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计算公式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学科,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力学的研究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来表达和计算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以下是一些在物理力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1.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其受力的关系。
它的公式形式为:F = 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它的公式形式为:F=0即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一组揭示物体运动规律的定律,它包括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这些定律为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提供了有效的描述和解释。
4.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与其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公式形式为:W=ΔE_k其中,W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ΔE_k代表物体动能的增量。
5.功和能的转化关系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一种量度,能是描述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的一种物理量。
根据工作-能量定理,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所具有的能的增量:W=ΔE其中,W代表力所做的功,ΔE代表物体的能的增量。
6.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描述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大小。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为9.8m/s²。
7.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量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公式形式为:F=Δp/Δt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Δp代表物体动量的变化,Δt代表时间的变化。
8.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了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的现象。
它的公式形式为:E_1+W=E_2其中,E_1代表初始时刻系统的总能量,W代表系统所做的外界功,E_2代表最终时刻系统的总能量。
以上是物理力学中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工程力学公式整理
工程力学公式整理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是一门研究力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
在工程学中,力学公式是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工程力学公式整理。
1.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力的合成公式:F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力的分解公式:F₁ = Fcosθ, F₂ = Fsinθ其中,F为施于物体的合力,F₁、F₂为分解后的力,θ为施力与横坐标方向的夹角。
2.矩形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应力公式:惯性矩公式:I=(b*h³)/12抗弯应力公式:σ=(M*y)/I其中,b和h分别为矩形截面的宽度和高度,I为截面的惯性矩,M 为弯矩,y为截面内其中一点的纵坐标。
3.应力和变形的关系公式:胡克定律公式:σ=Ee弹性模量公式:E=(F/A)/(ΔL/L₀)其中,σ为应力,E为弹性模量,F为受力,A为受力面积,ΔL为长度变化量,L₀为初始长度。
4.摩擦力公式: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滚动摩擦力公式:F=RμN其中,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力,R为滚动半径。
5.动量和能量守恒公式:动量守恒公式:m₁v₁+m₂v₂=m₁v₁'+m₂v₂'动能公式:K = (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v'为受撞物体的速度。
6.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公式:杨氏模量公式:E=(σ/ε)横向收缩率公式:μ=-(ε₁/ε₂)泊松比公式:μ=-(ε₁/ε₂)其中,E为杨氏模量,σ为应力,ε为应变,μ为泊松比,ε₁为纵向应变,ε₂为横向应变。
这些力学公式是工程力学中常用的基本公式,用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结构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然,工程力学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还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等。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力学速度:v = t s , s = vt, t = v s质量:m =g G =ρv,ρ=V m , V=m 重力:G = mg =ρgV , 压强:P=S F , F=PS固体平放:F=G , P=S G液体: P=ρgh, F=PS 浮力:F 浮= G-F (称重法)F 浮=ρ液gV 排= ρ液gV 浸 =ρ液gSh 浸 F 浮=F 向上-F 向下漂浮:F 浮=G 物功: W= Fs= Pt功率: P= t W = Fv杠杆平衡: F 1l 1=F 2l 2 或 21F F = 12l l滑轮组机械效率:η= 总有W W =Fs Gh =Fnh Gh =Fn G W 有=Gh ,W 总=Fs ,s=nh斜面机械效率:η= 总有W W =Gh FL W 有=Gh ,W 总=FL滑轮组省力情况: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摩擦时:F=n 1G物不考虑摩擦时:F=n 1(G 物+ G 轮) 线的末端移动的距离与动滑轮移动距离的关系:s=nh二、常量、常识、单位换算1m=109nm; 1g/cm 3= 103 kg/m 31m/s= 3.6 km/h中学生的质量: 50kg 。
