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及诊》

合集下载

斜视诊断

斜视诊断

斜视诊断斜视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

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形成的原因。

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

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

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对于共同性斜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①屈光不正:远视眼的病人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以及初期老视眼的病人,因为需要加强调节,就会产生过量辐辏,从而导致内斜视。

近视眼的病人,由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调节,就会产生辐辏不足,可能导致外斜。

②感觉障碍: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某些原因,如角膜混浊,先天白内障,玻璃体混浊,黄斑发育异常,屈光参差过大等,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视功能低下,双眼无法建立融合反射以保持眼位平衡,从而导致斜视。

③遗传因素:由于同一家族,在眼的解剖生理上具有相似特征,由于解剖异常导致的斜视可能以多基因遗传方式。

斜视的危害1、外观的影响,这也是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动机。

2、斜视最重要的危害就是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

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

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3、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

由于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

4、在儿童时期患上斜视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的代偿头位,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及面部发育不对称。

斜视若不及时治疗,将影响一生的命运治疗斜视的方法,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

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

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

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

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

斜视的检查方法与处理

斜视的检查方法与处理

斜视的检查方法与处理内外隐斜1、屈光不正全矫 2、准确的远用瞳距 3、双眼注视5米以外的光点4、右眼放置水平马氏杆片,使患者右眼看到由水平马氏杆片分视出来的点状光源成了一条竖线,左眼看到5米以外的光点。

5、待顾客放松下来时询问患者点在线的哪里有以下三种情况?1、点线重合(重合)无斜视2、点在线左(同向)内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

近视伴内隐斜应全矫,甚至过矫。

远视伴内隐斜伴内隐斜低矫,年龄在12岁以下的患者轻度远视可暂时不要矫正。

3、点在线右(交叉)外隐斜。

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外隐斜度。

远视伴有外隐斜应全矫,甚至过矫。

近视伴有外隐斜应低矫。

垂直隐斜6、右眼放置垂直马氏杆片,使患者右眼看到由水平马氏杆片分视出来的点状光源成了一条横线,左眼看到5米以外的光点。

1、点线重合(重合)无斜视2、点在线上(交叉)右眼上隐斜(左眼下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上的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下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

3、点在线下(同向)右眼下隐斜(左眼上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下的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上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

4、对于垂直隐斜的矫正以缓解其症状为目的,可用总量的1/2或1/3的三棱镜的镜度来矫正,佩戴非注视眼。

对于隐斜视训练1、内隐斜可以做从5米逐渐往近处的近看直至模糊,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的坚持,同时可以做一些运动眼球的眼保健操。

但是对于调节力较弱的中年人应给于1/2或1/3的三棱镜来舒解。

对于调节了几乎为零的老年人应给予足量的的三棱镜,以消除复视为目的。

2、外隐斜可以做从0.33米逐渐往5米的远处看,重复训练。

同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眼球的眼保健操。

也可药物散瞳,对眼肌进行放松。

斜视诊断.ppt10.11

斜视诊断.ppt10.11

鼻侧角膜 缘后5.5mm
颞侧角膜 缘后
6.9mm
上方角膜 下方角膜 缘后7.7mm 缘后6.5mm
眼球赤道 部后颞上 象限巩膜
眼球赤道 部后颞下 象限巩膜
3、走行
直肌中最 肥大且力
与眼球的 接触弧长
量最强的
位于眼球垂直子午线 的鼻侧,与前后轴形
成23°角
4、N支配 动眼N (Ⅲ)
外展N 动眼N 动眼N (Ⅵ) (Ⅲ) (Ⅲ)
1-5 内直肌—— 内转 medial rectus
• [上直肌] 附着于眼球垂直经线上方距角膜缘7.7毫米的巩
膜上,其附着线不与角膜缘平行,鼻侧端距角膜 缘近于颞侧端,上直肌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角 (图1-1、1-2)。在第一眼位其主要作用是使眼 球上转,次要作用是内转、内旋(图1-3)。当眼 球外转23°时肌肉的走行与视轴重合,此时上直肌 仅有上转作用(图1-4)。当眼球内转67°时(实 际不可能达到),上直肌走行与视轴呈直角,肌 作用力只有内旋、内转作用而无上转作用(图15)。
① 视神经孔 园形,直径4~6mm,有视N、眼
② 眶上裂 3、结构:
A等 有第Ⅲ、Ⅳ、Ⅵ脑N、第
Ⅴ的第一支、眼上V等
③ 眶下裂
有第Ⅴ脑N的第二支、 眶下N、眶下V等
4、功能: 保护眼球
眶上裂




