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燃烧与灭火 (2)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第一章:燃烧的条件1.1 教学目标1. 理解燃烧的概念2. 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2 教学内容1. 燃烧的概念介绍2. 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3.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3 教学活动1. 引入燃烧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本质2. 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燃烧的条件第二章:灭火的方法2.1 教学目标1. 理解灭火的原理2. 掌握常用的灭火方法3. 能够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操作2.2 教学内容1. 灭火的原理介绍2. 常用的灭火方法:水灭火、灭火器灭火、灭火毯灭火等3. 灭火操作的注意事项2.3 教学活动1. 引入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扑灭火源2. 讲解常用的灭火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3. 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操作演练,让学生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第三章: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3.1 教学目标1. 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步骤2. 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2 教学内容1. 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步骤介绍2.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步骤2. 讲解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第四章:燃烧与灭火的应用实例4.1 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2. 能够分析实例中的燃烧与灭火原理3. 能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4.2 教学内容1. 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介绍2. 实例中的燃烧与灭火原理分析3. 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提出4.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讲解实例中的燃烧与灭火原理,让学生理解实例中的化学反应3.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5.1 教学目标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巩固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3. 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5.2 教学内容1.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2. 巩固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3. 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5.3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2. 通过测试或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理解程度3.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导语】《燃烧和灭⽕》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个知识教学点。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教学⽬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的⽅法。
②了解常⽤灭⽕器的灭⽕原理和使⽤⽅法。
1.2过程与⽅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的进取⼼,让学⽣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使学⽣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活,并应⽤于⽣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的原理并应⽤于解决实际⽣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法 探究式 5教学⽤具 1、媒体资源:⾃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蜡烛,其中⼀⽀⽤烧杯罩住。
③把⼀沾⽔的棉花和⼲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法:沙⼟、剪⼑、烧杯、湿布、⽔、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燃烧着的⽕给⼈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活中⼀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的兴趣,引⼊新课 [讲述]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燃烧能发⽣吗?⼤⽓中也含有氧⽓,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 由实际到理论,学⽣容易理解和接受 ⼀、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谈燃烧除了需要氧⽓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些物体的图⽚,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燃烧是不是就能发⽣?例如空⽓中有氧⽓,放在空⽓中的⽕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点。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能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灭火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2)灭火方法的原理和选择。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燃烧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燃烧的条件;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灭火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讲授法:教师讲解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蜡烛、水、土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燃烧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导入新课。
2. 燃烧条件的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燃烧的现象;(2)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燃烧的条件。
3. 灭火方法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灭火的方法;(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不同的灭火方法;(3)教师讲解灭火方法的原理和选择。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燃烧与灭火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学生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2. 燃烧与灭火的安全知识:讲解燃烧与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燃烧与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从燃烧与灭火的角度,探讨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
5.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燃烧与灭火这一章节的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理解不够深入,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有待加强。此外,学生在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指导。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温度在燃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灭火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不同灭火方法在实际火情中的应用。
3.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及实验过程中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
4.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燃烧的三个条件如何相互影响?