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 300g ;纯水的密度:1000kg/m 3或1g/cm 3 ;一个鸡蛋的重量: 0.5N ; 课桌的高度约: 80cm ;每层楼的高度约: 3m ; ρ铜 > ρ铁 > ρ铝(填“>”或“<”) 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Pa=760 mmHg ;(1)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ρ﹦m/V ,m=ρV,V= m/ρρ---密度--- Kg/m3 (千克每立方米)、m--- 质量--- Kg(千克)、V----体积--- m3 (立方米)(2)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v﹦s/t ,s=vt,t= s/vv---速度--- m/s(米每秒)、s--- 路程---- m(米)、t---时间----s(秒)(3)重力、质量的关系:G=mg,m=G/g ,g=G/mG----重力---- N(牛顿)、m ---质量--- Kg(千克),g=9.8N/Kg(4)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F1---动力--- 牛(N)、L1---动力臂---米(m)、F2---阻力---牛(N)、L2---阻力臂---米(m)(5)滑轮组计算:F= (1/n)G,s=nhF---拉力--- N(牛顿)、G----物体重力--- N(牛顿)、n----绳子的段数、s----绳移动的距离--- m(米)、h---物体移动的距离--- m(米)(6)压强的定义式:p= F/S(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压强计算),F=pS,S=F/pp---- 压强--- Pa(帕)、F---压力---- N(牛顿)、S--- 受力面积--- m2 (平方米)(7)液体压强的计算:p = ρgh,ρ= p/gh,h=p/ρgp---压强--- Pa(帕)、ρ---液体密度--- Kg/m3 (千克每立方米)、g=9.8N/Kg、h---液体的深度--- m(米。
力学计算公式
欢迎阅读常用力学计算公式统计一、材料力学:1. 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σmax =N max /A ≤[σ]其中,N 为轴力,A 为截面面积,如5. 惯性矩对y 轴的惯性矩I y =∫A z 2dA其中:A 为图形面积,z 为形心到y 轴的距离,单位为m 4常用简单图形的惯性矩矩形:I x =bh 3/12,I y =hb 3/12圆形:I z=πd4/64空心圆截面:I z=πD4(1-a4)/64,a=d/D(一)、求通过矩形形心的惯性矩求矩形通过形心,的惯性矩I x=∫Ay2dAdA=b·dy,则I x=∫h/2-h/2y2(bdy)=[by3/3]h/2-h/2=bh3/12(二)、求过三角形一条边的惯性矩3/12其中I x为对形心轴的惯性矩9.抛物线形曲线的主要特性A.抛物线曲线的最大垂度f max=y max=-(qL2)/(8H)任意点垂度y=(x-L)qx/(2H)dy/dx=q×(2x-L)/2H式中:q—均布荷载;L—跨距;H—水平张力B、抛物线的切线倾角tgφx= dy/dx=q(2x-L)/2HC、抛物线的一个重要特性D、抛物线的长度S=L+8f max/3L横μ件变形包括由温度引起的变形和由力引起的弹性变形两部分。
σ=P/A=αE△Tσ——为温度应力;α——为线膨胀系数(钢材为12.5×10-61/°C);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T——变化温度①平衡方程P1=P2=P②变形几何方程△l=△l T+△lN③物理方程P=αEA△T0.5N=S式中u式中d—钢丝绳直径二、平台尺寸:平台长度26m,平台宽度4m,满足1.5桩径冲击钻施工的要求。
三、平台结构形式:承重钢桩采用8根直径为0.6m的小钢管桩钢管支撑,平台顶面按需要铺设钢轨,平台自重约13t,同时安排两台16t的钻机进行工作。
详见平台及便桥施工图。
四、检算结构模型的选取:1.按端承桩对小钢管桩检算,钢管桩采用5mm的钢板用卷板机制作成直径为0.6m的小钢管。
理论力学公式
理论力学公式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在理论力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公式,下面将介绍一些较为常用的公式。
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v)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s)的变化率。
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 = ds/dt其中,v代表速度,s代表位移,t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表明,速度等于位移的导数。
2.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加速度(a)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v)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 = dv/dt其中,a代表加速度,v代表速度,t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表明,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导数。
3.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示为: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4.动能和功的关系:动能(K)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根据定义,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K = (1/2)mv^2其中,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功(W)则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
功的公式可以表示为:W = F·s·cosθ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s代表位移,θ代表力在位移方向上与位移的夹角。
这个公式表明,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乘以力在位移方向上的投影。
5.势能和力的关系:势能(U)是力学系统中保持的一种能量形式。
势能的公式可以表示为:U = -∫F·ds其中,U代表势能,F代表力,s代表位移。
这个公式表明,势能等于力对位移的负积分。
6.角动量和力矩的关系:角动量(L)是一个物体围绕一些点旋转时所具有的动量。
L=r×p其中,L代表角动量,r代表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p代表物体的动量。
这个公式表明,角动量等于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与动量的叉乘。
力矩(τ)则描述了力对物体旋转的影响。
力矩的公式可以表示为:τ=r×F其中,τ代表力矩,r代表与旋转点的矢量距离,F代表力。
力学计算公式
力学计算公式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常用力学计算公式统计一、材料力学:1.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σmax=N max/A≤[σ]其中,N为轴力,A为截面面积2.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σ=Eε或△L=NL/EA其中σ为应力,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ε为轴向应变,EA为杆件的刚度(表示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的能力)3.剪应力(假定剪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τ=Q/A Q其中,Q为剪力,A Q为剪切面面积4.静矩(是对一定的轴而言,同一图形对不同的坐标轴的静矩不同,如果参考轴通过图形的形心,则x c=0,y c=0,此时静矩等于零)对Z轴的静矩S z=∫A ydA=y c A其中:S为静矩,A为图形面积,y c为形心到坐标轴的距离,单位为m3。
