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大连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
大连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注意事项: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时,首先到西安祭黄帝,然后又到宋家祖先墓地祭拜。
这种“尊宗敬祖”和认祖归宗观念的形成,与古代哪一制度的盛行有关A.世袭制度B.祭祀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等级次序。
下列等级次序,正确的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D.周王——士——卿大夫——诸侯3.“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A.大禹B.周武王C.秦始皇D.汉武帝4.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高官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廷尉5.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6.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在于实行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度7.“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应出自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雍正帝8.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
这种做法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9.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是A.梭伦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10.亚里斯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这句话说明了A.公民有权力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B.城邦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C.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D.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11.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法律体系出现在A.古罗马B.法国C.古希腊D.英国12.《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安徽省安庆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1.1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项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礼仪建筑和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据此可以推测当时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禅让制是权力传承的主要方式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黄河流域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2.“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春秋时期,孔子提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周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B.神权政治色彩得到淡化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面持久的烙印、”这里的“烙印“是指A.中外朝制度B.行省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三省六部制度4.汉高祖崇尚黄老治国思想,而汉武帝罢黜百家之言、这种治国理念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大一统国家现实的需要B.君权与相权的博弈C.儒学与百家思想的冲突D.君主品性好恶的抉择5.《资治通鉴》记载:内迁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以汉高祖,世祖、昭烈为三祖,太宗、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该现象反映了前赵A.实行胡汉分治B.学习中原文化C.推行汉化政策D.接受分封制度6.陈寅格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邀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游牧文明重建了中原文明B.胡汉民族融合促成了大唐气象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定型D.外来文化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7.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赋税变化以适应社会转型8.南宋人创作的《虎溪三笑图》描绘的系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选择试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安排依据D.政治权力的安排接受分封制和宗法制2.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连续接受殷商的法律,依据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对被制服地区实行安抚政策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把握 D.意图爱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3.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登记好的和坏的,就是期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任凭拿去看的。
据此可知A.《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B.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C.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肯定的自主性 D.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4. 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
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头形成独立体系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5.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末联考试题(A)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末联考试题(A)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2.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尚书令 D.刺史3.《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 “干德三年(965年)三月, 朝廷遣官立转运使, 总一道之财赋。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保证地方的财政收入, 稳定地方安定局面B.加强对地方财政管理, 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 加剧社会的矛盾D.削弱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有利于中央集权4.罗马法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 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罗马法()A.主张无证据不定罪 B.主张重罪轻罚C.还保留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D.维护贵族利益5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6.梭伦和伯里克利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
“新的统治形式”是指()A.君主制 B.中央集权制 C.民主制 D.联邦制7.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能反映的是()A.汉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B.古希腊的三权分立体制C.美国的权力均衡体制 D.不同的民族创造出的不同的政治文明8.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9.读右图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①威廉一世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总司令②帝国宰相俾斯麦由联邦议会选出③帝国宰相俾斯麦既对议会负责也对威廉一世负责④威廉一世还拥有立法大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0.奥巴马和奥朗德是今天美国和法国的总统,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权力不包括( ) A.行政权 B.军队最高统率权C.国家元首 D.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11.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2020-2021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2020-2021年度(上)高2023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和第Ⅱ卷都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单选题共60分)本卷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
