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断层解剖学是一门研究地质构造中断层的形成、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断层的解剖和分析,揭示地壳运动与地质变化的内在机制,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历史和研究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断层的定义、分类、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对断层解剖学进行详细解释。

1. 断层的定义断层指的是岩石体中由地壳应力超过岩石体强度而发生的断裂面。

断层具有明显的位移,可以导致地层错动和断裂岩体的相对位移。

断层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或垂直的,根据位移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正断层(向上位移)、逆断层(向下位移)和走滑断层(相对水平位移)。

2. 断层的分类按照断层的发生形式和位置,可以将断层分为以下几类:(1) 大断层: 通常指地质构造中的主要构造断裂,具有较大的位移量和广泛的影响范围。

如三峡断裂带、北安曲线断裂等。

(2) 中小型断层: 位移量较小,影响范围相对较小的断层,如裂隙、裂缝、节理等。

(3) 断层带: 多条平行或近平行的断层构成的带状地质构造,例如长江三角洲断裂带、阿尔卑斯山断裂带等。

3. 断层的形成机制断裂地壳中,断层的形成主要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

构造应力可以是水平的、竖直的或者倾斜的,不同的构造应力会产生不同方向和形态的断层。

在岩石体内,当构造应力超过岩石体的抗压强度时,岩石会发生断裂,从而形成断层。

断层的形成还受到岩层的性质、岩石脆性和断层面的滑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4. 断层的作用断层在地质演化和地壳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存储和运移矿产资源: 断层可以形成矿床的构造控制因素,如金矿床、铜矿床等。

(2) 形成地质景观: 断层错断和巨大的相对位移可以形成峡谷、断崖、露头等地质景观。

(3) 形成地震: 当断层发生断裂运动时,会释放巨大能量,产生地震现象。

(4) 导致地质灾害: 断层错动和位移会引发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总结:断层解剖学是研究断层形成、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通过对断层的解剖和分析,可以揭示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机制,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历史和研究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一、断层解剖的基础知识总结在解剖学中,断层解剖是一个重要的解剖学术语,用来描述人体的内部结构。

通常指将人体扫描设备生成的断层图像,重新拼合或叠加成一系列连续的图像。

这种技术也被称为层面解剖术,它在医学、生物学、生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断层解剖的原理是通过扫描设备(如CT、MRI等)对人体进行扫描,从而生成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二维图像。

然后将这些图像以特定的方式叠加到一起,形成连续的三维图像。

这个三维模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病理变化。

在断层解剖中应注意以下一些基础知识:1. 解剖学位置术语了解解剖学位置术语是理解断层解剖的基础。

一些常用的位置术语包括前、后、上、下、中、外、内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术语,如背、腹、头、尾等,这些术语用于描述人体的不同方向。

2. 解剖标志解剖标志是指断层图像上的一些特定的标志性结构,比如关节、器官、骨骼等。

这些标志结构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定位特定的解剖区域。

3. 解剖面解剖面是指断层图像上的横截面或纵截面。

这些面可以是任何特定的方向或位置,例如,斜向、水平方向、轴向等。

不同的解剖面展示的结构不同,因此在分析图像时应选择合适的解剖面。

二、断层解剖的应用领域总结1. 医学在医学领域,断层解剖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治疗策略制定等方面。

断层解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不同的解剖结构,比如肿瘤、损伤、出血等。

这样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操作区域。

2. 生物学在生物学领域,断层解剖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组织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等问题。

例如,通过对动物模型的断层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动物脑部结构和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

3. 工程学在工程学领域,断层解剖技术可以被用于仿真和虚拟设计。

例如,可以利用人体断层图像进行医疗设备的设计和测试。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减少试验对医疗器械的损坏。

三、断层解剖的注意事项总结1. 较大的人体结构(如肺、肝脏)通常在不同的断层面上呈现不同的结构。

断层解剖

断层解剖

一、名词解释1.翼点:位于灌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处,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接形成,多呈H形,为颅骨的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2.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连接处稍向前突称为胸骨角。

3.下颌角;下颌体和两侧的下颌支,二者相交之处称下颌角。

4.硬模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

5.蛛网膜下隙: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宽阔的间隙。

6.眶上切迹:位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其中有眶上神经、眶上切迹动脉和眶上静脉通过,此处是额部手术局部麻醉的注射部位也是额部出血的压迫点。

7.劾孔:通常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下方,下缘连线中点,距正中线约25cm,有劾神经、血管通过。

8.危险三角:是鼻根至两侧口角区。

9.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又称脑池。

10.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吻合处。

11.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后四对脑神经,共同构成。

12.横断面:又称水平断面,是指平行水平面的断面。

二、问答题1.面颅骨、脑颅骨各有哪些组成?成对的面颅骨:上颌骨、颧骨、泪骨、鼻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的面颅骨:犁骨、下颌骨、舌骨。

