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及练习(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及练习(全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托物起兴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首诗中,它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寻找意中人的行动铺垫了基础。
2)主人公不顾路途险阻,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表现出他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的性格特征。
3)诗歌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表现出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增强了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的感人效果。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动物来比拟男女之间的情感和行为,表现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在《关雎》中,重复使用关关、窈窕、参差、辗转等叠词和叠韵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关关形容鸟叫声,窈窕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1.正确答案为D,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这两句诗好在于表达了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安慰和鼓舞,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3.正确答案为B,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4.正确答案为B,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5.这两句诗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6.全诗抒写了作者希望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的思想感情。
7.这句话的意思是,看着别人在垂钓,自己只能产生羡慕的情感。
这里使用了隐喻,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心情,即希望能得到XXX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8.这两句诗描述了洞庭湖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浪摇撼着岳阳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重点文常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与同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合称为“韩柳”。
二、句读停顿(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三、重点字词(一)一词多义(1)环:如鸣佩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2)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能)(4)而: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隶而从者(连词,表顺接)(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犬牙差互(交错)(二)词性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户(名作状,向西)(2)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伐竹取.道取:(开辟)(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3)日光下澈.澈:(穿透)(4)影布.石上布:(映)(5)俶尔..远逝俶尔:(忽然)(6)心乐.之乐:(以……为乐)(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以.其境过清以:(因为)(9)不可久居.居:(停留)(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悄怆:(凄凉)四、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心神悲伤,寒气透骨,使人感到凄凉幽深。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五、内容理解及主要写法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如鸣珮环。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第9课《桃花源记》第10课《小石潭记》第11课《核舟记》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桃花源记》习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述、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38、【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第9课《桃花源记》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由于。
2、鲜美:鲜艳美丽。
3、落英:飘落的花瓣。
4、缤纷:五彩缤纷。
5、异:奇特。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穷:到达尽头。
7、林尽水源:林子的尽头有水源。
8、仿佛:好像。
9、才通人:通晓人情世故的人。
10、豁然开朗:突然心情舒畅。
11、俨然:庄严肃穆的样子。
12、属:属于。
13、阡陌交通:街道纵横交错。
14、相闻:相互听闻。
15、悉:全部。
16、黄发垂髫:年老头发花白,年幼头发垂在肩膀上。
垂髫:头发垂在肩膀上。
17、乃:就是。
18、具:有。
19、要:必须。
20、咸:全部。
21、妻子:妻子们。
22、绝境:荒凉的地方。
27、叹惋:感到惋惜。
28、延:邀请。
29、语云:说道。
30、不足:不值得。
31、便扶向路:就帮助他走向路途。
扶:帮助。
向:朝着。
32、志:心愿。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与外界隔绝了。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达。
间隔:隔绝。
24、乃:就是。
25、无论:无论是。
26、为具言:作为具体的描述。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溪流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突然遇到了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花飘飞,渔夫们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庄重,有良田美池,还有桑树和竹子。
街道纵横交错,鸡犬相闻。
34、诣:到达。
35、规:规劝。
36、未果:没有成功。
37、寻:寻找。
38、问津:询问路线。
津:渡口。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其中有人种植作物,男女穿着,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他们就要回家,准备杀鸡设宴。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9.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及译文(第三单元共九篇)
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及译文(第三单元共九篇)古诗文的学习,绝对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能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理解归纳能力,同时提高自己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精炼思维,只有熟记于心,才能应对之后归纳的填空题的千变万化。
学习方式:可打印或复制到电脑上学,切记,看着手机学,要注意保护眼睛。
1、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下注释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全册课下注释教材目录: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陶渊明10.小石潭记/柳宗元11.核舟记/XXX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下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卷六(XXX1979年版)。
2、【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缘】沿着,顺着。
5、【鲜美】新鲜美好。
6、【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
8、【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10、【林尽水源】XXX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才通人】仅容一人经由过程。
才,仅仅、只。
13、【豁然开畅】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开阔敞亮。
14、【仿佛】整齐的样子。
15、【属】类。
1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7、【相闻】可以相互听到。
18、【悉】全,都。
12.《诗经》两首XXX蒹葭19、【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0、【乃】于是,就。
21、【具】详细。
22、【要】同“邀”,邀请。
23、【成】全、都。
24、【妻子】妻子儿女。
2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7、【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8、【乃】居然,居然。
29、【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0、【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31、【叹惋】感叹。
32、【延】邀请。
33、【XXX】通知(渔人)说。
“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34、【缺乏】不值得,不用。
35、【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归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6、【志】做记号。
37、【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8、【诣】拜访。
39、【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八年级下册文言古诗词及译文(第三单元共九篇)