5.惯性矩对y轴的惯性矩I y=∫A z2dA其中:A为图形面积,z为形心到y轴的距离,单位为m4常用简单图形的惯性矩矩形:I x=bh3/12,I y=hb3/12圆形:I z=πd4/64空心圆截面:I z=πD4(1-a4)/64,a=d/D(一)、求通过矩形形心的惯性矩求矩形通过形心,的惯性矩I x=∫Ay2dAdA=b·dy,则I x=∫h/2-h/2y2(bdy)=[by3/3]h/2-h/2=bh3/12 (二)、求过三角形一条边的惯性矩I x=∫Ay2dA,dA=b x·dy,b x=b·(h-y)/h则I x=∫h0(y2b(h-y)/h)dy=∫h0(y2b –y3b/h)dy=[by3/3]h0-[by4/4h]h0=bh3/126.梁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强度通常由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σmax=M max/W z≤[σ]其中:M为弯矩,W为抗弯截面系数。
7.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对一般超静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1)、根据静力学平衡条件列出应有的平衡方程;(2)、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列出变形几何方程;(3)、根据力学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将变形几何方程改写成所需的补充方程。
物理力学公式
物理力学公式物理力学公式是描述物理世界中各种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数学表达式。
这些公式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和能量等物理量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力学公式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 求位移公式:位移(S)= 初始位置(x0)+ 初始速度(v0)×时间(t)+ 0.5 ×加速度(a)×时间的平方(t^2)这个公式适用于描述在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位移。
2. 求速度公式:速度(v)= 初始速度(v0)+ 加速度(a) ×时间(t)这个公式适用于描述在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3. 求时间公式:时间(t)= (速度(v)- 初始速度(v0))÷加速度(a)这个公式适用于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时计算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力的大小公式:力(F)= 质量(m)×加速度(a)这个公式描述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加速度的大小公式:加速度(a)= 力(F)÷质量(m)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力和质量确定下的加速度大小。
三、重力加速度公式1.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公式:重力加速度(g)= 重力(F)÷质量(m)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
2. 重力的大小公式:重力(F)= 质量(m)×重力加速度(g)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动能公式动能(K)= 0.5 ×质量(m)×速度的平方(v^2)动能描述了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五、引力公式引力(F)= 引力常数(G) ×质量一(m1)×质量二(m2)÷距离的平方(r^2)引力公式用于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其中引力常数(G)为一个常数,质量一和质量二为两个物体的质量,距离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物理力学常用公式
物理力学常用公式物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和能量等基本概念。
在物理力学中,有许多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下面是一些物理力学中常见的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V)=位移(s)/时间(t)v=s/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Δv)/时间(t)a=Δv/t3.力的定义:力(F)=质量(m)×加速度(a)F=m×a4.动能公式:动能(K)=1/2×质量(m)×速度平方(v^2)K=1/2×m×v^25.势能公式:势能(U)=质量(m)×重力加速度(g)×高度(h)U=m×g×h6.动能和势能的关系:机械能(E)=动能(K)+势能(U)E=K+U7.动量公式:动量(p)=质量(m)×速度(v)p=m×v8.冲量公式:冲量(J)=力(F)×时间(t)J=F×t9.牛顿第二定律:力(F)=质量(m)×加速度(a)F=m×a10.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F1)=反作用力(F2)11.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和时间的乘积是一常数。
12.动能定理:动能(K)=力(F)×位移(s)K=F×s13.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速度(v)=2π×半径(r)×频率(f)v=2π×r×f14.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4π^2×半径(r)×频率(f)的平方a=4π^2×r×f^215.牛顿引力公式:引力(F)=万有引力常数(G)×(质量1(m1)×质量2(m2))/距离的平方(r^2)F=G×(m1×m2)/r^216.位移公式:位移(s)=初速度(u)×时间(t)+(1/2×加速度(a)×时间(t)的平方)s = ut + (1/2) × a × t^2这只是物理力学中的一些常用公式,根据不同的情况,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力学中各种公式的计算
力学中各种公式的计算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受力的规律及其运动状态。
在力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用于计算各种物理量。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力学中一些常用的公式,并提供相应的计算方法。
1. 力的公式(F=ma):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加速度(a)。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所受的力。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物体所受的力。
2. 动能的公式(K=½mv²):动能(K)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速度的平方(v²)再除以2、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能。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乘法和除法运算得到物体的动能。
3. 动量的公式(p=mv):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物体的速度(v)。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量。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物体的动量。