成对的脑颅骨: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2.鼻旁窦有哪些?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3.何为头皮?其特征是什么?头皮由皮肤、浅筋膜和枕额肌及其帽状三者紧密的联合体特征:愈合能力强4.颈部的三角有哪些?各自通过哪些结构?核下三角:下唇和舌尖部淋巴的少数核下淋巴结合颈前静脉。

下颌三角: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淋巴结和神经。

颈动脉三角:静脉A及其分支,迷走神经和颈内V还有许多颈外侧深淋巴结。

肌三角:喉、气管、食管颈段和甲状腺。

枕三角:副神经臂丛和劲横A。

锁骨上三角:膈神经、锁骨下V、A和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颈A上角:膈神经、胸导管。

5.颈部浅筋膜由浅入深分为几层?颈部间隙有哪些?分为3层:浅、中、深。

断层解剖的分析报告

断层解剖的分析报告

断层解剖的分析报告引言断层解剖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通过对地壳中断层的形态、构造和运动进行分析,揭示了地壳运动和岩石变形的规律。

本文将针对断层解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1. 断层解剖的概述断层是地球表面或地球内部岩石体系中的一种构造形式,它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变形而产生。

断层解剖是对断层进行详细解剖和分析的过程,包括断层的形态特征、构造特征以及断层的运动情况。

1.1 断层的形态特征断层的形态特征包括断层面的形状、倾角以及断层面上的构造特征等。

根据断层面的形态,断层可以分为平面断层、倾斜断层和正断层等不同类型。

根据断层面的倾角,断层可以进一步分为高角度断层和低角度断层。

根据断层面上的构造特征,断层可以细分为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和正断层等。

1.2 断层的构造特征断层的构造特征是指断层发育的构造性质,包括断层面上的断层面滑移、断层带中的断层断裂以及断层周围的构造变形等。

断层面上的滑移可以分为水平滑移和倾斜滑移。

断层带中的断层断裂可以是单一的断层断裂,也可以是多级的断层断裂。

断层周围的构造变形包括破碎带的形成、褶皱的产生等。

1.3 断层的运动情况断层的运动情况是指断层发育过程中的运动变化和运动速率等。

断层可以发生水平滑移、倾斜滑移、正断层运动和逆冲断层运动等不同类型的运动。

断层运动可以通过断层面滑移的位移以及断层面上的构造形变来分析。

2. 断层解剖的方法断层解剖是通过对现场断层进行观测和测量,结合地质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探索地壳运动和岩石变形的规律。

断层解剖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察记录、测量和采样、地质剖面构建以及实验室分析等。

2.1 现场观察记录现场观察记录是断层解剖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断层形态特征的描述、断层面上的构造特征的记录以及断层周边的地质构造的观察等。

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可以获取断层解剖的原始数据。

2.2 测量和采样测量和采样是对断层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量断层面的形态特征和构造特征,可以获得断层的倾角、滑移量等参数。

解剖学中的断层解剖学

解剖学中的断层解剖学

解剖学中的断层解剖学断层解剖学是一种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的方法,通过叠加层面图像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解剖信息。

本文将介绍断层解剖学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对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一、断层解剖学原理断层解剖学基于断层成像技术,采用了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方法,通过对人体进行层面成像,获得连续的解剖信息。

详细而言,断层解剖学依靠射线经过人体后的吸收程度来获取图像信息,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叠加,形成层面图像。

二、断层解剖学的应用1. 临床诊断:断层解剖学在临床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断层解剖学的图像,医生可以获取更加清晰和准确的人体解剖信息,从而辅助诊断。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通过断层解剖学可以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2. 教学工具:断层解剖学为医学生和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工具。

通过观察断层解剖学的图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剖学专业素养和临床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方法:断层解剖学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

研究者可以利用断层解剖学的图像进行人体解剖学的定量分析,探索解剖学与生理学、病理学等领域的关系。

这为深入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提供了直观的研究手段。

三、断层解剖学对医学的重要意义断层解剖学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断层解剖学的发展也为解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思路,推动了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总结:断层解剖学作为一种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的方法,通过层面成像技术为医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它的原理简明扼要,应用广泛,同时对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断层解剖学将会在医学领域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断层解剖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名词解释

-内囊: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宽厚白质层,分为前肢、膝、后肢。

半卵圆中心: 在大脑半球胼胝体上方的层面,皮层深面的髓质呈半卵圆形。

是由投射纤维,联络纤维,连合纤维组成。

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腔隙,称侧脑室三角区。

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

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

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

中间帆腔: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窿体和穹窿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窿的内侧缘,后界为穹窿体压部下方,前至室间孔。

静脉角:丘脑纹状体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连接处形成一个开放的锐角,造影上称静脉角,形态、位置较恒定,其前端为室间孔后界的标志。

