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早期思想及发展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十八世纪末叶,随着西方人文主义的传入,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的基督教开始失去其支配地位。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鸦片战争之后,而它的思想来源――即宗教的支配地位及其核心思想的影响力,就更是不复存在了。
教科书中评价洪秀全为“客观上起了历史进步作用”,这是极其准确的。
洪秀全的确在那个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所影响。
不过,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如果把洪秀全当成天主教式的思想家、政治家,把太平天国运动看成某种类似于基督教神权统治的伟大实验,就未免流于偏颇。
在基督教思想渗透中国的历史背景下,洪秀全把中国变成“上帝的王国”,带有明显的虚构色彩。
当时西方学者根本没有研究、理解甚至分析“中国特殊性”的概念,又怎么可能把洪秀全的活动看成进步呢?他们的研究和结论只能被视为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歪曲或误解。
洪秀全与近代中国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从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出发,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张,从而改变了这一代中国人思想的走向。
在洪秀全以前,中国已经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件。
它们都很快地失败了。
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都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儒家思想也缺乏彻底的反思,也不可能吸取那些早已过时的文化营养。
在这些表象下面,隐藏着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对这个“核心”的理解将影响我们判断洪秀全等人行为的标准,以及中国的现代转型。
所幸的是,在洪秀全时代,还不可能有太多外部敌人试图把中国文化完全割裂并纳入西方的体系。
所以,在洪秀全身上,一直蕴含着使中国适应于世界的巨大可能性。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认为:“洪秀全的《原道救世歌》,大量抄袭基督教材料和《圣经》典故,比例高达25%。
”但这仍不足以解释洪秀全的主要思想及其成功。
不过,这篇仅百余字的小册子,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一度成为基督教世界的热门话题,并对基督教信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绝非偶然。
虽然这些描述的意义也许已经无关宏旨,但其中确实包含着人们对现代中国人历史意识形成的种种误读。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姓名:梁倩学号:1039127指导教师:杨卫东职称:论文分类号:摘要:洪秀全的平等思想通过他早期的著作以及太平天国的社会实践,可以认为他的平等思想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平等。
太平天国的建立是洪秀全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延续,广大的太平天国军人和百姓并没有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地位。
它仅仅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以及对平等权利的向往,是比较初级和朴素的平等观念。
关键词:平等、洪秀全、太平天国一、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洪秀全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普通农家,由于他自幼好学,聪明刻苦,13岁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等多篇古文。
家人和教书先生都夸赞他“才学优俊”,期待他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洪秀全自己也认为他一定能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抱负。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科举考试屡次失败,这使他感受到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黑暗,对朝廷产生了怀疑,从而萌生了反清思想,而广州人民发起的反侵略反投降斗争,更是激发了他的斗志。
他坚决的放弃科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正是由于他在农家长大,对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和迫切需求有深刻的了解。
长期的封建社会教育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为他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愿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43年夏,洪秀全的表兄李敬芳在洪秀全的书柜中发现了一本叫《劝世良言》的书,并向其借阅。
李敬芳也对现实不满,读了《劝世良言》后,对书中的观点大为赞赏,并向洪秀全大力推荐。
称其“内容奇极,大异于寻常中国经书” 。
引起了洪秀全的注意,而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引起了洪秀全的强烈共鸣。
后来这本小册子被洪秀全视为“天赐奇书”,并且成为拜上帝教的经典著作。
《劝世良言》中提到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洪秀全十分赞同,并且主张崇拜上帝,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他劝人们信奉上帝,不信邪神,“去旧从新”,并提出建立一个“太平一统”的新世界。
但是,洪秀全当时还没有提出这个“太平一统”新社会的具体内容。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4),清政府守边将领,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先驱。
他是英勇的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国民党的先驱者。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中国民主政治运动及国民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是在古典思想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形成的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即“新农民复兴、新军队建设、新国家建设”。
洪秀全认为,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从农民复兴开始,通过强有力的军队捍卫新国家,才有可能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权的实现。
他希望中国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在农业及工业方面得到发展;而建设新军队,则是为了维护新国家的安全与统一。
除此之外,洪秀全还注重友好的对外政策,并提出“发展一流商业,发展一流的军队”的主张,希望通过这个主张来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他还提出了“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发展文化”的思想,把经济发展、民族解放和文化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他独特的统一发展思想。
洪秀全除了有着深刻的思想,在实践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在民主政治运动中,他带头发起辛亥革命,建立了国民党,执行了改良思想,努力推动进步,他改革志愿军,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部署政治教育,组织党内教育宣传等,引导全国上下,把国民党的思想及组织理念深植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民主政治和国民党发展提供了基石。
他不仅是国民党的先驱者,而且是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领袖。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往后的民主发展,深深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他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运动及国民党的发展,而且也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现代化提出了有力的基础。
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在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使中国人民能更加自由,社会发展更加健康。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5)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被誉为“开国元勋”、“中华民族的开拓者”。
他借鉴了古代伟大思想家们的精神,又拓展了这一思想体系,坚持以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念、制度和社会性质为基础,他的思想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解放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洪秀全的思想体系由三大基本思想组成:爱国主义、宪政民主、民族解放。
爱国主义是洪秀全的核心思想,也是他的重要指导思想。
他提出“以中国之国家为主,以全球为家”的口号,提倡“心系天下”、“心系中华”、“爱其神好之”。
