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同步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同步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f765ee0b4c2e3f562763c4.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同步检测题
学习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时积聚不时创新的进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同步检测题,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经过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知道,小车下落是____________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窗在操场上自己的步行的,测得结果为V甲=4km/h,V乙=1.2m/s,V丙=40m/min,这三位同窗步行速度的关系为()
A.V乙V丙
B.V甲V乙
C.V甲V丙
D.V乙V甲
4、小明同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经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经事先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2m/s
B.5m/s
C.4.8m/s
D.4.5m/s
5、自行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那么该自行车在整个行驶进程中的是()
A.25/3千米/时
B.40/3千米/时
C.15千米/时
D.30千米/时
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
理测量平均速度同步检测题,怎样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
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协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提高,考试顺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513f1e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0.png)
测量平均速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比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m/s B.10.1m/s C.11.2m/s D.10m/s2.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B.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沿直线做匀速运动C.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D.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m3.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B.他在冲线时的瞬时速度可能大于10m/sC.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D.他在百米内的任何一个瞬时速度为10m/s4.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C.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5.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路程决定D.电动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500米,则电动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6.小东参加百米比赛,测得他起跑后8s时的速度为8m/s,经过12s到达终点时冲刺速度为9m/s,则他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8m/s B.8.3m/s C.8.5m/s D.9m/s7.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距2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209c0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5.png)
⼈教版物理⼋年级上册第⼀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附答案和解析)⼈教版物理⼋年级上册第⼀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单选题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车⾃斜⾯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斜⾯底端时停⽌计时.如图所⽰,此过程中⼩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2.湖北省第⼗四届中学⽣运动会于5⽉17⾄27⽇在秀美⼭⽔宜居名城--湖北?黄⽯成功举⾏.在百⽶赛跑⽐赛中,黄⽯籍男运动员⼩磊同学赛出了个⼈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A.2.5m/sB.3.3m/sC.7.0m/sD.11.1m/s3.汽车在⼀段平直的公路上⾏驶,前3min内,在第⼀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km,在第⼆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km,在第三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km,那么汽车在这3min内的运动是()A.⼀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甲、⼄两⼈站在⼀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甲开了⼀枪后,⼄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中声⾳的传播速度为340m/s)A.0.1sB.O.2sC.0.38sD.0.4s5.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在中途睡起了⼤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兔⼦⽐乌龟运动的路程长 B.兔⼦的平均速度⼤,运动快C.乌龟的平均速度⼤,运动快D.乌龟⽐兔⼦运动的路程长6.甲⼄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速度之⽐为2:3,通过的路程之⽐为4:9,则所⽤时间之⽐为()A.5:3B.8:9C.2:3D.3:27.在百⽶⽐赛中,⼀名运动员起跑时速度为9m/s,中途为8.5m/s,冲刺的速度为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36km/hB.9m/sC.9.5m/sD.⽆法确定初中物理试卷第2页,共10页8.我们常⽤“频闪照⽚”来研究物态的运动,如图所⽰,记录了甲、⼄两个运动⼩球每隔0.001秒的不同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的运动路程长B.⼄球的运动路程长C.甲球的速度越来越快D.⼄球的速度越来越快9.如图所⽰,下列图象中,表⽰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与(3)B.(2)与(4)C.(2)与(3)D.(1)与(4)10.匀速直线运动公式是v = ,这个公式说明()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B.速度与通过路程所需时间成反⽐C.对于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关D.对于确定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11.⼀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 ,通过前⼀半路程⽤了4s ,通过后⼀半路程⽤了6s ,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 /sB.6.25m /sC.5m /sD.4.17m /s12.校运动会800m ⽐赛中,前500m ⼩明落后于⼩王;后300m ⼩明加速冲刺超过了⼩王领先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500m ,⼩明的平均速度⼤于⼩王的平均速度B.前500m ,⼩明的平均速度等于⼩王的平均速度C.800m 全程,⼩明的平均速度⼤于⼩王的平均速度D.800m 全程,⼩明的平均速度⼩于⼩王的平均速度⼆、实验探究题13.⼩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度⼀定时,斜⾯坡度越⼤,物体从静⽌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1)实验所需的公式: ______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具有 ______ .(3)实验步骤(可⽤画图或⽂字表述):______ .三、计算题14.⼩明在“测⼩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的实验装置:⼩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顶端由静⽌下滑,图中的⽅框内是⼩车到达A、B、C三处时电⼦表的显⽰.(1)实验中为了⽅便计时,应使斜⾯坡度较 ______ .(填“⼤”或“⼩”)(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电⼦表,如果让⼩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 ______ .