眶下裂
二、筋膜系统:
1、组成:
① 球筋膜 ② 眼外肌肌鞘 ③ 遏制韧带 ④ 悬韧带
2、功能: 使眼球能自如地悬挂在眼眶内。
5、功能 内转
上转 下转
外转
Hale Waihona Puke 内转 内旋内转 外旋三、眼外肌
位于眼球垂直子午线 的鼻侧,与眼球视轴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标准摘要:一、斜视的定义与分类二、斜视的诊断标准1.眼位异常2.眼球运动异常3.双眼视觉功能异常4.排除其他眼部疾病所致的类似症状三、诊断方法与步骤四、斜视的治疗与预防正文:斜视是指双眼视轴不平行,一眼的眼轴与另一眼的眼轴不一致,导致双眼无法同时注视一个目标。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斜视可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

先天性斜视主要是由于眼部结构异常或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而后天性斜视则与眼外伤、眼部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因素有关。

斜视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眼位异常:患者在双眼注视时,一眼的眼轴与另一眼的眼轴不平行,导致双眼视线不一致。

2.眼球运动异常:患者在眼球运动过程中,眼球的偏斜程度超过正常范围。

通常通过观察患者在各个方向上的眼球运动来判断。

3.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包括双眼单视、双眼融合功能受损等。

正常情况下,双眼视觉功能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如果出现异常,可能导致斜视。

4.排除其他眼部疾病所致的类似症状: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以及眼部肌肉麻痹、眼球突出等疾病。

诊断斜视的方法与步骤如下: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等情况。

2.眼部检查:包括眼部外观、眼球运动、眼压、眼底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3.特殊检查:如眼科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眼部结构及神经系统情况。

4.视觉功能检查:包括视力、双眼视觉功能、立体视觉等检查。

5.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一旦确诊为斜视,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手段包括手术、药物治疗、眼肌训练等。

同时,预防斜视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眼部发育,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斜视角检查法诊疗常规

斜视角检查法诊疗常规

斜视角检查法诊疗常规(一)角膜映光法:检查者手持电筒置患者约33厘米处,嘱患者注视灯光,如两眼光点位于角膜中央,则眼位正常,若斜眼光点位于瞳孔缘,则斜视角约为15,位于角膜缘时则为45,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中间者约为30。

(二)弧形视野计测量法:病人坐在视野计前,让斜眼正对视野中心,另眼注视正前方5米远目标(检查视远斜视角)或注视33厘米处视野计弓中心目标(检查视近眼斜视角)。

医生取一小灯光或烛光在视野计弧上往返移动,并使自己的眼、灯光及患者眼球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观察,直至映光点恰好落在斜眼角膜中央,此时烛光在视野计上的所在度数即为斜视角度。

(三)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测量法:将三棱镜置于患者斜眼前(内斜时底朝外,外斜时底朝内),并加遮盖物,嘱患者另眼注视6米处(检查视远斜视角)或33厘米目标检查视近斜视角',将遮盖物由斜眼移至注视眼,如斜眼仍有转动,则加大或减少三棱镜度数直至消除眼球运动为止,此时三棱镜度数即为斜视角度数。

(四)同视机测量法:视力0.1(包括矫正视力)以上的患者方能进行检查。

1.患者坐于同视机前,调整下颌及额部支架,调整双目镜筒位置及瞳孔距离。

2.以大象和笼子知觉画片为例。

将画片分别置于两镜筒中,笼子在注视眼侧,大象在斜眼侧,把注视眼筒固定于同视机刻度板之0处让患者自己推动斜视眼侧的镜筒摇把,自0度处作前后移动,使大象进入笼内中央,此时刻度板上所示度数即是主觉斜视角。