此外,他还注重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相结合,把握中国文化的根源,追求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又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宪政民主观念是洪秀全的思想指导之一,他认为宪政民主是中华民族解放和繁荣的道路,而不是依靠个人的暴政或僭权来实现。
他注重宪法的重要性,关心宪法的执行情况,强调宪法和科学政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框架,而宪法的实施则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状态。
民族解放观念是洪秀全的另一个主要思想。
他认为,民族解放是中华民族进入繁荣发展之路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民族解放,才能让中华民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进行更为广泛的融合和发展。
他强调,民族解放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系列相互交织的进程,其中包括经济解放、文化解放、社会解放和政治解放等多方面的解放。
洪秀全在实践中把这些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他坚持以民族团结解放为宗旨,以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变法适应为方向,努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首先推动改革开放,开创了以科学技术向前进的中国现代发展之路;他还大力弘扬科学文化,发动了“爱国运动”,组织了“中国进步会”,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他又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的积极姿态,推动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
自从洪秀全离开人世以来,他的思想实践一直引起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
他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现实,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国指明了道路,所以他的思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作者:方之光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858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
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
这里就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形成和发展、学习西方的反侵略思想与实践,以及对19世纪末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洪秀全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布人,1814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的洪秀全,也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力图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的老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光宗耀祖。
1843年,即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年,他第四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名落孙山,为此他愤怒万分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为不平之心所刺激的洪秀全,“发现研读孔子不再是获取功名的途径。
正当日后宏图伟业岌岌可危之机,圣经的真相,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深入其心。
”〔1〕当时,他读了1837年赴广州应试得到的被束之高阁的《劝世良言》,“如梦初觉”,遂抛弃了科举致仕的老路,创立了中西结合的拜上帝教,决心“要开创新朝”,来代替满清封建王朝。
这是洪秀全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洪秀全由读书做官到造反当皇帝的思想转变,中国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标志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另一种则认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是1847年形成的。
这里就涉及到洪秀全早期著作,即1845~1847年《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的理解问题。
现将这三篇著作,略加剖析。
《原道救世歌》宣传独拜“真神惟上帝”,不准拜邪神,反对邪淫、忤父母、行杀害、盗贼、巫觋、赌博等六不正行为〔2〕。
《原道醒世训》抨击了当时“世风日下”是“一出于私”造成的,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大同世界”,来代替那个“陵夺斗杀之世”的旧世界〔3〕。
洪秀全早期思想及实践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作者:方之光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419 更新时间:2007-8-25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
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
这里就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形成和发展、学习西方的反侵略思想与实践,以及对19世纪末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洪秀全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布人,1814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的洪秀全,也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力图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的老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光宗耀祖。
1843年,即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年,他第四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名落孙山,为此他愤怒万分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为不平之心所刺激的洪秀全,“发现研读孔子不再是获取功名的途径。
正当日后宏图伟业岌岌可危之机,圣经的真相,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深入其心。
”〔1〕当时,他读了1837年赴广州应试得到的被束之高阁的《劝世良言》,“如梦初觉”,遂抛弃了科举致仕的老路,创立了中西结合的拜上帝教,决心“要开创新朝”,来代替满清封建王朝。
这是洪秀全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洪秀全由读书做官到造反当皇帝的思想转变,中国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标志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另一种则认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是1847年形成的。
这里就涉及到洪秀全早期著作,即18 45~1847年《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的理解问题。
现将这三篇著作,略加剖析。
《原道救世歌》宣传独拜“真神惟上帝”,不准拜邪神,反对邪淫、忤父母、行杀害、盗贼、巫觋、赌博等六不正行为〔2〕。
《原道醒世训》抨击了当时“世风日下”是“一出于私”造成的,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大同世界”,来代替那个“陵夺斗杀之世”的旧世界〔3〕。
洪秀全简介
No5:穷途末路
1864年3月,天京合围后,城内 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 (草团)充饥,因而致病。1864 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 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清方记 载称自杀),清军在城陷后将他
的遗体毁掉。
为继14年的太平天国 覆灭
失败之因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 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 用人唯 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 期政治日益腐败。 三、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四 、个人性格:扭曲的自卑感 性情暴烈 缺乏自信 。。。
No2:创教
人心太坏,政治腐 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 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 免难。入教之人,无论 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 曰兄弟,女曰姊妹。
NO3:骁勇岁月
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 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 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 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 立太平天国. 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 12月,在永安分封诸王。 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 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分兵西征、北伐
我也说几句...
