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陈共第九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资金占50%左右 ✓ 国家则从法律上或发行时对两种不同功能作出明确的规定 ✓ 如我国从1987年开始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建设债券 ✓ 又如日本在法律上将国债明确分为两种:一是建设公债;二是赤字公债
(弥补财政赤字的)
(三)调节经济运行
✓ 第一、它调节着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将一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 金使两者比例关系更趋于合理。
决---影响经济(通货膨胀
✓
4、发行国债:灵活、弹性、阻力小。
➢ 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 渡给国家使用
✓ 1、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流通中货币总量并没有增加,故一般 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 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所以由国债获取的资金主要是社会闲 散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得的影响。
3.灵活性:
规模、期 限、利率 等都非常 灵活的筹 资方式
1) 债权债务关系不同:债务主体不同; 债务主体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地位不同。
国
债 与
2) 信用担保不同:偿债信誉
私
债
3) 债券流动程度不同:与债务主体信用 覆盖范围成正比。
(二)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 国债制度是在私债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产生于封建社会真正发 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
➢ 国债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
➢ 国债一般是指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 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在我国,地方政府无权发行公债。
国债的特征——同税收相比
1.自愿性:
完全自愿认 购,否则,是 国债的“异 化”。
2.有偿性:
政府发债 是以偿还、 付息为条件 的信用行为
国债余额(亿) 12004 12562 13520 15312 17909 20505 21539 26349 29577 32635 35568
占GDP的比重 16.9 15.9 16.0 17.1 18.1 18.7 17.9 19.4 18.5 17.9 17.6
部分国家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
(一)弥补财政赤字
✓ 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很多:
✓
1、动用历年结余——目前已无采用可能
✓
2、税收:严格地讲,增税不是弥补赤字的手段;税收有固定性;阻力较大。
✓
3、向银行透支——目前被法律取缔使银行负担加重最终通过发行货币求解
✓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为了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 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33.7%。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2005年,实际完成发行7022.88亿元。2006年为8883亿元 。2007年由于发 行了1.5万亿的特别国债,全年国债发行量达到创纪录的23483.28亿元,同
✓ (4)政府即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还本付息,借债过程也就是国债负 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
(二)国债债务率
国债限度
✓ 国债的限度来源于国债的负担,由于国债会形成一种社会负担,所以国债必 须有一定的限度。
✓ 国家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限度或指国债适应规模的问题。
✓ 第二、它调节着投资结构,起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可以保证重点建设 项目的资金需求,优化当前投资的结构。
✓ 第三、调节货币流通量。短期国债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 重要手段。
✓ 当需要向流通中货币过多时,则可以卖出国债,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 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 等价。
✓ 逻辑基础: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 ✓ 扩张性财政政策无效:无论增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筹措资金,
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都没有任何影响
(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
反对意见: ✓1.核心假设是理性预期,不现实; ✓2.假设人们遗留财产给后代; ✓3.政府债务无违约风险; ✓4.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5.假设所有的税是一次性总量税。
国
别
国债负担率(%)
经济发达国家: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亚洲国家: 韩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 巴基斯坦
40.7 34.0 17.6 28.1
8.5 1.2 46.0 5.4 48.2 44.2
四、国债的发行和国债的还本与付息
国债发行
国债还本与付息
公 承 连直 募 购 续接 招 包 发发 标 销 行行
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
✓ 第一、 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 循环。
✓ 第二、 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入会倪经济主体 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二)筹集建设资金
✓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的功能,又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似乎无法辨别 两种功能的不同。
✓ 目前我国国债发行方式是一种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的模式,总的
变化趋势是不断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发行方式,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市场
还本方式
(1)分期逐步偿还法 (2)抽签轮次偿还法 (3)到期一次偿还法 (4)市场购销偿还法 (5)以新替旧偿还法
还本资金来源:
(1)设立偿债基金(预算设置偿债基金) (2)通过预算列支 (3)举借新债(各国基本手段)
付息方式:
(1)按期分次支付
(2)到期一次支付(连本带利)
五、国债管理制度
✓ 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一直采取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的管理方式; ✓ 2006年改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国债余额即中央财政历年预算的差额。 ✓ 基本管理办法:(P224页)
作用:
✓ 余额管理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国债余额及其变化情况; ✓ 增强财政部门发行短期国债的动力,改善国债期限结构,防止长期国债膨胀; ✓ 有利于国债的有序滚动发行,提高财政资金的运用能力,增强财政政策的灵
(二) 国债的需求效应