(填“⼤”或“⼩”)(3)为了测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车从B点由静⽌释放,测出⼩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计算出⼩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教版物理⼋年级上册第⼀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答案和解析【答案】1.B2.C3.C4.B5.C6.C7.A8.D 9.D 10.C 11.C 12.C13.v=;刻度尺、停表;①.⽤⽊块作⽀撑物将长⽊板搭成斜⾯;②.⽤刻度尺测长⽊板(斜⾯)的长度;③.让⼩车从斜⾯的顶端⾃由释放,⽤秒表记下⼩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④.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⑤.再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⑥.由速度公式v=求出⼩车的速度,⽐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14.⼩;⼤;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解析】1. 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故选:B.根据图⽰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求滑块的平均速度,根据图⽰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 解:男⼦百⽶世界纪录中百⽶纪录略⼩于10s,即运动速度略⼤于10m/s;中学⽣百⽶所⽤时间要超过10s,即运动速度要⼩于10m/s,不可能达到11.1m/s;⽽2.5m/s和初中物理试卷第4页,共10页3.3m/s太慢,7m/s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考查对⽣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男⼦百⽶世界纪录略⼩于10s,估算中学⽣运动会中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对⽇常⽣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掌握的⼀种基本能⼒,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的能⼒.3. 解:题⼲中汽车在3min内,在第⼀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km,在第⼆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km,在第三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km,可以求得每个1min内的平均速度v===60km/h,⽽在各个1min内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必须是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才是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4. 解:∵第⼀次声⾳直接从甲传到⼄,∴S1=102m,则第⼀次的时间为:t1===0.3s,第⼆次声⾳从甲到c再到⼄,从图可知,OA=OB=AB=×102m=51m,OC=68m,AC=BC===85m,∴第⼆次的路程为:S2=AC+BC=85m+85m=170m,则第⼆次的时间为:t2===0.5s,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t=t2-t1=0.5s-0.3s=0.2s.故选B.(1)第⼀次声⾳直接从甲传到⼄,所以传播了102m,已知声速,可利⽤公式t=计算第⼀次的时间;(2)第⼆次声⾳遇到光滑的墙壁要反射的,根据反射定律来画图,连接甲⼄,做连线的中垂线与墙壁交于⼀点c,声⾳从甲到c再到⼄,甲到c的距离是有勾股定理可求出是85m,所这次声⾳总共要传播170m,可利⽤公式t=计算第⼆次的时间,从⽽可以计算出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确定声⾳从甲处传到墙壁到反射回⼄处的路程是本题的关键,也是⼀个难点.5. 解:由题知,乌龟和兔⼦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在中途睡起了⼤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兔⼦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得快(即乌龟的平均速度⼤).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法和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值(兔⼦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6. 解:由v=得t=,则所⽤时间之⽐:t甲:t⼄=甲甲:⼄⼄=:=2:3.故选C.已知物体运动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利⽤t=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因为是求⽐值,要细⼼,防⽌因颠倒⽽出错!7. 解:百⽶⽐赛的路程s=100m,运动员的成绩t=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10m/s=10×3.6km/h=36km/h.故选A.百⽶⽐赛的路程为100m,运动员的成绩为10s,根据v=求出他全程的平均速度.初中物理试卷第6页,共10页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要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值.8. 解:A、B、在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0.001秒,即甲运动了0.005秒;⼄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运动的时间为0.003秒.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图可知甲⼄运动时间虽然不同,但运动路程相等,故A、B错误;C、由甲图所⽰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相等,甲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故C错误;D、由⼄图所⽰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球速度越来越快,故D正确.故选:D.根据题意,⾸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001秒,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利⽤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公式:v=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通过频闪照⽚可以获得以下两个信息:频闪照⽚中相邻的两个照⽚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9. 解:(1)根据图象可知,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做匀速直线运动,故(1)正确.(2)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均匀增⼤,故(2)错误;(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随时间不变,处于静⽌状态,故(3)错误;(4)根据图象可知,速度随时间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4)正确;故选:D.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速度判断图象的性质即可.对于图象问题⾸先搞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的含义,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10. 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选项A、B、D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故选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运动⽅向都是不变的,⽽速度的⼤⼩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本题主要考查学⽣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明⽩,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度理解物理公式,⽽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11. 解:物体⾛全程需要的时间:t=4s+6s=10s,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5m/s.故选C.知道物体通过的路程,求出全程需要的时间,根据公式v=求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学⽣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计算平均速度要⽤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12. 解:AB、由题知,跑到500m,两⼈跑的路程相同,因为v=,⼩明⽤的时间多,⼩王⽤的时间少,所以⼩明的平均速度⼩;故AB错误;CD、跑完全程,两⼈跑的路程相同,因为v=,⼩明⽤的时间少,⼩王⽤的时间多,所以⼩明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前500m,⼩明和⼩王跑的总路程相同,⼩明⽤的时间多,⼩王⽤的时间少,根据公式v=⽐较他们平均速度的⼤⼩关系;800m全程,⼩明和⼩王跑的总路程相同,⼩明⽤的时间少,⼩王⽤的时间多,根据公式v=⽐较他们平均速度的⼤⼩关系.