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

上眶耳线: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沿此线进行颅脑扫描,有利于减少颅骨所致伪影及颅后窝结构的显示。

眦耳线:为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Reid基线:眶下缘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常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也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鞍上池:位于蝶鞍的上方,包含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前部。

大脑外侧窝池:为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之间的大脑外侧沟的脑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并有大脑中浅静脉。

Willis环:位于大脑底部,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等,由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的末端、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组成。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纵行深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之一。

咽鼓管咽口:鼻咽部侧壁上有三角形开口,位于下鼻甲后方1 cm。

此口通鼓室,鼻咽部感染可经此蔓延至中耳。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sectional anatomy
一、绪论
1、定义:
以人体的各部不同断面为单位,研究 每一断面的器官、结构与形态位置、 毗邻关系的科学。 2、特点
1)、能在保持机体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准确地 显示其断面形态及位置关系
2、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是解剖学 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边缘学科
下肢
分界:
头部 颈部 甲状软骨上缘 颈静脉切迹
头 颈 胸 腹 盆
胸部
剑胸连线 腹部 骼嵴最高点 盆部
三、断面:
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 表面,亦称剖面或切面 1.横断面(水平断面) 2.矢状断面 3.冠状断面 4.斜断面
第五章 腹部
•一、腹部局解 1、腹壁: 腹前外侧壁 腹直肌、三块阔肌
腹后壁
斜方肌
7.6肋软骨
剑突
10—6肋骨
T10椎体
腹直肌 膈肌
胸大肌 腹外斜肌
前锯肌
背阔肌 竖脊肌


双肺下叶
肝中V
椎管
肝右V
下腔V
奇V
胸主A
半奇V
腹部第二断层 部位:剑胸连线下3.0cm T11椎 厚度:1.5cm
7.6肋软骨
剑突
11—6肋骨
T11椎体
腹直肌 膈肌 腹外斜肌
前锯肌
背阔肌 竖脊肌

背阔肌、竖脊肌
2、腹腔 以横结肠为界:结肠上区、结肠下区 结肠上区:胃、十二指肠、肝、 肝外胆道、胰、脾 结肠下区:空、回肠、盲肠、阑尾、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腹部横断面 剑胸连线→骼嵴最高点 共分成15个断层面,断层厚度为1.5cm
1、男腹部第一横断面
(1)断层部位: 剑胸连线下1.5cm (2)厚度:1.5cm (3)断面所见: 断面总形态呈边缘比较规整的横椭圆形 T10横断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名词解释1.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以人体断层影像为导向,以断层影像中的人体结构为学习研究对象,分解剖析断层影像中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组织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 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的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3. 断面: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与研究中所观察的断层标本的剖面。

4. 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处的连线,颅脑横断层多以此线为基线,是临床影像头部的轴位扫描基线。

5. 禽距:位于侧脑室后角内侧壁的腹侧,有距状沟前部皮质陷入侧脑室后角内所形成的隆起结构。

6. 半卵圆中心:颅脑部横断层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有胼胝体体的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

7. Meckel 腔:又称为三叉神经腔,位于颞骨岩部尖端,是颅后窝伸向颅中窝后内侧部的一个硬脑膜隐窝,其开口处恰位于小脑幕切迹的下方,内耳门和鞍背的中点处。

8. 辐射冠:大部分投射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此部分投射纤维在冠状、矢状断层上所形成的宽阔白质区。

9. 肌腱袖:又称为肩袖,由止于肱骨大、小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彼此连接成腱板,包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于关节囊相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固作用。

10. 腋窝:位于肩关节下方,臂部与胸上部之间。

当上肢外展时,腋此区呈底在下,顶向上的四棱锥形腔隙,称为腋窝。

11. 髌下脂体:骨下、骨上方和髌韧带之间的脂肪组织,并可向两侧延伸,超出髌骨外侧缘1.0cm 左右。

12.肺门:内侧面向内凹陷处,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神经进出之处。

1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支气管、肺动静脉、淋巴、神经)将肺与纵隔连接在一起并有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肺根。

14. 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由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折返形成,呈半环形,容量最大,位置最深,胸膜腔内的积液常先蓄积此第二肝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肝左、中间、右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临床上称此沟上端为第二肝门。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范文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范文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范文断层解剖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壳中发生的断裂现象。

通过对断层解剖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以及构造演化等重要地质过程。

下面是对断层解剖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断层解剖的概念和意义断层解剖是研究地质断裂面的形态、构造特征以及断层带中的各种构造变形的学科。

断裂是地壳中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通过对断层解剖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等现象的机制和规律,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于研究构造演化、岩层的变形和变质以及资源勘探和开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断层解剖的方法和技术1. 实地观察:通过对断层带的实地考察和观察,可以获取断层带中的构造特征、断层面的形态、断层溢流带的分布等信息。