就其个人而言,洪秀全留给我们的印象不 只是一个农民运动的领袖,更是一面历史的 镜子。从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个人该如何 的定位人生和不断的修正人生之路。 着眼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里,农民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却同 时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落后思想,缺乏革命 远见。
No4:下坡路
入住天王府(即现在的南京总统府)后,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 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 杨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 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然而,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后来洪 秀全又修改《圣经》,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个人喜恶改动内容,在太平 天国内颁行。 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对东王不满,在1856年密诏三人诛杀东王,9 月发生天京事变,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 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 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1857年石带 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 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 秀全(1814.1.1—1864.6.1),原 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 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 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 (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 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 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 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 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 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 “天下为公”盛世。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领袖之一,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大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主要有四个方面:民族包容、农村改革、政治民主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洪秀全以民族包容思想为基础,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保留下来,宣扬礼让、团结、包容的思想,支持《国家各民族礼仪和风俗法》,积极推进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及民族团结合作,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和谐安宁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洪秀全还提出了改革农村的基本思想。
他首先强调,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把农村改革开展实质性的深入,落实税收改革、农业用电改革、农机技术改革、农村土地改革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困难和社会治理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洪秀全还重视政治民主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他在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推动了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直选,实行了近代中国第一次真正的选举,政府登记的政治组织的活动也有所增加,并广泛开展了民主公决制度,把人民的意见纳入到政治决策中。
最后,洪秀全更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措施,他认为,农牧企业应当规范农牧活动,保护环境,使得农牧业更加环保可持续。
洪秀全也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中国传统的挖掘提炼、采伐滥用的生态发展模式,推动中国走向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推动。
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也为现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和政策指导,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民族包容、改革农村、实施政治民主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让我们的民族可以继续奋斗,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一、基本思想和实践,并不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把“仁义道德”这一类的话挂在嘴边,号召百姓对他们歌功颂德。
当然,也不乏有君王能够听取良言,如商纣王等,但从更多的时候来看,统治者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往往只停留在君臣之间的层面,根本谈不上什么理解和体谅。
所以这个社会难以真正地走向文明,因为在最底层的劳动大众永远都得不到发展的机会。
到了近代,情况更是如此。
封建社会的覆灭,使中国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这就为发展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单纯的物质力量已经无法抵挡敌人的进攻,所以只能借助于高层次的精神力量。
