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治疗体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自2008年l2月~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进入我院之后,医护人员给患儿进行静脉注射维生素K5~10mg/d,连续注射使用3~5d,此外,医护人员输新鲜血浆或全血10ml/kg,1~3次;对于颅内高压患儿医护人员使用脱水剂、止痉剂,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对于血钙低于1.68mmol/d患儿医护人员给患儿静脉注射10ml 10%葡萄糖酸钙10ml,连用3d,患儿恢复后采用药物改善患儿脑细胞功能。结果6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57例患儿发生颅内出血(95%),经临床治疗后,死亡6例(10%),智力低下8例(14.9%),肢体功能障碍10例(18.6%)。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關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表现;治愈率;病死率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临床上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因也比较多。这种疾病临床上发病比较急,且患儿一旦发病病情比较严重,在纯母乳喂养婴儿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往往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为了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效果。对在我院自2008年l2月~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自2008年l2月~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中男孩37例,女孩23例;本次实验中,50例患儿母乳喂养,6例患儿混合喂养,4例患儿人工喂养。患儿年龄1~2个月45例,2~3个月15例。因呼吸道感染6例,先天性胆道疾病3例,巨细胞包涵体病1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4例。60例患儿均无外伤史,无出血性家族疾病史。这些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1.2临床表现本次实验中,36例患儿从发病至就诊时间72h;患儿的临床上表现:40例患儿面色苍白,22例患儿伴有呕吐,25例患儿抽搐,11例患儿烦躁、拒食,2例患儿呼吸衰竭,33例患儿肌张力增高,57例患儿颅内出血,38例患儿皮肤淤斑;多数患儿症状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见表1。

1.3方法本次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所有入院患儿注射10mg/d维生素K,连续注射3d左右。对于临床上出血严重的患儿,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输入相同型号的血浆及红细胞悬液;对于颅高压、脑水肿等症状患儿医护人员采用降颅压,镇静等对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消化道出血患儿,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禁食水。

1.4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实验中,60例患儿来我院治疗,死亡6例,病死率10.0%。对存活的54例患儿,我院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患儿中有30例治愈,占50%,8例智力低下,占14.9%,10例患儿肢体功能障碍,占18.6%。患儿经我院头颅CT检测,梗阻性脑积水2例,软化灶1例,脑萎缩3例,CT异常率10.0%。

3 讨论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维生素K摄入、吸收不足使得患儿机体内不能充分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维生素K作为人体羟化酶参与维生素K消耗、吸收的依赖因子,当患儿体内缺乏维生素K时,将会造成体内因子数量减少,使得其活性减低。一般凝血酶原减少30%,可有出血倾向,降低20%以下即有自发性出血表现。

临床上,一旦患儿确诊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首先,医护人员给患儿静脉注射维生素K10mg/d,连用3~5d,其次,医护人员给患者输入相同型号的血浆10ml/kg,1~3 次。对于有颅内压增高症患儿,医护人员在给患儿注射维生素K6~8h后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本次实验组有54例患儿头颅内出血(占90%),由于婴儿脑血管发育尚未完全,神经功能还不全,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比较差,从而使得患儿容易出现颅内出血及脑梗死;实验中,6例患儿脑梗死,婴儿由于颅内出血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出现误诊现象,如果临床上不及时治疗,将造成脑软化和脑萎缩。因此,临床上,对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及时发现患儿有无颅内出血,从而降低患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由于这种疾病是维生素缺乏性疾病,因此临床上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把维生素K1吸收障碍或摄入不足的婴儿作为重点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 缺乏症预防措施具体如下:①婴儿出生后,医护人员立即给患儿肌肉注射3~5mg 维生素K,连续注射3d,此后每月肌内注射5mg至添加辅食后;②孕妇产前2w 要口服维生素K,20mg/次,母乳喂养儿的母亲产后口服维生素K,2次/w,20mg/次;③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慢性腹泻、婴儿肝炎综合征导致维生素K缺乏,产妇要及时补充维生素K,5mg/次,每3~4w1次。

综上所述,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鸿雁,李敏.维生素K缺乏症31例诊治与预防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1(8):286.

[2]刘益林,李红云,张延华.昆明市儿童医院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症状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24(11):1039.

[3]黄爱蓉,何时军.晚发性维生素K 缺乏致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3):247.

[4]徐书珍,张海鸿,刘秀香.晚发性维生素K 缺乏致出血性脑梗塞11例[J].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4):302-303.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