2. 剖面测量:通过对断层剖面进行测量并绘制剖面图,可以分析断层面的倾向、倾角以及走向等参数。

3. 非接触型测量: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方法,如卫星遥感、地震勘探等,可对断层进行宏观观测和测量,获得断层的长度、宽度、活动性等信息。

4.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以研究断层面的微观结构,了解断层的形成、滑动方式等细节。

三、断层解剖的重点内容1. 断层面的形态:包括断层面的倾角、走向、伸展性质等。

倾角和走向是断层面最基本的特征,通过测量断层面的倾角和走向,可以对断层的性质和活动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2. 断层溢流带的特征:断层溢流带是断层带中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是断层带周围的地层沿断层面上升或下降形成的地质体。

通过对断层溢流带的研究,可以了解断层的滑动方向和速度,推断断层的活动性。

3. 断层带的变形特征:断层带是由多个断层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质体,其中包含了多种构造变形形式。

通过研究断层带中的变形特征,可以推断断层的活动历史、滑动方式以及断层带的演化过程。

4. 断层的活动性研究:通过对断层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断层的发育规律、滑动速率以及地震活动性等。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换 代及其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断层 解剖学正从横断层向多维断层、从描 述向量化、从尸体向活体、从厚片向 薄层、从宏观向微观、从断面向三维 和四维、从单纯形态相结合功能和代 谢等方向迅速发展。
在具体内容上,将开展以下六个方 面的研究: •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 发育断层解剖学研究 • 介入放射解剖学研究 • 数字化虚拟人研究
断层解剖学
Sectional Anatomy
戴景兴 南方医科大学
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
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 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各种结构 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等的变化规律, 为临床学科提供形态学依据。
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解剖学 有以下特点:
性别 年龄
男 38 女 59 男 33岁
时间
1994.11 1995.11 2001.03
切片间距 mm 1.0 0.33 0.2
切片总数
1878 5189 8590
分辩率 像素
2048×1216 2048×1216 3040×2008
中国上海 男 中国上海 女 中国重庆 男 中国广州 女 中国重庆 女 中国广州 男 中国广州 女
• 由于VHP血管等信息从上述数据中抽取和分割 的困难,尚未见到血管模型。
• 美国可视人计划采用的技术,已经是10年前的 水平,获取数据的分辨率及精度有限,限制了 进一步的发展应用。
• 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如 Martonen开发的虚拟肺具有2000万个气道,已 经在英国和加拿大作临床试验;
3.1885年,美国的Dalton出版了 脑的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学图谱, 共三本。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解剖学中的断层,以及断层与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等的相关性。

断层是指人体某一特定区域在解剖学上的分割,通过研究断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

断层解剖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1. 平面断层扫描(CT):平面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计算机重建的断层图像技术,通过对人体进行多个平行面的扫描并记录各个平面的重建图像,使医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内部解剖结构。

2. 纵切断层:纵切断层是垂直于身体纵轴的平面,通过纵切断层的观察,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前后关系和层次。

3. 横切断层:横切断层是平行于地面的平面,通过横切断层的观察,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上下关系和层次。

4. 胸腔断层:胸腔断层是躯干断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胸腔的断层观察,可以了解心脏、肺部、食管、大血管等内部结构的位置和形态。

5. 腹腔断层:腹腔断层是躯干断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腹腔的断层观察,可以了解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内部结构的位置和形态。

6. 骨盆断层:骨盆断层是下肢断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骨盆的断层观察,可以了解骨盆内部骨骼、脏器、血管、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和形态。

7. 被膜断层:被膜断层是通过对人体进行不同位置不同岗位的切片,了解整个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内部器官分布。

8. 光学断层扫描(OCT):光学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断层成像技术,通常被用于眼科领域的研究,可以以高分辨率观察和评估眼部组织的内部结构。

9. 超声断层:超声断层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人体组织产生的回声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的断层图像。

超声断层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血管科、肝胆外科等领域。

10. 断层解剖图谱:断层解剖图谱是将断层扫描和解剖学知识相结合,将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与解剖结构进行对应,形成可视化的图谱,使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断层图像所呈现的解剖结构。

断层解剖学的发展与应用对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非筋膜间隙、脑池、海绵窦非筋膜间隙(纵膈间隙)指脂肪、淋巴结等低CT值的间隙。

以胸骨角水平线为标志,可以分为胸骨角水平线以上的3个间隙: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气管后间隙;适于胸骨角水平的为主动脉肺动脉窗;胸骨角水平线以下的3个CT间隙:气管叉下间隙、左房后间隙、膈脚后间隙。

1、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与左右头臂静脉之间的间隙,为非筋膜间隙。

由于在血管前方,又称血管前间隙。

内含舌骨下肌群、成人有胸腺剩件(小儿含胸腺)、脂肪、淋巴结。

上通上纵隔,下通下纵隔,向后通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

此间隙正常CT影像不应看到淋巴结。

2、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由气管、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围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