如在0前某度,则表示内斜视某度,在0后某度,则表示外斜视某度。

3.在测出主觉斜视角后交替熄灭镜筒灯光,并观察左右眼转换注视时是否有移动,如无移动,证明他觉斜视角等于主觉斜视角。

如有移动或光点不在角膜中央时,检查者应在边推动斜视眼侧镜筒摇把,一边交替熄灭灯光,直至光点落于瞳孔中央,且眼球不移动为止。

此时刻度盘上所示读数即为他觉斜视角。

斜视弱视学

斜视弱视学

第七章斜视检查和诊断斜视(strabismus)是一只眼睛固视某一目标时,另一只眼的视线偏离该目标(图7-1)。

不仅影响容貌,更会导致缺乏或丧失双眼视功能,丧失立体视。

眼外肌及其筋膜是启动和调节眼球运动的组织。

双眼眼外肌在中枢神经支配下协调一致的运动。

双眼运动失去平衡,出现斜视。

每只眼各有6条眼外肌,为不同神经分支支配,不同眼外肌的作用和病变时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提上睑肌也被划归眼外肌范畴。

总腱环(anulus tendineus communis, Zinn环)位于眶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4条直肌起自总腱环。

上直肌及内直肌的起点靠近视神经管。

上斜肌也与总腱环相连。

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之上部,走向前上外侧,越过上斜肌腱的上方向前,止于距角膜缘后方7.7mm处巩膜上。

上直肌的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夹角。

第一眼位时,上直肌的作用力有向上和向内侧两个分力使眼球上转、内转、内旋。

当眼球外转23°角度时,上直肌的轴向与视轴一致,上直肌水平分力为零,仅有上转作用,此时上转作用最明显。

当眼球内转67°时,上直肌轴向与视轴垂直,无上转作用,收缩时有内旋及内转作用。

下直肌(inf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下部,向前下外侧方向走行。

与视轴呈23°夹角。

止于角膜缘后6.5mm处的巩膜。

第一眼位时其作用为下转、外旋和内转。

眼球外转23°时,下直肌轴向与视轴一致,下直肌仅有下转作用。

当眼球内转67°时,则无下转作用而仅有外旋和内转功能。

内直肌(medi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内侧。

止于角膜缘后5.5mm处的巩膜。

内直肌只有使眼球内转功能。

外直肌(later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外侧部及蝶骨大翼眶面后端。

关于斜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关于斜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 可能发生弱视眼的连续(废用)性外斜。
整理课件
37
四、治疗方法中的一些问题
1.集合训练(笔尖训练)治疗
经过观察,认为对控制眼位无效。 诱发过度的自主性集合,但不能改善融合功能。 患者通过自主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
可诱发假性近视,产生视疲劳。当患者年龄渐 大,调节与集合能力减低,视疲劳更加明显。 手术:在术中过矫,或因集合掩盖了实际的斜 视度,使手术低矫。 主张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不使用集合训练。
– 双眼黄斑中心凹为视网膜对应点,其视 觉方向与眼位相符,所以内斜视为交叉 复视,外斜视为同侧复视。
整理课件
13
右眼外直肌麻痹
整理课件
14
右眼上斜肌麻痹
整理课件
15
两类检查方法的原理不同,不能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结果,否则会得出 错误的诊断。
整理课件
16
3.复视的可能原因
麻痹性斜视:
– 先天性:通常有代偿头位, – 后天性:以复视为主要症状。
多数人认为应尽快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使之具 备建立正常双眼视的条件后,尽早施行手术矫 正眼位。
美容正位的应择期手术。
整理课件
36
– 先行手术,术后双眼视力不等,仍不能建立完 善的双眼视。
– 术后治疗弱视还要继续遮盖单眼,不利于双眼 单视的建立。
– 手术后从外观上认为患儿的斜视已经治愈,不 再继续随诊,贻误了弱视的治疗。
41
谢谢
2005 - 4
整理课件
42
25
2.调节性内斜视:
– 内斜视合并远视:均应戴全矫镜观察。戴镜后 内斜度可能完全消失或减小,即为屈光性调节 性内斜视或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根据戴镜残留 的斜视度进行手术。

眼科学:斜视概论斜视检查和诊断

眼科学:斜视概论斜视检查和诊断

• 病因:调节不足导致视近时增加使用调节,
视近内斜视大于视远。
• 临床表现:与屈光不正无关

视近内斜视大于视远

调节近点比同年龄人远

调节范围小

视疲劳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 病因:部分屈光不正
• 临床表现:戴眼镜后矫正部分内斜视
• 治疗:戴眼镜