✓国债融资,增加财政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 ✓1.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债务货币化,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对 总需求发挥扩张作用,构成通货膨胀因素。 ✓2.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不会产生扩张总需求的效应。
(三) 国债的供给效应
✓政府发行国债是用于投资,主要是生产性投资。 ✓首先基础设施投资,其次高新技术投资、风险投资、农业投资、教育 投资和开发大西北投资等。
✓ 第三阶段:1981年—1993年。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 金,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 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 第四阶段:1994年—1997年。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 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 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 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 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
✓ 一是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 ✓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 三wenku.baidu.com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国债债务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余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 这个指标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是研究控制债务总量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 要依据。(警戒线是 60%)
以 市 到抽 分
新 场 期签 期
替购 旧销
一 次
轮 次
逐 步
偿 偿 清偿 偿
还还 法法
偿 法
还 法
还 法
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
✓ 1981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摊派发行方式; ✓ 1991年开始采用承购包销发行方式; ✓ 1993年推出一级自营商制度; ✓ 1994年也曾采用柜台销售方式; ✓ 1995年开始试行招标发行方式;
合。
✓ 1、应债主体结构: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 ✓ 2、国债持有者结构(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和持
有国债的比例(又称国债资金来源结构)。
✓ 3、国债期限结构: 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
三、国债负担与国债债务率
(一)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 (1)认购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使用权让渡,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买人的实际负 担能力。
✓ (2)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 是税收。
✓ (3)代际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 形成代际负担。马克思说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 国债负担率是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2)国债债务率=财政赤字率/GDP增长率
✓ 该指标可以显示国债的风险度,可以对国债债务率进行动态分析,对设计财政政策 和防范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 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凭证式是指国家不印刷实物券,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国债,又称 “储蓄式国债”
记账式国债是利益账户通过电脑系统完成国债发行、兑付的过程,称为“无纸化 国债”,是世界各国发行国债的主要形式。
(二)国债的结构
✓ 涵义:是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 国债的资产效应 ✓ 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
变化。 ✓ 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发行国债在经济萧条时具有扩大消
费的功能,在经济旺盛时具有抑制消费的功能。 ✓ “国债错觉”:国债持有者在持有国债时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因
而增加消费。
第一节 国债的基本原理
一、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 二、国债的种类和国债结构 三、国债负担和国债债务率 四、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 五、国债管理制度
一、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国债的含义 ➢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中央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有
借有还的原则,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国内或国外筹集资金, 而同有关各方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活性; ✓ 短期国债规模的增大提高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为强化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创
造了条件 ✓ 国债期限结构的优化为建立具有市场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收益率曲线提供前
提条件。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
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49—1958年。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 建设公债,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1%.
✓ 第二阶段:1958—1980年。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一无内债, 二无外债”的无债阶段;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 行透支解决。
✓ 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国政府普遍信奉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经济,主 张:“廉价政府”。他不主张国家大规模发行国债。
✓ 20世纪30年代(即1929~1933年),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为了 延缓和克服经济危机的的危害,凯恩斯学派的出现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主张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来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刺激有效需求,由此 产生的巨大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国债制度在资本主义国 家得到迅速发展。
比增164%。 2010年国债发行规模约为1.3万亿元.