这也许就是后来“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原因,即试图让人们思考过去的愚昧,发现其中的精华。
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全面进步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并不是很迫切,但这并不表示就没有了追求。
洪秀全(公元1595年1月1日——公元1864年1月11日)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他曾经提出过自己的“平均地权”主张,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还组织了“拜上帝教”,希望通过宗教来拯救那些穷苦人们。
后来,清朝军队前来围剿,但他的军队却打败了他们,致使他们从广西转战到了湖南,为了摆脱困境,他们又辗转到了南京。
而在南京期间,他们成立了政府,并且还占领了金陵,不久又改名为“天京”。
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清朝末年,国力薄弱,加上外国侵略势力趁虚而入,中国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采取了投降卖国的手段,不断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作为主力的太平军,也早已变成了“假洋鬼子”,成了它们对付中国人的工具。
后来,石达开带着残兵撤离了南京,回到了天京。
在1863年的6月,他们被湘军消灭了。
二、结束语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来看,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显然是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
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肯定的是:作为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的确给予了旧的制度强烈的冲击,而且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洪秀全人物简介
关于洪秀全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洪秀全是个功过参半的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洪秀全前期进取心强,后期有点不思进取。
开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腐朽清朝统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二,在革命初期,他是个比较有革命思想的领导者,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三,增加了农民反抗的精神。
消极的方面: 第一,革命的后期,沦为由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第二,客观上造成了地方的割据,为后世的军阀混战买下了伏笔;第三,在他的错误领导下,导致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
针对他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各一。
太平天国在打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同时,造成了中华民族一次历史性大灾难,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过量死亡多达7千万。
中国当时最富庶的地区,经济受到极惨重的打击。
太平军所到之处,文化受到无法弥补的破坏。
他宣扬救世主下凡,统治全国乃至全世界。
世界末日论与造反做官论相结合。
言行巫师化,要求军民无保留的信从,不断自由造神,以加强对太平军官兵的精神控制。
对参加者的全面控制,全面而严厉的控制,使人没有家庭财产,思想感情,人身自由,更没有人的尊严的工具。
将大量的妇女作为个人的性工具。
洪秀全将皇帝和邪教主对妇女的占有发展到极致。
《天朝天亩制度》只是表面文章,后期《资政新篇》只是作为压服诸将领对洪仁玕的不服,为洪仁玕树立了威信。
1862年,洪秀全重新颁布《天朝天亩制度》,以此作为根本性的政策文件,将作为参阅资料的《资政新篇》加以否定,至少是取消了。
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为人暴虐,经常殴打妻子,《天父诗》中反复说,惹他发火就是死罪;对内部也不心慈手软,只讲求现实实际的需要而毫无仁爱信义;本身多疑猜测,任人唯亲;立政无章,言而无信,随心所欲,恣意妄为,穷奢极欲;以政治文化来扫荡中华传统文化。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1889-1971)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和共产主义理论家,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洪秀全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基本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坚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它实践在中国社会中,才能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出必要的条件。
他强调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党的建设为中心”,以及“发展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协调发展”,这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和主要特征。
洪秀全的实践,具体来说是以前不太重视的农民问题的实践。
他把保护农民利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并坚持“农业为本”原则,为消除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改进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另外,洪秀全的实践也体现在他的文化教育上,他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他认为文化教育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他主张实行“把国家的科学不断引进,把本国的民间文化不断提出”的做法,以进一步激发中国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的独特创造力。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他的理论和实践引领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国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可,成为中国进