手术
非调节性内斜
• 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 与屈光状态关系不大, • 与眼外肌的解剖异常、 • 集合力过强、 • 外展力过弱, • 及融合功能不良等有关.
左眼
右眼
试镜片
• 同时看见四点,有双眼单视功能 • 看到三红一绿者,右眼为主视眼 • 看到二红二绿者,左眼为主视眼 • 只看到三个红点,左眼发生抑制 • 只看到二个绿点,右眼发生抑制 • 看到五个点,患者有复视
左眼
右眼
试镜片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是指眼球运动无障碍, 各注视方向斜视度无明显差异, 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 无复视,无代偿头位, 无全身症状。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目标,斜眼 偏斜度称为第一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斜视眼注视目标,健 眼的偏斜度称为第二斜视角。
麻痹性斜视
眼球运动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障碍, 各注视方向斜视度不同,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复视,有代偿头位, 中枢或周围神经, 有全身症状。
内斜视
• 病因: • 神经,解剖,机械,屈光不正,遗传,调
• 内外 • 上下
• 同向 • 异向
• 融合 • 知觉融合 • 运动融合
眼球运动检查:查六个诊断眼位, 判断出运动不足或亢进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加遮盖试验
角膜映光法示意图

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培训课件

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培训课件

• (5)检查眼球的运动
• 观察6个主要运动方向,以确定每条眼
• 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 (6)斜视角检查
• 斜视角分为主斜角(第一斜视角)和副斜角(第
二斜视角)。健眼固视时,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主 斜角;当斜眼固视时,健眼偏斜的角度称为副斜 角。测量主、副斜角可以协助斜视的诊断,临床 上常用的测量斜视角的方法有:角膜映光法、同 视机检查法、遮盖加三棱镜法、马式杆法 、斜视 计测量斜视角法 、视野计测量法等。
• 五 斜视的治疗方法
• 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 (1)手术治疗 是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
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 大多需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也需要 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 (2)非手术治疗: 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 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有戴上适当的眼镜就可以矫正。如 果并有中高度屈光异常,也常需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 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 能力。例如以视轴矫正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 如果并有弱视,还要进行弱视训练的治疗。
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斜视的诊断和治疗?一斜视的定义?斜视是一种视轴分离状态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其中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就偏离目标部分病人表现为有时正位注意力不集中时眼斜或凝视时眼位偏斜
斜视的诊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疗
• 一 斜视的定义
• 斜视是一种视轴分离状态,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其中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就偏离目标,部分病人表 现为有时正位,注意力不集中时眼斜或凝视时眼位偏斜。
• 二 斜视症状
• 1 眼位的偏斜 • 2 复视与视混淆 复视是指外界同一物像落在双眼视网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
斜视手术
通过手术矫正斜视,使两眼能够同时看到同一个物体。
弱视手术
通过手术来改善弱视眼睛的视力,如视网膜剥离术、眼外肌手术等。
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术后康复训练,可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视力。
术后康复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巩固疗效
术后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弱视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筛查在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
公共卫生政策在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眼保健教育,提高公众对斜视与弱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府应提供经济支持,帮助那些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治疗的斜视与弱视患者。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免费的眼科检查和斜视与弱视的预防、控制服务。
社会心理因素对斜视与弱视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当一只眼睛的视力低于另一只眼睛时,大脑可能会抑制视力较差的眼睛的信号,导致弱视。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可能会试图通过将视线方向偏离来弥补这种视力差异,从而导致斜视。此外,弱视还可能导致眼球肌肉萎缩和眼球变形,进而加重斜视症状。
总结词
斜视与弱视的关联
02
斜视与弱视的病因学
屈光不正
斜视患者中,屈光不正是一个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对于儿童,如果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可能因为视觉模糊而出现斜视。
03
斜视与弱视的诊断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视力情况、家族病史等。
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
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斜视。
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判断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复视现象,进一步了解斜视的情况。
斜视的诊断流程
视力检查

斜精选--视诊治指南

斜精选--视诊治指南

斜视诊治指南斜视是致使少儿视觉发育阻碍的常有眼病。

斜视除了影响雅观外,还会致使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一样程度的丧失。

早期治疗斜视能够在改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使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的成立。

为规范斜视的诊疗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斜视的基本检查(一)咨询病史咨询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症状,咨询母亲妊娠史、能否早产、难产、出生时缺氧史及出生体重。

能否存在有关诱因,如发热、外伤等疾病。

咨询斜视为恒定性或间歇性,同时察看患儿能否有代偿头位、斜视出此刻视近仍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恒定性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

咨询既往治疗状况,能否做过弱视治疗,或会集训练等双眼视功能训练,能否配戴过眼镜,能否做过斜视改正手术。

咨询能否有斜视家族史,能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二)视力与屈光检查1.视力检查(1)分别查裸眼及改正的远近视力。

