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

合集下载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入:耸入 。 见: 看见。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 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 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平视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众彩纷呈,熠 熠耀光,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帛长画,上以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 为衬托,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充分展示了山川的色彩搭配 之美,更展现了山川四季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色彩搭配
五色交辉。

之美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如此山川美景,作者是如何描绘出来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先仰观;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再俯察。山 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 味盎然。从不同观察角度,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融为一体, 上下错落,生动描绘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 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 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 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 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 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以其高 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 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答谢中书书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 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士 族出身,20岁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 拜为左卫殿中将军。30岁游历访道,37 岁左右退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梁武 帝时“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 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 中宰相’”。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自主学习三:欣赏美点
请你带上发现美的眼睛,欣赏这一段 的一点之美,哪个地方你觉得它美把它记 下来。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 入云的高峰,……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 着山川的奇美景象。
学法指导: 请你们将省略号变成五个字, 如 “入云的
高峰”,什么的什么 , 注意每个人说一处而且 不和人家重复。
17
自主学习四:把握写法
上节课,我们共同发现了课文中的美 点,这也可以用对联的形式积累。
18
挑战一下。
上句:高峰入云
下句:
上句:一早一晚,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下句:
上句:有山有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下句:
上句:抬头一看,青林翠竹 下句:
上句: 下句:赏夕阳,欲落未落,鱼跃水动皆亮眼。19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描述这美景。 请选择一个美点进行描述,写出一段 文字。
提示:小组一人翻译一句,3分钟后组 长组织组员互相交流。
8
山川之美:之,助词 “的”
欲界之仙都:之,助词 “的”
川:河流
共谈:共同谈赏的
俱:全、都
乱:此起彼伏
竞跃:竞相跳跃
实 :确实
自:从
未复:不再。复,再。
奇:妙处,景色的奇丽
9
简单明了型译说: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 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 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 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未散时, 猿鸟啼鸣;夕阳西下,鱼儿竞相跃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自从谢灵运后,已不 再有能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欲界”原指人的七情六欲。文中的欲界, 指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所 以作者没有说“实是人间之仙都”,而是说“实 是欲界之仙都”,作者正是看到这些欲望对人心 灵的损害,才决定远离权力,仅以旁观者的姿态 来指导政治,而绝不参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3.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答 谢 中 二、具体描绘山水景物之美。 书 书
写景技巧的角度分析) 提示:1、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交相辉映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再读课文,巩固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有人评价它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

答 谢 中 书 书
陶 弘 景
答谢中书书

高石峰 壁山入,川云五之,色美清 交,流 辉古见 。来底 青共。 林谈两翠。岸竹,谢中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 书
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பைடு நூலகம்书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词注释】

①交辉:交相辉映。②四时: 谢
四季. ③歇:消散. ④欲:将 要. ⑤颓:坠落。 ⑥沉鳞:
文段阅读理解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两岸石 谢 壁时俱,备五。色交④辉晓雾。将③歇青,林猿翠鸟竹乱,鸣四;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⑤实是欲 书
界之仙都。

文中写的景物有_山__峰__河__流_两__岸_______;
动林态竹景雾物有

猿__鸟__、__夕__日_、__沉__鳞_______。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 书
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
由静而动;交代时间,由朝 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

物和谐、完整、统一。


4、怎样理解首句和末句的含义?答
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谢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关于 山川之美的感受。末句感慨自 谢灵运以来,无人能真正领略
中 书
大自然的妙处,颇有惆怅、寂 书
峰”、“清流”、“石壁”、 书
“以及林与竹此”相、应“的晓猿雾鸟”游、鱼“。夕作阳”书
者认为这“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题是要能欣赏这奇山妙水。
陶 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 谢 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中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书

《答谢中书书》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答谢中书书》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 闲落得用鞭抽。”这是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你从诗中 体会到什么?
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此人诗画双 全,是当时著名画家与作家,他在其画中题诗一首,画中有两 头牛,一牛“恋绿畴”吃草,一牛有“金笼”而“落得用鞭 抽”。其画其诗强烈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辞官退休的愿望,他 向往的是“流水”、“绿畴”的“悠悠”晚年。
基础积累
1.生字注音。 夕日欲颓(tuí) 能与其奇者(yù) 2.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基础积累
3.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4.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关键词: 思想之美
景色之美
语言
导思2:文章的语言很 美, 具体体现在哪些 地方?结合句子赏析。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答谢中书书》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用斜线画出句子的停顿。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的写景句。
翻译课文
第一段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谢 中
俯视:清流见底 具体叙写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晨昏: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总括:欲界之仙都
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 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结构缜密。本文属小品,全文分三部分。开头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的写景 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 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脉络贯通。最 后“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再以名人证实此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More text
复有能与其奇者。
读文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A wonderful serenity has taken
possession of my entire soul, like
these sweet mornings of spring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 which I enjoy with my whole heart. I am alone, and feel the charm of
顺——运是否用合理课运用堂习 得是 的描写景物方法B等(任表选达流2畅-,3描种写比)较,细致;有具体的
时动空——视写是角否的一声变色化个具备关于 景否 是 物描写的片段。
景物描写,全文的写作顺序合适;运 用了2-3个景物描写技巧,但对景物 特点的塑造以及情感表达帮助不大。
(感官、动静、色彩 否
等)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齐梁 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 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 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山 水 小 品
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回答,回复
信函,书信
即谢征,曾任中书 舍人,中书是官职。
品情怀
……用人的精神对自然山水加以概括, 组织成自己的文章。
——宗白华《美学散步》
品情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材料一
康乐字灵运,世称谢灵运,深居高位却弃官隐居,南北朝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将歇,猿鸟乱乱鸣; 夕日欲欲颓,沉鳞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生命的活泼与自由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共24张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共24张

