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15天30题)

一、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本章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及通式、名称、分类;

2、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特点及功能特点;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如光学性质、胶体性质(稳定因素)、变性、复性;

习题:1、生物的不同层次结构?

答:环境小分子——小分子前体——大分子——大分子复合物——超分子结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生物机体

2、α-螺旋的结构特点

多肽链的主链原子沿一中心轴盘绕所形成的有规律的螺旋构象。α-螺旋是蛋白质中最常见、最多的二级结构元件。其结构特征为:

(1)几乎都是右手螺旋;

(2)螺旋每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一个氨基酸沿轴旋转100度,螺距为0.54nm;

(3)螺旋以链内氢键维系。

3、变性蛋白质的性质改变

①结晶及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

②硫水侧链基团外露。

③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沉淀,粘度增加,分子伸展。

④生理化学性质改变。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4、生鸡蛋和熟鸡蛋哪个更有营养?

答:(1)熟鸡蛋比生鸡蛋更有营养;(2)熟鸡蛋已经发生蛋白质变性,容易被蛋白酶水解,便于消化吸收;(3)熟鸡蛋中的病原微生物因蛋白质热变性而死亡,食用更安全;(4)生鸡蛋清内的抗生物素蛋白会与生物素结合生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使生物素不能被肠壁吸收。

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β-折叠、α-螺旋

二、核酸结构与功能

本章重点:

1、核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2、核酸的结构特点,B型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3、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复性;

4、核酸的测序方法及原理。

习题:1、B型双螺旋DNA的结构特点?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小沟;

(2)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通过3’,5 ’-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DNA的骨架,与中心轴平行。碱基位于内侧,与中心轴垂直;

(3)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A与T或G与C配对形成氢键,称为碱基互补原则(A与T为两个氢键,G与C为三个氢键);

(4)螺旋的稳定因素为碱基堆集力和氢键;5. 螺旋的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的距离为0.34nm,相邻两个核苷酸的夹角为36度。

2、末端终止法测序的基本过程

(1)平行进行四组反应,每组反应均使用相同的模板,相同的引物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

(2)在四组反应中各加入适量的四种之一的双脱氧核苷酸,使其随机地接入DNA链中,使链合成终止,产生相应的四组具有特定长度的、不同长短的DNA链;

(3)这四组DNA链再经过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按链的长短分离开;

(4)经过放射自显影显示区带,直接读出被测DNA的核苷酸序列。

3、化学降解法测序的基本过程

答:首先对待测DNA末端进行放射性标记,再通过5组(也可以是4组)相互独立的化学反应分别得到部分降解产物,其中每一组反应特异性地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碱基进行切割。因此,产生5 组(或4组)不同长度的放射性标记的DNA片段,每组中的每个片段都有放射性标记的共同起点,但长度取决于该组反应针对的碱基在原样品DNA分子上的位置。此后各组反应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测末端标记的分子,并直接读取待测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核酸的一、二、三级结构;DNA变性(复性)、增色(减色)效应

三、酶

本章重点:

1、酶催化作用的特点及机理;

2、维生素与辅助因子,以及相应的缺乏症;

3、米氏方程及抑制作用下的酶动力学;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机理。

习题:1、酶催化作用特点?

一般特点(同普通的催化剂):1、只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G<0);2、降低活化能,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催化剂本身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特殊之处:1.催化具有高效性;2.高度的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一定结构的底物); 3.易失活;4.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5.催化活性与辅助因子有关(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温度、pH值、底物浓度、抑制剂、激活剂、时间、辅助因子、酶量

3、根据生活常识设计加酶洗衣粉,需要添加哪些酶?

答:(1)碱性蛋白酶,水解血渍、奶渍等蛋白类污垢;(2)碱性脂肪酶,水解猪油等油类污垢;(3)碱性淀粉酶,水解稀饭、土豆泥等淀粉类污垢;(4)碱性纤维素酶,水解棉织物表面因多次洗涤而在主纤维上出现的微毛和小绒球,使织物鲜艳柔软。

酶;维生素;酶促反应速度;抑制剂;酶原

四、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本章重点: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线粒体结构特点,电子传递链结构组成;

3、电子沿呼吸链传递的历程;

4、化学渗透学说;

5、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及机理。

习题:1、生物氧化的特点?

(1)反应条件温和。

(2)生物氧化并非代谢物与氧直接结合,而是以脱氢为主的逐步反应。

(3)生物氧化是逐步进行的,能量释放也是逐步的,一部分生成ATP。

(4)终产物CO2为有机物氧化成有机酸进而脱羧生成。

2、试述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1961年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

(1)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2)当氧化反应进行时,H+通过氢泵作用被排斥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腔);

(3)从而形成跨膜pH梯度和跨膜电位差;

(4)这种形式的“势能”,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生成高能磷酸基团,并与ADP 结合而合成A TP。

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解偶联剂

五、糖代谢

本章重点:

1、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

2、葡萄糖的合成代谢:糖异生

(掌握代谢途径每一步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催化的酶、能量变化、调控)

习题:1、TCA生物学意义?

(1)糖的有氧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最多,是机体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2)三羧酸循环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且还是联系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纽带。

(3)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多种中间产物是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原料。在细胞迅速生长时期,三羧酸循环可提供多种化合物的碳架,以供细胞生物合成使用。

(4)植物体内三羧酸循环所形成的有机酸,既是生物氧化的基质,又是一定器官的积累物质,发酵工业上利用微生物三羧酸循环生产各种代谢产物.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

(2)该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3)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

(4)此途径是葡萄糖在人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异生(掌握反应历程)

六、脂类代谢

本章重点:

1、脂肪动员的过程;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酸β-氧化);

3、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脂肪酸从头合成);

习题:1、脂类的生理功能?

(1)供能贮能。

(2)构成生物膜。

(3)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4)保护和保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