入新世纪的重要指引力量。
洪秀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洪秀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洪秀全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作为太平天国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社会和政治,而是具有更广泛的历史深度。
本文将探讨洪秀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试图解析他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首先,洪秀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体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
太平天国是19世纪中国最大的农民起义,其兴起和发展直接与洪秀全的思想和行动相关。
洪秀全提出了太平天国的理念,即建立一个以平等和公正为基础的社会体制。
他主张废除私产制度,追求财产公有化和土地重新分配,这个思想理念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
虽然太平天国没有最终成功,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其次,洪秀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从宗教的角度来考察。
太平天国的运动具有独特的宗教色彩,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和基督的弟弟,他试图将太平天国的理念与基督教的教义相结合。
这种宗教结合为中国的宗教观念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变革。
太平天国的信仰理念在中国的农民中迅速传播,对基督教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在运动后逐渐消退,但它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洪秀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封建社会的挑战上。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群众的一次反抗行动,他们试图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追求民主和平等。
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对政治和社会结构的颠覆,也是对封建精神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和发展引发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他们开始反思封建社会的局限和缺陷。
尽管太平天国没有成功实现他们的愿望,但它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和革命提供了一定的动力和启示。
最后,洪秀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政治改变的启迪上。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并没有消减对洪秀全的敬仰和评价,相反,他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后来中国政治改革者的参考和启示。
洪秀全提出的一些理念与后来的共和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相吻合,尤其是他关于财产公有化和平等分配的主张。
这些思想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对洪秀全的介绍与评价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
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渡过难关。
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
同治三年四月病卒。
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
清廷联合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落,天京被围。
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
”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
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
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
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
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
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
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
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
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
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
《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
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
”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
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
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斥责、饿饭、杖责.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5),字叔德,号梅湖道人,原籍泰安(今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以其深邃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民主的政治理论”和“民主的实践”。
他的政治思想受到了古典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他主张通过建立由人民亲自管理的民主制度,来捍卫国家的独立、发展强大的经济和外交,以及实现民众的福祉。