当时的情况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
陶弘景认为,“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使性成真。”意 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率性而为是正道,只有率 性而为,才会找回自我,成就自我。陶弘景的本性是什 么呢?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南史·陶弘景传》。即喜欢游山玩水,如痴如醉。陶 弘景天性爱山水,十五岁著《寻山志》。他从小就喜欢 书法,6岁时书法就小有成就。十岁时获得葛洪《神仙 传》,日夜研读,立志养生。他又喜爱医药学,亲自到 自然中去寻找药物,以实际的观察印证书中的内容。误 入尘网十几年后,他毅然决然跳出了华乐的欲界,迁入 山中,率性而为,生命之灯绽放光芒。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课文朗读
疏通文意

共同,一起。
耸入(进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 清澈见底。
交相。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听到“仙都”一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结合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
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漫步山林中,眼前都是绿油油的树木,竹林,环境很清 幽,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真是人间仙境。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雾气将散未散,淡淡的晨雾在树林里若隐若现, 如梦如幻,还幽幽的传来猿鸟的叫声,显得宁静;
将要。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争相,争着。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 出水面。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47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47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乱",纷乱,形象地写出了猿鸟"鸣"的状态,渲染了 早晨热烈欢快的气氛;"竞",争着,争相,形象地写 出了水中游鱼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热闹欢快 的气氛。
10、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 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1.结构严谨 文章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具体叙写山 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接着 ,近观"两岸石壁",远看"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 两层来写。次序井然,构思缜密。
答谢中书书
导入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 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 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 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 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 《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 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 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核心素养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骈文句式的特点和魅力。 4.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
01 文学常识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 居。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 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曾担任过诸 王的陪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后隐居 茅山。梁武帝每遇国家大事,就常去山中 咨询他的意见,时称“山中宰相”。著有 《陶隐居集》。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
(3)“我”是继谢 灵运后又一个“与 其奇者”,为自己 的审美情趣而自许 ,期待与谢灵运比 肩之意溢于言表。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
诗词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 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3
谢谢欣赏
24
5
文题解读
“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即 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 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故称。第二个“书”,即书信。文题意 为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6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共谈:共同谈论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8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9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 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 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叹总括 前文。
13
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14
整体感知
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拟人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28张PPT)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28张PPT)

从欲界到仙都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入朝为官,在朝廷任职20年。后来辅佐梁武帝,当了宰相。37岁这年,陶弘景辞官,隐居山林,人称“山中宰相”。
陶弘景出生到辞官之前的30多年时间,换了三个朝代,有 11 帝先后登场,其中仅仅有 4 帝算是善终,余者均死于非命。王室内部血腥屠杀。 宋明帝将孝武帝诸子全部处死,齐明帝则尽杀高帝、武帝子,设立典签严密监控诸王行动,以至于“无签帅之命,王欲忍渴半日”。
主旨思想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文章小结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诗文,依稀触摸到历史深处古代名士的心境:一种心灵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敞亮与澄澈。希望今天的人也能在忙碌纷繁的生活中,保持一份自然宁静,让心灵自在而丰盈,让身心徜徉于青林翠竹,惊喜于沉鳞竞跃,不惶不惑,不惧不忧。最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明信片寄送给自己的好友,去回味,去追寻山川之美与自然宁静。
拓展延伸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 ” 展开想象翅膀,穿越时空,你认为陶弘景会将引谁为知己?这里提供了一些备选人物及其所写名篇,如果你替陶弘景找到了,就将 “陶弘景淡泊宁静欲界也有仙都”作为上联对出下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白云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登江中孤屿》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陶渊明《饮酒》 周敦颐《爱莲说》刘禹锡《小石潭记》 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著

5427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5427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7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28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意 色彩配合
五色交辉。

境 之美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29
品一品 情感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 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 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 感,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 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哪些 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
山)。武帝礼聘不出,但
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好读
书,喜道术。遍游名山大
川。陶弘景一生纵情山水,
修身养性,留下许多经典
作品,有《华阳陶隐居集》
等。
11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写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
作 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

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 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景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
简 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

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
之美,是六朝山水❖ 小品的
名作。
12
教 1、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30张PPT)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30张PPT)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景物描写
总 领
抒 情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因为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唐朝大诗人李白对谢灵运颇为推崇,曾有"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句。
一词多义
①答谢中书书(“书”与“中”合用为官名) 答谢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②夕日欲颓(快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重点虚词
①山川之美(的,结构助词)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指示代词,“这”)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代词,……的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学习目标
赏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语言,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鉴赏力。
感受作品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5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5张ppt)
23
巩固练习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并解释它的意思.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都
3、晓雾将( 歇 ),猿鸟乱鸣; 消散
坠落
4、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 5、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 指欣赏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山川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动景)。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清流见底。
16
9
根据课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然后任选一句, 用自己的语言将该句所写的景象描述出来。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0
根据课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然后任选一句, 用自己的语言将该句所写的景象描述出来。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孤独的山峰,碰到了快乐的云朵,他感到自己找到了 朋友,将云朵挽留。小溪明净清澈,使人遍体生凉、心旷 神怡。
12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同学们,大家练练身手, 背书开始啦!
13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谢徵,作者的朋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的意思, ,
。 。
歇( ) 颓 ( ) 与( )
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 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 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 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 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 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 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 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 山水小品名作。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潜游水中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yù)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五色交辉 (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 欲界之仙都(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