远视力检查常用 E 字视力表,对年幼少儿也可应用少儿图形视力表。

近视力检查多采纳 Jaeger 近视力表和标准近视力表。

(2)关于眼球震颤患儿,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张开,雾视一眼(在该眼前多加 +5.00Ds 球镜)以检测对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测出靠近实质生活的视力。

此外,要查双眼视力,对伴有代偿头位的患儿应检查有头位偏斜时的视力。

2.屈光检查适合的睫状肌麻木关于少儿进行正确的屈光检查是必须的。

常用的睫状肌麻木剂有 1% 的阿托品眼膏或凝胶和 1% 环戊通滴眼液。

关于部分病例(比如屈光状态为远视和内斜视患儿),建议滴用 1%硫酸阿托品眼膏或凝胶来获取最大的睫状肌麻木成效。

关于年纪大于 12 岁且不伴有与调理相关的内斜视或调理功能异样的少儿,可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进行屈光检查。

3.惯例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二、斜视的专科检查专科检查包含眼球运动功能检查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两部分。

(一)眼球运动功能检查1.眼位检查丈量近距离斜视度的要点是需使用适合的调理性凝视视标,假如不使用调理性凝视视标,所丈量的斜视度就不行能正确。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对视力和双眼视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在中医眼科中,对于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认为,斜视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密切相关。

从经络角度来看,眼部经络与全身经络相连,若经络气血不畅,就可能导致眼部肌肉失衡,从而引发斜视。

而脏腑功能失调,如肝血不足、脾气虚弱等,也会影响眼部的正常功能。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望诊。

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位的偏斜方向和程度、眼球的运动情况等。

同时,还会留意患者的面色、神态,以判断其整体的气血状况。

此外,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的时间、症状的变化、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等。

通过脉象和舌象的诊察,也能获取有关患者身体内部状况的重要信息。

例如,弦脉可能提示肝气郁结,而淡白舌、薄白苔可能表示气血不足。

中医治疗斜视的方法多种多样,且注重整体调理和局部治疗相结合。

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肝血不足引起的斜视,可能会使用一些补养肝血的中药,如当归、白芍等;如果是由于脾气虚弱导致的,则会选用健脾益气的药物,如黄芪、白术等。

中药方剂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灸疗法在斜视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等,可以疏通眼部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眼部肌肉的功能。

针灸的刺激强度和留针时间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轻柔地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如鱼腰、承泣等,可以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对身体其他相关穴位的按摩,如足三里、血海等,有助于调理全身气血。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患者的生活调理。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时休息,远眺放松。