4.力与位移的公式(W=Fs):力(F)等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位移(s)是物体移动的距离。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力对物体进行的位移所做的功(W)。
如果已知力和位移,可以通过乘法运算得到功。
5.功率的公式(P=W/t):功率(P)等于做功(W)的速率。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功率。
如果已知做功和时间,可以通过除法运算得到功率。
6.动能定理(W=ΔK):根据动能定理,当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时,物体的动能会发生变化,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W)对物体所做的功。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
如果已知外力和动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等式计算功。
7. 运动学方程(v=u+at):当物体的初速度(u)、加速度(a)和时间(t)已知时,可以使用运动学方程计算物体的末速度(v)。
根据公式,最终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8. 自由落体公式(h=½gt²):自由落体公式用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下落距离(h)。
根据公式,下落距离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一半乘以时间的平方。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物理力学计算公式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包括了许多计算公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力学计算公式。
1.力的计算公式力(F)是物体运动状态的直接原因,其计算公式为:F=m*a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2.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p)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另一个重要量,其计算公式为:p=m*v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动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强度。
3.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K)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K=1/2*m*v^2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4.功的计算公式功(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或能量转换的量,其计算公式为:W = F*d*cosθ其中,F表示施加力的大小,d表示物体的位移,θ表示力和物体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与施加力、位移和夹角有关。
5.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能量转换的速率,其计算公式为:P=W/t其中,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功率与所做功和时间成正比。
6.重力的计算公式物体受到的重力(Fg)是由于地球质量引起的,其计算公式为:Fg=m*g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重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7.弹簧力的计算公式弹簧力(Fs)是弹簧受力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Fs=-k*x其中,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距离。
弹簧力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伸长或压缩距离成正比。
8.圆周运动力学公式对于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有以下两个力学公式:a=v^2/rv=ω*r其中,a表示物体的向心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ω表示物体围绕圆心的角速度。
9.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转动惯量(I)表示物体对于旋转运动的惯性,其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刚体形状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旋转轴在质心上的球体,其计算公式为:I=2/5*m*r^2其中,m表示球体的质量,r表示球体的半径。
力学计算公式
常用力学计算公式统计一、材料力学:1. 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T ma)=Nn aX A W [ (T ]其中,N 为轴力,A 为截面面积2. 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T =E E或厶L=NL/EA其中T为应力,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为轴向应变,EA为杆件的刚度(表示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的能力)3. 剪应力(假定剪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T =Q/A Q其中,Q为剪力,A Q为剪切面面积4. 静矩(是对一定的轴而言,同一图形对不同的坐标轴的静矩不同, 如果参考轴通过图形的形心,则x c=0,y c=0,此时静矩等于零)对Z轴的静矩S z=/ A ydA=y c A其中:S为静矩,A为图形面积,y c为形心到坐标轴的距离,单位为m3。
5. 惯性矩对y轴的惯性矩I y= / A Z2dA其中:A 为图形面积,z 为形心到y 轴的距离,单位为m常用简单图形的惯性矩矩形:l x=bh3/12 , l y=hb3/12圆形:l z=n d4/64空心圆截面:l z=n D4(1-a4) /64 , a=d/D(一)、求通过矩形形心的惯性矩求矩形通过形心,的惯性矩I x= / Ay dAdA=b - dy,贝U l x=/h/2-h/2 y2( bdy) =[by 3/3] h/2-h/2 =bh3/12(二)、求过三角形一条边的惯性矩I x=/ Ay2dA, dA=b • dy, b x=b • ( h-y ) /h则I x= / h o (y2b ( h-y ) /h ) dy= j h o (y2b —y3b/h ) dy =[by3/3]ho-[by 4/4h] h o=bh3/126. 梁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强度通常由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W [ (T ](T maX=M La/Hi Z其中:M为弯矩,W为抗弯截面系数。
7.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对一般超静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1 )、根据静力学平衡条件列出应有的平衡方程;(2)、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列出变形几何方程;(3)、根据力学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将变形几何方程改写成所需的补充方程。