古诗文的学习,绝对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能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理解归纳能力,同时提高自己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精炼思维,只有熟记于心,才能应对之后归纳的填空题的千变万化。
学习方式:可打印或复制到电脑上学,切记,看着手机学,要注意保护眼睛。
1 、桃花源记魏晋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译文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译文梳理,新学期学习必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桃花源记(一)解释括号前的字或词:1、仿佛()若有光2、才()通人3、豁然开朗()4、屋舍俨然()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便要()还家7、皆叹惋()8、交通()9、妻子()10、绝境() 11、无论() 12、使扶向()路13、遂()迷 14、规() 15问津()(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五)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六)理解1、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2、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一、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16分)1、小生:古义: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译文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含答案详解
··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含答案详解« 桃花源记»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所写景物的特点.乙亥北行蜀记(节选)戴名世明日,宿旦子冈.甫① 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② 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 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④ 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 乙亥北行日记( 四则)» ) 【 注释】①甫:刚,才.②耘:除草.③洵:确实.④汲井:从井里打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 1)见四野禾然: (江北之俗 盖:( 3)偶舍骑步行 舍: ( 4)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2)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询美矣. 3.选文描绘的农家生活图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试用几个词语,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小国寡民老 子小国寡民,使① 有什伯之器② 而不用,使民重死③ 而不远徙.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④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 老子») 【注释】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 什伯,意为极多,多种多样. ③ 重死:看重死亡, 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④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 1)小国寡民 寡: ( 2)虽有甲兵 兵: ( 3)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复:( 4)民至老死 至: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美其服,安其居.( 2)邻国相望,鸡犬之 相闻.3.老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与陶渊明的“ 世外桃源”有何不同?昨梦录康与之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节选自« 昨梦录») 【注释】①丝纩( k u àn ɡ):絮衣服的新丝绵.②麻枲( x ǐ):麻.③殊:特殊的物品.④迫:到了,临近.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老人谓曰 谓: (2)麻枲之属 属: (3)故可同处 故:(4)又戒曰 戒: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公欲来,能相容否?(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3.选文和«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石潭记»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与情感. 2.根据游踪,理清文章线索.观第五泄① 记袁宏道从山门② 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 ,心悸. 山僧曰:“此瀑 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③ ,不容寸肤,三面皆郛④ 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⑤ 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 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⑦ ,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呼虎之 ,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⑧,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节选自« 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 泄:当地人称瀑布为“泄”. ② 山门:指五泄寺的大门. ③ 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④郛( f 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⑤掣折:转折.⑥欹( qī):倾斜.⑦纬:编织物的横线.⑧谛观:仔细看.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三面 皆郛立 皆:( 2披丝 若:( 3)山行之极观也 观: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数步,闻疾雷 ,心悸. (夜已午 时:( 2)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3.请根据选文内容,理清游记的线索. 山门——— ——— ——— ——— 石涧记 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穷① ,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 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② 石为 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③ .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 琴. 揭跣④ 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 居之。
(完整版)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与句子翻译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参考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夹着(溪水)两岸(长)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扬扬。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走)尽这片桃花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尽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和狗叫的声音。
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村民)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回答他们。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民)便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招待渔人)。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村民)自己说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绝(往来)。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翻译:继续前行,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翻译:林子到了水源的尽头,看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似乎有光亮,于是停船,从洞口进入。
5、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再往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6、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山上无人,但听得到犬吠鸟鸣。
翻译:山上有一个小洞口,似乎有光亮,于是停船,从洞口进入,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再往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山上没有人,但可以听到狗吠和鸟叫声。
5、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翻译:山溪中的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蜿蜒,明暗交替,像狗牙齿一样交错不齐。
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6、小船XXX远逝,翕忽而过,怡然自得。
翻译:小船忽然向远处游去,轻快敏捷的样子。
船上的人感到心情愉悦,静止不动的样子。
7、潭水清凉,凄清幽邃,清澈见底。
翻译:潭水清凉,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水清澈见底。
8、两个年轻人跟随着一起去,感受着XXX的美景。
翻译:两个年轻人一起前往,欣赏小潭的美景。
1.重点课下默写注释:1.“奇巧人”指的是手艺精巧、奇妙的人。
2.“径寸之木”是指直径为一寸的木头,其中“径”指的是直径。
3.“为”在这里指的是雕刻。
4.“木”指的是树木。
5.“罔不因势象形”意为全都是根据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指的是无不、全都,“因”表示顺着、就着,“象”表示模拟。