不选、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1.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的生活逐渐趋向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2.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这说明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C.甲骨文以记录商朝政治生活为主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子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大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最高地位B.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D.稳定统治集团秩序4.秦朝建立后,统治者崇尚法家学说;汉初,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汉武帝统治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这说明秦汉时期A.学术思想异常活跃B.尚未实现学术的高度统一C.文化专制有所放松D.主流思想为政治服务5.西汉《盐铁论·水旱》篇中写道:“故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盐与五谷同贾,器和利而中用。
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
”这反映出西汉盐铁专营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加重了百姓负担C.提高了铁器铸造数量D.有利于巩固统治6.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篡汉从侧面反映了西汉后期存在一个严重影响统治的问题,它是A.宦官乱政B.匈奴为患C.外戚干政D.儒家衰落7.如图是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侯”印。
2021-202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历史2022.1本试卷共10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
其中所说的内服是A.聚族而居,控制其他地方的部族B.商王直接控制的国都及附近地区C.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其他部族D.对内通过宗法制维系与贵族关系2.子曰:“周监(借鉴)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据此可知,孔子主张A.爱惜民力,为政以德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文化传承,恢复周礼3.《史记·苏秦列传》中描述战国时期齐国临淄的繁盛,说道“车毂击,人摩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因素包括①铁制农具使用与牛耕推广②齐国国家实力强大,人口众多③手工业分工细密,货币广泛流通④齐国扩张势力是诸侯中的霸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A.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B.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C.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D.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5.下列对两汉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史记》与《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B.乐府诗是民间自发采集修订的各地诗歌C.《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D.《九章算术》对中外数学史产生重要影响6.对示意图所示北魏政权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C.削弱了士族门阀的特权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7.识读下表,分析这一时期全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全国户数全国人口609890万户4600万626290万户1600万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政权更迭、混战不息C.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D.朋党之争和黄巢起义8.右图传为初唐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局部),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随着西周分封制的实行,各封国的居民族属结构发生了深刻改变,受封地区的其他各族,渐渐地接受了周人的风俗习惯与思想文化,成为华夏族的成员。
据此可知,分封制()A. 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B. 推动华夏多元一体局面的形成C. 强化了华夏族的统领地位D. 推动了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变2.先秦时,天子在祭祀社稷宗庙时会将祭肉赐给同姓之国,使相互关系更加密切。
秦汉以后变成皇帝于祭祀宗庙、社稷之后,把祭肉赐给群臣。
这反映了()A.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演变B. 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演变C. 从崇尚礼乐到崇尚法治的变化D. 从“公天下”过渡到“家天下”3.魏晋以后,隐瞒人口、逃避赋税的现象屡禁不绝。
隋文帝时,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薄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
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流配远方。
这()A.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 抑制了土地兼并C.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D. 便于推广均田制4.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岭南妇女趁墟贸易相当普遍,她们肩挑负贩于家庭与墟市之间,以家中余物换取生产生活必需品,形成了该区域独特的“贩妇”模式。
这()A. 提升了唐宋妇女的政治地位B. 活跃了岭南地区的商品经济C. 加速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衰落D. 说明男耕女织模式走向瓦解5.元代出现十余种农书,有不少官修农书在农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如表),这反映了元代()A. 农业科技受到政府重视B. 经济重心不断向南方转移C. 农业技术水平超越前代D. 完成农业科技的系统总结6.明初在地方置三司,互不隶属,事权不一,于是相继设置了巡抚、总督,加以节制,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推动了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出现B.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但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有利于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的形成D.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赋予希腊广阔的发展空间2.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逐渐发展的君主专制B.平等互利的社会观念C.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D.素质较好的公民集体3.古希腊城邦的特色主要包括①公民的民主政治②发达的商品经济③繁荣的思想文化④小国寡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4.下列享有雅典民主权利的是A.成为男性公民的人B.妇女C.广大奴隶D.外邦人5.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西方政党政治之先河B.自由民和奴隶也享有公民权C.其范围主要限于雅典男性公民D.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6.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罗马习惯法发展史的起点B.是罗马万民法的组成部分C.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D.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7.罗马公民法专门适用于A.罗马公民B.罗马贵族C.罗马平民D.罗马奴隶8.万民法对公民法的突破体现在①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②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③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④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罗马法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根本原因是A.