他的政治思想要求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政治,即由民众进行决策、权力分立、参政议政,以及坚持正义、和平和自由的政治秩序。
洪秀全的实践可以说是一种足够现实的、正义的、右翼的政治实践。
洪秀全早期的政治活动,是为了反对旧朝廷的极权统治,力求推行民主政治,他在各地组织抗议示威活动,为了敦促政府实行民主政治而奋斗。
1915年以后,他成为了台湾民运的重要领袖,通过台湾民运,洪秀全促进了中国民主改革的进程。
他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方案,要求政府改革军队,结束军阀统治,取消殖民地,建立多党制等。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鼓舞了许多中国民众,推动了中国民主变革的进程。
他的思想激发了连胜炎、唐梦龙等后代民运人士的活动,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洪秀全的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虽然未能在他的一生中看到实现,但对于中国近现代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思想概念适用于当今,而他的政治行动也激励着当今中国民众继续他的事业。
他的思想和实践将永远留在中国民主运动史上,他应当永远被铭记,被铭记。
中国经济思想史_第6章_太平天国经济思想
第六章太平天国经济思想第一节洪秀全生平及拜上帝教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今花都)人。
出身农家,读过村塾,从14岁到30岁,先后四次,考不上秀才。
1828年,16岁的洪秀全参加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大考,须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洪秀全通过了县试,这让父母和族人的期望值增大,可是,在府试中,洪秀全没有通过。
1836年,洪秀全第二次赴广东应考,偶然在街头得到一个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书《劝世良言》,它是第一个华人牧师梁发编写的。
,本次洪秀全又没有通过考试。
第二年洪秀全又踏上了科考之路,这一次与前面几场的结果如出一辙,初考名列榜上,复考又名落孙山。
第三次没考上就已经身心交瘁,大病一场。
1843年洪秀全参加第四次科考失败后,他破唇大叫: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吧!后来根据西方传教士的一本小册子,半懂不懂的看过后,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因五行缺火,小名火秀,为避上帝爷火华的名讳和回应上帝的教诲而自号秀全。
1845年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改邪归正》和《原道觉世训》。
1853年洪秀全制定了《天朝天亩制度》。
第二节《天朝天亩制度》中的经济思想一、洪秀全《天朝天亩制度》及其思想内容1853年洪秀全制定了《天朝天亩制度》,提出了平均土地的办法:(一)、田分九等,计口授田,凡天下田,天下同耕,规定把土地分成9等,不论男女满16岁就可以分到一份土地,15岁以下减半;土地国有和均配土田制,最早从秦国商鞍变法时实行。
皇帝拥有为名义上的所有权,官僚集团拥有实质上的占有权,农民和地主则为使用权,绝对平均。
秦统一全国,这种制度也就全面推广,但同自汉末张角领导的“太平教”起义,一直到清末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约两千年的时间内。
几乎每一次大的农民起义,都是以“太平”为口号和旗帜的。
其中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自称是“天补平均大将军”。
即令不打“太平”旗号的,也都要在宣传中强调平均主义。
“太平道”以《太平经》为其典籍,“太平”二字也由此经出。
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
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大事件,任何一部近代史都重点论述之乃当然之事,进而近代中国哲学和思想史著作论及洪秀全等人,那么,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如何呢?洪秀全酝酿起义之际,撰写了《太平天日》、《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还有《十款天条》(可能是他与冯云山合拟的),再就是金田起义以来他不断颁发的天王诏旨,最重要的就是建都南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不知是谁的手笔)。
了解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除了他的作为而外,这些是最主要的文件了。
这些文件的大多数,对人既无思想之启迪,也谈不上文采,毫无文章魅力,读之如同啃一枚酸果。
笔者硬着头皮啃了啃的感觉是:东拼西凑,文词粗鄙,缺乏理性,不合逻辑。
洪秀全是反孔的,他创拜上帝会后亲自砸毁塾中孔子牌位。
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孟之书砸孔庙之事不胜枚举,有人认为“此犹从来叛逆所不敢者”,“自古流寇毒祸,未有如是烈者”。
太平天国始则不准读中国古籍,“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
后来准删改后阅读,如|“上帝”前面必加一“皇”字,《诗经》中“荡荡上帝”改为“荡荡皇上帝”,《论语》中“夫子”改为“孔某”,“子曰”改为“孔某曰”,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洪秀全只是假托上帝说“孔丘所遺传之书”“甚多差谬”,并描绘孔丘受到上帝怒责鞭挞而哀求讨饶,至于其书谬在何处却不指出。
洪秀全反孔是为了捧出“天下大共之父”的上帝这个独一无二的神而作的一种姿态,他对孔孟之道不仅仅没有理性的审视,相反,如“三纲”、“忠怒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腐朽思想在他自撰的文稿和颁布的诏旨中比比皆是。
他也说到历史,认为中国上古之世众人即信奉了西方的上帝,“自秦政出,……祀虞舜,祭大禹”才把事情弄坏了,不啻胡说八道。
我们的祖先何能不祀虞舜祭大禹呢?难道能够叫他们去敬拜根本不知道的西方的上帝吗?至今中国的基督教信徒也不多。
他说到秦政时汉武时,对其利弊得失竟无一语,只说及当时怪人诳言,他似乎对怪异之书,阴曹地府之类的书更有兴趣。
洪秀全早期思想及发展
Photos
论 洪 秀 全 的 异 梦