6.“贻”指的是赠送。
7.“盖大苏泛赤壁云”指的是刻的是XXX游赤壁的情景,“泛”表示泛舟,在水上游览,“云”是句末语气词。
8.“有奇”指的是多一点儿,奇表示零数、余数。
9.“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10.“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译文
第三单元文言文译文第9课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
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
(渔人)就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们。
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说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回到郡城,去拜访了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的人了。
第10课小石潭记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从,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在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各课内容理解赏析要点问答汇总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
《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相同。
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2.《诗经》二首《关雎》1.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为题材的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答:诗中写一个年轻小伙子爱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执着追求,然而求之不得,进而相思成梦,梦中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答:“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
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再向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写些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上岸,从洞口进去。
起初,山洞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平坦宽阔的土地,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那里面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何处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桃花源人的问题。
就有人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全册课下注释教材目录: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陶渊明10.小石潭记/柳宗元11.核舟记/魏学洢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下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缘】沿着,顺着。
5、【鲜美】新鲜美好。
6、【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
8、【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1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3、【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4、【俨然】整齐的样子。
15、【属】类。
1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7、【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8、【悉】全,都。
19、【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0、【乃】于是,就。
21、【具】详细。
22、【要】同“邀”,邀请。
23、【成】全、都。
24、【妻子】妻子儿女。
2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7、【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8、【乃】竟然,居然。
29、【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0、【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31、【叹惋】感叹。
32、【延】邀请。
33、【语云】告诉(渔人)说。
“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34、【不足】不值得,不必。
35、【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6、【志】做记号。
37、【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8、【诣】拜访。
39、【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40、【刘子骥】名鳞(li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目录:第9课《桃花源记》第10课《小石潭记》第11课《核舟记》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桃花源记》习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述、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38、【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三、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答: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长时间与世隔绝。
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答:桃源人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饱受战乱之苦。
6 、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8、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答:理想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小石潭记》文言现象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篁竹】竹林。
2、【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3、【心乐之】心情为之高兴。
乐,以…….为乐。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堪】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12、【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澈,穿透。
14、【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8、【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
邃,深。
21、【清】凄清。
22、【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23、【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课内阅读理解: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本文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答: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潭上气氛。
移步换景。
4、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依此写了水、竹、石、树、鱼、溪流六种景物,这样安排使文章井然有序,使读者一目了然。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答: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7、结合本文,谈谈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本文中作者眼前的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心中“悄怆”。
《核舟记》习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默写注释: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径,直径。
3、【为】做。
这里指雕刻。
4、【木】树木。
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6、【贻】赠。
7、【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云,句末语气词。
8、【有奇】有余,多一点儿。
奇,零数、余数。
9、【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10、【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11、【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2、【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兴,起。
14、【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糁,用颜料等涂上。
15、【峨冠】高高的帽子。
峨,高。
16、【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7、【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18、【卷端】指手卷的右端。
“卷末”,指手卷的左端。
19、【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20、【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比,靠近。
21、【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想里。
22、【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
类,像。
23、【矫首昂视】抬头仰望。
矫,举。
24、【不属】不相类似。
25、【诎】同“屈”,弯曲。
26、【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7、【舟子】撑船的人。
28、【衡】同“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