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B.罗马法拥有发达的立法技术C.罗马社会发展的推动D.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完善的过程10.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A.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11.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A.雅典民主政治B.罗马法律C.1787年宪法D.《人权宣言》12.罗马法律体系高度成熟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精神13.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14.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彻底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它有利于《权利法案》的颁布C.资产阶级完成了夺权政权的目的D.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15.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B.巩固了国家政权C.否定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D.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6.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巨大权力的国家元首是A.皇帝B.宰相C.总统D.议长1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1)法国启蒙思想(2)德意志古典哲学(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英法空想社会主义A.(1)(2)(3)B.(1)(3)(4)C.(1)(2)(4)D.(2)(3)(4)18.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19.马克思说:“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军事专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20.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①选举②议会立法③保留君主④内阁拥有最高权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C.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暴露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22.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1948年“柏林危机”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两个德国的形成23.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的主要的力量中心是(1)美国(2)欧洲联盟(3)日本(4)俄罗斯(5)中国A.(1)(2)(3)(4)(5)B.(1)(2)(3)(4)C.(1)(2)(4)D.(1)(3)(5)2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B.强大的军事力量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25.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①立法②行政③司法④考试⑤监察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⑤D.③④⑤26.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统一后的德国为A.君主立宪制国家B.联邦制君主国家C.总统共和制国家D.君主专制国家2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B.《共产党宣言》发表C.巴黎公社成立D.第一国际成立28.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29.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D.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3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制度和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的制度,两者最主要的共同点是A.本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B.都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C.国王与总统的权力基本相同D.内阁都是对议会负责而不对最高首脑负责31.两极格局结束后,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说明不正确的是A.是各部分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B.反映了世界格局变化的多极化趋势C.是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的结果D.美国实现了领导世界的企图32.近代美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都①符合各自的国情②促进了经济发展③稳定了社会秩序④维护了国家统一A.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3. 有人说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最能论证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A.公社缺乏统一革命政党的领导B.公社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C.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D.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34.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A.封建农奴制 B.沙皇专制制度 C.梯也尔政府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5.对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B.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C.走城市到农村的道路D.革命历程的曲折反复36.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相同之处是A.革命对象B.革命性质C.革命方式 D革命结果37.“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铁幕演说发表B.杜鲁门主义提出C.马歇尔计划提出D.北约成立38.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A.把联合国变成了第三世界的政治舞台B.使亚非拉国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C.有力冲击两极格局,使之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完全改变了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39.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D.亚太经合组织成立40.两极格局的结束后①世界形势总体向缓和发展②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③天下太平④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④巴市中学2011—xx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材料解析题(10分)41.阅读下列有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材料: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佳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遍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
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
这可用来说明A. 渔猎和采集活动的产生B. 中国最早进入阶级社会C. 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D.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文化遗存在各大主要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各有特点,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多元性,故D项符合题意;渔猎和采集活动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存在,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中国尚未真正进入阶级社会,排除B项;材料所述主要是遗存分布情况,并指出各区域遗存并不完全相同,未涉及生产力问题,排除C项。
故选D项。
2.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
“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答案】B【解析】材料“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体现的是当时的民族认同观念的加强,反映的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与实现国家统一的共识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非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认同,排除D项。