洪秀全一病不起在床上足足躺了40多天。当代的许多学者都 试图对这场病做出科学的解释,大体上有两类观点,一种是器质性神 经病或神经症,认为是发烧使神经受损;一种认为是反应性精神病, 在遭受强烈刺激后患上了某种精神病。在病中,洪秀全出现了幻觉 或者梦境,这个梦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几经添加和修改,已经变得面 目全非。根据最原始的记载,下列场景得到了公认:他梦见一龙一 虎一鸡走进屋中,一华美大轿抬他到了一个光明美丽的地方,有无数 男女迎接,下轿后有一老妇人引导其洗净身子,在宫殿内被剖开身体 ,挖出心肝五脏,又被放进新的,伤口随即愈合。随后他被引见给一 个金发皂袍的老人,老人授剑让他斩杀鬼魔,并给他一印绶和金黄色 美果,洪秀全吃了以后力量大增,和一中年男子一起斩妖杀敌,还大 骂孔子。洪仁还描述了洪秀全病时的征象:“秀全病时神游四方,在 其室内走动跳跃,或如兵士战斗状,常大声疾呼:“斩妖,斩妖,斩呀!斩 呀!这里有一双,那里有一双,没有一双可以挡我的宝剑一斫的。”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手握乾坤杀伐权, 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
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
腾身何怕汉程偏。
飞腾六合定乾坤。
风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飞龙定在天。
关于这两首诗的解读
洪秀全是一个熟读经史,热衷功名的 人,并且在家族的热切期待和自身成 绩优异的情况下也养成了自命不凡、 满怀抱负、期望成果的性格。屡试不 售的打击是巨大的,可想而知,洪秀 全在这种打击下必然产生极大的痛苦 和愤慨。发出这种不平之鸣、激愤之 声是可能的。
《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
一
科举应试时期
目 录
洪秀全
洪秀全简历:洪秀全(1814.1.11—1864.6.1),原名洪仁坤、洪火秀,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
颁《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
八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
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
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
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
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
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之议,固守天京。
三年四月病卒。
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生平大事: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
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三、两次建立领导核心。
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总是穿着宗教的外衣。
如果说,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多半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那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却是和基督教的影响联系在一起。
基督教新教各教派, 产生于十六、七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没落时期,它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工具。
鸦片战争前夕传入中国的新教,主要是充当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先锋。
英国带教士马礼逊, 是新教在中国布道的开山祖; 梁发是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华人牧师, 他所编写的《劝世良言》,是第一本中文传道书; 而使《劝世良言》的教义同太平天国厉史发生联系, 并让一个外来的上帝为中国农民起义所用的, 则是洪秀全。
人们一定会想: 基督教的社会原则颂扬怯懦、自卑、顺从、屈服, 为什么反而为农民起义所用了呢? 奥秘就在于,是“人创造了宗教, 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创立宗教的人, 不仅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 还必须懂得群众和社会风暴对宗教的需要。
洪秀全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
对于《劝世良言》所传布的教义, 洪秀全最初曾经虔诚阪依, 后来,随着自己对农村实际状况和农民思想愿望的进一步了解, 才逐渐有所怀疑,以至对外来的上帝作了一番改造。
对基督教义, 洪秀全有吸收的一面, 也有批判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第一,信仰和借用基督教的“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权威,扫荡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切传统权威和偶象崇拜。
《劝世良言》宣扬,上天只有一位“独一真神”,那就是“原始造化天地人万物”之“上帝爷火华”。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所谓神权,无非是皇权在天国或冥间的反映。
农民要起来造皇帝的反,就必须冲破为封建政权服务的神权,就必须创立一种与之相对立的宗教权威。
洪秀全创立的“皇上帝”,就是农民起义所需要的新的权威。
第二, 由拜上帝的平等, 引伸为人间所有“兄弟姐妹”的政治平等、经济平等。
《劝世良言》宣称,就世人而言,“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是,“论拜求天上神父者,不拘上下尊卑贵贱人等,淮以谢罪求免”。
洪秀全突破了《劝世良言》的界限,他认为, 既然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在上帝面前就应是平等的。
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上)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32-41页
主题词: 洪秀全;早期思想;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革命;劝世良言;中国近代史;基督教;上帝;
洪仁;传教士
摘要: 洪秀全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早期思想,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以及它的性质、面貌,有很密切的关系。
三十年来,前辈史学家范文澜同志在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国近代史》等重要著作中,以及其他研究者在各种论著中,都对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和他发起太平天国革命的历程有所分析论述,达到了一些共同的结论,形成了一些惯常的看法。
他们的成果,是后来者继续进行探索的基础和出发点。