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较总路程和总时间,在路程相同时,⽤的时间少的平均速度⼤.13. 解:(1)实验所需的公式:v=;(2)根据公式v=,需要⽤刻度尺测量路程,⽤停表记录时间;(3)实验步骤:初中物理试卷第8页,共10页①.⽤⽊块作⽀撑物将长⽊板搭成斜⾯;②.⽤刻度尺测长⽊板(斜⾯)的长度;③.让⼩车从斜⾯的顶端⾃由释放,⽤秒表记下⼩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④.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⑤.再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⑥.由速度公式v=求出⼩车的速度,⽐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故答案为:(1)v=;(2)刻度尺、停表;(3)①.⽤⽊块作⽀撑物将长⽊板搭成斜⾯;②.⽤刻度尺测长⽊板(斜⾯)的长度;③.让⼩车从斜⾯的顶端⾃由释放,⽤秒表记下⼩车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时间;④.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⑤.再改变斜⾯的坡度,重复第3步实验;⑥.由速度公式v=求出⼩车的速度,⽐较速度与坡度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1)实验所需的公式v=;(2)需要⽤刻度尺测量路程,⽤停表记录时间;(3)改变斜⾯的倾⾓,让⼩车从长⽊板的上端由静⽌下滑到底端,测出⼩车的滑⾏时间,⽐较滑⾏时间,⽐较平均速度的⼤⼩.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前要知道实验的⽬的、原理、实验器材,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14. 解:(1)实验中使⽤的斜⾯的坡度较⼩,其⽬的是便于测量时间;(2)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案不正确.故答案为:(1)⼩;(2)⼤;(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1)斜⾯倾⾓越⼩,⼩车速度变化越慢,⼩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时间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ed017731b765ce0408140f.png)
1.4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能用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
2.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自学学习(自学教材23-24页)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就是速度公式):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合作探究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 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根据(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 _当堂达标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 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4.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 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
求:(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
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 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7.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8.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bf84f125c52cc58ad6be5f.png)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 D.小球从A点到D点平均速度为1 m/s2 .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是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0C左右C.正常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50g3 . 小文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50m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文鞋底有清晰的花纹是为了减小与跑道之间的摩擦B.小文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终点计时员应该听到起点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D.小文的测试成绩为7.2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25km/h4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的路程是甲车的2倍,则甲车和乙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A.1:6B.6:l1C.3:2D.2:35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合理的是A.课桌高80 mB.人步行的速度是5 m/sC.正常人1min钟脉搏次数为20次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 ℃左右6 . 小明走在上学的路上,以下列哪个物体做参照物,他是静止的A.路边的树B.天空中飞的鸟C.他背的书包D.他身边经过的汽车7 . 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8 . 小明家离学校600 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A.60m/s B.6m/s C.1m/s D.1m/min9 . 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同B.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D.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10 . 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8/12/26/2105238679994368/2107829106221056/STEM/35eb621f4d2849009ae1a94c85b3c17a.png]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C.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D.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二、填空题11 . 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所示的标志牌,芦台32km表示_______,司机最快要_____h到达芦台,12 .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其中,甲沿直线AB朝正北方向匀速运动,乙沿直线AC朝正东方向匀速运动.甲运动的速度是乙的2倍,经过3分钟,甲到达B地后,立即改变运动方向并保持速度大小不变,马上沿直线向C地运动,恰好在C地与乙相遇.则乙从A地运动到C地的时间为___________分钟.13 . 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终点记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为14s,则该名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_____ s.我们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是靠______传来的.(V声=340m/s)14 . 一只小蚂蚁沿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匀速直线爬行,小明用秒表和刻度尺分别测出蚂蚁爬行的时间和距离,如图甲、乙所示,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_____s,爬行的距离为_____cm,蚂蚁爬行的速度是_____m/s.15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若秒表每格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16 . 在探索物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物理量,有些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如:质量、__________等;有些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力、__________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825cff2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9.