肌肉收缩 功率的因素是 肌肉收缩力和
收缩速度。
,
三元模型收缩 元、并联弹性 元、串联弹性
元。
肌肉结构中 的收缩成分 是由肌束膜 和肌纤维膜
组成。
卡通可爱恐龙
肌肉组织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完全 服从胡克定律,是呈非线性关系。
,
应力松弛
粘弹性材料在总应变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试样内部 的粘性应变(或粘塑性应变)分量随时间不断增长, 使回弹应变分量随时间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变形恢 复力(回弹应力)随时间逐渐降低的现象。
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 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
文字 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 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文字请在这里输入
软组织生物力学
放飞自我
肌肉结构中的收缩成分 是由肌小节的肌凝蛋白 和肌动蛋白微丝组成。
项韧带和黄韧带的主要 成份是弹性纤维,对二 者施加低载拉伸负荷时, 其伸长变形程度为原长 度的 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