二、国债的种类和国债结构
(一)国债种类
✓ 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 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 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可自由转让是国债的基本属性,美国的储蓄券和我国1984年前的国库券不可转让
(弥补财政赤字的)
(三)调节经济运行
✓ 第一、它调节着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将一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 金使两者比例关系更趋于合理。
决---影响经济(通货膨胀
✓
4、发行国债:灵活、弹性、阻力小。
➢ 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 渡给国家使用
✓ 1、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流通中货币总量并没有增加,故一般 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 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所以由国债获取的资金主要是社会闲 散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得的影响。
3.灵活性:
规模、期 限、利率 等都非常 灵活的筹 资方式
1) 债权债务关系不同:债务主体不同; 债务主体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地位不同。
国
债 与
2) 信用担保不同:偿债信誉
私
债
3) 债券流动程度不同:与债务主体信用 覆盖范围成正比。
(二)国债的产生和发展
✓ 国债制度是在私债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产生于封建社会真正发 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
➢ 国债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
➢ 国债一般是指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 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在我国,地方政府无权发行公债。
国债的特征——同税收相比
1.自愿性:
完全自愿认 购,否则,是 国债的“异 化”。
2.有偿性:
政府发债 是以偿还、 付息为条件 的信用行为
国债余额(亿) 12004 12562 13520 15312 17909 20505 21539 26349 29577 32635 35568
占GDP的比重 16.9 15.9 16.0 17.1 18.1 18.7 17.9 19.4 18.5 17.9 17.6
部分国家1991-1995年国债负担率(中央政府)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
(一)弥补财政赤字
✓ 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很多:
✓
1、动用历年结余——目前已无采用可能
✓
2、税收:严格地讲,增税不是弥补赤字的手段;税收有固定性;阻力较大。
✓
3、向银行透支——目前被法律取缔使银行负担加重最终通过发行货币求解
✓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为了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 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33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33.7%。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2005年,实际完成发行7022.88亿元。2006年为8883亿元 。2007年由于发 行了1.5万亿的特别国债,全年国债发行量达到创纪录的23483.28亿元,同
✓ (4)政府即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还本付息,借债过程也就是国债负 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
(二)国债债务率
国债限度
✓ 国债的限度来源于国债的负担,由于国债会形成一种社会负担,所以国债必 须有一定的限度。
✓ 国家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限度或指国债适应规模的问题。
✓ 第二、它调节着投资结构,起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可以保证重点建设 项目的资金需求,优化当前投资的结构。
✓ 第三、调节货币流通量。短期国债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 重要手段。
✓ 当需要向流通中货币过多时,则可以卖出国债,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 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 等价。
✓ 逻辑基础: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 ✓ 扩张性财政政策无效:无论增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筹措资金,
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都没有任何影响
(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
反对意见: ✓1.核心假设是理性预期,不现实; ✓2.假设人们遗留财产给后代; ✓3.政府债务无违约风险; ✓4.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5.假设所有的税是一次性总量税。
国
别
国债负担率(%)
经济发达国家: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亚洲国家: 韩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 巴基斯坦
40.7 34.0 17.6 28.1
8.5 1.2 46.0 5.4 48.2 44.2
四、国债的发行和国债的还本与付息
国债发行
国债还本与付息
公 承 连直 募 购 续接 招 包 发发 标 销 行行
不能把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
✓ 第一、 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 循环。
✓ 第二、 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入会倪经济主体 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二)筹集建设资金
✓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的功能,又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似乎无法辨别 两种功能的不同。
✓ 目前我国国债发行方式是一种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的模式,总的
变化趋势是不断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发行方式,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市场
还本方式
(1)分期逐步偿还法 (2)抽签轮次偿还法 (3)到期一次偿还法 (4)市场购销偿还法 (5)以新替旧偿还法
还本资金来源:
(1)设立偿债基金(预算设置偿债基金) (2)通过预算列支 (3)举借新债(各国基本手段)
付息方式:
(1)按期分次支付
(2)到期一次支付(连本带利)
五、国债管理制度
✓ 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一直采取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的管理方式; ✓ 2006年改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国债余额即中央财政历年预算的差额。 ✓ 基本管理办法:(P224页)
作用:
✓ 余额管理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国债余额及其变化情况; ✓ 增强财政部门发行短期国债的动力,改善国债期限结构,防止长期国债膨胀; ✓ 有利于国债的有序滚动发行,提高财政资金的运用能力,增强财政政策的灵
(二) 国债的需求效应
✓国债融资,增加财政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 ✓1.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债务货币化,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对 总需求发挥扩张作用,构成通货膨胀因素。 ✓2.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不会产生扩张总需求的效应。