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选择题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 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的平均速度是总的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符合题意;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不合题意;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不合题意;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不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4m/s B.等于4.2m/s C.等于5m/s D.等于3m/s【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本题可以先分别算出前2秒、后3秒的路程,求出总路程s,再用公式v=计算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解:物体在前2秒通过的路程:s1=v1t1=3m/s×2s=6m,后3 秒通过的路程:s2=v2t2=5m/s×3s=15m,物体在5s内的路程:s=s1+s2=6m+15m=21m,而总时间t=5s,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4.2m/s.故选B.选择题运动会男子100 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 m、80 m、100 m处的时间。
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变速直线运动B. 在20~80 m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 在每段距离内,小刚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D. 此次决赛的第一、二、三名分别是小刚、小华、小明【答案】C【解析】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变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A正确;B,由表可知:在20~80m内,小明和小华所用时间相同,故他们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正确;C. 根据v =s/t得:在0~20m内,小刚和小华所用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等,所以选项C不正确;D.由表可知:小刚用时最少,其次是小华,最后是小明,此次决赛的第一、二、三名分别是小刚、小华、小明,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8d98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6.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小明早晨骑自行车去学校上学,他前一半路程骑车的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骑车的速度是4m/s,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m/s B.2.4m/s C.4.8m/s D.3.8m/s2.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A.甲的速度比乙快B.再经过120s,乙跑过的路程是甲的2倍C.120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D.90s时甲乙相距50m3.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30m/s,那么该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24m/s C.25m/s D.50m/s4.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5m/s B.4m/s C.5m/s D.5.5m/s5.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O出发,沿同一直线到达同一目的地x2的运动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分析得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在0-t1的时间内,乙物体的运动速度比甲快B.在t1-t2的时间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t2-t3的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全过程中,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6.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s计时后,b车速度一直在减小B.30s~40s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C.t2~t3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D.0~70s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7.小华从学校到家里的距离约为1200m,他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8.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5m/s C.4.8m/D.6m/s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1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专项训练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专项训练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f0119fb804d2b160b4ec0cb.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试题(中考典型考点汇总)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2.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答案与解析1.B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 =40cm +5cm =45cm , 运动时间t =14:35:05-14:35:00=5s , 滑块的平均速度v ===9cm /s ;故选:B 。
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滑块的平均速度,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 解:(1)在实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的路程s ;(2)由图可知s AC =40cm =0.4m ,s AB =40cm -20cm -5cm =15cm =0.15m ,s BC =20cm +5cm =25cm =0.25m ,t AC =14:35:04-14:35:00=4s ,t BC =14:35:04-14:35:02=2s ,t AB =14:35:02-14:35:00=2s , 所以滑块由A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AC ===0.1m /s ;(3)滑块由A 滑至B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AB ===0.075m /s ,滑块由B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v BC ===0.125m /s ,所以v AB <v BC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f0b808a80eb6294dd886c76.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A.跟实际值相同 B.比实际值偏大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4.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长5cm的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低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1cm/s B.10cm/s C.9cm/s D.8cm/s5.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快慢的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6.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7.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 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8.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滑的小车作匀速运动B.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s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二、填空题9.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小车的路程用的测量工具是,测时间用的测量工具是;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小车在做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263daf12d2af90342e664.png)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4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2.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m,如图所示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
