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习知识意识和注意.doc
基础心理学知识(五)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奠 基作,同时也可以被看着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经 典之一。《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的, 初版于1900年,差不多10以后才为人们所重视,在弗洛伊德 有生之年就再版了八次并有了近10种文字的译本。而早在 1914年“五四运动”前夕,当时的《东方杂志》就开始将《梦 的解析》介绍进了中国。“梦”是弗洛伊德最先也最深刻地用 以揭示人的无意识层面的分析对象。虽然弗洛伊德自己曾 多次修订过这部著作,但其基本思想都一直被保留。它认 为梦是人的无意识欲望的 改头换面的表达和实现,是受到 抑制的无意识冲动与自我监督力量之间的一种妥协,因而 对梦的分析也就是人们通向人的无意识的最好的途径。后 来弗洛伊德只是新增加了对"超我"机制的论述以使对焦虑梦 和惩罚梦的解释更加周密。所以,1930年在一条新加的脚注 里,他写到:"既然精神分析已经把人格分为自我和超我, 因此也就不难承认,在这些惩罚梦中超我的愿望得到了实 现。"
10
昼有所思夜有所梦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对于梦 的来源,他认为有三种可能: 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动,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 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 二是它也许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 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 三是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它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 夜间才活动的愿望……第一种愿望起于前意识;第二种愿望从 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去;第三种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 统。在这三种来源之外,他强调“要加上第四个愿望的起源, 就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比如口渴或性的需求等)”。 《梦的解析》第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 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意识的四个基本特征:(1)主观性: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
(我们在想什么只有自己知道)(2)统一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流动性:个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4)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刚到高原会觉得不适,过段时间就好了)2、意识把我们过去记忆与现在感知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一个连续的经验,从而认识提升自我;3、我们依据知觉到的信息,控制并计划我们的行动以达到未来的预期目标。
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分类:(1)焦点意识: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2)下意识、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未被注意到的意识,属于下意识。
(有时候会脱口而出某些话)(3)前意识:既可以储存,也可以拿出来进行意识层面的加工的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一种意识层面,作用是去除不被意识层面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前意识是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产生意识(认知心理学)。
(4)潜意识: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无法进入意识的,这些心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有部分永远不能成为前意识。
三、意识状态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主动意识状态————被动意识状态(催眠)觉醒的意识状态————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睡眠、梦、白日梦)四、注意与意识注意:一种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
本质和性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与机制一、注意的种类:注意: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编码密切相关。
105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基础心理学
二、意识的不同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 去完成一件事情。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 但又不太清晰。 (三)白日梦状态 白日梦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四)睡眠状态 主体不能意识到的意识状态。(警戒点)
基础心理学
二、无意识
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 程。 无意识的内容: 1、在不知不觉中所获得和保存的外界信 息,也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 改造并编码贮存,形成无意识。 2、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的各种活动、行为 操作发生调节和支配的那些心理力量(如未 被意识到的活动动机等),构成人的无意识 。
基础心理学
2、兴奋剂 安啡他明、可卡因、咖啡因 其作用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传递 ,往往加速心理和躯体活动。 3、致幻剂 大麻、LSD、仙人掌毒碱 致幻剂可以阻止一种叫作羟基色胺的 神经递质的释放,而通常这种递质只是在 活动减退时分泌减少,神经细胞不再分泌 羟基色胺,即使服用者是处于觉醒、警觉 和完全有意识的状态。
基础心理学
容易接受催眠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征:
(1)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2)想像力丰富; (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像中的场景; (4)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 我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基础心理学
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二、注意的种类
(一)不随意注意 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须付出意志努力的注 意。当对这类刺激处理完毕,注意也就终止了。 (二)随意注意 是有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 (三)随意后注意 当随意注意的结果已经可以把随意注意的对 象纳入生活的时候,随意注意就可以转化成不 随意注意了,这样的不随意注意叫做随意后注 意。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本章讨论意识和注意,包括其定义、特征、作用、研究方法等内容。通过深 入探讨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理解意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意识的定义与特征
多维性
意识是复杂的,包含了多个方面和层次。
变化性
意识不断变化,受到环境、情绪和认知状态等 因素的影响。
主观性
意识是个体内心体验的主观反映,无法直接被 他人感知。
有限性
意识面临资源有限的问题,无法同时关注全部 信息。
意识的发展与演变
1
心理学研究
2
意识从被忽视到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
重点。
3
早期观念
古代哲学家对意识的认识,如笛卡尔提 出的“我思故我在”。
现代科学
借助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 意识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意识的作用与意义
意识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感知 世界,同时也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
神经科学对意识的认识
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意识与大脑的密切关系,深入研究脑活动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理解意识的本质。
意识异常类型与表现
昏迷
完全丧失意识和反应 能力。
催眠
通过暗示使人进入一 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
由疾病或精神障碍引 起的意识异常。
睡眠
自然的、周期性的意 识状态。
意识的失去与恢复
1
意外事故
注意与记忆的关系
注意是有效记忆的前提,关注和筛选信息有助于形成和巩固记忆痕迹。
注意分配的模型
单一注意
一次只能关注一个任务或刺激。
分割注意
将注意力分割在多个任务或刺 激之间。
选择性注意
选择关注某些特定信息,忽略 其他信息。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身体动作 当人们集中注意时,与活动无关的身体动作就停止了, 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如学生在认真听课时,其目光注视着老师, 而其他动作都停止了。当学生做出多项与学习活动无关的身体动 作时,可大致判断其走神了。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对比关系:颜色、大小、形状、
强度、持续时间。 如绿草和红花、绿草和 青蛙 刺激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易引起注意,如霓 虹灯、活动玩具、教师讲课声调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四、意识的水平
无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自我意识和对外周的意识
五、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盲视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催眠 白日梦和幻想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的概念 什么是注意 注意和意识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分类