b.不同灭火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c.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碰撞,达成共识。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化学教案《燃烧和灭火》
化学教案《燃烧和灭火》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燃烧和灭火。
2.掌握燃烧的必备条件以及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3.了解不同的灭火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二、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火灾的初期扑救。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火灾的发生。
三、情感目标1.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
2.培养救护意识和勇气,了解简单的灭火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火灾的初期扑救。
2.教学难点如何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灭火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2.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火灾事故,让学生对预防火灾有更深刻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1.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2.不同的灭火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3.火灾的预防和初期扑救。
七、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火灾事故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的危害和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2.讲授(25分钟)(1)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2)不同的灭火方式及其适用范围。
3.实验(20分钟)通过灭火器的使用实验,让学生掌握初期扑救火灾的技能。
4.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一些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对预防火灾有更深刻的认识。
5.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注意消防安全。
八、板书设计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必备条件2.不同的灭火方式及其适用范围3.火灾的预防和初期扑救九、教学资源1.灭火器。
2.火灾事故的图片和视频。
3.常见火灾事故的案例。
十、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灭火器,对初期扑救火灾的技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火灾事故,让学生了解预防火灾的重要性。
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了总结,让学生回顾了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2. 教学难点:燃烧与灭火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玻璃杯、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导入新课。
2. 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燃烧的过程,理解燃烧的条件。
3. 灭火的方法与原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灭火的过程,理解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4.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燃烧与灭火知识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出示实际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进行处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燃烧与灭火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拓展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7. 板书设计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六、教学活动设计1. 燃烧实验:让学生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燃烧过程,探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实验:让学生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观察灭火效果,探讨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3. 火灾逃生演练: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掌握。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第一章:燃烧的条件1.1 学习目标: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掌握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
1.3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4 教学活动:1.4.1 实验一:观察不同条件下蜡烛的燃烧情况。
1.4.3 教师讲解:强调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第二章:灭火的方法2.1 学习目标: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掌握灭火原理。
2.2 教学内容:介绍灭火的常见方法,如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等。
2.3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4 教学活动:2.4.1 实验二:观察不同灭火方法对火焰的影响。
2.4.3 教师讲解:强调灭火方法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3.1 学习目标:掌握燃烧与灭火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2 教学内容: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如点燃蜡烛、使用灭火器等。
3.3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3.4 教学活动:3.4.1 实验三:学生自行操作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
3.4.2 教师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第四章:燃烧与灭火的安全知识4.1 学习目标:了解燃烧与灭火实验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4.2 教学内容: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如防火、防爆、防毒等。
4.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4 教学活动:4.4.1 教师讲解:介绍燃烧与灭火实验的安全知识。
4.4.2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吸取教训。
第五章:燃烧与灭火的应用实例5.1 学习目标:了解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5.2 教学内容:介绍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灭火器的使用、火灾逃生等。
5.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实例分析。
5.4 教学活动:5.4.1 教师讲解: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4.2 小组讨论:分析燃烧与灭火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2篇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2篇(燃烧与灭火优秀教案)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2篇(燃烧与灭火优秀教案),欢迎参阅。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反应的特征;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运用其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
2.能说出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能解决人在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问题。
3.能记住常见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学习难点】探究与归纳燃烧的条件【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你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许多燃烧的实例。
请把你知道的实例填写在下表中。
实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3.根据你的观察和你的调查填写下表: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由此可知,灭火主要有以下方法: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燃烧一般需要的条件。
根据上面的3组对比实验,请你归纳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知识链接:常用的灭火器:灭火器的种类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二、思考与交流1.对火的利用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伟大开端。
据考证人类很早就学会钻木取火,即把两根山麻木相互摩擦,产生的碎木屑达到一定温度产生的火星点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
传说有一年,黄帝带着臣民外出,忽然遇到暴雨,山洪爆发,人们被困在山洞中,又冷又饿,但所带的木柴全被雨淋湿,无法钻木取火做饭,苦不堪言。
偶然之间,一大臣发现岩块之间用力碰击,也会产生很多火星,但怎样产生火星呢?有人尝试把棉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果然取火成功,此方法即为“击石取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3. 实验操作与观察三、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四、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关系2. 灭火方法的适用场合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燃烧与灭火的了解。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5分钟)1. 教师提问:“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燃烧?”2.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
3.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三、学习灭火的方法(15分钟)2. 学生讨论灭火方法的适用场合。