内有奇淋巴结,多为一个。

CT检查纵隔,此间隙甚为重要,因其可引流左、右肺和纵隔器官的淋巴结,向前与血管前间隙交通。

3、气管后间隙:气管后壁与脊柱之间的区域。

右为右肺,左上为左肺,左下为主动脉弓。

内含食管,胸导管等。

4、主动脉肺动脉窗:在主动脉弓下方左肺动脉上方之间,高度约1—1.5厘米,右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

内含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主动脉肺动脉淋巴结、脂肪。

引流左肺淋巴液、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淋巴液,间接引流右肺淋巴液。

此区正常影像看不到淋巴结。

5、气管叉下间隙:位于气管杈至右肺下缘之间,高达2厘米。

两侧界为左、右主支气管,后方为奇静脉、食管以及奇食窝。

6、左房后间隙(后纵膈间隙):仅指气管杈以下的后纵隔,为一不规则的空隙:前界为左心房后壁、后界为脊柱(第6胸椎椎体)、右为右肺背段、左为降主动脉。

此间隙内有食管、奇静脉、半奇静脉、淋巴结。

后纵膈间隙扩大,多见于食管肿瘤、食管扩张,还可见于淋巴结肿大和右肺背段肿瘤等。

7、膈脚后间隙:此间隙位于左右膈脚之间,脊柱之前,两侧为纵膈胸膜所围成的区域。

它是纵膈最低垂的部位,也是连接胸腔和腹腔的最主要途径。

该间隙内包含以下结构: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脂肪和淋巴结等。

2024年断层解剖重点总结(3篇)

2024年断层解剖重点总结(3篇)

2024年断层解剖重点总结(____字)断层解剖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壳中断裂带的形成、演化以及对地壳运动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地壳运动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断层解剖知识被揭示出来。

本文将对____年断层解剖的重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断层解剖概述断层是地壳中常见的地质构造,是地壳中的裂缝。

断层活动是地球表面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造成地震和地质灾害,还对地壳构造、岩石圈运动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断层解剖是对断层进行详细的解剖和描述,揭示断层的运动方式、断层带的特征以及断层对地壳演化的影响。

2024年断层解剖重点总结(二)1. 断层演化过程的解剖____年断层解剖的重点之一是对断层演化过程进行详细的解剖。

断层的演化过程包括断层形成、发育和消除等多个阶段,通过研究不同阶段的断层解剖,可以揭示断层演化的规律和机制。

例如,____年可以关注断层横向变形的解剖,探索断层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2. 断层带的特征解剖断层带是断层沿着地表或地下一定宽度展开的带状地质形态,是断层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____年断层解剖的另一个重点是对断层带的特征进行解剖和描述。

断层带的特征包括断层的走向、倾角、宽度等,通过对断层带的解剖,可以揭示断层活动的规律和演化过程。

3. 断层对地壳演化的影响解剖断层的形成和活动对地壳构造和演化有重要影响。

____年断层解剖的另一个重点是对断层对地壳演化的影响进行解剖。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断层对地壳演化的影响,可以揭示地壳演化的规律和机制,对于预测和预防地震和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4. 断层解剖与地震活动的关联断层活动是地震的主要原因之一,断层的解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和规律。

____年断层解剖的另一个重点是对断层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联进行解剖。

通过对断层带的解剖和对地震活动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表面地震活动的规律和机制,为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依据。

5. 断层解剖与矿产资源的关联断层活动还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富集有密切关系。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断层解剖学是研究地壳的断裂和变形的科学领域。

它主要探索地质断层的形成、运动和影响,并通过解剖学方法对断层进行详细的解释。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断层解剖学名词的解释。

1. 断层(Fault)断层是地壳中两个岩石块体之间的裂缝或滑动面,它们相对位移引起了地壳的变形。

断层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或垂直的,从小幅度的滑动到大幅度的错动都有可能。

断层是地震活动的主要发源地,对地质灾害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2. 断层面(Fault Plane)断层面是断层发生位移的地层面,它沿着断层的滑动方向延伸。

断层面可以是平滑的、粗糙的或者具有断层状的纹理,取决于断层的运动方式和地质环境。

断层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震过程和地壳变形的规律。

3. 断层带(Fault Zone)断层带是由多个平行或交叉的断层构成的地质带,通常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变形和破裂。

断层带的宽度可以从几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它是断层活动和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

断层带常常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研究断层带可以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4. 断层系统(Fault System)断层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联通的断层构成的复杂地质结构。

断层系统可以包括主断层、副断层、支断层等不同级别的断层,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共同参与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的发生。