一、注意的概念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主观因素:各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 识经验
客观因素: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TCI G AHNE
图1
TEACHING 图2
2.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意识和注意
因
活动是否具有组织性
素
(4)对个性的依从性:
主体的意志力
• (三)随意后注意
– 也叫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它兼具不随 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
第四节 注意的基本特征
• 一、注意的范围
– 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 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少的注意特征。本 质上,注意的广度也就是知觉的广度。
– 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 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注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加 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又称 为分心。分心是指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 活动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的注意状态, 也就是说注意没有完全保持在当前所应该指 向和集中的事物上。
– 注意的分配能力主要是后天学习和训练的结 果。
– 实现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
• 在两种或者多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 (半)自动化的程度。
•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内在关 系。
• 五、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 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 特征。
社会历史的制约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随着社会历 史的发展,人类意识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和深 刻。意识和语言密不可分。
(2)从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意识也 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 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1)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 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30.00)1.意识(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
)解析:2.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与集中性。
)解析:3.随意后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解析:4.生物节律(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意志与注意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教学目标】1、掌握意识的概念。
2、掌握注意的概念及其规律。
2、了解有关注意的理论。
3、学会积极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教学重点】1、意识的概念。
2、注意的概念3、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
【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意识概述一、意识的概念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1)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对象”或“事物”,例如:同学刚修整的新发型,你的好朋友对你的文章的评价,从MP3传来的优美音乐等等。
你觉察到这些外部事物的存在,说明你意识到了它们。
同样,人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舒服或者饥饿等。
人还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这就像在机器人或人工智能这样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中,通常需要一些特定的功能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这种控制和调节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保持一定的功效有重要作用。
换句话说,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人类意识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意识的觉知性觉知性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它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其中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复杂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等。
(2)意识的能动性能动性是人类意识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它是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概括地说,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总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着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1.睡眠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混淆的、频次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连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迸发的,频次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连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次会连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连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话、尿床等发生在此。
(5)迅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像,△波消逝,高频次、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迅速左右上下挪动,并且往常陪伴着梦幻。
2.梦的功能解说(1)精神剖析的看法。
弗洛伊德和荣格以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展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靠谱的路径。
或许说,梦是被压迫的潜意识激动和梦想以改变的形式出此刻意识中,这些激动和梦想主假如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应。
(2)生理学的看法。
霍布森以为梦的实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看法。
梦担负着必定的认知功能。
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旧对储藏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稳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幻。
3.注意的认知理论(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行能对全部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当信息经过各样感觉通道进着迷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体制。
只有部分信息能够经过这个体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余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整丧失(分耳实验否定)。
(2)衰减理论:当信息经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不过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整消逝。
(3)后期选择理论:全部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以前已遇到充足的剖析,而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此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响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一样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此中本理论的两个假定是:1,在进行选择以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薪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靠于目前的任务要求。
心理学7意识和注意
3 反应选择模型 (Response Selection Model )Deutsch 和 Deutsch 1963
基本观点: 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得到全部的加工; 注意选择的不是信息,而是对反应的选择; 设想中枢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些输入,但输出 是按照重要性来安排的,对重要刺激才作出反应, 对不重要信息则不作出反应。
在噪音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 在噪音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 实验条件: 实验条件: (1) 用双耳听,同时注意双耳, ) 用双耳听,同时注意双耳, (2) 只用左耳听,只注意左耳, ) 只用左耳听,只注意左耳, (3) 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 ) 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 结果? 结果?