力学常用计算公式
力学常用计算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公式为:\[ F = ma \]其中,\( F \) 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单位:牛顿),\( m \) 是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 a \) 是物体的加速度(单位:米/秒²)。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所受的合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公式为:\[ W = \frac{1}{2}mv^2 \]其中,\( W \) 是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单位:焦耳),\( m \)是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 v \) 是物体的速度(单位:米/秒)。
3.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相加得到。
如果有两个力\( F_1 \) 和 \( F_2 \),合成力 \( F_{\text{合成}} \) 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_{\text{合成}} = \sqrt{{F_1}^2 + {F_2}^2 +2F_1F_2\cos{\theta}} \]其中,\( \theta \) 是 \( F_1 \) 和 \( F_2 \) 之间的夹角(单位:弧度)。
4.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公式为:\[ F = G\frac{m_1m_2}{r^2} \]其中,\( F \)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单位:牛顿),\( G \) 是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 \( 6. \times 10^{-11} \, \text{m}^3 \,\text{kg}^{-1} \, \text{s}^{-2} \)),\( m_1 \) 和 \( m_2 \) 是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 r \)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单位:米)。
5. 力矩公式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力学公式总结
力学公式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界作用下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力学研究中,有许多核心的公式被广泛使用。
本文档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力学公式,并提供其含义和应用场景。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规定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物体,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公式:F = 0应用: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保持不变。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
公式:F = ma其中,F为作用于物体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应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所受力,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规定对于任意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公式:F₁ = -F₂其中,F₁和F₂分别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应用:当物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时,会对其他物体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4.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拥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公式:K = (1/2)mv²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应用: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计算出物体的动能。
5.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动量的变化。
公式:FΔt = Δp = mΔv其中,F为作用力,Δt为作用时间,Δp为动量的变化量,m为物体的质量,Δv为速度的变化量。
应用:可以通过测量作用力、作用时间和物体质量,计算出物体的动量变化量。
6. 弹力公式弹力是一种恢复性力,当物体受到压缩、拉伸或弯曲时产生。
公式:F = kΔ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常数,Δx为物体弹性变形的位移量。
应用:通过测量弹簧常数和物体弹性变形的位移量,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弹力。
7.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公式:F = G(m₁m₂/r²)其中,F为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₁和m₂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力学公式大全
1、力学公式大全
2、热学公式
吸收热Q吸=cm(t-t0)放出热量:Q放=cm(t0-t)Array燃料放出的热量:Q燃放=qm(固体燃料)、Q燃放=qV(气体燃料)
3、电学公式大全
4、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5、透镜三条特殊光路:
⑴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见图3)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②经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⑵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见图4)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②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被凹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6
7、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以内是虚像,以外是实像;二倍焦距实像的大小分界点,以内是放大的像,以外是缩小的像;在成实像的前提下,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并且是逐渐变小的;物体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并且是逐渐变大的.