拍照全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20km/hB.40km/hC.60km/hD.80km/h3.马斯克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计划。
他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200km/h。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 000 m/sB.材料中描述的1 200 km/h是指“车厢”的平均速度C.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自己的座位是静止的D.“车厢”在整个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4.小明在学校运动会100m赛跑中,以15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是7.5m/s,则后50m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7.5m/s C.6.67m/s D.5m/s5.在龟兔赛跑的某一过程中,乌龟与兔子通过路程之比为1:16,运动所花时间之比是8:1,则乌龟和兔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A.8:1B.1:2C.1:16D.1:1286.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2v1,则v1与v2的比值是()A.1:3B.3:1C.1:1D.1:27.体育课上,小明和小红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做变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小红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8.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无答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无答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acdf3be2e3f5727a4e962eb.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1、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 .16.7 m/sB .12.5 m/sC .7.1 m/sD .7.3 m/s2、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10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柱,将玻璃管反转后如图所示,观察气柱从A点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气柱的运动情况如表(表中均以气柱上端移动的距离进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从A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2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A .从表格数据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它的大小无关B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40cm位置时,它的平均速度为0.18cm/sC .从表格数据可知,2cm高的气柱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D .根据公式可知:若本次实验中的气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
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 .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C .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D .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 .图中AB 段的路程s AB =50.0cmB .如果测得AC 段的时间t AC =2.5s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32.0cm/sC .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大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v BC , 可以将小车从B 点静止释放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s 1段的平均速度为v 1 , 路程s 2段的平均速度为v 2 , 路程s 3段的平均速度为v 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 3的时间t 3 , 可以使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 点时停止计时C .可以用122v v v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 2的时间t 2 , 可以将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达B 点时停止计时6、小明家距学校2.4km ,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 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自行车车胎被扎破了,他只好停下来找修车师傅修车,补胎用了8min20s ,接着又以6m/s 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 .B .5m/s.C .2.4m/s.D .4.8km/h7、A 、 B 两位同学骑自行车沿同一条直线向南行走,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 O 的路程 s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同学从同一位置 O 点开始运动, A 同学比B 同学迟 3s 才开始运动B . A 同学的速度为 2m/s , B 同学速度为 1m/sC .第 5s 时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D . 5s 内, A 、 B 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8、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 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用时 0.4sB .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的平均速度为 0.75m/sC .小球A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 段平均速度D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9、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 t 图像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3ed91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f.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的示意图,小汽车从A点出发的同时开始计时,每隔10s记录--次它的位置和已行驶的距离。
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汽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汽车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汽车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小汽车从A点到D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汽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交通信号灯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1.5sC.从开始踩刹车之后ls,车速变为5m/sD.从开始踩刹车到停止,平均速度小于10m/s3.汽车在平直的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0s通过了150m的路程,在第150s时汽车的速度是()A.10m/s B.1500m/s C.50m/s D.15m/s4.某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7m/s,中途的速度为9m/s,最后冲刺的速度为10m/s,若他的成绩为12.5s。