(三) 国债的供给效应
✓政府发行国债是用于投资,主要是生产性投资。 ✓首先基础设施投资,其次高新技术投资、风险投资、农业投资、教育 投资和开发大西北投资等。
✓ 第三阶段:1981年—1993年。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 金,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 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 第四阶段:1994年—1997年。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 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 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1994年国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 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 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
✓ 一是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 ✓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 三wenku.baidu.com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国债债务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余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 这个指标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是研究控制债务总量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 要依据。(警戒线是 60%)
以 市 到抽 分
新 场 期签 期
替购 旧销
一 次
轮 次
逐 步
偿 偿 清偿 偿
还还 法法
偿 法
还 法
还 法
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
✓ 1981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摊派发行方式; ✓ 1991年开始采用承购包销发行方式; ✓ 1993年推出一级自营商制度; ✓ 1994年也曾采用柜台销售方式; ✓ 1995年开始试行招标发行方式;
合。
✓ 1、应债主体结构: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的比例。 ✓ 2、国债持有者结构(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和持
有国债的比例(又称国债资金来源结构)。
✓ 3、国债期限结构: 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
三、国债负担与国债债务率
(一)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 (1)认购人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使用权让渡,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买人的实际负 担能力。
✓ (2)纳税人负担。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 是税收。
✓ (3)代际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 形成代际负担。马克思说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 国债负担率是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
(2)国债债务率=财政赤字率/GDP增长率
✓ 该指标可以显示国债的风险度,可以对国债债务率进行动态分析,对设计财政政策 和防范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 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凭证式是指国家不印刷实物券,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国债,又称 “储蓄式国债”
记账式国债是利益账户通过电脑系统完成国债发行、兑付的过程,称为“无纸化 国债”,是世界各国发行国债的主要形式。
(二)国债的结构
✓ 涵义:是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 国债的资产效应 ✓ 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
变化。 ✓ 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发行国债在经济萧条时具有扩大消
费的功能,在经济旺盛时具有抑制消费的功能。 ✓ “国债错觉”:国债持有者在持有国债时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因
而增加消费。
第一节 国债的基本原理
一、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 二、国债的种类和国债结构 三、国债负担和国债债务率 四、国债的发行、还本与付息 五、国债管理制度
一、国债的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国债的含义 ➢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中央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有
借有还的原则,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从国内或国外筹集资金, 而同有关各方构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活性; ✓ 短期国债规模的增大提高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为强化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创
造了条件 ✓ 国债期限结构的优化为建立具有市场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收益率曲线提供前
提条件。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
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49—1958年。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 建设公债,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1%.
✓ 第二阶段:1958—1980年。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一无内债, 二无外债”的无债阶段;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 行透支解决。
✓ 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国政府普遍信奉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经济,主 张:“廉价政府”。他不主张国家大规模发行国债。
✓ 20世纪30年代(即1929~1933年),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为了 延缓和克服经济危机的的危害,凯恩斯学派的出现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主张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来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刺激有效需求,由此 产生的巨大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国债制度在资本主义国 家得到迅速发展。
比增164%。 2010年国债发行规模约为1.3万亿元.
二、国债的种类和国债结构
(一)国债种类
✓ 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 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 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可自由转让是国债的基本属性,美国的储蓄券和我国1984年前的国库券不可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