本文就是试图在这种基础上,提出和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洪秀全究在何时和怎样转变到立志进行反清革命斗争?基督教对他的早期思想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洪仁还描述了洪秀全病时的征象:“秀全病时神游四方,在其
室内走动跳跃,或如兵士战斗状,常大声疾呼:“斩妖,斩妖,斩呀!斩呀!
这里有一双,那里有一双,没有一双可以挡我的宝剑一斫的。”
2021/3/11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手握乾坤杀伐权, 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 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 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飞龙定在天。
2.十五岁因家计困穷,一边帮忙家中农事,一 边当村子的塾师,还一边准备科举考试。
3.
Photos
2021/3/11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科举
1.洪秀全的科举经历大约从十六岁直到三十一 岁,即从1828年到1843年。然而洪秀全应科 举的情况并不乐观,十六岁应试不中(1828 年);1936年,二十三岁应试失败,但带回 一本小册子《劝世良言》,搁床头落灰,此 为伏笔;下一年在院试中又落榜;此次落第, 洪秀全大病四十多天,但其取仕的雄心不改, 1843年,三十一岁的洪秀全再度步入考场, 然而重整旗鼓的他还是被现实狠狠打击了, 他再次落榜。
洪秀全在阅读该书后,产生了他受上帝启示, 担负宣传拜上帝、弃偶像以救世的使命。联 系洪秀全病中所在之梦,1936年,洪秀全曾 大致浏览该书,后病中梦见神天上帝托付使 命,我们不难发现这梦其实是书中上帝、耶 稣的模糊再现。但洪秀全尔后再与《劝世良 言对比》,错误以为梦象与书均为真理,自 己为上帝所派以拯救天下。
2021/3/11
《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百正歌》是洪秀全1844年游广西的传道资料,共五百 多字,《百正歌》充满了儒学特色,1844年也是洪秀全 受洗的第二年,其思想中包含儒家思想十分正常,《百 正歌》大量引用历史典故,宣传“正”的观念,倡导以 “正道”行事。即为君正、臣正、父正、子正。洪秀全 认为“正”与“不正”是国家兴衰、各人祸福的根源。 书中反映了洪秀全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批判,但没 有明显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色彩。
这段话无疑切中了洪秀全的心病,联系到洪秀全的父母望 子成龙的心态,求拜文昌、魁星是极有可能。洪秀全屡试不售, 加之梁发用宗教歪曲解释了清朝科场黑暗,这也促成洪秀全拜 上帝、弃偶像。洪秀全接受这种说教之后,也抛弃了功名仕进 的道路,为拯救一个邪恶的社会而去诚心诚意做一名宣传上帝 福音的使者。可以说,这时候的洪秀全并没有产生反清的思想, 他只是单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宣传上帝,反对偶像崇拜的信徒。
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
2021/3/11
一
科举应试时期
二
目 录三
革命思想形成时期 革命思想实践及发展时期
四
2021/3/11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神童
1.嘉靖十八年十二月出世(1814年1月1日) 出生于广东花县。幼年时期的洪秀全学力惊 人,七岁入塾读书,数年之间,熟读“四 书”、“五经”、“孝经”及各类古文,其 后更熟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洪秀全惊人 的才学让其家族相信他能取仕成名、光宗耀 祖。
2021/3/11
Photos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传教
1844年春,洪秀全、冯云山去广东及广西传 教,这段传教共历时八个月,后洪秀全从广 西贵县返乡,在家新道, 教人以敬拜独一真神耶和华,上帝遣其圣子 救赎世间罪孽教道”
Photos
2021/3/11
Photos
2021/3/11
论 洪 秀 全
洪秀全一病不起在床上足足躺了40多天。当代的许多学者都 试图对这场病做出科学的解释,大体上有两类观点,一种是器质性神 经病或神经症,认为是发烧使神经受损;一种认为是反应性精神病, 在遭受强烈刺激后患上了某种精神病。在病中,洪秀全出现了幻觉 或者梦境,这个梦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几经添加和修改,已经变得面 目全非。根据最原始的记载,下列场景得到了公认:他梦见一龙一
因此,早期的洪秀全是一个一个有着多种思想因索与倾向的复杂 混合体。
2021/3/11
洪秀全的人物经历 关键词:拜上帝
1843年,洪秀全最后一次落第后,接触到梁 发的《劝世良言》,这也是他接触基督教的 开始。该书对洪秀全影响甚大,反应强烈。 从此,洪秀全开始拜上帝、信耶稣、不拜偶 像。并且,洪秀全信拜上帝后,也说服他的 亲友同拜上帝。
近来之世代,士农工商、上下人等,各用其意,做出无数神佛之像 而拜求之…诚为可笑。即如儒释道三教,各处人尊重这,即如儒教偏 向虚妄,所以把文昌、魁星立为神像奉拜,欲求其保护睿智广开,快 进才能,考试高中之意,然中国之人,多为儒教读书者,亦立此二像 拜之,各人都求其保护中举中进士点翰林出身做官治民矣,何故各人 都系同拜此像,而有些少年读书考试,乃至七八十岁,尚不能仅院门 为秀才呢?难道他不是年年亦拜这两个神像吗?何故不保佑他高中?
2021/3/11
关于这两首诗的解读
阶 段 总 结
洪秀全是一个接受传统儒学教育,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深 刻地影响着他。4次参加科举考试,表明了他想通过科举取仕,施展 抱负,光宗耀祖的思想,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这个阶段的主导 思想。与此同时,洪秀全的思想还受到农民阶级思想的影响。洪秀 全出生在农村,参加过农业生产活动,亲友乡邻都是农民或者农村 知识分子,因此,洪秀全对于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十分了解 的。此外,洪秀全十分赞同农民阶级向往平均社会,特别是平均土 地的愿望。我们还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经历过数次应试失败的洪 秀全心中也产生了对清朝科举制度的不满情绪,洪仁玕谈到洪秀全 应考之事就说:“自此时至三十一岁,每场榜名高列,惟道试不售, 多有抱恨”,因此不满其实已经在洪秀全内心里酝酿和萌芽。更重 要的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和社会氛围给洪秀全以更加深刻的影响。当 然这种不满与反抗情绪在洪秀全当时的思想中是比较隐晦与深藏不 露的 。
的 异 梦
虎一鸡走进屋中,一华美大轿抬他到了一个光明美丽的地方,有无数 男女迎接,下轿后有一老妇人引导其洗净身子,在宫殿内被剖开身体, 挖出心肝五脏,又被放进新的,伤口随即愈合。随后他被引见给一个 金发皂袍的老人,老人授剑让他斩杀鬼魔,并给他一印绶和金黄色美 果,洪秀全吃了以后力量大增,和一中年男子一起斩妖杀敌,还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