研究断层系统可以认识地壳的大尺度变形和构造演化。

5. 断层滑动(Fault Slip)断层滑动指的是断层上岩石的相对滑动位移。

根据断层滑动的方向和方式,可以分为正断层滑动、逆断层滑动、走滑断层滑动等不同类型。

断层滑动是地震活动的主要机制之一,它会导致地表的破裂和地质结构的变形。

以上是对断层解剖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们对地壳变形机制和地震活动规律的认知,为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断层解剖学(fracture anatomy)是指通过解剖学知识研究和描述断层(fracture)的形态、类型、分类及其中的特殊结构特征的学科。

断层解剖学主要包括断层的定义、分类、形态特征、类型特征以及解剖学标志等内容。

以下是对断层解剖学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 断层(Fracture): 指在岩石或地壳中由于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而导致岩石产生的破裂面。

断层分为隐断层(隐蔽断层)和露头断层两类。

隐断层在地表以下,无法直接观察到;露头断层则在地表上露出。

2. 破裂面(Fault plane):断层上形成的具有相对尺寸较大的破裂面。

3. 断层面(Fault line):断层的破裂面所在的线状空间。

4. 覆盖层(Overlying strata):指断层面上部的岩层,是相对于断层面下部的岩层而言的。

5. 下伏层(Underlying strata):指断层面下部的岩层。

6. 主要滑移面(Principal slip surface):指相对滑移量最大或主控滑移的断层破裂面。

7. 副滑移面(Secondary slip surface):指断层上次重复滑移所留下的破裂面。

8. 断层覆盖岩层(Fault cap rock):指位于断层附近上方形成的由于断层运动而对地壳造成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岩层。

9. 平移(Translation):指断层滑移方向与断层面的倾角为零,即断层面平行于地表。

10. 褶皱(Folding):指由于断层运动所导致的岩层弯曲现象。

11. 凹斑(Saddle):指由凸斑(high point)和凹斑(low point)构成的断层形态,凹斑即为断层中线两侧向上弯曲形成的部分。

12. 断距(Vertical displacement):指断层上两侧岩块相对垂直位移的距离,在地质学上常用来度量断层活动的剧烈程度。

13. 断层滑移(Slip):指断层上两侧岩块相对运动的位移量,可分为正滑移(正运动)和倒滑移(逆运动)。

断层解剖学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学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学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四叠体池:居中脑四叠体后面与小脑蚓部前缘之间,两端向外连于环池翼部,向前外通环池本部。

四叠体池和环池位于小脑幕切迹内,幕上或幕下的病变可经过这些脑池延伸。

例如,小脑幕切迹疝可使这些脑池变窄或消失。

2.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偏后,呈半透明胶状外观,主要由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构成。

3.纤维环:一系列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板层结构,围绕于髓核的周围,含水量较髓核低4.翼腭间隙:在上颌窦后壁和蝶骨翼突之间可见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此窝内容有上颌动脉、翼腭动脉、上颌神经和翼腭神经节等。

此窝交通广泛,在颌面部深层解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临床常依此窝是否受累,作为手术适应征的选择或估计病人预后的依据。

翼腭间隙:位于上颌骨后壁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翼突、腭骨垂直板之间,为一狭长的三角形间隙,其中主要有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第三段及其分支。

交通广泛,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腭大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

5.咽旁间隙:位于咽隐窝后外侧,位于翼内肌、腮腺深叶与咽侧壁之间,其内有颈内动、静脉和第9~11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

6.颞下间隙:在上颌骨的后外侧与颞肌及下颌支上份之间,其内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通过。

7.翼下颌间隙: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面之间为翼下颌间隙,其前方为颊肌与颊咽筋膜,后界为腮腺,间隙内主要有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及舌神经等。

8.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紧邻磨牙后区,后界为腮腺。

9.椎前间隙:枢椎体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的冷脓肿可由此间隙直接流入后纵隔。

10.咽后间隙:咽缩肌后面附有颊咽筋膜,其与椎前筋膜之间为咽后间隙,内含脂肪及淋巴结,该间隙向上延伸达颅底,向下通食管后间隙,外侧为颈动脉鞘,故咽后间隙是口、咽、喉感染蔓延到纵隔的途径,又称危险间隙,咽后间隙向两旁通咽旁间隙。

断层解剖学常用知识点整理

断层解剖学常用知识点整理

断层解剖学常用知识点整理一、断层解剖学的基本概念1.解剖平面:是指人体在特定的位置和姿势下,通过对应的照片、CT 或MRI扫描图像上的特征结构进行标记,确定解剖结构的具体位置。

2.断层:是指沿着解剖平面进行切片,将人体分为前后、左右或上下两部分。

3.断层图像:是指使用CT或MRI等断层成像技术获取的一系列平行切片图像,用于观察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

4.结构识别:是指根据断层图像上的特征结构,将其与正常解剖结构进行对比,进行结构识别。

二、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内容1.器官解剖学:包括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形变等解剖学特征。