3.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灭火方法的实用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灭火。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燃烧与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森林火灾、石油化工火灾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消防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了解消防设备的用途及操作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灭火演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技巧。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灭火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分类;2.掌握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3.学会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应急措施;4.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概念和分类;2.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3.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4.火源扑灭实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实验法:通过火源扑灭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和灭火,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2.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3.如何进行火源扑灭实验。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已有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1)燃烧的概念和分类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即有机物通过与氧气反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燃烧方式,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
明火燃烧是指能够看到明显火焰的燃烧过程,如燃烧木柴、纸张等物品时观察到的火焰;隐火燃烧则是指没有明显火焰的燃烧过程,这种燃烧方式通常伴随着黑烟或白烟的产生。
(2)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在燃烧反应中,一般有机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个过程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能量这种反应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从而将固体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和能量。
燃烧反应会受到温度、氧气含量、反应物质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灭火的基本方法包括窒息法、绝热法、隔离法和抑制法。
窒息法是利用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物质减少氧气含量,从而使火焰熄灭;绝热法是利用水和泥等物质将燃烧区域阻隔,从而减少氧气的供应;隔离法是将燃烧区域隔开,防止火势蔓延;抑制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抵消火焰的热量和自由基,从而达到熄灭火焰的目的。
在应急措施方面,当发现火情时,要立即向周围人员发出警报并拨打火警电话;尽可能将火源扑灭或避免火灾的蔓延;及时撤离。
初中化学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案《燃烧与灭火》教案名称:燃烧与灭火目标学生年龄段:初中学生学科:化学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燃烧过程;2.掌握常见物质的燃烧特性和燃烧产物;3.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原理2.燃烧的过程和条件3.燃烧的类型和示例4.燃烧产物及其危害5.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步骤:Step1: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火灾事故,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Step2:燃烧的基本原理教师向学生介绍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所需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源)以及燃烧的两个基本过程(初燃和持续燃烧)。
Step3:燃烧的过程和条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燃烧的过程和条件。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的过程,了解一个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
Step4:燃烧的类型和示例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如明火燃烧、隐火燃烧、爆炸等,并举例说明。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类型燃烧的特点。
Step5:燃烧产物及其危害教师向学生介绍燃烧的产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烟雾等,并讲述它们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燃烧的产物。
Step6: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灭火的原理和常用灭火方法,如物理方式灭火、化学方式灭火和隔离方式灭火。
Step7: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通过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灭火的过程。
Step8: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掌握基本的灭火知识。
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燃烧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常见物质的燃烧特性和燃烧产物,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4.认识常见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识详解知识点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注意: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
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若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以下几种灭火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上述原理:①将未燃烧的可燃物搬离火灾现场,就是清除可燃物;②用沙土灭火,就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③用水灭火,就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常用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根据不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
3.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
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燃烧或发生爆炸。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3)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图7-16-3所示: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关系(拓展考点)(1)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①燃烧剧烈,缓慢氧化不剧烈,②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第一章:燃烧的条件1.1 学习目标: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掌握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可燃物的概念及其特性氧气的概念及其作用着火点的概念及其意义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可燃物的特性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存在和作用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着火点的概念和意义1.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PPT课件第二章:灭火的方法2.1 学习目标: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掌握灭火原理,能够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2.2 教学内容:灭火原理的介绍常见灭火方法的介绍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的练习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灭火原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2.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PPT课件第三章: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3.1 学习目标: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步骤,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
3.2 教学内容: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灭火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安全注意事项3.3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教师演示灭火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教师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学生遵守3.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PPT课件第四章:燃烧与灭火的应用实例4.1 学习目标:了解燃烧与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介绍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实例4.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实例4.4 教学资源:PPT课件、学生分组讨论材料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点评和鼓励学生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和鼓励学生5.4 教学资源:PPT课件、学生自我评价表第六章:燃烧与灭火的数学计算6.1 学习目标:学习与燃烧与灭火相关的数学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和灭火,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燃烧和灭火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到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火源三个条件。
同时,灭火的原理就是消除这三个条件之一。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基本知识,如燃料、氧化反应等。
但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灭火工具和方法,但对其原理可能并不了解,这也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过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源,如火焰、灭火器等。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一些实际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验或者视频,引出燃烧和灭火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讨论如何灭火、如何预防火灾等。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5.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虚拟现实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6.课堂小结与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让学生直观感受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能量释放,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篝火、炉火等,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燃烧或灭火情境,如厨房火灾、森林火灾等,讨论以下问题:
1.分析情境中可燃物的性质和燃烧条件。