8、(1)计算固体的压力和压强,一般情况下,先有G F =算出压力,再由S
F
P =
计算出压强,特别注意公式中“S ”指的是“受压”面积,不能和物体的表面积混为一谈.
(2)计算液体压力和压强,通常先有gh P 液ρ=求出压强,再由PS F =求出压力,对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应把容器和它盛的液体看作一个整体,按固体压强计算思路进行计算.
图3
图4。
初中物理静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静力学公式大全
1. 力的公式:
- 力的定义: F = m * a
- 重力的计算公式: W = m * g (其中W为物体的重力, m为物体的质量, g为重力加速度)
2.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力的平衡条件: ΣF = 0 (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 转矩的平衡条件: ΣM = 0 (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矩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矩的平衡状态)
3. 倾斜面上物体的公式:
- 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 Fg = m * g
- 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条件: Fgsinθ = Fn (其中Fg为物体的重力分量, θ为斜面的倾角, Fn为物体在斜面上的支持力)
4. 弹力:
- 弹力的计算公式: Fs = k * x (其中Fs为弹力大小, k为弹簧劲度系数, x为弹簧的伸长量)
5. 摩擦力:
- 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Fs ≤ μs * Fn (其中Fs为静摩擦力大小, μs为静摩擦系数, Fn为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 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Fk = μk * Fn (其中Fk为动摩擦力大小, μk为动摩擦系数, Fn为物体所受的支持力)
6. 浮力:
- 浮力的计算公式: Fb = ρ * V * g (其中Fb为浮力大小, ρ为液体的密度, V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 g为重力加速度)
7. 杠杆原理:
-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力的和对原点的力矩为零
以上是初中物理静力学的一些常用公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力学计算
力学计算
一、公式
1、速度:v=s/t→1m/s=3.6km/h
2、密度:ρ=m/v→1g/ cm3 =1×103kg/m3
3、重力:G=mg→g=9.8N/kg
4、压强:p=F/S p=ρgh
5、浮力:F浮=G排=ρ液gV排→G物=ρ物gV物
6、杠杆:F1l1=F2l2
7、滑轮组(不计绳重、摩擦):F=(G物+G动)/n
→G动=nF-G物 G物=nF-G动→s=nh、v绳=nv物
8、功:W=Fs=Pt→竖直:W=Gh
9、功率:P=W/t P=W/t=Fs/t=Fv
10、机械效率:? =W有/W总
(1)有用功:W有=Gh(竖直) W有=fs物(水平)
(2)额外功:机械自重机械摩擦
(3)总功:W总=W有+W额=Fs
(4)滑轮组:
①竖直:? =W有/W总=Gh/Fs= Gh/F·nh=G/nF(任何情况)
②竖直:? =W有/W总= G物h/ G物h+G动h= G物/ G物+G动(不计绳重、摩擦)
③水平:? =W有/W总=fs物/Fs= fs物/F·ns物=f/nF(任何情况)
④浮力:G物→G物-F浮
二、步骤:1、记住公式 2、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公式 3、如果利用公式不能直
接求出,就利用方程
三、思路:1、正推法:已知条件→所求问题
2、倒推法:所求问题→已知条件。
力学公式