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9m/s B.8.67m/s C.8m/s D.12m/s5.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乙和丁D.甲和丁6.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7.如图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小车,每隔0.4s拍摄一次汽车的位置,则小车做的运动类型以及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v=A.匀速直线运动21.25m/sv=B.变速直线运动21.25m/sC.匀速直线运动25m/sv=D.变速直线运动25m/sv=8.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9.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27km/h,则v1的值为()A.90km/h B.56km/h C.35km/h D.40km/h10.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二、填空题11.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投入运营,它是目前世界上投入运营铁路客运专线中最快的线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a7405c69dc5022abea004c.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1 平均速度的测量1.要研究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就要测出物体在各段通过的________和通过各段所用的________,用公式________算出物体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得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A.跟实际值相等 B.比实际值偏大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3.小军同学利用课上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采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图1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图3(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0时间t/s 4平均速度v/(cm·s-1)15.0(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知识点 2 平均速度的应用与计算6.如图4所示是拍摄的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图47.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10203040时间t/s 3.25.36.89.2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2)从10 m到20 m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8.如图5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4 s,则汽车做的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原卷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1eeb9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f.png)
1.4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1.路程的测量测量路程时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的末端或中点,必须从小车的车头量到车头,或小车的车尾量到车尾。
2.时间的测量要先弄清停表的使用方法并熟练掌握。
测量小车运动时间时应使小车做直线运动,小车运动时间较短,测量误差较大,可以听小车碰到金属片的声音来计时。
斜面的坡度不可过小,否则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坡度也不可太大,否则小车运动太快,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
建议正式测时间之前,应先练习几次,熟练之后再测量,会更加准确。
3.速度的计算求平均速度时,注意测量出来的长度大多数是以厘米作单位,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单位的使用。
知识拓展几种测量速度的方法(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在与运动物体相连的纸带上打点(孔)以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纸带某点与相邻点(计数点)间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得出运动物体的速度。
(2)利用光电门测速度利用光电门测速的原理是把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内的运动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即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测出物体的宽度和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即可测定物体的速度。
(3)利用频闪照相测速度利用频闪照相拍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根据照片和实物的比例推算出照片中不同时刻物体位置间的位移,根据运动学公式测得物体的速度,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也适用于测做匀速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AB<tBC B.tAB=tBCC.vAB>vBC D.vAB<vBC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有这样的描述: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对于龟兔赛跑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 .兔子平均速度大于乌龟平均速度
2.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A .天平
B .量筒
C .弹簧测力计
D .刻度尺
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 .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cm
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cm/s
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
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
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4.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B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2cm/s
C .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
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 AC偏大
5.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AE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
段的平均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
、v2与v的关系是()。
A .v1< v2< v
B .v1= v2< v
C .v1= v2>v
D .v1< v< v2
二、填空题
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目的是为了使于测量________ 。
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__(选填“>”、“<”或”=“)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请你补充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⑴实验目的: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⑵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⑶实验步骤:
实验步如下,请完成填空。
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________(填“较大“成“较小”)的斜面如图所示。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________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用________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项端,用________,用________,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________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________。
⑤根据公式v3=________(请用“s1、t1、s2、t2表示”)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并将v3记录在表格中。
三、计算题
1. 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10 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甲车出发1 min后,乙车才出发去追甲车.求:
(1)乙车出发时距甲车多远?
(2)乙车追上甲车需用多长时间?
(3)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多远?
2. 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计算该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