2.探讨适合该情境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3.讨论如何预防类似的火灾事故。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纠正。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如氧化反应,为学生理解燃烧反应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学生能够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燃烧和灭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环节,我会首先介绍燃烧的定义、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以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我会使用PPT展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如木炭、硫磺等,让学生观察到燃烧时伴随的光和热。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方法3. 燃烧与灭火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与灭火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过程。
3. 灭火的方法:介绍灭火的原理和常用灭火方法,如湿抹布、灭火器等。
4. 燃烧与灭火的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实例,如天然气泄漏、电器火灾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燃烧与灭火知识,强调重点内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燃烧的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2. 与氧气接触3. 达到着火点灭火的方法:1. 隔绝氧气3. 撤离可燃物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实验的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报告、实验表现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燃烧与灭火的专业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或消防站,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3. 开展火灾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火灾应对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2.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火柴、灭火器等。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2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2.掌握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3.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常见的灭火方法。
教学内容:1.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2.燃烧的类型: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3.火灾的危害和常见的灭火方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燃烧的类型和特点。
2.熟悉火灾的危害和常见的灭火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实验器材:蜡烛、打火机、燃烧器等。
3.实验材料:纸张、木条、酒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10分钟)使用引导问题导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前一节课内容承接,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燃烧吗?燃烧的条件是什么?Step 2: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20分钟)1.展示或解释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物质和能量的一种化学反应。
2.介绍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高于临界温度。
Step 3:燃烧的类型 (3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点燃蜡烛或燃烧器上的火焰,观察火焰的形状和颜色。
2.解释明火燃烧:明火燃烧是指可见的明亮火焰,如蜡烛、打火机等。
3.解释隐火燃烧:隐火燃烧是指无明亮火焰的燃烧,如木头烧成灰烬等。
4.分析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的区别和特点。
Step 4:火灾的危害和常见的灭火方法 (45分钟)1.介绍火灾的危害:火灾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2.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直接灭火、隔离灭火、化学灭火和物理灭火等。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展示并讨论各种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原理。
Step 5:小结与拓展 (15分钟)1.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小结和概括。
2.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资源:1.教学PPT或黑板。
2.实验器材:蜡烛、打火机、燃烧器等。
3.实验材料:纸张、木条、酒精等。
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三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课程标准要求
1.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4.认识常见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教材内容全解
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燃烧:通常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a:物质具有可燃性。
b: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易燃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同一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以后,可燃物的分子或原子与氧分子接触,发生燃烧反应。
在同一时刻内,一定体积的空间中,相互接触的分子越多,反应就越剧烈,燃烧也越充分。
4.促进燃烧的方法
(1) 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爆炸
爆炸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的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的结果。
6.疑难突破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7.问题探究
问题:2010青岛小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
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
探究:小乐同学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一些。
他想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实验方案:①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将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木炭剧烈燃烧。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取质量相等的两块镁,其中一块磨成粉末,都在空气中点燃,镁粉的燃烧程度比镁块剧烈。
典型例题剖析
例1 把几小块木炭放入球形管中,按图41所示连接装置。
打开玻璃活塞,氧气进入球形管,发现木炭不燃烧;关掉氧气,给球形管内木炭加热,木炭同样不燃烧,此时打开玻璃活塞,氧气立即进入球形管,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1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必须有可燃物;
(2)必须跟氧气接触。
(3)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木炭是可燃物,要是木炭燃烧还必须同时满足另外两个条件,温度和氧气,打开活塞不加热,木炭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木炭不能燃烧;关掉氧气,即使给木炭加热,因接触不到氧气,木炭也不会燃烧;如果球形管内的木炭加热到着火点以上,再通氧气,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
由此就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②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a.必须跟氧气接触;b.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例2 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原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灭火的方法: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点,都能达到灭火的效果。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时,二者必须同时具备,但要使其不燃烧,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
B、C、D都是合理的破坏燃烧条件的方法。
而A项则是降低可燃物温度,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由可燃物的性质决定的,一般不能改变。
答案:A
例3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
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发生火灾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D.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燃烧的原理及安全常识的掌握情况。
室内起火,如打开门窗,会使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助长火势;有机物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吸入烟尘和有害气体;山林火灾发生后,火势顺风蔓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顺风扩散,应逆风逃离灾区。
答案:D
中考考点对接
(2012•仙桃)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百炼成钢--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
解析: A、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2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B、煽风点火,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
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2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
D、生铁与钢的区别是含碳量的不同,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解析: A、从四种物质都存在着火点可以得到四种物质均是可燃物;
B、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接触和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两者缺一不可,所以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白磷的着火点较低(40℃)很容易发生自燃现象,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上很有可能存在白磷,所以为防止火灾的发生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与生成无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红磷的燃烧时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不符合该特征,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D
(2012•乌鲁木齐)燃烧是生活0一种常见的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解析: 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A正确;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B正确;
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故D错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