力学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V0+at 当初速度为0时既V= at 路程X= V0t+1/2 AT2中间时刻瞬时速度V`=1/2(V o+Vt)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 o2=2AX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之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中间位移的瞬时速度既Vt/2<Vs/2匀速直线运动:X=VT 当知道初末速度和时间时X=1/2(V+V o)T自由落体:V=V o+gt (g取9.8或10) 由V=V0+at 的来,既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落距离X= V0t+1/2 g T2摩擦力:F摩=μFn μ为摩擦因数 Fn为物体对接触面压力牛顿第二定律:F=ma F 对物体的作用力 m 物体质量 a 物体加速度速度变化 1m/s=3.6km/h平抛:任何时刻速度V及Vo与V的夹角水平方向速度V=(2是平方)a=arctan(gt/vo)任意时刻总位移为S=(X2+Y2)-2圆周运动:线速度 V=S/t (t时间内通过的弧长)角速度 w=a/t (a是连接质点和圆心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周期T 频率f (单位时间内物体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T=1/f w=2π/T V=2πr/T= 2πfr=wr向心加速度 a=V2/R=W2R=4π2f2r= 4π2r/T2方向指向圆心向心力 F=ma=mv2/r=mw2r=m4π2r/T2=4π2mf2r求物体在某一点受到的向心力时,应使用该点的瞬时速度 F向=mv2/R万有引力:(1)公式:F=G(Mm/r2)(G=6.67×10-11 N·m2 /kg2 引力常量)当把万有引力做的圆周运动看作向心力时:G(Mm/r2)=m(υ2/R)=mn2R=m(2π/T)2R=m(2πf)2R(2)天体M和P估算,已知卫星绕天体做匀圆运动半径R和周期T由G(Mm/R2)=m(4π2/T2)R →M=4π2R3/GT2ρ=M/v=3πR3/GT2R3 R0为天体半径当卫星绕天体运动时,R=R0,所以ρ=3π/GT2(3)卫星绕行速度υ,高度ω,周期T,与半径关系。
力学公式大全
力学公式大全第一章:力学基础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否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加速度公式:$a = \frac{F}{m}$,其中$a$为加速度,$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
- 物体重力公式:$F_g = mg$,其中$F_g$为物体所受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的不同部位。
第二章:平衡力学1. 力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或静止的平衡公式:$F_h = F_g \cdot\sin(\theta)$,其中$F_h$为水平力,$F_g$为物体所受重力,$\theta$为倾斜角度。
- 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或静止的平衡公式:$F_{hx} = F_{g} \cdot \sin(\theta)$,$F_{hy} = F_{g} \cdot \cos(\theta)$,其中$F_{hx}$为斜面上的水平力,$F_{hy}$为斜面上的竖直力。
2. 力矩和力偶:- 力矩公式:$M = F \cdot d$,其中$M$为力矩,$F$为作用力,$d$为力臂长度。
- 力偶公式:$C = F \cdot a$,其中$C$为力偶,$F$为作用力,$a$为力臂长度。
3.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左右两边的力矩和力偶相等。
4. 转动惯量:刚体对转动的惯性度量。
- 点质量的转动惯量公式:$I = m \cdot r^2$,其中$I$为转动惯量,$m$为点质量,$r$为距离转动轴的半径。
- 刚体的转动惯量公式:$I = \sum m_i \cdot r_i^2$,其中$I$为转动惯量,$m_i$为刚体上第$i$个质点的质量,$r_i$为质点距离转动轴的半径。
第三章:运动学1. 平均速度公式:$v_{\text{avg}} = \frac{\Delta s}{\Delta t}$,其中$v_{\text{avg}}$为平均速度,$\Delta s$为位移的变化量,$\Delta t$为时间的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