故选B项。
3. 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
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A. 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 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C. 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D. 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答案】C【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指百姓应该服从君主;“道无双,故日一”体现天下一统的思想。
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都有国家统一的理念,故选C;孔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排除A;墨子代表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诉求,排除B;材料中三人的思想都没有体现“民本主义”,排除D。
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重庆八中 2021—2022 学年度(上)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以“血缘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比商代更加系统的制度,确立了西周分封的内在依据。
这一制度是A.世袭制C.宗法制B.内外服制D.郡县制2.战国时期,某学派的思想家提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主张这一命题的学派是A.儒家C.墨家B.道家D.法家3.《汉书》这样评述中国古代某位君主,“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这位君主是A. 周武王C.汉高祖B. 秦始皇D.隋文帝4.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内容之一是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受地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这表明北魏政府推行的制度是A. 延续了井田制C.废除了租调制B. 推行了均田制D.实行了两税法5.南朝时某思想家抨击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亡的观点,提出“岂容形亡而神在”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是A.荀子C.范缜B.董仲舒D.朱熹6.唐代某诗人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交织在一起来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这位诗人是A. 李白C.元稹B. 杜甫D.白居易7. 唐朝某书法家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
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具有盛唐气象(如右图)。
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8.唐高宗时,苏敬等人奉敕(皇帝诏令)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通过增补注文与新药,编修出一部新的药典,开创了政府颁布药典的先河。
这一药典是A.《黄帝内经》C.《千金方》B.《神农本草经》D.《唐本草》9.唐代某高僧六次东渡传法,留下了“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的千古佳话。
这位高僧是A. 法显C.鉴真B. 玄奘D.八思巴10.唐朝某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其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朕”在秦始皇统- -中国之前任何人都可以用,用来表示“我”的意思,但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独享的自称;秦以后,天子以金玉为印,“群臣莫敢用”。
材料反映出A.皇位的世袭性B.皇权的独尊性C.中央的权威性D.民众的盲从性2.图1、图2分别为公元194年和208年形势示意图,两图所示形势的发展A.说明军阀割据出现B.蕴含着统一的趋势C.表明西汉政权灭亡D.体现私人武装壮大3.东晋时期,洞庭湖的渔业发达,在南迁人口增多后,又出现了许多小鱼塘,洞庭湖周围的渔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有“仓廪充实”之说。
淮南地区还多雨季,土地肥沃,同时流民也大多集中于此。
因此,这里的植物生长茂盛,每年“良畴万顷”,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这说明A.东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东晋时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地C.北民南迁推动江南农业升级D.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4.唐代把飞天造型(如图3)描绘成最具时尚的女性写照,飞天脸型与北朝的飞天脸型不同,而转为中原的面孔,西域形象已荡然无存。
这反映出唐代A.宗教画开始呈现本土化B.绘画出现了多元化倾向C,宗教画遭到了民众排斥D.绘画对世俗社会的迎合5.北宋对官制进行了调整,枢密使和宰相在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
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儿军机婴务,常相无权过间,二者-文-武,互不通气,分别向基带奏耶,北宋官制的这一调整A.凸显了政府重文轻武政策B.级和了文武官员的矛盾C强化了皇帝对军政的控制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6.证划期丹文字创立后,很多通晓权文的学者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
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1.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主要是在()A. 商朝B. 战国时期C. 周朝D. 秦朝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管理人才的一种制度,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最早完善的是在周朝时期,所以答案选择C。
2.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宗法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宗法制度是汉朝时期开始实行的B. 宗法制度是清朝时期开始实行的C. 宗法制度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D. 宗法制度是秦朝时期开始实行的答案:C解析:古代中国宗法制度,是指家族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权力,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所以答案选择C。
3.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家分裂,形成封建制度B. 国家统一,形成封建制度C. 国家分裂,形成自由民主制度D. 国家统一,形成自由民主制度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形成封建制度,所以答案选择A。
4. 下列关于汉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朝的政治中心在长安B. 汉朝的文化中心在西汉C. 汉朝的政治中心在西汉D. 汉朝的文化中心在长安答案:A解析: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政治中心是长安,而文化中心是西汉,所以答案选择A。
二、多选题5. 下列关于唐朝的说法,正确的有()A.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B.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C.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D.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封建的朝代答案:A、B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所以答案选择A、B。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20届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时代的塑胶跑道迟子建哈尔滨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在后辈的写作者眼里,它可以是一只血脚印,也可以是一颗露珠。
我十七岁前的行迹,在连绵的大兴安岭山脉。
山脉像长长的线,日月之光是闪亮的针,把我结结实实缝在它的怀抱中。
初春的风认识我,夏日的溪流认得我,秋天时的薄冰认得我,冬天生产队的牛马认得我,我是大自然围场里的一个小小生物。
我对哈尔滨最早的认知,是从父亲的回忆中来的。
父亲童年不幸,我奶奶去世早,爷爷便把父亲从帽儿山,送到哈尔滨的四弟家,而他四弟是在兆麟公园看门的,多子多女,生活拮据。
父亲读中学时寄宿,他常在酒醉时讲他去食堂买饭,不止一次遭遇因没有续上伙食费而被停伙的情景。
贫穷和饥饿的滋味,被父亲过早地尝到了。
父亲功课不错,小提琴拉得也好,但家里没钱供他继续求学,中学毕业后,他没跟任何人商量,独自报名来参加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
父亲这一去,直到1986年因病辞世,近三十年没回过哈尔滨。
而他留给我的哈尔滨故事,多半浸透着眼泪。
1990年,我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调转到哈尔滨工作。
每次去兆麟公园,我都会忧伤满怀,想着这曾是父亲留下足迹的地方啊。
初来哈尔滨,我的写作与这座城市少有关联,虽是它的居民,但更像个过客。