饮食方面,建议多食用一些养肝明目、益气养血的食物,如枸杞、猪肝、红枣等。

此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斜视的检查与诊断ppt课件

斜视的检查与诊断ppt课件

+50
LEF注视 +30
+50
18
分别双眼注视检查 33CM
REF注视 -30 LEF注视 -50
6M -35 -50
19
33CM REF注视 L/R20 LEF注视 L/R22
6M L/R30 L/R30
REF注视 L/R25 LEF注视 L/R25
L/R10 L/R12
20
3. 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
16
马氏杆光线条在灯光目标上或下方时, 说明有垂直斜度或垂直隐斜 光线条高于灯光时说明眼位低,光线 条低于灯光时说明眼位高 用底上或底下三棱镜加至马氏杆前直到 光线条与灯光目标合在一起
17
Maddox杆检查( 33CM和6M)
33CM
6M
REF注视 +50
+30
LEF注视 +50
+30
REF注视 +30
8
结果判断:
档板撤离遮盖眼后,此眼从其它方向 很快返回正位说明患者有隐斜
档板撤离遮盖眼后,此眼暴露出斜视 并停留此位,说明位显斜
9
档板撤离遮盖眼后 二眼暴露出相同斜视度,说明第一、二 斜角相等
10
档板撤离遮盖眼后,一眼暴露斜度大, 另眼斜度小,说明第一、二斜角不等
档板撤离遮盖眼后,该眼虽为斜视眼, 但立刻转到注视位,而另眼原注视目 标不能维持而滑向斜视位,说明原遮 盖眼为注视眼
11
档板撤离遮盖眼后 该眼停留在斜视位,另眼仍在注视, 说明遮盖眼为斜视眼,另眼为注视眼
12
隐斜计或马氏杆(Maddox)检查
检查目的:为自觉的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检查方法: (1)须在无杂光的暗室进行 (2)头部固定,平视正前方。 (3)一眼注视灯光,另眼注视隐斜计或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
第一斜视角: 健眼注视,麻痹眼的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麻痹眼注视,健眼的斜视角
检查
六个诊断眼位的运动 和斜颈鉴别 区分麻痹眼 歪头试验
治疗
1. 病因治疗 2. 药物治疗
◇ 肌注VitaminB1 、VitaminB12 、ATP ◇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
◇肉毒杆菌毒素A 神经毒素 部份替代 3. 光学疗法 4. 手术治疗
突变外显子
疾病表型
外显率
FEOM1
12q12
KIF21A
FEOM2 FEOM3 FEOM4 Tukel
11q13.3q13.4
16q24.3 13q27.3
21qter
PHOX2A 未知 未知 未知
2,8,20,21
97%CFEOM1,1 3%CFEOM3
100%
多个 —— —— ——
100%CFEOM2
配偶肌定律
几个概念
协同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 还有其它眼外肌来协助完成,起 协助作用的眼外肌。如:外直肌 ---上下斜肌
配偶肌:当双眼作同向共同运动时, 使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
拮抗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正位眼: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 状态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 扰,眼球仍能维持功能性第一 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
– ◇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
◇调节性内斜
角膜映光点在颞侧
共同性内斜视(esotropia) 最常见的斜视,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
六个月内发病 斜视角较大,>40△ 与屈光的关系不大
后天性内斜视
1.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3.非调节性内斜视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 (congenital cranial dysinnervation disorders,CCDDs) • 先天性、非进行性的颅神经肌肉疾病 • 病因:一条或多条颅神经发育异常或完全缺如,从而引起肌肉的异常支配 • 这类疾病包括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bius综合征、水平注视性麻痹伴进行性脊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 • 遗传分类 ① CFEOM1型 ② CFEOM2型 ③ CFEOM3型 ④ Tukel综合征 • 遗传类型的临床特征 先天性非进行性眼肌麻痹,可伴有上睑下垂 累及第III、IV脑神经、神经核及所支配的肌肉 眼球垂直运动严重受限,水平运动限制存在个体差异
角膜映光法——最简单和常用
角膜映光法测量斜视度数
意最
义简