正确率( ): ):65% 正确率(1): ):20% (2): ):
解释: 解释:
每只耳朵都是一个感觉通道, 每只耳朵都是一个感觉通道,每个通道 的信息都是单独存储的。 的信息都是单独存储的。过滤器允许每个通 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方式( ): ):被试可注意每只耳朵的全 方式(1):被试可注意每只耳朵的全 部项目, 部项目,并且信息只需从左耳转到右或相反 转化一次,故再现效果较好。 转化一次,故再现效果较好。 方式( ): ):信息至少要在双耳之间转 方式(2):信息至少要在双耳之间转 化?次,被试不能注意到每只耳朵的全部项 一些信息迅速丧失,故再现效果较差。 目,一些信息迅速丧失,故再现效果较差。
意识和注意
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二者的心理相同吗?
意识概述
一、意识的概念 1 意识: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的 意识: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最高级形式。 最高级形式。 指人以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 人以感知觉、记忆、 系统整体的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环境的觉知 和认识。 和认识。 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基础心理学第3章 意识和注意
➢ 这位心理学家开始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 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在 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 在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在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 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人本身的状态 ① 需要与兴趣 饥饿者对食物的注意 ② 情绪情感状态 女孩对漂亮衣服的关注 ③ 人的知识经验 不同的人对报纸上不同信息的关注
(二)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容。当 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 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 随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只有 人才具有随意注意。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二节 意识状态 第三节 注意 第四节 注意品质
第一节 意识
一.意识概述 二.意识的特征 三.自我意识
一、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在给定的任何时 间里,个体所能觉察到的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 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是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 变化的觉知。
第四节 注意品质
一、注意广度 二、注意稳定性 三、注意分配 四、注意转移
7±2
(1) 注意的广度
在一瞬间内,人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的数量。 如,一目十行。
心理学家耶文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布上放 置了一个白盘子,然后在上面撒黑豆,让被试迅速判断 内黑豆的数量。
实验表明,当黑豆数量在3粒以内时,正确判断率为 100%;当盘子内有5粒黑豆时,开始发生估计上的错误; 当不超过8-9粒时,估计还比较准确,错误次数在50%以 下;但超过8-9粒时,错误明显上升,大于50%。
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02
创造适宜环境
减少干扰和刺激,如降低噪音 、减少视觉干扰等,有助于提 高注意力和意识水平。
03
分解任务
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步 骤,逐一完成,有助于保持注 意力和意识。
04
定期休息
短暂的休息有助于恢复注意力 和意识,提高后续任务的完成 效率。
避免注意分散和意识模糊的策略
减少多任务处理
尽量避免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以免分散注意 力和降低意识水平。
02
03
选择性注意
人们往往只能同时注意有 限的信息,注意的选择性 使得意识能够聚焦于特定 的刺激或任务。
注意的分配
在多项任务中,注意资源 的分配决定了哪些任务能 够进入意识层面,得到优 先处理。
注意的持续性
注意的持续性影响意识对 刺激的持续关注和深入加 工,有助于形成清晰的意 识体验。
意识对注意的调控
间窗口。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
注意的选择性
实验结果表明,注意具有选择性,即在 同一时间内我们只能注意到有限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受到刺激的物理特征、语 义特征以及任务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2
意识的有限性
双任务范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意识加工 具有有限性。当两个任务都需要意识加 工时,被试者的表现会受到显著影响。 这表明意识加工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 要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分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二
一位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他通过保持冷静、专注 和意识清晰,逐一解决了问题,并成功地将企业带向了成功之路。
03
案例三
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意识,以便迅速做出
反应和调整。他通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成功地在比赛中发挥出了自己
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 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 称不随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 的特点直接引起的。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 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 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注意。
04 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注意在意识中的作用
注意是意识的核心机制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 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
他对象。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 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 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 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也叫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的种类
注意选择性地处理信息,使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于特定的刺激或 任务,从而影响我们的感知、记忆和思维。
注意引导信息处理
注意帮助我们过滤无关的信息,将有限的认知资源用于处理重要的 信息,提高我们的认知效率。
注意与决策和行动
注意不仅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还与决策和行动密切相关。通过注 意,我们能够做出决策并指导我们的行为。
意识。
它研究群体动力学、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和刻板印象等主题,以 及如何通过社会干预来促进积极
的社会变革。
社会心理学还关注社会和文化背 景下的意识问题,探究不同文化 和社会制度对个体意识和行为的
影响。
03 注意的心理学研究
注意的定义
01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
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应对焦虑和抑郁
02
通过改变对负面思维和记忆的注意力分配,心理咨询师可以帮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本章主要概念意识:所有的观念、思想、感情、愿望、意向、记忆力等; 一个人的心理体验的总和; 一种察觉活动。
无意识:指个人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外在环境中的一切变化无所知与无所感的情形。
梦:梦是睡眠状态下的一种心理活动,只是唤醒水平较低,我们意识不到梦中的内容,或者意识到的只是残缺零散的梦象。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注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主动的注意。
第一节意识一、什么是意识意识问题,在心理学中是一个特殊的问题。
在心理学尚未从哲学独立出来以前,意识被当作人类内心活动的一种现象来讨论,认为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之所以为人、能思维的根本,是先天具有的。
但是在二十世纪的头五十年里,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主流,为了保证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心理学只研究可以客观观察与测量的行为和刺激,反对对人的内部过程主观臆测。
但自从行为主义以来,直到认知心理学,意识就被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认为它是一种主观体验,缺乏客观可检测性,无法进行实验研究,所以往往把它推给哲学去讨论,或者庞统地当作心理活动的总和。
神经生理学则往往简单地把它作为人觉醒水平来讨论。