直到上世纪末我打造《伪满洲国》,哈尔滨作为历史主场景,我无法回避,所以开始读城史,在作品中尝试建构它。
但它始终没有以强悍的主体风貌在我作品中独立呈现过。
二十年过去了,我在哈尔滨生活日久,了解愈深,很想对它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文学表达。
2019年,我开始了《烟火漫卷》的写作。
写完第二章,我随作协代表团访欧,虽然旅途中没有续写,但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一路跟着我漂洋过海,始终在脑海沉浮升腾。
首站去的是曾到访过的挪威的卑尔根,令我吃惊的是,这座城市少有变化,几乎每个标志性建筑物,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中的记载,反映出西周时期()记载(译文)出处五名奴隶的身价相当于一匹马加一束丝智(hū)鼎铭文国家设有专门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周礼•地官•质人》A.奴隶社会开始形成B.奴隶买卖普遍存在C.国家治理职能完备D.商业活动非常活跃2.战国末期,李斯向秦王嬴政上《谏逐客书》:“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李斯这一谏书意在()A.游说嬴政施行变法B.颂扬秦国广纳贤才C.规劝秦王改变主张D.指责秦王下逐客令3.有学者指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
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实现的关键在于()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郡县制兴起与发展C.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D.三公九卿制的确立4.西汉初年,汉高祖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王、侯皆可置家吏、得赋敛;汉武帝分封王、侯多达数百人,但是“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且王、侯不得过问封国政事。
这表明西汉()A.王国问题得以基本解决B.诸侯割据局面始终存在C.政治统治依赖血缘关系D.疆域范围得到不断拓展5.唐朝时,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胡旋舞盛极一时,在众多领域有所体现如龙门石窟万佛洞凿有胡旋舞者像;敦煌莫高窟刻有《胡旋舞》壁画;白居易著有《胡旋女》长诗。
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A.西域乐舞艺术感染力强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艺术文化成就达到顶峰D.异域文化影响巨大6.1313年,宰相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专立德行明经科。
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
”仁宗下诏施行。
这一结果表明当时()A.词赋创作影响社会风气B.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规范C.四书五经开始成为经典D.儒学思想符合统治需要7.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条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仪式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确认人选报朝廷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的突出表现是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
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参加万隆会议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7.某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如图)。
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超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A.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B.法国、德国、英国、日本C.亚洲、非洲、拉丁美洲D.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8.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分封制 B.实行了内阁制 C.设立了军机处 D.郡县制受到挑战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10.“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巴”。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君主派最终推翻了共和政体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确立不符合法国国情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12.右图是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的戈雷岛,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的是非洲黑人的悲惨命运和殖民主义的罪恶,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15~19世纪,至少有xx万黑人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死于途中。
你认为下列遗址中,可以与戈雷岛并列的是A.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B.长城、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C.北京的圆明园遗址 D.河南安阳的殷墟1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14.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5.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16“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17、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③18.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19、《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C. 抗日战争爆发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xx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Ⅱ卷(50分)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24分)材料一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英佬把家当。
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
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材料三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
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
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
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
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材料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材料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3)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3)(3)材料四中说“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2)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2)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2)22、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周宣王的时候,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
……周平王东迁洛邑时,自己的地位就等同于诸侯了。
从那以后,问周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把天子看作天子的了。
于是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十二个诸侯国,后又合并为七个强国,最后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
——《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
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2)为解决材料一出现的问题,材料二中的统治者在地方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2)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3)(3)元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3)元朝设置行省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
(3)23.(10分)材料一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力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材料二西欧……是美国有力的竞争对手。
……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