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摘要:唐宋传奇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着后世的戏曲艺术,有相当多的戏曲都是由唐传奇改编而来的,尤其是元明清的戏曲,与唐传奇在故事题材方面有着紧密的沿袭关系。本文主要阐述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在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做出一些比较,通过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创作手法的异同。关键词:元明清戏曲,唐宋传奇,创作手法的异同

在文学创作中,相同或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思想的作家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元明清时期的戏曲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借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故事情节,对原作主题作了较大改动,重新创作为新的文学作品,通过技巧和手法上的改变,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流传于世。

一、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主题的继承。

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变,基本上沿袭了原小说的思想内容。例如,唐李复言《定婚店》与明刘兑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唐薛用弱《集异记》中《王涣之》与清张龙文杂剧《旗亭讌》,五代孙光宪《荆十三娘》与清叶承宗杂剧《十三娘》等等。这些改变的戏剧表明,无论它们是否参考过其他的故事材料,但是唐宋小说对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主题思想上看,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并无太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类:

其一,对侠义精神的传承。唐宋传奇中有许多侠客的形象,宋初李昉的《太平广记》中,“豪侠”类小说专列25篇中有24篇为唐及五代传奇小说,描写了一批极具个性、重义轻利的侠客形象,如昆仑奴、聂隐娘、虬髯客、十三娘等。元杂剧虽然没有改变唐文言小说的侠客故事,但在明清戏曲中出现了这些侠客的身影,继

承了他们仗义行侠、惩恶扬善的品质。尽管这些作品人物性格在戏曲中有一些改变,比如但他们原小说人物的主要个性特征都得到了继承。

其二,爱情主题的传承。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唐宋小说中以爱情为主题的篇章很多,很多都是经典之作。比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张实的《刘红记》,白行简的《李娃传》等,在后世戏曲中都被多次改编。

其三,对宗教思想的传承。唐代因为统治者的提倡,佛教盛行,佛教思想在小说中也占有优势,如唐临的《幂报记》,释道世的《法苑珠林》,宋代最著名的因果报应传奇小说《王魁传》,讲的是王魁因辜负妓女而被厉鬼索命而亡。而南戏《王魁》、《赵贞女》就是继承了唐宋传奇故事而产生的同样内容的戏曲。此外,唐传奇中对“梦”的记载也流传甚广,《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高唐赋》等都反映了“人生如梦”的宗教思想。明马致远据《枕中记》改编的《黄粱梦》,范康据《陈季卿》改编的《陈季卿悟道竹叶舟》,都是对仙界的肯定,劝人看破红尘,求仙悟道。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他的《邯郸记》就取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借梦境揭露社会的弊端官场的腐败,对原小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升华。

二、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人物的继承

1、元明清戏曲重塑小说人物形象。杂剧的创作,需要考虑时代的背景,市民的情趣。因为杂剧作者的创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谋生,杂剧作家应站在平民的立场,传达出平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首先,改编的杂剧人物平民化特征明显。

乔吉的杂剧《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改编自唐许尧佐的《柳氏传》,在许尧佐的《柳氏传中》,韩翃在与柳氏的悲欢离合的爱情中,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恪守封建礼教,将功名置于爱情之上的传统文人;而在杂剧中的韩翝却是一个主动的、大胆追求爱情的人,将门第观念抛却,置个人安危不顾,投入到对官家小姐柳眉儿的

追求中。还有《西厢记》中的张生,《李娃传》中的郑生等人物形象,都在杂剧中有所转变,不止有传统知识分子的志向,更多了元代市民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这种平民化的改变,迎合了当代市民对故事情节的需求,很容易引起民众的共鸣。

其次,元明清戏曲正面人物一般带有忠孝节义特征。

忠孝节义的描写在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中具有鲜明的体现。唐《明皇杂录》中记载雷海青因安禄山攻入长安宴会于凝碧池,梨园旧人都十分悲伤,雷海青“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被支解示众。《吟风阁杂剧》中用戏曲的形式对这个故事重新演绎,同样强化了雷海青的忠君形象,但在细节上,把“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改为用琵琶掷安禄山,怒骂其篡国。这种改动使雷海青形象生动了很多,更加强烈的展现了其忠君的性格特征。除“忠“外,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人物改编,在“孝”、“义”、“节”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普遍带有浓厚的儒家忠孝节义的正统思想,与时代氛围吻合。

2、元明清戏曲和传奇小说塑造人物手法的不同。

其一,小说对人物外貌描写的不确定性和舞台表演的确定。

小说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读者产生想象,每个人想象出来的形象都会不同。戏曲则不同,人物外貌都要靠演员来定形。唐传奇陈鸿的《长恨传》中,对杨贵妃“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这些描述让读者在脑中勾勒出杨贵妃的形象,但每个人心目中的杨贵妃又是不同的。戏曲《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外貌由演员直观的表现出来,充分自我发挥,每个演员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其二,戏曲演员可以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唐宋传奇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史家的传统,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以讲故事为主,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戏曲则是通过若干支曲的组合,穿插对话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元明清戏曲作家选取的素材多是在当时社会大众已经流传开来的,因为

唐宋传奇本身就很吸引人,加上戏曲本身所具有的商业属性,注定其不能进行独立创作,而只能靠改编以前的故事来吸引人。戏曲中大量的抒情,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人物的内心,这与剧作家善用典故,善于营造情景交融的典型情景有关。

其三,戏曲更注重细节描写,使人物更加生动。

唐宋传奇小说因为篇章的局限,大多是通过人物外在行为举止来展露个性,无法达到外在与内心的统一。戏曲在改编原作时在这个方面做了突破,大量使用细节描写,是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完美。

三、元明清戏曲对原小说情节重新加工。

情节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小说和戏曲都十分注重情节的安排,它直接关系到小说戏曲艺术性的高低。

1、戏曲作者为表达主题和人物,改编原小说情节。

元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由唐小说《离魂记》改编,《倩女离魂》把小说中倩娘与王宙的表兄妹关系,改为“指腹为婚”,对二人身份的修改,表现出社会的变迁和个人不同的理解。把原作中违背封建礼教的情节删除或者修改,究其原因,戏曲家郑光祖生活在元后期,蒙古政权统治已经比较稳定,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2、戏曲添加批判现实,表达自我感受的情节。

唐宋小说中,也有揭露科考内幕,批判社会弊端的作品,但所占比重不大。

添加了批判现实的内容,表达出而改编的元明清戏曲中则增加了更多的自主性,

自己的感受。对科考取士不公平的批判,对朝廷丑陋内幕的鞭挞,对黑暗社会、世风日下的揭露,更着重强调民生疾苦。

3、为迎合大众口味,戏曲作者扩写原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