2.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3.临床断层解剖学:研究断层图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手术断层解剖学:研究断层结构在手术过程中的变化,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三、常见的断层解剖学知识点1.外科解剖学知识点(1)解剖平面的划分:可按水平、冠状和矢状三个方向进行划分。

(2)腹腔脏器的解剖结构:包括胃、肠、肝、胰、脾等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3)胸腔脏器的解剖结构:包括心脏、肺、食管等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4)解剖学标志物:如肩胛骨、腰椎骨等,用于确定解剖平面和解剖结构的位置。

2.神经解剖学知识点(1)脑部解剖结构:包括脑叶、脑室、脑底、脑神经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

(2)脊髓和脊神经的解剖结构:包括脊髓和脊神经的形态和位置。

(3)神经系统的解剖平面:可通过蝶鞍、耳孔、枕骨外凸点等标志物来确定神经结构的位置。

(4)解剖与神经功能的关系:研究神经结构与其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

3.血管解剖学知识点(1)主要血管的分布和走行:包括主动脉、肺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等血管的分布和路径。

(2)血管的解剖平面:如腋窝、腹股沟等解剖平面用于识别血管结构。

(3)动静脉关系:研究动脉和静脉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对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断层解剖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地壳的破裂和错动现象。

以下是断层解剖的重点总结:1.断层的定义和分类:断层是指地壳中破裂带两侧岩石的错动现象。

根据错动方向和性质的不同,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

2.断层的形成原因:断层的形成主要与地壳板块运动有关。

地壳板块的挤压、拉伸、剪切等力学作用会导致地壳发生破裂,形成断层。

3.断层的特征及标志:断层具有一系列的特征和标志,包括断层面、断层带、断层滑移、断层崖等。

这些特征和标志可以用来判断断层的性质和活动性。

4.断层的构造:断层包括断层面、断裂带、断层滑移带、断层堆积体等构造形态。

通过研究这些构造形态,可以揭示断层活动的过程和机制。

5.断层的活动性:断层是地壳中的活动构造,其活动性可以分为活动断层和死断层。

活动断层的活动会导致地震的发生,因此对活动断层的研究对于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非常重要。

6.断层对地质构造的影响:断层的活动对地质构造和地貌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断层的错动会导致地壳的抬升、下降,形成山脉、盆地等地质构造。

7.断层与矿产资源:断层与矿产资源的分布紧密相关。

一些矿产资源的形成与断层的活动有关,研究断层有助于找矿预测。

8.断层与地震:断层是地震活动的主要发源地,通过研究断层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活动特征,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9.断层的勘探方法:断层的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地电勘探、地磁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断层的形态、位置和活动性。

10.断层的应用:断层解剖在地质学、地震学、资源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断层,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球演化的过程。

以上是对断层解剖的重点进行的总结。

断层解剖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认识地壳的演化和预测地震等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多种勘探方法和地球物理学技术,综合分析地震数据和地质构造特征,来研究断层的性质和活动性。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名词解释1、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

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图像上可星六角形五角形或四角形等。

2、半卵圆中心为横断层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因横断层上呈半卵圆形而得名。

3、大脑大静脉池位于第三脑室的后方,向上至胼胝体压部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等。

4、大脑外侧窝池又称大脑侧裂池,为额叶、顶叶、颞叶与岛叶之间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隐,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深静脉通过。

5、岛盖岛环状沟与额叶、顶叶、颞叶相分界,此三叶掩盖为岛盖,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6、辐射冠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其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纤维称为辐射冠。

7、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为两侧硬脑膜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内有结缔组织小隔将窦分为多个互相交通的小腔形似海绵而得名。

8、环池包括环池本部和环池翼部。

环池本部围绕中脑的大脑脚两侧,连于四叠体池与脚回池之间;环池翼部向外侧伸向背侧丘脑枕的后方又称丘脑后池。

内有大脑中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等通过。

9、黄韧带由弹性纤维构成,上起自上位椎骨椎弓板的下前面下此下位椎骨椎弓板的后面和上缘呈节段性。

10、会厌前间隙位于会厌前方与甲状舌骨膜之间,呈楔形,由脂肪组织充填,便于会厌运动。

11、肌腱袖又称为肩袖,由止于肱大、小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彼此连成腱板,包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关节囊相愈着形成,对肩关节起稳固作用。

12、猫头鹰眼样征部分人的腰椎间椎间盘在中线两侧对称性向椎体的上下、下表面突出,致使经腰椎椎体的上或下断层时可见在椎体后部出现2块圆形的椎间盘,CT检查时出现终板对称性低密度区,Ramirez称此现象为猫头鹰眼样征(ow's eyes appera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囊: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宽厚白质层,分为前肢、膝、后肢。