判和
断 斜
常 用








三棱镜遮盖法 同视机检查法
眼球运动检查
复视检查
判断复视是水平位还是垂直位 水平位时,判断是同侧复视还是交叉复视;若是垂直位,确定移位的像是哪个眼睛的 确定复视偏离最大的方向
复视检查
复视检查
间歇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先天性外斜视 感觉性外斜视 继发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esotropia)
治疗基本原则
主要目标: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首先应消除斜视造成的感觉缺陷 运用非手术的或手术的方法矫正斜视
治疗时机
2岁左右 发病早的内斜视在5岁前双眼视觉发育尚未完成时矫正眼位 外斜视即使在年龄较大时手术,也有恢复双眼视觉功能的机会
《斜视及诊》
➢ 优点:备用 看的范围广
有立体视觉
➢ 缺点:斜视 复视
弱视
人为什么是双眼?
双眼单视
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对应点)所形成的物像,经大脑
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称为双眼单视。
产生双眼单视基本条件
双眼正位 正常视网膜对应 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 眼外肌功能正常 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
病史:发病年龄、性质,诱因、治疗史、 家族史、
望诊:偏歇的方向和程度,颜面是否对 称有无内眦赘皮 、代偿头位
视力及屈光检查:散瞳孔检影
遮盖实验
交替遮盖试验 遮盖-去遮盖试验
斜视的定性检查
角膜映光法 视野弧法 三棱镜加遮盖法 同视机检查法 三棱镜加马氏杆法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斜视的定量检查
双眼视功能分级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像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看成为一个图像 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开的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 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几个概念
融合(fusion) 两眼同时看到的物象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象
双眼视觉(binocular vision) 外界同一物体分别投射到两眼的黄斑中心凹,经大脑视觉中枢加工整合为单一立体物像的生理 过程
隐斜:双眼的眼位有偏斜倾向,但可以 通过融合机理得到控制
显斜:如融合机制失去控制,使双眼处 于间歇或恒定偏斜状态
眼位偏斜 复视 视物模糊 强光下眯眼
斜视的常见主诉
斜视一般检查
病史 发病年龄 诱因 治疗史 家族史 妊娠及分娩史 望诊 有无内眦赘皮 头位 视力及屈光检查 重要
斜视检查法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
单纯型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 遗传背景和致病基因 1、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1/1000,占斜视患者1-5% 2、多散发,少部分有家族遗传性(家族遗传性单纯DRS) 3、致病基因:DHN1基因 ①DHN1基因杂合突变:引起散发和家族遗传性单纯DRS(不完全外显率的AD) ②眼球垂直运动异常与DHN1基因突变有关 ③DHN1基因突变引起的DRS外显率较低
恒定性外斜视
幼年期:交替注视 成年期;开始成间歇性,预后好 可有异常视网膜对应
共同性上斜视
原因: 解剖异常,机械因素,异常神经支配或眼外肌不全麻痹变成。
临床表现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1)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获得正常眼位(美容)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1. 矫正屈光不正 内斜伴远视
外斜伴近视 2. 治疗弱视 3. 正位视训练
AR
CFEO M3
多样
多样
轻度受 限
正常或 受限
多样 轻度
可存在
不常 见
FEOM 1、3、
4
AD
Tukel
多样
多样
轻度受 限
正常或 受限
多样 轻度
可存在
不常 见
TUKLS
AD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 • 遗传背景和致病基因 1、位点和基因
遗传位点
染色体区
致病基因
几个概念
抑制(suppression) 弱视(amblyopia) 中心旁注视(eccentric fixation) 异常视网膜对应 (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
眼外肌的解剖与生理
解剖基础及基本概念 斜视总论 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弱视
歪头试验
共同性斜视
眼外肌本身和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向不同方向注视或更换注视眼时,其偏 斜度相等。
分为内,外和上斜视
共同性斜视
眼外肌肌肉本身和它的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在向不同方向注视或更 换注视眼时,其偏斜度均相等
共同性内斜 共同性外斜
共同性内斜视(esotropia)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中高度远视,+4.0D 多在2~5岁时发病 注意力集中或看近物时出现 戴远视镜矫正后双眼正位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在内斜视中较多见,调节因素+解剖因素 临床表现:多在1~3岁发病
戴远视镜矫正后,内斜视变小, 但仍残留部分内斜。
非调节性内斜视
无或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甚至近视眼 戴远视性矫正眼镜后内斜度数不变
无受限
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两个斜视角相等
复视


代偿头位


颈肌性斜颈与眼性斜颈的鉴别
颈肌性斜颈
眼性斜颈
年龄 出生6月内发生 很少在18月内发生 颈肌 胸锁乳突肌僵硬 无
视力 正常
复视
遮盖 不影响
遮盖麻痹眼后头位正常
遗传性斜弱视疾病 • 多以家族性发病 • 发病率较低 • 预后较差
斜视遗传学
眼肌运动的种类
内直肌:内转 外直肌:外转 上直肌:上转 下直肌:下转 上斜肌:内旋 下斜肌:外旋
眼外肌的止点与走向 上下直肌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夹角 上下斜肌的牵引力方向与视轴呈51°夹角
右眼各眼外肌的主要和次要作用
单眼运动
拮抗肌 协同肌 神经交互支配定律
几个概念
双眼同向运动 双眼异向运动 配偶肌
几个概念
正位眼 在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打破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称为正位视。临床罕见
隐斜 多数人都有小度数的隐斜。 显斜
斜视(strabismus)
在异常情况下,双眼不协同,在双眼注视状态下出现的偏斜 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
斜视
非手术治疗 弱视的治疗 光学治疗 药物治疗 视能矫正训练
手术治疗
治疗
共同性外斜视( exotropia)
病因:与屈光不正关系不大, 受融合机理控制:
1)融合机制正常→外隐斜 2)融合机制失去控制→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
临床表现: 斜视角变化大 怕光 少数人有复视
CFEOM3 CFEOM3
TUKLS syndrome
100% 90% 未知 未知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 • 遗传背景和致病基因 2、临床筛查 ①KIF21A基因:97%CFEOM1,13%CFEOM3,直接测序 ②PHOX2A基因:100%CFEOM2,实验室研究 3、突变基因功能 ①KIF21A蛋白属于微管驱动蛋白,参与神经元细胞在轴索及树突中的胞浆物质传递 ②KIF21A蛋白突变影响III、IV脑神经的胞浆运输引起CFEOM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