直到五六十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和信息论、系统论的发展使得现代认知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主流,人类的意识才逐渐成为心理学关注的重要课题。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说不上对意识问题的科学考察。
意识之所以这样难以讨论是有原因的。
首先,什么是意识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许多学科都在用这个词,但所赋予的含义却并不一致,即使同一学科内不同学者及不同情况下使用这个词也会有很大差别。
连一个基本共同认可的定义都没有,怎么指望对它进行科学研究,确定它的活动机理呢?最广义的说法是与物质相对应的意识,把个人所有的观念、思想、感情、愿望、意向、记忆力等都归之于意识。
如果按此理解,问题简单了,用不着讨论意识的机理,只要研究心理的各个部分,再把它们加在一起就行。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基本问题一、意识的概念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现在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研究的重要性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的结构、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
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以人们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
除认知心理学本身对意识的研究之外,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了意识研究的发展。
1929年,汉斯·伯格(Hans Berger)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人们可以通过纪录脑部生理电流的变化,来探讨人脑的内部过程。
60年代,斯佩里(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也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吸毒、催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充分肯定了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个体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因而受到特别重视。
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视角,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兴趣,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
普心第讲 意识和注意
普心第讲:意识和注意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意识和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心理功能。
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意识和注意力的定义、特点、影响和提升方法。
意识意识是指人类对自己、周围环境、内外部事件、自我能力和行动的感知、认知和理解。
它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连续性、选择性和主观性。
它可以通过行为、语言、眼动等方式来测量和评估。
意识的影响很大,包括了我们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意识的发展与早期经历、教育、文化、社会经验以及遗传等都有关系。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们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心理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它是指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关注某物或某些物,以快速、准确、全面地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注意力的特点是可转移性、容量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同样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工具来获取数据。
注意力不仅在日常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更加需要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如何提高意识和注意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意识和注意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这些生活习惯对于大脑的正常运作和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需要通过反思和自省来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可以尝试写日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来帮助提高自我认知。
练习冥想和放松技巧冥想和放松技巧是提高意识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这些技巧可以减少焦虑、增强自我意识和专注力。
建议每天练习15分钟以上的冥想或深度放松练习。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注意力。
可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了解新事物,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容量。
例如可以玩一些益智游戏、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以及交流和学习新的技巧。
意识和注意力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电子教案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其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自我体验主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3.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在自我评价的指导和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的调节、控制,以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其集中体现自我意识在改造主体和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3)主体的神经类型。
二、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注意的品质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的品质与先天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教育和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有较大的注意广度,持久的注意稳定性,较强的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能力,就可以保证心理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为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瞬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注意对象的特点
2.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3. 个体的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意识、注意的概念,意识的几种状态,注意的种类。
理解: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和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应用:掌握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教学重点
意识概述;注意概述。
教学难点
意识概述;注意概述。
教学手段
理实一体
小组讨论、协作
实践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
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
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
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
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4.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1)认知资源理论: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
注意可以看作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2)双加工理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参与;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并且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可能转变为自动加工。
附录名词解释
1.【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①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
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2.【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里的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4.【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