半卵圆中心: 在大脑半球胼胝体上方的层面,皮层深面的髓质呈半卵圆形。

是由投射纤维,联络纤维,连合纤维组成。

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腔隙,称侧脑室三角区。

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

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

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

中间帆腔: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窿体和穹窿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窿的内侧缘,后界为穹窿体压部下方,前至室间孔。

静脉角:丘脑纹状体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连接处形成一个开放的锐角,造影上称静脉角,形态、位置较恒定,其前端为室间孔后界的标志。

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

上眶耳线: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沿此线进行颅脑扫描,有利于减少颅骨所致伪影及颅后窝结构的显示。

眦耳线:为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Reid基线:眶下缘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常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也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鞍上池:位于蝶鞍的上方,包含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前部。

大脑外侧窝池:为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之间的大脑外侧沟的脑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并有大脑中浅静脉。

Willis环:位于大脑底部,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等,由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的末端、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组成。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纵行深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之一。

咽鼓管咽口:鼻咽部侧壁上有三角形开口,位于下鼻甲后方1 cm。

此口通鼓室,鼻咽部感染可经此蔓延至中耳。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前庭裂:咽鼓管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裂,较声门裂宽。

内脏格: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及甲状腺被颈筋膜中层包裹,位于颈前部,是内脏格;
支持格:颈深肌群、椎体以及臂丛根部和交感干等藏于颈深筋膜深层之内,位于颈后部,是支持格。

血管神经格:内脏格和支持格之间的左、右侧,有颈动脉鞘所包裹的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是血管神经格。

主动脉肺动脉窗:升主动脉与胸主动脉之间至纵隔左缘,在CT图像上为一低密度间隙,称主动脉肺动脉窗,含有动脉韧带,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和左喉返神经。

纵隔:是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
缔组织的总称。

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肺组织的总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上都可作为一个单位。

梨状隐窝:在喉的两侧各有一深谷,称为梨状隐窝,是异物常易滞留的部位。

声门旁间隙:它包绕喉室和喉小囊外,其周界前方及两侧为甲状软骨,内侧为方形膜和弹性圆锥,后方为梨状隐窝的前面。

会厌前间隙:上方为舌骨会厌韧带,前方为甲状舌骨膜,侧方为方形膜,后方为会厌前面。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之间,为三角形间隙,内有奇静脉弓淋巴结(多为1个)。

气管后间隙:位于气管和脊柱之间,右侧为右肺,左侧上部为左肺,左侧下部为主动脉弓。

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柄后方、两侧壁胸膜前返折线之间及大血管以前的间隙,内含胸腺。

气管权下间隙:从气管权开始向下至右肺动脉下缘,高约2 cm,内有淋巴结等。

后纵隔间隙:位于气管权以下,前为左心房,后为脊柱,右侧为右肺,左侧为胸主动脉。

内有食管,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和淋巴结等。

膈肌脚后间隙:位于左右膈肌脚之间、脊柱之前。

内有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和淋巴结等。

第一肝门:肝脏面的横沟为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及淋巴管,神经等结构出入,该处称第一肝门。

第二肝门:右侧纵沟后部为腔静脉沟,内有下腔静脉,其后上端有肝静脉汇入,该处称为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在腔静脉沟下部,称第三肝门。

肝正中裂: 在肝膈面胆囊切迹中点至下腔静脉左前缘的连线,正中裂将肝分为左、右半肝,与裂相邻的分别为左半肝的左内叶和右半肝的右前叶。

肝裸区:在冠状韧带上层于肝的附着点直至下腔静脉右壁之间,肝表面无腹膜覆盖,称肝裸区。

脾裸区:肝膈韧带两层在脾的附着点之间为脾裸区。

牛眼征:在门静脉高压时MRI可发现肝圆韧带内有血液流人脐,在B超图像上,开放的肝圆韧带呈现高回声中出现圆形暗区现象,直径3~7 mm,状似牛眼,称“牛眼征”。

门腔间隙: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

钩突: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胰组织。

膈下间隙:指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

腹膜后间隙:是腹后壁的壁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的总称。

肾旁前间隙: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侧椎筋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内有胰,十二指肠,升、降结肠等器官。

肾周间隙:由肾前、后筋膜围成,内有肾、肾上腺和肾脂肪囊和输尿管等。

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侧椎筋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肾旁脂体。

尿生殖膈:由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及覆盖于它们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

坐骨肛门窝:位于坐骨结节与肛门之间底朝下的锥形间隙,称坐骨肛门窝,窝内有大量
脂肪组织和会阴部的血管、神经等。

坐骨肛门窝位于肛管的两侧,略似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

股三角:位于大腿前上部,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缝匠肌内侧缘围成。

有股血管、股神经通过。

从左到右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精索:是介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的圆索状结构,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和淋巴管等外包被膜而成。

睾丸鞘膜腔:睾丸鞘膜脏层和壁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足弓:是跗骨和骨借关节连结在足底形成的凸向上的弓形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